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上两章根据有效需求不足假设所阐述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章将在上一章已经说明了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手段和效果。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在经济事务中有意识的活动。任何一项经济政策的制定都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经济目标为指针,以某些工具为手段。

一般来说,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在每一特定时期,政府的政策目标有所侧重,但也要顾及总体目标的实现。宏观经济政策则是围绕着特定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手段和措施。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个目标。它是指一切生产要素(不仅仅是劳动)都能以自己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但由于测量各种经济资源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非常困难,因此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以劳动的就业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实际上是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与否)的尺度。但充分就业目标并不意味着百分之百的就业,它并不排除像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方面的失业。

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西方学者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三种。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冲击,西方国家把价格稳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实际上,西方国家一般把轻微的通货膨胀的存在,看作是基本正常的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即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

人均产量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长。有时也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往往与就业相互关联。通常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相互一致的。如何维持较高的增长率以实现充分就业,是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通信工具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如何平衡国际收支也成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通过汇率的变动,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

以上提到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并不是相互一致的,要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必须使各种政策手段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另外,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能追求单一目标,而应该综合考虑,否则会带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副作用。因为经济政策目标相互之间不仅存在互补性,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如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间就存在两难选择。当然,政府还必须考虑到政策本身的协调和时机把握问题。上述这些都影响政策的有效性,即关系到政府政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实现的程度。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目标和经济政策时应该作整体性的宏观战略考虑和安排。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一般来说,政策工具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政策工具都有自己的作用,但也往往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是一门艺术。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以及国际经济政策。

(一)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这是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时期。

由于1929—1933年大危机的打击,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失业增加,资源、设备大量闲置。这时的经济运行状态是:生产要素的总供给有余,而对生产要素的总需求不

足,所以,凯恩斯主义认为:这时经济运行的关键是拉动总需求。只有拉动了对产品的总需求,从而拉动了对生产要素的总需求,在生产要素的总供给过剩的前提下,生产就能够把需求所需要产品总量生产出来。因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在假定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的条件下,说明总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决定作用,由这种理论所引出的政策工具就是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经济中会由于需求不足而产生失业,这时就要运用扩张性的政策工具来刺激总需求;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中会由于需求过度而引起通货膨胀,这时就要运用紧缩性的政策工具来抑制总需求,最终实现既无失业也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二)供给管理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石油危机导致了西方国家的滞胀,使经济学家们认识到了总供给的重要性。他们通过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了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这样,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就不仅有需求管理,而且还有供给管理。

供给管理是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供给就是生产,在短期内影响供给(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特别是生产成本中的工资成本。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能力,即经济潜力。因此,供给管理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等。

(三)国际经济政策

现实中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开放的,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日益密切的往来与相互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国内经济政策,而且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便需要采取相应的国际经济政策,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中也包括国际经济政策,或者说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中也包括了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

本章介绍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它政策工具在相关章节将有相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