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覆盖型岩溶路基的处治
岩溶路基整治工作方案
岩溶路基整治工作方案一、前言。
岩溶地貌是指由于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地下复杂的溶蚀地貌。
岩溶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其地质特点是岩层薄而易溶,地下水活跃,易形成溶洞、地下河等地下空洞。
因此,岩溶地貌地区的路基建设和维护工作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岩溶路基整治工作进行方案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二、岩溶路基整治工作的必要性。
1. 安全隐患,岩溶地貌地区地下空洞多,路基易发生塌陷、龟裂等安全隐患,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
2. 路基稳定性,岩溶地貌地区地基条件较差,路基易受地下水侵蚀和溶蚀作用影响,路基稳定性较差。
3. 保护生态环境,岩溶地貌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路基施工和维护工作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进行整治工作以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岩溶路基整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三、岩溶路基整治工作的目标。
1. 提高路基稳定性,保障行车安全。
2. 减少路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3. 增强路基的抗水侵蚀和抗溶蚀能力,延长路基使用寿命。
四、岩溶路基整治工作的方案。
1. 路基勘察,在进行岩溶路基整治工作前,需要对路基进行全面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等,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 路基设计,根据路基勘察结果,结合岩溶地貌地区的特点,进行路基设计,确保路基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路基施工,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和材料,对路基进行整治,提高其稳定性和抗水侵蚀能力。
4. 路基维护,定期对路基进行维护,及时处理路基出现的龟裂、塌陷等问题,保障路基的正常使用。
五、岩溶路基整治工作的保障措施。
1.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整治工作的技术水平。
2. 加强对岩溶地貌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建立健全岩溶路基整治工作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岩溶地貌地区路基整治工作的专业水平。
六、结语。
岩溶路基整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生态等多方面因素。
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对于岩溶地区路基的处治,首先要从地质条件上弄清岩溶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然后再慎重确定处治方案。
在一般情况下,对局部严重的、大型的、不易搞清楚的岩溶地段,应尽量设法绕避;对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地段,选择其最窄的、最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段通过。
对岩溶水宜以疏导为主,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法,不宜堵塞,一般可采用排水沟、泄水洞等疏导岩溶水。
路基上方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宜采用排水沟将水截流至路基外。
对于路基基底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宜设置集水明沟或渗沟,将水排出路基。
对于稳定路堑边坡上的干溶洞,洞内宜采用干砌片石填塞。
位于路基基底的开口干溶洞,当洞的体积不大、深度较浅时,宜予以回填夯实;当洞的体积较大或深度较深时,宜采用构造物跨越。
对于有顶板但顶板强度不足的干溶洞,可炸除顶板后进行回填,或设构造物跨越。
通过溶洞围岩分级或计算判断下伏溶洞有坍塌可能时,应进行加固处理。
对于洞径大、洞内施工条件好的无充填溶洞,宜采用浆砌片石或钢筋混凝土的支撑墙、支撑柱进行加固;深而小的溶洞不便于洞内加固时,宜采用石盖板或钢筋混凝土盖板跨越可能的破坏区;对于顶板较薄的溶洞,当采用地表构造物跨越有困难或
不经济时,可炸除顶板,按明洞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有充填物的溶洞,宜优先采用注浆法、旋喷法进行加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宜采用构造物跨越;如需保持洞内流水通畅时,应设置排水通道。
对于路基范围内的土洞应先判明土洞是否仍在发展。
对于已停止发展的土洞可按一般地基进行评价,需加固时宜采用注浆、复合地基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还在发展中的土洞,宜采用构造物跨越。
