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验三 控制系统综合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预实习报告

自动控制预实习报告

自动控制预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方法。

3.熟悉常见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4.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二、实习内容
1.自动控制系统概论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传递函数法
2.2 状态空间法
2.3 非线性系统建模
3.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3.1 时域性能指标
3.2 频率域性能指标
3.3 稳定性分析
4.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PID控制器设计
4.2 先进控制方法
5.实验和仿真
5.1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5.2 MATLAB/Simulink仿真
三、实习要求
1.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积极参与实验和仿真,培养动手能力。

3.按时完成实习报告,总结实习心得。

四、实习安排
本实习为期4周,包括理论学习、实验和仿真环节。

具体安排如下:第1周:自动控制系统概论、系统建模
第2周:系统性能分析、稳定性分析
第3周:控制系统设计、实验和仿真
第4周:实习总结,完成实习报告
五、实习成果
通过本次实习,预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熟悉常见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3.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单片机实训实验报告总结

单片机实训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片机作为一种微小的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实训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原理、编程和调试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次实训以51单片机为核心,结合数码管、LED灯、按键等外围电路,设计了多个实验项目,包括LED流水灯、交通灯控制系统、简易计算器、温湿度监控系统等。

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过程1. 实验一:LED流水灯(1)实验目的:掌握51单片机的I/O口编程,实现LED灯的流水效果。

(2)实验步骤:① 硬件连接:将LED灯连接到P1口;② 编写程序:使用循环语句和延时函数控制LED灯的流水效果;③ 程序下载: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④ 实验验证:观察LED灯的流水效果。

2. 实验二:交通灯控制系统(1)实验目的:学习单片机在交通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现红黄绿灯的变换及倒计时功能。

(2)实验步骤:① 硬件连接:将LED灯连接到P1口,按键连接到外部中断INT0;② 编写程序:设置定时器中断,实现倒计时功能;编写外部中断程序,实现红黄绿灯的变换;③ 程序下载: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④ 实验验证:观察交通灯的工作状态和倒计时效果。

3. 实验三:简易计算器(1)实验目的:掌握矩阵键盘扫描原理、LCD1602显示屏控制,实现基本的四则运算。

(2)实验步骤:① 硬件连接:将矩阵键盘和LCD1602显示屏连接到单片机;② 编写程序:实现矩阵键盘扫描、LCD1602显示控制和运算逻辑处理;③ 程序下载: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④ 实验验证:观察计算器的工作状态和运算结果。

4. 实验四:温湿度监控系统(1)实验目的:学习单片机在温湿度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实现温度和湿度的实时显示。

(2)实验步骤:① 硬件连接: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连接到单片机,将LED灯连接到P1口;② 编写程序:实现温度和湿度的实时采集,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控制LED灯的亮灭;③ 程序下载: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④ 实验验证:观察LED灯的亮灭状态和数码管上的温度、湿度值。

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

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
//******* 设置默认初始速度为1000*********
m_nStartvX = 1000;
m_nStartvY = 1000;
m_nStartvZ = 1000;
m_nStartvA = 1000;
//*********设置默认驱动速度为2000********
m_nSpeedX = 2000;
①—串行接口用来连接到计算机下载程序;②—ISP接口,为程序下载器与1有区别;③—电源接口;④—三位开关,用来控制教学版的通断电;⑤—绿色LED电源指示灯;⑥—AT89S52单片机;⑦—“Reset”按钮;⑧—面包板;⑨—专用电机控制接口插座,用来连接到电机控制器上从而控制电机的运动;
连接单片机教学板ISP接口到计算机,以便程序下载;
此机械手臂的手爪是机械钳爪式类别中的平行连杆式钳爪。一个交流电动机驱动,一对齿轮啮合传动实现手爪的张开和闭合。
2 重要零件的介绍:
图7
小弹簧是必须的,它可以抵消手臂前向的作用力使关节3的电机能够达到提起的最大位置。
三 控制系统的分析
1 教学版的介绍
在六自由度机械手臂中我们采用的开环控制系统,因为没有反馈线路和传感检测器;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编程,用AT89S52单片机根据所编制的程序来控制机械手臂的运动;控制系统主要就是由单片机教学版和电机控制器组成,我们所用的六自由度机械手臂其电路图如下;
数控机床工作台实验报告
一数控机床十字工作台伺服系统结构的介绍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接触的是数控机床十字工作台也是X-Y工作台,数控十字工作台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机械部分和控制部分,在机械系统部分主要有滚珠丝杆副,导轨副,步进电机,工作台等组成;其控制系统我们所用的机床是用的是开环伺服系统,主要包括驱动器(缓行脉冲分配器和功率放大器),微机等组成该工作台结构简单通过微机技术的简单应用,实现对机床工作台的控制,实现了了X-Y工作台的自动化,大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其功能也远远高于普通的工作传统工作台.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目录实验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 (1)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验证性实验) (9)实验三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综合性实验) (15)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搭建下述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1.比例(P)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1。

