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肝风内动型妊娠痫证的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癫痫【概述】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

临床上可表现为短暂的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不同症状,或兼而有之。

大多数病人的癫痛(发作)是由脑内外各种疾病所引起,称为继发性癫痫,目前原因不明的称为原发性癫痫。

原发性癫痫发病年龄多为5岁前后和青春期。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病因,一般来说,原发性癫痫如用药及时、规则,预后较好,不影响寿命,否则,易使癫痫反复发作,顽固难治。

癫痫属中医“痈证”范畴。

【病因病理】癫痛的病因可分为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

孕妇失其调养(母体突受惊恐)和胎儿发育不全为先天原因:后天原因为七情失调,脑部外伤,以及六淫外邪侵袭,或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其他病之后可致脏腑受损发为痛证。

病理变化为母体突受惊恐,一则导致气机逆乱,一则导致精伤而肾亏,所谓“恐则精却”,使胎儿发育产生异常,出生后发生辅证,此为先天因素所致。

后天因素所致痫证主要由于惊恐和饮食失节,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突受大惊大恐,造成气机逆乱,“恐则气下”,“惊则气乱”,进而损伤脏腑,如肝肾受损,可使肝肾阴亏,生热生风,脾胃受损则健运失司,痰浊内聚,一遇诱因,风火痰热上窜脑神,蒙蔽心神清窍,而发癫痫。

如果情志不舒,疲劳过度,肝气郁结,肝风夹痰上逆,闭塞心窍,壅塞经络,也可发为癫痫。

此外,由于脑部外伤之后,神志逆乱,气血瘀阻,络脉不和,也可发为癫痫。

癫痫与肾、肝、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病机转化与风、痰、瘀有关,尤以痰邪作祟最为重要。

【诊断要点】1.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多数情况下,详细的病史、临床特点、仔细的体检,结合脑电图等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2.大发作也称全身性发作。

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目前认为大部分属继发性。

发作可分为三期:先兆期、强直期、阵挛期。

3.小发作多无全身阵挛发作,以意识障碍为主。

单纯型仅有意识丧失,复合型则伴有简短的强直、阵挛,或自动症,以及自主神经症状。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癫痫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整体观念:中医注重整体观念,从患者的全身状况出发,进行辨证论治,能够全面 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
灵活多变:中医治疗癫痫的方法灵活多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 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癫痫概述 • 中医对癫痫的认识 •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 癫痫的预防与调护 • 典型病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癫痫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 电引起的慢性疾病,导致反复发 作的神经功能障碍。
发病原因
癫痫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包括 遗传、环境、脑损伤、代谢异常 等因素。
气血不足
先天因素或后天失养导致 气血不足,脑失所养,引 发癫痫。
肝风内动
情志失调导致肝风内动, 肝风夹痰上扰清窍,导致 癫痫发作。
癫痫的中医辨证分型
痰火扰神证
发作时突然仆倒,神志丧失,口吐痰涎,四肢抽搐,醒后 如常人,伴头晕目眩,胸闷,心烦,少寐,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滑。
风痰闭窍证
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乏力等先兆症状,继之突然仆倒 ,神志丧失,口吐痰涎或无痰涎,四肢抽搐,或啼叫一声 ,醒后如常人,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05
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针灸治疗癫痫案例
总结词
针灸治疗在癫痫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调节人体内的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癫痫症状。针灸治疗 的优势在于副作用小、疗效稳定、患者依从性好。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 化的针灸方案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小儿癫痫的中医辨证

小儿癫痫的中医辨证

小儿癫痫的中医辨证1. 引言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中医学认为,癫痫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情志不遂所致,形成痰火上扰、气火扰动,导致脑络失调而出现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癫痫的中医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

2. 中医辨证方法2.1 四诊观察中医认为,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对于小儿癫痫也是如此。

四诊观察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

2.1.1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儿的面色、舌苔、舌质、舌体形态等来了解疾病情况。