既有铁路覆盖型岩溶路基病害整治的勘察设计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刘好正(),男,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672-7479(2010)04-0084-04既有铁路覆盖型岩溶路基病害整治的勘察设计刘好正(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3)Survey and Desig n on Treat m e n t for D iseases i n CoveredK arst Subgrade a long Existing R ail w aysL i u H aoz heng摘要浙赣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分宜至芦溪段覆盖型岩溶路基勘察工作,采用了地质测绘、物探、钻探、病害调查、沿线水文调查和水土岩石试验等综合勘探手段,查明了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岩溶发育特征,满足了工程地质评价要求。
采用压力注浆措施整治岩溶路基病害,质量可靠,造价低,工艺简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覆盖型岩溶浙赣铁路路基压力注浆中图分类号:T U 195+1文献标识码:B1工程概况浙赣铁路始建于1899年,全长914146k m 。
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技术标准低、列车速度慢,运输能力日趋紧张,制约了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
为此,2003年浙赣线开始电气化改造工程勘察设计。
既有浙赣铁路岩溶地段路基塌陷病害一直是危及行车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
2006年,受南昌铁路局委托,我院对部分未改建地段岩溶路基工程进行了勘察设计,勘察范围为浙赣铁路分宜至芦溪(K769+540~K824+382)段,设计时速140k m,共计45686k m 。
浙赣线分宜至芦溪段位于赣西地区,地势总的特点是西高东低。
袁水河南侧为罗霄山脉北端之武功山地区,是该区南北向的分水岭,袁水河北岸以低山和丘陵为主。
既有浙赣铁路以浅挖、低填形式通过江西省新余市、宜春市和萍乡市辖区。
根据工务部门的记录和本次勘察资料,分宜至芦溪段既有路基岩溶地面塌陷病害主要分布在分宜、彬江、下浦,以及宜春、王华、西村一带,其余地段也有零星分布。
岩溶路基变形整治技术论文
浅谈岩溶路基变形整治技术【摘要】介绍武广客运专线耒阳站路基变形质量问题处理方法,总结岩溶地区路基变形整治技术。
【关键词】岩溶地区路基变形整治技术1 前言武广客运专线对于覆盖型岩溶注浆的设计是基于当地基岩溶较发育时,发育的溶蚀裂隙、溶沟、溶槽、溶洞中的充填物及覆盖层(细颗粒),在地下水上下波动急骤(地下水常位于岩土界面附近,随季节变化特别是雨季变化大)、潜蚀、真空抽吸等作用下,细颗粒流失,易形成土洞,并逐渐发展成塌陷(同时由于路基填筑材料等原因增加荷载而使溶洞顶板塌陷等)。
岩溶塌陷危及路基稳定,影响行车安全。
岩溶地基采用注浆加固措施后,在岩土界面上下形成一定厚度的帷幕,避免由于地下水的长期活动影响而引起的长期蠕变(沉降)或危及路基的安全。
2 概况耒阳站长2370m,共4股道(中间ⅰ、ⅱ道为正线,左为3道,右为4道),设旅客地道一座(dk1777+704.5),箱涵一座(dk1777+530)见图。
站房位于dk1777+520~+730左侧,站房均为钻孔桩基础,冲击钻成孔。
耒阳站平面示意图2.1 地质概况dk1777+500~+750段上覆土层为6~14m左右黏性土,上部为硬塑~软塑,底部局部为流塑;下伏基岩为灰岩,岩溶发育,溶洞、溶沟、溶槽发育,溶洞部分充填,部分半充填。
统计385孔整治注浆孔揭示的地质情况,55孔见溶洞,占总孔数的14%。
其中dk1777+535~+565股道范围、dk1777+570~+605右侧边坡至坡脚、dk1777+605~+685右侧边坡中部,分布不规则的岩溶沟槽,深14~38m。
2.2 原设计概况耒阳站为填方高6~9m,原设计dk1777+500~+750段地基采用方桩、cfg桩加固,正线范围采用2.5m的堆载预压。
路基填料,股道范围基床底层及本体采用a、b组填料填筑。
基底岩溶采用压力注浆,封闭土、石界面,加固基岩顶面土体,填充土洞、溶洞以及岩溶管道,形成隔水帷幕层,阻隔上覆土体中地下水与岩溶水的联系。
岩溶路基处理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岩溶路基处理方案# 岩溶路基处理方案## 1. 概述岩溶地区是指地质构造中富含溶蚀作用的区域,由于溶蚀作用的存在,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其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岩溶地区的路基工程施工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保证岩溶地区路基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可行的处理方案。
本文将探讨岩溶地区路基处理方案的几个关键点,包括路基选择、基础处理、路基加固和排水系统设计。
## 2. 路基选择在岩溶地区选择合适的路基位置至关重要。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地质条件评价,需要避免选择石灰岩等岩溶地质构造发育显著的区域作为路基位置,因为这些地方易发生地下溶洞和地面塌陷等问题。
同时,还应注意选择地质条件较为稳定的地区,避免选择存在活动断裂或滑坡易发地带作为路基位置。
选址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风险和地下水情况,避免可能的不可预测的地质灾害对路基工程造成的影响。
