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高一《经济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 3)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牲畜、布匹、贝壳等。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只有金银。
贵金属金银由于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5、价值尺度(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6、流通手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7、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如何理解?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1、结算方式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经济生活》核心记忆知识归纳
《经济生活》核心记忆知识归纳(一)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2.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需求定律: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相关商品:在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在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二)消费1.消费的重要性: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1)根本:发展生产,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决定消费)。
(2)主要: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3)稳定物价(国家宏观调控)。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企业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实施“走出去”战略。
(四)就业1.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劳动者通过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3)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就业的措施(1)党和政府: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方针。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通货膨胀(结合物价的上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进行分析)(1)含义:物价全面持续的上涨的经济现象,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原因:根本原因: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不平衡;直接原因:货币供应过多。
(3)对策:①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②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上调利率和存率)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减发国债、减少财政赤字),控制货币供应量,控制社会总需求。
③其他政策:限价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2、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我国粮、油、猪肉等物价上涨的原因等)(1)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价格)(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3)纸币发行量。
纸币发行规律。
3、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结合我国当前物价上涨的现状,说明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①需求法则。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互为替代品价格的涨落,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需求成正比;互补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其需求量成反比。
a、互为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b、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4、影响消费的因素(结合我国居民的消费偏低、用该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1)居民的收入影响①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③当前收入和未来预期收入影响消费水平。
要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最新《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1、结算方式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经济生活的知识点
经济生活的知识点经济生活的知识点涵盖了经济学的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核心领域:1. 经济学基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生产、分配和消费商品与服务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企业、政府和国家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如何做出选择。
2.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企业、市场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3.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表现,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4.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每种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结果都有所不同。
5. 供给与需求: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6. 价格弹性:描述价格变化对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影响。
需求弹性高的商品对价格变化反应敏感,而供给弹性则描述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
7. 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如何分配其收入以最大化效用,包括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递减和消费者偏好等概念。
8. 生产者行为:分析企业如何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以最大化利润。
9. 市场失灵: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导致资源浪费或不公平分配,如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
10. 政府干预:政府通过税收、补贴、价格控制等手段干预经济,以纠正市场失灵或实现其他社会目标。
11. 国际贸易:研究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包括贸易平衡、汇率、贸易政策和全球化等。
12.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影响经济,以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
13.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包括预算赤字、公共债务和财政刺激等。
14. 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如何增长,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15. 经济周期:经济活动经历周期性的波动,包括扩张、顶峰、收缩和谷底等阶段。
16. 劳动市场:研究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包括工资、就业、失业和劳动生产率等。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必背)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必背)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3、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4、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是指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它们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引起的。
5、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三种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支票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6、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7、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对待金钱,一要取之有道,二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重要因素的是供求关系。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4、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5、卖方市场是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市场,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物价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一般处于卖方市场。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1.生活消费:个人和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
主要包括食品消费、衣物消费、住房消费、交通消费和娱乐消费等方面。
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会受到收入、物价、个人偏好以及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
2.储蓄投资:储蓄是个人或家庭的一部分收入留存下来,用于未来的消费或投资。
投资是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或金融市场中,从而获得收益。
储蓄投资对于个人及家庭的财务稳定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3.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各个经济主体创造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
国民收入的分配对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量取决于生产成本、生产能力和市场预期等因素,需求量取决于消费者收入、价格和个人偏好等因素。
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和数量。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整体上升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物价整体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运行和个人生活都有重大影响。
6.货币与金融: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用于交换价值的媒介。
货币的发行与管理对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金融是指与货币和资本相关的经济活动,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
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对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7.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综合国力的过程。
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8.市场机制与计划经济:市场机制是一种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机制。
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中央政府计划和管理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
9.社会福利与经济不平等:社会福利是指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贡献。
经济生活重要知识点整理
《经济生活》重要知识点整理1, 经济(金融)危机下物价可能下跌,请问物价下跌的缘由及其物价变动对我们生活, 生产的影响?(1)缘由:①价格由价值确定。
经济危机下原料, 劳动力等价格下降,商品的成本下降,所以物价会下降。
②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经济危机下,人们收入受影响,购买实力削减,使供求关系处于供过于求状态,所以物价可能下降。
(2)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价格变动及需求量成反比。
(自己补充材料分析)②不同商品(生活必需品, 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自己补充材料分析)③既定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替代品, 互补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自己补充材料分析)(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调整产量。
