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导学稿
《背影》导学案 4篇
《背影》导学案篇6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汇,明确“狼籍”、“踌躇”、“赋闲”“颓唐”、“触目伤怀”等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归纳中心意思。
3、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
2、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仔细揣摩文中行动描写的表达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亲情,增进子女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教学难点: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揣摩行动描写的表达效果预学导学:教学过程:一、我会学课前预习: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狼jí()差()使簌簌()蹒跚()suǒ()屑书jí()参差()不齐擦拭()tuí()唐fù()闲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蹒跚:触目伤怀:不能自已:惨淡:情郁于中:大去:祸不单行:3、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他是当代著名的家、、学者,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名篇《》,他的作品收在《》里,他清贫而有气节,例如的故事广为流传。
4、快速阅读课文,文中写了父亲几次背影,在文中做一标记。
5、细读父亲给“我”买橘子的场景2—3遍,找出描写父亲的动词,并用四个字短语为它命个小标题。
二、我的疑问:6、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下来,课堂上交流。
朗读课文,然后自主完成。
三、文章主题感悟(我最想说的话)四、文章写作特色评点1、本文在写作上最值得我欣赏和借鉴的地方。
五、预习小结我给自己的预习打分。
课文必读汇报,我读一遍课文需要()分钟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情况: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背影》导学案-王艳
《背影》导学案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朗读习惯,提高朗读速度2.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四次“背影”3.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
2.掌握下面生字的读音。
交卸奔丧踌躇迂腐蹒跚颓唐琐屑晶莹差使狼藉簌簌拭二、小组互助,共同探讨1、本文标题为《背影》,请同学们到文章中找一找这个背影是谁的背影?这个背影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把相关的句子在文章中画出来。
2、这些背影的描写集中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之情,而且它们能深深触动我们读者的内心,让我们感动不已。
通过读文章,你觉得文章中的我能够体会父亲对自己的疼爱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一点,把它们划出来。
3、综合以上,你觉得这篇散文主要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三、精彩展示,舍我其谁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这是文章中描写最感人、最细致的一处背影,其中有描写父亲衣着的几个词语、父亲动作的几个词语,请同学们把他们画出来,体会一下。
2、从上一个题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描写这个背影时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的,这就属于细节描写了。
四、重点知识,教师点拨文学创作当中,要想塑造一个生动的形象,必须要准确的抓住特征,结合必要的细节描写,这样才能使塑造的形象有感染力,有生命力。
五、课堂达标,活学活用1、给下列生字注音狼藉交卸踌躇簌簌迂腐蹒跚2、填空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背影》导学案 5篇
《背影》导学案篇10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
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
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
《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
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
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2、课文所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单元是以“爱”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
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
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教学依据《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四、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汇,明确“狼籍”、“踌躇”、“赋闲”、“颓唐”、“触目伤怀”等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主旨。
3、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
2、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背影》第二课时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背影》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背影》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一、背景介绍《背影》是中国近现代小说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被誉为中国散文经典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背影》这篇散文在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导学案设计。
二、散文阅读与分析1. 散文阅读在阅读散文之前,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你所知道的《背影》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2)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印象?3)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背影》产生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为接下来的阅读和分析奠定基础。
2. 散文分析在阅读完《背影》之后,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这篇散文:1)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2)散文中有哪些描写给你印象深刻?3)散文中有哪些比喻或象征语言?4)作者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5)散文的结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这篇散文,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对散文的意义有更多的认识和感悟。
三、情感体验与写作1. 情感体验在阅读和分析散文之后,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情感体验:1)这篇文章让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2)你是否有类似故事或经历?3)你对父母的感觉是什么?他们对你的影响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散文,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成长。
2. 写作在了解散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和想法,写一篇类似的作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行文,进一步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和体验,更好地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价值。
四、反思与总结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应该对《背影》这篇散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建立起一定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思考,同时也为他们认识文学、体会文学价值、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能奠定了基础。
在总结中,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1)你通过这次教学活动,认识到了什么?2)你对散文的理解有何新的感悟?3)你对自己的写作有何新的认识?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散文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思考和参考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于《背影》这篇散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不仅从主题和表达方式上了解了散文,更通过情感体验和写作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散文的领悟。
《背影》导学稿
