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课件——温病的病因与发病73页PPT

合集下载

温病学3病因发病精品PPT课件

温病学3病因发病精品PPT课件
34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按ESC键退出
请单击播放
一、温病的病因
(一)温病病因的共性
1、从外感受 2、性质属热 3、易伤津液 4、致病迅速 5、季节、地域相关 6、病位有别
(二)各种温邪的 致病特点
1、风热病邪 风温
(1)形成条件
风热病邪多形成于冬春季节。
(2)致病特点
多先犯肺卫 易于化燥伤阴 病情变化迅速
至深传变。
不能外达,或邪透不尽,则
难速愈。
初起即现表证,一般无 初起即现里热证,如无外感
里热证。
引发,则无表证。
初起多以解表透邪为主 初起以直清里热为主。
风温、秋燥、大头瘟等 春温、伏暑等。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自然灾害、地理环境、战乱有 关。
(2)致病特点
其性暴戾,致病力强。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 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 定位。 病情严重,病势凶险。
疫疠病邪与温毒病邪实际 上都不是一种单一的病邪,而 各包括了多种病邪。
二、温病的发病
(一)发病因素
1、人体正气 2、自然因素
3、社会因素
(二)感邪途径
1、邪从皮毛而入 2、邪从口鼻而入
(三)发病类型
1、新感温病 2、伏邪温病
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比较表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成因 病机

《温病学》总论 PPT课件

《温病学》总论  PPT课件
医学课件 28
病变部位—认为其内不在脏腑,外不在体表经络, 即半表半里,膜原是也,伏于膜原之邪或外出于 表,或入于里,有九传之说 病邪性质—具有强烈传染性,种属、脏腑选择性 “是氣也,其來無時,其著無方,眾人觸之 者,各隨其氣而為諸病焉。” “某氣專入某臟腑經絡,專發為某病,故眾 人之病相同,非關臟腑經絡或為之證也。 “牛病而羊不病,雞病而鴨不病,人病而禽 獸不病,究其所傷不同,因其氣各異也”
医学课件 11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 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 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 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 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若火熏之,一 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 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 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經為血,血 不利則為水,名曰血分。„„實則失氣,虛則遺 溺,名曰氣分”
医学课件 34
薛生白《湿热病篇》 • 对湿热病的病因,证候,病 机及诊治法则进行了专门研 究,有独到见解 • 湿热证提纲:“濕熱證,始 惡寒,後但熱不寒,汗出胸 痞,舌白或黃,口渴不引飲” • 湿热证病理:“濕熱病邪自 口入,直趨中道,病屬陽明, 太陰經者居多” • 湿邪在表者当芳化宣透,对 于湿邪入里者,应三焦分治
医学课件 12
《伤寒论》提到了温病这一名称,但与现在温病涵 义不同,为伤寒误汗后的坏证。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学说对后世创立的卫气营血 辨证和三焦辨证有很大的启发 《伤寒论》中未提出温病的具体治法方药,但许多 治法方剂,如清热(白虎汤)、攻下(承气汤)、 养阴(竹叶石膏汤)等法为后世温病的治则治法发 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温病课件——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温病课件——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暑为火之气,暑季人体毛窍开泄,亦是导 致暑热病邪入侵的重要原因。因夏暑之时天暑 下迫,地湿上腾,暑热既盛,雨湿亦重,所以 暑热易兼挟湿邪,这种病邪又称为暑湿病邪。 感受暑热病邪即时而发的温病称暑温, 伏而后发者称伏暑。
13
(2)致病特点:
①发病可径犯阳明 ②易耗气伤津: ③易致闭窍动风: ④易夹湿为患:
③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
④为病严重,病情凶险:
⑤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
40
7、温毒病邪
温毒病邪是指六淫邪气蕴蓄不解而形成的 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一类致病因素。因其致病与 时令季节相关,并能引起流行,故又称为时毒。 温毒病邪包括风热毒邪、风热时毒、暑热毒邪、 湿热毒邪、温热毒邪等。
41
(1)形成条件:
素禀体虚,御邪力弱 起居不慎,卫外失调 病邪太盛,正不胜邪
52
就温病而言,人们的体质与温病发 病有密切的关系。如素体阴精亏损或阳 热偏胜,温邪属阳,同气相感,故温热 性质的病邪容易侵入,如风温、春温、 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病的内 因多属此类。肺阴素虚者则邪易上受, 阴虚在营则邪易内伏,如伏暑之发于营 分者。素体脾虚湿聚之人,或因饥劳、 饱逸所致的脾虚失运或脾困失运,容易 感受湿热性质的病邪而发病,如湿温即 属此类。
温毒病邪
温毒病邪的形成与时令气候反常有 关,乃邪气蕴结而成,并多能引起流行。 感受风热时毒引起的温病是大头瘟,感 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温病是烂喉痧。
42
(2)致病特点:
①具火热之性: ②攻窜流走: ③蕴结壅滞:
温毒病邪
43
①具火热之性:
温毒病邪
毒是一类致病力很强的病因,具有火热
之性,它能导致人体高热、伤津耗阴、脏腑 功能严重失调和实质损害、气滞血瘀等多种 病理变化的产生。因此,临床上应特别重视 清热解毒法的应用。

