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研学旅行的定义、意义及其在课程学习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通过研学旅行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学科知识,并将其与课本内容相结合。
3. 学生能描述和解释研学旅行地点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及其与当地文化的关联。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研学旅行地点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制定合理的研学旅行计划,提高组织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记录、思考等方法,对研学旅行中的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提升实践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 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地域文化,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激发对知识的探索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学科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明确,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研学旅行课程,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依据学科知识体系,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内容:1. 研学旅行基础知识:介绍研学旅行的定义、意义及其在课程学习中的应用,关联课本相关章节,如《地理》中关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内容,《历史》中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容等。
2. 研学旅行地点选择:结合课本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作为研学旅行地点,如名山大川、历史文化名城等,分析其地理、历史、文化背景。
3. 研学旅行前期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包括了解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关联课本相关章节,制定合理的研学旅行计划。
4. 研学旅行实践探究:详细教学大纲涵盖观察、记录、思考等方法,指导学生在旅行中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杭州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杭州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杭州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相关的地理、人文知识。
2. 学生能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杭州的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理解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3. 学生能掌握研学旅行中涉及的研究方法,如观察、记录、分析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对杭州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观察、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有效沟通,共同完成研学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手机、相机等工具,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态度,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结合杭州研学旅行的特点,以实地考察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课程目标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杭州历史沿革:通过课本相关知识的学习,介绍杭州自南宋以来的历史变迁,重点了解杭州在古代都城、丝绸之路、茶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2. 杭州自然景观:结合课本内容,介绍西湖、钱塘江、西溪湿地等自然景观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地理原因及生态价值。
3. 名胜古迹探访:以课本为参考,探访杭州的岳庙、灵隐寺、六和塔等名胜古迹,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4. 研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杭州的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和分析。
- 西湖美景观察:观察西湖的景观特点,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岳庙、灵隐寺探访:了解岳飞、济公等历史人物,认识古迹的文化价值。
- 钱塘江观潮:了解潮汐现象,学习钱塘江潮的历史文化。
5. 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分组进行主题研究,结合课本知识,对杭州的历史、文化、自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形成研究报告。
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设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教学课件
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设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教学课件1. 引言1.1 概述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课堂外,通过参观、考察、实践等形式进行综合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活动。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研学旅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旨在设计一门研学旅行课程,并结合教学课件,以达到明确的教育目标。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内容和结构安排;其次,在正文部分对研学旅行的背景和意义作详细阐述;第三部分是研究制定研学旅行课程目标的方法和步骤;接着,我们将重点关注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和要点;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进行探讨。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根据教育需求和学生特点,设计一门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研学旅行课程。
通过明确的课程目标设计,能够更好地引导研学旅行的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
同时,结合教学课件设计,可以提供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展示相关知识,优化教学效果。
以上为文章“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阐述。
2. 正文研学旅行是指通过参观考察、实地体验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研学旅行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且提供了一个开阔眼界、拓宽思维的机会。
为了让研学旅行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进行课程目标设计。
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设计要明确反映出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期望达到的培养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这可能包括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
例如,在历史类研学旅行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意义和影响,并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态度。
其次,根据教育目标,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这些任务应该具有挑战性、可操作性,并且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
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研学旅行是一种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将旅行与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发挥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我们需要对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在研学旅行中,课程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课程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年龄、学习阶段、学科内容以及教育目标相关。
例如,对于初中生的地理课程,可以将课程目标设定为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并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技能来解决问题。
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并且应该包括各种学科知识。
例如,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或科技园区,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地理环境的变化,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选择合适的研学地点是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研学地点应该与课程内容相关,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资源和设施供学生实践和学习。
例如,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考察,如沙漠、山区、沿海地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历史背景。
