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诊疗操作规程共35页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完整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完整一、临床输血的适应证1.急性大出血2.贫血并有输血指征3.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4.维持术后排液平衡5.休克6.严重肝功能衰竭7.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8.血友病及其他凝血障碍性疾病9.其他需要输血的情况二、临床输血的步骤1.确认输血指征:根据病情及检验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2.选择血液产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输血产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3.核对输血血液:在输血前,医生和护士应当核对输血血液的编号、供者和受者信息,确保输血安全。
4.准备输血设备:包括输血袋、输血管道、输血针等,确保设备无菌,管道畅通。
5.准备受血者:鼓励受血者排尿,协助受血者就位。
6.术前护理:对受血者进行静脉穿刺、皮肤消毒等,确保输血通路的无菌。
7.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包括受血者的体征、皮肤黏膜的颜色、尿量的监测,以及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观察。
8.输血结束后的处理:包括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血袋的处理,以及受血者的相关护理。
三、输血进程中的注意事项1.勿将输血血液与其他液体混合。
2.须密切监测输血患者的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每15分钟至少观察一次输血患者的状况。
4.输血时应注意输血速度,一般情况下每小时≤20滴/分,有特殊需要时可适当提高输血速度,但一般不超过30滴/分。
5.输血时要注意输血的数量,一般按照体重、病情、贫血程度等因素合理决定。
6.输血结束后应立即拆除输血通路,查看输血管道有无出血。
并观察受血者的症状是否有改善。
7.输血后要及时记录输血观察结果,包括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血速度、观察结果等。
四、输血并发症的处理1.输血反应:若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皮疹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留取相应的样本用于进一步检查,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
2.输血后感染:若出现输血后感染的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抽血进行相应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
3.输血反应后低血压:若出现输血反应后低血压,应根据情况及时予以扩容、升压等治疗。
临床输血标准规程

临床输血流程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安全有效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临床输血。
第二章输血申请流程第三条临床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病人实施临床输血疗法。
第四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履行告知义务:第一款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其直系属的同意,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全名签字。
第二款病人《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第三款无直系亲属与相关人员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保存。
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临床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
第一款《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包括:1.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民族、门诊号(住院号)、科别、病区、床号;2.疾病诊断、输血史、妊娠史、输血反应史;3.相关检验(Hb、HCT、PLT、HBsAg、Anti-HBs、HBeAg、Anti-HBe、 Anti-HBc、Anti- HCV、Anti-HIV1/2、梅毒等);4.输血成分与输血量、血型(已有红细胞ABO血型与RhD血型必须填写备查);5.申请日期、输血日期、输血地点、申请医师全名签字等。
第二款《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核准全名签字,连同病人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三款输血科(血库)医师或工作人员可根据病人病情与输血目的选择最合适的血液制品种类进行配发血。
第三章病人血样采集与送检流程第六条确定病人输血后,医护人员(必须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旁核对病人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第一款采集血样时,如病人意识清楚可要求病人回答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科别、病区、床号、血型(已知红细胞ABO血型与RhD血型)等确认其身份;如病人意识不清式,通过询问病人的亲属或其他护理人员,确认其身份。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一、临床输血操作规程(一)临床输血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坚持合理用血、科学用血、安全用血的原则,节约用血。
(二)临床输血申请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2、输血申请单一式两份,由经治医师填写。
申请血型、品种、数量、申请日期、医生签名。
一份交采供血机构,另一份交输血科(血库)备案。
3、确定输血后,由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采供血机构,做血型鉴定、交叉配合试验等。
紧急输血时,可先报告,后补送输血申请单。
(三)取血1、取血与发血的取送工作由医护人员担任。
为了防止差错,取血时必须由医师本人亲自到场,以防给错而造成医疗事故。
取血时,应有两名医护人员在场,以防发生问题时互相证明。
如一人取血时,必须请他人来取。
2、取血时,取血人员和送血人员都需仔细核对血液制品标签上的各项内容,包括品名、规格、数量、有效期,应与输血申请单相符。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4、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输用前先轻轻倒掉一些,以检查有无明显凝块。
有凝块血液绝对不能输入人体内。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6、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制品时,前一袋输完后再接下一袋血液制品继续输注。
输注血小板时例外。
7、输血完毕后,由医师填写输血记录单(即输血卡),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供血者姓名、血型、品种、采血日期、有效期、实际采血时间、开始输注时间、结束输注时间、用量等;由医师记录输注开始和结束时间;将血液制品取回后放入冰箱保存24小时备查。
8、凡发生过敏反应的,应做好记录;过敏反应严重者应及时通知送血站或医院领导;如系血液质量问题应向领导及时汇报情况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临床输血诊疗操作规程

