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失地农民问题
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社会实践报告1
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许多农民因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这些失地农民在面临生活转变的同时,也面临着养老问题的严峻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失地农民的养老现状,探究其面临的困境,并寻求可能的解决策略,我们进行了此次社会实践调查。
二、实践过程1.调查准备在调查开始前,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了我国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背景和现状。
同时,我们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确保调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调查实施我们选择了某市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失地农民社区作为调查地点,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对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进行了全面了解。
问卷调查主要关注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养老现状、养老意愿等方面;访谈则更注重对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深入剖析和探讨。
3.数据分析我们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和访谈记录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图表和文字的形式呈现了调查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失地农民在养老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养老保障水平低、养老方式单一等。
三、调查结果1.养老保障水平低调查显示,大多数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较低。
他们主要依赖家庭养老,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和有效的养老保障措施。
许多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只能依靠微薄的征地补偿款或打工收入来维持生计,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2.养老方式单一在养老方式上,失地农民主要选择家庭养老。
他们普遍认为家庭是养老的归宿,子女是养老的主要依靠。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许多年轻人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长期陪伴在父母身边,导致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3.养老意识淡薄在养老意识方面,许多失地农民存在淡薄的现象。
他们往往认为养老是未来的事情,现在无需过多考虑。
这种养老意识的淡薄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养老规划,也加剧了他们的养老困境。
四、对策建议1.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养老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养老保障水平。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失地农民自我完善与发展问题探讨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失地农民自我完善与发展问题探讨摘要:关注弱势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在现今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备受关注——失地农民。
由于土地被征用,传统的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怎样适应这种转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固然重要,但是失地农民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根本。
关键词:和谐社会;城市化;失地农民;自我完善与发展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27—0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不仅涉及到城市建设问题、市民的发展问题,而且在中国还将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失地农民的城市化。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0%,现代化的道路必将是充满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过程,而失地农民的城市化问题又是中国现代化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与很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相伴生的是一部分人利益受损的问题,而我们不行。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最大限度地关注民生,而民生不是一部分人的幸福,而是全部人的幸福,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在现阶段,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愈加迅速了。
在这个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不仅仅是自己居住场所的变更,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份和角色的变化,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让他们实现平稳过渡,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殷实、心态更加平和,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这将是现今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失地农民的城市化问题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层面对失地农民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出路作了诸多的思考。
而对于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理论界仍然在讨论,各种实践仍在进行。
今天笔者想从失地农民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角度再谈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一、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失地农民在国家城镇化进程中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理应受到国家的关注和制度的保障。
关注失地农民城市适应问题
加快失 地 农
。
全 国际 劳工 组 织 在《
、
促 使 他们 尽 快 融 入 城 市
,
里 ;球 就 业 议 程 》 指 出 :工 作 是 人 们生 活 的 核 心
;
.
工
,