2.惯性(T)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2。

3.积分(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3。

4. 比例积分(P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4。

5.比例微分(P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5。

6.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6。

三、实验报告1.画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用坐标纸画出所记录的各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2.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附1: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效果参考图比例环节阶跃响应惯性环节阶跃响应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微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微分环节阶跃响应附2:由模拟电路推导传递函数的参考方法1. 惯性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整理得进一步简化可以得到如果令R 2/R 1=K ,R 2C=T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KG s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输出U 2(s)=G(s)U 1(s)= 1KT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脉冲响应如下:/(),0t TK k t e t T-=-≥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 1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1),0t T h t K e t -=--≥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323R R C T R R =+2Cs12Cs-(s)U R10-(s)U 21R R +-=12212)Cs (Cs 1(s)U (s)U )(G R R R s +-==12212)Cs 1((s)U (s)U )(G R R R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1),0t T c t Kt KT e t -=--≥2. 比例微分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s)(s)(s)(s)(s)U100-U U 0U 2=1R1R23(4)CSU R R '''---=++由前一个等式得到 ()1()2/1U s U s R R '=- 带入方程组中消去()U s '可得1()1()2/11()2/12()1134U s U s R R U s R R U s R R R CS+=--+由于14R C〈〈,则可将R4忽略,则可将两边化简得到传递函数如下: 2()23232323()(1)1()11123U s R R R R R R R R G s CS CS U s R R R R R ++==--=-++如果令K=231R R R +, T=2323R R C R R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G s K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单位脉冲响应不稳定,讨论起来无意义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0h t KT t K t δ=+≥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1)K TS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0c t Kt KT t =+≥实验一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综 合 实 验 报 告

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综 合 实 验 报 告

综合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题目指导教师设计起止日期2013年1月7日~1月18日系别自动化学院控制工程系专业自动化学生姓名班级 学号成绩前言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是在完成了自控理论,检测技术和仪表,过程控制系统等课程后的一次综合训练。

要求同学在给定的时间内利用前期学过的知识和技术在过程控制实验室的现有设备上,基于mcgs组态软件或step7、wincc组态软件设计一个监控系统,完成相应参数的控制。

在设计工作中,学会查阅资料、设计、调试、分析、撰写报告等,达到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

目录前言 (1)第一章、设计题目 (2)第二章、系统概述 (2)第一节、实验装置的组成 (2)第二节、MCGS组态软件 (7)第三章、系统软件设计 (10)实时数据库 (10)设备窗口 (12)运行策略 (15)用户窗口 (17)主控窗口 (26)第四章、系统在线仿真调试 (27)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34)第六章、附录 (34)附录一、宇光智能仪表通讯规则 (34)第一章、设计题目题目1 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选择上小水箱、上大水箱或下水箱作为被测对象,实现对其液位的定值控制。

实验所需设备:THPCA T-2型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常规仪表侧),水箱装置,AT-1挂件,智能仪表,485通信线缆一根(或者如果用数据采集卡做,AT-4 挂件,AT-1挂件、PCL通讯线一根)。

实验所需软件:MCGS组态软件要求:1.用MCGS软件设计开发,包括用户界面组态、设备组态、数据库组态、策略组态等,连接电路,实现单容水箱的液位定值控制;2.施加扰动后,经过一段调节时间,液位应仍稳定在原设定值;3.改变设定值,经过一段调节时间,液位应稳定在新的设定值。

第二章、系统概述第一节、实验装置的组成一、被控对象1.水箱:包括上水箱、下水箱和储水箱。

上、下水箱采用淡蓝色优质有机玻璃,不但坚实耐用,而且透明度高,便于学生直接观察液位的变化和记录结果。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控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仪器 (1)三、实验原理 (1)四、实验内容 (1)五、实验步骤 (2)六、实验结果 (3)七、实验分析 (6)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7)一、实验目的 (7)二、实验仪器 (7)三、实验原理 (7)四、实验内容 (8)五、实验步骤 (9)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9)实验三连续系统串联校正 (15)一、实验目的 (15)二、实验仪器 (15)三、实验内容 (15)四、实验步骤 (17)五、实验结果 (17)实验一 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控制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 掌握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1. EL-AT-III 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 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原理1.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内容构成下述典型一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1.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

