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019课

合集下载

地球的公转和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和地理意义
降水分布
地球公转还影响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形成,进而影响各地的降水分布。例如,在夏季,暖湿气流更容易向北推进,导致 北半球一些地区降水较多;而在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一些地区降水较少。
极端气候事件
地球公转引起的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例如,夏季的洪涝灾害和冬季的暴风雪等极 端天气事件可能对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02
昼夜变化对生物活动和人类生活 有重要影响。例如,许多动物在 夜间活动,而人类则主要在白天 活动。
四季更替
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由于 地球的倾斜角度,导致阳光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直射在地球 的不同部位,从而形成四季。
四季更替对农业生产、动物迁徙和人类生活等方面有重要影 响。例如,不同季节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和收成,也会影响动物的行为和迁徙模式。
地球公转的探索历程
04
天文观测的发展历程
古代天文观测
古代人类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日月 星辰,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 为后来的天文学家提供了基础。
天文仪器的发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文学家发明了 各种天文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用于更精确地观测天体。
望远镜的改进
望远镜的发明和改进为天文学家提 供了更强大的观测工具,使他们能 够更深入地研究天体的运动规律。
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气候变化研究
地球公转对气候变化的影 响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 研究内容,有助于人们更 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资源保护
地球公转周期提醒人们合 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 采和破坏生态环境。
生态平衡维护
地球公转导致生物多样性 的变化,有助于维护生态 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THANKS.
地球公转的速度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优秀课件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优秀课件
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 •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 于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 于北方,房屋朝北。
3. 影子的朝向问题
物体的影子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
中午
下午
上午

日落
西
西北


中午影子

东南
下午影子
日出

东北
4. 影子长短问题
2m
2m
30° 影子长度
60° 影子长度
结论: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5.楼间距问题
太阳高度 越低,楼 距越远
底楼终年采 光条件:太 阳高度最小 时也有光线 照射
5.楼间距问题 •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楼间距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楼间距越大
• 在我国,纬度低的地方楼间距小些,
纬度高的地方楼间距大些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1)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N (20)°与直射点纬度相差1度,H就相差1度
23°26′
66°34′ 90° 66°34′
23°26′
S 0°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
一年中最大值,地区南半球各纬度

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南地区达一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方向
2、公转的轨道
远日点
太阳 地球
近日点
地球公转的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4 、公转的周期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你学会了没?今天和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运动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的过程。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而直射点的移动过程使得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不断变化(主要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来判断)。

还有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个主要与直射点直射的纬度有关,可通过计算,应用也比较广。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不断变化导致不同地区得到的热量不同,产生了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现象。

这一运动对于地球的地理意义非常重要,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季节、天文现象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首先,地球公转是造成地球季节交替的主要原因之一、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一些位置在24小时内经历一次日出和日落,而地球公转则决定了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分布情况。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进而形成了四季交替的现象。

具体来说,当北半球冬至时,北半球离太阳最远,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所以是冬季;而南半球此时距离太阳最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所以是夏季。

同样道理,当北半球夏至时,北半球离太阳最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所以是夏季;而南半球此时距离太阳最远,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所以是冬季。

春分和秋分则是北半球和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相等,所以可以分别作为夏季和冬季转换的标志。

其次,地球公转还决定了地球的日长和夜长。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上各个位置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因此也使得日照时间不同。

在北半球,当夏至时,北纬23.5度处接受到最长的日照时间,这一地区的白昼持续时间将达到24小时;而在南半球的冬至时,南纬23.5度处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而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部,则会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

这些地理现象都离不开地球公转。

此外,地球公转还决定了地球整体上的气候分布。

公转使得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在赤道地区,由于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导致气温高,季节变化不明显,常年温暖。

而在中纬度地区,由于太阳辐射量适中,季节变化明显,出现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在极地地区,由于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导致极地气候寒冷,长时间处于极夜状态。

地球公转对气候是一个长期的影响因素,使得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有各自不同的气候特点。

最后,地球公转还与天文现象有关。

由于地球的公转,我们能够看到不同星座在不同时间出现或消失。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