作 是 人 们 融 人 社 会 实 现 自我 以 及 为
,
生 活 实 现 由农 民 向市 民 的 转 化 这 是 中
后 代 带来 希 望 的手 段
,
, r
了 大 量 的农 地 据 国 土 资 源 部 统 计 全 同
非农 建 设 占用 的耕 地 中近 七 成 是 政 府 用 ; 织麓刍
展 能力
一
。
些 发 达 同 家十分 重 视 教 育 和 职 业 培 训 的 作 用 起 到 了 非 物 质性 社 会 保 障 的
,
42
2009
年第
4
期
“ 三农” 视点
,
标 准 低 不 足 以 保 障失 地 农 民 进 城 后 的 生 活 失 地 农 民 管 这 种 补 偿 叫
随着 我 国 工 业 化 城 市 化 发 展 速 度
、
“
一
脚踢
”
“
一
。
; 脚 踢 使 失 地 农 民 在城 市化 浪 潮 中 成 为 新 的弱 势 群 体
”
, ,
。
冈此 解 决 失 地 农 民 问题 必 须
政 府 要 有计 划 有 目的 的 对 失 地 农 民 进 行 就 业 指 导 开 展 就 业 培 训 服 务 提 高他
、 , ,
一
1
、
强 化 政 府 责 任 保 障 失地 农 民 的
,
们 的就 业 率
失地农民补偿标准最新
失地农民补偿标准最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被大量征用,许多农民失去了原本的耕地和住房,他们成为了失地农民。
针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一直备受关注,各地政府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就失地农民补偿标准最新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应当包括多个方面。
除了对失去的土地进行补偿外,还应包括对住房、生活补助、就业培训等方面的保障。
在土地补偿方面,应当按照土地的性质、面积、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合理评估,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对于住房补偿,应当提供与原有住房相当的居住条件,或者给予相应的货币补偿。
此外,失地农民还应得到一定的生活补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力度,帮助他们重新就业,融入城市生活。
其次,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最新情况是各地政府在不断完善政策,提高补偿标准。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新的失地农民补偿标准,提高了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水平。
在土地补偿方面,一些地方对土地的评估标准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土地的补偿价格。
在住房补偿方面,一些地方也提高了对失地农民的住房补偿标准,确保他们能够在城市重新安居。
此外,一些地方还加大了对失地农民的生活补助力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力度,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最后,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最新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尽管各地政府在不断提高补偿标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失地农民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力度,完善相关政策,确保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综上所述,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最新情况是各地政府在不断完善政策,提高补偿标准,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希望各地政府能够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关注和支持,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使他们能够在城市重新安居,重新就业,实现全面融入城市生活的目标。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析摘要:失地农民就业需要两个要件:一是就业的场所;二是能够适应的就业岗位。
在失地农民中还有大量存在的待业人员,他们大都是中老年群体。
为此,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还应突出对他们的关注。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总体思路在于:存量和增强就业渠道齐头并进。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市化;就业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诸多传统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失去了原有土地。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不仅需要充分挖掘现有岗位的吸纳能力,还应在区域植根性原则下创造就业岗位。
一、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分析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失地农民的额外收入来源包括:外出务工、自主创业、房产出租等。
结合文章主题,笔者主要就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进行分析。
(一)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员往往是失地农户的年壮年人口,他们大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部分人员在就业前接受过相应的技能培训。
从培训的内容看,针对男性主要侧重于家电维修领域的电子技术操作;对于女性则突出家政服务和工艺品制作等能力。
伴随着东、中、西部收入水平的日益接近,近年来大量人员返乡在本地就业。
不难看出,上述人员是失地农民群体主要的就业形式。
并且,也是失地农户家里的主要经济提供者。
(二)自主创业失地农民具有城市经济意识,即商品意识。
因此,自主创业也逐渐成为他们的就业形式(自我雇佣)。
从自主创业农民的构成上看,大部分具有外出务工经验,正因如此具有创业的本钱和技术。
还有一部分是在利用当地连接城乡的独特地理优势,以开办农家乐、乡土工艺品制作等为主的创业类型。
不难看出,在失地农民中还有大量存在的待业人员,他们大都是中老年群体。
为此,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还应突出对他们的关注。
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解决的思路在本文开篇就已指出,不仅需拓宽就业渠道,还应增设就业领域。
前者主要通过诸多中小企业(如,乡镇企业)来推动,而后者则根据区域自然禀赋条件,创建具有农家特色的岗位群,来解决大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五失人员推进情况、存在的短板弱项和下步建议
五失人员推进情况、存在的短板弱项和下步建议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五失人员的推进情况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五失"指的是失业、失学、失业退伍军人、失地农民工和贫困失业人员,他们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表。
在推进五失人员问题上,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
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和推动五失人员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五失人员的就业培训和创业项目,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失学人员的教育补贴和帮扶,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志愿者的力量,为五失人员提供帮助和支持。