小儿癫痫在望诊时,面色常见青紫或红赤,舌苔多为黄厚腻或黄燥苔,舌质较红或暗红,舌体偏胖。

2.1.2 闻诊闻诊主要通过听患儿的声音、呼吸等来了解疾病情况。

小儿癫痫在闻诊时,可听到患儿的呼吸声紧促,甚至有喘息声。

2.1.3 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儿及其家长的病情来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症状表现等。

对于小儿癫痫,可以询问患儿的发作频率、发作时的症状表现以及家族史等。

2.1.4 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儿身体的部位,了解其脉搏的变化和身体的情况。

小儿癫痫在切诊时,脉象多见弦数或弦滑。

2.2 辨证类型根据中医理论,小儿癫痫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辨证类型,主要包括肝火偏旺型、脾虚湿盛型、肾亏气血不足型和痰火互结型。

2.2.1 肝火偏旺型肝火偏旺型是指小儿癫痫发作前,常常具有情绪激动、易怒、易动怒等表现。

舌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

2.2.2 脾虚湿盛型脾虚湿盛型是指小儿癫痫发作前,常常具有容易疲乏、食欲不振、腹泻或大便稀溏等表现。

舌苔厚腻,舌质较淡,脉弦滑。

2.2.3 肾亏气血不足型肾亏气血不足型是指小儿癫痫发作前,常常具有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多梦易醒等表现。

舌质较淡,舌苔白腻,脉弱。

2.2.4 痰火互结型痰火互结型是指小儿癫痫发作前,常常具有痰饮多痰、痰黏或痰多口臭等表现。

舌苔厚腻或厚黄,舌质红,脉滑。

3. 中医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小儿癫痫的治疗原则略有差异。

3.1 肝火偏旺型治疗原则针对肝火偏旺型小儿癫痫,主要治疗原则是清肝泻火、熄风镇痉。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癫痫的分类
原发性癫痫
主要由于遗传因素引起,多数在儿童期起病,无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损 害或功能异常。
继发性癫痫
由于各种原氧缺血性脑病等。
癫痫的危害与治疗意义
危害
癫痫发作可能导致脑组织损害、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学 习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痰浊内阻
痰浊内生,阻遏脑窍,引发癫痫。
癫痫与体质的关系
体质虚弱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体质虚弱,容易感染邪气或诱发痰浊内阻,从而 引发癫痫。
特禀体质
过敏体质、遗传因素等特禀因素,容易引发癫痫。
癫痫的病机
痰浊内阻
肝风内动
痰浊内阻,气血不畅,脑窍受阻,引发癫痫 。
情志失调,肝气郁结,化火生风,或肝肾阴 虚,虚风内动,诱发癫痫。
气血论治
气滞血瘀
01
以气滞血瘀为主,伴有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等症。治宜行气活
血、祛瘀通络。
气血两虚
02
以气血两虚为主,伴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等症。治宜益气养
血、宁心安神。
气虚血瘀
03
以气虚血瘀为主,伴有乏力、面色苍白等症。治宜益气活血、
化瘀通络。
04
中药治疗和其他疗法
中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中药治疗癫痫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费用低等特点,同时能够改善癫痫症状 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控制相关疾病:如高血 压、糖尿病等,以降低 癫痫的发病风险。
避免诱发因素:如过度 疲劳、精神压力过大、 缺乏睡眠等,以减少癫 痫的发作。
调护癫痫的意义与方法
调护癫痫的方法
心理调适:癫痫患者常常存在恐 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医生可以 给予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帮助 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20120501癫痫(中医)

