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些意见_在_2009大遗址保护_良渚论坛_上的发言
遗址原址保护的建议和意见
遗址原址保护的建议和意见
遗址原址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文物保护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下面是我对遗址原址保护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1. 加强遗址保护意识。
加强对遗址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对遗址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对于违法损毁文物遗址的行为,要加大惩治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2. 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
根据遗址的特点和价值,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保护范围,选择合适的保护手段和措施,确保遗址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得到保护,同时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开发。
3. 加强遗址保护设施建设。
对于一些有特殊价值和需要长期保护的遗址,应当加强其保护设施建设,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制定灾害应对预案,确保遗址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治理。
4. 健全遗址监测和保护机制。
通过建立遗址的监测系统和监管机构,及时发现和处理遗址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加强巡防和管理,确保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
5. 推动遗址文化旅游发展。
对于一些有特殊文化价值的遗址,可以适度发展相关文化旅游业,有效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
遗址原址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全面、深入地做好保护工作。
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暨启动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暨启动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2.12.24•【文号】文物保函[2012]2285号•【施行日期】2012.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暨启动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的通知(文物保函〔2012〕22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为进一步推动大遗址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于2009年提出“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大遗址保护理念,并印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旨在通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管理,使大遗址保护更好地融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此后,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纷纷启动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建成了一批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挥了大遗址保护的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10年,国家文物局评定第一批12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同意23处遗址立项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与此同时,各地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考古与研究不足、定位不清、急于求成、重建设轻保护、重建设轻运营等问题。
新时期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规范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健康发展,特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进一步加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
考古遗址公园是考古遗址保护展示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考古遗址。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启动之前,应充分评估考古遗址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等,进行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
地方政府作为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与运营的责任主体,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牢固树立保护意识,充分考虑自身财力状况、遗址所具备条件等因素,审慎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二、进一步强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科学性。
考古遗址公园依托于考古遗址,其建设应基于考古遗址的发现、保存和保护情况。
考古遗址的文化保护研究——以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
62 农村·农业·农民2022.3A文化Wenhua 考古遗址的文化保护研究乔英琦理论——以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摘 要:为了更好地保护大汶口遗址,宣传大汶口文化,山东省泰安市划定遗址范围,建立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和实践考古遗址公园。
实践证明,考古遗址公园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有效,成了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关键词:文化保护;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大遗址保护(一)大遗址保护的新趋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世纪90年代,大遗址首先由国家文物局提出,其保护与展示问题备受政府和公众的关注。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所以政府和社会期盼一种可以合理保护和展示大遗址的模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模式就出现了。
至2009年,国家文物局明确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一概念,并对评定办法、责任主体、管理建设等做了明文规定。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大遗址及其周围环境为主体,兼具科研、教育、娱乐等各项功能,保护和再现示范考古遗址的特定公共空间。
它是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的,因为当下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仅能够利用土地促进城市综合发展,而且能够保护大遗址的方法。
目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类型和规模上非常多样化,对现存的案例的研究也不多,因此它的规划和研究就显得更加迫切。
(二)学者研究为大遗址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乔桂强、祝巧平从宋六陵遗址公园的历史地位、保护现状和市场需求等各方面论述了遗址公园建设的必要性,从国家法规、政策保障和区域条件方面论述了建设的可行性。
郑育林(2009)提出了一个更合理的保护模式——“遗址+公园”的保护模式,即既可以保护遗址,又可以增加城市文化的休闲场所。
夏晓伟(2011)详细阐释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一概念,他认为其核心内涵是“考古”和“公园”,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正确把握“考古遗址”和“公园”的关系。
张忠培(2009)在“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论述了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意义,他认为其作为“公园”的同时,也应当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开放性场所,提出了适当建设博物馆等建议。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浅谈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浅谈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逐渐成为了保护和传承历史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学习的场所。
对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选址原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选址非常重要,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存完整性。
对于考古遗址公园的选址,首先要确保所选位置有完整的遗址,包括文化遗产的类型、规模和时代等。
只有保证了遗址的完整性,才能够更好地展示历史文化的特色和价值。
2.交通便利。
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历史文化的展示场所,必须要有较好的交通便利条件,以方便游客的观赏和学习。
在选址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周边交通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
3.生态环境。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对于文物保护至关重要,应尽量选择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的区域,以保证文物的长期保存。
二、规划原则1.文物优先。
规划过程中,必须将文物保护摆在首位,保证遗址内的文物得到足够的保护和展示空间,避免对文物的二次伤害。
2.生态环境。
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原有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保持公园的自然风貌。