比如,社会组织可以开设专门的就业培训班,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五失人员增强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社会组织还可以组织各类公益活动,促进五失人员与社会的融合。
第三,我们需要加强教育体系的完善。
教育是解决五失人员问题的关键,我们应该加大对失学人员的关注和支持。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资助政策和补贴,确保失学人员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失学人员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重新适应学习环境。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对五失人员的认知和关注。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社会的同理心和责任感,让更多人了解五失人员的生活困境,理解他们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社会给予五失人员更多的机会和支持,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
总之,解决五失人员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完善教育体系、加强社会认知和关注,我们相信五失人员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他们也能够实现自我发展,走向更好的生活。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
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比较突出,缺乏优质的教 育资源和教育机会。
就业困难
失地农民普遍缺乏非农就业技能,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
居住条件差
许多失地农民被安置在城市边缘地区,居住条件较差,基础设施 不完善。
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
养老问题
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缺乏足够的养老 保障,许多老年人的生活困难。无法承担高额的 医疗费用。
问题陈述
01
失地农民面临就业不稳定、收入水平低、生活保障 不足等问题。
0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保障措 施。
03
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问题突出,需要关注其心理和 社会适应问题。
02
失地农民现状分析
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
收入水平下降
由于土地被征收,许多失地农民失去了主要的生活来源,导致收 入水平大幅下降。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引言 • 失地农民现状分析 •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策 • 政策建议与实施方案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民 失去土地,面临就业、生活等多 重困境。
0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成为社会 关注的焦点,亟需采取有效对策 解决。
关于尽快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建议案
关于尽快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建议案尊敬的领导:针对当前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谨提出以下建议案,旨在尽快解决该问题,确保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一、加强政策支持1.制定相关政策:为失地农民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例如建立失地农民住房补贴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等,在政策层面上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完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失地农民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产业、养殖业、畜牧业等,提供技术指导、贷款支持和市场拓展等帮助,促进其就业和生计稳定。
3.打造创业平台:建立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平台,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启动资金、创业辅导等多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实现自身价值。
二、加快土地确权和补偿程序1.改善土地确权和补偿程序:加强土地确权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确保失地农民能够依法获得合理的土地补偿,提高其经济收入。
2.加强农民土地使用权保护:建立健全的土地使用权保护机制,保障失地农民的土地使用权,避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土地被侵占或非法占用。
三、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1.开展职业培训: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失地农民参加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2.加强技能提升:引导失地农民接受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和就业能力,提高其收入水平,确保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四、加强社会关爱和心理疏导1.建立社会关爱机制:设立失地农民关爱基金,通过社会募捐等方式筹集资金,为他们提供实物、资金和心理上的帮助,缓解其生活困难。
2.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建立专业的心理疏导团队,为失地农民提供心理援助,在他们面临困境和挫折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信心,重新树立生活目标。
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对失地农民生活困境的宣传,增强社会关注度,提高公众认知度,推动社会资助的加大和政策的落实。
关注失地农民 促进和谐发展 城镇化进程现状调研
关注失地农民促进和谐发展对我市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现状的调查近年来,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一个新的社会群体¾¾失地农民数量也随之迅速扩大。
一部分失地农民失去长期赖以生存的土地后,没有保障,没有依靠,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
为全面了解我市失地农民生活现状,探索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近期,我们对全市征地较多的乡镇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重点调查的方式。
对全市8个区县(市)部分失地农户就22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1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95份。
