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的研究对象: P2
2,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得出一个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
4,化学的定义: P4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6,化学变化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一定不含化学变化。
7,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P8
8,闻气体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9,熄灭蜡烛产生: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10,实验室取药品的规则:P18(液体不超过1~2ml,…)
11,胶头滴管、酒精灯使用方法:P20
12,试管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3,两套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①A装置: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
②B装置: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若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A装置(固固加热型)B装置(固液常温型)14,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P23。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走退化学世界»知识点梳理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化学是一门研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迷信。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特征:物质的形状发作了变化(3)方式:蒸发、凝结、熔化、升华、破碎、分散、吸附、枯燥等【物理性质】不需求发作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气息、水溶性、挥发性、颜色、形状、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化学变化】(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3)常随同的现象:变色、变味、蜕变、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响、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恢复性、热动摇性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络和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质区别是:能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随同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随同化学变化二、走退化学实验室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那么。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息;不能尝任何药品的滋味。
⑵取用药品留意浪费:取用药品应严厉按规则用量。
假定无说明,应取最大批,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大批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倒完药液后立刻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例】(2019江油中考一诊)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使废旧塑料变成燃料B.研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C.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答案】C【解答】A.使废旧塑料变成燃料,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错误;B.研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错误;C.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物理研究的范畴,故正确;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目前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错误;故选:C。
【例】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A.杜绝污染源 B.治理污染点C.深埋有毒物D.处理废弃物【答案】A【解析】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其特点有:(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练习】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纳米铜的性质B.C60的组成C.单晶硅的结构D.无人机的研发2.(2019江西中考样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已公布。
下列获奖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B.高性能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与应用C.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配位D.基于硫磷混酸协同浸出的钨冶炼新技术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表现:形状的改变,物质状态的改变(三态变化),物质的溶解等。
常见的物理变化:汽油挥发、玻璃破碎、干冰升华、石蜡融化、灯泡发光等。
▲古代工艺:印刷术、地动仪等。
成语:聚沙成塔、铁杵成针、滴水成冰、木已成舟等。
诗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千锤万凿出深山。
2、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表现:伴随颜色的变化,放出气体、沉淀,发光发热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蜡烛燃烧、铁生锈,牛奶变酸、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古代工艺:烧制陶瓷、造纸、火药、冶金。
成语:百炼成钢。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爆竹声中一岁除;烈火焚烧若等闲等。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性质: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能、不能、难、易、会、不会、可以等)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4、性质和变化的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科学实验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搜集证据→现象→得出结论→交流讨论→拓展反思。
注意: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
1、检验生成物中有水生成: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2、检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3、蜡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中我们将主要观察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高频)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易错警示:不能只根据现象判断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灯泡通电发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1)判断依据: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2)判断方法:○1依据生活常识判断变化前后物质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为物理变化。
如:水果榨汁——水果榨成水果汁铁丝弯曲——铁丝弯曲为弯的铁丝○2如果无法明确判断变化后的物质,则看变化过程的关键动词(常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词总结)。
注意:实际做题过程中,往往是两种判断方法结合使用。
知识拓展:○1涉及物理变化的成语:沙里淘金、花香四溢、刻舟求剑、海市蜃楼、破釜沉舟、凿壁偷光、大海捞针等。
○2涉及化学变化的成语:火烧赤壁、钻木取火、玉石俱焚等○3无其他物质生成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轮胎“爆胎”、蒸汽锅炉因压力过大而爆炸;有其他物质生成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如炸药爆炸、瓦斯爆炸等。
知识点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高频)知识点3 常见仪器的识别及用途1.反应容器(1)可被直接回热的容器温馨提示:试管是唯一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2)需垫石棉网加热的容器易错警示:烧杯、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的原因是其底部面积相对于酒精灯火焰面积来说太大,直接加热会造成仪器底部受热不均引起炸裂2.加热仪器温馨提示:酒精灯的加热温度在400~500℃之间,适用于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酒精喷灯的加热温度可达1000℃,适用于需加强热的实验知识拓展:集气瓶要与毛玻璃片配套使用4.夹持仪器知识拓展:使用试管夹时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目的是防止污物掉入试管内易错警示:量筒不能加热,不能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不能作反应容器6.取用仪器7.过滤、分离和注入液体的仪器知识拓展: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最关键的区别是容器下方是否有活塞。
有活塞,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的是分液漏斗,没有活塞的是长颈漏斗。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基本概念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举例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如物质燃烧、钢铁生锈、食品变质等表现形状、状态发生变化发光、变味、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弹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与助燃性氧化性与还原性活泼性与稳定性腐蚀性与毒性注意: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通常以“能、会、可以、易、难”等字加以区别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钙受会分解等属于化学性质。
二、药品的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接触,不闻味,不品尝2、“节约原则”没有说明用量则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三、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取用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步骤:“一斜二送三直立”3、使用过的镊子或药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四、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①吸有试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接收仪器的正上方,不能接触器壁;②不平放、不倒放滴管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腐蚀胶头;③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用水冲洗2、取用多量液体药品---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3、取用一定体积液体---量筒配合胶头滴管取用①读数: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物质的变化①按照“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新物质”指的是组成发生变化的物质。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如物质形状、状态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如物质的燃烧)。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③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判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只有“有新物质生成”这一个依据(灯泡发光、发热、变色;水的气化;气球或轮胎的爆炸等都是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①按照“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②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色味态、溶解性、熔沸点、挥发性、密度、硬度、吸附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9方面。