3.教育和科普导向。
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应当注重教育和科普功能的体现,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深入的历史文化知识学习和体验。
三、功能布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功能布局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游览体验和文物的保护,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功能区域:1.文物展示区。
这是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区域,应当以最适宜展示文物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同时保证文物的安全。
2.游客接待区。
包括停车场、观光线路、服务设施等,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3.环境休闲区。
可以设置休息区、餐饮区、绿化带等,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有舒适的休息环境。
4.教育科普区。
设置博物馆、展览馆、互动体验区等,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历史文化教育和科普知识。
四、规划保障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1.资金保障。
关于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良渚共识
关于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良渚共识2009年6月12日,国家文物局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论坛围绕“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主题展开讨论,形成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共识如下:一、考古遗址公园立足于遗址及其背景环境的保护、展示与利用,兼顾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是中国大遗址保护实践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相结合的产物,是加强遗址保护、深化遗址展示与利用的有效途径,符合现阶段大遗址保护的实际需要,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特色。
二、考古遗址公园一方面为遗址保护与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空间,能够促进考古研究、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借助系统化、人性化的展示设计,为公众提供了开放和直观的考古教材,引导公众走近遗址、热爱遗址,有助于大遗址保护成果的全民共享。
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能够有效缓解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扩展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大遗址保护理论研究,完善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是科学发展和求实创新精神的体现。
五、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应准确把握定位,以保护展示遗址本体及其内涵和价值为根本目的,根据各自的特点,紧扣遗址内涵和价值,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展示方式,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行为应确保遗址的完整保存,各类设施及景观设计应以遗址内涵及价值的展示为前提。
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应以持续开展的考古、研究与保护工作为基础,做好可行性研究和调查论证工作,秉承科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我们相信,随着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考古遗址公园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78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徐光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031)摘 要: 大遗址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我国,大遗址保护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体系,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而国家遗址公园的概念第一次进入文物保护领域,是从2000年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开始的,这是在大遗址保护实践进程中的一种创新。
应该将遗址保护放在第一位,指引遗址公园的建设。
文物保护事业涉及众多职能部门,涉及诸多学科,只有各部门、各学科相互协作,才能做好文物保护事业。
关键词:大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文物保护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Great Site Protection and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Park ConstructionXU Guangji(Institute of Archa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31,China)Abstract: Great site is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carrier, it is a valuabl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the site protection has undergone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form a protectiv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Heritage Park for the first time to enter the field of heritage conservation, from the 2000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approved the "Yuanmingyuan Ruins Park Plan" beginning, this is a great site to protect innovation in the practice process. Should be site protection in the first place,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k. Relic protection involves many departments, involves many disciplines, only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disciplines of mutual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Key words: great site protection; archaeological site park;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1 大遗址的概念及保护的重要意义大遗址,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专 业: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硕 士 生: 刘 凡 指导教师: 胡长明 教 授
摘要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大遗址保护领域的新兴事物,也是目前我国大遗址 保护利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考古 遗址公园作为文化产业的建设项目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大明宫、 良渚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相继开放,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 的问题,与公众不断上升的使用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媒体上也出现了不少负 面的信息。因此,本文从使用者的需求角度出发,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使用后 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方法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相关文献及理论成果 的基础上,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行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研 究。主要内容包括:
1. Refer the POE to build the universality model for the POE of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Site Parks, which include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and usage evaluation. Firstly, using AHP build the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lear the relative weight of each index value; Secondly, use Likert method designed the questionnaires to collect evaluation information and to quantify them; Thirdly, us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data analysis, derived the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findings. The same time, as a the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supplementary and auxiliary, use psych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to research on the use mode of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Site Parks.