## 3. 基础处理在岩溶地区,路基的基础处理尤为重要。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岩溶空洞和溶蚀隧道等存在较大的风险。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以了解地下岩溶地貌的情况。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可以采取不同的基础处理方法。
对于地下空洞严重的区域,可以采取填洞等方法,填充空洞并加固路基。
对于存在溶蚀隧道的区域,可以选择充填隧道或进行加固等处理。
另外,基础处理还包括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如混凝土基础或钢筋混凝土基础等。
根据地下土层的特性和荷载要求,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可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 4. 路基加固为了增强岩溶地区路基的稳定性,需要进行路基加固工程。
在进行路基加固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岩石锚杆加固:通过钻孔在路基中插入锚杆,并加固锚杆与岩石的连接,增加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 地下连续墙加固:在路基两侧挖掘并建立地下连续墙,通过连续墙的支撑作用增强路基的抗滑性能。
衡桂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原则与方法
湖南省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原则与方法(2)湖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二○一〇年元月湖南省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处治原则与方法(2)1 基本原则为了确保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建设的安全、经济和施工进度,必须进行充分而有效的地质补充勘察,在保证查明路基地质情况的前提下,制定出合理而可行的施工处治方案。
为此,经现场初步地质、施工情况调查、及对已有的地质勘察资料和物探报告分析,特制定出桂武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施工处治基本原则如下:1.1 制定岩溶区路基处治方案时,须全面掌握路基工程地质情况。
岩溶区路基采用物探为主、地质钻探为辅的补充地质勘察方法,钻探主要是验证物探结果的可靠性,对洞高在3m以上的溶洞和土洞进行一洞一孔钻探验证,钻孔深度一般控制在25m以内。
对于特大型溶洞、地下暗河要专门制定钻探方案,以查明其溶洞大小与分布、顶板厚度与岩层风化情况、地下水位、充填情况等。
1.2 岩溶区路基处治,必须区分不同情况(主要包括切方区与填方区、溶洞与土洞、洞内充填与未充填、覆盖层厚薄等几种情况)分别制定处治方案。
1.3 对于切方路段,先开挖至路基设计要求标高,再进行岩溶区路基处治;对于填方路段,先对岩溶区路基进行处治,再填筑至路基设计标高,但尚须满足填筑高度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1.4 溶洞埋深>20m,或溶洞顶板岩层厚跨比大于0.8或厚度在3m以上,或位于路基外侧(1+h0)m范围以外(h0为溶洞埋深)者,原则上可不进行处治。
1.5 对具备洞内施工条件的溶洞,应优先考虑洞内处治的方法,可采用洞内浆砌片石或洞内支撑等进行处治。
1.6 溶洞顶板岩层厚度在1m以下,且覆盖土层厚度在小于3m者,可视情况直接凿开,并视如下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治:①洞内无充填物,采用片石回填并夯实;②洞内有充填物,若夯实后承载力可达200kPa,则只需在其上回填片石并夯实;③洞内有充填物,且充填物为软土或流塑状时,须先清空充填物,再回填片石并夯实,或者采用抛石挤淤等方法进行处治。
高速铁路岩溶路基段施工处治技术总结
( hn a w y1 ueuG opC . t. T i a 3 0 6 C ia C i R i a 7 B ra ru o ,Ld , a u n0 0 0 , hn ) a l y
Ab t a t T i p p rea o ae h e t n r p s la d c n tu t n meh d o a s s b r d e t n i n ih s r c : h s a e l b r t s te t ame tp o o a n o s ci t o fa k rt u g a e s c i n o e h g r r o o
压力将惰性材料浆液注入溶洞 、 岩溶裂 隙及土体孔隙 中, 浆液凝 固后能使岩溶裂 隙、 岩土界面得到封 闭, 阻
隔 了岩溶 水 与上 层滞 水 , 到 了 隔水 帷 幕 的作 用 。 me t a h n e t e sr c u e o o k a d s i a d e h n e i te g h,b o k i f tain o h w t a r u i e t n n c a g t t r fr c n ol n n a c t s n t h n r c h u s r l c n i r t f l o
中图分 类号 :2 3 1 U 1 . 5 文献标 识码 : B
Co sr c in Te h oo y Ap l d a a s ub r d e to f n tu to c n l g p i tK r tS g a e S ci n o e
Hi h S e d Ra l y g p e i wa
高速 铁 路 岩 溶 路 基 段 施 工 处治 技术 总 结
葛曙兴
岩溶及岩溶塌陷路基整治、膨胀土的处理文字资料