温病学 PPT

温病学 PPT
暑热病邪—致病特点:
1)发病可径犯阳明: 叶天士:“夏暑发自阳明 ”— 白虎汤证
2)易于伤津耗气: 津气耗伤、津气两脱
3)易致闭窍动风:直中心包,闭塞机窍 4)易夹湿邪为患:
易困阻脾胃,弥漫三焦,伤络动血,耗损元气
BACK
·温病的病因·
(3)湿热病邪
定义:多发于长夏季节,兼具湿与热 两重特性的一种外感病邪。 (阴阳合邪)
总论重点
第三章 病因 第四章 辨证 第六章 治疗
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
一、温病的病因
1.明确温邪的概念
·温病的病因·
指外界致病邪气中具有 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2.温邪包括:
六淫化热 七


六淫邪气

蕴结不解
别种异气
·温病的病因·
1.风热病邪 2.暑热病邪 3.湿热病邪 4.燥热病邪 5.温热病邪 6.温毒病邪
形成条件:四时均可,尤多见于长夏 所致温病:湿温(消化系统)
致病特点
·温病的病因·
·温病的病因·
湿热病邪—致病特点:
1)病位以脾胃为主: 脾失升运,胃失和降
2)易困遏清阳,阻滞气机: 湿遏卫气—身热不扬、恶寒、胸闷脘痞等 湿盛阳微—畏寒、肢冷、便溏、舌淡苔白等
3)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BACK
·温病的病因·
1)病初即导致里热证: 病初即具里热证 或发于气分,或发于营分
2)病情较重而易闭窍、动风、动血: 病情复杂多变 郁热内炽,易伤血络,迫血妄行,或阻闭心窍
3)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
BACK
(6)疫疠病邪
·温病的病因·
定义: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种 致病因素。
形成条件:王叔和—非其时有其气 吴又可—杂气中为病最严重者

《温病病因发病学说》课件

《温病病因发病学说》课件
温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口渴、心 烦、尿黄等症状,同时伴有舌红苔黄、脉 数等体征。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发病 季节、流行病学资料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辅助 诊断方法也有助于确诊。
02
温病病因
外感温病病因
风热之邪
风热之邪是温病的主要外因,常 常由口鼻而入,侵犯肺卫,导致 发热、咳嗽等症状。
《温病病因发病学说》ppt 课件
目录
• 温病概述 • 温病病因 • 温病发病学说 • 温病治疗原则与方法 • 温病预防与保健
01
温病概述
温病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温病的定义与分类
详细描述
温病是一种由温热病邪引起的急性热病,主要分为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两类。新感温病是由外界温热病邪入侵引 起的,伏气温病则是体内潜伏的温热病邪在一定条件下发病。
卫气营血发病学说
卫气营血发病学说的主要 观点
将外感温热病按照卫、气、营、血四个阶段 分类,并认为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按照卫、气 、营、血的传变而发展。
卫气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病学说的来源
源于《内经》,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 完善,成为温病学派的重要理论之一。
卫气营血发病学说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卫气营血的分 类和传变规律,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 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三焦发病学说
三焦发病学说的主要观点
将人体划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个部分,并认为温病的发生与三焦的功能失调有关。
三焦发病学说的来源
源于《难经》,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温病学派的重要理论之一 。
三焦发病学说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三焦的分类和功能特点,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制定 相应的治疗方案。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教学课件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教学课件
血府逐瘀汤
清代王清任创制,用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对于气血瘀 滞引起的病症如痛经、跌打损伤等具有较好疗效。经临床 验证,其效果显著。
06
预防调护措施推广
日常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
注意保暖防寒
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病情变化快:温病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病情较重,易于出现险恶证候。
传染性:温病具有传染性,易于流行, 常引起大范围的传播。
温病特点
季节性:温病多发生于春、夏、秋三季 ,尤以夏秋为多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
温病分类方法及意义
01 02 03 04
分类方法:温病按发病季节、地域、传染性和临床表现等特点可分为 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两大类。
忧思过度
忧思过度可损伤脾胃,导致气血 生化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易 感受外邪。常表现为神疲乏力、 纳差便溏、舌淡脉弱等症状。
饮食劳逸
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职 ,湿浊内生,从而引发温病。常表现 为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
劳逸过度
劳逸过度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 感受外邪。常表现为神疲乏力、腰膝 酸软、舌淡脉弱等症状。
气分阶段
邪热入里,热势亢盛,表现为 高热、口渴、汗出、脉洪大等

营分阶段
热邪深入营血,耗伤营阴,表 现为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
斑疹隐隐等。
血分阶段
热邪深入血分,动血耗血,表 现为高热神昏、吐血衄血、发
斑等。
三焦辨证体系下的发病机制
01
02
03
上焦病变
温邪犯肺,肺气失宣,表 现为发热、咳嗽、气喘等 。