“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研究现状评述摘要:随着国家对“大遗址”保护的高度重视和相关实践的开展,近年来,“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保护的一种创新方式,其相关实践激增,有关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
主要体现在对“考古遗址公园”的内涵、定位及发展历程,规划设计,展示阐释设计,景观绿化以及公园旅游开发建设等方面的探讨。
在系统的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就“考古遗址公园”理论与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评述,提出展示与阐释规划设计对于考古遗址公园相关理论与实践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考古遗址公园研究评述引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属于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一种探索方式,在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持续列入到“十一五”和“十二五”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近年来,“考古遗址公园”相关实践和研究成果逐年递增。
综合分析当前有代表性的文献,考古遗址公园的相关研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内考古遗址公园研究主要内容1)“考古遗址公园”内涵、定位及发展历程的探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中指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
单霁翔在担任国家文物局长期间,奠定了考古遗址公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础[1]。
目前对考古遗址公园概念研究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公园制度、考古学、社会效益等方面探讨了考古遗址公园的定位,进而阐释其内涵[2-4](李宏松,王新文,夏晓伟);二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当前大遗址保护中的优势[5-7](从宇,李库,李爱民)。
关于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历程,学界普遍认为考古遗址公园的实践早于理论研究。
在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就将圆明园遗址确立为遗址公园,后来北京又相继建成了团河行宫、元大都城垣、皇城根、明城墙等遗址公园;世纪之交,遗址公园的概念正式进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
浅议遗址公园建设在大遗址保护中的重要意义--以泗洪县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实践为例
浅议遗址公园建设在大遗址保护中的重要意义--以泗洪县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实践为例汤同杰【摘要】2013年8月,泗洪县梅花镇顺山集遗址被江苏省文物局正式公布为江苏第二批大遗址,列入全省重要遗址的保护和管理。
同年9月,泗洪县文广新局与南京大学正式签订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合同,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本文以泗洪县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实践为例,从大遗址与遗址公园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国内部分遗址公园建设,简要阐述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理论前提与实践路径,进一步规划出大遗址保护,特别是处于欠发达地区的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未来发展图景。
【期刊名称】《丝绸之路》【年(卷),期】2016(000)022【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遗址公园;大遗址保护;文物保护【作者】汤同杰【作者单位】泗洪县博物馆,江苏泗洪 223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69.272009年6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2009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提出:“大遗址的提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大遗址保护的任务长期而艰巨。
在实践中,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涌现,伴随着理性的思考和审慎的决策,大遗址保护逐步迈向更加崭新而广阔的天地。
”论坛上,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教授作了《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些意见》的主旨发言,提出“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对一部分遗址实施有效保护,将其投入文化建设并使之与公众相结合的文物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和一次新实践,开创了文物工作的新局面”。
①考古遗址公园与大遗址保护工作关系紧密,甚至可以概括为“互为因果”。
正是大遗址保护的迫切需求,才亟需规划建设选址与保护措施均科学合理的遗址公园;而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也顺应了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基本需求。
关于“大遗址”,最早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而“大遗址保护”是近年来的新概念。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2005年8月联合发布的《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指出,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及文化景观”。
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些意见在“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的发言
3、科学研究价值。良渚大遗址蕴藏着丰富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为考古 学、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多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加强对良渚大遗 址的保护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更为稳定和可靠的基础。
考古与遗址公园:国家考古遗址 公园建设的两个重要定位
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逐渐成为一 种重要的保护手段。本次演示将从考古和遗址公园两个角度出发,探讨国家考古 遗址公园建设中的重要定位,以期为未来的遗址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良渚大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具有丰 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良渚大遗址的保护工 作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次演示将从良渚大遗址保护的现状和问题、保护的规划和 管理、保护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保护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良渚大 遗址的保护工作提供国新石器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具有丰富的历史、科学和艺 术价值。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良渚大遗址的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 目前,良渚大遗址保护存在以下问题:
1、遗址本体保护不力。由于良渚大遗址的土质疏松,且长期受到自然因素 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遗址本体出现了许多破坏和损失。