(自己补充材料分析)②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
(自己补充材料分析)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2, 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重要)答: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需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①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②消费水平不仅当前收入的影响,而且受将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加快完善养老, 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扩大预期消费。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凹凸及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亲密联系。
必需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整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变动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3, 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消费原则)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开盲从,理性消费。
③爱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以爱护消费者健康, 节约资源和爱护环境为主旨。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 运用消费的反作用谈谈*******?或*******为什么要促进国内消费?(重要)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一、货币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比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比较大(需求弹性大)。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根本因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A消费水平受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B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C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购买力。
(4)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2、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①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③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④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⑥加强市场监管,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等。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含义: 商品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提示]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无形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商品;③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再也不是商品了。
④捐赠品不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仍然是商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实用价值。
地位:自然属性, 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
意义: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所以不同商品之间才需要相互交换, 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②价值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地位:社会属性, 商品的特有属性。
意义: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 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
价值是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础。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
③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也就没有价值, 因而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 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没有使用价值东西, 一定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 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属于生产者和消费所有者。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 为此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为此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1)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
高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版)2023
高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
版)2023
1. 宏观经济指标
-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国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
-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居民消费物价变动的指标。
-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衡量生产者采购价格变动的指标。
- 就业率:衡量劳动力就业情况的指标。
- 外汇储备:记录一国持有的外汇资产量。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 市场经济:基于供需关系自由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 计划经济:由中央政府计划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 经济发展:更广泛地指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包括经济、社
会等各个方面。
4. 资源配置方式
-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自由供求关系决定资源配置。
- 计划配置:由政府制定计划来调配资源。
- 混合配置: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
5. 劳动力市场
- 人力资本: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可产生收益的能力。
-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 弹性工资:工资根据供求关系而发生变动的情况。
6. 国际贸易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情况。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的情况。
- 关税: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费。
- 关税壁垒: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而设置的各类贸易限制措施。
以上是高考《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的简洁归纳,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活动无处不在,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合理的决策以及规划个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二、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往往下降;供小于求时,价格则会上升。
价格变动会对生活和生产产生影响。
对生活而言,一般来说,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购买会增加。
同时,价格变动还会对相关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比如替代品和互补品。
对于生产,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规模、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三、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居民的收入、物价水平、消费心理等。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以及收入差距。
消费类型可以分为按照消费目的划分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按照交易方式划分的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经济生活的知识点
经济生活的知识点一、经济学基础1. 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合理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市场之间的交互。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和通货膨胀。
3.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4.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
二、消费者行为1. 效用理论消费者选择商品是为了最大化其效用,即满足度。
2. 预算约束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受到其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的限制。
3.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
三、生产与成本1. 生产函数描述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2. 规模报酬生产规模变化时,产出变化的情况。
3. 成本结构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
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
四、市场结构1.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无单方面市场控制力。
2. 垄断竞争市场许多卖家提供差异化产品,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3. 寡头市场少数几个大公司控制市场,存在相互依赖。
4. 垄断市场单一卖家控制整个市场,没有近似替代品。
五、宏观经济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无业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比例。
3. 通货膨胀率货币购买力下降,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升的速度。
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
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
七、国际贸易1.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拥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
2.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配额等限制国际贸易的措施。
3. 国际支付平衡一个国家的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平衡关系。
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
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好嘞,以下是为您整理的经济生活知识点:咱先来说说啥是经济。
经济这东西啊,其实就在咱们身边,天天都能碰到。
就像我前几天去菜市场买菜,那价格的变化就是经济的一种表现。
先说货币,这可是经济生活里的基础。
货币就是咱们用来买东西的“工具”。
以前啊,人们是以物换物,可太麻烦啦!后来有了货币,方便多了。
比如说,你想买个新书包,就得用货币去交换。
而且货币还有不同的形式,像纸币、硬币。
价格这个东西也挺有意思。
同样的苹果,夏天可能便宜,冬天可能就贵了。
这是为啥呢?因为供求关系在起作用。
夏天苹果多,供大于求,价格就低;冬天苹果少,供不应求,价格就高。
我记得有一次,我特别想吃草莓,可一看价格,贵得吓人。
一问才知道,那段时间草莓产量少,所以价格就蹭蹭往上涨。
消费也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咱们买东西的时候,得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收入。
比如说,我一个月工资就那么多,要是看到啥都想买,那月底就得喝西北风啦。
而且消费观念也很重要,有的人喜欢提前消费,刷信用卡买东西;有的人就比较保守,非得攒够了钱才买。
生产环节也不能忽视。
企业要生产出好产品,才能卖得出去。
就像我家附近的那个工厂,以前生产的东西质量不好,没人买,后来改进了技术,产品质量上去了,销量也跟着上去了。
劳动者在经济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找工作的时候,得看自己的能力和市场需求。
有个朋友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正好赶上互联网发展的好时候,一毕业就找到了高薪工作。
投资理财也是一门学问。
股票、基金、债券,各种各样的选择。
我有个亲戚,把钱都投到股票里,结果亏了不少。
所以说,投资不能盲目,得了解清楚再下手。