3.凡遇有: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 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情况必 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 作抗体筛选试验。 4. .输血前血液相容性检测项目包括:(1) 复核患者和供血者ABO血型,RhD阴性者 要同时复核患者和供者RhD血型。(2)红 细胞同种抗体筛查试验。筛查试验阳性者, 应做红细胞同种抗体鉴定。(3)交叉配血 试验。采用能检测出意外抗体的方法。
5.病人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根据输血适应症 制定用血计划,报科主任批准后,逐项填 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 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相关人员交输血科 备血。每张申请单只能预约一天的用血量, 电话及口头申请预约不予受理。择期手术 病人用血量预计大于1600mL以上者,提前 2天送血样和输血申请单到输血科,并报送 医务科审批。
临床输血诊疗操作规程
一、临床输血申请 二、标本的采集与交接 三、实验室检测 四、血液领发 五、血液输注及效果评估 六、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及处理
一、临床输血申请
1.输血治疗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存在 着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医师 在每次输血治疗前应充分权衡利弊。 2.临床医师应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附件中的输血指南,结合患者病情再做出 输血决定。
2.输注红细胞制品的效果评估 (1)国家以200ml全血分离制备的各种血 液成分定义为1单位,并在血液标签上标示 为1U。 (2)输注红细胞制剂主要是提高患者Hb 浓度,改善贫血症状。具体指标参考全血 疗效判断。
3.输注血小板的疗效判断 (1)治疗性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判断:观察临床 出血症状是否得到改善,及血小板计数升高程度。 (2)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判断:由于患者 无明显出血表现,因此主要观察输注后的血小板 计数升高的情况,测定输注后1小时和24小时后 的血小板计数都十分重要。 (3)血小板无效:是指患者连续两次输注足量 的血小板后,处于血小板治疗不应性状态,即患 者循环血液中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 血表现未见明显改善。患者可能存在血小板同种 抗体、自身抗体及其他破坏血小板的病理性因素。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完整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完整一、引言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注入患者体内以治疗疾病或补充血液成分的方法。
输血操作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医务人员输血操作的步骤和要求,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术前准备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判断是否需要输血,并正确选择输血血型和血液制品。
2.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充分解释输血的目的、过程和风险,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输血史,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输血相关的风险。
4.医务人员应检查患者的血型和血常规,以便确定输血计划。
三、操作步骤1.医务人员应确保血液制品的贮存温度符合要求,防止血液变质。
3.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将血液制品连接到输血管路,并设置输血泵调整输血速率。
4.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例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皮肤情况等。
5.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例如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等。
6.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输血的关键信息,包括输血计划、输血量、输血速率和输血反应等。
7.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输血,并及时通知患者和家属输血的结果和后续的处理措施。
四、输血相关事件的处理1.如果患者出现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按照院内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包括紧急处理和报告。
2.如果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需要进一步治疗,医务人员应全力配合,并向患者和家属做出全面的解释和安抚。
3.如果患者因输血相关事件导致严重并发症,医务人员应立即调查事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五、操作风险与安全措施1.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以避免感染或受到血液飞溅。
2.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输血操作培训,并保持相关操作技能的熟练。
3.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输血操作的规程,不得违反安全操作要求,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临床输血操作规程是指医疗机构在进行血液治疗时,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进行输血操作的具体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基本原则1.明确输血指征,经医生评估确有输血必要性,且经患者或患者家属同意;2.严格执行血液管理制度,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核对患者的身份及输血相关信息,确保输血物与患者信息一致;4.遵循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5.遵守临床输血操作标准和操作规程,正确处理和妥善管理输血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操作步骤1.核对患者身份和输血申请单、治疗医嘱等相关资料,确保输血信息准确无误;2.由两名操作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包括姓名、住院号、年龄等信息;3.核对输血物的标签和相关信息,包括血液型、Rh因子、血袋号码等,与患者信息一致;4.核对输血物的过期时间和存储条件,确保输血物的质量;5.选择合适的输血针头和输血管路,进行消毒和穿刺;6.设立静脉通路,使用3%氯化钠或生理盐水预冲管路;7.将输血物连接至输血管路,确保连接牢固,无渗漏;8.设置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的输血需要和身体状况确定输血速度,通常为滴速15-20滴/分钟;9.输血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病情和输血情况,注意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10.输血完成后,停止输血,先关闭输血管路再拔除针头,消毒穿刺部位,并进行观察;11.记录输血相关信息,包括输血物的型号、数量、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输血速度、患者的病情观察等。