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地球的公转的力来自太阳的自传,就像轴带动轮子转动一样,而太阳的重力(万有引力)又让地球不能飞离太阳。

地球的公转速度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

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

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

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1.①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②太阳辐射 ③有规律 变化 ④低纬度 递减 2.①最长 最高 最多 ②最短 最低 最少 ③6、7、8 9、10、11 3.①极昼 极夜 太阳直射 ② 太阳直射 ③极昼 极夜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因时因地而变化 ②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 回归线及 其以北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 月 22 日前后),一次最
地区
小值(12 月 22 日前后)
南 回归线及 其以南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 月 22 日前后),一次最
地区
小值(6 月 22 日前后)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据此回答 3-4 题。 3.冬至日,对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表述正确的是( ) A.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南半球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D.南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相当
4.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A.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B.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C.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最大值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基础知识导读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和北半球相反)
说明:①太阳直射与昼夜长短有无相关性;②同 一条纬线昼夜长短相同的日期有几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提示】 ①除南北回归线外,无相关性,即太阳直射某地, 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 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②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 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 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大致关于二至日对称。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66°34 ′
23°26 ′
2.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 赤 道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北回归线 赤 道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 点
活动

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活动练习
夏至
北回归线
23º 26´N

春分
秋分
春分
23º 26´S
冬至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S
3、直射点的太阳高度
4、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60
30 0
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减小
(2)正午太阳高度
夏至 正午太阳 12:00 春、秋分 冬至 以北纬40º 为例
16:30日落 18:00日落 西 南 H
19:30日落
O
东 7:30日出 6:00日出 4:30日出
3)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 且纬度越高,极昼的天数越多。另一半 球极圈内出现极夜。
例:绘出北半球二分日与二至日昼长随纬度变化曲线: 昼长 24 (小时) 夏至日
12
春秋分 冬至日 0° 66.5°N 90°N
0 90°S 66.5°S
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 夏至日,南极圈内极夜,北极圈内极昼;从南极圈到 北极圈,昼渐长 冬至日,南极圈内极昼,北极圈内极夜;从南极圈到北 极圈,昼渐短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方向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3、2012 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 在神舟九号飞船在太空中遨游的这段时间内,有关太阳直 射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在北半球,并向北移 B 一直在北半球,并向南移
C
C 一直在北半球,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D 一直在南半球,第先三节向地北球公移转地后理意面义南移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1、今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哪半球,从今天到元旦这段时 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南半球 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
2、从开学到国庆节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A 一直在北半球,并向北移
B 一直在南半球,并向南移
C
C 先在北半球,后在南半球,一直向南移
D 在在北半球,后在南半球,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正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再加上地球的公转才导致了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来回运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就决定了太阳直射点所能离开赤道 的纬度大小。 思考: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度度、极圈度数三者之 间关系?
黄赤交角°=回归线°=90°-极圈°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地球“五带” 划分
课后思考: 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温带和寒 带的面积将会如何变化? 若黄赤交角变小呢?
注意观察: 1、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所处半球 3、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南北)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º26’N
夏至 6.22前后
夏至

春分 3.21前后
23º26’S
秋分 9.23前后
春分 3.21前后
冬至 12.22前后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夜长逐渐变短。
3、夏至日-秋分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一、昼夜长短变化
太 阳 光 线
C 秋分日
秋分-冬至中的某一点
D 冬至日
1、秋分日-冬至日:北半球各地夜长大于昼长,且纬度越高,夜长越长,冬至日夜长最长。 南半球各地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直射南回归线时昼长最
问题3:不同的季节,地方时正午12时时,电 杆的影长都一样吗?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 )
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 )
地面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特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
太 阳 特点:从太阳直射点所在 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线
正午太阳高度角=90°-│某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同减异加)
2长、。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变长,夜长逐渐变短;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
3、春分日-夏至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一、昼夜长短变化
太 阳 光 线
B 夏至日
夏至-秋分中的某一点
C 秋分日
1、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南半球各地夜长大于昼长,且纬度越高,夜长越长。
2、冬至日-春分日:北半球各地夜长逐渐变短,昼长逐渐变长;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
3、冬至日-春分日: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一、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 位于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 大于 夜长, 北极圈内出现 极昼 现象
南半球:昼长 小于 夜长, 南极圈内出现 极夜 现象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求二至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
指出下面各图所对应的日期 6月22日 12月22日
N
S
N
A N
3月21日或者9月23日 N
光照图判断及画法依据: ①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 其所在平面经过地心 ②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③二至日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S
五带的划分
有极昼极夜现象 66°34′N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23°26′N 有太阳直 射现象 23°26′S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66°34′S 有极昼极夜现象
求A点的昼长和日出、日落时间
B

