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与自由——论庄子的心境说
解读庄子的自由主义思想
解读庄子的自由主义思想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庄子》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由主义思想。
本文将从庄子的人性观、政治观和道德观三个方面来解读庄子的自由主义思想。
首先,庄子的人性观展现了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
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由的,他主张人应该追求自由的发展和实现个体的真我。
庄子通过寓言和譬喻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在社会规范和道德束缚下失去了自由,他提出了“大庄周”和“小庄周”的概念,倡导人们回归本真的自由状态。
他认为人应该摆脱外界的约束,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和谐,实现自己的独特价值。
其次,庄子的政治观也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精神。
庄子对政治的态度是一种反对和批判的态度,他认为政治制度和权力是束缚人的桎梏,阻碍了个体的发展。
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政府应该尽量少干涉人民的生活,让人们自由地发展和追求自己的幸福。
庄子通过对古代君主和政治家的讽刺,揭示了权力滥用的危害,倡导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
最后,庄子的道德观也体现了自由主义的思想。
庄子主张人们要追求道德的自由,他认为道德规范应该是自愿的,而不是强加的。
他批判了传统道德观念的偏见和狭隘,主张人们应该超越传统道德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和道德。
庄子通过对道德观念的解构和反思,提出了“道德自由”的理念,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本性和内心的声音去判断和行动。
综上所述,庄子的《庄子》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由主义思想。
他通过对人性、政治和道德的思考和批判,呼吁人们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的自由主义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从庄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自由发展。
庄子中的自由思想
庄子中的自由思想庄子,又称庄子学派创始人庄周,是战国时期中国的一位伟大哲学家。
他的著作《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的经典之一,其中充满了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观点。
本文将从自由的角度来探讨庄子中的思想。
一、自由的内涵庄子的自由思想,与其说是一种思想,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种精神境界。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自由来源于内心的解脱与放松,而非外界的束缚。
他提倡追求内心的自在和宁静,以达到心灵的自由。
庄子通过寓言、比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与蝴蝶的对话。
他在这段对话中以蝴蝶为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蝴蝶自由自在地飞翔,没有拘束和限制,而人类却被各种欲望和社会规范所束缚,无法真正实现内心的自由。
二、超越对立庄子的自由思想还表现在他对于对立的超越上。
他认为世界是一个包容并蓄的整体,我们应当超越对立的观念,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思维境界。
例如,庄子提到了有名的“胡蝶梦”:他在梦中成为一只蝴蝶,飞翔在花丛中,与世界融为一体。
而当他醒来后,他无法确定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我们无法区分自己与外界的界限。
庄子还通过诸多比喻和故事来表达这一思想。
例如,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他认为人的生命有限,但是智慧和知识无限。
这就意味着,人无法了解世界的全部真相,我们应当超越对立的观念,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
三、自由的实践庄子的自由思想并非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他还通过修身养性来实践自由的境界。
庄子主张通过个体的自我修养和心灵的放松,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他提倡“养生之道”,通过观察自然、追求道的境界,来达到人的自在和自由。
庄子以“无为而治”来表达他的思想,他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过分的干涉和控制,以免制造矛盾和冲突。
他说:“顺其自然,无征而行,无征而止。
”这个思想强调了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个体的自由选择与行动。
结语:庄子的自由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诸多的比喻和寓言,以及自由的观点和实践方式,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庄子自由的思想人生的智慧
庄子自由的思想人生的智慧庄子自由的思想人生的智慧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主张了一种独特的自由观念,以及对人生的智慧思考。
他的思想不同于其他先秦诸子,强调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庄子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会探讨庄子自由的思想以及他对人生智慧的独特见解。
庄子的自由思想体现在他对于自然的理解和个体的追求上。
他认为自然万物都有其自由自在的本性,而人类也应该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庄子提出了脱离世俗束缚的“逍遥游”观念,主张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他认为我们应该摆脱社会的压力和功利的追逐,以及名利的纠缠,寻找到心灵的宁静与自在。
庄子曾经提到了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故事中一个名叫蝴蝶的昆虫与一个名叫庄周的人做梦并互相猜测:“庄周会梦见自己是蝴蝶,还是蝴蝶会梦见自己是庄周?”这个故事有深刻的哲学寓意。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他对于真实与虚幻的思考,他认为个体的自由和自在远比世俗所追求的名利地位更加珍贵和真实。
他希望人们能够跳出常规的人生框架,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被名利所诱惑和束缚。
庄子的自由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压力巨大、竞争激烈,人们往往追逐名利地位,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要和追求。
庄子的自由思想告诉我们,个体应该从内心出发,选择符合自己内在性格和需求的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除了自由思想,庄子对于人生的智慧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对人生的看法非常超脱,他认为人生如梦如幻,一切皆为虚幻。