21()R G s R2. 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

3. 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

4. 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

5. 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

五、实验步骤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

2.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

如通信不正常查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比例环节:3.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1-1)。

电路的输入U1接A/D 、D/A 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 、D/A 卡的AD1输入。

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改革探索

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改革探索

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改革探索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实训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探索。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探讨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改革的经验和思考。

一、课程设置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计时需要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

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科基础,科学地安排课程内容。

例如,在学习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原理之前,需要先学习电气安全知识和电路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实际操作。

在学习PLC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之前,要先学习控制原理、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梯形图编程和现场总线控制等常见技术。

其次,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不同的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分为基础实训和综合实训两个阶段。

基础实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各种测试仪器和电子工具。

综合实训则是在基础实训的基础上增加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的综合实践课程,如PLC控制系统综合实训、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实训等,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掌握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

二、实训内容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电气安全、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电气安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为在工作中电气安全问题是最容易出现的。

电路设计和电子元器件是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的技能,在实训过程中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对电路进行设计和调试。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核心技术,实训中要注重学生对当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的了解。

其中,PLC控制系统综合实训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习教学的重点之一。

此项实训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PLC的编程、调试和维护技能。

由于PLC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运用广泛,掌握PLC的操作技能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班级自动化1204姓名焦雍堡学号12212153组员黄寅峰学号:12212124任课老师苗宇实验一经典环节及其阶跃响应1.各个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及其阶跃响应曲线(1)比例环节(2)惯性环节(3)积分环节(4)微分环节(5)比例微分环节2.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传递函数(1)惯性环节K=R2/R1=200K/100K=2 T=R2C=0.2G(S)=-2/(0.2S+1)由图可得,输入1000mv的阶跃信号,输出信号稳定在-2000mv 与理论值相符。

(2)积分环节T=RC=0.1G(S)=1/TS=10/s由图可得,R(S)=100/S,C(S)=1000/2S,与理论值相符。

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1.画出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讨论经典二阶系统性能指标与ξ,nω的关系。

(1)R2=0,ξ=0,nω=10 rad/s(2)R2=50K,ξ=0.25,nω=10 rad/s(3)R2=100K,ξ=0.5,nω=10 rad/s(4)R2=150K,ξ=0.75,nω=10 rad/s(5)R2=200K,ξ=1,nω=10 rad/s(6)R2=400K,ξ=2,nω=10 rad/s(7)ξ=0.5,nω=100 rad/s2.不同ξ,n ω条件下的Mp 和ts 值。

实际测量值: n ωξMpTs (ms )10 rad/s 0 无 无穷 10 rad/s 0.25 41.1% 1098 10 rad/s 0.5 15.9% 665 10 rad/s 0.75 17.3% 333 10 rad/s 1 0 - 10 rad/s 2 0 - 100 rad/s0.515.3%73当ξ=0时,系统处于零阻尼状态,等幅振荡;当0<ξ<1时,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在相同自然角频率的情况下,通过改变ξ可以减小系统的响应时间并减少超调量,且在0.5<ξ<0.75存在最佳阻尼比。

电气控制系统工程实习报告

电气控制系统工程实习报告

电气控制系统工程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简介在XX公司进行了为期8周的电气控制系统工程实习。

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企业,承接了大量的电力工程项目,包括变电站、配电线路、发电厂等等。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一个变电站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工作。

二、实习目标与任务1.实习目标:通过实习,加深对电气控制系统的理解与认识,了解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实习任务:参与变电站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包括了解设计要求、制定方案、安装调试等。

三、实习过程1.学习与了解:首先,我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学习与了解,包括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常见的控制方式等。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与参观实际工程现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初步了解。

2.制定方案:在了解了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后,我参与了电气控制系统的方案制定。

通过与其他团队成员的讨论与交流,我们确定了最佳的方案,并开始进行设计。

3.设计与制作:在设计过程中,我主要负责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开关控制电路与电气接口设计。

通过使用CAD软件进行布线设计与绘制,我成功完成了相关设计的任务。

4.安装调试:随后,我参与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这包括了对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接线与连接的工作,以及联调与调试的过程。

5.质量检验与维护:最后,我参与了对已安装调试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质量检验与维护工作。

通过对系统各个部分的检查与测试,确保系统运行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知识应用:通过实习,我将学习到的电气控制系统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际工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2.团队合作:在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中,我了解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只有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工程任务。