4、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 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良渚大遗址的保护工作。
三、良渚大遗址保护的技术和方 法
为了提高良渚大遗址的保护效果,需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具体 包括:
1、考古技术。运用考古技术对良渚大遗址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揭示良渚 文化的历史内涵和价值。
1、编制保护规划。在深入挖掘良渚大遗址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制定保 护规划,明确保护的对象、范围和措施,以及相关的建设、管理和监测要求。
国家文物局关于征求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细则》的意见的函
国家文物局关于征求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细则》的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09.07.14•【分类】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征求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细则》的意见的函(办保函〔2009〕4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局)、文管办:为促进大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规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管理,有效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参考文化遗产保护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际有关文件,并借鉴国内其他行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并在2009年6月12日召开的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现将办法和细则发给你们,请提出修改意见,并于2009年7月29日前反馈我局。
联系人: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考古处王彬、肖莉联系电话:************,传真:************E-mail:*****************.cn附件:1.《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细则(征求意见稿)》国家文物局二○○九年七月十四日附件1: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促进大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规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管理,有效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第三条国家文物局负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评定管理工作,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监督管理工作,遗址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组织实施。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鼓励、支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
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探讨
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探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备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行探讨,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遗迹。
首先,大遗址保护是对重要历史遗址进行全面保护、研究和传承的过程。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大遗址,如秦始皇陵、故宫、长城等。
这些大遗址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记忆,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因此,保护这些大遗址,对于维护国家文化自信、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在大遗址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历史遗迹的特殊性,保护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具备扎实的知识和经验。
然而,现有专业人员有限,不能满足大遗址保护的需求。
其次,大遗址保护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公共财政有限,无法保障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
再次,大遗址保护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虽然一些大遗址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但其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大遗址保护的组织和管理。
首先,应加强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以确保大遗址保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应加大财政投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保护大遗址。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吸引民间资本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大遗址保护工作。
最后,需要加强大遗址保护与旅游业的结合。
将大遗址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目的地,通过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提高大遗址的市场化程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大遗址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考古遗址为核心,辅以各类文化设施和服务设施,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化的建设模式。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既能够更好地保护考古遗址,又能够提供文化旅游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浅谈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浅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为保护与利用考古遗址而建立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园,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和展示考古遗址的文化遗产价值,同时为游客提供观赏、学习和参观的场所。
本文将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进行浅谈,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应该注重保护考古遗址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考古遗址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人们通过考古遗址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
在规划考古遗址公园时,应该尽量保留和重建考古遗址的原貌,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同时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商业化的倾向,以免对考古遗址造成损害。