三、注意事项1.遵守无菌操作,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穿刺器具等;2.确保输血物质量,核对血液型、Rh因子等,注意血液的保存条件和过期时间;3.遵守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的限制,避免输血过快或过多导致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4.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和输血过程中的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5.注重输血后的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处理;6.认真记录输血相关信息并及时上报。
实施临床输血操作规程,能够确保输血安全有效,减少输血相关风险,提高临床血液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XXX医院临床输血操作规程一、临床护士的输血操作规程1、当班护士应协助当班临床医生做好患者输血前的解释工作,检查首次输血患者是否已做输血前“九项”(ALT、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CV、抗-HIV1/2、梅毒)和是否已签《输血治疗同意》,否则有权拒绝临床医生的输血申请。
2、临床医生下达医嘱后,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病人床边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和住院号等内容,然后再由当班护士采集患者血标本2~3ml。
3、患者血标本采集后,由当班护士将《输血申请单》及患者血标本立即送到输血科,并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无误后双签名进行交接;值班时间输血时,由当班护士电话通知输血科人员到病房与当班护士共同核对无误后双签名交接。
4、接到输血科交叉配血完成的通知后,由一名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取血时,应要求输血科人员与之共同核对《交叉配血记录单》、《交叉配血登记本》和血袋标签上的所有内容,并检查血液包装是否完好、血液外观是否正常,核对和检查均无误并双签名后取回血液;值班时间输血时,由输血科人员将交叉配血完成后的血液等送到病房与当班护士共同核对和检查,均无误后双签名交接。
5、临床取血人员或输血科送血人员应保证血液在医院内的转运质量安全。
6、准备输注血液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到患者床边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配血结果,并再次检查血液包装是否完好、血液外观是否正常,核对和检查均无误并双签名后方能执行下一步操作。
7、核对和检查完毕后,由当班护士轻轻摇匀血液,并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管道;输血器管道冲洗完毕后就可以开始给患者输注血液;输注前15分钟,将速度控制在5ml/min,并向病人或家属交待输血注意事项;6、由当班护士填写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输血时间、血型、与谁核对等)并签名;7、由当班护士观察约10min后根据病情调整滴数;8、由当班护士随时观察输血反应及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当班医师处理,并做好记录;9、输血完毕,当班护士再查对无误后,将血袋置入双层黄色污物袋内,并填写《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输血完成时间、有无输血反应、病人有无不适等)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签名;10、由当班护士将贮存血袋的污物袋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同送到输血科(夜班护士次日下班后将血袋送到输血科),经核对后双签名交接;11、血袋在输血科封存1天后,临床未反馈输血异常情况时,由输血科进行高压消毒并清点后交给医院医疗垃圾专业回收人员,由后者清点后再交给黄山市医疗垃圾处置机构专业回收人员,两次交接均必须双签名。
医院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申请标准操作规程1.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2.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4.亲友互相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 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和监护。
6. 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7. 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8. 临床医务人员有义务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献血法》有关规定。
9. 确定输血的申请医师交代患者家属到输血科缴纳互助金。
互助金为血液成本费的2倍(420.00元)。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标准操作规程1.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输血申请单上必须注明标本采集时间及采集人。
特急输血用血常规管(盖紫色)采集,非急输血用普通管采集(盖红色)。
2. 用药者注明用药情况。
3.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其他人员禁止送血)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签字。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一、输血前准备1.严格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患者和输血配血单的信息一致。
2.根据医嘱,选择适当的输血血液或血液制品。
4.输血室环境必须干净、整洁,床边准备专用输血床,床单必须干净、整洁,毛巾、水盆、尿量尿杯、痰杯、垃圾桶、呼吸机套套等设备准备齐全。
5.准备好输血必备的设备:输血立管理器、输液泵、输液管、针头、药液透明胶布、药液包装盒、药液等。
二、输血操作1.在输血前10分钟向患者进行详细的告知说明,告知输血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并征得患者的明确同意。
2.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并进行必要的静脉穿刺操作,注意穿刺部位的清洁和消毒。
3.核对输血血液或血液制品的物品、单位、数量,与病历上的核对一致后开始输血。
5.输血前必须再次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操作无误。
6.输血时必须持续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和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及时记录。
7.输血开始后,必须将患者的输血信息记录在输血记录单上,包括输血血液或血液制品的品种、数量、输血速度、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等。
8.输血时需注意注射速度,如需调节速度,请使用药液泵调节,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9.输血中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三、输血后处理1.输血结束后,记录好输血结束时间,完成输血记录单。
2.将输血用具进行妥善处理,如将使用过的输液袋、管道、针头等都放入红色医疗垃圾袋内,并将垃圾袋封口。
