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发展课件(65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唱多用北曲,豪迈雄壮。 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
韵;演唱多用南曲,婉转柔媚。 但明清一些传奇吸收北曲特点创 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如 《哀
(4)角色:传奇与杂剧大同小异。 杂剧主角是未、旦, 传奇角色是生、旦。
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角色 增多,分工更细。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 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 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 生活。
新兴的文学样式:戏曲、小说。 (表现出世俗生活的众生相及其美学 情趣,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东西。)
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
散曲:小令
套数

(词余)
曲 杂剧:1都3(世今纪北初京叶市在)中、国平北阳方(山大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省临汾县)等地兴起的戏曲
艺术(北曲),在金院本
与诸宫调基础上综合其他
技艺而成,盛行于元 。
曲词 、宾白、科介
古代戏曲的语言
由三部分组成: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 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对白、
独白、旁白、带白等。) 科介: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
音响效果等的舞台提示。
元杂剧的唱词
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一折 用统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所 以说,“折”也是音乐单元,四折 可以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宋元南戏:
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北 宋末年流行于浙东沿海 一带,到元末明初较为 成熟。也称温州杂剧或 永嘉杂剧。
在南戏的基础上演变
明清传奇: 而来。物指用南曲写
成的长篇戏曲剧本。
荟萃了南戏和元杂剧 的精华。
新高潮——明清传奇
洪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代表清戏最高成就
清末
地方戏
京剧
元代文学
传统的文学样式:诗、词、文。 (仍与知识阶层的生活与心理密切关 系,也不同程度受到来自通俗文学的 冲击和影响。)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 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 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 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 门”,又叫“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 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 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 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袍》《铡美案》等,包公都勾着黑脸,因 此黑头也就成了唱工花脸的代名词。
铜锤花脸: 《二进宫》 里的花脸徐 延昭,手里 拿一柄铜锤, 属典型的唱 工花脸
所以人们把铜锤作为唱工花脸的代名词
水白花脸 (奸臣脸)
脸谱,即戏曲净丑两行 所用的面部化妆手法, 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人物 性格特征及人物褒贬。 因为在勾画形式上形成 了一定的规矩,所以称 “脸谱”。一般讲,脸 谱来源于南北朝时期北 齐兰陵王长恭作战时所 戴之面具,后由面具发 展为直接在脸上勾画, 到明清时形成一定规矩, 即成脸谱。
元杂剧
“元杂剧”与“元散曲”合 称为“元曲”,与唐诗、宋 词并举,各作为一代文学中 最具有特色的代表。 标志了中国戏剧的成熟。
元杂剧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 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成 熟和兴盛于元代前期。是在金院本基础上 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 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 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 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共有五个宫调:正宫、中吕 宫、南吕宫、先吕宫、黄钟宫,相 当于CDEGA五个乐谱号。
曲牌:相当于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
元杂剧的演唱特点
主唱
正旦:女主角。所唱 的本子叫“旦本”。
正末:男主角。所唱的 本子叫“末本”。
元杂剧的角色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杂四大类。 末:男角。(正末、副末) 旦:女主角。(正旦、副旦) 净:以扮演刚猛凶恶的人为主,有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 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 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 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 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 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 光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 每出戏有下场诗。
(3)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
不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
戏剧成熟体现:完备的剧本 严格的表演形式 完整丰富的内容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 郑光祖 《倩女离魂》 白朴 《墙头马上》《梧桐雨》 马致远 《汉宫秋》
王实甫《西厢记》 关汉卿《单刀会》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白朴的《墙头马上》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王实甫的《西厢记》 关汉卿的《闺怨佳人拜月亭》 被誉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
元杂剧的结构
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 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 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 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 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 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 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元杂剧剧本
由三部分组成:
发展时期
宋代。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 化持续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以都市 为基础的市民文化(戏曲是重要组 成部分)的兴起。瓦肆勾栏的出现, 各种技艺的展现,为戏曲直接提供 了演出的地点——舞台。更由于人 民的基础、文人的参与,形成了供 演出使用的剧本。
高潮时期——元杂剧
名家辈出 普及面广
佳作纷呈 形质兼美
中国古代戏曲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综合性的 表演艺术
源于生活
概念
中国传统戏剧以“戏”和“曲”为
主要因素,故称“戏曲”。
戏曲,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以唱、 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 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孕育时期
1,上古时期的舞蹈表演。(劳动是它 真正的来源.)
2, 到了西周,出现了大量的宫廷歌 舞(俳优)。
3,到了汉代,经济发展,百戏繁盛, 产生了专演故事的“角抵戏”。
4,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终于形 成了中国早期戏剧:歌舞戏、参军戏。
形成时期
唐代是文化发展灿烂时期, “参军戏”的出现,使中国戏 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角 色随之产生,这对中国戏剧的 发展以及确立它的独特的形式 具有重要的意义。
男、女之分。(正净、副。) 杂: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
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 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生(小生) 老生(须生)
娃娃生(深宫求子中的恒儿) 武生
正旦 (青衣)
花旦
老旦
彩旦(丑婆子) 短打武旦
刀马旦
文丑(朱世 慧的徐九经)
武丑
包公戏都以唱工繁重见长,例如《打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