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_体验教学法_的理论构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0-06-14;修回日期:2000-09-06

基金项目:合肥工业大学校拟教学研究项目(编号:99XJ 006)

作者简介:江立成(1950-),男,江苏海安人,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14卷第4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14No .4

2000年12月

J 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 Y OF TECHNOLOGY (S ocial Sciences )Dec.2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法”的理论构想

江立成,王志红,柯文桂,张宪平,陶传增,任雪萍,潘加耕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影响和改变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教育活动,实现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切实“体验”科学思政理论的意义,从而实现“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法;大学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00)04-0090-06

应重视高校思政理论教学中的“体验”为宗旨和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法”改革,让大学生置身于动态的课堂的、虚拟的和社会生活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验”之中,使大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的深邃理论内涵和力量,激发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的志向,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为理想与事业努力奋斗,从而达到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目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笔者认真总结多年来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经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针对现实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单纯灌输思政理

论知识,缺乏对思政理论“体验”的薄弱环节,认为,提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法”(以下简称“体验”教学法)进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必要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影响和改变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教育活动,实现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我国高校对思政理论课教育一直十分重视,然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却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在高校思政理论课得高分的大学生,有的政治表现并不好,以至邓小平是那么直截了当地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其中原因很多,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法不能不说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思政理论课教学虽历经多次改革,但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显得陈旧与落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只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在学习思政理论中的认知、接纳、反省的

“体验”的思想转化过程,形成了我国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没有达到影响和改变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要求,难以培养科学的世界、人生观与价值观,难以实现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思政素质的要求。为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水平,为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理论和实践展开深入的研究。

总结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经验,不可否认,我国思政理论课教学强调思政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受教主体了解了思政理论知识并不等于这些思政理论知识就会成为受教主体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由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掌握了群众,也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显然,宣示“批判的武器”是重要的,但“理论掌握群众”的环节更为重要,这实质上就是将科学的思政理论转化为行为主体的自己的指导思想的环节。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教育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人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在科学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在社会生活中受教主体对思政理论的认知、感悟、反省、验证的“体验”中“内化”为自己活动的指导思想。换言之,“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是由受教主体在对正确的思政理论的“体验”中实现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目的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掌握”大学生,以达到“武器的批判”的目的。在课堂上讲授思政理论知识仅仅是给大学生宣示“批判的武器”,这显然是不够的,它缺少了极其重要的“理论掌握”大学生的这一环节,即缺少了受教主体——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的“体验”中转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指导思想的教学环节。因此,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体验”应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二)

教学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方法的总和,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协

同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方法。教学法一般涉及教

学模式、教师、学生、知识以及教学支持系统(如教

学纪律、教学考核、教学效果评价等教学环节)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体验教学法”教学模式

“体验教学法”强调并始终把大学生对思政理论的“体验”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心环节,根据高校思政理论课

教学大纲规定,以课堂的思政理论教学“体验”、多媒体虚拟的思政理论教学“体验”、社会的思政理论教学“体验”相结合组成完整的“体验”教学体系。其基本结构如图:

图1 思政理论课“体验教学法”模式

其中,课堂的思政理论教学“体验”是指课堂教学不应只是思政知识传授的场所,而应看作是能够引导和激发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可缺少的“体验”的空间。在课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自我的思想、道德知识结构为背景,以自我的思想、道德情感体验为动力,在知识、能力、兴趣等个性和心理倾向上,与思政教育目标相结合,创造出思政理论教育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取得思政理论课教育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严谨的思政理论和严肃的道德教育置于历史和现实的实际之中,使讲授的思政理论可感、可听、可视(借助电化设备),“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思政理论的情绪情感,引导和创造出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的思政理论教育氛围,使大学生在教师由浅入深、生动活泼、事实充分、逻辑严谨、结论科学的表述中感悟真理的

力量,从而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1]

社会的思政理论教学“体验”是指对大学生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不应仅仅只是课堂教育,思政理论课教学应包括社会这个思政教学的“大课堂”,因

91

第4期 江立成,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法”的理论构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