可以通过修复和重建考古遗址的建筑结构、景观和文化元素来展示其历史文化价值。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应该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体验。
游客是考古遗址公园的主要客户群体,他们希望通过参观考古遗址了解历史文化,获得知识和启发,同时也希望能够享受到舒适的游览环境和娱乐设施。
在规划考古遗址公园时,应该考虑游客的游览路线、观景点和服务设施等方面的需求,提供方便、舒适、安全的游览环境,以及亲近自然、体验文化的活动和项目。
还应该注重游客教育,通过展示、解说和体验等手段引导游客主动学习和参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历史文化意识。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应该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和融合。
考古遗址公园通常位于自然环境中,周边可能存在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设施等。
在规划考古遗址公园时,应该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和融合,以避免过于突兀和不协调的现象。
可以通过保留周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入和整合现有的社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手段来实现。
在规划中还需要考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以提供便捷的交通和生活条件。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应该强化管理和保护措施。
考古遗址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财富,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保护。
在规划考古遗址公园时,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考古遗址的监测和保护,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预案,建立相关的保护区和保护标识,严禁破坏、盗掘和非法交易等行为。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浅谈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浅谈随着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热爱和关注不断升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考古遗址公园,让其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同时保护好遗址本身,成为一个亲近历史、弘扬文化的场所,成为一个值得探究和体验的公共空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遗址保护是核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遗址保护问题。
考古遗址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个遗址都记录着那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因此,在规划和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时,首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护好遗址本身。
在保护遗址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遗址的地形、环境等要素,尽可能地保留原始遗址,避免对遗址的损害。
在对遗址进行保护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比如利用地下水位、水泥浸透等方式来维护遗址的稳定性,避免遗址发生塌陷、表面出现裂缝等问题。
同时,应加强安全防范,建立科学的监测和巡查体系,确保遗址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展示历史文化是宗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以展示历史文化、传承文化精髓为宗旨,呈现出遗址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风格:为了体现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尽量沿用当时建筑的风格,使游客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气息。
2.陈列展示:在公园内设置各种展览馆、展示区域等,将精选出的文物、古籍、图片等展示出来,让游客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演变。
3.文化活动:定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例如历史讲座、文化展览、古建模型等,增加游客的参与感,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历古文化的精髓。
三、考虑游客体验是重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是为了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感受历史文化,因此游客体验是重点。
为了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1.多元化的游览方式:游客可以选择步行、骑行、乘船等多种方式进行游览,从而能够更好地欣赏公园的风景,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及运行管理指南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及运行管理指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为了保护和展示历史遗存而建立的公园。
下面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及运行管理指南的相关内容。
1. 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遗址公园的创建需要遵循严格的流程。
首先需要确定遗址公园的位置,这需要考虑到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效果等因素。
然后需要进行遗址的勘探、挖掘和研究工作,明确遗址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这个基础上,制定遗址公园的规划方案,包括公园的布局、景观、文物展示方式等。
最后,需要对公园进行正式的评估和审批,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
2. 建立遗址公园管理机构为了保证遗址公园的良好运营,需要建立遗址公园管理机构。
该机构应该由专业的管理人员组成,包括遗址保护专家、文物保护专家、旅游管理专家等。
管理机构应该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遗址保护、文物修复、游客服务等方面。
3. 实施遗址保护工作遗址保护是遗址公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为了保护遗址,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如遗址围栏、警示标识、监控设备等。
此外,还需要对遗址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缮工作,确保文物的完好保存。
4. 推广宣传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遗址公园,需要进行有效的推广宣传工作。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如互联网、电视、报纸等。
在公园内也可以设置信息牌和导览图等,方便游客了解遗址的历史和文化。
5. 提供游客服务提供优质的游客服务是遗址公园的重要任务之一。
公园内应该设置服务中心、卫生间、休息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方便的服务。
此外,还需要制定游客参观安全规范,确保游客的安全。
总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创建及运行管理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流程,保护遗址、宣传文化、服务游客是公园的重要任务。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让遗址公园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和作用。
关于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研究
关于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研究【摘要】大遗址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载体。