20120501癫痫(中医)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神经元放电是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任何 一组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不会过高,也不会无限制 地影响其它部位。
在痫性发作时,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可明显增 高,达每秒数百次甚至数千次,并迅速导致许多 神经元同步放电。
钠泵的失效,钠离子↑,钾离子↓。 谷氨酸、天门冬酸↑、r-氨基丁酸↓。
病理
病因和发病原机制
(4)外伤 在颅脑任何部位均可引起癫痫,而 大脑皮质运动区、海马和杏仁核损伤后癫痫发 生率显著增高。 (5)感染 包括各种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 和脑寄生虫感染。 (6)颅内肿瘤 幕上肿瘤也是引起成年人症状 性癫痫的常见原因。 (7)脑血管疾病 各种类型的脑血管病均可引 起癫痫发作。
不能分类的发作
临床表现
癫痫发作分类
{简单部分发作
部分性发作 复杂部分发作
癫痫 发作
{ 全面性发作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强直性发作 阵挛性发作 肌阵挛发作
失神发作
失张力发作
不能分类的发作
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现
一.部分性发作 1、单纯部分性发作
(1) 单纯部分运动性发作 病灶在对侧运动区。 (2) 单纯感觉性发作
◆海马硬化,表现为海马萎缩、坚硬; ◆可波及海马旁回、杏仁核、钩回等,镜下典 型表现是经元脱失和胶质细胞增生。
病因和发病原机制
中医病因病机
(一)先天原因 责之于两个方面一为母 亲,另为胎儿。 1.孕妇失于调养 (1)精神调养:突受惊恐等。 (2)饮食调养。 2.胎儿发育不全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后天原因
部分性发作: 异常放电起源于一侧大脑半球的某个部位
1)单纯部分性发作( 无 意 识 缺 失) 2)复杂部分性发作( 有 意 识 缺 失) 3)部分性发作发展至全身性发作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考点-痫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考点-痫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考点-痫病的辨证论治关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中医内科学考点:痫病的辨证论治”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痫病的辨证论治(一)痫病的辨证要点痫病的辨证首先要辨病情轻重,其次辨证候的虚实,再确定病理性质,即风、痰、热、瘀。

本病之病情轻重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病发持续时间之长短,一般持续时间长则病重,短则病轻;二是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即间隔时间短暂则病重,间隔时间长久则病轻。

其临床表现的轻重与痰浊之浅深和正气之盛衰密切相关。

痫病发作期多实,多由风痰闭阻,痰火或瘀热扰动神明;间歇期多虚,或虚中夹实,常由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夹风夹痰夹瘀所致,宜分而治之。

来势急骤,神昏猝倒,不省人事,口噤牙紧,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者,病性属风;发作时口吐涎沫,气粗痰鸣,呆木无知,发作后或有情志错乱,幻听,错觉,或有梦游者,病情属痰;有猝倒啼叫,面赤身热,口流血沫,平素或发作后有大便秘结,口臭苔黄者,病性属热;发作时面色潮红、紫红,继则青紫,口唇紫绀,或有颅脑外伤、产伤等病史者,病性属瘀。

(二)痫病的治疗原则频繁发作,以治标为主,着重清泻肝火,豁痰息风,开窍定痫;平时病缓,则补虚以治其本,宜益气养血,健脾化痰,滋补肝肾,宁心安神。

(三)证治分类1.风痰闭阻证证候主症: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

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失,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证机概要:痰浊素盛,肝阳化风,痰随风动,风痰闭阻,上干清窍。

治法:涤痰息风,开窍定痫。

代表方:定痫丸加减。

常用药:天麻、全蝎、僵蚕、川贝母、胆南星、姜半夏、竹沥、石菖蒲、琥珀、茯神、远志、辰砂、茯苓、陈皮、丹参。

加减:眩晕、目斜视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珍珠母重镇安神。

12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辅导:肝风内动证的鉴别

12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辅导:肝风内动证的鉴别

12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辅导:肝风内动证的
鉴别
1.肝阳化风证
临床表现: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耳鸣,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面赤,舌红,或有苔腻,脉弦细有力。

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

2.热极生风证
临床表现:高热口渴,烦躁谵语或神昏,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3.阴虚动风证
临床表现: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眩晕耳鸣,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4.血虚生风证
临床表现:眩晕,肢体震颤、麻木,手足拘急,肌肉动,皮肤瘙痒,爪甲不荣,面白无华,舌质淡白,脉细或弱。

肝阳化风证为阳亢阴虚,上盛下虚,表现为眩晕欲仆、
头胀痛、头抑、肢麻震颤、步履不稳等。

热极生风证,为火热炽盛所致,病势急而重,表现为高热神昏、抽搐。

阴虚动风证多见于热病后期,阴虚亏损,表现为眩晕、手足震颤、蠕动及虚热证候。

血虚生风证多见于慢性久病,血虚失养,表现为眩晕、肢麻、震颤、拘急、面白、舌淡等。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辅导:癫痫辩证分型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辅导:癫痫辩证分型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辅导:癫痫辩证分型癫痫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