岩溶及岩溶塌陷路基整治、膨胀土的处理业绩及可借鉴的施工经验108国道土地岭段岩溶地段路基整治工程施工单位:中铁第十八工程局第一工程处施工日期:一九九九年一、岩溶区域分布K0+240—K0+247有一片岩溶引起的湿地,K0+249—K0+252范围内有垂直、水平发育的溶洞存在,溶洞内有水流声,说明正在发育。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岩溶现象集中分布在K0+240—K0+417,近200米范围内,尤以K0+306—K0+417填充溶洞对施工影响最为严重。
二、岩溶存在形式1.K0+306—K0+347、K0+378—K0+417范围的溶洞,已被黄土砂夹孤石填塞,填充物含水量饱和,呈液限状态,承载力低,稳定性差,但自身有稳定能力。
2.K0+358—K0+378范围的溶洞,填充物为黄土砂夹孤石,含水超饱和,呈液限状态,自身不稳定,具有流动性,类似于泥石流。
三、工程整治措施1. K0+240—K0+252段由岩溶现象引起的湿地,利用碎石换填150厘米,浇筑25厘米片石混凝土封闭。
2. K0+306—K0+417段溶洞沿径向对溶洞填充物黄土砂夹孤石部位压力预注1:1水泥砂浆或水泥净浆,注浆导管采用梅花状布置,间距50厘米,长5.0米。
注浆采用φ42×4无缝钢管。
3.竖向岩洞折合直径在50厘米以上的,利用C15砼堵塞,浇筑钢筋盖板补强通过。
折合直径在50厘米以下的溶洞,利用M15水泥砂浆填注密实。
四、工程施工检查监测1.注浆效果检查利用分析法,分析每根注浆导管注浆记录,压力注浆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利用检查孔注浆法,确定注浆后路基的密实度,决定路面的铺设。
2.路基测量路基压浆后,布设路基下沉观测点,随时掌握路基下沉量,以确定路面的铺设时间。
南昆铁路威舍车站膨胀土路基处理工程工单位:中铁第十八工程局第一工程处施工日期:一九九五年南昆铁路是国家重点铁路建设工程项目,1995—1996年间先后建成威舍区段站站场路基工程多膨胀土路基工程,经过几年来的运营证明:技术处理措施得力、质量稳定、结构安全可靠,慰发现大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岩溶路基勘察设计与处治施工分析
岩溶路基勘察设计与处治施工分析【摘要】公路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岩溶路段,其岩体结构和性质比较复杂,只有切实做好岩溶路基的勘察设计与处治施工,才能够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
文章就岩溶路基的地质勘察、不良路段的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了岩溶路基的处治施工工艺,旨在与各位专业人员进行分析,以不断提高岩溶路基勘察设计与处治施工质量。
【关键词】岩溶路基;勘察;设计;处治施工在公路工程中,岩溶路基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如果处理不慎,就会影响公路工程质量。
因此,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岩溶路基治理工程的设计,采取有效的处治施工措施,才能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1.概述在漫长的岁月里,因为受到水的长期侵蚀溶解等作用,对岩体会产生改造或破坏,从而使岩体形成各种各样的空洞、裂隙。
在复杂而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各种土块、杂物等会填充进去,从而构成了性能比较稳定的岩溶体。
这些形成的溶洞,有的是单独的,有的则是贯通成形的,岩体结构比较复杂,对公路工程具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必须要做好岩溶路基的地质勘察、设计及处治施工,切实查明岩溶发育情况及对路基的影响,分析研究后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处治措施,以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
2.岩溶路段地质勘察的要点在地质勘察中,勘察方法比较多,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地质钻探法。
采用这种勘察方法,能够直接地了解到地质情况,对于具有一定特征的区域采用加密钻探的方式,以获得比较准确而直接的信息。
二是物理探测法。
主要通过高密度电法的方式。
此种勘察方法所需要的成本比较低,操作比较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准确几率较高,即使遇到比较复杂和特殊的环境,也能够获得较高精度的勘察结果。
2.1做好地质钻探在进行勘察时,要选择比较合适的设备,设计科学合理的勘察方案。
通过地质钻探来获取芯样。
要选择比较合适的钻机,如DPP-100型全液压汽车钻机,采用泥浆护壁的方式,采取回转和锤击等钻进方式,其进口口径为130mm,终孔口径应至少为119mm。
岩溶路基处理方案
岩溶路基处理方案一、引言岩溶地区是指地质构成中具有溶蚀作用的地区,由于岩石溶解产生的地表形态和地下空间特征,岩溶地区路基的建设和维护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岩溶地区的地下水循环和溶蚀作用会使路基产生塌陷、毁损等问题,因此,岩溶路基的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岩溶路基处理方案,旨在提供解决岩溶地区路基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岩溶路基特点岩溶地区的路基在地质构造、地下水流动和土壤特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构造复杂:岩溶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包括溶洞、涌泉、峡谷等地质现象,这使得路基的设计和施工面临较大挑战;2. 地下水丰富: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丰富,地下水流动对路基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易导致路基塌陷和沉降;3. 土壤松散:岩溶地区的土壤大多为细粒土或压实不良的黏土,其强度较低,易引起路基表面塌陷;4. 表层土质薄弱:岩溶地区的表层土质薄弱,容易受到水侵蚀和风化作用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路基表面土层。