他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自然之中最高尚而又无形无质的存在,它是人生智慧的源泉。
庄子强调人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通过修炼和觉悟来实现人生的真正智慧。
庄子的人生智慧体现在他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上。
他提出了“归真”和“养生”的观念。
庄子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境,我们应该超脱于现实的束缚,回归到真实的自我之中。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自然界一样宁静自在,开心快乐地生活。
庄子的精神境界及自由观
庄子的精神境界及自由观庄子的精神境界理想人格是一种人生哲学中体现人生价值、完成人生目标的人物形象,是一种人生哲学理论宗旨的标志。
中国先秦各家学派皆有自己的理想人格,一般皆称之为“圣人”,但其内涵或精神境界却甚有不同,如儒家推崇“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人伦之至”(《孟子·离娄》上)者为“圣人”,墨家眼膺“形劳天下”、“以自苦为极”(《庄子·天下》)者为“大圣”。
《庄子》中描述的理想人格的情况则比较复杂。
(1)《庄子》中理想人格的不同名号及其精神境界的描述《庄子》中称谓能免除内外之刑或超脱生死、时命、情欲之限的理想人格的名号甚多,有“真人”、“至人”、“神人、“圣人”、“德人”、“大人”、“天人”、“全人”等,其中表述得最为完整的是“真人”: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漠士(事)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若然者,登高不傈,入水不儒,入火不热,是知之能假于道者也着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睡,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隘言若哇,其耆欲深眷,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诉,其入不距;倏然而往,倏然而来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大宗师》)这段对于理想人格“真人”的精神状态或境界的细腻描述,实际上可以分解、归纳为两方面内容:超脱与神异。
显然,“真人”精神境界的最主要内容或特征是对构成人生困境的三种界限的超越,“不知悦生,不知恶死”是齐一生死的表现;“不逆寡,不雄成,不谟事”是顺应时命的态度,“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是无情无欲的表征。
同时,这段描述还表明“真人”似乎有某种奇特的、神异的超人性能,能“登高不傈、入水不濡、入火不热”。
《庄子》中的理想人格还称之为“至人”、“神人”、“圣人”,所谓“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庄子大师”。
他对生活和人生的看法独特而深刻,他的哲学思想融汇了自然观、人性观和生活智慧,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人生哲学,解析他对于生命、自然、自由和快乐的思考与观点。
一、心性自由——达到自由的境界庄子的人生哲学强调内心的自由。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自己的内心自由,摆脱繁杂的物欲纷扰,放下外界的压力和负担,保有一颗自由自在的心。
庄子用“逍遥游”来形容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认为人应该像自由的鱼游荡在大海中一样,随波逐流,自由自在地生活。
庄子的人生观强调心性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心性应当与天地自然相通。
只有认清自己的本性,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自然和谐——顺应自然的法则庄子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他认为人生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的法则,与自然达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他认为人生不应过于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应该顺其自然,放下攀比之心,真正融入大自然之中。
庄子对自然界的观察启发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他观察到自然界中万物生长、成熟、消亡的过程,并从中领悟到人类的生命也有着相似的规律。
他认为人生是一个循环不息的过程,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命运。
因此,我们应该接受这个不可逆转的规律,珍惜眼前的每一天,活在当下,享受人生的美好。
三、自由心境——争取内在的自由庄子的人生哲学强调争取内在的自由,他认为人应该摆脱物欲的困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在他看来,世俗的欲望只会让人沉浸在无尽的追逐中,而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
庄子主张心境的自由,他认为只有摆脱对外物的执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乐趣。
他用“逍遥游”来形容他对生活的态度,提倡人们要像自由的鱼游荡在大海中一样,摆脱束缚,畅游人生。
四、快乐追求——在逍遥自在中寻找快乐庄子的人生哲学认为快乐是人生的追求目标之一。
他主张人们要在内心的自由和宁静中寻找快乐,而不是通过追逐外在的功名利禄来获得满足。
总结一下庄子的自由思想
总结一下庄子的自由思想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文化名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自由思想的重要观点和理念。
庄子的自由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心态:庄子提倡心灵自由,主张摆脱一切束缚,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他认为,人们的苦恼往往来自于对外部事物的执着和依附,只有通过内心的修炼,人们才能达到超越物质世界的自由状态。
2. 自由选择:庄子认为个体应该追求在选择中的自由,并提倡“筹无所用”、“无所染”的生活态度。
他主张摆脱功利主义的束缚,不随波逐流,不被世俗的利益追求所困扰。
个体应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目标,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3. 自由活动:庄子强调个体的自由活动,痛斥社会约束对人的限制。
他认为,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是虚构的,只会剥夺个体的自由和欢乐。
他相信人应该放开束缚,随心所欲地活动,并通过自由的行为来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
4. 自由思考:庄子强调个体的自由思考,主张抛弃传统观念和权威的束缚,以探索真理和人生的意义。
他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中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先驱,鼓励个体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并提出“太虚”和“自得”等概念,寓意个体通过自由思考,达到洞悟与解脱。
5. 自由境界: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通过心境和境界的转化实现的。