研学旅行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因此设计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活动应该与课程内容相关,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例如,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地形测量、土壤取样、植被调查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研学旅行的评估标准应该与课程目标相关,并且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评估标准应该公平、客观、具体、可操作性强,并且应该贯穿整个研学旅行过程。
例如,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评估标准,如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调查报告的质量、课堂表现等。
研学旅行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确保研学旅行的顺利进行。
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内容、地点、实践活动和评估标准等因素,并且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附案例分享)
构和项目越来越多,研学旅行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03
未来研学旅行的发展趋势
•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未来研学旅行将
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研学旅行的形
式和内容也将不断创新和丰富。
02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概述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原则
实践性原则
03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具体内容
主题设计
主题来源
• 研学旅行的主题可以来源于 课本知识、社会热点、历史文 化、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主 题应与学生的课堂学习相联系 ,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帮助 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
主题选择
• 在选择研学旅行的主题时, 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 认知水平、学习需求等因素。 同时,主题应具有明确的目标 和实际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 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意义
• 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接触不 同的文化和环境,增强学生的 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 力。
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 与传统教育不同,研学旅行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 的学习资源,更能激发学生的 创造力和想象力。
特点
• 研学旅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具有探究性 、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 与传统旅游不同,研学旅行更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取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明确的学 习目标和计划,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和评价。
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 研学旅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 和实践,拓展学生的视野,增 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案例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案例研学旅行是一种结合教育和旅游的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案例,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案例一:探究古城文化地点:中国南方某古城时间:5天课程设计:第一天:到达古城,安排参观古城的城墙、城门和城楼等建筑,了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二天:参观古城的博物馆,了解古城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
第三天:体验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刻字、织布等,了解古城的传统工艺和生活方式。
第四天:参观古城的庙宇和古迹,了解古城的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
第五天:整合所学内容,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
案例二:探索自然生态地点:中国西南某自然保护区时间:7天课程设计:第一天:到达保护区,了解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和保护目标。
第二天:徒步登山,观察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第三天:组织生态游戏,体验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天:参观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了解当地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五天:进行生态保护实践,如植树、环境清理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六天:观看生态纪录片,加深对生态保护的理解和认识。
第七天:整合所学内容,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
案例三:探索异域文化地点:某亚洲国家时间:10天课程设计:第一天:到达目的地,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和文化特点。
第二天: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址,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天: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礼仪,与当地学生交流互动。
第四天:参观当地的宗教场所和文化景点,了解当地的宗教和文化。
第五天:体验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和文化艺术,如织锦、雕刻等。
第六天:参观当地的生产企业和商业街区,了解当地的经济和商业特点。
第七天:进行当地的文化体验活动,如民俗节日、文化活动等。
第八天:参观当地的学校和机构,了解当地的教育体制和文化教育。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5.实践探究:通过实地考察、采访、记录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知识,旨在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实践所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内容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2.1生物学探究:观察研学地点的动植物种类,了解其生活习性,结合课本中生物多样性的知识,进行实地探究。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进自然”,结合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自然:了解所学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2.生态保护:学习生态保护知识,培养环保意识,了解我国生态保护政策;
3.地方文化:了解所学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5科学研究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记录等,对所见所闻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6艺术创作:鼓励学生以绘画、摄影、写作等形式记录研学旅行的所见所感,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内容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
3、教学内容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5.5生活技能培养:在旅行中教授学生必要的生活技能,如野外求生技巧、简单急救知识、财务管理等,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研学旅行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教学内容注重跨学科融合,旨在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思考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校外参与实地考察、调研、实践和体验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促进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研学旅行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2. 正文2.1 新高考背景下的研学旅行意义研学旅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研学活动中,学生需要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还需要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的研学旅行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高考背景下,发展研学旅行课程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2.2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原则一、关注学科知识与能力培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将研学活动融入到各学科相关内容之中,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跨学科整合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该突破学科间的界限,注重跨学科整合,让学生在参与研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并且学会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三、体验式学习和问题驱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该注重体验式学习和问题驱动,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四、注重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性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同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方法及其特点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方法及其特点研学旅行是一种以学习为目的的旅行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参观、实践、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旅行中获得知识、体验和感悟,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是研学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研学旅行的效果和价值。