C

A●

O D
180°
昼长为9小时,日出为当地7:30,日落为16:30
2、昼长的空间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那
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那个方向,昼越长,在 那个极点附近发生极昼现象
3、昼长的时间变化规律:பைடு நூலகம்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那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4、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
M

=90°-太阳直射点纬度
B

C

A●
M
● ●
O
D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昼半球﹥0° 晨昏线上=0° 夜半球﹤0° 太阳光线
地面
2、正午太阳高度(H):正午12:00的太阳高度角,即一天
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
3、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自太阳直射点(H=90°)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B

C

H●
F● G● A●

O D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2课时 地理意义分析
ks5u精品课件
学习目标
1、绘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 规律 2、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 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3、识别几种常见的光照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算,培养动手能 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球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 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 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 理知识来考查;二是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 题的素材来进行试题设计。 从能力要求看,本专题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 ks5u精品课件 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度变化是:从___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
【参考答案】 ks5u精品课件 ___方日落。 (1)0° 66°34′S (2)A 全年昼夜等长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
变化幅度越大 (4)东南 11点54分 西南
训练巩固1

(1)这天大约是 月 日,是 北半球的 日(节气) (2)此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坐标 是____时刻为 ,B点的日出 时间是_____ 这一天C点的 昼长是 小时。C点日出时间 是 ;
ks5u精品课件
A D
化范围约是 拓展应用2 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空白与阴影部分表示不同日期,相邻两条经线地 方时相差6小时,线段ab表示晨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_。 (1)N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__________,与北京在同一天的 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 为15°时,直射点坐标约为 (2)线段ab与经线夹角的角度变化范围约是
ks5u精品课件
(1)B
(2)C
拓展应用1 右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 长状况图,据此回答。四个地点中,纬度数 值相同的地点是( ) • A.甲、丁 • B.甲、乙、丙 • C.丙、丁 • D.没有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 • 7.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 • A.6时 B.15时 C.18时 D.21时
西南方
⑤确定楼距、楼高: 最小楼间距L为:L=h×ctanH冬至。
⑥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此消彼长
α+h=90° ks5u精品课件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N 夜弧
昼弧
夜半 球
ks5u精品课件
昼半 球
S
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及变化规律
时 间 光照图示 昼弧、夜弧的 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的 特殊节气 纬度变化
【答案】(1)6月22日 AB是昏线,则推出北极圈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 (2)23º 26'N(北极圈以北地区为极昼,故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ks5u精品课件 (3)冬至夏至春分或秋分(4)20点 晨线。
训练巩固3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问 题。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气 候 特 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北 温 带 热 带
终年炎热
南 温 带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4)
ks5u精品课件
四季的更替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随时间的变化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
四季的更替
ks5u精品课件
四 季 的 划 分
ks5u精品课件
天 文 特 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北寒带 北 极 圈 66.5°N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北 回 归 线 23.5°N 有太阳直 射现象 南 回 归 线 23.5°S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南 极 圈 66.5°S ks5u精品课件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寒带
达到一年中最大时,简述该 。
