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9
区域规划基础知识梳理
区域规划基础知识梳理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是对区域的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性规划。
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和特点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它的特点主要包括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和动态性。
综合性体现在区域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因素,不能片面地只关注某一方面。
例如,在规划一个工业园区时,不仅要考虑工厂的布局和生产流程,还要考虑园区的交通设施、员工的生活配套、环境保护等问题。
战略性要求区域规划要有长远的眼光,能够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为区域的长期发展制定方向和策略。
比如,规划一个城市的新区,要考虑到未来几十年城市人口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因素。
地域性则是因为区域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地域特色,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规划时必须因地制宜。
二、区域规划的类型区域规划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经济区域规划、城市区域规划、农业区域规划等。
经济区域规划侧重于对区域内的产业布局、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规划,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比如我国的长三角经济区规划,旨在通过加强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合作,实现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
城市区域规划主要关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包括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等。
例如,对一个大城市的卫星城进行规划,要考虑到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功能分担等问题。
农业区域规划着重于农业生产的布局、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像规划一个大型的农业产业园区,要考虑种植品种的选择、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三、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区域规划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区域发展定位与目标明确区域在国家或更大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出符合区域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长期和短期目标。
区域规划图
区域规划图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进行综合考虑、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过程,目的是提高区域内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区域规划图。
该区域位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县城,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城市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和农业区。
区域规划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城市中心区位于区域的东部,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
这里是商业和行政中心,拥有各种商业设施和行政办公场所。
为了提高整体形象和便利性,城市中心区的建筑物高度应保持一致,并设计有各种公共广场和绿化带。
居住区位于区域的西部和南部,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
居住区分为高档住宅区和普通住宅区。
高档住宅区位于区域的西部,包括别墅和公寓。
这里有宽敞的街道和公共设施,绿化覆盖率高。
普通住宅区位于区域的南部,主要包括居民楼和小区。
这里的道路布局应简单明了,方便居民出行。
在居住区内部应设立一些公园和休闲设施,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工业区位于区域的北部,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
这个区域是工厂和企业的集聚地。
为了避免工业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工业区应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
同时,为了提高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可以在工业区内设置一些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园区。
农业区位于区域的东南部,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
这个区域主要用于农田和农业生产设施。
为了保护农田和水资源,农业区应设立相应的环境保护区域。
同时,还可以在农业区内设置一些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业物流中心,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区域规划图中还应包括交通网络的规划,包括主干道路、次干道路和支路。
同时,还需要规划公共交通设施,如公交车站和轨道交通站点。
为了方便行人和骑行者,还应设计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此外,区域规划图中还应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如学校、医院、商场和体育场馆等。
这些设施应满足居民和工业区员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方便和安全的服务。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700字的区域规划图。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我们可以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提高区域内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09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九章)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将中国土地分 为9大类。它们分别为:①耕地;②园地;③有林地、疏林地、灌 木林地;④草地、草山、草坡;⑤宜农荒地、宜林荒山荒地;⑥ 沼泽、沙漠化土地、沙质荒地、戈壁;⑦寒漠、石骨裸露山地、 永久积雪冰川;⑧沿海滩涂、内陆水域;⑨城市、工矿、交通用 地。
➢ (1)土地开发整理要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 (2)土地开发整理要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 ➢ (3)加大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力度 ➢ (4)积极开展逐步推行土地修复工作 ➢ (5)与土地修复相关的存量土地的优化利用
第二节 用地分类
一、按地貌特征分类
根据地貌特性不同,常将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平原等类型。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
一、概念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措施。
张占承等综合了多种意见,认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完整的 定义应是:土地利用规划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依据自然 和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和合理的组织。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
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九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