本文将介绍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方法及其特点。
一、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方法1.确定主题研学旅行的主题应该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确定主题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水平等因素,以及旅行目的地的特点和资源。
2.制定目标制定研学旅行的目标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旅行的方向和内容。
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操作,并与主题紧密相连。
目标制定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及旅行目的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
3.选择活动研学旅行的活动应该与主题和目标相符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
活动可以包括参观、实践、体验、交流等形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水平等因素进行选择和安排。
4.安排路线研学旅行的路线应该与主题和目标相符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
路线安排时,需要考虑旅行目的地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安全因素等因素,以及活动的时间和顺序。
5.组织实施研学旅行的实施需要组织协调各方面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卫生、保险等问题,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特点1.注重体验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体验,通过参观、实践、体验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2.注重实践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注重交流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注重学生之间和与外界的交流,在活动中让学生积极交流和沟通,增强其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4.注重创新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注重创新思维和方法,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和实践,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综合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综合研究研学旅行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式,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探究性研究或研究性研究。
当前中学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实践思考。
然而,很多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流于形式,“重旅轻学”甚至“只游不学”的现象严重,更有甚者,让研学旅行这一课程形式演变成了单纯的针对学生娱乐的商业行为。
因此,进行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综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研学旅行具有集体为主、德育为先、体验为本的显著特点,是促进学生“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把研学旅行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因此,进行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综合研究对于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进行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综合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4、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综合研究对于教育机构、旅游企业、社会各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研究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支持研学旅行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研学旅行对于学生全面进步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通过梳理研学旅行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并总结出对应的指导策略,提出科学可操作的课程设计,以促进中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我校一直秉承“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推崇“民主、和谐、创新”的理念。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第13章 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
➢ 情境性的考察探究 • 情境性的考察探究是指学生参加模
拟活动或作为旁观者观摩别人体验 的过程和活动而获得的一种体验。
第二节 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例
一、小学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例 二、初中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例 三、高中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例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一、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的内涵
• 由此可见,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相较于其他类型 的研学旅行课程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便在于:它以 唤起学生体验为目的,增进学生的各种特殊体验, 丰富学生的生活,进而丰富学生的素养结构。常 规类型的研学旅行课程能够以某种更为有效的方 式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则能 够更进一步,直接指向学生内在素质素养的生高中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例
• 高中阶段的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除了要求 学生走出课堂,更多的是鼓励学生的亲自 动手参与。从某种程度上讲,高中阶段的 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才是真正由学生亲身 体验并参与的活动。
三、高中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例
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
一、小学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例
• 在小学阶段,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要从实 际的书本知识出发,引领学生以体验的方 式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学习,进而在研 学旅行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养成相应 的素质素养。
一、小学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例
二、初中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例
• 相较于小学阶段的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 初中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的开设更强调为 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鼓励学生走出 书本和教室,在真实的环境中,对学习内 容形成更为直观性的体验。
➢ 对自身角色定位的体验
➢ 对各种特殊项目的体验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研学课程需求调查
PART 03
学生实际操作
学生实操
对课前任务中 的调查表进行修改, 并进一步完成分析 结果,选择内容, 完成计划实施表。 以熟练整个步骤, 达到能够独立进行 设计研学课程计划 的目的。
研学课程需求调查表
学校名
XXXXXX中学
学校地址 XXXX路
称
XXX号
出行日 4月中下旬,“五一”之前 出行天
期
3.接待标准 (1)研学课程中的接待标准,如对 研学课程中用餐、住宿、大交通的要 求; (2)物资需求,如研学课程组织实 施中需要配备讲解器等物质; (3)对本次研学课程的预算要求; (4)一些关于接待工作的特别要求。
步骤一:明确需求调查内容
4.以往案例 (1)以前开展的研学课程的主题和 内容; (2)接待标准和费用情况; (3)以往开展的研学课程存在的优点 和不足。
研学课程方案设计
调查研学课程需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养目标
理解研学课程方 案需求调查的意
义 能够独立设计研 学课程方案需求
调查表
能够组织开展课 程方案需求调查
工作 能够指导工作人 员根据实际情况 开展研学课程方
案需求调查
通过研学课程需 求调研,有助于 更好地热爱解祖 国大美河山及璀
璨文化 培养学生参与社 会实践,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优
返回
数
6-7天
出行人
年级
班级 人数
补充说明
员
学生
初一年级 1-5班 200左右 每个班均有回族学
基
人 生;男女学生比例
本 教师 语文3人、数学3人、
12人 将近1:12、年级组
信
英语2人、体育2人、
长作为课程期间校
研学旅行课程资源设计原则、向度与路径
研学旅行课程资源设计原则、向度与路径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研学旅行旨在通过实地探究、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拓展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能力。
