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科学声音的产生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小结:第一单元《声音》
第一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尖细、粗犷、浑厚、低沉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不能发岀声音。
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管—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3、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4、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发声物体我看到的现象我听到的我的想法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在振动橡皮筋发出嗡嗡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拨动钢尺钢尺在振动钢尺发出振动的嗡嗡声轻击鼓面鼓面在振动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敲击音叉音叉在振动音叉发出振动的嗡嗡声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变弱或者消失。
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会听到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发生振动。
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水里传播。
5、玩“土电话”的时候,声音能够通过线绳传播。
“土电话”运用的是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
6、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答: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
7、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这是为什么?答: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是真空的,而声音需要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才能传播,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的耳朵结构示意图人的耳朵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主三大部分。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科版 (共34张PPT)
5.怎样预防噪声的危害:
(1)给发声物加装消声器
(2)在室内加装吸声材料或改变某些建筑物的结构。
(3)植树造林。
(4)控制人类活动。
(5)……
6.怎样保护自己的听力?
(1)不随便掏耳朵。 (2)防止水进耳道。
(3)防止打击耳部。 (5)慎用药物
(4)远离噪声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3.人怎样听见声音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 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
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敲小鼓,看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 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现象:小球随着鼓声跳动。 其中的道理:
敲小鼓产生振动,发出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 面八方传播,其中一部分冲撞纸屏,使纸屏产生振 动,从而引起吊靠着纸屏的小球随着跳动。
6. 保护听力:不随便掏耳朵、防止水进耳朵、防止打击、远离噪声、慎用药物、……
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B )
A、耳郭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2.人的听觉产生于( C ) A、听觉感受器 C、听觉中枢
B、耳蜗 D、鼓膜
3、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
B、①→②→④→⑤→③→⑥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③→④→⑤→②→⑥
2、用手堵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尾部先后 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能否听到 音叉的声音?
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 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声音的传导 方式叫做骨传导。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声音》归纳整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声音》归纳整理《声音》单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1《听听声音》•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声音有什么特点呢?声音会有大小:老师讲话一般比学生声音大,也就是强;声音会有高低:当音乐课唱“1”、“2”、“3”时,“3”的音高一些。
综合总结:老师与学生同时唱“1”、“2”、“3”中的“3”时,发现老师的声音响,也就是说,在唱相同的音高时,老师的声音比较大比较强。
声音会有长短:当火车接近我们时,拉响的汽笛声会让人感到声音变短,当火车远离我们时,拉响的汽笛声会让人感到声音变长。
声音会有方向: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但是,当把声音对准一个方向时,声音将以那个方向为主进行传播,就象老师同样站在教室门口,脸向内说话与向外说话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大小会有很大差别。
我们可以用哪些常用自制工具来听出音高?1 .敲击装不同水量的杯子2.相同的力敲击两支大小不同的音叉3.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的钉子4 .拨动紧绷程度不同的橡皮筋几点补充:1.音的高低不随敲击或弹动的力量改变2.不同的力施加到物体上时,力量大的那次发出的声音较大-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什么是振动?振动是物体围绕形变以前的原始点作左右周期性运动的过程,即物体在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让物体产生振动?敲锣打鼓、拨动钢尺与皮筋、空中挥舞长木棍、对着鼓面大喊、让水从高处流下等。
把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有什么现象?再把音叉插入水中,水又有什么现象?水面会有波纹产生,就象一粒小石子扔到水中产生涟漪一样;当音叉插入水中,会发现水面象沸腾一样,水珠向上跃起。
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实验记录的使用。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尺子、皮筋、气球以及各种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音叉、小鼓、锣、水槽、烧杯、小瓶(内悬泡沫小球)与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描述:一、创设教学情境,认识各种各样的声音课件播放音乐:其中有鸟叫声、上课铃声、汽车喇叭声、小提琴声、打雷下雨声等学生身边经常听到的声音。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耳朵认真倾听,你都听到了外界的哪些声音?(学生汇报)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能不能给我们大家来学一学。
(学生汇报,模仿各种声音)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板书:声音)【从学生熟悉的身边声音现象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唤醒学生和本课有关的已有知识储备。
】同学们最想探究有关声音的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完成课题板书:7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自行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是本节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同时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第一课听听声音★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
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5、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单位:分贝(dB)★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单位:赫兹(HZ)。
他表示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运用:1、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2、拨动皮筋,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3、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粗与细比较,哪个音高?细的。
例如: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4、振动的物体有厂有短,长与短比较,哪个音高?短的。
例如: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5、同样的力去击打不同的音叉,声音的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大音叉音低,小音叉音高。
6、不同的力去击打同一个音叉,声音的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量不同,用力大的声音强,轻轻击打声音弱。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简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