总结归纳各地文献,结合临床实际,一般可分为四个主型:
1.风痰阻闭平素常感眩晕、胸闷、多痰,发作前可有加剧之先兆。

发作时突然昏仆,神识不清,四肢抽搐,双目呆滞,口吐涎沫,喉间痰鸣,也可见短暂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者。

舌苔白腻,脉弦滑。

2.痰火上扰患者多起病急,突然昏仆,强直抽搐,双目上翻,口
吐涎沫,或有吼叫,甚则如狂,醒后头痛如裂。

平素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口干口苦,咯痰不爽,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大。

3.痰瘀阻窍多有头部外伤、产伤或脑部感染、脑血管疾病等病史,
癫痫发作症状较为固定,或常与月经周期有关,多伴头痛,肢麻等症状。

舌质暗紫有瘀斑,脉弦而涩。

4.正气偏虚病程日久,反复发作。

发作时抽搐无力或局部肢体抖
动。

平素有心悸、健忘,神疲乏力,或神识欠清,智力低下,腰膝酸软,头昏目眩。

舌质红少苔,或质淡边有齿印,脉细弱。

1。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痫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痫病的病因病机

先天遗传、七情失调,以及惊恐、饮食失调、脑部外伤、六淫所干、他病之后。

二、痫病总的病机及痰邪在发病中的意义及转化
痫病与五脏均有关联,但主要责之于心。

基本病机: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痰内动,蒙蔽清窍。

痫病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痫病之痰,具有随风气而聚散和胶固难化两大特点,本病之所以久发难愈,反复不止,正是由于胶固于心胸的“顽痰”所致。

三、痫病发生的病机关键及主要病机特点
痫病以心脑神机失养为本,脏腑功能失调为标。

其中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胜,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是病机的关键所在。

病机转化决定于正气的盛衰及痰邪深浅,发病初期,多以风痰闭阻,或痰火炽盛,以实证为主;日久不愈,损伤正气,表现虚实夹杂。

癫痫的中医辨证施护

癫痫的中医辨证施护

癫痫的中医辨证施护癫痫是一种脑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病症是反复发作的意识丧失、肢体抽搐以及其他症状。

中医学具有辨证施护的独特优势,在癫痫治疗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讨论癫痫的中医辨证施护方法,包括病因辩证、病位辩证、病机辩证和治则用药等方面。

一、病因辨证针对癫痫的病因,中医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疾病发展的相关信息来进行辨证。

常见的病因包括肝阳上亢、痰火郁结、肾精不足、心脾虚弱等。

根据不同的病因,中医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癫痫,可以采用清肝降阳的方法来平抑肝阳,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及强度。

二、病位辨证中医通过辨别患者身体的病位,可以进一步明确病证候选项。

癫痫的病位多涉及脑部和肝脏,常见的有肝火上扰、脑脉热盛等。

通过观察舌苔、脉象以及其他相关病征,中医可以判断出病位所在,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例如,对于肝火上扰所致的癫痫,中医会采用清肝泻火的方法,以平复肝火、缓解癫痫症状。

三、病机辨证癫痫是由于脑部神经元活动异常而引起的,中医对于癫痫的病机有着独到的认识。

常见的病机有肝风、痰浊等,这些都是癫痫发作的内在原因。

中医通过辨别病机,可以为治疗癫痫提供重要的参考。

例如,对于痰浊所致的癫痫,中医会采用化痰平喘的方法,以清除体内的痰浊,恢复神经元的正常活动。

四、治则用药中医治疗癫痫主要采用中药配合针灸等治疗方式,通过调理全身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

常见的治则用药包括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等。

例如,对于阴虚火旺所致的癫痫,中医会采用滋阴清热的中药方剂,以平衡体内的阴阳,减轻癫痫发作的频率。

综上所述,中医在癫痫治疗中的辨证施护方法非常重要。

通过对病因、病位、病机的辨证,中医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同时根据治则用药来实施治疗。