第九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用地分类 第三节 用地分区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 第五节 土地保护 第六节 集约节约用地
第一节 概述
一、土地
土地是指地球表层包括内陆水域和沿海滩涂在内的陆地,是由 地貌、土壤、岩石、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成果 构成的物质综合体。
第三节 用地分区
三、空间管制区划
3. 生态功能区划
➢ 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的主导生态功能,提出生 态功能区划方案,是指导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
区域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方案区域规划方案是指对一个特定地区的规划和设计,目的是使该地区的发展更加有序和可持续。
以下是一个700字的区域规划方案的示例:区域规划方案为了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区域规划方案。
一、经济发展1. 制定支持创新和创业的政策,为技术创新和创业公司提供相关支持和资金。
2. 建设生态农业基地,提供就业机会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3. 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景点和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旅游投资。
4. 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和交通网络,促进产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二、城市规划1. 将城市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休闲区等,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2. 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提倡城市绿化和环保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环境。
4.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规划的有效执行。
三、社会发展1. 改善教育系统,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2.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和减少贫困。
3. 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4. 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提高社区的自治和居民参与度。
四、环境保护1. 制定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
2. 推广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4. 提倡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减少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五、文化和旅游1. 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吸引更多的文化旅游项目和游客。
2.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文化艺术和创意设计的就业机会。
3. 举办文化和旅游节庆活动,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
4. 建设文化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文化和旅游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的区域规划方案旨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实施这些规划方案,我们相信该地区会迎来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发展。
《区域规划》课件
区域规划的实施策略与措施
01 策略
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03 1. 政策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
持规划的实施。
02 2. 资金保障
确保规划实施所需资金的
投入。
04 3. 技术支撑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规划技
术和管理经验。
区域规划的监测与评估
02
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区域发展理论
总结词
区域发展理论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区域整体性、动态性 和可持续性。
详细描述
区域发展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 联、相互制约。区域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人口、技术等。区域发展理论 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共生。
03
区域规划的实践与案例
国外区域规划的实践与案例
英国区域规划
英国在区域规划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规划体系以地 方分权和规划法为基础,通过制定区域规划和地方规划 来引导和调控区域发展。英国的区域规划注重平衡区域 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法国区域规划
法国的区域规划以国土整治为目标,注重国家层面的战 略规划,强调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同。法国的区域规划 通过制定不同等级的规划方案,对国土进行整治和开发 ,以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
01 监测内容
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如 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
02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实施效果 进行分析评价。
区域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方案1. 引言区域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规划方法,旨在通过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实现区域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区域规划方案,旨在提供一个有效的指导框架,以解决现有和未来面临的挑战,实现整体区域的健康发展。
2. 背景当前,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区域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需求不断增加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区域规划方案,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3. 目标和原则3.1 目标本区域规划方案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保护环境,减轻污染压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基本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产业就业机会。
3.2 原则本区域规划方案遵循以下原则:•科学合理性:在制定规划方案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公众参与: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增强公众参与,实现民主决策。
•综合协调:在规划的不同方面之间,采取综合协调的方法,确保各项规划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等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 主要内容4.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1 城市用地规划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人口规模,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重点考虑城市功能区划、市中心区域、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合理布局。