3.问题解决: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与挑战,包括设备故障、接线错误等。

通过仔细分析与解决,我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提升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4.工程实践:实习期间,我真实地体验了电气控制系统工程的实践过程,对工程管理、施工流程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教案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教案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 学会使用微型计算机进行控制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4. 能够分析并解决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概述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定义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2.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3. 微型计算机控制原理控制算法反馈控制与开环控制PID控制4. 控制程序编写与调试编程语言选择(如C、C++、Python等)控制算法实现程序调试与优化5.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温度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步进电机控制系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编写控制程序,并进行调试与优化。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控制技术。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2. 课件:PowerPoint3. 编程环境:如Keil、MATLAB等4. 实验设备:微型计算机、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成绩: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程序编写与调试能力。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概述及发展历程2. 第3-4周: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3. 第5-6周:微型计算机控制原理与控制算法4. 第7-8周:控制程序编写与调试方法5. 第9-10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方法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2. 教学难点:控制算法的实现与优化实验设备的使用与调试案例分析中的关键技术八、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课件,讲解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

LGSX-04A单片机、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装置

LGSX-04A单片机、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装置

LGSX-04A单片机、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装置一、概述LGSX-04A单片机、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由控制屏、实验挂箱、实验桌组成,通过单片机开发实训台可完成单片机的接口扩展、数据采集、数据显示、键盘控制、定时器、打印机接口等实验,配备有仿真器。

LGSX-04A单片机、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装置设有电流型漏电保护器,控制屏若有漏电现象,漏电流超过一定值,即切断电源,对人身安全起到一定的保护。

LGSX-04A单片机、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装置采用组件式结构,更换实验模块便捷。

如需扩展功能或开发新实验,只需添加实验模块挂箱即可,永不淘汰。

二、主要技术参数1、输入电源:AC220V±10% 50Hz2、工作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85%(25℃)3、装置容量:200VA4、重量:100Kg5、外形尺寸(cm):160×75×1506、挂箱尺寸(mm):410×240×607、输出电源:有漏电、短路、过流保护A.~220V,通过安全插座输出B.直流稳压电源:±5V/1A ±12V/2A三、装置构成(一)实验屏:实验时放置实验挂箱,并提供实验电源,铁质双面亚光密纹喷塑结构。

(二)实验桌:钢木结构,桌面为防火、防水、耐磨高密度板,电脑桌连体设计,造型美观大方。

(三)实验模块:1、LGDP-01 单片机实验挂箱(一)LED点阵显示模块、点阵式字符液晶显示模块、8253定时计数器、A/D转换、D/A转换、V/F 转换、F/V转换、串引EEPROM、EEPROM、Flash Rom、SRAM、I2C总线接口2、LGDP-02 单片机实验挂箱(二)8251串行口扩展、232总线串行接口、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1、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2、拔码开关输出3、LGDP-03 单片机实验挂箱(三)ISD 1420语音控制、IC卡读写接口、实时时针/日历、USB接口、RS232转RS485接口4、LGDP-04 单片机实验挂箱(四)8279接口电路、8255 I/O扩展、8155 I/O扩展、动态扫描显示模块、转换接口、MC14433、整列式键盘实验模块5、LGDP-05 单片机实验挂箱(五)步进电机驱动程序示列、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控制、汽车转弯信号灯/十字路口交通灯、数字频率计、看门狗6、LGDP-06 单片机实验挂箱(六)十六位逻辑电平显示、继电器控制接口、常用器件接口、八位逻辑电平输出、单次脉冲、扬声器、串引静态显示模块、查询式键盘。

最新实验三、电机控制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三、电机控制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三、电机控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电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2. 学习电机启动、停止、正反转控制的方法。

3. 熟悉电机保护环节的设置和作用。

4. 掌握电机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的实验技能。

实验设备:1. 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

2. 电机驱动器。

3. 控制电路板。

4. 电源。

5. 测量仪器(如电压表、电流表、转速表等)。

6. 连接导线和必要的保护元件。

实验原理:电机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执行单元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发出控制指令,驱动单元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所需的电信号,执行单元即电机本身,根据电信号进行相应的动作。

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改变控制信号来实现对电机的基本控制。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完好,确保电源电压符合要求。

2. 连接电路:按照实验指导书的电路图连接电机控制电路。

3. 启动电机:打开电源,逐步增加电机的供电电压,观察电机启动情况。

4. 正反转控制:切换控制信号,使电机实现正反转,并记录转速。

5. 速度控制:调整控制参数,改变电机转速,并记录不同速度下的电机表现。

6. 位置控制:设置电机转动角度,实现位置控制,并检查控制精度。

7. 保护环节测试:模拟电机过载、堵转等异常情况,验证保护环节的有效性。

8.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机控制效果,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实验结果:1. 电机启动和停止过程平稳,无异常噪声。

