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历程与耕作栽培技术演变

合集下载

黑龙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全面分析及科学化管理策略

黑龙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全面分析及科学化管理策略

黑龙江省玉米产量多年来位居全国首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玉米栽培中,黑龙江省采用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配合先进的农用机械高效率完成整地、播种、施肥、植保以及收获等栽培流程,为实现玉米连年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不断提高玉米栽培技术水平,黑龙江省各地区要及时总结高产栽培经验,规范玉米全生命周期内的科学化管理,如此方可保障实现高产稳产的农业生产目标。

一、选地整地1、选地玉米种植地的土壤要具备良好的肥力,尽量选在含氧量10%-15%,空气容积大于30%,土层厚度超过80cm的地块栽培玉米。

2、整地深耕整地,深度为20cm,最深不得超过25cm,避免破坏耕层,降低土壤保墒能力。

整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秋整地对耕层较深的地块,可以在秋收后深松土壤,打碎底层土块,将残留的病菌和虫卵翻入深土层内,避免病菌和虫卵越冬。

秋整地时要同步完成耙茬、深松和夹肥作业,秋起垄后镇压。

(2)春整地对未进行秋整地的地块进行春整地,使用旋耕机灭茬,旋耕深度控制在10cm-15cm,深松土壤,施入底肥。

二、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结合本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选择产量高、抗性强的优质玉米品种,确保玉米品种与种植模式、种植条件相匹配。

2、种子处理用药剂拌种或对种子包衣,提高种子在土壤内的抗病害能力。

包衣使用的药剂可以选择克百威、吡虫啉、噻虫嗪、多福克等药剂。

根据药剂说明书确定合理用量,如选用多福克药剂进行包衣时,药剂浓度为35%,药剂与种子比例为1∶70。

三、播种技术1、栽培模式在黑龙江省玉米栽培中,常见的栽培模式包括大垄行间覆膜栽培、小垄密植栽培以及大垄宽窄行密植栽培等模式,各种栽培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需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种植模式。

在选择不同的栽培模式后,其播种技术要点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基于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的播种在栽培中选用中晚熟的玉米品种,一般在秋季整地,同时完成施肥、起垄作业,垄宽130cm,高15cm-18cm。

黑龙江省耕作制度发展的历史经验及现状研究

黑龙江省耕作制度发展的历史经验及现状研究

黑 龙江 是典 型 的旱 作农业 区, 由于传 统农业 的过 度耕
作 ,加剧 了该地 区的水土 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近 年来,东 北 黑土 区的水土流失面积 占总面积 的 3 4 %, 而降雨量逐年减 少 ,2 0 0 7年更是遭遇 了 5 0年一遇 的大旱 ,旱 田范围正在逐
3 黑龙江垦区的保护性耕作工艺
秋季作业重耙 2遍 、轻耙 2遍 。据军 川 I 农场 2 0 0 0 、2 0 0 1年
耕作制 度是在一定历史时期 、社会经济 条件 下形成的 ,
受 自然 条件 、生产条件和生产力水平所 决定 ,反 映着农业综 合生产 力发展方向和水平 , 它对整个农业生产 技术措施起着
组装 、调节 、调 控作 用,对 实现农 业持续增产、发挥 周期效
行农机具改装 ,实行 了一种原 茬免耕深松起 垄耕法 。改装方 法是 :利用 2 B J GL . 6型精播机 的机架 、施肥箱 、 深松铲 固定 座及传动机构 , 将改装好 的平板铧式培土起垄器移植到机架 上 即可 。一次作 业可完成原茬深松 、起 垄、包肥 ;为 了保证 深松起垄作 业质 量,在该机作 业前,最好先用轻耙顺垄耙 1
试验调查 , 采用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 、 大豆茬原垄卡种玉米 ,
在 改善土壤含水量 、土壤 速效养分 、土壤物理性状和增产方 面都有 良好 的效 果。
3 . 4原茬免耕深松起 垄法 由于秋 收后 至上冻前 的时间短 , 若全 部实现全方位深松 后再进行秋起垄 ,很难完成。为 了抢农时 ,绥滨农场通过 自
益具有决定性意义【 l 。黑龙江省的耕作制度经历了土壤耕作
制度阶段 、轮作制 、培肥 制和 耕喧制配套阶段 、现 代集约耕 作制度 阶段和现 在正进行转变的持续集约耕作制度 阶段 。