4.1.2 农业用地规划结合农业发展需求和耕地保护政策,制定农业用地规划方案。
鼓励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1.3 生态保护区规划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范围,保护水源地、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生态环境,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4.2 交通规划交通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至关重要。
区域规划区域布局规划
区域规划与区域布局规划什么是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对于一个区域(如城市、城市群、省区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规划,制订出一系列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措施,以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的范围通常涵盖土地利用、资源环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迁移和分布、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目标明确、手段科学、规划前瞻、整体协调的管理体系。
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区域规划在城市和城市群的美观、环境卫生、社会安全、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饮食和休闲场所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城市或城市群的规划如果缺乏必要的前瞻性和全局性,最终会造成以下一些严重的问题:1.城市病:城市规划不合理、缺失或短视,导致交通问题、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等问题的集中爆发。
2.资源浪费:缺乏综合规划和时限考虑,导致社会资源的缺失和浪费。
3.环境恶化:缺少环境保护措施和绿色规划,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失衡。
4.社区隔离:社区隔离和贫困等问题的集聚影响城市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因此,进行有效的区域规划和布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有利于推进城市跨越式发展和社会整体的进步。
区域布局规划的重要性区域布局规划是指在区域规划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分析和计划,旨在建立更科学、更完备、更具随时性和前瞻性的城市布局,以提升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竞争力。
区域布局规划涉及的内容通常有:交通枢纽建设、城市园林和绿化、市政设施、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等多个方面。
区域布局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对城市资源的高效分配、交通的便捷性、社会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关键指标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城市布局规划,城市可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区域规划和区域布局规划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区域规划和区域布局规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规划层面来看,区域规划主要关注整个城市范围内的目标、战略和方向,即宏观层面。
区域规划基本概念以及主要内容
区域规划基本概念以及主要内容区域规划,又称作地区规划、区域发展或区域发展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制定的指导当地空间发展的一系列策略性文件。
它是地方政府为了解决特定时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存在的问题,解决特定城乡功能空间布局、人口合理分布、高效利用地理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的一种手段。
区域规划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首先,它包括资源识别,即确定区域内可开发资源,以及可能存在的环境约束。
其次,它包括发展战略和实施措施,确定区域规划的发展方向,制定实施措施,在现实情况和资源限制下谋求区域发展的最佳状态。
最后,它还包括预测和评价研究,即探讨实施本规划后,区域发展的情况,以及可能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此外,区域规划还将政策、经济、技术、自然以及其他因素互相结合,运用多种空间模式和计算技术,研究区域发展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这种关系和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策略。
在使用范围上,区域规划可分为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
城市规划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在某个城市内,根据该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发展状态和发展潜力,根据它的不同发展水平,对它的发展方向、发展层次和发展方法进行设计重新调整,以实现城市更好发展的目标。
乡村规划是指根据乡村自身的客观条件,挖掘乡村潜在经济价值,以期实现乡村振兴的大局和目标,考虑到当地自然、经济、人口、历史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对乡村空间布局、人口流动性、经济发展模式、科技立法、社会建设等制定指导性的规划文件。
区域规划的目的有三大方面:一是实现区域发展的平衡,通过调整城乡空间布局状况,实现区域发展的协调发展,以达到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和社会的要求;二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区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社会经济良性发展;三是环境友好,根据资源承载量和环境恢复时间,制定区域环境保护政策,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区域规划是实现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服务于区域发展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区域规划名词解释
区域规划名词解释区域规划(RegionalPlanning)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宏观性社会经济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开发规划,以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的变化的统筹规划过程。
区域规划是由宏观视野和预期结果触发的,它借助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知识,组织资源,推动发展,从而达到特定目标。
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是指在城市内部进行的规划,用以规范城市地域空间结构,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效益。
城市规划包括环境规划,经济规划,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规划等。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布局合理的城市空间,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和保证,实现有效的社会经济发展。
三、区域建设区域建设(Regional Construction)是指政府及相关机构在市、县、乡(镇)等地区范围内进行的建筑及公共设施等空间布局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区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给人们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及更高水平的居住环境,保障社会稳定的发展,以及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
四、郊区规划郊区规划(Suburban Planning)是指对城市郊区地域空间结构,经济空间组织,社会、文化空间布局,市政公建设施,环境空间照顾和自然资源保护等综合性规划的过程。