他提倡意识的觉醒,超越外界的繁杂,融入自然的大道之中。
他认为只有在超越自我的境界中,个体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安宁。
庄子的自由思想对中国古代和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引领了中国道家学派的发展,对后来的儒家、佛家等思想传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自由思想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对于当今社会的个体自由和人文关怀提供了启示。
然而,庄子的自由思想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实际生活中,个体的自由必然受到社会和法律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自由空间中追求真正的自由,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庄子》读后感自由无边心灵的解放
《庄子》读后感自由无边心灵的解放读完《庄子》,我的内心充满了对真正自由的渴望。
庄子的故事和哲学思想启示我们,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内心的解放。
我们需要破除旧有的桎梏,不断突破自己,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自由。
一、超越生死的自由庄子在《逍遥游》中,讲述了他到了一个神奇的境地,可以自由驰骋于天地间,超越了生死的束缚。
这种自由并不是死亡带来的解脱,而是对生命的超越。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告诉我们应该放下对物质的执着,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解放。
二、心境的自由庄子认为外在的环境无法左右我们的内心,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内心对自我的认知。
他用“胡蝶梦”来形容人生如梦,人类只是梦中的过客,世间万物皆是虚妄。
我们需要超越这种物质的追求和欲望,才能获得真正内心的自由。
这启示我们,只有当我们超越自我,超越物质的追求,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自由。
三、个体的自由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自我观,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用“大鹏展翅”来描述这种超越,告诉我们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性,我们要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内心的自由。
只有坚持自己的信仰,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四、沟通的自由庄子还通过“庖丁解牛”来告诉我们,理解他人需要超越传统思维、常规模式和语言交流的限制。
我们需要摆脱旧有的框架,拥抱新思想,打破心中的想象桎梏,才能实现与他人真正的沟通。
这启示我们,只有诚实地接纳他人的思想和观点,打破传统框架,才能实现内心的真正自由。
五、结语庄子的思想表达了超越旧有的锁链,摆脱束缚,走向自由的理念。
内心的解放是我们必须不断追求的目标。
只有跨越过去的城墙,超越旧有的桎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自由。
庄子中庄子的自由观原文与解析
庄子中庄子的自由观原文与解析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在《庄子》中,庄子对自由的观点提出了独特而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从庄子的原文和解析两个方面来探讨庄子的自由观。
一、庄子的自由观原文解析庄子在《庄子·逍遥游》一篇中写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自由的理解。
庄子认为,真正的至人是没有自我的,他们没有功利心,不追求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庄子认为,人应该摒弃浮躁的欲望,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
庄子的自由观中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他认为人应该放下执着,顺应自然,不做无用之事,不追求空洞的名利。
庄子提出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应该超越个体的私利,以天下众生的利益为重。
只有如此,人才能真正地实现内心的自由。
二、庄子的自由观解析庄子的自由观突出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社会的批判。
庄子认为,人是自由的,但由于社会的种种束缚,人们逐渐失去了自由。
庄子呼吁人们回归本性,追求内心的自由。
庄子的自由观与当代的自由观有着相似之处。
庄子主张摒弃功利主义,提倡自由与宁静的境界。
这与现代社会中提倡的追求内心平静、摒弃世俗欲望的观念相契合。
庄子的自由观也与当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相通,都追求人的自由发展和内心的满足。
庄子的自由观也对今天世界中的困扰提出了启示。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追求名利,追逐物质享受,却忽视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庄子告诫人们要超越这种功利心态,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平静。
结语:庄子的自由观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通过对庄子的原文解读和解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
庄子的自由观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应该回归内心,追求真正的自由与宁静,超越功利,追求内心的满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由的境界。
庄子对自由的理解与探索
庄子对自由的理解与探索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对于自由的理解与探索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启迪性,他对于个体自由的探索以及对于社会自由的思考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庄子的自由观、自由的实现以及对于自由的价值进行探讨。
一、庄子的自由观庄子的自由观可以从他的“无为而治”思想中找到一些线索。
庄子认为,自由并不是追求外在的权力或者物质上的享受,而是一种内在的境界。
他认为,个体应该追求心灵的自由,通过心灵的解放来达到真正的自由状态。
庄子主张个体应该超越对于名利地位的追求,超越对于物质欲望的执着,而是要通过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来实现真正的自由。
二、自由的实现庄子提出了“自由自在”的概念,他认为个体应该追求一种超越自我的状态,即自由自在的生活。
庄子认为,个体应该顺应自然,放下一切执着与束缚,达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他通过比喻和寓言的方式,告诫人们要学会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才能真正实现自由。
庄子的自由观与现代西方的自由观有所不同,他更注重的是个体内心的自由,而不是外在的权利和自由。
