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 导学案(教师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课题:
回忆鲁迅先生课时2学生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3.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
1.学会精读。品味关键语句和段落,揣摩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赏析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1911年,萧红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2.背景链接
鲁迅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之后,
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预习:
1.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舀( )揩( ) 碟()捆( ) 咳嗽( )调羹( )绞()肉薪( )金校( )对草率()洗澡()悠()然吩咐抹()杀疙( )瘩()深恶( )痛绝不以为然
(2)词义:
校对:
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悠然:悠闲的样子.
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不以为然:
2从体裁看,本文是一篇—,作者是,她是代家,代表作有,等。
3。关于鲁迅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文章和。
二、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描写鲁迅先生?
【交流点拨】1.有以下生活情景:1、微笑与走路(略)2、待人与饮食(鱼丸)(详)
3、调侃与玩笑(略)
4、展读来信(略)
5、看电影路上(略)
6、休息与读书(详)
7、护(包)书与写作(详
2.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
这篇写人的散文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这表明:这是一篇情绪化的文章,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
鲁迅先生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看看你对鲁迅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二、检测预习,夯实基础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2. 鲁迅名片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3.写作背景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抵达上海。在上海,萧红、萧军经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鲁迅特意将两人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鲁迅和许广平不但在创作上指点他们,还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不久,萧红、萧军、叶紫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3篇
Whoever you admire most in your heart, don't have to become that person, but use that person's spirit and methods to become yourself.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3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了解萧红其人及与鲁迅的关系。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清__中的主要事件并进行概括。
(4)学习作者选择生活中的点滴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自读,梳理事件。
(2)小组探究,分析人物特点。
(3)品悟白描的描写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鲁迅先生温和平易的性格和细腻的精神世界。
(2)感受鲁迅克己爱人、奋斗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去世。伟人的去世令许多人悲伤不已,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女性作家,她曾经得到过鲁迅的帮助和扶持,在万分悲痛中,她用清新、冷静的笔触勾勒了一位普通却又绝不普通的亦师亦友的鲁迅先生。引入课文。
预习准备:自读课文,学习课内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萧红其人及其作品,了解萧红与鲁迅的交往。
课堂交流:教师检查预习,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师友互助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1、__形式上以空行分段,__讲到了哪些事,试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教案(通用9篇)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纪念刘和珍君》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
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完美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完美版
第一章:课程导入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
鲁迅先生的主要作品和成就
1.3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作品片段。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感受。
1.4 教学步骤
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展示相关图片和作品片段。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第二章: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在小说创作方面的贡献和特点。
分析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探讨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2.2 教学内容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简介
鲁迅先生小说作品的特点和社会意义
2.3 教学方法
分析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鲁迅先生小说作品的特点和社会意义。2.4 教学步骤
选择鲁迅先生的一部小说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鲁迅先生小说作品的特点和社会意义。第三章: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贡献和特点。
分析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探讨其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3.2 教学内容
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简介
鲁迅先生散文作品的特点和主题
3.3 教学方法
分析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鲁迅先生散文作品的特点和主题。
3.4 教学步骤
选择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鲁迅先生散文作品的特点和主题。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
•
•
•
•
•
•
•
•
•
•
•
•
•
•
•
•
•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在细腻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的品质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在细腻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提起鲁迅,我们头脑中总会浮现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的印象。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而事实上,伟人也拥有同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走近鲁迅先生,去了解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
文学洛神”。萧红的散文文笔亲切细腻,抒情色彩浓烈,颇具散文化倾向;其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出了场景性的小说结构,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等。
2.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动。鲁迅是萧红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萧红是鲁迅忠实的读者。鲁迅说过:“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萧红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鲁迅的大力帮助。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创作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佳作。本文是萧红在鲁迅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先生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鲁迅先生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各种资料,了解鲁迅先生在我国文化界的影响和成就。
2.找一些自己能看懂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来读。
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默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情。
3.全班同学交流一下,说说写了哪几件事。
4.自己再读一读,看哪些段落写的是一件事情。
二、逐件事学习
1.先学到鲁迅先生家做客这件事。
①找出写这件事的相关段落。写了作者几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