调查的395户失地农民中,失去土地2年以内的占被调查户的17.6%,2-3年的占15.4%,3-5年的占28.9%,5-8年的占9%,8年以上的占29.1%。
二、失地农民生活现状、困难和问题(一)约半数调查户收入生活水平有所下降从调查的情况看,失地农户现在的收入水平较征地前有了明显变化。
其中有196户收入减少,户均年收入减少6251元;104户收入增加,户年收入平均增加5703元;其余的95户收入水平没有变化。
影响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进行生产的土地资源。
调查的395户失地农民中,有近五成成了完全无地户;部分农民虽还留有少许土地,但那也只是一些边边角角的零星地块,不能或无法再像以前一样的进行种养业。
据调查,年收入减少最多的达几万元,最少的也有几千元。
如高新区征地前有些农民大搞经济作物种植(如油茶树、甘蔗等)和大棚蔬菜及园林花卉种植,经济效益较为可观,年收入高者有7万元左右,而失去土地后,就没有这样的土地种植收入来源了。
这样的情况占了该区50户被调查户的62%。
二是失地农民缺乏新的收入来源与途径。
一些失地农户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靠打零工谋生,无固定的收入来源,有一半的失地农民处于无业或靠打零工为生的状况。
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
保障失地农民生活推进城市化进程所谓失地农民,主要是指我国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因建设征用、占用农用地而失去土地合法经营权的特殊农民群体。
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根本性的社会难题。
一些缺资金、无技能的农民群体失去土地后,很容易陷入投资无门、打工无路、种田无地的困境。
从某种程度上说,很多地方的农民失地就等于失业。
曲江新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很难免的会遇到以上的问题,如何使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得到保障,如何使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可以正常进行下去,使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要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就需要在养老,医疗和再就业上面下功夫。
一、养老统筹2009年8月4日,为解决曲江新区规划范围内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实现区域内的失地农民老有所养,根据目前曲江新区规划范围内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两区协商并制定曲江新区规划范围内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理工作实施方案。
依据市政发…2005‟45号及市政发…2008‟84号文件规定,参保范围为:在曲江新区规划范围内,对农村集体土地实施统一征收时,享受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利的18周岁以上在册农业人员。
由此可见,曲江新区一直关注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现在有相关政府文件的支持,实施方面有了明确的依据,在以后的征地过程中和整村拆迁的过程中,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曲江新区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也会进一步的加快。
现在,我们仍需进一步加大养老保险办理工作的实施力度,使更多的被征地农民在养老方面有所保障。
二、合作医疗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试点以来,从06年的覆盖县(市、区)40%左右,到2007年扩大到60%左右,2010年已基本实现覆盖农村的总体目标。
曲江新区范围内的合作医疗早已覆盖到户,每个农民的生活在医疗有所保障,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但是,现在应仍需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范运行机制。
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合理、简便、有效的农民缴费机制。
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和对策
THANKS
感谢观看
01
扩大研究范围和样本数据
未来研究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样本调查,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区、
不同政策背景下的失地农民就业状况。
02
加强政策对比分析和案例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政策的优劣和改进方向,同时开展
典型案例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
03
关注新趋势和新问题
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如灵活就业、创业等
支持失地农民创业
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提供相关的创业指 导和支持,如创业培训、融资支持、政策优
惠等,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创业梦想。
05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回顾
失地农民就业面临多方面挑战
失地农民普遍存在就业不稳定性、低收入和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同时面临着文化程度和 技能水平较低等自身条件的限制。
不同地区和政策背景下就业状况存在差异
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针对失地农民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素质。
实施技能提升计划
鼓励失地农民参加各类技能提升计划,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和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失地农民就业扶持
鼓励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失地农民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促进失地农民的稳定就业。
02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分析
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与职业选择
01
02
03
外出务工
许多失地农民选择到城市 或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就业 机会,从事制造业、建筑 业和服务业等。
本地非农就业
一些失地农民在当地从事 非农产业,如交通运输、 餐饮、商业等。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发展需要而被征地拆迁,但未能得到合理补偿或重新安置的农民。
他们的生活现状备受关注,以下为一份针对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详细探讨了他们的居住状况、就业情况、教育医疗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一、居住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失地农民选择在城市边缘或城市周边地区购买廉价住房或租赁居住。
然而,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如给排水、供电、供暖等。
农民需要自行解决生活用水、取暖、照明等问题,同时也缺乏居住空间。