三、自由的价值庄子对于自由的价值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自由是个体最高的境界,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庄子认为,只有个体在心灵的自由状态下,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他主张个体应该超越一切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庄子认为,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个体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庄子的自由观的现实意义庄子的自由观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个体常常受到各种外在的压力和束缚,追求物质和地位的欲望使得个体的内心常常处于不安和焦虑的状态。
庄子的自由观提醒人们,要学会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只有在心灵的自由状态下,个体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综上所述,庄子对于自由的理解与探索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必然与自由-论庄子的心境说
必然与自由-论庄子的心境说
庄子哲学的根本宗旨是超越必然而实现自由。
他所主张的“安命”就是对必然的超越,就是自由的实现。
但此自由本质上属于心灵的自由;能否超越必然,关键在于以“道心”观照万物,浑化其间的差别;其根本方法便是“心斋”和“坐忘”,提炼“无”的精神境界。
在庄子那里。
“有”与“无”是相即不离的关系,“无”不离“有”,“有”不离“无”,“有”、“无”合一。
“有”“无”之辨落实在命与逍遥(自由)的关系上,即强调不离必然而求超越,不离实然而求超然,不离现实而求理想,这就是命与逍遥的合一,必然与自由的合一,亦即安命与自由的根本义蕴所在。
庄子自由自在的思想
庄子自由自在的思想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深受后世学者的推崇和研究。
庄子的思想主张自由自在,追求人的内心自由和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
本文将从庄子思想的自由自在性质、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以及实现自由自在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庄子思想的自由自在性质庄子的自由自在思想体现在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追求和对世界观的独立思考。
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
他主张人应该追求真我,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越。
庄子认为,人应该摆脱外在的约束和欲望,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自在。
庄子的自由自在思想还体现在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追求。
庄子主张人应该放松心态,顺应自然,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不要过分追求物质财富。
他认为,人生应该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态度,不要过于计较得失,要以宽容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二、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庄子主张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他认为,人生就像大自然一样,有四季更替,有风雨雷电,有生老病死。
人应该顺应自然,接受人生的变化,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不要过于计较得失。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庄子的自由自在思想还体现在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追求。
庄子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越,不要被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困扰。
他主张人应该摆脱外在的约束和欲望,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三、实现自由自在的途径庄子认为,实现自由自在的人生需要通过修身养性和修炼内心来达到。
他主张人应该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庄子认为,人应该通过修炼内心,追求真我,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庄子的自由自在思想还需要通过顺应自然来实现。
他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接受人生的变化,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不要过于计较得失。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春秋战国时期庄子的自由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庄子的自由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北宋时期的庄子被誉为“道家第一真人”,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庄子的自由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并以其独到的见解和述说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不拘束于传统规范和伦理观念的思考模式。
一、庄子的自由思想的背景及主要观点庄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言论,这个时期的中国,处于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开始出现。
庄子以其独树一帜的思想观点,成为了当时的象征。
庄子强调自由,他认为人们应当摆脱传统社会规范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以达到精神上的境界。
他拒绝世俗的名利,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该顺其自然,不用刻意追求功名利禄。
庄子在其著作中用了很多寓言故事来表达他的思想观点,如“胡蝶梦”、“大梦游”等,这些故事富有哲理,通过形象的比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主张。
二、庄子对自由的理解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庄子的自由思想主张个体的自由发展,而不受社会制度和伦理观念的束缚。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真实愿望生活,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限制,恢复人的本真。
这种自由思想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影响。
首先,庄子的自由思想提醒我们重视个人快乐和内心的满足。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忙于追求功利和物质财富,忽视了内心精神的追求。
庄子的自由思想告诉我们,个体的内心世界同样重要,我们应该拥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其次,庄子的自由思想提醒我们要摆脱固有的思维框架和社会规范的束缚。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所左右,难以真正做到自由思考、突破自我。