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初中阶段认为助燃性是氧气的特有性质)、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8方面。
在谈及利用的是物质的什么性质时,不能只说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需要细化到上面涉及到的具体性质(如导电性等)。
③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和用途。
(3)“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属性,描述时一般用“可、能、会、难、易、好、差”等修饰词。
物质的变化重在强调物质“变”的过程。
如“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而“酒精易挥发”是物理性质;“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1)观察实验前后物质的色味态等。
(2)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实验(如点燃)?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3)分析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
5.蜡烛燃烧实验(蜡烛由石蜡和棉线烛芯两部分组成)(1)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略有气味的固体;硬度较小;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
本文将从物质的分类、反应速率、纯度和实验室常见设备这几个方面对该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质的分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有很多种,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可以将其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大类。
1.元素:元素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氢气、金属铁等。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3.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按照一定比例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例如空气、果汁等。
二、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物质的量。
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1.反应速率的计算: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关注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计算。
通常根据反应物的消失或生成来确定速率,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消耗的物质的量/反应时间”或“生成物生成的物质的量/反应时间”来表示。
2.受影响因素:浓度增加、温度升高、压力增加、催化剂存在和表面积增加都会增加反应速率。
三、纯度物质的纯度是指物质中所含纯物质的百分数。
纯度高的物质具有明显特点和一定的用途,通常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的纯化处理。
1.物质纯度的检验方法:常用的检验方法有熔点检验、沸点检验、密度检验、净水检验等。
2.分离纯化方法:常见的物质分离纯化方法有蒸馏、结晶、过滤、蒸发、萃取等。
四、实验室常见设备在化学实验中,为了进行准确可靠的实验操作,需要使用到一些常见的实验室设备。
1.烧杯: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圆形玻璃器皿,用于加热、冷却、溶解和混合反应物等。
2.烧瓶:烧瓶是一种具有长颈和圆底的玻璃容器,用于制备或加热液体试样。
3.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或细胞的光学仪器,常用于观察细胞结构、细菌和昆虫等微生物。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称化学反应。
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的特点: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发热放热等。
(特点可以作为判断的参考,但不是主要依据)考点:选择题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体现性质的字眼:“可以”“易/难”“能够”“是”等。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蜡烛的燃烧−→−+−蜡烛点燃+二氧化碳水氧气2、水蒸气的检验:火焰上方罩干冷的小烧杯,内壁上有小水珠;二氧化碳的检验:火焰上方罩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3、空气的检验: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继续燃烧,则为空气。
4、氧气的检验: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走进化学实验室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即“不触、不闻、不尝”。
(2)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中,用药匙或镊子取用。
(2)颗粒状或粉末状取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以免药品沾在试管内壁)。
(3)块状药品取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口后,再把试管缓缓地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试管的底部(防止试管底被砸破)。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贡献: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四大发明中两项化学成就----火药和造纸术。
3、近代化学: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5、化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法.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1、概念: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2、区别: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⑴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固、液、气),外观(颜色、烟、雾、浑浊、气泡)等⑵变化中:观察并记录反应中出现的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发光、放热、电、声、爆炸)变化以及其他现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第一单元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融化等。
3、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例如:木柴燃烧、铁生锈。
4、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而且还伴随吸热、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
5、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能、可以、易、会、难”6、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7、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8、蜡烛燃烧火焰分为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最亮)、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体加热。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8、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产生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9、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氧气可以助燃。
10、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11、与人体吸入的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较多,氧气含量较少。
12、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13、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也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14、废物处理: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15、取用固体一般用镊子,取用粉末状固体可以用钥匙。
16、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取用少量液体还可用滴管。
滴管取液后,应保持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用过后要清洗干净再用。
17、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该灭,不可用嘴去吹;④万一洒出的酒精灯失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第一单元_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争论的对象。
化学是争论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1) 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觉察。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实例常见现象 本质区分实质 联系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电灯通电发光,物质燃烧、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变轮胎爆炸、汽油挥发、冰雪溶化、木炭、活性 质、风化。
炭的吸附等。
物质的状态、外形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 颜色转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等现象消灭 放热、发光等 是否有物质生成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确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愿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 实例 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除此在描述时常有“会” “能”“可以”等消灭。
如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会猛烈燃烧。
区分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其次节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觉察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 H 25 32+33O225CO 2+16H O2探究步骤观看物质的性质、 结论与解释观看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 棉线 ,外壳 石蜡 。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要点1 认识化学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研究层次分子、原子研究对象自然界已经存在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规律2.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