通过郊区规划,可以使城市郊区与城市内部协调发展,保证城市及其郊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郊区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五、区划调整区划调整(Boundary Adjustment)是指针对不断变动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调整县域范围内,乡镇范围内,行政村范围内的境界边线,以满足人口变化及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的活动。
区划调整,可以改善行政区划的不合理,提高行政效率,更有效地配置区域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六、区域经济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由其居民和企业所构成的经济体系。
它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投资环境、劳动力市场、国家的行政政策等。
区域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方案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效的区域规划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区域内的土地利用、交通、工业、河流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发展方向和规划设计的过程。
因此,区域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规划方案目标制定区域规划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具体的目标包括:1.保障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区域规划方案中,必须清晰的规划和划分城市的空间,确定城市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界限和规模。
同时还要考虑城市土地资源的储备、保障与合理利用等问题,确保城市土地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2.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的布局和结构。
城市交通网络的优化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出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规划方案中需要考虑交通的网络布局和结构,规划出便捷和高效的交通系统。
3.均衡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城市规划方案中,要考虑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均衡性,合理配置城市内不同产业的空间,以达到良性循环发展。
区域规划方案的内容区域规划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的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是制定区域规划方案的重要内容。
城市的空间规划需要确定城市整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范围,并规定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空间布局。
同时,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在空间规划基础上制定的,它需要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包括住宅、商业、工业、绿地等。
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制定区域规划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可以优化城市内的出行方式,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提高城市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城市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是考虑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因素制定的。
城市环境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用水、用电、排放和废弃物等环境保护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主要包括水、电、气、通讯、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区域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方案引言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根据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措施,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关于区域规划方案的实施计划。
1. 分析和评估在制定区域规划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当前的区域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 自然资源评估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评估,包括土地利用状况、水资源分布、气候特点等。
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特点和潜力,可以为后续的区域发展提供依据。
1.2 经济社会评估评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社会需求等,了解区域经济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经济社会的评估,可以确定区域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1.3 环境评估对区域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大气质量、水质状况、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
通过环境评估,可以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1.4 产业结构评估评估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了解各个产业的发展情况和潜力。
通过产业结构评估,可以确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在制定规划方案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布局。
2. 规划目标和原则在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以指导后续的规划工作和项目实施。
规划目标应该符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原则应该包括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等方面。
2.1 规划目标•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
•保护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区域的发展潜力。
2.2 规划原则•依据科学合理的理论和方法制定规划。
•充分调研和分析,保证规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原则。
•鼓励创新和科技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3. 规划内容和措施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制定具体的规划内容和实施措施。
规划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等方面,实施措施包括政策支持、项目投资、组织协调等方面。
3.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区域的自然资源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区域规划》资料整理
区域规划介绍区域规划是指根据城市、乡村或自然地理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区域的发展布局、功能结构、空间组织和资源开发利用,旨在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过程。
本文旨在整理区域规划相关的资料,以便了解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经验。