庄子的自由思想鼓励我们在思想上勇于冒险,追求独立的判断和见解。
只有打破常规,敢于颠覆传统,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再次,庄子的自由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当代社会,人们往往把自然资源作为自己的工具和奴隶,而忽视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庄子的自由思想告诉我们,人应该顺其自然,与自然相融相合,推崇自然的逍遥和无为。
庄子哲学中的自由思想
庄子哲学中的自由思想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被誉为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以自由、自然、无为而治为核心,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庄子的哲学中,自由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提倡“自由自在”,主张顺应自然,舍弃功利,追求超脱。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世俗的执念,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庄子在《庄子》一书中写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何以而奋乎?”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追求,体现了他对自由的理解。
庄子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追求功利,不要被名利所困扰。
他主张放下执念,返璞归真,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在他的哲学中,自由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心灵的解放。
只有舍弃功利,放下执念,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庄子的自由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文化人。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员。
庄子的自由思想,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不同声音,更是对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呼唤。
他通过他的哲学作品,向人们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一种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他的自由思想,激励着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独特的价值。
总的来说,庄子哲学中的自由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鼓励人们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提倡顺应自然,逍遥自在。
这种自由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当代社会仍然有着深刻的启发和价值。
分析庄子的自由意志观
分析庄子的自由意志观《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品。
作为一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庄子》的研究让我对庄子的自由意志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庄子在《庄子·逍遥游》中提出了自由意志的观点,强调个体应当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自主,这一观点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庄子的自由意志观体现在他对人的本性和自由的理解上。
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由的,人应当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自主。
他通过比喻和寓言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常常被外界的规范和束缚所困扰,而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
他以蝴蝶为例,蝴蝶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受任何束缚,象征着人们应当追求自由的本性。
这种自由意志观使人们认识到,个体的内心自由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坚持追求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而不是盲目追随他人的期望和规范。
其次,庄子的自由意志观还体现在他对社会规范和权威的批判上。
庄子对社会规范和权威持怀疑态度,他认为这些规范和权威往往是对个体自由的限制。
他以大鱼吞小鱼的故事,暗喻了社会中的强势者往往通过规范和权威来约束个体的自由。
庄子主张个体应当摆脱这些束缚,追寻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意味着摆脱社会的期望和规范,找到内心的真正自我。
此外,庄子的自由意志观还体现在他对人生态度的倡导上。
庄子主张追求自由的同时,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他以“大梦”为喻,指出人们常常在追求名利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的本真。
他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自主,而不是为了追逐虚幻的外在荣誉。
庄子的自由意志观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的自由意志观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个人的自由和自主常常受到各种外界的限制和压力。
庄子的自由意志观提醒我们要坚持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自主,不盲从于社会的期望和规范。
同时,庄子的自由意志观也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不被外在的名利所迷惑。
庄子观后感人生与自由的追求
庄子观后感人生与自由的追求在观看庄子的文化讲座后,我深受其思想的启迪。
庄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尤其是他关于人生与自由追求的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庄子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和自由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境,而追求自由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在庄子看来,人们常常被一些外在的事物所束缚,无法真正实现自由。
他通过许多比喻和故事,揭示了追求自由的重要性。
首先,庄子曾经用蝴蝶之梦来比喻人生。
他认为人们经常迷失在现实的琐碎之中,无法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只是一个短暂的梦境。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正如庄子所说:“庄生梦蝶,蝶飞梦中,不知真庄。