②依次学习作者两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的不同情况。(这两次做客反映鲁迅先生同样的性格)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这不仅仅是性格的问题,而且还涉及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问题。
2.学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写信的问题。
①找出文中哪几段写的这件事。
②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鲁迅先生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③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④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鲁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
①自己读课文,找出这件事的起止段落。
②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③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讲这个故事。
④师生一起探究鲁迅不怕鬼的原因,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10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10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了解萧红其人及与鲁迅的关系。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清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并进行概括。
(4)学习选择生活中的点滴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自读,梳理事件。
(2)小组探究,分析人物特点。
(3)品悟白描的描写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鲁迅先生温和平易的性格和细腻的精神世界。
(2)感受鲁迅克己爱人、奋斗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去世。伟人的去世令许多人悲伤不已,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女性作家,她曾经得到过鲁迅的帮助和扶持,在万分悲痛中,她用清新、冷静的笔触勾勒了一位普通却又绝不普通的亦师亦友的鲁迅先生。引入课文。
预习准备:自读课文,学习课内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萧红其人及其作品,了解萧红与鲁迅的交往。
课堂交流:教师检查预习,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师友互助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1、文章形式上以空行分段,文章讲到了哪些事,试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
2、的选材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我们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那个带着伟大光环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而在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他的更多的身份,这篇文章中的鲁迅都有哪些身份?哪一个事件中的鲁迅是你喜欢的,说说自己的理解。
3、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地、细致地记述他生活中的琐事,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回忆鲁迅先生》名师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名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认识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3)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培养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鲁迅先生生平事迹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2. 鲁迅先生文学地位的认识。
3. 对课文内容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教学法:以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为例,进行分析与评价。
五、教学准备:
1. 教材:《回忆鲁迅先生》课文文本。
2. 辅助材料: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介绍、相关文学作品选段。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鲁迅先生的照片或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发音,并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完美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完美版
第一章:课程导入
1.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出生、成长、留学、回国等。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
1.3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生平事迹。
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片段,感受其文学风格。
1.4 教学活动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学生观看鲁迅先生的照片和生平事迹的视频资料。
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片段,分享感受和体会。
第二章: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
2.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分析鲁迅先生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
2.2 教学内容
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特点和风格:现实主义、讽刺、深刻等。鲁迅先生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封建主义、人性扭曲等。
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阿Q、祥林嫂等。
2.3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分析其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创作的特点和风格。2.4 教学活动
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分析其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第三章: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
3.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散文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分析鲁迅先生散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2 教学内容
鲁迅先生散文创作的特点和风格:真实、自然、深刻等。
鲁迅先生散文中的主题:人性、社会、自我等。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教师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教师版)(2018、3)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得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得智慧,广阔得胸襟与可亲可敬得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得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得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得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得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得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1、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得感情世界。
【知识链接】
1、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瞧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得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得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得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与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在零零总总得鲁迅回忆录中,萧红得《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就是鲁迅回忆录中得珍品,而且就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得典范,就是敬献于鲁迅墓前得一个永不凋谢得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就是鲁迅先生得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
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就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得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得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得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调羹.( ) 草率.( ) 舀.( ) 揩.( )
咳嗽.( ) 校.对( ) 阖.( ) 碟.( )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内容:展示胃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真实再现了一个鲜活生动、立体感人、可敬可爱的形象。