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区域规划在城乡规划和国土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可以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区域规划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区域规划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保证规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规划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整体性原则:区域规划要考虑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注重整体规划,避免部分规划导致整体失衡。
4.协调性原则:区域规划应当注重各项规划之间的协调性,确保各项规划的实施不会相互冲突,形成合力。
区域规划的实践经验1.制定规划方案:在区域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发展目标、空间布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内容,为规划实施提供指导。
2.开展社会评估:在制定区域规划方案之后,应当开展社会评估,听取各方意见,建立参与机制,确保规划的公正性和民意参与。
3.加强监督管理:在区域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规划的监督管理,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方案。
4.不断优化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境变化,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区域规划,保持其符合实际需要,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区域规划是推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有力工具,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经验,为规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区域规划实施方案
区域规划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工作,区域规划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实施方案,以推动区域发展。
二、目标设定。
1. 综合利用区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策略。
1. 加强规划编制。
通过科学论证和专业规划,编制出符合实际的区域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完善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区域规划管理制度,明确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的责任主体和程序,形成规范有序的规划管理体系。
3. 加强产业布局。
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5.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四、实施保障。
1. 健全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组织协调,确保规划实施的顺利进行。
2. 加强监督考核。
建立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3.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区域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
区域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区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才能为区域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区域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
天津市塘沽区分区规划-第九综合分区规划说明
第二部分规划说明书一现状基本概况第九分区位于塘沽区海河北岸,规划范围为其四至界线为:东到车站立交桥,南接海河,西接黑猪河,北达京山铁路,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5.3平方公里(不含海河面积)。
第九分区现状调查包括河头镇湖北村、河头村的部分土地,中心桥乡的五十间房部分土地,现状调查总面积为702.2公顷,包括248公顷的水域荒地面积。
现状总人口为2.47万人,海河在南部经过。
(一)现状分析1、人口现状:第九分区截止1996年底,共有常驻人口24678人。
调查统计第九分区平均人口毛密度为35人/公顷。
2.用地现状:第九分区包括河头镇的湖北村和河头村的部分土地,中心桥乡的五十间房部分土地,本次调查总面积为702.2公顷,包括248公顷的水域荒地面积。
现状用地结构如下:3、建筑现状:本区建筑以住宅为主,另有少量工业厂房、行政办公、商业建筑。
居民住宅有解放前、解放初农民自建平房住宅,也有近十年来新建的农村住宅,层数为2-3层或5-6层,及部分企事业单位七、八十年代兴建的职工宿舍(5-6层)。
另有二片正在建设的居民小区。
4、道路交通及设施:本区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交通包括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部分,对外交通主要是京山铁路和津塘公路从本区穿越,区内道路主要有新胡路等,基本满足目前需要,但未形成合理网络。
5、公建配套设施:本区公建配套设施十分不完善,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没有成片的城市居住区,集中供热供气缺口较大,部分新建居住小区自行配套市政及公建设施,市场和环保问题也有待于解决。
在城乡居民聚居的沿街形成农贸日用品自由市场,缺乏文化娱乐休闲场所。
雨污水明渠排放,环境卫生较差。
6、公共绿地:本区无公共绿地和园林,仅有少量沿街绿化,在分区规划中应加强道路绿化,规划公共绿地。
7、市政公用设施:虽然本区人均市政公用用地面积达2.37平方米,但市政公用设施水平较差,其原因是本区市政公用设施以加油站和汽车修理厂为主,仅有两处邮电局用地,其它公共交通用地、环卫设施用地均为零。
区域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规划成为了各级政府和规划部门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好的区域规划可以为城市带来更高的生产力和更高的居民满意度,而不好的规划则会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背景分析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区域进行调研和分析,综合考虑该区域内的人口、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合该区域发展的目标、战略和规划措施的一项工作。
区域规划可以帮助城市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布局的科学安排,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生态化、合理化和可持续性。
因此,区域规划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制定过程区域规划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众多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区域内的人口情况:包括人口数量、社会人口结构、城市流动人口情况等;•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宏观经济条件、区域内产业的分布和发展、城乡经济差异等;•区域内的环境状况: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地质量、自然灾害情况等;•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分布:包括交通、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的分布和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包括城市道路、桥梁、排水系统、饮用水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区域内的政策环境:包括城市规划法规、地方政策支持等。
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区域规划方案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数据收集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包括人口普查数据、经济数据、环境数据和科技数据等,了解区域的整体情况。
2. 目标分析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出针对该区域的总体发展目标。
3. 方案编制在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采取适当的规划策略和方案。
