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备课】2013年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专题四 第17课 始得西山晏游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世人之怀才不遇。
2.以乐言忧,委婉曲折 柳宗元为文,常常是由于“感激愤悱”而“形于文字”。 他谪居永州期间,由于忧谗畏讥,心中总是惴惴不安,放浪
形骸于山水之间,颇有自我排遣的意思。他描写山水的秀美,
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和高尚情操,抒发对丑恶现实的 憎恶之情。然而丑恶现实给他造成的心灵创伤,却并没有因 山水之乐而抵消。他的眼睛一直清醒而冷峻地注视着现实, 并用山水美景来与它形成鲜明对照。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4.对这篇文章的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文章第一段写了西山以外的山水,是陪衬的写法, 是为突出西山做铺垫。 B.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乐以忘忧,是摆脱“惴 栗”的阴影的表现。
C.文章描写并赞美西山,因其伟大的人格力量正是作 者高尚品格的人生理想的体现,也是傲世蔑俗的写照。 D.这篇文章与《醉翁亭记》一样,都反映了作者失意 之后寄情山水的心态。
3.骈散并用,音韵铿锵
如“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节奏舒缓,
娓娓动听。接下来,“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 怪石,无远不到”。节奏加快,旋律紧张。再往下“到 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 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很像一支节奏
感很强的歌曲,旋律明快,读来朗朗上口。
以„„为异,感到奇怪 穷尽 青山,白水 最高点,顶点 远处
(三)数词的活用 数词作名词 四望如一 .
一体
四、一词多义
居是州 . 1.是觉今是而昨非 . 唯利是图 .
指示代词,这个 形容词,正确 宾语前置的标志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形容词,特别的,特殊的 . 2.异 始指异之 以„„为异,感到奇异 .
历史,是无数双远去的脚,是一代代人登攀的虔诚,把 这条山道连结得那么通畅,踩踏得那么殷实,流转得那 么潇洒自如。 ——《寂寞天柱山》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 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人,世称柳河东。因曾任柳州刺 史,又称柳柳州。20岁时与好友刘禹锡一同考中进士,先 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顺宗时与刘
课内素材
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永州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 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 后,还骂声不绝。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 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 了他的健康,竟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然而, 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
字却把作者怀着抑郁忧惧的心情,乘暇出游的“罪人”形
象刻画得形神兼备。其实,这与作者游西山并无关联。
C.作者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的
愉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
大自然中,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无 法排遣。 D.作者满怀愁绪,信步山野,虽无远不到,却一片 茫然,不知所往。“觉而起,起而归”六个字,平淡无奇
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
记》)。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 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在
其政敌联合反击下,“永贞革新”失败,随后受到残酷迫害, 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 柳州刺史。十年永州被贬生涯,几乎占去了柳宗元四分之一 的人生历程。永州地处湖南两广的交界处,时为蛮荒之地,
思想,他“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在永州之贬的10年
里,柳宗元完成了人生的一大转折。面对时时袭来的各种苦
难、忧郁、悲愤,他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
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在创作的许多文学作品中也体现了身处 困境却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著名的 《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 应用角度:与“顽强不屈” “节操”“转折”“人生经
[内容提要]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寄情山水,通过写偶识西山
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写宴饮之乐,
写与自然的融合,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孤寂惆怅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和傲世 情怀。
[结构概览]
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 是 ( ) A.文章第一句话表现了作者被贬永州后恐惧不安、 抑郁苦寂的心情。为下文写游西山的乐趣张本,突出物我 合一的境界,点明标题“始得”二字。 B.“漫漫而游”,意态是那样的随随便便。寥寥几
陕西省的国家级贫困县宁陕县今年秋季实行了15年免
费教育。这条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发热议,人们热议的 焦点不仅是对宁陕县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40%办教育表达 赞赏和钦佩,也感叹那些比宁陕县财政收入高得多得多的 各地区政府反倒是把钱用在公款吃喝上、大兴土木上、面 子工程上。宁陕县这种财力并不算富裕、教育却办得红火 的现象,温暖了今年的秋冬季节。
重叠,积压
今义:层层增加,聚集
3.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古义:
两个词。凡,所有。是,代词,这个
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5.颓然就醉 .. 古义: 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 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6.游于是乎始 ..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 事引起的
动词,成为 动词,认为 介词,因为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指示代词,这样
则施施而行 . 到则披草而坐 . 7.而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顺承关系 连词,表转折关系 连词,表并列关系 连词,表递进关系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结构助词,的 . 始指异之 . 代词,指西山 8.之不知日之入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蚓无爪牙之利 .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 .