三、岩溶路基处理方案为解决岩溶地区路基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方案,具体如下:1. 开展地质勘察和评估:在岩溶地区进行路基建设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评估工作,确定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和土壤特性等因素,为后续的路基设计提供依据;2. 路基设计合理化:根据岩溶地区的特点,进行路基设计合理化,避免在容易塌陷的地区进行路基建设,合理选取路线以降低岩溶地区路基施工的难度;3. 采用适当的路基加固方法:对于岩溶地区的路基,可以采用加固措施来增加路基的稳定性,例如采用灌浆注浆技术、加设土工格栅等;4. 加强排水管理: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丰富,需要加强路基的排水管理,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避免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不利影响;5. 表层保护措施:为保护路基表层土壤,可采取覆盖保护措施,例如铺设细石层或设置护坡等,以减轻水侵蚀和风化作用;6. 定期监测和维护:岩溶地区的路基稳定性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路基问题。
岩溶地区路基施工
岩溶地区路基施工
1、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都不能堵塞溶洞的水路。
2、无论通过什么方法排出路基基底的岩溶泉或冒水,都需要确保路床范围内的土石方不受到浸润的影响。
当修建高级或次高级路面时,还需保证不因温差而导致水汽上升,并积聚在路面基层下。
3、对于路基上方的岩溶泉或冒水,可以通过排水沟将水引离路基,而不应堵塞。
对于路基基底的岩溶泉或冒水,建议使用涵洞或管道将水排除。
对于流量较大的暗洞和消水洞,则可以通过桥涵跨越。
4、对于威胁路基稳定的干溶洞,可使用干砌片石或浆砌片石进行堵塞。
5、对于路基基底的溶洞,应该采用桥涵方式通过。
当遇到较小的干溶洞时,可以使用砂砾石、碎石、干砌片石等材料进行回填,确保密实。
6、对于路基基底干溶洞的顶板太薄或破碎的情况,可考虑加固措施或将顶板炸除后再进行桥涵跨越。
7、对于路基基底干溶洞的顶板较为完整且厚度较大的情况,可根据路基设计规范中给出的安全厚度公式进行验算,并根据结果确定处治方案。
8、当路基溶洞位于过沟附近且较深时,可使用钢筋混凝土板封闭,并应防止边沟水渗漏到溶洞内。
9、为了预防溶洞的沉陷、坍塌以及岩溶水引起的病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法,如洞内加固(如桩基加固、衬砌加固)、盖板加固、封闭加固(如锚喷加固)等。
10、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人工坑洞(如煤洞、古墓、枯井、掏砂坑、防空洞等),应在确认后参考岩溶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浅析岩溶路基孔洞病害处治方法和措施
浅析岩溶路基孔洞病害处治方法和措施一、工程简介:石坝(黔川界)至纳溪公路起于叙永县石坝乡(黔川界),接贵州省拟建毕节生机(黔川界)公路,止于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接纳溪至隆昌高速公路,全长134.803Km。
我公司承建的C8合同段土建工程位于泸州市叙永县境内,路线起于叙岭关特长隧道内,于土地坪出洞,路线下行,经龙蛇洞、杉树湾,于大金竹坳设桥跨321国道(大纳路),止于金竹坳,起訖里程K41+825~K47+697.713,全长5.872Km。
路基工程主要为挖方全长约1.7Km,。
二、地质情况:本地区为四川盆地东南部构造剥蚀低山区,沟谷切割较深。
区内广布可溶岩,岩溶强烈发育,属溶蚀峰丛地貌。
沿线溶沟、溶槽、溶洞、溶蚀漏斗等岩溶地貌,尤其是岩溶洼地,石芽分布较多。
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层(Q4d1+e1)和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
第四系坡残积层(Q4d1+e1):粘土:黄褐色,可塑状,稍湿,手可搓成3~5cm的长条,主要成分为粘粒,顶部含少量植物根系,夹角砾,粒径为5~20mm,分布于区内的缓坡及地形低洼地带,该层厚度约为2~8m。
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灰岩夹沥青质页岩: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夹黑色薄层沥青质页岩。
灰岩质硬、性脆,岩溶发育强烈,富水性强,在基岩表面形成溶蚀结构面,局部处有溶蚀裂隙存在;沥青质页岩为深灰、灰黑色薄层状,质软,遇水变软,风化易剥落,富水性强。
基岩在路基中下部出现较多,基岩上部多为厚层表层土覆盖。