大遗址保护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构建起了一种新型现代化保护模式——“考古遗址公园”。
从整体上来看,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俨然是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是结合我国大遗址保护的实践进行探索而来的,是截止到目前操作性最强、现实意义最大的一种大遗址保护途径。
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是保护大遗址较为有效的措施,其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文化家园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遗址保护遗址公园建设措施原则一、“大遗址”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大遗址的概念及保护的重要意义所谓大遗址,简单来说就是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大规模遗址。
对于古代社会的研究来说,相关大遗址的内容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大遗址常表现为大型的聚落、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
其特点有规模宏大、历史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等。
其从政治、军事、经济、农业、交通、水利等各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因此,研究大遗址成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目标,从较早发现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到新中国成立后隋唐城等大遗址的勘查发掘,再到新时期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建立等等,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人们对大型遗址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完善,今后还将继续前行[1]。
(二)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目的和意义作为一种针对大遗址的创新性保护模式,考古遗址公园俨然是在长期遗址保护实践过程中得出的新模式。
虽是在实践中得出的保护方式,但在最初提出时仍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在这些争议中,最令人担心的既是遗址公园的建设是否会对遗址本体带来损害。
正因为如此,考古遗址公园的构建务必具备两大条件,既要经省政府公布的文物单位保护规划,又要专门制定符合保护规划的遗址公园规划,将遗址保护放在第一位。
建设考古遗址公园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定位的准确性,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遗址本体以及其所蕴含的内涵价值得以有效地保护与充分地展示。
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_文化研究论文
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_文化研究论文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_文化研究论文摘要:中国有着数目众多的考古遗址类文物,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目前,考古遗址保护已经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重头戏,各地掀起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热潮。
遗址展示已经成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而文化展示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
利用考古遗址公园平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对于考古遗址公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展示;考古遗址;遗址公园中国是世界上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不曾中断的多民族统一国家。
遗存至今的大量文物古迹,形象地记载着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进程,它们不但是认识历史的证据,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迄今为止,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4是大型古代城市遗址,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明发展过程的集中体现,很多国家把考古遗址作为文物保护的重中之重。
[2]考古遗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集中体现了中华悠久和璀璨的古代文明,在旅游、城市和文化等建设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考古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实行标志着中国考古遗址保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推动考古遗址保护发展的新形式,为城市建设和考古遗址保护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为城市文化建设找到了新内容。
[3]目前,中国考古遗址保护在各地正在蓬勃地兴起,[4-5]利用遗址公园建设契机推进相关传统文化展示建设,不仅是考古遗址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文化与考古遗址相互依存目前,学术界尚没有给传统文化下一个严格而精确的定义。
如果按照文化的狭隘定义,可以认为:传统文化是指古代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礼仪制度、行为方式、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宗教信仰等。
[6-7]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一项基本方针,一直都受到我党历届领导人和政府的重视。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精诚联盟适应性联考高三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三联生活周刊:近几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建成。
文博界对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具体定义是什么?高蒙河:要谈如何定义考古遗址博物馆,我们首先需要将其解构为两个核心:博物馆和遗址。
遗址,尽管是一个出现在《辞海》等工具书中,已经常识化并被广泛接受的考古术语,但大众可能对其含义尚未完全明确。
许多人参观考古遗址博物馆,比如去看兵马俑、石峁或殷墟,通常是出于观赏文物的目的,对遗址本身的理解和认知较浅,也不知道这类遗址博物馆与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有什么区别。
实际上,遗址博物馆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看宝”的地点,而且是了解和体验遗址本体的场所,遗址本身就是个“大宝”。
遗址博物馆的主旨在于让观众意识到他们所参观的是遗址本身,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文物。
虽然文物也是展示的一部分,但它是次要的,遗迹和现场本身才是主角。
在传统博物馆中,我们经常可见的是“可移动文物”,如国家博物馆中的后母戊鼎,它们被展示在玻璃展柜中供人欣赏。
然而,遗址博物馆不同,它不仅展示文物,更重要的是展示遗迹和现场本身。
遗址博物馆是一个“考古地带”,按照考古的术语解释,它是一个可能有闭环的空间区域,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自然角度来看,是人造物和自然物共同结合的杰作。
遗址一定既有遗迹又有遗物,但观众到遗址博物馆主要就是看遗迹、看现场。
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基本前提是它必须是考古发掘的,得有考古遗产或遗存,是专题性博物馆,包含文化景观、自然环境、考古遗迹和博物馆等多个元素。