黑龙江种业发展回顾及对策建议

黑龙江种业发展回顾及对策建议

黑龙江种业发展回顾及对策建议作者:马占林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14期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种子需求大省,目前,全省初步构建了农业新品种育、引、繁、推紧密衔接的种子产业框架和运行机制,种子科研繁育、试验审定、质量检测、示范展示、经营推广、调运贮备、产权保护及市场监管能力显著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成果突出,成效显著。

发展历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省种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四化一供”阶段。

1978年,国务院批转农林部《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要求把种子公司和种子基地建起来,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即“四化一供”。

这一阶段实行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四化一供”标志着种子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在此阶段,全省种子工作队伍迅速壮大,基础设施建设获得飞速发展,科研育种水平不断提高,良种经营开创了新局面,全省种子工作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二阶段:法制化发展阶段。

1983年邓小平同志来我省视察时特意指示:“你们省要搞个种子法”,遵照这一指示精神,1984年1月,我省颁布了《黑龙江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它也是我国第一部种子法规,全省种子工作进入了依法治种的新阶段。

条例颁布后,全省形成了以国营种子公司为主体的县、乡、村种子推广供应服务网络,我省科研育种、品种审定、种子生产、加工、检验、储备、经营,以及良种推广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种子市场秩序日益规范,违法案件逐年减少。

第三阶段:产业化发展阶段。

1995年,在全国实施种子工程建设,我省种子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推广、供应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海伦市种子公司等一批大型种子公司。

第四阶段:市场化发展阶段。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全省种子市场放开,由垄断经营转为条件准入,种子经营主体呈多元化,种子管理与生产、经营机构彻底分设,形成了省局、市处、县站健全的种子管理体系,市场管理逐步规范,种子质量明显提高,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我省启动实施了农业良种化工程建设,种子产业整体实力增强。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变化分析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变化分析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变化分析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发展,全球气温和降水等气象要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对本来就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其中,气候变化对春玉米生育期的影响尤为突出,因为春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

本文选取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变化的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春玉米生产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1、春玉米种植面积变化情况据统计,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春季播种的玉米逐年增加。

其中,黑龙江省春季播种的玉米从2000年的7500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1.3亿亩,增长率近80%;吉林省增长率近40%;辽宁省增长率超过60%。

春季播种的玉米在东北地区已成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2、春玉米生育期长度变化情况近年来,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长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春季播种的玉米越种越早,出苗期和成熟期都比以往提前。

以吉林省为例,1996年至2001年,该省春玉米成熟期一般在9月下旬左右,而2002年至2006年间,春玉米成熟期提前到了9月上旬。

除了成熟期提前外,播种到出苗期、到抽雄期等各生育阶段也都明显提前了。

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东北地区春玉米生长发育特征也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春玉米播种面积的扩大、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春玉米早熟化现象愈发明显。

研究发现,春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积温变化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气候越暖、积温越高,春玉米生长发育的速度就越快。

二、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的影响1、温度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春季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植株对气温、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较弱,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也较高。

近年来,气温不断升高,春玉米的温度敏感性也随之增加。

一方面,高温对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形成有不良的影响,会导致上部枯死、叶片瘪曲、花粉活力降低等问题;另一方面,高温导致春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蒸腾压力加大,造成土壤干旱,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

黑龙江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4)

黑龙江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4)