3.观察患者在输血后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如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及时记录并汇报给医生。
4.输血后的患者应将输血通路拔除,给予相应的护理,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必要时进行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措施。
5.输血过程中如果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按相关规定及时处理,并报告输血科主管医生。
四、清洁和消毒1.输血前和输血结束后对输血操作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保证输血操作的无菌性。
2.使用专门的一次性消毒用具和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消毒,严禁重复使用。
临床输血操作规范

临床输血操作规范本规范参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2006年11月)》,结合本院实际而制定,作为上述规范和规程的补充,以保证输血安全。
一、临床输血申请、血样采集与送检(一)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南规定,科学、合理地掌握输血适应症。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二)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三)《输血治疗同意书》上输血前九项检查应在输血前完成,逐项填写。
如果患者拒绝做,必须在《输血治疗同意书》备注后写明“不愿意做输血前检查。
”并签名。
二、输血前检查(一)ABO血型和Rh血型,抽血2ml于紫色盖真空采血管中,送检验科窗口部位,同时配血至少抽血3ml于蓝色盖真空采血管中;(二)Hb、HCT和PLT项目包含在血细胞分析检验中,抽血2ml 于紫色盖真空采血管中,送检验科窗口部位;(三)ALT包括在肝功能检验中,抽血不少于3ml于绿色盖真空管中,送检验科窗口部位;(四)乙肝两对半、Anti-HCV、Anti-H I V1/2和梅毒抽血不少于3ml于绿色盖真空管中,送检验科窗口部位;三、必须遵守《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登记制度》。
输血申请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
四、检验科血库应将《临床输血申请单》按月编号登记,妥善保存。
每月由质控办组织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和临床专家,会同检验科血库工作人员,对上月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症掌握情况作检查、评估和总结。
五、《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内容中:(一)血型: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
首次入院输血患者可不填写此项(但需注明标本已送检字样)。
医院护士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医院护士临床输血操作规程一、输血申请1、在确定输血后护士应持《输血知情同意书》、《医疗用血申请单》、到血库申请输血。
所有输血的病人应同时送血标本。
2、送《输血知情同意书》时应注意医生及病人是否签字,是否已抽取输血前四项,如果不是,护士应提醒医生补全手续。
3、《医疗用血申请单》及其中各项应填全,尤其是血型、血常规、肝功、肾功、丙肝抗体、乙肝五项、梅毒、艾滋(如急诊用血时无法填写完全,请事后提醒开单医生补齐)、申请输血时间等应填全。
二、病人血样采集1、确定输血后,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病人床前,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然后采集血样。
2、标签上的号码(条码)、病区、病室、姓名、应与申请单一致。
3、配血试验用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4、必须由护士送申请单及血标本。
三、取血1、护士凭病历、血型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取血。
执行不了2、取血时应与检验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1)发血单内容与血袋标签内容是否一致,包括病区、床号、患者姓名、血型、病案号、血袋血型、条码号、保存期等。
(2)保存血液外观正常,是否有破损、溶血。
(3)配血试验结果无误。
3、在发血单及相应登记本上签字。
4、第一次取血的新护士应在其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取血。
四、输血1.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发血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2.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发血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存。
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须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应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1 临床护理人员输血前核对1.1 血液取回后核对内容:主班护士与另一护士在输血前核对患者资料及确认血袋相关信息,包括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供血者血袋号、血型、血液品种、血量、有效期、血液有无溶血变质、血袋有无渗漏,确认无误后将血液送到患者床边准备输血。
1.2 床边输血核对内容:输血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并与输血单及血袋标签再次核对,清醒患者确认、血型确认,对无意识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单、床号、住院号、腕带或其他标识的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2 输血过程及记录2.1 核对确认无误后,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浓缩血小板应该使用盐水预冲过的输血器或血小板输血器。
2.2 血液输注前从冷藏箱内取出的血液,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血小板取回后应立即输注。
2.3 输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2.4 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该至少12小时更换一次。
若温度很高,其更换频率应该更高。
2.5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输血前15分钟要慢,一般为2ml/min,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一般为5~10ml/min,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有心肺功能障碍者,一般为1~2ml/min,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输血初期10~15分钟或输注30~50ml血液时,必须有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如果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主管医师及时诊治,同时通知输血科做必要的原因调查。
2.6 一般情况下,输血不必加温血液(但大剂量输血、新生儿换血治疗及冷凝集患者输血要加温输血)。
临床输血诊疗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诊疗操作规程一、临床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输血前需充分了解患者的输血指征和相关病史,包括血型、抗体筛查、传染性疾病筛查等。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输血血液制品,并准备好所需的输血设备和材料。