温病学病因和发病PPT课件

温病学病因和发病PPT课件
• 对于人体,既易伤津,又易耗气,症见身 热,汗出,口渴,齿燥,神倦,脉虚等。 津气耗伤过甚,可致津气两脱。
温病学教研室 21
• 暑热致津伤的机理: ①直接原因——暑热直接消耗津液,致津伤; ②间接原因——暑热逼津外泄,汗出而致津伤。 • 暑热致气伤的机理: ①直接原因——暑热,“壮火食气”,“炅则气
常见的各种温邪的致病特点
温病学教研室 4
1、风热病邪
Q:什么是风热病邪? A:风热病邪是发生于冬、春季节的一种致病
温邪。
温病学教研室 5
• 由春季风热病邪引起的温病——风温。 • 《三时伏气外感篇》:“风温者,春月受
风,其气已温。” • 《温病条辨》:“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升,
厥阴行令,风夹温也。”
温病学教研室 38
(2)易燥伤津液
• 《素问》:“燥胜则干”。 燥热病邪燥伤津液有一定规律: • 初起以燥伤肺津为主,症见口鼻咽喉干燥,呛咳
无痰等。 • 继则燥伤肺、胃、肠道的阴津,症见鼻、唇、咽、
喉、皮肤干燥,口渴,大便干燥,咳嗽无痰或少 痰、口干,舌干红少苔等。 • 少数病邪深入下焦,燥伤肝肾阴精,出现真阴耗 伤证。
• 王孟英指出:“不可误以湿热二气并作一气始为 暑也”,即暑邪可以兼挾湿邪,也可以不兼挾湿 邪。
• 若夏季降雨多,暑就容易夹湿; • 若夏季干旱无雨,暑就不可能夹湿。 • 不兼挾湿邪的暑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如暑温; • 暑热挾湿的暑湿病邪引起的温病有暑湿和伏暑。
温病学教研室 25
练习题:
• 暑热病邪致病初起病变中心是 A.肺卫 B.脾胃 C.阳明 D.肺
温病学教研室 31
(2)邪从外受,脾胃为中心
• 阳明胃为水谷之海,太阴脾为湿土之脏,脾胃同 属中土,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而湿为土之气, 湿土之气同气相从,故始虽外受,终趋脾胃,使 脾失升运,胃失和降。

温病课件——温病的病因与发病73页文档

温病课件——温病的病因与发病73页文档

END
温病课件——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温病学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ppt课件

温病学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ppt课件
《内经》“壮火食气”,“炅则气泄”;“炅则腠理开,营卫通,汗大泄,故气 泄。”
13
➢ 易直中心包 闭窍动风
直接侵犯其它脏腑 -直犯心包、肝经、肺络 →卒然昏迷、痉厥及咯血 邵仙根:“暑之伤人也,不拘表里,不以渐次,不论脏腑。”
➢ 易于夹湿兼寒
暑热致病每夹湿邪,成为暑湿病邪;天暑下迫,地湿上蒸。 叶天士:“暑必兼湿”; 王孟英:“暑令湿盛,必多兼感,故曰挟,……不可误以湿热二气并作一气始 为暑也。”
➢ 易致津液干燥
《素问》:“燥盛则干” 燥与热俱能消耗津液-津液干燥→口鼻唇咽干燥,干咳无痰→呛咳无痰、鼻咽干燥、口干作渴、
舌苔干燥。
➢ 易从火化 耳鸣,目赤,咽痛。
17
5.温热病邪 (1)定义 是一种致病后即有里热炽盛证候的外感温邪,可导致春温 。 (2)形成条件 发生与春季,里热偏盛,不兼有四时主气为特点-春温
1.风热病邪 (1)定义 风邪从热而化或与热相合,既有风邪的特点,又有温热的性
质,是导致风温病的主要原因。 (2)形成条件
◆阳气升发,气候温暖多风
叶天士:“春月受风,其气已温” ; 吴鞠通:“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风夹温也”
◆气候反常,应寒反暖
吴坤安:“凡天时晴燥,温风过暖,感其气者,即是风温之邪”
➢ 病势缠绵,传变较慢。
湿属阴邪,其性粘腻淹滞→致病一般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难解。
16
4. 燥热病邪 (1)定义 既具干燥特点又有温热性质的致病之邪-秋燥。 (2)形成条件 久晴无雨,秋阳以曝。 (3)致病特点: ➢ 病位以肺为主
燥金之气与肺脏相应-口鼻上受,先犯于肺→发热、微恶寒,干咳少痰、鼻干咽燥→咳嗽气急、 胸满胁痛、咽干舌燥→肺胃阴伤
➢ 邪气内伏,热自里发里 发病初起即现里热证候,且郁热难透 热在气分→高热、烦渴、口苦、溲赤、苔黄 热在营分→身热、躁扰、谵语、斑疹隐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