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课件展示本节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师:大家注意观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体,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1以及课文,注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

师: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生:(齐答)水圈。

师:读了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生:海洋水。

师: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生:(齐答)96.53%。

师: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生:不多。

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师: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生:有限的。

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2、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课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2)陆地水体的主体是:冰川(3)我们目前主要利用的是: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思考:目前冰川水能否被大量利用?试分析原因。

不能,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山地区,利用难度大。

更新周期长。

(1)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

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季风区问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从地理学角度来看,诗词前半句描述的黄河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后半句的说法对吗?不对,因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不断进行着转化。

二.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概念和发生领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中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三、练习:三个循环中,水量最小的是陆地内循环,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与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是海陆间循环。

思考:1、2007年10月台风“罗莎”对我国造成了一定影响,它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2、长江和塔里木河分别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1)海陆联系的纽带(2)塑造地表形态(3)维持全球水量平衡(4)调节全球热量平衡c)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四、作业(创新方案练习及试卷练习)。

人教版 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 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一课时)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析(一)、课程标准原文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课程标准解析课程标准中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即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掌握水循环的每一个环节,各环节在水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思考人类对各个环节的影响会如何影响水循环。

3、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17岁左右,这是一个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充满叛逆、矛盾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

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通过前面的几章的学习,尤其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道了地球因为接收太阳辐射而具备温度,因而水会蒸发,因为水循环是一个自然现象,所以他们多少对水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于阅读和使用地图已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但要在地图中能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甚至运用多幅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分析时,他们就有难度了,因此需要通过多读图来加强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他们对事物已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抽象的概念、空洞的数据对他们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

如:陆地上的水体的构成是无法通过数字来感受的,这就需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阻燃现象加以视觉化,将数据与学生所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作形象的比较,从而使抽象的、空洞的变成切实的、能感受的。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部分教学内容是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水的各种形态在地球上分布范围及数量特点,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为学习水循环垫下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教学文档

使用教材: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三、德育目标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教学媒体与教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教学方法】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老师开门见山的表述:地球被人们称作“水的行星”,请大家思考为什么?然后请同学思考、回答。

老师评价了学生的答案后,接着表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多媒体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地球上水的类型1、水圈定义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多媒体呈现】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十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不醒的时候, 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 会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 ”)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 “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 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 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 形成各种水体,构 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读图3.1 “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大气水(河流水 湖泊水地表水J 沼泽水 土壕水 生物水 <冰川水 地下冰【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 关系。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水循环的概念________的水在水圈、________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判断】(1)外流河只参与海陆间循环,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 )(2)水循环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 )(3)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 )【学法指导】简图表示水循环的类型(1)图中①②③④为海陆间循环环节。

(2)图中③⑤为陆地内循环环节。

(3)图中①⑥为海上内循环环节。

【易错辨析1】外流区域只有海陆间循环一种类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外流区域以海陆间循环为主,也存在陆地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的____________。

2.促进水资源的更新3.不断塑造着____________。

4.________联系的主要纽带。

5.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的____________,缓解不同纬度地区_______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判断】(1)江河水与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长。

( )(2)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水循环促进海陆物质迁移的具体体现。

( )(3)水循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 )【易错辨析2】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更新,因而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但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到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

【知识链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示意归纳·助学助记33速记·认知清单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环节主要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

3.水循环的意义(1)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的重要载体。

高中地理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水循环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二、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读图分析、讲练结合、多媒体展示;小组竞赛形式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第一单元我们从宏观角度了解了地球,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外部结构(可回顾圈层结构),第二单元学习了有关外部圈层中大气圈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的知识。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环相互联系的水体当一个人在沙漠中挣扎时,他会不断地喊着水,可见水是最重要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那么地球上的水以哪些形态存在?(课件展示各水体)——固态、液态、气态抢答1:其中分布最小是哪种水体?数量最多的又是哪种水体?固态:分布最小;液态:数量最多;气态:分布最广但数量最少抢答2:这些水体从空间分布看分为哪几类?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见图,其中海洋水占全球水量的96.53%为水圈的主体水,但这么多的水很少能被利用,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水均来自陆地上的淡水,这些为陆地水。

抢答3:陆地上淡水的主体? 陆地上淡水可分为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等,其中冰川水是淡水的主体,占淡水总量的2/3,但位于高山或是高纬地区被利用的不多,所以目前我们能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淡水总量的0.3%是相当有限的。