失地农民的居住状况普遍较差,严重制约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失地农民在城市失去土地后,由于教育水平较低和技能不足,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他们大多从事临时性的劳动力工作,如建筑工地的打工、扫地、搬运等。
这些工作收入不稳定,且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同时,由于缺乏正式劳动合同保障,失地农民在工作中也容易遭受剥削和欺压。
三、教育医疗在教育方面,失地农民的子女普遍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们很难进入优质学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对于大部分失地农民来说,他们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甚至有些孩子无法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
与此同时,失地农民在城市周边地区往往缺乏基本医疗资源,他们很难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困扰,但由于负担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他们往往忍受疾病的折磨而不得不忍受。
四、心理健康由于失去土地、丧失家园,失地农民普遍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显示,他们常常感到无助、沮丧和焦虑。
他们与城市居民的文化差异、就业压力、经济困难等问题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此外,缺乏社会支持和适当的心理健康服务也使他们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普遍较差。
他们面临居住环境差、就业困难、教育医疗资源不足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困扰。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关注和帮助,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职业培训、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社会,实现就业稳定、教育平等、医疗保障和心理健康。
失地农民应引起关注
一
一
点 补偿 费 以外 , 无其 他收 入 来源 , 再 他们 的 问题也 是
整个 失地 农民 问题 中最 突 出的 问题 。而那 些非纯 农业
、
失地农 民的生存 现状 及存 在 ,他 们 收入来 源 并没有 冈 为 ( 支 出增加 , 际生 活质量 下降 。 地被 占用前 , 三) 实 耕
( ) 一 补偿 金 额偏 低 。 三 次征地 阶段 , 少 乡镇 政 第 不
土地本 身 ,还包括 与 土地 直接 或 间接 相关联 的各种权 房 价格 远远 超 出安置 费 , 民为此增 加 了负担 , 些 生 农 一
益或 收益 。 如取 消农业 税 的 支农 政策 ; 田 、 子 、 机 活困难 的农 民居住 条件 降低 , 至沦 为“ 农 种 农 甚 租房 户 ” 。 具 补贴 等 。这些都 是 以拥有 土地 作 为前提 。总 之 , 地 失 ( 就业 困难 , 四) 失地 农 民的最 大 困惑 。 目前从事 农
应该 足 失地农 民分 享经 济发 展 、 会 进步 成果 的 过程 。 占用 后 ,调 杏 户 的年 人均 纯 收入 ( 含 补偿 款 )为 3 社 不
但 是据 调查 , 由于 征地政 策 和安 置办 法滞 后 , 失地 农 民 6 0元 , 少 2 6元 , 降 6 另据 调查 , 0 减 7 下 %。 失地 农 民收入 中相当 一部分 出现 了就业 困难 、 收入 减 少 、 活质 鼍下 分化 趋势 明 显。其 中 2 %的调 查户 (4 ) 地被 占用 生 8 1户 耕 降的情 况 。 至部 分农 民成 为“ 无 阶层” 甚 三 (种 田无地 , 后收 入 升 ,2 6 %的调 查户 (2户 ) 3 收入下 降 。1%的调 0 就业 无 岗 、 低保 无份 失地 农 民群 体上访 事 件屡 见不 查户 ( ) 入基 本持平 。调 查显 示 , 4户 收 收入对 以农 业为
《2024年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范文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的征用和城市化建设使得大量农民失去了他们的土地。
这一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现状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现状及原因1. 现状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补偿问题,二是就业安置问题,三是社会保障问题,四是心理适应问题等。
由于土地的征用和城市化建设,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心理压力增大。
2. 原因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策执行不到位,二是补偿机制不健全,三是就业安置困难,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此外,农民的观念转变和心理适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影响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其次,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最后,也可能影响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因此,解决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四、解决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的策略1. 完善土地补偿机制政府应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补偿政策,确保农民得到公正、合理的补偿。
同时,应加强对土地补偿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2. 加大就业安置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力度,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创业等方式,帮助农民实现再就业。
同时,应积极引导企业吸纳失地农民就业。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确保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仍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4. 加强心理援助和适应指导政府应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心理援助和适应指导,帮助他们适应城市化生活,缓解心理压力。
失土农民的现状与生存发展
失土农民的现状与生存发展在当代中国,失土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失土农民因失去了自己的耕地而失去了生计来源,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中去寻找生计。
他们的生存情况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对失地农民的关注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失地农民的现状及其生存发展。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通常是指因土地被征收、流转等原因而失去耕地,生计来源受到影响的农民。
失地农民的数量在近年来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失地现象越来越普遍。
而失地农民面临的现状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计来源严重受损。