然而,要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关键在于课程资源的有效设计与利用。
本文旨在探讨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设计原则、向度与路径,以期为研学旅行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设计原则进行阐述,包括资源整合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实践导向原则等,以确保课程资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文章将分析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设计向度,包括知识维度、能力维度、情感维度等,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设计路径,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实施与评价等环节,以构建完善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研学旅行的课程资源设计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促进研学旅行的深入开展,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也为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研学旅行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发展。
二、研学旅行课程资源设计原则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设计,应遵循一系列原则,以确保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实用性和适应性。
这些原则包括:教育性原则:设计的课程资源必须符合教育目标,能够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研学旅行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更要通过实践活动,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的核心在于实践,因此设计的课程资源必须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感悟。
实践活动的设置应与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相适应,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探究欲望。
整合性原则:课程资源的设计应注重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研学旅行中,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同时,还要注重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一、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通过地理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学旅行是一种寓教于游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走出教室,实地探究,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就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进行研究。
二、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意义1.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地考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学旅行是一种综合性强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式1.内容(1)地形地貌的考察。
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形地貌进行考察,如平原、山地和高原等地貌类型。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地理要素与地貌形成的关系。
(2)自然资源的考察。
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资源进行考察,如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人文地理的考察。
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考察,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城市的发展和人口迁移等人文地理现象。
2.方式(1)教师讲解。
教师可以利用实地考察的机会,向学生讲解地理知识,提供相关的案例和数据,加深学生的理解。
(2)学生讨论。
学生可以在实地考察时,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地考察。
学生可以参观实地,并进行观察和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
四、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1.预授课。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前介绍考察地点的相关知识。
2.实地考察。
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前往考察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进行观察和实践活动,并进行相应的讲解和指导。
研学旅行自然类课程设计
研学旅行自然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如地形、气候、植被等;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研学旅行地点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3. 学生能掌握一定的野外观察和调查方法,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记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运用野外观察和调查方法,对自然环境进行初步研究;3. 学生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内有效分享和讨论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2. 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4. 学生提高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类研学旅行课程,以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为主,结合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具备初步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回顾:地形、气候、植被的特点及分类,结合课本相关章节,为学生研学旅行做好知识准备。
2. 研学旅行地点自然环境介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其形成原因及特点。
3. 野外观察和调查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观察自然现象,记录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结合课本实践环节,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4. 实地考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自然环境,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分阶段完成考察任务。
5. 小组讨论与成果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实地考察成果,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学旅行课程教研制度
研学旅行课程教研制度一、总则为了促进研学旅行的有效开展,提高研学旅行课程的质量,特制定本教研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改进,加强研学旅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
二、研学旅行课程教研组织1. 学校应成立研学旅行课程教研组,负责研学旅行课程的研发、实施和评价。
2. 教研组应由学科教师、研学导师、课程设计师等相关人员组成,共同开展研学旅行课程的研究和探讨。
3. 学校应定期组织研学旅行课程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研学旅行课程设计1.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2. 课程设计应注重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
3. 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研学活动。
4. 课程设计应注重安全问题,确保研学旅行的顺利进行。
四、研学旅行课程实施1. 教师应在课程实施前进行充分的备课,熟悉课程内容、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2. 教师应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师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课程实施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五、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与改进1.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反馈、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课程进行全面评估。
2. 学校应根据评价结果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六、研学旅行教师专业发展1. 学校应关注研学旅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其提供持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 研学旅行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
3. 学校应定期组织研学旅行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协调、危机处理等能力。
4. 研学旅行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昆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昆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将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昆明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 学生能够结合课本知识,识别并描述昆明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地质结构及气候特点。