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我们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物体发声时的状态,为学生提供观察发声物体振动的机会。
聚焦板块围绕“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这个问题,开展全班讨论,了解学生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前概念。
探索板块,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实践揭示声音的本质。
活动1: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的状态,初步理解“振动”的含义,并初步在物体发出声音和物体的振动之间建立联系;活动2:观察钢尺、鼓、音叉等更多物体发声时的状态,进一步确认振动与物体发声的关系,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就不会发出声音。
研讨板块,先通过问题引导研讨,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突出科学的本质。
然后猜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振动的认识。
拓展板块,以阅读资料《我们的发声器官》来介绍人的发声器官声带,以及声带的发声原理,拓展学生的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深入的探究声音现象的本质。
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水平。
教学目标: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3.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4.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科学四年级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含视频)PPT教科版共39页
A)Biblioteka A . 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 B. 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08:10
‹#›
4.下列做法中,( C )会发出声音。
08:10
‹#›
5.在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这是因为( C )
A . 钟产生了回声 B. 人的错觉 C. 撞击虽然停止,但大钟仍然在振动
08:10
‹#›
吹竖笛的时候 是什么在振动呢?
08:10
‹#›
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吗
在桌上放一杯水,拍打桌面,观察现象。
08:10
‹#›22
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吗
08:10
‹#›
扬声器的纸盘振动发生
课件所含视频建议 使用WPS或高版本 PowerPoint播放
08:10
‹#›
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08:10
‹#›
怎你样认让为橡声皮音筋是产怎 生样大产小生不的同?的力?
有什么证据呢?
08:10
‹#›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 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08:10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
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 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08:10
‹#›
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 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08:10
‹#›
08:10
皮筋发生时,你看到 了什么?
‹#›
你认为橡皮筋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4篇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4篇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能通过实验验证这一原理。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验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声音产生的原理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原理。
2.实验操作和观察。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交流讨论等方式,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等)、放大镜、记录本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原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实验。
同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振动的物体,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产生。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验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那么,你们能举例说明一下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振动,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声音的产生?”让学生认识到声音的产生还与物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PPT课件
实验过程
方法
现象
方法
现象
锣鼓
敲、拍 鼓面颤动 按、压
不动
钢尺 拨、拍
抖动 用力弯曲 变弯
橡皮筋 弹、拨
颤动 用力拉扯 变长
发声时的共 同点
物体都在振动
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发出声音时物体都在振动吗? 我们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呢?
实 1.将击打过的音叉轻 触水面, 观察水面有
摸一摸等方法, 感受尺子、橡皮筋、发 出声音的时候, 本身有什么变化?
实验记录表
“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第_____组
发声时不发声时ຫໍສະໝຸດ 实验过程发声时的共 同点
锣鼓 钢尺 橡皮筋
方法
现象
方法
现象
得出结论
实验记录表
“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第_____组
发声时
不发声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蓝色火焰多媒体工作
2
室
声音是怎样 产生的?
用什么方法使下列物体发出声音呢?
实验探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利用材料制造声 音, 探究声音是 怎样产生的。
实验相关注意
• (1)利用物体制造出声音时注意安全。 • (2)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 • (3)注意观察: 通过听一听、看一看、
小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 声音消失。
拓展作业
我们身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 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猜猜它 在哪儿?
验 什么变化。 探 2.敲打鼓面, 观察鼓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中的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等基本知识。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和探究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他们知道声音可以听到,可以传递信息等。
但是,对于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声音产生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明白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难点: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比喻法:用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4.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敲鼓产生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
3.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结论。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ppt课件
(2)按压橡皮筋
(3)揉搓橡皮筋
(4)弹拨橡皮筋
(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2.观察发声物体
教师出示音叉;然后,教师谈话: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 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你听到声音了吗?你 能看到音叉在振动吗?你能想一个办法证明音叉在振动吗?还 是引导学生用实验来证明——把乒乓球靠近震动的音叉,看看 乒乓球会怎样。
2、本课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一节科学课的实验探 究,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六、板书设计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橡皮筋
物体
小鼓 振动 产生 声音
音叉
采用了总分总式的板书,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完 整的认知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结
回想一下,这节课学到了哪些 知识?和大家一起说一说!