根据规划方案,确定区域开发的方向和重点,包括根据人口分布、城市治理、产业发展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具体规划。
4. 形成方案在方案编制过程中,涉及各方面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
为了达成共识,也为了将方案实现,需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形成区域规划方案。
5. 实施和监督区域规划方案的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和群众的密切关注和配合。
区域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方案背景每个城市都需要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区域规划,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安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区域规划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讨论区域规划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制定一个成功的区域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的重要性明确的区域规划方案可以帮助城市制定长期规划和目标,保证每个区域发展平衡与协调。
它可以协调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促进城市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它可以确保开发者和团体与居民的利益得到平衡。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在增加。
规划可以帮助城市应对各种环境变化的影响,提高抗灾能力和适应能力。
此外,良好的区域规划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和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制定一个成功的区域规划方案1. 明确目标制定区域规划方案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
规划需要明确城市需要达成的目标和计划如何实现。
例如,目标可能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改善环境。
2. 考虑社区的需求规划需要考虑社区的需求。
城市的发展不应该忽视居民的需求。
规划需要保证公共设施的分布,以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例如,规划需要确保居民得到足够的绿地,提高生活质量。
3. 总结城市特点规划需要总结城市的特点。
根据城市的特点,规划需要考虑地形、气候和其他因素。
例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是否容易泛滥、是否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以及如何利用当地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4. 参与各方合作规划需要参与各方合作。
为了制定成功的规划,市政府、开发商、居民和非政府组织需要合作。
这些利益相关者必须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参与进来,以确保规划符合城市的需求和当前的社会现实。
5. 实施计划和维护规划需要实施计划和维护。
制定规划只是开始,实施才是真正重要的。
规划需要考虑实施计划的状况和需要的预算以及长期维护计划。
总结一个成功的区域规划方案可以帮助一个城市保持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制定一个成功的规划需要考虑目标、社区的需求、城市特点、参与意愿和实施和维护计划。
区域规划
该地区基本情况应该是沿海有港口、生活资源供应充足且后期与内陆城市有密切联系的城市地区。
从它的主城区布局来看,居住区商业区分开,能够很好地区分区域职能,提高每一部分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但是职住分离却会明显增加城市的交通压力和单个人的交通负担,在来往于工作地和生活地时间也会有很多浪费。
工业区属于污染比较多,噪声比较多的地区,其布局在城市的的南方,属于城市的下风向,会减少城市来自工业取得各种污染。
另外,工业区北边即为居住区,方便了工业区内的从业人员上下班,节省交通花费的开支和时间。
更重要的是,工业区彼邻海港,便于产品的国际市场的扩大。
很明显,该地区有三个海湾,但是,只有最左边的海湾深入陆地,符合海港建设所需的多种有利条件,如,风浪小,腹地大(货源足),陆域宽(有仓库),水域宽(有利于船舶停泊、转向)等。
仓储的布局,不仅临近港口,有利于海外远洋贸易和区域外的海洋船只货物的中转和船只的停靠补给,而且可以成为内陆地区和海外地区的货物中转集散地。
对于该城市来说,一方面,仓储和商业区紧挨着,能够为商业区提供商品补给,减少陆上运输距离:另一方面,仓储彼邻工业区,有利于产品的国际运输。
西边的绿地布局在半岛上,似乎有所不合适,因为此处彼邻港口地理位置优越,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此布局商业区。
核电站和城市之间有绿地相隔,因此,可以减少核电站的辐射对城市人口的影响,而且,其布局在城市的郊区,对于城市的供电有很大的贡献。
但是弊端在于,核电站容易泄漏污染,因此对海洋和人口的威胁很大。
城市对蔬菜禽类等保质期短的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大,因此这类农产品需要布局在距离城市较近的郊区,不仅符合这类农产品容易变质保质期短的特点,而且距离城市较近,运输距离短,可以更方便供应城市需求。
粮食和林区布局在远郊区,目前认为比较合理,因为粮食作物属于可以长期储存的产品,且林区面积大,林区连片,林木蓄积量大且靠近木材消费地。
区域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方案第1篇区域规划方案一、前言本方案旨在针对指定区域进行科学、合理、人性化的规划,充分考虑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规划方案合法合规,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1.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
3.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4. 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效益。
5. 保障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规划原则1.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规划方案合法有效。
2. 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和设施。
3. 人本理念:关注民生,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4. 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5. 创新引领: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提高规划实施效果。
四、规划内容1. 空间布局规划- 合理划分居住、商业、工业、物流、公共服务等用地类型,优化用地结构。
- 明确各类用地边界,合理确定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规划生态廊道,保障生态安全,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2. 基础设施规划- 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区域内外互联互通水平。
- 规划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满足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需求。
- 加强通信、信息化建设,提高区域信息传输能力。
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 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
4. 产业发展规划- 发挥区域优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 鼓励创新和创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增强区域经济活力。
5.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加强生态保护,严格保护重要生态空间。
- 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 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技术,降低区域生态环境影响。
区域规划的内容初一地理知识点整理
区域规划的内容初一地理知识点整理区域规划的内容初一地理知识点整理区域规划是描绘区域发展的远景蓝图,是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包括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