2. 正反转控制响应迅速,电机转动方向准确。

3. 速度控制实验中,电机转速能够在设定范围内精确调节。

4. 位置控制实验显示电机转动角度准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5. 保护环节在模拟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动作,保护电机不受损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对电机的基本控制操作,包括启动、停止、正反转、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机控制系统性能稳定,控制效果良好,满足实验要求。

同时,电机的保护环节能够有效地在异常情况下保护电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自动控制实训报告两千字

自动控制实训报告两千字

一、实训目的本次自动控制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培养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实训内容1. 自动控制基本原理(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

(2)控制系统的分类:按输入信号分类: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按调节对象分类:线性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

2. 常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比例控制: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比例来控制输出信号。

(2)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结合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提高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3)模糊控制:利用模糊逻辑进行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4)神经网络控制: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进行控制。

3.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1)稳定性分析:通过根轨迹、频率响应等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2)稳态误差分析:通过稳态误差公式计算系统在稳态时的误差。

(3)动态性能分析:通过过渡过程、上升时间、超调量等指标评价系统的动态性能。

三、实训过程1. 实验准备(1)熟悉实验设备、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2)了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电路,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

(2)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

(3)进行系统参数整定,使系统达到预期性能。

(4)观察系统动态响应,记录相关数据。

(5)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系统性能。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一:比例控制搭建比例控制系统,观察系统动态响应,记录相关数据。

通过比较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验证比例控制系统的性能。

(2)实验二:PID控制搭建PID控制系统,整定系统参数,使系统达到预期性能。

观察系统动态响应,记录相关数据,分析系统稳态误差和动态性能。

(3)实验三:模糊控制搭建模糊控制系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模糊控制器。

整定系统参数,使系统达到预期性能。

pcs计算机控制实验指示书

pcs计算机控制实验指示书

实验一 PCS —99过程控制水位比例(P)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l 、孰悉过程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环节;2、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组成和设计方法;3、掌握比例控制的作用及其参数变化对控制作用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PCS-99过程控制综合实验系统 1台 PCL 数据采集控制板 1块 PCL 接线端子板车 1块 PC 计算机(带ISA 槽,WIN9X 系统)工程 1台 数字万用表 1台 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不论连续控制系统还是离散控制系统,它们都由控制器、执行机构、被控对象、检测环节构成。

只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器是计算机而非模拟调节仪表,以及模入和模出转换器。

如图1所示。

本系统的被控制对象主要由上下两个透明水箱及一个储水槽组成,水箱由水泵供水。

水箱1安装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加热器;水箱2安装有液位传感器;在水泵出口处主菅道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电动调节阀、电磁流量计。

水箱1的水位、温度及给水流量都可作被控变量,构成如图2所示的被环计算机控制系统;水箱2的水位可以通图1 PCS-99计算机过程测控系统原理图过控制水箱1的水位来构成双容控制系统PC 计算机作为数字控制器,它可实现手动――自动控制、且控制算法通过编程实现:P 调节、PI 调节、PD 调节、PID 调节以及实现模糊调节和智能调节。

计算机不仅具有调节仪表的功能,它还具有图文显示仪表的功能及数据保存和与打印机连接实现数据和图形打印功能。

执行机构由电动调节阀、变频器、加热控制器构成。

前两者之一可实现上下水箱水位、给水流量的控制,由于电动调节阀采用0-40mA 的电流驱动,PCL-818的输出为0-5V 电压信号,故D/A 输出后应接上V/I 转换单元,再去控制调节阀的阀门开度。

而变频器的输入控制信号是0-5V 电压信号,故直接与D/A 输出相连,控制水泵的转速来控制流量。

水箱1中的水温的控制时,D/A 输出的0-5V 的控制电压信号首先通过与加热控制单元0-5V 的电压信号转换为0-1000W 的功率输出信号。

KNT-PHT3 三自由度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KNT-PHT3 三自由度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七、参考文件52
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1
1)上机实训前必须认真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
2)严禁散落长发、衣冠不整操作设备。
3)安装设备时注意不要损坏各种阀件及气动元件。
4)请勿使用损坏的插座或电缆,以免发生触电及火灾。
5)安装时请在清洁平坦的位置,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6)请使用额定电压,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7)必须使用带有接地端子的多功能插座,确认主要插座的接地端子有没有漏电,导电。
二、实验设备19
三、实验内容19
四、实验步骤29
五、问题与思考30
实验五触摸屏界面的开发设计31
一、实验目的31
二、实验设备31
三、实验内容31
四、实验步骤38
五、问题与思考39
实验六三自由度十字滑台综合实验40
一、实验目的40
二、实验设备40
三、实验内容40
四、实验步骤50
五、问题与思考52
六、提交报告52
实验指导书