经济全球化更是现在的大趋势。
咱们用的好多东西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咱们的东西也卖到国外去。
就像我买的那个进口巧克力,就是从别的国家运过来的。
再说说税收,这可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咱们的生活。
国家通过税收来建设基础设施,比如修路、建学校。
咱们依法纳税,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经济生活 知识点
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价格变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影响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影响小。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的影响。
互补商品需求量同升同降,互为替代品需求量反向变动。
3.如何提高消费水平㈠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应大力发展生产力㈡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总水平。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所以应提高社会保障水平③社会总体消费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应缩小收入差距④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所以应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㈢其它还有消费观念,商品本身。
所以应该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5.生产与消费的关系㈠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劳动力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商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对生产创造出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一、生活与消费(一)货币1.货币的本质①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是什么?②货币的含义?本质是什么?基本职能有哪些?如何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③纸币的含义及纸币发行量的公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2.货币的的种类与形式①货币与财富: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②结算与信用工具有哪些?③外汇的含义、汇率的含义及表示方式有哪些?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二)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②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③供给与需求:当供不应求时,销售者趁机提价,价格上升,这就是卖方市场。
当供过于求时,购买者持币待购,价格下降,这就是买方市场。
④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有哪些?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把握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①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有哪些?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有哪些?(三)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①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消费的类型按不同标准分为哪些?②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联系?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消费心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如何评价?②做理智的消费者的原则?二、生产、劳动与经营(一)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①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②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②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③国有经济的地位是什么?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有哪些?④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作用意义?⑤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二)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①公司的含义、法定类型、特征是什么?公司的组织形式由哪三个部分组成?②公司制的优点?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③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的意义?2.劳动者①就业的意义、我国的就业形势?②怎样促进就业(国家、企业、劳动者)?③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的内容?④劳动者有哪些权利?怎样维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者权益途径有哪些?(三)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①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哪三个因素?②商业银行的含义、主要业务有哪些?商业银行有哪些作用?2.投资(风险与收益)①股票的含义、性质、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哪些?②债券的含义、类型、风险收益的比较?比较股票与债券的异同?③商业保险的内容?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有哪些?三、收入与分配(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①生产与分配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②按劳分配的原因?地位?③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属于哪种所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④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哪些生产要素分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的意义?2.效率与公平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异同)?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③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一个制度,两个重要举措)?④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①财政收入的构成有哪些?税收与财政的关系?财政支出的构成有哪些?②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哪三种情况?2.财政的作用①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关系?②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的关系?③财政与宏观调控关系?(扩张性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运用)(三)征税和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①税收的本质是什么?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关系?②增值税的纳税对象、纳税人、作用?③个人所得税纳税对象、纳税人、作用?2.依法纳税①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②我国税收的性质?为什么要依法纳税?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①资源配置的方式有哪些?②市场通过哪些方式配置资源?市场调节的优点有哪些、市场调节局限性有哪些?③市场秩序的规范需要哪些规则?如何规范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②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主要目标、手段分别是什么?(二)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①辩证的看待总体小康(成绩与不足)②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哪些?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及内容是什么?②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个措施)?(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①经济全球化含义、原因、表现、载体、实质、影响分别是什么?②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我国)来说应该怎样应对?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加入世贸组织意义?②“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含义、表现、两者关系?③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1、结算方式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反之,相反。
5、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 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 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2、供求影响价格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3、价值决定价格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即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即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五、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4、消费类型:①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②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3、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③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④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⑤树立正确的金钱观: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B.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C.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
D.用之有度。
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第二单元[知识要点]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的增长拉动经济的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①为什么:(原因)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B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本质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怎么样: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B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C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D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③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④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④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三、企业的经营1、企业:①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②地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③分类:按所有制标准划分,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④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①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②形式:特殊形式(国有独资公司)和基本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③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进行监督④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管理结构3、公司的经营①目的:利润②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第一、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第二、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三、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4、公司经营管理不善会导致兼并或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