中医治疗癫痫不仅可以控制癫痫发作,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然而,要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中医的辨证施护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颤证辨证论治

颤证辨证论治

颤证辨证论治一、风阳内动型: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

前方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震颤,烦躁,眩晕者;后方具有镇肝熄风,育阴潜阳,舒筋止颤作用,适用于水不涵木,阳亢化风,风阳扰动筋脉之颤证。

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镇肝熄风止颤;生地黄,芍、玄参、龟板、天门冬育阴清热,潜阳熄风;怀牛膝、杜仲、桑寄生滋补肝肾;黄芩、栀清热泻火;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

肝火偏盛,焦虑心烦,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者加竹沥、天竺黄以清热化痰;肾阴不足,虚火上扰,眩晕耳鸣者,加知母、黄柏、牡丹皮;心烦失眠,加炒枣仁,柏子仁、丹参养血补心安神;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蝎,增强熄风活络止颤之力。

2.痰热风动证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黏,甚则口吐痰涎。

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代表方: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前方祛痰行气,后方清热平肝熄风,二方合用热化痰,平肝熄风,适用于痰热内蕴,扰动肝风之颤证。

常用药:半夏、胆南星、竹茹、川贝母、黄芩清热化痰;羚羊角、桑叶、钩藤、菊花平肝熄风止颤;生地、生白芍、甘草育阴清热,缓急止颤;橘红,茯苓,枳实健脾理气。

若痰湿内聚,证见胸闷恶心,咯吐痰涎,苔厚腻,脉滑者,加煨皂角、白芥子以燥湿豁痰;震颤较重,加珍珠母、生石决明、全蝎;心烦易怒者,加天竺黄、牡丹皮,郁金;胸闷脘痞,加瓜蒌皮,厚朴、苍术;肌肤麻木不仁,加地龙,丝瓜络、竹沥;神识呆滞,加石菖蒲、远志。

3.气血亏虚证头摇肢颤,面色咣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

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

中医内科学证机概要: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治法:益气养血,濡养筋脉。

代表方:人参养荣汤加减。

本方益气养血,补益心脾,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虚风内动之颤证。

常用药:熟地,当归,白芍、人参、白术,黄芪,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养血;肉桂助阳,鼓舞气血生长;天麻,钩藤、珍珠母平肝熄风止颤;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肝风内动型妊娠痫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肝风内动型妊娠痫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肝风内动型妊娠痫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肝风内动型妊娠痫证
主要证候: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及新产后,头痛晕,突然昏仆不知人,两目天吊,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腰背反张,时作时止,或良久不省,手足心热,颧赤息粗,舌红或绛,苔无或花剥,脉弦细而数或弦劲有力。

证候分析:素体肝肾阴虚,孕后血聚养胎,阴血更虚,肝阳益亢,故头痛晕;肝风内动,筋脉拘急,以致两目天吊,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腰背反张,息粗;风火相煽,扰犯神明,以致昏仆不知人;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颧赤。

舌红或绛,苔无或花剥,脉弦细而数或弦劲有力,为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之征。

治疗法则:养阴清热,平肝熄风。

方药举例:羚角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羚羊角、桑叶、川贝母、生地、钩藤(后下)、菊花、茯神、白芍、生甘草、鲜竹茹
方中羚羊角、钩藤平肝清热,熄风镇痉;桑叶、菊花清肝明目;竹茹、贝母清热化痰;生地、白芍养阴清热;茯神宁心安神;甘草和中缓急。

全方共奏养阴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之效。

下载全文。

痫证的辩证施治

痫证的辩证施治

痫证的辩证施治目的:探讨痫证的辩证分析及施治方法。

方法:对痫证患者临床辩证施治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30例痫证患者,经辩证治疗16例,基本控制6例,有效7例,无效1例。