”这个比喻让我深思,我们是否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只是一场短暂的梦境呢?其次,庄子通过讲述梁惠王与老聃的对话,强调了自由追求的重要性。
梁惠王问老聃:“何谓大同?”老聃回答:“夏水始涸,大梁多雀,是谓大同。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由追求的目标不在于对外在事物的追求,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只有当我们能够摒弃功利的眼光,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才能达到庄子所说的大同境界。
此外,庄子还通过讲述蝴蝶梦的故事来谈论人生追求自由的困境。
他说:“适与是非合同,取于候间。
”庄子认为,人们常常被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所绑架,无法真正实现自己内心的追求。
只有当我们能够摆脱这种束缚,回归到自己本真的内心,我们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庄子的这种思考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不能被社会的标准所束缚,应该勇敢地走自己内心的道路。
在庄子的思想中,人生的追求与自由是紧密相连的。
他通过许多比喻和故事,揭示了人们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庄子的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深思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对自由的理解。
综上所述,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意义和追求自由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他的故事和比喻,我们可以看到人生追求自由的困境和挑战。
庄子生命的智慧自由的追求
庄子生命的智慧自由的追求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他以生命的智慧与自由的追求为主旨,通过他的文字作品,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意志的推崇。
庄子的智慧生命观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当代人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一部分:庄子的智慧生命观庄子的智慧生命观主要体现在他对于人的本性和生命意义的思考上。
他认为,人生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追求和对外在世界的执着,而是应该从内心深处去感受生命的真谛。
他以自然界中的“无为而治”现象为例,认为人的本性应该追求与自然合一,像自然界一样无所事事,融入到宇宙的无限和谐之中。
庄子通过许多寓言和故事,来诠释他的智慧生命观。
比如,他的蝴蝶梦说,人的身体并非比蝴蝶更真实,而是一种相对的存在。
他将人生比喻为蝴蝶在梦中飞翔,以此强调人生的短暂和虚幻性。
只有在超越对物质世界的执着,超越对自我的束缚后,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和智慧。
第二部分:自由意志的追求庄子对自由意志的追求主要表现在对非理性欲望和社会规范的质疑上。
他批判了人们对于权势和名利的追求,认为这些欲望只会束缚人的心灵,限制人的自由。
他提倡放弃功利和虚荣的追求,而是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的概念,意味着达到高境界的人不会将个人利益置于第一位,而是关注整个世界和他人的利益。
他认为,只有在放下欲望,不受外在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后,人们才能真正追求自由和智慧。
第三部分:对当代生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庄子的智慧生命观和自由意志的追求对当代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压力,追求物质和名利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主旋律。
然而,庄子的哲学提醒我们要重新思考个人追求的真正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对物质的追求。
庄子认为,物质并非是人生的最高追求,追求物质只会让我们陷入无休无止的循环之中。
相反,我们应该关注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
其次,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放下功利心和虚荣心,追求真正的自由和智慧。
庄子人生境界原论
庄子人生境界原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
在《庄子》这部著作中,他阐述了自己关于人生境界的思想,认为人生的境界随着不同的修行和心态不同而发生变化。
以下将从“人生的自由”、“遇事不紧张”、“道心自然”、“超越名利”和“成为真人”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证明庄子人生境界理论的正确性。
人生的自由庄子认为,人生的自由不是来自于外部的物质和权力,而是来自于内在的心态和信仰。
他认为,只有放下对外界物质的执着和对权力的渴望,才能够真正体验到内在的自由。
这种自由,不仅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释放,还能够让人感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例如,在庄子《人间世》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朱园子喜欢一只鸟,缩首旋跳,雀跃蹁跹,无穷无尽。
一日,妻费彝考他,他执剑翱翔在青天之上,数年不归,那时他已经与鸟融为一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的心灵能够与世界相互融合时,才能够真正体验到内在的自由和心灵的释放。
遇事不紧张庄子认为,人们在遇到各种事情时,都会很紧张和焦虑。
这种紧张和焦虑,只会使人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中。
因此,他认为,只有放下对事情的执着和焦虑,才能够真正地去面对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这种心态,不仅能够使人在面对问题时更加从容和自信,还能够让人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不会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
例如,在庄子《藏几》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庄子徐步而行,折葵颠茄而游,忘却形迹,随灵气往来,飘飘欲仙。
渔父见而问曰:奚之?庄子曰:吾道非厚爱世俗之人,吾守空而怡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的心态能够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时,我们才能够在生活中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问题。
道心自然庄子认为,只有当人们能够达到一种自然的境界时,才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真谛。
他认为,只有放下对现实的执念和刻板印象,才能够让自己更好地与世界相融合。
这种与世界相融合的境界,不仅能够让人感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还能够让人在生活中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问题。