2545.8
3066.2 4593.3 5007.2 5234.1
156.0
178.5 203.5 227.5 284.0
48.0
52.0 58.3 58.7
3440.6
4084.0 5828.2 6327.6 6434.7
苗期:播种-2展叶
深松防寒
保墒散墒
促进壮根
深松放寒 散墒松土
玉米可见叶3-4片、1-2展叶;
德美亚1 9叶1心
9-10展叶(可见叶15-16叶)
雄穗花粉充实
雌穗小花分化 花丝开始伸长
喇叭口未期 后期化控防倒 开始防大斑病
15展叶(可见叶20片)
准备防
玉米螟
蚜虫
玉米需水 临界期:抽 雄前20天抽 雄后10天 决定穗大小 粒多少关键 期
花粉与花丝
玉米水分临界干旱(喇叭口-开花授粉期) • 生育延迟 • 花期不遇 • 发育异常、败 育
2、站秆晾晒机械直收
在玉米含水率<25%时收获为合适.
3.分段收获 • 人工割晒,• 机械拾禾。据调查人工割晒适合的子 粒含水率30-32%, 机械收获损失主要由植株状态 (倒伏损失大)、收获时间、机具状态三方面决定, 收获时间不当损失就会增加5-15%。
4.冬收
玉米含水率34-36%以上,或秋涝造成机械不能进地
处理F12产量最高,其次是F6和F8,也就是说在玉米植株进入12叶时追肥效果最好,其次 是在玉米植株进入 6-8叶时,根据玉米叶龄指数与雌雄穗穗分化期的同伸关系,玉米进入 12叶,也就是叶龄指数在61.9%时,正好是玉米的雌穗小花分化期,这时追施的营养正好 用于玉米结穗,进而得到最高的产量;而当玉米进入 6-8 叶期,也就是叶龄指数在 39.546.1%时,正好是玉米雄穗小穗分化期到小花分化期,这时也正是玉米拔节期,就是所说 的拔节肥,这时追肥,能促进植株发育健壮,为后期高产提供基础。

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概况

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概况

垦区所处地域属 中、 寒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区。 垦区降 雨量 充沛 , 年均降 雨量 5 4 0毫米 , 年平 均气温在 1 ℃ ~5 ℃之 间 。无 霜期 平均为 1 2 0天 。 全 年 日照 时 数 为 2 4 0 0 ~2 9 0 0小 时 , 有效
积温 1 9 0 0  ̄ ( 2 ~2 7 0 0 q C。
2垦 区 玉 米 种 植 面 积 玉 米 在 黑 龙 江 垦 区 各 管 理 局 均 有 种 植 ,分 布 于 一 、 二 、 三、 四、 五积 温带 , 其 中红兴 隆管理局 玉米种植面 积为 3 0 0万 亩 左 右 ,牡 丹 江 管 理 局 为 1 7 0万 亩 左 右 ,宝泉 岭 管 理 局 约 有 1 4 0万 亩 ,建 三 江管 理 局 有 9 2万 亩 左 右 ,北 安 管 理 局 3 0 0万 亩左右 , 九三管理 局 2 0 0万 亩 左 右 , 齐齐哈 尔管 理局 约有 7 4 万亩 , 绥 化 管理 局 5 0万 亩 左 右 , 哈 尔滨管理局约有 1 3万 亩 。 3黑 龙 江 垦 区 各 级 温 带 玉 米 品 种 第一 积 温 带 主 栽 玉 米 品 种 为 先 玉 3 3 5 和郑单 9 5 8 ; 第二积 温带 主 栽的代 表品种 有吉单 2 7 、 鑫鑫 2 、 先 正达 4 0 8 ; 第三积 温带 种植品种 有绥 玉 1 9 、 垦单 1 o 、 绥玉 1 o 、 鑫鑫 1 、 绿单 2 ; 适 宜 第四积温 带的种 植品种 有绥玉 7 、 哲单 3 7 、 德 美亚 3 、 垦 单 1 3 、 绿单 1 ; 第五季 温带 的主栽 品种有德 美亚 1 、 德 美亚 2 、 克 单 1 4 、 利合 1 6 。
黑龙江垦 区玉米种植概 况
张铁强 , 王翊, 王任杰 , 王 慧, 姜丽静

东北玉米种植收货时期

东北玉米种植收货时期

东北玉米种植收货时期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种植收货时期主要分为春播和秋播两个时期。

1. 春播:春播是指在春季进行的玉米种植活动。

通常在3月底到4月初开始,到5月底上旬结束。

东北地区气温逐渐回升,土地逐渐解冻,适宜进行春季播种。

春季播种的玉米生长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110-130天左右才能达到成熟收获的状态。