大型溶洞或溶洞群埋深在15~22m时,或附近100m 内有房屋等建筑物时,且溶洞顶板岩层厚跨比小于0.8,采用钻孔灌注桩处理,灌注桩应穿过薄层顶板溶洞进入坚硬底板持力层不小于 2.0m。
对于路堑边坡上的干溶洞,洞内用片石填塞,洞口用干砌片石铺砌、砂浆勾缝或浆砌片石封闭。
若沿线孔洞特别发育,顶板岩层厚度小于1m,且洞顶埋深在3~5m时,可先用25KJ冲击式压路机冲压20遍,冲击式压路机冲压行进速度为12~15Km/h。
路基岩溶注浆整治施工技术
路基岩溶注浆整治施工技术摘要:岩溶是水对地表及地下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解和机械破坏剥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它对路基存在极其严重的危害作用,也对道路行车安全构成隐患.通过对某工程岩溶地区路基注浆施工工艺及遇到的不同类型溶洞或裂隙所采用的不同控制及检测方法的介绍,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路基;岩溶注浆;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DK187+335-DK187+842.27为岩溶注浆路基,全长507.27m。
该段落均为填方段,平均填土高度为7.5m,路基基底平均宽度为40m。
路基基底为覆盖型岩溶发育地段,必须采用岩溶注浆处理。
本段路堤地段注浆孔采用正三角形布置,孔间距3.5m。
注浆孔布置范围为路堤坡脚外约5.0m。
注浆先导孔平面布置:钻孔注浆先按Ⅰ序先导孔进行,孔间距10m,按正三角方形均匀布置,先导孔进行完毕后布置Ⅱ序孔,Ⅱ序孔在先导孔岩溶发育区内加密,孔型形成三角形布置,孔间距为3.5m。
Ⅱ序孔的注浆加固范围,加固深度:一般加固深度为岩土界面以下5m,即孔深钻入基岩不小于5m,若施工过程中遇溶洞,应至溶洞底板下2.0m。
一般加固厚度为8m,下部熔岩一般加固5m,上部土层加固3m。
注浆水泥采用PO42.5水泥,水玻璃采用38~43Be′,模数2.4~3.0。
水泥浆液水灰比一般为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1。
若遇空的岩溶通道、较大溶洞和裂隙处,视具体情况先灌入中粗砂或稀的水泥砂浆对溶蚀腔体进行充填,再采用煤灰水泥浆液或双液注浆。
注浆压力控制:黏土层控制在0.1-0.3MPa,卵石土层控制在0.1-0.2MPa,灰岩控制在0.2-0.5MPa。
注浆压力在注浆过程中视注浆方法、注浆深度和地下水位等情况随时调整。
当注浆达到下列标准时,可结束该孔注浆:①注浆空口压力维持在0.2-0.5MPa左右,吸浆量不大于4升/min,维持30分钟;②注浆钻孔基岩完整,或多次注浆,空口压力超过1.5MPa;③冒浆点已出注浆范围外3-5m时;④单孔注浆量达平均注浆量1.5-2.0倍,且进浆量明显减少时。
复杂岩溶路基的分析与处治
复杂岩溶路基的分析与处治摘要:针对广东省粤西X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路基存在的地质问题,采用岩溶物探、钻孔调查,经工程类比分析后对不同段落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岩溶路基处治方案,为国内相似工程情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岩溶路基;类比分析;处治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掀起了新一轮建设高潮。
施工中,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甚至有地下暗河通道的路段,将严重影响桩基础施工质量及安全,浅层的会影响路基的稳定与安全,如果处治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施工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地勘工作,查明岩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规模大小,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处治。
1 工程地质条件本项目岩溶现象主要发育在阳春盆地狭长地带石炭系和泥盆系灰岩区域,多为浅层覆盖型岩溶,覆盖层厚度5~16m,岩溶发育程度较强,线路经过地段有岩溶孤峰、峰丛和溶蚀残丘,普遍发育隐伏溶洞,局部见暗河,地质构造较简单,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系发育,地下岩溶水富水程度较强,在水动力反复作用下,潜在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路线区域内岩溶孤峰地带溶洞发育。
在本项目区内,隐伏岩溶位于第四系之下,岩溶的埋藏深度变化较大,规模大小不一。
根据上述划分标准和已完成的勘察资料,场地岩溶发育程度多为强发育,部分为极强发育;桩基岩溶发育程度多为弱-强发育。
2 路基段溶洞处治方案工程类比法是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引用参考广东省内近期项目对路基岩溶处置研的最新成果、经验,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尤其是各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本项目不同段落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
2.1 膜袋袖阀管注浆处理本项目K92+285~K92+315段共布设三个钻孔,其中只有K92+310钻孔路基底面以下12~14.1m分布无充填串珠状小溶洞,洞高2.1m,顶板为中风化灰岩,厚1.5m,上覆地层以稍密细砂及软塑状粉质粘土(厚度7.5m)为主,顶板为1.5-10.3m厚中风化灰岩,溶洞底下伏中风化灰岩,采用膜袋袖阀管注浆处理。