结论:发作期以治标为主,重在涤痰息风、清肝泻火、开窍定痫。

平时以治本为主,宜补益肝肾、健脾和胃、养心安神。

标签:痫证;辩证分析;辩证治疗;痫证是由先天禀赋不足、脑部外伤、惊恐或热病之后,肝、脾、肾功能失调,痰壅风动,上扰清窍或瘀阻脑脉所引起的病证。

痫病之发生,多由先天因素,七情所伤,痰迷心窍,脑部外伤或其他疾病之后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阴阳失衡,元神失控所致,而尤以痰邪作祟最为重要。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痫证患者30例临床辩证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收集的痫证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56例,平均29岁,病程1~32年,平均病程12年。

30例痫证患者,经辩证治疗16例,基本控制6例,有效7例,无效1例。

2 辩证治疗2.1发作期2.1.1风逆痰涌发作前有先兆,继而眩晕头痛,胸闷,旋即昏扑倒地,口内尖叫,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口吐涎沫,牙关紧闭,目睛上视,手足搐搦,二便失禁。

脉弦,或滑,或弦紧,舌质淡,或淡青。

此为风痰上涌之象。

肝风内动,挟痰上逆,逆乱胸中,走窜窍道,损伤脑系,扰乱神明,故症见神志不清,发则昏扑倒地。

脑神损伤,不能协调脏腑功能,故症见口内尖叫。

风痰阻塞脉道,气血不得上荣,则见面色苍白等。

神明失调,故目睛上视等症相继而来。

脉滑、苔白腻亦为痰涎内壅之象[1]。

豁痰开窍,熄风定痫。

中药:定痫丸(《医学心悟》)、杨氏五痫丸(《证治汇补》)。

2.1.2痰湿郁火先身热,瘈疭惊啼而后发;或痰热素盛,上蒙清窍而发;发则昏不知人,咬牙切齿,叫吼遗尿,目睛红赤,便秘尿赤,口干口苦。

脉滑数,舌尖红,或红绛,苔黄腻。

此为火郁痰湿阻络所致,即所谓“痰热壅盛,火热冲动而作”,痰蒙清窍则昏不知人。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保安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VS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一种重要的癫痫非药物治疗方 法。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 营养,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癫痫的发 作。患者应该避免过度饮酒、吸烟和食用 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癫痫发作。
06
癫痫患者的日常管理与预防措 施建议
癫痫患者的日常管理建议
01
02
03
04
定期随访
癫痫患者应定期接受医生的随 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
避免过度兴奋、焦虑、压力等诱发因 素,减少癫痫发作的可能性。
规律用药
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 ,不要随意停药或减量。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电子设备
长时间暴露于电子设备(如手机、电 脑等)的电磁辐射可能会诱发癫痫发 作,应尽量避免。
保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大脑神经元的修复 和再生,减少癫痫发作的风险。
胖、脉细弱。
治疗策略
02
补益心脾,燥湿化痰,镇惊安神。
常用方剂
03
归脾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肝肾阴虚型
症状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心烦易怒、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腰膝酸 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策略
滋养肝肾,熄风定痫。
常用方剂
大补元煎加减。
04
中药治疗癫痫的机制与效果评 估
中药治疗癫痫的机制研究
调整机体阴阳平衡
症状
发作时突然昏倒、神志丧失、口吐涎沫、四肢抽 搐、喉中痰鸣、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策略
祛风化痰,开窍定痫。
常用方剂
定痫丸加减。
痰火内盛型
症状
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沫、目赤、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 弦滑数。

肝风内动的辨证论治

肝风内动的辨证论治

肝风内动的辨证论治
四、肝风内动
1.热动肝风(热极生风)见于高热惊厥。

主证:高热、抽搐、甚则神志昏迷。

舌质红,脉弦数。

病机:高热抽搐多见于婴幼儿患者,热极则可生风,呈现肢体抽搐,两眼上翻。

治法:清热熄风。

药物:
1.熄风:轻者用钩藤、僵蚕、地龙;重者用全蝎、蜈蚣,高热不退而抽搐者还可加用羚羊角粉。

2.清热:清热泻火药常用生石膏、寒水石、知母、黄连、枝子。

清热解毒常用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3.随证加药:昏迷加菖蒲、郁金。

方例:一般选用《疫疹一得》之清瘟败毒饮(生石膏、生地黄、犀角、黄连、枝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加减。

