秦汉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说
教学目标:
了解秦汉时代天下一统、政治专制、思想独尊的状况;秦汉文学的成长和发展轨迹;了解汉代论说散文的发展概况;汉赋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史传文学的卓越成就;汉代诗歌的新发展。
一、秦汉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所谓秦汉文学,是指秦、汉两代四百余年间的文学。具体来说,是指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6年,即秦统一全国至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是上古期文学的第二段。
二、秦汉文学发展概况
秦世不文:刻石文大都出于李斯之手,用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秦代刻石文堪称碑铭之祖。
两汉文学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
1、辞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堪称“一代之文学”。汉赋,可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又称新体赋)和抒情小赋三类。其发展大体经历了形成、兴盛、转变三个时期:
2、散文:汉代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继先秦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主要有政论散文、记事散文、抒情议理散文(或称为书信体散文)和史传散文等。
三汉代文学的特点
众体皆备;文章经世,应用性与现实性;亦史亦文;骈俪之体。
附:《秦汉文学》阅读参考书目: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编,中华书局出版。
《两汉诗选》,曹道衡选注,中华书局05年出版。
第二章汉代散文
教学目标:
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概况;掌握贾谊的《过秦论》(上),晁错的《论贵粟疏》,
《淮南子》、《论衡》等的文学特点。
继先秦散文之后,汉代散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文章经世,这是秦汉散文的共同特点。两汉散文以贾谊、晁错、《淮南子》、董仲舒、刘向、扬雄、王充等为标志,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一、贾谊的散文
贾谊具有思想家的深邃和诗人的激情,文章具有韩非子的严整峻峭和纵横家的雄豪恣肆。其政论文的代表作是《过秦论》。《过秦论》是史论与政论相结合的优秀散文作品。其中尤以上篇最为精彩。文章特点鲜明:将风云变幻的历史浓缩为鲜明具体的形象,这是一大特点,如写秦始皇统一天下一段。
二、晁错的散文
晁错的政论明晰透辟、平实而切于世用。《论贵粟疏》是晁错这类文章的代表作品。这篇文章句句切实,没有架空之论,如“春耕夏耘,秋获冬臧”一段概括民情物理,洗练准确。文章结构紧凑慎密,层层推论,逻辑性强,如“民贫,则奸邪生”一段。
第二节西汉其他散文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鸿烈”、“淮南鸿烈”。鸿,广大也,烈,光明也,意即包含了光明宏大之理。全书博奥深宏,融道家﹑阴阳家﹑墨家﹑法家﹑儒家思想于一体,但主要是发挥先秦道家思想。《淮南子》二十一篇,每篇都有一个中心论题,组织严密,论述系统。
第三节东汉散文
东汉散文主要有赵晔的《吴越春秋》、王充的《论衡》,另有王符的《潜夫论》、桓谭的《新论》、崔寔的《政论》、仲长统的《昌言》等。下面主要简介王充的《论衡》。
《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年)所作,今存文85篇(实为84篇)。作为一部“疾虚妄”之书,《论衡》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别具一格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广泛深刻的批判性。如世俗的虚妄之说,天人感应之说、福祸祥瑞之兆,而且指出了圣贤之言、经典之文的夸大失实、不可尽信之处,并加以辩驳。
第二,注重为文的实用性。主张为文要实用,反对浮夸因袭。
第三,紧扣事理的论辩性。重在用事实说话,旁征博引历史与现实中的事实进行条分缕析。于质朴无华中显出雄辩的气度。如批判“人有所恨则死不瞑目”的论
证:“凡人之死,皆有所恨:志士则恨义事未立,学士则恨问多不及,农夫则恨耕未蓄谷,商人则恨货财未殖,仕者则恨官位未极,勇者则恨材未优。天下各有所欲乎?然而各有所恨!必以目不瞑者为有所恨,夫天下之人死皆不瞑也!”(《死伪》)就主要是罗列生活常识进行层层推进的逻辑推理,以发扬理性,击破妖妄无据的迷信。
思考题
•简论秦汉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简论贾谊晁错文章的特点。
•简论《过秦论》(上)的文学特点。
•简论《淮南子》的文学特点。
•简论王充《论衡〉的文学特点。
第三章汉代赋体文学
教学目标
了解汉赋的发展过程,掌握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的不同特点;掌握汉赋代表作家的代表作。
第一节赋的起源和特点
赋是汉代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是汉代“一代之文学”(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它兼具诗文的特点,是诗歌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赋,骈散不拘,韵否不定。同时兼具诗文的表现功能。《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亲。“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它包括骚体赋、大赋(散体大赋、新体赋)和小赋(抒情小赋),但最典型的是汉大赋。
骚体赋:乃楚辞遗响,以抒情为主,且多抒发哀怨之情。形式上与“楚辞”作品没有多少区别,常带“兮”字。
大赋(或称“散体大赋”“新体赋”):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所谓“大”,不仅表现为篇幅长,结构大;而且描写的对象大,如帝王的宫苑、京都、壮丽山川,还有帝王规模庞大的军事活动、田猎活动、娱乐场景等。大赋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作用。
小赋: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句式多样。内容上侧重抒写个人的情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
纵观四百年汉赋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形成、全盛和渐变三个阶段。
第二节汉赋的形成期
从西汉开国至武帝初年七十余年间,是汉赋的形成期。这一时期的作家有陆贾、
贾谊、枚乘、严忌’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等。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
一、贾谊赋
贾谊的辞赋创作继承了屈原的创作精神,刘熙载《艺概·赋概》说:“屈子之赋,贾生得其质。” 贾谊赋是汉初骚体赋的典型代表。在内容上继承了“楚辞”的怨刺精神,抒情色彩强烈,感情深沉激愤。
《吊屈原赋》借吊屈原来抒发愤世嫉俗和内心的抑郁不平之气;艺术上采用了铺叙与议论并用的手法。
《鵩鸟赋》以道家思想来解读荣辱祸福,是一篇哲理赋。形式上以人鸟对话而展开,显然受到庄子寓言的影响,同时也开汉赋主客问答体式之先河。
二、枚乘赋
枚乘是汉初重要的辞赋家。《七发》是枚乘的代表作,也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作品。
《七发》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并以音乐、饮食、车马、游宴、田猎、观涛、论道七事,来启发楚太子。赋的主旨意在说明声色犬马之乐,不如圣贤的“要言妙道”,以此启发人们要注重精神追求。
此赋善于描写形容,写景状物,声色情态毕现,描摹精致细腻,形象生动;善于铺陈排比,夸张渲染,气势恢宏,辞藻华丽。如“观涛”一节描写“涛气”一段:
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yi),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者,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纯驰皓蜺,前后络绎。颙颙卬卬(波涛高大貌),椐椐强强(前后相逐貌),莘莘将将(相互冲击貌)。壁垒重坚,沓杂似军行。
“观涛”一段,肆意铺陈描写涛形涛气,维妙维肖,穷形尽相,无以复加。而且还注意写出观涛者的主观感受,点染江涛澡雪精神、发蒙解惑的功用(见“澡概胸中,洒练五藏”一段。),从而与从思想上治疗疾病的中心意旨紧紧联系起来。
《七发》结构宏大、辞藻繁富、描写铺张、主客问答的体式,奠定了汉大赋的基本写作模式和体制。《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
第三节汉赋的全盛期
从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约两百年左右的时间),是汉赋的全盛时期。尤其是武帝、宣帝之时是汉赋创作的鼎盛时期。全盛期的代表作家有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一、司马相如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