2011-3-4
它能在三维立体空间的任意轨迹上运动,实现复杂的运动控制,在X轴、Y轴、Z轴三个方向都采用了滚珠丝杠副作为机械运动机构,使三自由度十字滑台运行平稳、走位精准,将铣床的所有运动状态完全展现出来。
目录
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3
1、安全注意事项3
2、使用注意事项3
实验一设备认识4
图1-3控制操作面板
a)正转按钮:主轴电机正向转动起动控制按钮。转动
b)反转按钮:主轴电机反向转动起动控制按钮。
c)停止按钮:主轴电机停止转动控制按钮。
d)超程按钮:超程操作按钮。
e)急停按钮:当有异常紧急状况时按下此按钮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
四、实验步骤

自动控制系统案例分析综述

自动控制系统案例分析综述

北京联合大学实验报告课程(项目)名称:过程控制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0910030201 学号:2009100302119 姓名:张松成绩:2012年11月14日实验一交通灯控制一、实验目的熟练使用基本指令,根据控制要求,掌握PLC的编程方法和程序调试方法,掌握交通灯控制的多种编程方法,掌握顺序控制设计技巧。

二、实验说明信号灯受一个启动开关控制,当启动开关接通时,信号灯系统开始工作,按以下规律显示:按先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的顺序。

南北红灯亮维持25秒,在南北红灯亮的同时东西绿灯也亮,并维持20秒;到20秒时,东西绿灯闪亮,闪亮3秒后熄灭。

在东西绿灯熄灭时,东西黄灯亮,并维持2秒。

到2秒时,东西黄灯熄灭,东西红灯亮,同时,南北红灯熄灭,绿灯亮。

东西红灯亮维持25秒,南北绿灯亮维持20秒,然后闪亮3秒后熄灭。

同时南北黄灯亮,维持2秒后熄灭,这时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如图1、图2所示。

图 1图 2三、实验步骤1.输入输出接线输入SD 输出R Y G 输出R Y G I0.4 东西Q0.1 Q0.3 Q0.2 南北Q0.0 Q0.5 Q0.42.编制程序,打开主机电源编辑程序并将程序下载到主机中。

3.启动并运行程序观察实验现象。

四、参考程序方法1:顺序功能图法设计思路:采用中间继电器的方法设计程序。

这个设计是典型的起保停电路。

方法2:移位寄存器指令实现顺序控制移位寄存器位(SHRB)指令将DATA数值移入移位寄存器。

S_BIT指定移位寄存器的最低位。

N指定移位寄存器的长度和移位方向(移位加=N,移位减=-N)。

SHRB指令移出的每个位被放置在溢出内存位(SM1.1)中。

该指令由最低位(S_BIT)和由长度(N)指定的位数定义。

方法3:利用定时器实现思路:利用多个定时器逻辑组合实现控制时序。

五、思考题1.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2.对单一顺序控制—交通灯控制的几种实现方法技巧进行总结。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自动化专业 实验三 系统解耦控制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自动化专业 实验三  系统解耦控制

实验三 系统解耦控制一、实验目的1、 掌握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学习利用模拟电路实现解耦控制及实验分析。

二、实验仪器1、 TDN —AC/ACS 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 示波器3、 万用表三、实验原理与内容一般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矩阵不是对角阵,每一个输入量将影响所有输出量,而每一个输出量同样受到所有输入量的影响,这种系统称为耦合系统。

系统中引入适当的校正环节使传递矩阵对角化,实现某一输出量仅受某一输入量的控制,这种控制方式为解耦控制,其相应的系统称为解耦系统。

解耦系统输入量与输出量的维数必相同,传递矩阵为对角阵且非奇异。

1、 串联控制器()c G s 实现解耦。

图3-1用串联控制器实现解耦耦合系统引入控制器后的闭环传递矩阵为1()[()()()]()()p c p c s I G s G s H s G s G s -Φ=+ (3-1)左乘[()()()]p c I G s G s H s +,整理得1()()()[()()]p c G s G s s I H s s -=Φ-Φ (3-2)式中()s Φ为所希望的对角阵,阵中各元素与性能指标要求有关,在()H s 为对角阵的条件下,1[()()]I H s s --Φ仍为对角阵, 11()()()[()()]c p G s G s s I H s s --=Φ-Φ (3-3)设计串联控制器()c G s 可使系统解耦。