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 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 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师准备:尺子、橡皮筋、锣、小鼓、音叉等
1、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 直观演示。通过播放各种声音,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2、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活动探索法和小组讨论法,教师提出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从中 发现问题,找到规律。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发展 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教学方式的分析
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 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 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依据2022年版新课标的素养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对橡皮筋、钢尺等发声物体的状态进行观察,知道声音是由物 体的振动产生的。 2.科学思维:通过对比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能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 释。 3.探究实践:在观察物体发声的活动中,能用简单图画、文字和动作来描述声音 的振动状态。 4.责任态度目标:在观察物体发声的活动中,能用简单图画、文字和动作来描述 声音的振动状态。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空气振动
弦振动 水振动
小溪潺潺流水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 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 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 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 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 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 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编钟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的 打击乐器。 我们的打击乐器。 活动:自制小乐器 这是我们“弦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材 乐队”自制的。 料,做出自己的小乐器。
我们“管乐队”用 吸管做的乐器。 这是我们“弦乐队”自制的。 我们“管乐队” 开一个自制乐 开一个自制乐器演奏会。 用吸管做的乐器。 器演奏会。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三单元 声音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板块:教学课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观察: 物体在发声时 和不发声时 有什么不同?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物体
振动产生的。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人说话发声 小鸟鸣叫发鸣管里空气振动
后肢摩擦翅膀振动 翅膀振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声音产生的原理和传播的介质可能还不太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难点:让学生理解振动和声音之间的关系,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2.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声音的产生振动声音的传播介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气体 中的速度最慢, 在 液体 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在 固体 中最快。 (气体、固体或液体)
伏 地 听 声
•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声源? • 2、假如我们正在月球上探索,该如 何对话? • 3、应该何时开始计时?
发令枪
start
• 4、你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
end
不可以 在真空中传播。(可 ______
以/不可以)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约340米/秒(空气中,受温度影响)
某人面对前方山谷击掌,经1.6秒听到回声,那么,他距离大
山约为______ 272 米。
现在你能解释测距声纳 的原理吗?
3、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吗? 物质 空气 淡水 海水 木材 钢铁 速度(米/秒) 340 1480 1530 3300 5050 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 1倍 4.4倍 4.5倍 9.7倍 14.9倍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源
• 拨弄吉他发出声音 • 蚊子的嗡嗡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质疑:
寒山寺的钟声是如何悠 悠荡荡传到诗人耳中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声音能在木头中传播吗?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吗?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呢?
小结: 可以 在空气、水或木头 声音______ 等介质中传播,
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 第2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 听觉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 让鼓,锣,尺,橡皮筋发出声音。 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 创意!
……
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什么地方在振动?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闭上眼睛,听!
动手制造声音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声生的?
发声 研究 物体 方法
发声时物体的状态
音 看 左右晃动、振动等。
叉 听 听见声音。 摸 手麻麻的。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温馨提示:可以用画图和文字描述。
发声时簧片状态:口琴簧片振动
不发声时物体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比 较
发声时物体状态: 物体处于振动状态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消失,声音会停止吗? 振动消失,声音停止。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谢谢!
温馨提示:
1.实验时要轻声。 2.及时记录现象。 3.实验完,材料放回原位。
不 发 声 时 鼓 面 状 态 鼓:面静止 比 较
发声时鼓面状态:鼓面振动
不发声时橡皮筋状态:橡皮筋静止 比 较
发声时橡皮筋状态:橡皮筋振动
不发声时尺子状态:尺子静止 比 较
发声时尺子状态:尺子振动
不发声时簧片状态口:琴簧片静止 比 较
四上科学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人感知声音的过程
听觉神经 耳蜗
听小骨
耳廓
鼓膜 外耳道
声音
我们需要哪些实验用具?
气球
玻璃杯或塑料杯
橡皮筋
团 结 合 作 轻 声 细 语
鼓膜振动实验记录单
研究内容
不同条件
气球膜振动情况 明显 不明显
声音
声音较强
√
强弱
不同
声音较弱
√
声音
距离较近
√
距离
不同
距离较远
√
外界各种不同的声音传到鼓膜,
我们的发现 鼓膜会产生不同 (相同或不同)的振动。
复习提问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 声音是借助介质向远处传播的。
3.传播声音的介质包括哪三类? 传播声音的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4.声音在介质中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 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人们是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我们听到声音
想一想
鼓膜振动与它接受声音的远近、
1
强弱有什么关系?