《背影》导学稿科目语文课题《背影》—朱自清(1)授课时间设计人课型新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作者资料及重点字词。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教师寄语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朱自清一、自主先学: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了解作者作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学者、。
《背影》是散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交卸()奔丧()()橘子()晶莹()迂腐()琐屑()()栅栏()差使()照看行李()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狼籍:踌躇:触目伤怀:蹒跚:自已:颓唐:迂腐:4、思考下列各题: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找出本文的线索。
2、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请在文中标注出来。
说说作者主要写哪次背影呢?3、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课堂探究1、文中第2次写到的“背影”在哪段?请在文中画出来。
然后做详尽的分析。
2、作者善于在叙事运用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描写,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
文章中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请同学们标出文中父亲所说的五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即什么话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句:体会:第二句:体会:第三句:体会:第四句:体会:第五句:体会:三、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你还有哪些疑问?2、根据你对父爱的理解,仿写练习:1、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
2、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四、检测巩固(一)、根据词义填写原词,并加注拼音。
(1)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原词是(),拼音()。
(2)纷纷落下的样子。
原词是(),拼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导学案(定稿集体备课)
《背影》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等第【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
散文代表作是《背影》、《河塘月色》。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2.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
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课前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交卸()奔丧()橘子( )晶莹()迂腐()琐屑( )栅栏()颓唐()拭去()狼藉()簌簌()差使()蹒跚()踌躇( )2.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3.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4.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5.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课堂探究】6.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7.文中有几处,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并分析流泪的原因。
【课堂练习】1.亲情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通过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浓浓亲情,你积累的有关父爱深情的优美句子有哪些?请写下来。
2.《背影》能成为父爱的典范之作,你还发现课文中有哪些写作上的特点吗?3.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能截取最让你感动的瞬间,说说你的父母吗?请同学们将父母最精彩的瞬间融人你的情感,写下来。
《背影》教案6篇
《背影》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背影》教案6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和巩固学习内容,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背影》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背影》导学案 3篇
《背影》导学案篇3课型:学课时间:2005年9月20日星期二一、宣布学习重点,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
它曾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学习这施展文章我们只要能理解并掌握两个学习重点,就能够找到答案。
重点1抓住最有个性、最具典型意义的特征刻画人物。
抓住最具修改的特征也就抓住了人物的神韵。
重点2学会铺垫。
这节课围绕重点要弄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朱自清曾于1947年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由此可看出,父亲给作者的许多好处,当属在其20岁时的送行,送行过程中过铁道买橘子是最突出的。
在过铁道买橘子过程中,爬那边月台的背影是最突出的,“背影”可以说是文章的重中之重。
那么,请找出父亲爬月台的相关语句,并分析背景是如何刻画的。
背影在文中反复出现,除此之外,作者还刻画的背景有几处?请找出来并分析如何进行刻画?一个背影,竟让“我”多次眼泪横流。
除了父爱子,儿子感念父爱,还有什么原因?请分析文章其他情节,分析其激荡作者感情的其他原因。
文章处处有背影,请用四字短评概括各部分内容,并指明与背影间的关系。
共6个问题,请大家认真快速朗读课文,做书间笔记。
二、学生做书间笔记,老师巡视。
三、学生小组各选组员回答问题,其他小组随时予以补充。
四、教师精讲课文。
阅读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开头破题(点题),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核心内容,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
接着叙写家境的遭遇。
当时,父亲遭遇双重灾祸。
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丧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机,父亲陷入了困境。
朱自清是大儿子,在大学念书,接手还早,还要供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的线索;2、体会父子情深;3、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2、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难点:1、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2、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
二、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齐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谈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
1、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①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②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③“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2、再次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①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②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③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
3、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段,熟读成诵。
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
小结:父亲年事已高,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地“攀”着、“缩”着。
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四、品味语言,感悟主旨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①“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③“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l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⑤“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背影(导学稿)
颓唐(túi)簌簌(sù)蹒跚(pán)(shān)差使(chāi)交卸(xiè)栅栏(zhà)踌躇(chóu)(chú)琐屑(xiè)
3.根据拼音写汉字
狼jí(藉)擦shì(拭)举zhù(箸)
书jí(籍)考shì(试)zhù(著)作
4.熟读课文,理清本的思路
开篇设疑,点出背影——回忆往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与父分别,
不好。“说定”有早已定好的意思,“说过”只表示曾经讲过某话的意思。“说定”不送,后来还是送了,很好地表现出父亲认为没有任何世俗事务比得上儿子重要的心里。用“说过”无此表达效果。
4.本文的2、3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境况,既是悲凉的家庭环境的写照,也是阴冷的社会环境的写照。这两段描写有何作用?