3. 学生能概述昆明的历史变迁,以及当地民俗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研学旅行,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升沟通、协调、表达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成果展示。
3. 学生学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手机应用、网络资源等,收集、整理、分析各类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和责任感。
2. 学生通过体验不同地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3. 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面对挑战的勇气和自信。
4. 学生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结合昆明当地特色,以实地研学为载体,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昆明自然地理教学:- 地质地貌:运用课本知识,解读昆明地质构造,认识喀斯特地貌特征。
- 气候特点:探讨昆明“春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生物多样性:研究昆明地区动植物种类,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 昆明历史文化教学:- 历史变迁:回顾昆明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强调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 民俗文化:了解昆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探讨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3. 昆明社会经济发展教学:- 经济发展:分析昆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了解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
- 城市建设:考察昆明城市规划与建设,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昆明自然地理概况,重点学习地质地貌和气候特点。
研学旅行线路设计与课程设计
研学旅行线路设计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研学旅行的概念、意义及其与课程内容的关联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线路设计原则和方法,结合地理、历史、文化等学科知识。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所研究区域的特点,包括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等方面。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网络资源等工具,独立或合作完成研学旅行线路的设计。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线路设计进行合理性、经济性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历史、文化等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团队精神和责任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3.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实际教学要求,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研学旅行概述:介绍研学旅行的定义、意义、发展历程及其与学科教育的结合。
相关教材章节:《地理》附录章节《研学旅行》2. 线路设计原则:讲解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经济性、教育性、趣味性等。
相关教材章节:《地理》第五章《旅游地理》3. 研学资源分析:分析学生所在区域的自然、人文资源,选择适合的研学地点。
相关教材章节:《历史》第二章《地方史》;《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4. 线路设计方法:教授线路设计的具体方法,如地图使用、网络资源查找、行程规划等。
相关教材章节:《信息技术》第二章《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处理》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线路设计,结合所学知识,对所选研学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和规划。
相关教材章节:《综合实践活动》6. 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线路设计成果,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研学课程评价分析与总结
步骤四:对定性评价的关注
讨论:各小组归纳、提炼和总结评价表中的定性评价 点评讲授:对定性评价的关注
步骤五:召开总结交流会教师示范:召开总结交流会【评】点评总结、任务反馈
归纳总结研学课程评价分析与总结的重点和步骤。
【拓】巩固强化、任务拓展
各组录制召开总结交流会的视频(视频时长5分钟内)。 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打分、组间打分、组内赋分。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
模块八:研学课程评价
任务二 研学课程评价分析与总结
职业技能等级要求描述
1.能够对学生、随行教师和从业者的研学课程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形成较为完整的评价报告,并 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中级) 2.能够根据学生、随行教师和从业者的研学课程评价结果撰写评价报告,并组织召开评价总结会 和交流分享会。(高级)
谢谢观看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
【导】创设情境、任务导入
校园植物研学模拟课程研学课程评价表发放给同学并收回,进行数据分析。
步骤一:对单项数据进行分析
讨论:对单项数据(最满意、最不满意指标)进行分析
第一组数据
第二组数据
步骤二:对同一指标进行横向分析
提出问题:对两组某同一指标进行横向分析
第一组数据
第二组数据
步骤三:对二级指标进行纵向分析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研学课程主题设计
劳动实践类
以综合实践基地、示范性农业基地、生存体验素质拓展基地、 职业院校、科学实践场所等位课程资源单位开展主题研学。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谢谢聆听!
以服务功能完善的文物保护单位、古籍保护单位、博物馆、 非遗场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为课程资源单位开展主题研 学。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国防科工类
以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科 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为 主题课程资源单位开展主题研学。
自然生态类
历史文化类
研学课程计划是研学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结合学校的自身特点,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制定的关
于学校国研防学科旅行工工类作的一种规范性、指导性文件。并以此来规范学校开展研学课程的组织国形式情、教先后育顺类序的进
度安排。它对学校的研学旅行活动做出总体安排,是设计研学课程方案和制订研学课程工作手册的基本依据,
研学课程设计基础
思维导图
02
子任务四主题的概念
广义:研学课程的主旨与核心 研学课程的名称
一般先明确本次研学课程的主题方向,再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最后 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其凝练成课程的主题(课程名称)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二、研学旅行主题类型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国情教育类
以体现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成就的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特色小镇、大 型知名企业、大型公共设施、重大工程等位课程资源单位开展主题研学。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革命传统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
自2016年我国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起,研学旅行就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新时期的一大热点。
但由于我国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才刚起步不久,各项体系都还不完善,面临
着诸如“组织保障”、“经费筹措”、“课程开发”、“基地建设旅行路线规划”、“安全保障”等方面困难。
其中研学旅行课程化是解决目前研学旅行常态化问题的根本,就学术研究而言,我们必须加强对研学旅
行的本体研究,探索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与学术内涵,厘清
研学旅行在课程领域内的形态特征和设计规范。
本文以相关国家政策文件为基本依据,以当代活动课程设计理论为基础,结合研学旅行课
程的内涵与特性,并在T市进行研学课程开发的试验,深入挖掘研学
旅行课程开发的背后机理。
任何课程都是经过一个科学的系统化编制过程才形成的,而一个完整的课程通常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这几个主要部分,研学旅行要实现课程化那也就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课程框架,并要强调各部分之间的连贯性。
本研究将聚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中的几大关键方面问题,探索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及各环节的设计策略,具体包括:一是了解当前国内研
学旅行课程的发展状况和主要政策,明确研学旅行课程的内涵与性质,制定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程序;二是讨论如何科学地设定研学旅行课程目标与评价方案,并解决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三是探讨如何通过精
心开发课程资源、设计活动主题和活动过程来做好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四是围绕研学旅行中的教育服务与行政管理来思考研
学旅行课程实施的保障策略。
在研究前期所建构的理论机制的指导下,本研究还进行了实践探索,与多位课程研究人员、学科教师合作,在T 市尝试研制了一个课程案例并付诸实施,通过案例分析来论证本研究提出的研学旅行课程化开发策略的应用意义和可行性。
当然,在课程设计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本研究的一些不足,理论与现实确实存在一定差距,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