2.写作方法: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展现人物性格。
3.感情:作者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
自主学习——新知引导
资料概览——拓宽眼界和视野
1.走进作者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者是萧红(1911-1942),原名张逎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中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散文集《牛车上》等。其中《呼兰河传》在香港《亚洲周刊》评的“20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中位列第九。
2.走进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又名周樟寿,字豫才。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代表作有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
知识预习
3.生字注音
调羹(gēng)草率(shuài)舀(yǎo)揩桌子(kāi)
咳嗽(sou)校对(jiào)深恶痛绝( wù)疙瘩(gē da)4.读拼音,写汉字
xīn(薪)金疙da(瘩) dié(碟)子 zhǚ(嘱)咐轻jié(捷) jié(竭)力忧yù(郁) jiǎo(绞)肉机
5.多音字
(wù)深恶痛绝(mǒ)抹杀(lòng)弄堂
恶(è)恶人抹(mò)转弯抹角弄
(ě)恶心(mā)抹布(nòng)弄巧成拙
(jìn)起劲( s huài)草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
《回忆鲁迅先生》是作者萧红所著,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说明: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无怪乎,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说明:语文学习需要沉浸,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关怀,乐观幽默,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支持革命进程等,所有这些是需要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3《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_20200317_142454
3.《回忆鲁迅先生》五板块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二、学习本文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第一板块:【自主预习】(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自行查阅资料,在班上交流。
1.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 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 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1932 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 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 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
萧红的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但她在散文的创作上也有十分突出的成就。她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深切感受清新、明朗、自然、直率、坦白地吐露出来,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例如,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她的《回忆鲁迅先生》就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也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2.关于鲁迅,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文章和,请说说自己对鲁迅本人及他的作品的了解。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标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默写在下面)
咳.嗽.()()筵.会()窘.()抽屉.()阖.()踌.躇.()()虔.诚()抹.杀()肋.膜()紊.乱()唠.叨.()()隔三差.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1、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知识链接】
1、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在零零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
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调羹.()草率.()舀.()揩.()
咳嗽.()校.对()阖.()碟.()
答案:gēng shuài yǎo kāi sou jiào hédié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郁明郎角落安静
B.藤椅幻想稀奇稍微
C.咳嗽间断校样鸡鸣
D.疙瘩起劲悠然翻译
答案:A
3、鲁迅,原名,又名周樟寿,字豫才。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被人民称为“民族魂”。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等。
答案:周树人文学思想革命《狂人日记》《彷徨》《呐喊》《朝花夕拾》《野草》《坟》《热风》
【合作探究】
1、读完本文以后,对鲁迅先生有何新的认识
答案:平易近人乐观开朗博学……
2、鲁迅先生既然看过美学书,对着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什么文章开头说他不太注意人的衣裳,“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答案:说明比较尊重别人。说明他的注意力不在这些方面。
(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3、为什么写海婴喜欢拉我的小辫子这似乎跟写鲁迅先生没有多大关系
答案: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位慈父。说明鲁迅先生很懂儿童心理,丰富了他的慈父形象。
4、萧红从先生的饮食起居写到待人接物等许多日常小事,为什么单单从笑写起
答案:表现鲁迅先生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人觉得他亲切、可亲,拉近了伟人与读者的距离。
5、文中提到先生对青年人字迹潦草“深恶痛绝”,为什么还是戴上眼镜一一展读
答案:真心关爱青年人,对青年人既要求严格,又满怀慈爱。
6、文中“贩卖精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直接点明冯雪峰的身份
答案:是隐晦的说法,生活在国统区,不便公开说。说明鲁迅先生与共产党人关系密切。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鲁迅先生说话风趣、幽默。
7、文中主要描写了有关先生的哪些细节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细节描写来刻画鲁迅先生呢
答案:走路的姿势。戴眼镜看字迹潦草的书信。亲自校对瞿秋白《海上述林》文稿。
……
从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等方面全方位展现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这样写可以以小见大,再现鲜活生动、可亲可敬的鲁迅形象。
【精简精练】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边睡着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
答案:.鲁迅先生不得不花大把时间陪客人;鲁迅先生从后半夜写作到清晨家人都起床了才上床休息;家人为让鲁迅先生休息好会很小心不打扰他。
2、选文第一段用了7个“陪”,能否将其简化为“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点”为什么
答案:不能简化,连用“7个陪会”起到强化感情色彩的作用,给人以更深的意境,使读者对鲁迅先生花大把时间专心陪客人产生更强烈的反响。
3、作者写鲁迅的夫人和儿子海婴睡觉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这里起到对比的作用,以此反衬鲁迅先生因为陪客人不得不把工作时间调到后半夜到清晨,同时也起到表达鲁迅先生的敬业与辛苦;
4、文章用白描手法刻画鲁迅先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以及对鲁迅先生辛苦写作的同情。
5、如果你所在的班级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你会向大家推荐鲁迅的哪一部作品为什么
答案:推荐《呐喊》吧!这是鲁迅早期的重要着作,是鲁迅的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里面收有《阿Q正传》等经典之作,成功刻画了当时社会那一代人的形象,以至于出版后很多人都以为鲁迅是在谩骂自己。此外,《<呐喊>序》更是记录了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导出了自己惬意从文的缘由。即:凡是愚弱的国民,不管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都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因此,中国社会最需要的兴起文艺,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
【主题阅读】
鲁迅先生记
萧红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小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中既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先生的家里去,那时快接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到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发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
我看到了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地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有一点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万年青”,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