不相般配。当然得感谢近年来的悉心修缮,但毫无疑问,
那些已经溶化为自然景物的坚实路基,那些新桥栏下石花 苍然的远年桥墩,那些指向风景绝佳处的磨滑了的石径, 却镌刻下了很早以前曾经有过的繁盛。无数的屋檐曾从崖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石边飞出,磬钹声此起彼伏,僧侣和道士们在山道间拱
手相让,远道而来的士子们是指指点点,东张西望。是
解析:从第一段的内容来看,作者因忧而游,但此时并
未达到“乐以忘忧”的程度。所以B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B
1.寄情于景,借景抒表 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
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
而醉”,正是他孤寂、疏放性格的表现;而西山“特立”, 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实际上,柳宗元所描写的西山一 带,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他不过是借景抒怀, 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是岁,元和四年也 (“也”表示判断,注意“是”是代词 “这”) (二)被动句 皆我有也(语意被动,“都被我游览过了”)
(三)省略句 1.(余)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余”)
2.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
3.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四)定语后置句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有异态者”为“山水” 的定语,后置)
从2009年开始,全县1 500多名高中生以及400多名职高
生已经享受免费教育,县财政为每名高中生每年投入2 000元
(职高生每年1 500元),每年这一块的财政总投入约400万元。
目前的宁陕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是由上世纪90年代的单身宿 舍改建而成,十年未装修,风格简朴。“在宁陕,最漂亮的 房子就是学校。”
山披上一层灿烂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夏之黄山,是一
幅幅浓绿的画,是一杯杯清凉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
曲跌宕起伏、婉转悠扬的乐曲。元末清初歙县人鲍深
有《祥符寺避暑》诗云:“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 山一径深。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 ——《黄山》
2.山道越走越长,于是宁静也越来越纯。越走又越 觉得山道修筑得非常完好,完好得与这个几乎无人的世界
登山观景
1.盛夏的黄山,更有那看不见的飞瀑,数不清的流 泉,特别在暴雨过后,黄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为黄山谱 写了一曲曲激昂的乐章。夏日的云海虽没有秋冬云海那样 沉着、浑厚,但也别有一番潇洒、清丽。在云雾的动静之 中,有时还可以看到绚丽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桥,架在 两峰之间。日落并不比日出逊色,火红的晚霞为夏日的黄
但此地佳山秀水,景色优美,为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
料。柳宗元戴罪谪居,虽然“恒惴栗”,却不忘寄情山
水,并写下一系列刻画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 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 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一、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同 “戮 ”,刑辱,这里指遭到贬谪 .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同“ 趋 ”, 往、赴 . 二、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 .. 古义: 漫无目的 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攒蹙累积 .. 古义:
卧而梦 . 3.梦 梦亦同趣 .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4.始始指异之 . 游于是乎始 .
动词,做梦 名词,梦境 副词,曾经 副词,才 动词,开始
自余为僇人 . 5.为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何为其然也 . 岈然洼然 6.然 .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
中却蕴涵着作者无尽的苦闷和孤寂,一个忧惧愁苦的文人
形象似在眼前。
解析:作者写“未得”西山之前的“漫漫而游”,
看似与西山无关,实则是为引出下文的西山之景作铺
垫,也是为了反衬“始得”西山的欣喜。
答案:B
二、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下面问题。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西山“怪特” 的一组是 ①斫榛莽,焚茅茷 ②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 ) ③尺寸
禹锡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
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46岁时客死于 柳州。
柳宗元支持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与韩愈齐名, 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以山水游记和 寓言成就最大,多为讽喻现实之作,也常常抒发遭受 政治迫害、不为世用的抑郁苦闷。
寓言代表作有《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 篇。传记代表作有《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种 树郭橐驼传》等。山水游记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 西山宴游记》《钴 潭记》《钴 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
千里,攒蹙累积
气俱
④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⑤悠悠乎与颢
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①③⑤ D.②⑤⑥
解析:①⑤描写作者的爬山情况与观山之感。 ⑥描写天色变化。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恰当的 . 一项是 ( ) A.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通 过恰当的比喻,映衬出西山的高峻。写景传神、文笔幽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日与其徒上高山 . (2)箕踞而遨 . 2.名词作动词 (1)卧而梦 . (2)故为之文以志 .
每天 像簸箕那样
入梦,入睡 写文章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萦青缭白 . . (2)穷山之高而止 . (3)自远而至 . 2.形容词作动词 穷回溪 .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始指异之 .
丽,用词精致。
B.作者以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尔不群的人 格,表现自己特立不俗的志向与鄙弃官场的情绪。
C.作者目睹西山之高峻而自慰,醉而忘归,表明作者 此刻沉醉于西山之美,陶醉于西山之游的欢悦之中。 D.作者全身心投入自然万物之中,与天地之气相融合, 在物我同一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 解析:B项“鄙弃官场的情绪”在文中没有体现。 答案:B
历与文学成就”等。
鲜活素材 穷县办富教育 今年9月,一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 800元的国家扶
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宁陕县,率先实行15年免费教育。
据了解,宁陕全县7.4万人,去年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 812元,地方财政收入仅3 075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宁陕县 仍拿出1 200多万元投入教育,占地方财政收入的近四成, 远高于12.5%的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