区域发展战略既有经济发展战略,也有空间的开发战略。
制定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通常把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远景目标和分阶段的目标,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人口控制指标,一、二、三产业大体的就业结构,实施战略的措施或对策作为研究的重点。
区域规划规划工作中有三个重点:(1)确定区域开发方式。
如采用核心开发方式、梯度开发方式、点-轴开发模式、圈层开发方式等。
开发方式要符合各区的地理特点,从实际出发。
(2)确定重点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有多种类型,有的呈点状(如一个小工业区),有的呈轴状(如沿交通干线两侧狭长形开发区)或带状(如沿河岸分布或山谷地带中的开发区),有的呈片状(如几个城镇连成一块的开发区)等等。
有的开发区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有的开发区则跨行政区分布。
重点开发区的选择与开发方式密切相关,互相衔接。
(3)制定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
着重研究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步骤、对策、措施。
综合评价区域发展条件,正确认识区域的战略地位,明确区域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
区域内部的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和区域外部的环境都对区域的发展和建设产生影响,发生作用。
区域发展条件有着十分广泛的内容。
对于影响区域未来发展的各种条件,应尽可能在定性论述的基础上,进行量化分析,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便比较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为制定战略目标提供依据。
2、工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区域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区域产业布局规划的重点习惯上放在工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上。
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地域经济空间结构,科学布局生产力,是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
区域规划要对规划区域的产业结构、工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区分布状况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
区域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方案简介区域规划是指为实现城市、乡村、地区等空间单位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制定的对空间单位发展进行指导和统筹的规划。
区域规划方案则是为了实现规划目标,提出的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实践性的方案。
目的区域规划方案的主要目的如下:1.对空间单位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优化的目标;2.保护自然、文化和历史遗产资源等重要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3.根据空间单位特定的经济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4.尊重和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
实施步骤区域规划方案的实施步骤:第一步:调研在规划开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
包括空间单位的自然、人文、经济、产业发展状况、社会构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检索文献、分析数据、实地调查等方式,全面认识该空间单位的现状及其发展潜力。
第二步:目标确定在搜集并分析了相关情况后,需要与业主和利益相关方沟通,明确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目标的制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
目标要明确具体、可量化,并能为规划方案提供极好的指导。
第三步:模拟试验制定规划方案前,在计算机模拟软件的辅助下,对建议的方案进行模拟与试验。
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各种发展策略的优缺点,提出最佳方案。
第四步:方案设计在上述步骤后,进入到规划方案的设计环节。
这个时候需要根据前期的调研和模拟试验的结果,提出一份合理的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要包括总体构思、必须要采取的重要措施、计划执行的具体步骤以及重要的时间表、经费和资源需求预测等内容。
第五步:方案推进在规划方案设计好后,需要组织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需要各相关方同心协力,共同将规划方案落地,推进达成目标。
结论制定区域规划方案是实现城市、乡村、地区等空间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也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获得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区域规划方案,使该空间单位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高新技术产业
(一)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因素
1.经济社会因素; 2.科学技术因素; 3.生产、生活环境条件。 总之,在区域产业规划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科技发展水平以及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在不同区域应作具体分析。
(二)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形式——高技术区 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形式 高技术区
2.农业设备制造业 . 农业设备制造主要是拖拉机、收割机和其它各种农机具。其特点是具有明显地 区性和季节性,其生产不但要满足各地区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自然、经济 条件上不同的要求,也要求有足够数量满足不同季节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 农业设备制造业布置,必须充分考虑各区域自然条件和农事作业差异,因地制 宜进行布局。 3.运输机械制造 . 包括机车制造、汽车制造、船舶制造以及飞机制造业等。机车制造一般应布 置在铁路枢纽地区;汽车制造业应布置在技术条件、协作条件好的大工业城 市区域,并形成汽车工业基地;船舶制造业布局应考虑在航运条件好,可建 立大型港口码头的大型港口城市。
二、区域采矿业规划
——采矿业在区域规划布局状况受到区域矿产资源的储量、质量、开采条件 以及区内外市场等因素影响,必须进行开发利用评价。 ——矿石的市场需求及需求量大小是决定能否开采关键指标。矿产品只是一 种原材料,不能直接投入人们生活消费领域,而且大部分矿产品有用成分含 量低,不适宜陆路长途运输,因此规划区内外的需求量和合理运输半径就成 为采矿业的生产布局和开采规模的依据。 ——采矿业规划布局应在全面评价矿产资源基础上,确定有无开采价值以及 经济效益大小。贯彻择优开发,保证重点的原则,来安排各矿区的开发顺序, 规模和发展速度。以满足规划区内外的经济发展需要。 此外,作为采矿业的规划布局来说,加强区域地质勘探规划也是采矿业规划 布局的重要内容,应给予足够重视。
(1)林业生产基地布局 ) 一般来说林业基地选择性较弱,其适应性较强,但不同树种分布也有一定 地带性。在这里林业生产基地一般指用材林和经济林(包括果木林)两种生产 基地。 用材林基地必须选择林地面积大,用材蓄积量大,原木生产多,发展潜力 大;主林区连片分布,交通运输条件好,靠近主村消费区的地区,森林是一种 可更新的资源,只要合理采伐即时更新,可以达到永续利用的要求。因此,苗 圃地、中幼林抚育、森林保护以及木材综合利用等问题在规划建设用材林生产 基地时必须认真考虑,并进行同步建设。 对于经济林基地选择与用材林有所不同,一般是在未成林前进行基地选择 。因此,必须着重了解掌握作为生产基地必备的自然条件和产品销路以及运输 、加工等条件。