农民原来的土地被征收或流转后,他们失去了耕地,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
在城市地区,虽然他们可以去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工作,但是相对于市民的就业机会,他们的待遇与收入还是显得相对较低。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失地农民往往缺乏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他们已经老了或生病的情况下,就会面临缺乏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的问题。
三是在城市中的生存环境非常艰难。
由于生活的困难,失地农民往往不得已而为之,背井离乡前往城市中寻找生计。
可是,他们来到城市中后,却面临着许多困难——如雇主的剥削、社会歧视、租住房屋困难等,让他们生活在极度的艰难中。
二、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面对以上所述失地农民的现状,政府与社会应该给予合理的援助与引导,让失地农民重新树立起信心,也更易于在城市中立足。
一是建立稳定的就业机会。
政府应该建立一个长效的、稳定的就业机会,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他们的创业扶持力度,使得失地农民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生计。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给失地农民提供更为完善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
三是提高社会对失地农民的认知。
社会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对失地农民的关注度与关心程度,让公众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他们的困境与困苦。
总之,失地农民目前的困境是有目共睹的,不仅需要政府的合理政策扶助,也需要社会伸出援手的帮助。
我国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我国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非农建设用地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量农业土地被征用转为城市用地,由此导致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
随着我国近年来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失地农民逐年增多,他们的生活、出路等问题日益突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已成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一、问题的提出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城市化迅速兴起,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全国兴起大办开发区的热潮,最高峰时达8000多个,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
城市铺开的过程,就是农民土地被征用的过程。
客观地说,失地农民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大量劳动力离开土地从事工业生产,因此,部分农民合理离开土地,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然而问题在于,农民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何妥善地补偿、安置失地农民,引导他们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建立今后长久的生活基础,就成为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共3395多万亩,近七成是政府用行政方式征占。
目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估计在4000万人左右,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
这样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如不及时建立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必将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阻碍城市化进程。
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失地农民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安置,处境困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二、政府对失地农民安置存在缺陷(一)安置方式单一,没有考虑农民的长远利益。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规定,对于失地农民的安置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货币安置、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入股分红安置、异地移民安置等多种方式。
可是在实践中,从全国来看,90%的征地补偿是采用货币安置的形式,其他方式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
货币安置是指将安置补助费一次性发放给失地农民,让其自谋出路。
农村失地补偿政策的利与弊
政策离法
农村失地 补偿 政策 的利 与弊
刘 良伟 / 宿州学院
提 要 随着经济建设 的发展 ,土地征用仍然不可避免 ,失地农民队伍将越 来越庞 大, 问题会越 来越 多。必须 关注 失地农 民
问题 ,避免上访告状加剧 ,防止 出现新的贫 困源 ,保证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定。
中也许 还存 在着被征用土地一方不
和 自留地 、自留山,属于 农民集体
所有 ” 。 由于我 国的土地存在着 “ 国 家所有 "和 “ 农 民集体所有"两种 形态 ,国家要使 用集体所有的土地 来搞建 设 就 必须 办理征地手续 , 把集体 所有 的土地转为国家所有的 土地后 才能开发建设。
我 国征地 补偿 是按被征用土地
原用 途产值 倍数计算,是对农 民原
有土地从事农业收益补偿。 三 、土地补偿政策的利与弊
目前我国针又 寸 征地的补偿还没 有 一个 国家统一的标准,我国现行
的对于 农民失地的补偿的途径主要
是 货币安置 。对于 国家的现行的 补
的土地被用作非农建设用 地。土地 的行为。简单 说,原来的地是属于 是 农业生产的基础。尽管 目前部分 村集体 的,经 过征 地手续后 ,土地 农 民外 出经商务工 ,有 的还在城 市 就属于 国家,国家给予相应 补偿。
,
抵御生活风 险的 能力急剧下 降。
意义。
富心切 ,投 资不 善,承 受不 了市场 中国农村土地的性质有其复杂 的特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失地农民
中 共珠海市委党 珠 海市行政学院 堙 椎 校
20 年第6 06 期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必 须 关 注 失 地 农 民
马
( 中共西 宁市委党校 ,青海 西 宁 8 00 ) 101
摘 要 :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 社会 ,是 我们 党在进 入新世 纪之后提 出的一项重 大战略任 务 随 着社会主 义现 代化 事业的 发展 和工 业化 、城 市 化进程 的加 快 ,我 国的失地 农 民问题 日益 突 出,成 为影响 构建和 谐社会 的重要 因素 。 关注和 解决 失地 农 民问题 ,是 构建 社会主 义和谐 社会 的题 中应 有之 义。要 坚持 以人 为本 的科 学发展 观 ,积极探 索解 决失地 农 民问题 的有 效途径 。
关键词 :构建 ;和 谐 社会 ;关 注 ;失地 捉 民
中图分类号:F 28 339
文献标识码 :A