3.在输血操作前,必须进行患者的身份确认,并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以确保输血安全。
二、输血设备和材料的准备1.输血设备和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洗,并确保无损和良好的质量。
2.输血设备包括输血输液器、输血管道、输血针等。
三、输血前的患者评估和监测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2.输血前还需对患者进行血样采集,以确保输血血液和患者的血型相符合。
四、进行输血操作2.输血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包括插入输血针、连接输血管道、开启输血血袋等。
3.在输血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反应。
五、输血后的患者观察和处理1.输血结束后,一定要确保输血血袋内没有残留的血液,并将输血器材进行废弃处理。
2.输血后,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3.如发现输血后出现过敏反应、感染等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医师。
六、输血血液制品的质控1.输血血液制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要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2.输血血液制品的储存条件需符合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3.输血血液制品的有效期限需严格控制,不得超过规定的有效期。
七、记录和报告1.输血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包括患者的输血信息、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结果。
2.发生并发症或不良事件时,需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按规定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以上是一份基本的临床输血诊疗操作规程,通过严格遵循这些规程,可以提高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输血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一、临床输血·医师: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履行告知义务。
2、进行输血前9项检查,填写书写申请单(通知输血科)。
交叉配合单(病历归档)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科存档)。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病历归档)。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观察5分钟、15分钟 30分钟患者反应,异常反映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处理并在并在病档中详细如实记录,上报医务科。
4、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
5、一次性输血超过1600ml,请科主任核准签字并报告院领导审批。
6、手术室输血由麻醉师负责。
二、临床输血·护理:1、护士协助医生做输血前9项检查工作、负责核对患者,并向患者及家属做解释工作。
2、将交叉配血单及采血管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采血。
(核对四项)3、由医护人员将4单及血标本一起送至输血科,核对后双签名。
4、取回血后,护士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患者与血样信息并双签名。
5、血液恢复室温后输入,输血时两名护士携病历到床边核对病人基本信息及9项检查,将血袋上备查条码粘于交叉配合血报告单上,方能输血,调滴数10—15滴/分。
并交代输血注意事项。
6、观察输血十五分钟后调整滴数,填写护理记录,记录5分钟、15分钟 30分钟输血情况,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血型、核对者等。
7、随时观察输血后反应及变化,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并记录。
8、输血完毕当班护士再核对无误后,将血袋置入黄色污物袋内并填写护理记录签名(血输完时间,有无输血反应,病人有无不适)。
9、将储存血袋的污物袋和医生填写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在24小时内,送至输血科保存,核对后双签名。
三、临床输血·输血科1、输血科接到医护人员送来的输血申请单后,双方逐项核对后送备血。
2、取血回来后,输血科逐项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3、交叉配血实验由两人互相核对并签字。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一、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输血指征:在患者存在明确的输血适应证的情况下方可进行输血。
2.获取输血同意:在进行红细胞输血时,应该获取患者或患者家属的书面同意。
3.检查输血史:了解患者的输血史,特别是对于反应阴性或疑似输血相关疾病的患者。
4.获取输血所需血液及血管通道: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血型要求,选择适当的血液进行输血。
核实患者和血液的血型,并决定采用何种输血方式(静脉输血或动脉输血)。
5.输血设备准备: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输血器具,包括输血管、输血针、输血袋、输血管路装置等。
6.输血前检查:在进行输血前应该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二、输血操作步骤1.核对身份:在进行输血前,核对输血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给予正确的人。
2.定位穿刺点: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穿刺点,常常选择在手背或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
3.穿刺准备:使用无菌器械进行穿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穿刺点消毒,穿刺点局麻等。
4.连接输血装置:将输血管连接到输血针上,并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5.缓慢开始输血:逐渐打开输血管的流量,以避免患者出现输血反应。
开始输血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6.注意观察患者症状:在输血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特别是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疾病等。
7.输血结束:当输血袋内没有血液时,应该立即停止输血,并拆除输血装置。
在拆除输血设备之前,应注意血管通路是否畅通,如有血块应及时取出。
8.深静脉输血护理:若需进行深静脉输血,应注意保持深静脉输血通路的清洁和畅通,并定期更换输血器具,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输血后的处理1.维护输血通路:输血结束后,应注意维护输血通路的清洁和畅通。
2.随访观察:输血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特别是输血相关疾病和输血反应等。
3.输血相关疾病的处理:若患者出现输血相关疾病,应及时处理。
根据不同的输血相关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