为下文描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即使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也是一如既往地爱护儿子,为儿子做着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做得那么认真,那么竭尽全力,什么灾祸、劳累,全都置之度外。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背影,更能显示父爱的崇高。
1.背影
八年级()班学生姓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思路,掌握本文的内容。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精心细致描写的方法。
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清秀著称,主要作品有《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3.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4.本文以“背影”为线索,通过描写父亲在车站送别儿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关爱
儿子的真挚感情,抒写了作者对父亲的理解、感激和思念之情。
第14课 背影(导学案)(教师版)
第14课《背影》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把握文章内容,感知“父亲”形象。
2.感受“我”的情感变化,理解和体会真挚的“父子”深情。
3.品味质朴而又细致的语言,感受文章语淡情深的风格特点。
【重点难点】1.感知“父亲”形象,理解和体会真挚的“父子”深情。
2.品味质朴、细致的语言,感受文章语淡情深的特点。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1948年8月),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等。
写作背景1917年,朱自清的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的徐州榷运局长(相当于“烟酒公卖局长”)职务也交卸了。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便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惜别。
本文写于1925年,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于是,作者想起了8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为自己送别的那一幕,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字词积累读准字音:迂.腐(yū)擦拭.(shì)游逛.(guàng)满院狼藉.(jí)交卸.(xiè)簌.簌(sù)蹒跚..(pán shān)祸.不单行(huò)搀.扶(chān)马褂.(guà)踌躇..(chóu chú)不能自已.(yǐ)赋.闲(fù)颓.唐(tuí)琐屑..(suǒ xiè)触.目伤怀(chù)理解词义: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典,当。
质,抵押。
八年级语文《背影》导学案及答案(精选17篇)
八年级语文《背影》导学案及答案(精选17篇)八年级语文《背影》导学案及答案篇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1.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2.感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扬州人”。
现代著名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是其代表佳作,长期被选作大中学校的教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相关资料。
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狼jí(藉)chóu(踌)躇蹒跚(shān)琐屑(xiè)颓唐(tuí)diàn(惦)记2.根据意思写词语。
细小而繁多的事。
(琐屑)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情郁于中)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蹒跚)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哪些事?写的事:“奔丧”;“车站送别”;“别后思念”。
2.全文有几次提到“背影”?请将它们找出来并完成表格。
虚/实背影作用虚写文章开头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为“背影”出现作渲染和铺垫实写车站送别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是主题的集中体现实写父子告别烘托父亲爱子之情,再现主题,突出中心虚写文章结尾以思父之情,烘托父亲爱子之情,呼应开头,画龙点睛,总结全篇,深化主题三、合作探究1.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拟题。
《背影》说课稿教案5篇
《背影》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背影》,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个方面说说我的理解和设想。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朱自清先生的纪实性散文《背影》是表达人伦至爱的名篇,它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在平实的述说中表现了中国式的父子之情,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
课文突出地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深沉的父爱,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爱显得异乎寻常的感人。
文章构思选材和叙事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语言传递着动人的情感。
学习这篇文章,除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外,更要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从而为散文写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中要求:“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课标要求从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本文教学我确定为: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涵义。
2、过程和方法:加强朗读指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语文的开放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深情,引领学生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1、说教学重点根据课标中“能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等方面的要求,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为: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②揣摩“车站买橘”一段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其意蕴;③把握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的刻画与分析,感悟父子情深。
2、说教学难点:①理解文中父亲的背影的内在含义;②抓住人物的特征展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我认为,语文教学要通过阅读来完成教师、学生、文本和生活之间的对话。
语文教学不应忽视人文性,要注重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审美鉴赏,避免对文本的曲解、肢解和牵强附会的解读。
《背影》导学稿
《背影》导学稿一、学习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学习方法:识记、诵读、讨论三、【资料链接】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事。
作者当时在北京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当时中国社会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
采用记实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同情、叹惋和共鸣。
四、学习过程:(一)读顺课文,掌握自此,积累常识。