例如,在庄子《徐无鬼》中有这样一句话:“道真而君子远,名察而民避。
庄子的超脱与自由
庄子的超脱与自由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庄子的思想强调个体的超脱和自由,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独特和前卫的。
本文将探讨庄子思想中关于超脱和自由的内涵,并对其现代意义进行一定的思考。
庄子的超脱不仅仅是对社会规范和权威的超越,更是对于人性的超越。
在庄子看来,人的本性是自由而无拘束的,只有当人们能够超脱自身的欲望和执着,才能够真正体验到内心的自由。
庄子用“无为而治”来描述这种超脱,他认为只有在不追求功名利禄、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够真正地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庄子的超脱与自由并不是放任自流的意思,而是在超脱中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
他提倡“无为而无不为”,这并不是指人们应该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人们应该超越功利的追求,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去做事。
庄子认为,只有在超脱的状态下,人们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到事事顺其自然,不受外界的束缚和限制。
庄子的超脱与自由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和社会地位,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超脱这些功利的追求。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只有当我们超越这些功利的追求,才能够真正找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困扰,但如果我们能够超脱这些困扰,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我们就能够找到内心的自由。
庄子的超脱与自由也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庄子看来,只有当人们超越自身的欲望和执着,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各种欲望所困扰,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只有当我们超越这些欲望,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看待自己和他人,我们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庄子的超脱与自由是他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强调个体的超脱和自由,提醒人们超越功利的追求,找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在现代社会中,庄子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超脱物质的追求,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和压力,实现内心的自由与平和。
探究庄子的自由观念
探究庄子的自由观念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的主要著作,也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庄子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深邃的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庄子的自由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首先,庄子的自由观念体现在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上。
庄子认为人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他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过于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他以“胡为乎哉”、“无所适从”等观点表达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强调了放下欲望,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其次,庄子的自由观念还体现在他对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思考上。
庄子认为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是人为创造的,而人们应该以自己的本性为基准,不受这些规范和观念的束缚。
他主张“大道废,有仁义”,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和自由,而不是被外界的规范和观念所束缚。
他以“大庙堂之下,宜有大佛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等观点表达了他对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思考,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多样性的重要性。
此外,庄子的自由观念还体现在他对知识和智慧的思考上。
庄子认为知识和智慧是相对的,人们应该超越对知识的追求,追求超越知识的智慧。
他主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认为人们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世界,超越对知识的追求,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智慧。
他以“庄周梦蝶”、“蓬莱之山”等观点表达了他对知识和智慧的思考,强调了超越知识的重要性。
最后,庄子的自由观念还体现在他对生死和存在的思考上。
庄子认为生死是自然的过程,人们应该超越对生死的恐惧,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越。
他主张“死生亦大矣”,认为人们应该超越对生死的恐惧,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越。
他以“蝴蝶梦”、“齐物论”等观点表达了他对生死和存在的思考,强调了超越生死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庄子的自由观念体现在他对人生态度、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知识和智慧、生死和存在等方面的思考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生命存在的哲学,这才有“命”的问题的发生。 “命”在内容上既包括自然方面的异己力量,也包括社会方面的异己力量。《庄子·德充符》m云:“死
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生死、穷达之类的变化,非人力所可
①下文只注篇名者均引自《庄子’。