重者可用羚羊钩藤汤配合蝎尾粉,
亦可服用《温病条辨》之安宫牛黄丸(牛黄、郁金、犀角、黄芩、黄连、雄黄、山枝、朱砂、冰片、麝香、珍珠共为细末,炼密为丸,每丸重3克,金泊为衣。

成人体质壮实者,一日二次,每次一丸。

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癫痫中医辨证论治

癫痫辨证重在进⾏惊、风、痰、瘀等病理因素的辨别,临床应根据病史、发作诱因及症状表现综合分析。

治疗以豁痰化瘀、镇惊熄风为主。

惊痫者治宜镇惊安神,风痫者治宜熄风定痫,痰痫者宜涤痰开窍,瘀痫者治宜活⾎通窍。

若虚中夹实,则攻补兼施。

1.惊痫 证候:起病前常有惊吓史,发作时惊叫,吐⾆、急啼,神志恍惚,⾯⾊时红时⽩,惊惕不安,如⼈将捕之状,四肢抽搐,夜卧不宁,⾆淡红,苔⽩,脉弦滑,指纹⾊青。

治法:镇惊安神。

⽅药:镇惊丸加减。

2.风痫 证候:发作时突然仆倒,神志丧失,颈项及全⾝强直,继⽽抽搐,两⽬窜视,⽛关紧闭,⼝吐⽩沫,⼝唇及⾯部⾊青,⾆苔⽩,脉弦滑。

治法:熄风定痫。

⽅药:定痫丸加减。

3.痰痫 证候:发作时痰涎壅盛,喉间痰鸣,神志恍惚,状如痴呆,或为失神,瞪⽬直视,或仆倒于地,⼿⾜抽搐不甚明显,肢体⿇⽊、疼痛,骤发骤⽌,⾆苔⽩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开窍。

⽅药:涤痰汤加减。

4.瘀⾎痫 证候:常有产伤史,发作时头晕眩仆,神识不清,单侧或四肢抽搐,抽搐部位及动态较为固定,头痛,消瘦,⼤便⼲结如硬⽺屎,⾆红少苔或见瘀点,脉涩,指纹沉滞。

治法:活⾎化瘀,通窍熄风。

⽅药:通窍活⾎汤加减。

5.脾虚痰盛 证候:癫痫发作频繁或反复发作,神疲乏⼒,⾯⾊⽆华,时作眩晕,⾷欲⽋佳,⼤便稀薄,⾆质淡,苔薄腻,脉细软。

治法:健脾化痰。

⽅药:六君⼦汤加减。

6.脾肾两虚 证候:发病年久,屡发不⽌,瘛抖动,时有眩晕,智⼒迟钝,腰膝酸软,神疲乏⼒,少⽓懒⾔,四肢不温,睡眠不宁,⼤便稀溏,⾆淡红,苔⽩,脉沉细⽆⼒。

治法:补益脾肾。

⽅药:河车⼋味丸加减。

痫证中医全解

痫证中医全解

痫证中医全解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名癫痫或羊痫风。

其临床表现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昏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

西医的癫痫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痫证治疗的诊断要点大发作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口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醒后如常人。

小发作时,仅有突然呆木,面色苍白,或两目凝视,头向前倾,短时间即恢复正常。

反复发作,发无定时,发作时间长短不等,多数在数秒至几分钟即止,少数可达数小时以上。

苏醒后对发作情况一无所知。

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症。

脑电图检查可见异常。

痫证治疗的辨证分析本证之形成,大多由于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它病之后,造成肝脾肾损伤,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所致,而尤以痰邪作祟最为重要。

其病情的轻重常与痰浊的深浅,正气盛衰有关。

一般说来,初起时因正气未衰,痰浊不重,故发作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如反复发作,正气渐衰,痰浊不化,愈发愈频,使正气更衰,互为因果,其病亦渐重。

治疗宜分标本虚实。

频繁发作时,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顺气,熄风定痫。

平时则治本为重,宜健脾化痰,补益肝肾,养心安神。

痫证治疗的辨证论治风痰闭阻型【证见】发作时卒然昏仆,两目上视,抽搐吐涎,或有尖叫与二便失禁。

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方药】1.主方定痫丸(程钟龄《医学心悟》)加减处方:茯苓20克,石菖蒲10克,远志9克,全蝎6克,僵蚕12克,琥珀末3克(冲服),天竺黄10克,天麻10克,胆南星10克,法半夏12克,地龙12克,陈皮6克。