因此,在东北地区,一般会选择早熟或中早熟的品种进行春季播种。

春季播种的玉米,需在一定温度、湿度和阳光照射下进行,才能顺利实现生长发育。

在收货时期,一般会在8月底至9月初开始。

此时,玉米的穗粒已经充实,颗粒饱满,外观呈现黄色或金黄色。

农民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和气温来进行收获,以确保玉米颗粒的质量。

2. 秋播:秋播是指在秋季进行的玉米种植活动。

通常在5月底到6月初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

在东北地区,秋季天气较为宜人,降雨适中,气温适宜玉米生长。

经过春季玉米种植后,土壤肥力会较为充足,为秋季玉米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

在秋季播种的玉米,一般需要90-110天的生长周期。

秋季玉米的收获期通常在10月底至11月初进行。

此时玉米的颗粒已经充实,呈现黄色或金黄色,颗粒饱满,适合收获。

农民会根据天气情况以及玉米的生长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收获。

及时收获玉米,可以避免天气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在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春季播种的玉米一般在8月底至9月初收获,而秋季播种的玉米则在10月底至11月初进行收获。

彼此之间的收货时期有一定的时间差异,这也是由于种植时期和生长周期的差异所导致的。

农民会根据气候条件、土地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收获,以保证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浅析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浅析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浅析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之一,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为玉米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东北地区实行了一系列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从土壤管理、种子选择、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水利设施等方面对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浅析。

一、土壤管理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管理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之一。

在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前要进行土壤检测,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施肥。

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并利用翻耕、中耕、揭土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以保证玉米生长的需要。

二、种子选择种子是玉米生产的第一环节,选用优良的种子是保证高产高效栽培的前提。

在东北地区,种植玉米要选择生长期适宜的品种,并且要通过正规的检测和认证机构购买优质的种子,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品质。

可以利用种子处理技术,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生长势,以增加产量。

三、施肥技术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对玉米高产高效栽培至关重要。

在东北地区,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五、水利设施水分是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利用水利设施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在东北地区,可以建设灌溉系统,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及时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度和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

可以利用膜下滴灌、滴灌、喷灌和渗灌等多种灌溉方式,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黑龙江地区玉米的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

黑龙江地区玉米的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

要全面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根据不同种植环节的作业需求选用相匹配的农用机械设备,以大幅度提升玉米种植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机械化整地1、机械选型在整地之前优选整地机械,如双轴灭茬旋耕起垄机,拆除整地机的起垄装置,以保证机械只进行灭茬和旋耕作业,在整地机作业时,需配合大型拖拉机进行联合作业。

2、整地技术要点玉米收获后,采用整地机深耕,深度不小于35cm;在整地机作业时,要控制好玉米田地的土壤水分,水分含量应在15%左右;整地机作业对地块坡度要求较高,不得高于7°,且玉米垄长不小于45m;根据玉米保护性耕作的宽窄行确定联合整地机的垄距,确保深耕后的土壤能够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

二、机械化播种1、播种机选型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下,春季无需耕作,所以要优选免耕精量播种机;免耕精量播种机要具备较强的入土能力,能够穿过地表秸秆和残茬进行播种,并且还要具备播种深度调节能力和覆土镇压功能,使机械化播种适应玉米地的土壤湿度条件,以提高种子出苗率。

2、种子处理与播种在机械播种前,对种子包衣处理,增强种子抗病害能力;在土壤温度不低于8℃,且含水量在14%-16%时进行播种;机械播种深度控制在5-7cm,根据土壤墒情适当调增或调减播种深度,若土壤含水量偏低,则要加深播种深度;在播种之后要做到覆土严密,及时镇压,机械镇压强度一致。

3、机械播种技术要点在宽窄行种植的第一年,精量播种机要控制好播种的行株距,宽行与窄行分别为80cm、40cm;在第二年播种时,应在第一年的休耕带进行播种,同时将第一年的窄行作为当年的休耕带;在播种前进行机械镇压,可在中型轮式拖拉机上配置耙子进行耙平,在播种后可采用苗带镇压器进行镇压。

三、机械化施肥1、机械选型施肥作业选用深松整地机,配套使用不少于50马力的拖拉机,以保证深松至40-45cm。

2、施肥技术①基肥。

在播种过程中同步进行侧深施肥,侧深施肥距离种子外侧5-8cm,距离种子播深3-5cm,严格控制施肥量,施肥量误差不得大于每亩1.2kg,为种子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概况

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概况

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概况作者:张铁强王翊王任杰王慧姜丽静来源:《吉林农业》2014年第02期摘要: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旱田作物,玉米种植面积超过5亿亩,产量突破1.9亿吨,仅次于水稻。

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超过9000万亩积居全国之首,黑龙江垦区从2001年~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从225万亩发展到1160万亩,占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的12.2%左右。