铁路桥梁路基岩溶处理管理办法
路基及桥梁岩溶处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路基和桥梁岩溶处理管理工作,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结合岩溶工程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岩溶处理包括岩溶注浆、岩溶回填(片石、粘土、水泥、混凝土)、护筒跟进等方法。
隧道岩溶注浆管理按《隧道风险管理办法》(XXXX工[2010]22号)附件三执行,原材料管理按本办法执行。
路基岩溶整治结合《关于印发“岩溶路基处理管理暂行办法”、“XX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实施细则(试行)”及“XX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检测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XXXX工〔2011〕45号)一并执行。
第三条需要进行岩溶处理的工程,必须严格执行此管理办法。
第二章岩溶处理程序及权限第四条施工中需进行岩溶处理时,若有设计则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施工。
监理单位结合设计图纸或设计地质勘探岩溶位置,对岩溶处理位置、范围等进行确认。
第五条施工过程中揭示岩溶但无设计或现场岩溶位置及范围与设计不符,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后,由施工单位上报设计单位、XX指挥部核备,按变更设计程序办理,由建设单位组织现场四方会商明确处理方案。
第七条岩溶处理主要分为以下5种方式:1.桥梁岩溶区桩基础施工时,针对较大溶洞或相互贯通溶洞所采取的岩溶处理,须由设计单位明确专项设计方案。
2.桥梁岩溶区桩基础施工时,针对单一溶洞、较小溶洞或斜坡岩溶可采取回填片石、粘土、水泥、混凝土等方式。
3.桥梁岩溶区桩基础施工时,可采取护筒跟进或双护筒等进行岩溶处理。
4.路基岩溶区采取的注浆加固措施。
5.其他方式,是指不属于上述方式所采取岩溶处理。
第八条岩溶处理工程量确认权限划分:1.岩溶钻孔、注浆管等处理辅助工作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2.桥梁岩溶区单孔注浆量≤XXX吨的,监理工程师确认;单孔注浆量>XXX吨的,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报XX指挥部、公司工程部审批。
3.桥梁岩溶区桩基础施工时,回填片石、粘土及水泥混合料或回填混凝土,监理工程师确认。
岩溶地貌对路基工程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
岩溶地貌对路基工程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岩溶也称喀斯特(karst),是指以碳酸盐为主的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地区,由于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在岩体中形成洞穴,或在岩层的表面形成奇峰异石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由于岩溶的发育致使建筑物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大为恶化,因此在岩溶地区修建各类工程建筑物时必须对岩溶进行工程地质研究,以预测和解决因岩溶而引起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
归纳起来,岩溶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地基稳定性及塌陷问题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表覆盖层下有石芽溶沟,岩体内部有暗河、溶洞,建筑物的地基通常是很不均匀的。
上覆土层还常因下部岩溶水的潜蚀作用而塌陷,形成土洞。
土洞的塌陷作用常常是突然发生的。
土洞出现的地区往往就是地下岩溶发育的区域。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压力作用范围多在地面以下10m左右。
所以,建筑物的地基既涉及上覆土层,也涉及下伏基岩。
岩溶区的土层特点是厚度变化大,孔隙比高。
因此,地基很容易产生不均匀下降,从而导致建筑物倾斜甚至破坏。
二、渗漏和突水问题地区的岩体中有许多裂隙、管道和溶洞,在进行水库、大坝、隧道、基坑等工由于岩溶程活动时,如存在承压水并有富水优势断裂作为通道,则可能会遇到地下突水而导致基坑、隧道等工程的排水困难甚至淹没,也可能因岩溶渗漏而造成水库无法蓄水。
为提高地基稳定性、解决塌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地基处理方式:1.填垫法该法可分为充填法、换填法、挖填法、垫褥法等几类。
充填法适用于裸露岩溶土洞,其上部附加荷载不大的情况。
最底部须用块石、片石作填料,中部用碎石,上层用土或混凝土填塞,以保持地下水的原始流通状况,使其形成自然的反滤层。
当已被充填的岩溶土洞,如充填物物理力学性质不好,可采用换填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覆盖型岩溶路基的处治
摘要:覆盖型岩溶作为一种地质灾害存在已久,一直对我国的公路建设造成极大的威胁,在岩溶地区进行公路建设必须事先进行全面的勘探和调查,根据不同的岩溶特征进行谨慎设计。
本文根据不同的覆盖型岩溶特征总结出不同的处理方案,对岩溶地区进行道路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覆盖型岩溶路基处治公路路基设计