(收稿日期]1999—05—06 [作者茼舟]高晨用(1945一),男,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心”即执心,亦即世俗之心。《齐物论》云:“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无师乎?”世人皆有“成心”, 若执于此心,以此心为“师”,则必受此心牵累而不得自由。在庄了哲学中,“成心”一为认知心。队知心 的根本特点是分辨对象,区别物我,区别是非;以我为内,以物为外,以此为是,以彼为非,“以是其所非而 非其所是”。人区别是非物我,必受此认知心的支配,能安于此而不能安于彼。如此,则纠缠于是非之中 而成为自由的束缚。如生死问题,人们往往分别之,以生为乐,阻死为哀。一有分别,则必悦生恶死,追 求长生、久生,但长生、久生正如庄子在《养生丰》篇中所指出的那样,其乃“遁天倍情”,是不可得的。不 可得而追求之,州必陷入恐惧痛苦的深渊。生死问题如此,其他世事也莫不如此。这是说,自由的“桎 梏”源于认知心。
2000年1月 第21卷第1期
【哲学研究】
东岳论丛 nmg Yue Tribune
Jan。2000 voI.21 No 1
心然与自由
——论庄子的心境说
高晨 阳
(山东大学哲学系,山东济南250100)
【关键词)庄子;心境说;*然:自由
[摘要】庄子哲学的根本索旨置超越必然而实现自由。他所主张的“安命”就是对盐然的超越。就是自由
但这种自由不能理解为认知意义上的自由。认知层面上的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是以此为基础 对外在必然律的支配和改造,重在改善人的肉体存在状态,属于外在的现实性的自由。庄子所理解的自 由当然也关涉于对必然性的认识,但不是建立在分辨对象的基础上,而是认识到必然性不可抗拒,从而 对之采取不执的态度,亦即在心灵或精神上对现实存在的必然性予以超越。这是因为,庄子把必然性的 束缚本质上归之为对心灵的束缚。人之所以不自由不是源之于外,而是源之于内,源之于心灵的自我束 缚,即心存“桎梏”,庄子称之为“心结”。因此,庄子在《大宗师》篇中所说的“解其桎梏”,乃心灵的自我解 脱,其自由也只能是心灵的自由。他对这一解脱的理解即他在《德充符》中所云:“以死生为一条,可不可 为一贯。”表明他不是通过认识生命的本质,使人体健神固,延年益寿,直至长生,而是以死生为一,在精 神上消解生死差别的问题。人以死生为一,即可“币知悦生,不知恶死”,使生死的必然性不能构成对心 灵的束缚。这样的“悬解”,当然是心灵的解放,精神的自由。
庄子既主张“安命”,又主张“因天”、“贵真”,实际以三者为一事。都是讲对命运的超越。安于固然之 理,即是顺任自然之道.亦是返于本性之真。这就是摆脱必然的根本原则,亦为“安命”的真义所在。一 个人能采取这样的态度,即是自由的实现。庄子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说的,如《大宗师》日:“且夫得 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此古之所谓悬解也。”这是从生死的一面讲必然与自 由的关系。生而必死,此乃必然之理,亦即命运之理。必然性是不可违抗的,但人可对之采取不执的态 度,“安时而处顺”。人能采取这种态度,即可超越哀乐,获得“悬解”,从必然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 具有无上的快乐.得到最大的自由。
的实现。但此自由本质上属于心曼的自由;能否超越必然,关键在于瞄“遗心”观照万物,浑化其间的差别;其 根本方法便是“心斋”和“坐忘”,提炼“无”的精神境界。在庄子那里.“有”与“无”是相即不离的关系,“无”不离
“有”,“有”不离“无”,“有”、“无”旨一。“有”“无”之辨落实在命与逍连(自由)的关系上。即强调不离必然而采
一、超越岿然与心灵的自由
庄子哲学的主题就是摆脱必然的限制,实现自由。《庄子》首篇日《逍遥游》,就有开宗明义之意。所 谓“逍遥”,就是自由。这种自由是“无待”的,因而可以说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庄子知道,人生活于 “有待”中,受到种种条件的束缚和限制,因而是极不自由的,即使像大鹏高飞“九万里”,也由于依赖于大 风而算不上真正的自由。“无待”式的自由是庄子哲学的目标,“有待”则构成了对自由的制约,二者处于 对立的两极。它们的矛盾,即为必然与自由的矛盾。从必然中解脱出来而实现绝对的自由,这是庄子哲 学所真正关心的问题。
讨论这一问题,首先不能不注意到“命”,这在庄子哲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庄子那里,“命” 是一个表示必然性的范畴,但不是指外在于主体自我的纯客观的必然性,不是自然界巾的那种纯机械论 的因果必然性,而是与生命存在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庄子寓言故事中所说的不食人问烟火的神仙.而是 有条件的肉体存在,不得不处于“有待”的关系之网中。人受到这种必然性的束缚而“无可奈何”,因而庄 于称之为“命”。“命”即命运、命中之义。因此,不可把庄子哲学视作自然哲学,它着眼于人生,足关涉于
“成心”又为嗜欲心。嗜欲心即物欲心,以外物为追求的对象,若荣名、功业及声色珍玩之类。人追 求外物,必受其牵累,使其成为心灵的“桎梏”,不能有真正的自由。《大宗师》云:“其嗜欲深者,其天机 浅。”所谓“天机”,即自然之化和本性之真。人生的际遇,本是自然如此,亦足本性使之如此,故当顺之。 顺之即为自由。但“嗜欲深者”却心神外驰,去追求外在物欲的满足。但人之物欲永无止境,因而永无满 足之时。物欲越多,痛苦弥深。在庄子哲学中,“嗜欲心”也是自由“桎梏”的一个根源所在。
二、道心之观照与自由实现之途径
庄子哲学把自由理解为心灵的自由,其关键在于主体自我能否“安命”,以超越的心态对待必然性的 束缚。这说明,自由与不自由的分别全在于心灵的执与不执上。在庄子哲学中,执与不执关涉于对外物 差别性的理解与态度。执,意昧着执于物别,做物我内外之分。有执,必“以人灭天”、“以故灭命”,对抗 命运,违背自然,如此,则人生处处皆阻塞不通,所在皆成苦地。反之,心灵不执于万物之别,必能安于命 运,顺应自然,抱朴守真,如此.则人生处处皆顺通无碍,所在皆成乐地。这就是说,自由与不自由源自于 心,全在于一心之转。人心H是一心,但此心既可上提,卫可下落。上提则为“道心”,F落则为“成心”。 “道心”与“成心”体现着心境的高低。心境不同,物之差别对人生的意义也不同。事物的差别乃是客观 存在的事实,关联着自由问题看,也可以说是必然性所在。但在道心的关照下,万物的差别可以浑化为 一,必然性也可得以超越而不妨碍自由。但若以“成心”看待事物,则种种差别相宛然而生,必然性必构 成对自由的束缚。事物的差别和统一纯依心而起,心灵的自由也由心灵自身而定。因此,庄子丰张以 “道心”观物,化解“成心”所带给心灵的牵累。
102
万方数据
庄子如此规定的必然与自由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不解之解”。“不解”,意味着必然性所给予人生的 种种问题依然存在。“解”,意味着心灵层面的超越与自由。“不解之解”体现着必然与自由的统一,这种 统一是超越性的统一,其义为安命即是自由。这是庄子对必然与自由关系的特定理解,也是其自由的特 定之义。
这一超越,是对自然界和社会异己力量的超越,因而可以说是对外在的客观性力量的超越,但同时 又是对内在主观性的超越。这是因为,“天”(自然)作为与“人”(人为)相对的范畴,不仅具有客观性的意 义,而且也是一个主体性范畴,含有主观性的意义。《秋水》日:“牛马四足是谓天”、“天在内,人在外。”牛 马生有四足,这是天然如此,但它又内在于主体,为主体所本有,由此又可见它的主观性意义。从这一层 面看,“天”即“性”、“真性”或“性命”。“性”即一物之所以为此物者,为事物的规定性。它源于自然,天然 而有,不加外饰+未经雕琢,故庄子称之为“真性”,所以《渔父》日:“真者,所以受之于天也。”《马蹄》云: “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龅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一物之性规定着此物的功能或活 动范围,它使此物只能如此而不能如彼,因此,“性”与“命”相通。庄子在《天地》篇中说:“未形者有分,且 然无间谓之命。”“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命有分”、“性有则”,说明每个事物乃自然而生,生的过 程就是分的过程。115E生,则各有其“命”,同时各有其“性”,因此,二者相通为一,庄子每以“性命”合称之。 在“性”的问题上,庄子在《渔父》篇中强调“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在《在宥》篇中要求“安其性命之情。”即 谓人性自然,当饥则食,当渴则饮,只求饱腹,不及其余,这同时就是人性之真。可是,世俗之情却不安于 性分,追求性外之物不已,这就是执。有执则必外背自然之道,内失人性之真。因此,庄子既主张顺任自 然,又主张“贵真”,按照自己的真性而生活。“贵真”指向自我的本性,因而属于内在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