博物馆只是在这个考古地带中为访客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浅谈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浅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文化旅游景点。
考古遗址公园既能够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又能够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成为了一个文化、旅游、休闲的综合主题公园。
因此,如何规划好考古遗址公园的开发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全景考古遗址公园是将保护、展示、研究和传承集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点。
规划建设好的考古遗址公园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也能够为现代化城市增添一份文化底蕴。
规划建设好的考古遗址公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 保护原始遗址和考古发掘现场。
保护原始遗址和考古发掘现场,是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开发的基础条件。
应严格按照国家保护遗址条例和规定制定相应的规划建设方案。
在开发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遗址的特殊性,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安全保卫措施,确保遗址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整合现有自然资源和建筑设施。
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不应仅仅是简单的建筑和道路的布局,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建筑设施,尽可能的将遗址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例如,可以将周边的湖泊、森林、田野和古建筑等与遗址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3. 组织合适的旅游活动。
考古遗址公园需要根据游客的需求,规划出符合他们兴趣的旅游活动。
例如,开展讲解、大型文化演出、文化体验活动以及根据主题设计相关游览路线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4. 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
在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例如卫生间、售票处、停车场和餐馆等。
合理的配套设施可以帮助游客更好的感受到当地的文化与风情,享受到文化旅游的乐趣。
5. 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需要设立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注重公园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让公园有更好更长远的发展,需要考虑公园的管理以及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
好的硬件设施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也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氛围,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提出及相关法规文件的颁布是实践大遗址保护的新形式,为城市建设和大遗址保护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找到了新内容。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要有长期性、探索性的战略思路,要以保护为前提,以持续的、与时俱进的考古工作及不断进步的文物保护技术为支撑,并制订一定阶段的遗址保护规划和建设蓝图。
要准确定性、定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筹建遗址博物馆,立足文物的文化建设,探寻考古学文化的文化特质和考古学文化的文化演进规律。
关键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遗址保护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9-12-15作者简介张忠培(1934~),男,故宫博物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考古学。
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些意见———在“2009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的发言张忠培(故宫博物院北京100009)我认为单霁翔局长的报告全面论证了为什么要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怎样管理和光耀考古遗址公园,标志着我国文物的文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杭州市)王国平书记和(余杭区)朱金坤书记的讲话表明了杭州市及余杭区文化建设与良渚遗址的保护、良渚遗址公园的建设已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了巅峰时期。
这个论坛所形成的《关于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良渚共识》是文物考古界的一个共识,它体现了相关法规精神,具有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是史无前例的,是破天荒的。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管理办法》以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评定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大遗址的保护以及遗址公园的建设从实践到理论到法规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而也是国家文物局文物管理工作迈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下面,我想就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问题,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大意义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意义重大,主要有下列几条:第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提出以及一些相关法规文件的颁布是实践大遗址保护的一种新的形式,是对相关国保单位实施管理、保护的一种新的形态。
第二,将那些位于市区、城市扩建地带、城乡结合部或者城市附近的部分大遗址或者考古遗址,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可望解决大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的矛盾;并在保护的前提下对遗址进行合理利用,使之为城市建设服务,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可以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提出为城市建设和大遗址保护找到了一个结合点。
第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找到了新内容,光亮了城市的文化名片,是文物的文化建设的新形态。
文化建设是文物工作的最终追求,因此文物考古工作投入城市文化建设十分重要。
总之,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对一部分遗址实施有效保护,将其投入文化建设并使之与公众相结合的文物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和一次新实践,开创了文物工作的新局面,我们考古工作者应清溪新语6《东南文化》2010年第1期总第213期积极投入到这项建设中去,勤勉工作,发挥作用!二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思路与支撑条件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需要我们找准思路、采取措施,并寻求合适的支撑。
第一,要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遗址,一般具有面积大、文化遗存堆积复杂、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等特点,需要长期的工作和研究才能将它基本上揭示清楚。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对这些遗址的了解,基本上处于亦明亦昧的状态。