(1)180° 90°E~180° (2)0°~23°26′ (3)(15°S,90°W) (4)北半球昼短夜长(或昼最短,夜最长), ks5u精品课件 北极圈内为极夜。
拓展应用3
读下图(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回答下列 问题。
(1)此时为_月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_。 (2)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时。 (3)此时,___经线和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4)在乙图上完成日照图。(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 夜半球)。 答案 (1)6 22 (23°26′N,180°) (2)8 (3)180° 0°
时 间 春分 秋分
光照图示
昼弧、夜弧的 纬度变化 各纬度地区昼弧 等于夜弧
昼夜长短的 纬度变化 全球各纬度 昼夜等长
特殊节气
冬半 年
北半球各地 北半球各地昼弧 昼短夜长, 短于夜弧,随纬 随纬度增高, 度增高,昼弧越 昼越短夜越 短,夜弧越长, 长,北极附 北极附近出现纬 近出现极夜 线全为夜弧现象; 现象;南半 南半球反之 球反之
18:00 昏线
60W
24:00 (0:00)
N
晨线
12:00
6:00 方法技巧:参照点地方时的确定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 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时间为正午12时(平分 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12时),与正午相对的经线 ks5u精品课件 为子夜0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0时)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概念
地方时12时
范围
H
ks5u精品课件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φ+-Δδ|(同减异加) =90° — 太阳直射点与该地的纬度差
(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若计算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零,说明此点在晨昏线上;若小于零,说 明此点此时为极夜。
1、确定半球或南北纬(极)和东西经 2、晨昏线的判读或画晨昏线与光线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4、确定某地区时或地方时 5、确定日期或节气(季节) 6、确定昼夜长短 7、确定太阳出没时刻和物影 8、确定正午太阳高度或其分布规律 9、黄赤交角和五带
◎从点、线、面、角和方向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强化空间思维和图形转换能力,能把不同类型的光照图回归 ks5u精品课件 到基本类型上来。
ks5u精品课件
冬至日,北 半球各地昼 弧达一年中 最短,夜弧 最长,极夜 范围达最大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ks5u精品课件
3、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弧度: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
①确定地方时:正午时刻地方时为12时。 ②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根据ΔФ=ΔH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③确定房屋的朝向: 北回归线以北影长短及方向: 直射点上影子为零;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正午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
ks5u精品课件
合作解疑1:求夏至日、冬至日、二分日时的回归 线和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 二至日光照图图中H隐含哪些变化规律? 0°
23°26′ 46°52′

阳 光 光
ks5u精品课件
0° 43°08′ 66°34′ 90° 46°52′ 23°26′ 0°
90° 66°34′ 43°08′ 0°
=(24-日落时间)×2
(3)根据同线同长,南北相反
(4)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
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纬度愈高,极昼(极夜)的天 ks5u精品课件
精讲点拨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________;C________。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 况是_____。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_________。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
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90°
45°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ks5u精品课件
ks5u精品课件
4、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ks5u精品课件
5、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ks5u精品课件
训练巩固2
(1)当AC为晨线时,此时是 前后,判断理由 是 。 (2)当DE为晨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 (3)当AB为晨线,此日是 节气;当DF为晨线,此日是 节 气;当AD为晨线,此日是 节气。 (4)若DE为晨线,此刻北京时间是 点。当北京时间是8点正, DF是 线。
ks5u精品课件
全年日出、日落时刻及方位
时间 春分日 夏半年 秋分日 冬半年
日 出
时刻 (地方时)
6时
早于6时; 夏至日最早
6时
晚于6时; 冬至日最晚
方位
正东方
东北方
正东方
东南方
日 落
时刻 (地方时)
18时
晚于18时; 夏至日最晚
18时
早于18时; 冬至日最早
方位
正西方
西北方
ks5u精品课件
正西方
综上所述,在光照图与地球运动有关的复习训练中,应特别注 意以下几点: ①理解三个概念:晨昏线、日界线、太阳高度。 ②找准三个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晨昏线与某 纬线切点。 ③确定三条线:晨昏线、0时线、180°经线。 ④掌握三个规律:地球自转运动规律、地球公转运动规律、太 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⑤理顺三个关系: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直射点与昼 夜长短的关系,直射点与时间、日期的关系。 ⑥进行三种计算: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间计 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