进入新世 纪之后 ,我们 党面对 国际、 国内形 势的发展变化 ,在深 刻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 的基础上 ,对未来 中国社会 的发展进行 了理性 的、前瞻性 的思考 ,并提 出了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大命题 。 党的十六届 五中全会通过 的 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 十一个 五年规划 的建 议》 指 出:“ 积 极促进和谐社会 。要 以扩大就 业、完善社会保 障 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眼点, 妥善处理不 同利益群体 关系 ,认真解决人 民群 众 最 关心、最 直接 、最现 实的利 益问题 。加 强和谐 社 区、和谐村镇建设 、倡导人与人和 睦相处 ,增 强社会和谐基础 。正确 处理新 形势下 的人 民内部 矛盾 ,畅通诉 求渠道 ,完善社会利 益协调和 社会 纠纷调处机 制 。 ”构建 社会 主义和 谐社会是 一 个 全新 的命题 ,也是 一项 复杂的社会 系统工程 ,需 要协调和理顺各种不 同的关系,处理和解决各 种 矛盾和 问题 。在社会 主义现 代化建设 过程 中,我 国的失地农 民问题 日益突 出,成 为影响社会和谐 的不 可忽视 的因素 ,这 是 当前需要 引起高度重视 并加 以解决 的一个 重大 问题 。
沈阳失地保险政策
沈阳失地保险政策是一项针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旨在帮助失地农民解决生活困难,实现社会公平和谐。
该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失地保险政策为失地农民提供了一定的经济补偿。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失地农民可以获得土地征收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多种形式的经济补偿,以帮助他们在失去土地后维持基本生活。
其次,失地保险政策还为失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
政府会组织专门的培训班,教授失地农民新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会为有创业意愿的失地农民提供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此外,失地保险政策还关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失地农民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总之,沈阳失地保险政策是一项全面、细致的保障措施,旨在帮助失地农民顺利过渡到新的生活阶段,实现社会公平和谐。
这一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失地农民问题- 保障失地农民权益
方忠敬
●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的总数已超过4000万人,而且每年还以200多万人的速度递增,多数面临着“种粮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等生计问题。
●产生问题的原因:征地制度不完善,补偿标准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失地农民长远生计和基本保障不落实;教育
培训体系不完备,失地农民就业难。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快发展经济;建立健全土地补偿机制。
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用农村土地的面积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和长远生计、基本保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目前失地农民的存在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每征一亩地,将造成1.4个失地农民,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的总数已超过4000万人,而且每年还以200多万人的速度递增。
这些失地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技能较弱,多数面临着“种粮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等生计问题。
一是就业难。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非常突出,调查显示18—25岁的失地农民中,无业者或找到不太满意工作者占到近九成,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劳动技能的纯农户,更是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难以保障。
二是社保力度弱。
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已经起步,但
总体滞后,力度脆弱。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没有完全落实, 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不足三成,参保的门槛很高,而享受的标准又很低。
参加者中不满意的达三分之一。
三是生活水平下降。
超过半数的失地农民与征地前比较生活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国家统计局对近3000家农户调查显示,耕地被征收前年人均纯收入平均为2765元,征收后下降了26元。
而且土地征收后,大多数农民增加了三项生活支出。
使不少被征地农民生活负担有所加重。
一些失地农民已成为贫困人口。
据调查,在东部某省历年累计200余万失地乡村人口中,有30万人左右是失地贫困人口。
中西部地区问题更为突出,西南某省20%的失地农户仅靠土地征用补偿金生活,25.6%的失地农户最急需解决的是吃饭问题,24.8%的失地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四是群众情绪低落。
土地可以说是农民的“生命线”。
失去土地之后,许多农民的生计、生活成了大问题,形成了“生活难、就业难、入保难”。
许多原本较为富裕的农民,特别是那些中老年的、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在失地、失房、失业后,情绪低落、怨声载道。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征地制度不完善,失地农民补偿标准偏低。
按照现行的征地制度,农民的补偿原则是以“土地原用途”为依据,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主要的前两项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
这一补偿办法忽视了两个问题:一是被征地多为城郊农村,而这些地区的农业多为包括生态农业、精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在内的现代都市农业,其土地的产出价值远高于普通的粮食、蔬菜价值。
二是这一补偿办法忽视了土地的增值部分。
我国大部分土地以拍卖的方式出让,拍卖价格基本都在百万元以上,而村集体拿到的补偿款一般为3万—5万元,农民拿到的,只一万元左右。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失地农民长远生计和基本保障不落实。
土地不仅是农民的谋生之本,而且是其生存的基本保障。
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制度性障碍,在我国农村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下,失去集就业、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功能为一体的土地,农民也就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
一次性的低标准的土地补偿费根本无法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的生计问题,更无法解决他们的医疗、失业、养老等保障问题。