因此,长期性、探索性以及时时、事事、处处留有回旋余地,应是我们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必要的战略思路。
第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要以考古遗址的保护为前提,要落实到考古遗址的保护上来。
不仅如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展示及其他一切活动均要受保护的检验。
保护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以持续的、与时俱进的考古工作为支撑,因此,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代表最高学术水平的考古规划。
在良渚文化古城被确定的时候,我曾就今后良渚遗址考古工作问题向一些浙江朋友讲了这样的话,即:三年计划、十年设想、百年谋略。
就是说,要将前瞻性和实事求是的踏实工作相结合,以此来开展以保护为前提的考古工作。
上述三年计划的基本要求,是要经过认真的、科学的勘探,基本廓清良渚古城的分布范围及古城的大体布局,并据此从法规上确定良渚古城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唯其如此,我们才有依据制定保护规划和国家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建设蓝图。
第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要以不断进步的文物保护技术为支撑。
例如,如何保护已经揭示的良渚古城城墙的断面?能不能在遗址公园的兴建和展示中保护好这些断面?如果没有不断进步的保护技术作为支撑,我们显然难以做好遗址公园的建设。
第五,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要制订一定阶段的遗址保护规划。
有了规划,才能将《文物保护法》所规定的国保单位的保护内容都纳入进来,并将之确定为法规性的文件,以此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依据。
第六,要有一个经权威部门批准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蓝图,这个蓝图应具开放性和可易性,因此,这个蓝图应时时、处处、事事留有回旋余地。
三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具体要求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关于这一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关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定性和定位。
性定了,位就定了。
就如同故宫博物院的定性与定位一样:这个名词可分为“故宫”和“博物院”两个名词、两个实体,其中“故宫”是国保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院”是保护、管理、研究、展示“故宫”的机构;亦可将“故宫”理解为定语,即“故宫的博物院”。
因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定性定位应为国家级的考古遗址公园。
这里的“考古遗址”,是国家级的、是国保单位,这里的“公园”,既是保护、管理、研究、展示国家考古遗址的机构,又是保护和展示国家考古遗址的外在形态,而不是一般性质的公园。
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则是,应显示各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个性,不能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一个模式。
我认为,公园的形式得服从、服务和表现国家考古遗址这个内容,突出其自身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的特性,要依据这个特性,创造不同形式的公园来表现不同国家考古遗址自在的特性,切忌简单、类同的公园化建设。
第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作为“公园”的同时还需要在适当的地方建设一座与遗址相关的博物馆,以收藏、保存、保护、研究、展示相关的遗址考古所积累的文字、图纸、照片及实物等资料,并将之作为档案予以永久保存。
这个博物馆应有面向公众的展览,同时,也应向同行开放,方便他们对考古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再研究。
第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面向公众,向公众普及考古遗址方面的知识信息。
要在提供的前提下进行普及,即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浅出”地向公众传达信息,要能激发公众的兴趣与情感。
将考古遗址公园作为考古学家和公众相结合的一个平台,考古学家借助这个平台展示自我,和公众对话,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文化品位。
同时,通过和公众的交流,考古学家的专业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
第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是文物的文化建设,是国家的文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搞好文化建设,必须知道文化建设的特质和文化的演进规律。
从考古学来看,我一直认为考古学文化所界定的人们共同体的文化,都是以7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些意见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Site Park :A Speech on “2009Great Site Conservation ·Liangzhu Forum ”ZHANG Zhong-pei(The Palace Museum,Beijing 100009)Abstract:As new forms of the practice of Great Site conservation,the proposal of constructing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Site Park and the promulgation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present a link for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Great Site conservation,and also offer some new contents for the city ’s cultural construction.The Site Park construction demands long-term prospective and strategic thoughts,sustained,advanced supports of archaeology and heritage conservation,and as well as the site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blueprint of corresponding stage.We should exactly characterize the Site Park,fix its position,make preparations for site museum construction and take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heritage as the foothol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volution laws of the archaeological culture.Key words:National Archaeological Site Park;Great Site conservation一元为主,辅以多元文化的文化谱系结构。
说得通俗些,任何一种考古学文化所界定的人们共同体的文化,都是杂种文化。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已认识到考古学文化所界定的人们共同体的文化的演进规律,是从杂种文化通过“传承、吸收、融合、创新”演化成新的杂种文化。
这里所说的“传承”,是指对自身固有的文化的一种选择,是将自身文化的优秀部分继承下来。
“吸收”,是指对自身以外的其他文化所采取的一种态度,即吸收这些文化中的先进部分。
“传承”和“吸收”皆需经过扬弃,而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则是实现扬弃必经的过程。
“融合”是将“传承”和“吸收”的文化合二为一,实现有机的结合,故“融合”也是创新。
这里所讲的“创新”,是比“融合”所实现的创新更高层次的“创新”,往往是文化的整体创新,即文化的更新,如:新文化运动倡导、实践的“科学与民主”比之于传统文化,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比之于专制主义和民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