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
2
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观察耳的结构图。思考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那些作用?
耳廓
外耳道
鼓 膜
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骨
耳蜗
听觉神经
耳1廓
听小4 骨 听觉神6经
耳5蜗 耳2道 鼓3膜
耳廓
外耳
外耳 道
耳垂
听小骨
半规管
中耳
内耳
鼓膜
鼓室
四年级上科学评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
四年级上科学评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声音是如何样产生的》是小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二课。
课中的科学知识是让学生明白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知识点只有一句话。
然而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体验,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探究发觉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更重要的是在那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观看现象,到演绎各种声音产生时候的现象,分析共性,找到物体在振动这一特点,到最后用反证的实验推理进一步验证。
整个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听了陈老师的课,我发觉他对此课依旧有其专门的明白得和把握,展现了他在课堂上的调控和组织能力。
1.注重课堂的导入和延伸,首尾呼应,层层递进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的课,而陈老师面对的是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因此在教学导入时候依旧用了他独有的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了生活中的声音。
通过吉他的弹奏,用多媒体听听各种声音,唤起学生对声音探究的爱好。
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切入正题,引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
最后,课在立即终止时候,教师又通过用啤酒瓶敲一首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歌,学生的符唱,再一次把爱好推向高潮,当学生觉得差不多解决“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问题时候,教师通过演奏,把新的问题自然地出现在学生眼前,新的问题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让探究得到专门好的延伸。
这种用学生喜爱的出现方式,进行了首尾呼应,让学生保持一个浓厚的探究爱好。
也展现了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在其他方面能力的多元进展。
2.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多线条交错地推进课堂如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觉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到最后能够归纳总结。
我发觉陈老师用两条线的相互交错推进教学。
第一条线,是明线。
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听各种声音提出问题,通过橡筋和尺子让学生感受振动,继而教师演绎吉他、鼓、音叉的振动,发觉声音和物体振动的关系,最后通过音叉、吉他、锣三个反证活动,发觉“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归纳提升结论。
四年级上册声音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声音科学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例如空气、水、金属等。
在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声音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原理。
首先,学生将学习什么是声音。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的存在才能传播。
我们可以通过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来感知到声音的存在。
接下来,学生将学习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随之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根铃擦动增在空气中的震动,从而发出声音。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例如空气、水或其他物质。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介质分子会以一定的方式传递振动信息,从而使声音传播。
声音传播的速度在不同的介质中也会有所不同。
在学习声音的特征时,学生将了解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音高的高低,不同的音调有不同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音量是声音的强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音色是区分不同声音的特征,不同的声音由不同的谐波组成。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声音和物体的关系。
不同的物体振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例如,长度不同的弦线振动时,会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一现象,并了解到物体的形状、材质和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声音的产生。
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学生将学习到两种传播声音的方式:空气中的传播和物体的振动传播。
在空气中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传递的。
在物体的振动传播中,声源振动使附近的物体振动,从而使声音传播。
最后,学生还将学习声音的应用。
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通信、音乐和声波图像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体验这些声音的应用,并进一步了解声音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声音的科学知识,学生将对声音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在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来学习这些声音的知识点,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片 振动
尺子 振动 皮筋 振动
声音
声音 声音
鼓面 振动
声音
振动
物体
声音
其他物体发出声音 也需要振动吗?
观察思考
水在发声时振动了吗?
说明了什么?
液体
振动
声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气体发声时是否也要 振动?
气体 振动 声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思考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课外研究:
摇动自行车后轮,将一硬纸 条的前端插入车条中,摇动 车轮,让纸条发出高低不同 的声音,并观察研究,声音 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巩固应用
1.(演示)正在发声的 锣停止发声?为什么?
声音的产生
大兴中心小学 刘月英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皮筋 尺子
振动 振动
声音 声音
注意物体在 发声时有什 么变化?
纸片 振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声音
物体发出声音 与什么有关?
检验一下 鼓面发声时振动了吗? 你怎样知道的?
2.在没有任何物体的 情况下,能产生声音 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