2、 用前馈补偿器实现解耦。

解耦系统如图3-2,图3-2 用前馈控制器实现解耦解耦控制器的作用是对输入进行适当变换实现解耦。

解耦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1()[()]()()p p d s I G s G s G s -Φ=+ (3-4) 式中()s Φ为所希望的闭环对角阵,经变换得前馈控制器传递矩阵1()()[()]()d p p G s G s I G s s -=+Φ (3-5)3、 实验题目双输入双输出单位反馈耦合系统结构图如图。

数字pid控制实验报告doc

数字pid控制实验报告doc

数字pid控制实验报告doc数字pid控制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三数字PID控制实验三数字PID控制一、实验目的1.研究PID控制器的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采样周期T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3.研究I型系统及系统的稳定误差。

二、实验仪器1.EL-AT-III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PC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内容1.系统结构图如3-1图。

图3-1 系统结构图图中 Gc(s)=Kp(1+Ki/s+Kds)Gh(s)=(1-e-TS)/sGp1(s)=5/((0.5s+1)(0.1s+1))Gp2(s)=1/(s(0.1s+1))2.开环系统(被控制对象)的模拟电路图如图3-2和图3-3,其中图3-2对应GP1(s),图3-3对应Gp2(s)。

图3-2 开环系统结构图1 图3-3开环系统结构图23.被控对象GP1(s)为“0型”系统,采用PI控制或PID控制,可系统变为“I型”系统,被控对象Gp2(s)为“I型”系统,采用PI控制或PID控制可使系统变成“II 型”系统。

4.当r(t)=1(t)时(实际是方波),研究其过渡过程。

5.PI调节器及PID调节器的增益Gc(s)=Kp(1+K1/s)=KpK1((1/k1)s+1) /s=K(Tis+1)/s式中 K=KpKi ,Ti=(1/K1)不难看出PI调节器的增益K=KpKi,因此在改变Ki时,同时改变了闭环增益K,如果不想改变K,则应相应改变Kp。

采用PID调节器相同。

6.“II型”系统要注意稳定性。

对于Gp2(s),若采用PI调节器控制,其开环传递函数为G(s)=Gc(s)·Gp2(s)=K(Tis+1)/s·(本文来自:/doc/a1e402b1c081e53a580216fc700abb 68a882ad33.html 小草范文网:数字pid控制实验报告)1/s(0.1s+1)为使用环系统稳定,应满足Ti>0.1,即K1 7.PID 递推算法如果PID 调节器输入信号为e(t),其输送信号为u(t),则离散的递推算法如下:u(k)=u(k-1)+q0e(k)+q1e(k-1)+q2e(k-2)其中 q0=Kp(1+KiT+(Kd/T))q1=-Kp(1+(2Kd/T))q2=Kp(Kd/T)T--采样周期四、实验步骤1.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控制系统设计
一、 实验目的
掌握串联频域校正以及极点配置等控制系统常用设计方法。

二、 实验题目
1.考虑一个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
)
2(k )(0+=s s s G a) 试分别采用串联超前和串联滞后装置对该系统进行综合,要求系统
的速度误差系数为20(1/s ),相角裕量大于50。

b) 对比两种设计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根轨迹图以及bode 图的区别。

采用串联超前装置
实验代码
t=[0:0.01:2];
w=logspace(-1,2);
kk=40;
Pm=50;
ng0=kk*[1];
dg0=[1,2,0];
g0=tf(ng0,dg0); %原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ngc,dgc]=fg_lead_pm(ng0,dg0,Pm,w); %调用子函数fg_lead_pm?
gc=tf(ngc,dgc) %超前校正装置传递函数?
g0c=tf(g0*gc); %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b1=feedback(g0,1);%校正前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b2=feedback(g0c,1); %校正后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step(b1,'r--',b2,'b',t); %绘制校正前后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grid on, %绘制校正前后系统伯德图?
figure,bode(g0,'r--',g0c,'b',w); %绘制校正前后系统伯德图?
grid on
rlocus(g0c) %绘制校正后系统根轨迹图?
[gm,pm,wcg,wcp]=margin(g0c)
执行结果
dgc =
0.0545 1.0000
gc =
0.2292 s + 1
-------------
0.05452 s + 1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gm =
Inf
pm =
50.6016
wcg =
Inf
wcp =
8.9463
单位阶跃响应根轨迹 Bode图:
单位阶跃响应
根轨迹图
Bode 图
2.已知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
0011006116100010=⎥⎥⎥⎦
⎤⎢⎢⎢⎣⎡+⎥⎥⎥⎦⎤⎢⎢⎢⎣⎡---=y u x x 采用状态反馈,将系统的极点配置到-3,-3,-3,求状态反馈矩阵K 。