常识填空:《背影》选自《》,作者,字,江苏扬州人,现代家,,,民主战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1、本文写的是谁的背影?2、是当时的背影,还是记忆中的背影?在那一年?什么地方?3、到1925年,是什么事让他产生写背影的动机?4、课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四次出现“背影”,请找出相关句子,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2、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这与其他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不同之处,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反复朗读第六自然段,做一下有关本段的练习。
(1)划出描写父亲穿戴和动作的词语。
(2)这里作者为什么要仔细描写父亲的穿戴?(3)“蹒跚”形容了怎样的状态?(4)本段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3、作者在文中流了几次眼泪,能说说原因吗?(四)领会主旨,情感升华你们写父亲或母亲是要表现父子或母子间的感情,那本文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五)品味语言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说的四句话,体会语言特色以及所表达的怜爱儿子的深情。
五、拓展迁移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
本文以小见大,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
八年级语文下册 1《背影》(第1课时)导学稿 (新版)语文
《背影》第一课时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班组号学生姓名:影”作了具体的描绘。
这是写作重点。
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
这个境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父子告别,看到父亲的“背影”,第6段。
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文章结尾。
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2、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 找出这篇文章令你感动的地方,并说说理由。
(1)父亲送别儿子时说的几句话。
(2)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场面。
(3)父亲信中的话。
(4)“我”眼中看到的父亲的背影。
(5)“我”的几次流泪。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B.面对突出的办学成绩,学校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反而继往开来....地再次扬帆起程。
C.不法厂家制造假药造成的恶果实在是骇人听闻....。
D.李娜沉着应战、顽强拼搏,终于登上了法网公开赛冠军宝座,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4.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鸟,那快乐就是一片湛蓝的天;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温暖的阳光;如果你是花儿,那快乐就是一滴晶莹的露珠。
二、阅读课文第6段,回答问题。
1.如果用小标题来概括本段的内容,你认为下列哪一个合适( D)A.父子情B.父亲的背影C.惜别D.买橘送别2.这段文字从外貌、动作两方面的描写来表现父亲。
3.简析一下父亲为“我”买回橘子后为什么会“心里很轻松似的”?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的体现。
《背影》—朱自清(2)导学稿__教师用
《背影》—朱自清(2)导学稿__教师用科目语文课题《背影》—朱自清(2)授课时间设计人课型新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研读课文重点段,体会平实的语言,理解深沉的父爱。
2、分析儿子对父爱的理解。
3、体会部分重点词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教师寄语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一、自主先学: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重点段,体会父亲对“我”的关爱。
买橘子时,父亲的衣着:体态:走路姿态:动作:年龄:心态:2、这一段主要写了的背影,只要运用了描写和描写。
表现了父亲买橘子时的,从而表现出父亲对儿子。
3、父亲的背影,是否让作者有所触动?表现在哪里?文中总共有几次表现?作者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学法提示:作者自己在文中的表现,是有具体的描述的,细心找)悲哀之泪;感动之泪;感伤之泪;伤心之泪难点突破(突破方法:想想它的本义,再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相信你行的哦)文中第五段一连用了两个“聪明”。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聪明”的?二、课堂探究1、进一步思考:父亲为“我”买橘子时,面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究竟是由于哪些原因呢?回答此问题,要联系此“背影”描写之前的所有描写;先个人独立思考并在文中评点,再四人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综合言之,应该有这样一些方面:①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②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原都是亲子之心,怜爱之情,这是非他人所能比的;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⑤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情感的通道“訇然中开”,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语文课题《背影》—朱自清(1)授课时间设计人课型新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作者资料及重点字词。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教师寄语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朱自清一、自主先学: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了解作者作者 (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 、、学者、。
《背影》是散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交卸()奔丧()()橘子( )晶莹()迂腐()琐屑( )()栅栏()差使()照看行李(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狼籍:踌躇:触目伤怀:蹒跚:自已:颓唐:迂腐:
4、思考下列各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找出本文的线索。
2、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请在文中标注出来。
说说作者主要写哪次背影呢? 3、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课堂探究 1、文中第2次写到的“背影”在哪段?请在文中画出来。
然后做详尽的分析。
2、作者善于在叙事运用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描写,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
文章中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请同学们标出文中父亲所说的五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即什么话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句:体会:第二句:体会:第三句:体会:第四句:体会:第五句:体会:三、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你还有哪些疑问? 2、根据你对父爱的理解,仿写练习:1、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
2、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四、检测巩固(一)、根据词义填写原词,并加注拼音。
(1)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原词是(),拼音()。
(2)纷纷落下的样子。
原词是(),拼音()。
(3)细小而繁多的事。
原词是(),拼音()。
(4)乱七八糟的样子。
原词是(),拼音()。
(二)、文段阅读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了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1. 为什么说“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2. 我为什么“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是怎样的感情? 3. 当时父亲的处境如何? 4. 父亲讲的那句话表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