水煎服。

2.中成药(1)医痫丸,每次6克,每日2次。

(2)白金丸,每次6克,每日2次。

3.单方验方(1)河南镇痫方(刘玲验方)处方:白蒺藜、僵蚕、蛇床子各62克,蜈蚣7条,胆南星45克,朱砂9克,青礞石93克,共研为细面末,制成蜜丸,每丸重2.5克(含生药、蜂蜜各1.25克)。

妊娠痫证(妊娠病)

妊娠痫证(妊娠病)

妊娠痫证(妊娠病)妊娠晚期或正值临产时或新产后,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手足抽搐,全身强直,双目上视,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妊娠痫证”,亦称“子痫”。

见于《诸病源候论》。

若抽搐时间较长,频频发作者,可导致孕妇和胎儿的死亡,这是妊娠晚期严重的疾病,临证时须特别注意。

妊娠中、晚期,出现头目晕眩,状若眩冒者,称为“子晕”,亦称“子眩”或“妊娠眩晕”。

子晕有轻重之分,重者往往是子痫的前驱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即可发展为子痫。

而临床上检查常可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体征。

现代医学则称为“先兆子痫”。

本病常有妊娠水肿或妊娠高血压,未经及时治疗发展而来。

因此,妊娠后期必须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脏气本弱,因妊重虚,以致精血不足,肝阳偏旺为患。

常见的有:1.阴虚肝旺平素肝肾阴虚,孕后血聚养胎,精血愈亏,肝失滋养,肝阳上亢,遂致眩晕。

2.脾虚肝旺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不足;运化失司,水湿停聚,精血输送受阻;复因孕后阴血养胎,精血益虚,肝失濡养,遂使肝阳上亢而致子晕。

【诊断要点】子痫在产前、产时或产后均可发生,临床以产前子痫常见,其次是产时子痫。

往往有轻重程度不同的子晕病史。

本病在抽搐发作前常有头痛、眼花、胸闷、目管等症,血压显著升高,子痫发生时,水肿和蛋白尿进一步加重,小便短少,甚或尿闭。

本病尚须与癫痫相鉴别,子痫者,因妊而发,须臾醒,移时复作;癫病者,多有以往发作病史,并非因妊而致,且系突然发作,临床检查并无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等。

【辨证施治】本病以肝阳上亢为特征,但有阴虚肝旺,脾虚肝旺之别。

阴虚肝旺者,以头目晕眩为主证;脾虚肝旺者,以头胀眩冒伴面浮肢肿为主证,治疗分别予以养阴平肝,健脾利湿之法。

本病为危急重症,一旦发作,以熄风、安神、镇痉为要,并进行中西医结合抢救。

1.阴虚肝旺主要证候:妊娠头晕目眩,心悸征忡,夜寐多梦易惊,颜面潮红。

舌红或终,脉弦细滑数。

证候分析:胎赖精血以养,若素体肾精肝血不足,孕后精血益虚,空窍失养,则头晕目眩;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夜寐多梦;精血不足,虚热上乘,则面色潮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候分析:素体肝肾阴虚,孕后血聚养胎,阴血更虚,肝阳益亢,故头痛眩晕;肝风内动,筋脉拘急,以致两目天吊,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腰背反张,息粗;风火相煽,扰犯神明,以致昏仆不知人;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颧赤。

舌红或绛,苔无或花剥,脉弦细而数或弦劲有力,为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之征。

治疗法则:养阴清热,平肝熄风。

方药举例:羚角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羚羊角、桑叶、川贝母、生地、钩藤(后下)、菊花、茯神、白芍、生甘草、鲜竹茹方中羚羊角、钩藤平肝清热,熄风镇痉;桑叶、菊花清肝明目;竹茹、贝母清热化痰;生地、白芍养阴清热;茯神宁心安神;甘草和中缓急。

全方共奏养阴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之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