1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公路运输作为当前主要的运输模式,如何确保其安全、通畅及建设的经济合理性是公路建设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提高公路的建设质量和使用寿命就显得尤为关键。
由于公路经过的地域广,所经的地形、气候情况不尽相同,地质情况差别较大,道路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
本文针对公路覆盖型岩溶路基处治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2 覆盖型岩溶的特点
覆盖型岩溶是指,被松散堆积物覆盖的岩溶。
岩溶之上覆盖物厚度差别较大,薄的仅为有几十厘米至一米,厚的达到几十米。
各个岩洞所处地理位置不同,里面的填充物也各不相同,形成原因也千差万别,这就造成其溶洞内的水位水量和流速都不相同。
因此选用处置方法时应针对溶洞的特点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对不一样的覆盖型岩溶路基都要进行仔细的勘察和测量,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处理措施和设计方案。
只有实现进行了全面和认真的调查,才能保证竣工后道路长期的使用质量。
3 覆盖型岩溶路基的处治
3.1开挖回填
覆盖层较薄(覆盖岩层厚度1~3m)或裸露于地表的溶洞处于经济和施工效率方面的考虑,采用开挖回填的处理措施即可。
开挖工具可选用爆破或其他机械,开挖后回填片石、碎石、杂砂石、土、低标号混凝土等,采用冲击压路机分层碾压或采用强夯法处理。
冲击型的压路机不同于传统的圆形截面压路机,而是采用一些多边形截面的轮子,结合压碾揉搓于一体,而且轮子本身的重量也极大,对夯实土地有比较显著的作用,使用也较为方便。
采用开挖回填的处理方法时应进行详细的调查,对于和地下水有连接或者和其他土洞结为一体的浅层岩洞,切记不可盲目封堵,否则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导
致地下水流动受阻,也会为今后的长期使用埋下不可预估的隐患。
3.2强夯法
覆盖层较薄(覆盖岩层厚度3~5m)的中小型且分布密集的溶洞可采用强夯法处理。
强夯法通过夯锤造成的巨大冲击力使覆盖层破碎坍塌,然后采用回填片石、碎石、杂砂石、土、低标号混凝土等。
强夯法可提高土体的强度,同时也可以消除隐伏土洞和土质疏松所带来的隐患,这是一种处理和预防并存的方法。
3.3注浆法
对于覆盖层较厚,开挖工程量大采用传统的开挖回填再压实的处理方法显然不够经济科学。
同样,因为覆盖层较厚,夯实法无法对溶洞实体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时就需要采用灌浆法。
灌浆法是利用细石混凝土和化学浆液按一定的配比配置成一定浓度混合液,对深埋地下的土洞进行填充。
当这些混凝土凝固之后,会结成坚实的石块,起到填充和支撑岩溶洞的作用。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有效的对地下的松软土层和岩石缝隙进行充填,巩固土质结构,强化土体强度,还可以阻断地下水的流动,填充水流通道,避免地表水的下渗,是处理覆盖层较厚岩溶洞的理想方法。
而且填充过后,由于阻止了地下的一切地质活动,从而也就可以防止岩溶洞的继续扩散和预防新的土洞的形成,避免崩塌。
在采用灌浆法时,需要事先勘探好地形,找准岩溶洞的准确位置,然后通过钻孔,打通与土洞的通道,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将配置好的细石混凝土和化学浆液的混合液注入其中。
对于埋于地下五至十米的岩溶洞,灌浆法针对性强,而且效果显著。
对于不同的岩溶洞采用的填充方式也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
一般来说,大致分为全填充式、半填充式和全空式三种灌注方式。
若填充物较疏松则采用水泥浆灌注,这样可以填充缝隙,巩固结构,不致崩塌;若填充物本身已经足够紧实,只需进行表面覆盖加固并作防水涂层即可;若填充物为一些粘土等松软且塑性强的物质,则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法处理。
半填充式是根据岩溶洞内的固有填充物的分布方式给予一定的砂浆灌注的处理方式。
全空式类似于浇筑承重柱,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分别选取不同的位置,钻出洞孔,然后灌以碎石,最后填充水泥砂浆,填补碎石间的缝隙,填充材料充实固化后可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柱,巩固周围的结构,保证路基坚实耐用。
3.4盖板覆盖法
对于埋深较大但局部裸露形成天窗且天窗较小的溶洞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将该洞口覆盖然后回填筑路材料的方法。
4总结
覆盖型岩溶作为一种地质灾害存在已久,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得不正视公路覆盖型岩溶路基对我们的公路建设造成的威胁。
而作为公路建设着,特别是设计者,对覆盖型岩溶路基应该格外注意,在现实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在这些地区修建道路,否则一旦处理不够妥当,会埋下严重的隐患,对道路今后的使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但是当无法避免必须在岩溶路段修建道路时,就需要事先进行全面的勘探和调查,以做出最合理的判断和最科学的处理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公路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