人教版必修1 地理: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1

人教版必修1 地理: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发生的环节、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学情分析本节是本章的开篇,学生的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的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

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不会的知识是河流的补给和水循环,河流的补给学生不容易理解全面,但这不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少花费时间。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是难点,特别是水循环的意义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完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教学难点:(1)运用示意图,说出某区域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五、教学方法1.图式教学法:学生绘图、析图。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自主观察、学习、探究,并得出观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必修1第3章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1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必修1第3章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也是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

水对人类,生物界乃至整个地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水循环和大气环流、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一样,都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规律,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水循环的类型、过程、主要环节、发生的领域及其意义,二是以“活动”的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目标:教师加以归纳总结:●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

●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

●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提高水价。

●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

●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海水淡化。

面提出自己的金点子。

没有提问到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推送至微信群中供大家参考讨论可行性。

本节课的学习。

树立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重力能。

二、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类型水循环的类型发生领域主要环节作用循环及环节海陆间水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内陆水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海洋水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蒸发、降水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三、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2、更新陆地淡水资源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4、塑造地表形态。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详细)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详细)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

②课前布置活动题:黄河的断流现象,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等。

四、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五、课时安排:1节课六、课型:授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回”了吗?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

【板书】一、相互联系的水体【自学探究1】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水体有哪几种存在形态?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幻灯片4和5)。

答案:1、地球上的水体的形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简单介绍分布);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板书】1、水的存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2、地球上的水体分类【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自学探究2】阅读课本P54图3.2,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哪些?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2、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技能要求:(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道德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水体的类型,各种水体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

3、水平衡原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1、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2、水循环的意义。

教学媒体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多媒体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示: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学生:(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设问:1、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2、根据初中学的知识,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3、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学生自学。

教师展示: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图(教材第 58页)。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1、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引导]问题3: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

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教师提问]陆地上哪种淡水资源储量最多?[学生回答]冰山是陆地水资源的主体。

[教师追问]冰是否方便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生回答]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较长,不便使用。

[教师设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学生思考]讲解: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

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学生讨论](略)[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

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如地中海式气候区。

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

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

而且,河流一般都是有好几种补给方式的。

课下讨论:回忆初中知识,根据我国河流分布,我国河流东北、西北、东部河流有几次汛期?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过渡】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有限,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淡水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点题】自然界的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为,水在地球上是循环运动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

【板书】二、水循环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若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

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3.3《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上找出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八个主要环节,标出每个环节的含义。

2、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海洋循环分别包括哪些环节?[教师要求]请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等环节,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了海陆间水循环。

[教师补充]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

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

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

因此,海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

[学生活动]通过学习“水循环”示意图,设想沿海的A地和内陆的B地,水循环对这两地气候、水文、植被会有什么影响?[教师补充]海陆间水循环对沿海和内陆两地影响有所不同。

沿海降水多,植被丰富,内陆降水少,植被稀少,进一步影响气候、地貌等。

[教师提问]海陆间水循环除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外,对人类社会是否也有重要意义呢?请同学们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学生回答]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知识补充]正是海陆间水循环,使海洋水蒸发,源源不断变为水汽输送到陆地,实现了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

所以,海洋水汽能够到达的区域,生态环境充满了生机。

宜人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片分布,也使人口和城市相对密集。

这也正是前面讲到的目前全球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的重要原因。

可见,海陆间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响是既广泛又深刻的。

[深化思维]陆地之间不断地进行相互转换运动,也在促进陆地水资源更新转换方面与水循环运动发挥着异曲同工的效应;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和转化规律,我们了解到水资源具有永续利用的性质,那么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还会发生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呢?目前造成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呢?[总结] 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等自然原因以及人口膨胀、过度开采、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等人为原因都是造成“水荒”肆虐的重要原因。

板书设计:略课后练习:1、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是()A.使陆地淡水得以更新B.使海洋水体更新C.增加陆地水体总量D.减少海洋水体总量2、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A.陆地循环B.海洋循环C.海陆间大循环D.地表水、地下水互补3、下列地理事物中,不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A.长江水B.台风C.刚果河D.昆仑山冰雪融水4、.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冰川融水D.湖泊水5、读我国四条河流径流量图回答:(1)A河流在4月份出现涨水主要是由于靠 _______________ 补给的结果。

(2)B河流主要是靠___________ 补给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两河流中,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是______ 河,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要数______ 河,最小的应该是________ 河(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A. A河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B. B河是长江中游段C. C河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D. D河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教后记: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