我国古代发明中造纸、火药等都与化学工艺有关,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钻木取火、陶器、青铜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2)近代:原子——分子论。
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3)现代①利用先进技术和仪器进行微观探索,可以观察和操纵分子、原子,并组装分子机器。
②制造出了很多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物质,极大的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③纳米材料的研制、开发和绿色化学的提出,使化学获得了更大的发展,造福人类。
(4)未来按照“绿色化学”的理念,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绿色化学”可不是说化学是绿颜色的!“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生产过程、原料和产物都无毒无害,实现“零排放”,对环境友好,不造成污染。
3.化学的作用:(1)研制、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2)合成各种药物,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开发新能源和研制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4)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更美好。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使生活更加美好抓住内涵和外延,准确判断化学研究范畴内涵: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规律外延:新材料研制、新能源开发、环境污染的治理、新药物的合成凡是涉及以上内容的都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要点2 物质的变化实验1.水的沸腾液态水→水蒸气→液态水(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实验2.胆矾的研碎块状胆矾→粉末状胆矾(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实验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硫酸铜溶液等→氢氧化铜沉淀等生成蓝色沉淀(有新物质生成)实验4.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石灰石等→二氧化碳等产生气泡,石灰水变浑浊由压力等引起的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4.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5.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6.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等。
7.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8.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9.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使点燃的木条熄灭。
10.闻一瓶未知气体的正确操作:用手轻轻在瓶口煽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11.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点燃前蜡烛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为乳白色固体,有轻微的气味。
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石蜡浮在水面上蜡烛比较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点燃蜡烛火焰外层最亮,最里面最暗,平放在火焰中的火柴梗两端(最外面)碳化最严重,中间几乎为白色,罩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出现了水珠,用澄清石灰水湿润内壁的烧杯变浑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最亮且温度最高,焰心最暗且温度最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熄灭蜡烛蜡烛刚熄灭时产生大量的白烟,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发现蜡烛复燃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汽在燃烧,白烟是石蜡蒸汽(石蜡的固体小颗粒)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3.科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反思交流等。
14.药品的取用规则(1)安全原则“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液体一般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三态”变化、形态变化、挥发、熔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
3、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的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注意]发光、放热、变色等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
【知识点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与化学变化无关。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水溶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有关。
氧化性、可燃性、还原性、腐蚀性、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水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知识点3】化学常见仪器(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知识点4】药品的取用一、取用原则:(1)“三不”:用手触;尝味道;凑到容器口闻气味。
(2)“少量”:液体取1ml-2ml固体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不放回原瓶,不乱扔,不带出实验室,放到指定的容器。
二、取用方法:(1)固体:(块状固体)用镊子,“一平、二放、三慢竖”(粉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2)液体:(较多量液体)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瓶口紧贴容器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绪言1、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3、区别:有无其他物质生成4、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硬度、溶解性、熔点、沸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光泽等等6、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等(常会出现“会”“能”“可以”的语句)7、区别:这种性质是否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二、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2、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进行试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和评价等。
3、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4、对蜡烛极其燃烧的探究(1)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最亮温度最高,焰心最暗温度最低。
(2)蜡烛熄灭是有白烟(是石蜡蒸气),用火柴点白烟,蜡烛复燃。
(3)验证产物: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珠,证明产物有水;澄清石灰水浸润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变浑浊,证明产物有二氧化碳。
三、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药品取用规则(详见书18页)(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凑近闻,不品尝药品(2)节约原则-----最少用量(3)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2、固体药品的取用(广口瓶)(1)块状或金属颗粒(镊子):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在容器瓶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2、物质的变化:(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吸附性、导电导热性、挥发性等。
4、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实验的内容: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药品取用的原则: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3、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2023-2024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知识清单)(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导引知识清单知识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实例冰块融化、金属导电等汽油燃烧、酿酒、金属生锈、光合作用等知识点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区别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注意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描述物质性质时注明条件。
(如液体沸点受大气压影响)【易错辨析】1.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汽车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火药爆炸、氢气球遇明火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2.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红墨水把水染红、水加热产生气泡、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升温后产生沉淀等均属于物理变化。
知识点3:变化、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知识点4:科学探究的方法1.科学探究物质的性质,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对比等。
2.实验观察:(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受热融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等)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3.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点燃前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红色不透明的圆柱状固体,有轻微气味红色圆柱状固体,质软,有蜡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易切,浮于水面,不溶解点燃时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蜡烛安静、持续燃烧,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方有黑烟,火焰分三层,上层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
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注意点:
(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