一旦土地补偿费花完,他们将陷入窘迫境地。
(三)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备,失地农民就业难。
我国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较低,谋生技能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
一下子离开了千百年来熟悉的土地,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他们变得无所适从。
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使他们拥有一种谋生的手段,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近年来,政府在农民职业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农民自觉接受教育培训意识薄弱,居住分散无法就近获得培训,缺乏廉价甚至免费培训等原因,部分失地农民还是难以得到教育培训的机会,因而影响他们的就业。
三、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
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为此,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安全网。
在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农民作为一个社会弱势群体,被排斥在正规的社会保障之外。
笔者认为,首先政府和用地单位要从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失地农民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要设身处地为失地农民多考虑,在执行征用地政策上,给农民的补偿标准能执行上限的决不要执行下限,能求高的不要求低。
在此基础上,动员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大病
医疗保险等,将被征地农民安置补助费,按照统一进入社会保障的办法,划入劳动部门“社保”专户,统一用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统筹和生活补助。
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既要有别于城镇职工基本养劳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又要考虑与城镇职工基本养劳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相衔接。
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关键要落实保障资金。
本着“群众能接受,政府能承受”,则采取“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个人缴一点”予以筹集。
要按照“政策引导、适当补贴、农民参加”的原则,宣传引导被征地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医疗问题,防止农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第二,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要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及资金支持,满足农民对培训的需求。
同时,要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培训,在培训前,根据农民的需求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围绕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等开展培训,要坚持以“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方针,不断拓展培训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提高农民的各项技能,特别是针对用工单位需求和农民的需要,进行“订单式”和“菜单式”培训,切实增强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素质。
第三,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
要争取和落实失地农民优惠政策,构建符合城乡统筹就业要求的就业管理制度。
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彻底取消限制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歧视性政策,对吸收失地农民的企业,应享受安排城镇下岗人员的有关税费优惠政策。
同时要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失地农民创业发展。
在失地农民群体中,有一部分人头脑灵活,具有经商致富的能力。
为此,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给政策、给教育、给培训、给贷款,帮助这些失地农民创办个体私营企业。
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的农民参照下岗失业职工的办法,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与下岗失业职工同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同时,享受新办企业和小额贷款担保的优惠政策。
第四,加快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就业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他们安居乐业。
为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
实践证明:二、三产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同时要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强调这些企业要最大限度地优先安置失地农民。
第五,建立健全土地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长期受益。
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征地补偿必须以土地市场价值为依据,不能以侵害农民利益为代价降低成本。
按照一定要维护好群众的利益、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一定要注意节约土地“三个一定要的原则”,严格土地征用,并且始终坚持“凡征必补、补必到位”,对土地补偿标准、补偿款的发放、兑付时限都做出具体要求。
明确规定,凡是对农民土地补偿款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确保土地补偿金及时足额拨到农民手中。
要防止补偿安置费用的截留、挪用和滥用。
同时为避免有限的补偿金短期内被“吃光分光”。
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经营土地补偿金的路子,把土地补偿金留在村集体作为开发建设资金,通过村民入股、合作开发等形式建设标准车间向外出租的方式,让“死”钱变“活”,“小”钱变“大”,实现了土地补偿金的多次增值,让失地农民获得了长期稳定的收益。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
农民富才能全民富,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农村安才能天下安。
三农问题说到底就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最可靠的社会保障。
切
实做好三农服务工作、特别是做好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是推进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
作者系湖南省双峰县老科协高级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