3.农业原有基础分析 . (1)分析农业发展规模、水平与发展速度,生产总投入和产出; (2)分析农业生产结构、总体布局态势与土地综合利用状况; (3)分析研究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与自给性生产、集中种植与 分散种植等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规律,为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提供依据; (4)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变化与农业资源开发程度变化; (5)分析区域农业收入分配和消费状况。 以上三方面影响农业发展条件因素,在制定农业发展布局中缺一不可,相 互影响并产生复杂的反馈关系。因此,在制定区域农业规划布局时,应充分了 解各种生产条件及其相互作用,并保持一定数量比例关系,才能制定出合理布 局方案。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带动性大和布局要求很高的产业,其合理的 布局形式是建立高技术园区(高新技术区)。高技术产业区的类型可以有两类: 1.以高技术产业区的形成条件、成果特色和组织形式为主的类型,可分为 五种类型: 新技术工业园区 高技术园区 科学研究园区 科学工业园区 高技术产品装配园区 这种类型的高技术密集区的核心是集聚效应。集聚效应具 有 二 种 类 型 : 孵 化 器 、 主 办 和 作 用 模 式 ( ro1e 这种类型的高这种类型的同区以自主创新的高技术成果, modeling),外部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研究与开发、风 经产品化和市场化形成基本技术公司,然后逐渐衍生出大 险资本和社会支持。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的高技 该类型高技术密集区是规划的结果,它们依靠连接政府或 大小小的高技术子公司,逐渐自发地发展为高技术园区, 术园区属于这种类型。 公司主持的研究活动,很少出现高技术的公司。英格兰的 美国的硅谷、128公路、明尼苏达城、洛杉矶和英国西伦 西伯克郡(West Berkshire)、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和加 这种类型的园区以进口高技术成果为主,依靠政府、地方 敦等属于这种类型。技术密集区的核心是集聚效应。集聚 拿大多伦多的西瑞丹同区(Sheridan)属于这种类型 的资本、劳动力的投入,将高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占 效应具有二种类型:孵化器、主办和作用模式(ro1e 这种类型的高技术密集区位于高技术的底层,由于工作人 据较大分额的世界市场。 modeling),外部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研究与开发、风 员众多和公共刺激,许多分厂被建立。装配型高技术密集 险资本和社会支持。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的高技 区几乎不能成为有效自我维持的高技术区。中苏格兰、新 术园区属于这种类型。 汉普群和蒙特利尔的布罗蒙特(Bromont)区等属于这 种类型。
钢铁工业的规划布局 这类企业布局首先要考虑资源和能源条件。对于需要用多种资源和能源的原 材料工业来说,其布局在原料资源产地,还是在能源产地则随着生产技术的发 展而在不断地变化。 在区域规划布局应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这类工业布局对周围环 境的危害。例如采取消烟除尘,废水处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开展综合利用, 以及在布局上采取远离城市与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进行绿化隔离等措施。 在具体的规划布局中,一般将这类工业与采掘业及加工制造业共同布置在一 起,组成从矿山开采——初步加工——制成品生产的联合企业,并构成区域工 业生产综合体,形成区域经济的主导部门,也可以以采掘业为依托就地进行初 步加工并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形成区域原材料工业基地,更可以按区域内条件特 别是在大型港口地区结合港口建设和与港口有关的工业共同组成临港工业区。
(2)畜牧业生产基地布局 ) 草原是畜牧业的基础,发展畜牧业,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草原规划。而作 为畜牧业生产基地,对草原的放牧场,割草场以及放牧场的营地等,必须进行 选择划分,以保证牲畜有足够的饲草、饲料及饮用水源。在牧区,首先要选择 草场生产力高、载畜量大的地区作为畜牧业生产基地,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 主要选择粮、油料等生产集中区作为畜牧业生产基地,做到农牧结合相互促进, 在大城市郊区,虽没有大面积饲草、饲料生产用地,但由于市食品、轻工业以 及餐饮业较发达,其下脚料较多,同时交通方便,靠近消费中心,也可选建乳 肉类畜禽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的规模取决于需要与可能两方面,在牧 区主要取决于草场栽畜量;在农区取决于饲料生产量;在大城市郊区取决于畜 禽消费量和饲草、饲料供应保证程度。
第九章 区域产业规划
第一节 第一产业规划
一、区域农业规划
(一)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1.农业自然条件分析 . 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是光照(太阳辐射、热 量)、土地和水分。 2.农业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 . (1)农业劳动力条件。 (2)农业技术装备。 (3)农业生产技术。 (4)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二、加工制造(组装)工业 加工制造(组装)
加工制造(组装)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制造各种机械设备、 提供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部门,是国民经济工业化过程中主要组成 部分。其行业众多,产品庞杂,生产结构复杂,各行业部门之间在 性质类型,生产规模,工业用地以及发展要求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别。 但在区域规划过程中,加工制造工业的布局仍有共同特点和布局要 求。
(二)影响加工制造工业布局的因素
1.原料供应状况; .原料供应状况; 2.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 3.专业化协作; .专业化协作; 4.技术基础。 .技术基础。
(三)主要加工制造业布局趋势 1.工业装备制造。 .工业装备制造。
机床与工具制造企业 宜布置在大工业中心和有工业基础的城市区域,以满 足全国和地区需要。 其产品比较重、体积大,耗金属材料多,市场供应对 重型机械制造 象比较集中,在生产过程中废金属量多,企业本身必 其服务面非常广,除为电力工业提供设备外,还为工、 须有较大机械加工和热加工能力,这类企业一般以布 农、交及人民生活提供各种电器设备及电工器材,这 置在冶金企业附近为宜。 电力设备和电器制造业 类工业一般宜布置在配叁协作条件好、有一定基础的 大、中城市区域。 产品种类比较少,供应对象较单一,技术要求也不高, 轻工业机械制造 因此宜布置在各类机械产品消费地区。 仪器、 仪器、仪表制造业 为一种性质极为精密产品,技术条件要求高,所需数 量虽较少但品种规格多,对材料要求严格,一般宣布 置在环境条件较好、科技较发达城市区域。
(二)农业区域专业化与综合发展
——农业区域专业化是以区域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 不平衡性为依据而实施的。 ——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经验证明,农业生产从自给自足到商品性生产,由小而 全到专业化,由分散到集中,由“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这是农业布局必然 趋势。但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程度取决于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 ——区域专业化与综合发展,也就是各个区域应明确发展的重点,以一种或两 种农业部门,一种或两种作物作为发展经营重点,但要兼顾一切可以发展的其 它农业部门。只有在农业生产力水平达到现代化程度,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作用 条件下,农业发展与布局才能达到专业化、区域化生产的目标。
(二)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初步加工业
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初步加工,在区域规划布局中受农业原料的供给制约 在区域规划布局中受农业原料的供给制约 性较大,这不仅是因为农副产品加工的原料失重性大,而且多数农副产品如有 性较大 机质生物原料不耐储存,有的储存过长,往往会造成原料变质,甚至腐烂,加 之有些农副产品原料为轻泡物质,体积大而重量轻不适宜长途运输,这些决定 了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一般应布置在原料产地(农副产品集中产区), 特别是一些初步加工,原料失重大,生产技术要求不高,建厂较易的初步加工 业,如籽棉加工,原毛整洗,原麻脱胶,生物制药以及制糖等。这些工业在加 工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副产品和下脚废料,可就地进行再加工或直接作为饲料、 肥料,利于工农结合,相互支援,消除农村单纯为城市工业提供原料的不合理 分工状况。 总之,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区域第二产业规划布局时,一般应按照初步加 工分散布点,精加工相对集中布局的原则进行,即初步加工应接近农副产品集 中产区,而精加工则应集中布置在主要消费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