实验代码
A=[0 1 0;0 0 1;-6 -11 -6]; b=[0 0 1]';
p=[-3 -3 -3]';
c=[1 0 0];
d=0;
k=acker(A,b,p)
执行结果
k =
21 16 3
3.已知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0
1
1
0 6
11 61
0 00
1 0
=










+










-
-
-
= y
u x
x
设计全维状态观测器,将观测器极点配置到5
-
3
2j
3
-,
±。

实验代码
A=[0 1 0;0 0 1;-6 -11 -6];
b=[0; 0 ;1];
c=[1 0 0];
d=0;
p1=[-3+j*2*sqrt(3),-3-j*2*sqrt(3),-5];
l=place(A',c',p1)',
eig(A-l*c)'
执行结果
l =
5.0000
10.0000
-16.0000
ans =
-3.0000 - 3.4641i -3.0000 + 3.4641i -5.0000 + 0.0000i 4.已知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0
1
1
0 6
11 61
0 00
1 0
=










+










-
-
-
= y
u x
x
(1)采用状态反馈,将系统的极点配置到-1,-2,-3,求状态反馈矩阵K。

假设该系统的状态不可测量,同时设计全维状态观测器,将观测器极点配置到
5-
3
2i
3-,
±。

(2)写出带有观测器下的6阶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判断此系统的可控和可观性,求此时系统的传递函数数学模型,并与不带观测器下系统闭环传递函数进行对比。

(3)对带与不带观测器下闭环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y与x的曲线进行对比。

注:前者为6阶系统后者为3阶系统。

(1)-(2)实验代码
A=[0 1 0;0 0 1;-6 -11 -6];
B=[0;0;1];
C=[1 0 0];
D=0;
p=eig(A)';
K=acker(A,B,p);
p1(1:3)=[-3-1i*2*sqrt(3),-3+1i*2*sqrt(3),-5];
L=place(A',C',p1)';
eig(A-L*C)';
AA=[A -B*K;L*C A-L*C-B*K];
BB=[B;B];
CC=[C 0 0 0];
DD=0;
sys1=ss(A-B*K,B,C,D);
G1=tf(sys1)
sys2=ss(AA,BB,CC,DD);
G2=tf(sys2)
AB=ctrb(AA,BB);
RAB=rank(AB)
if rank(AB)==length(AA)
disp('?状态可控')
else
disp('状态不可控')
end
CA=obsv(AA,CC);
RCA=rank(CA)
if rank(CA)==length(AA)
disp('?状态可观测')
else
disp('状态不可观测')
end
figure(1),step(G1),hold on;title('不带状态观测器');
figure(2),step(G2),hold on;title('带状态观测器');
执行结果
G1 =
1
----------------------
s^3 + 6 s^2 + 11 s + 6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G2 =
s^3 + 11 s^2 + 51 s + 105
------------------------------------------------------
s^6 + 17 s^5 + 128 s^4 + 538 s^3 + 1257 s^2 + 1461 s + 630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RAB =
3
状态不可控
RCA =
3
状态不可观测
(3)下面第一幅图为带状态观测器(即6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第二幅图为状态观测器(即3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由两幅图可以看出是完全一样的。

其原因为加上状态观测器与不加状态观测器,传递函数如下:
G2 =
s^3 + 11 s^2 + 51 s + 105
------------------------------------------------
s^6 + 17 s^5 + 128 s^4 + 538 s^3 + 1257 s^2 + 1461 s + 630
或者用零极点表示为:
(s+5) (s^2 + 6s + 21)
---------------------------------------
(s+1) (s+2) (s+3) (s+5) (s^2 + 6s + 21)
G1 =
1
----------------------
s^3 + 6 s^2 + 11 s + 6
或者用零极点表示为:
1
-----------------
(s+3) (s+2) (s+1)
由上面可以看出,如果将分子分母相同项消去后,两个传递函数是一致的,因此两个系统阶跃响应曲线是一致的。

一、
单选题。

1.古代把计量叫“度量衡”,其中,“度”是测量()的过程。


2.0分)
A.长度
B.容积
C.温度
D.轻重
我的答案:A√答对
2.当前人工智能重点聚焦()大领域。

(2.0分)
A.6
B.7
C.8
D.9
3.2017年,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的一个人工智能程序在()大赛上战胜了四位人类玩家,这在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分)
A.五子棋
B.国际象棋
C.德州扑克
D.围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