玉米单产从410公斤提升到550公斤,11年增产25.5%,小面积最高产突破1000公斤。

黑龙江垦区玉米生产采取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管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面积;品种;模式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30-11地理位置与现状黑龙江垦区总面积5.62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320万亩,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

黑龙江垦区集中分布在黑龙江东西两大平原和小兴安岭地区。

垦区北部有小兴安岭山脉,向东南方向延伸,北低南高;南部有长白山系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

垦区所处地域属中、寒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垦区降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54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5℃之间。

无霜期平均为120天。

全年日照时数为2400~2900小时,有效积温1900℃~2700℃。

2垦区玉米种植面积玉米在黑龙江垦区各管理局均有种植,分布于一、二、三、四、五积温带,其中红兴隆管理局玉米种植面积为300万亩左右,牡丹江管理局为170万亩左右,宝泉岭管理局约有140万亩,建三江管理局有92万亩左右,北安管理局300万亩左右,九三管理局200万亩左右,齐齐哈尔管理局约有74万亩,绥化管理局50万亩左右,哈尔滨管理局约有13万亩。

3黑龙江垦区各级温带玉米品种第一积温带主栽玉米品种为先玉335和郑单958;第二积温带主栽的代表品种有吉单27、鑫鑫2、先正达408;第三积温带种植品种有绥玉19、垦单10、绥玉10、鑫鑫1、绿单2;适宜第四积温带的种植品种有绥玉7、哲单37、德美亚3、垦单13、绿单1;第五季温带的主栽品种有德美亚1、德美亚2、克单14、利合16。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措施

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措施一、技术方案设计:1、目标产量:⑴、万亩示范片:平均公顷产量12吨。

⑵、300百亩核心区:平均公顷产量13.5吨。

2、农时设计播种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气温稳定通过7-8℃为最佳播期。

直播在4月25日5月5日完成、覆膜播种时间为4月20-5月1日完成。

抽雄期为7月14-17日;吐丝期为7月17-22日;成熟期:当气温稳定降到13℃以下(9月20日左右)为安全成熟晚限期。

3、保苗设计垄上行距50cm,株距16cm,播深4cm,保苗株数每公顷10万株。

4、施肥设计亩施纯量:核心区:21-23公斤,万亩片:18-20公斤。

二、高产创建实施内容(一)主导品种德美亚1号、绥玉七号(二)实施高产创建的关键技术①高产栽培模式:“一膜两密”栽培模式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模式技术要点:选用当地晚熟品种“绥玉七号”、秋起大垄、秋深施肥、化学除草、行间覆膜、膜侧播种、品种间种、适时早播、分级精播、测土施肥、增施微肥、拔节揭膜、缓速结合根侧深追肥、中耕深松、航化作业、叶面施肥、健身防病,机械直收。

大垄密植(130cm或110cm大垄垄上双行,垄上行距45-50cm)、小垄密植(65 cm)技术要点是选用耐密品种、三秋作业、秋深施肥、化学除草、品种间种、先进精播机、限深早播、分级精播、增密保匀、增肥保穗、测土配肥、缓速结合、增施微肥、分层施肥、侧深追肥、中耕深松、航化作业、叶面施肥、健身防病,站秆晾晒、机械直收。

小垄密:65cm垄距;亩保苗6670株。

秋深松整地起垄;秋深施肥、化学除草、种子分级、品种间种、限深早播;增密保匀、增肥保穗;测土配肥、立体施肥、根侧深追肥、增施微肥;防虫防病;中耕深松、航化作业、叶面追肥、健身防病,站秆晾晒、机械直收。

②叶龄跟踪管理技术⑴田间叶龄标记:展开叶1、3、6、8、10、14、10%抽雄用红油漆或胶带写明第几片叶;并记录时间(日/月)。

⑵叶龄管理田间标志牌:根据早、中、晚熟品种或播期定点做标志牌,准确记录时间、叶片数、株高等发育进程,技术实施,检查、指导生产管理。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玉米产量主要限制因素及对策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玉米产量主要限制因素及对策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地位不可替代,为实现粮食的稳产增产提供重要保障[1-3]。

玉米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主栽大田作物之一,由于是C4作物,具有高产潜力优势[4-6]。

玉米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个体构成群体而形成的产量。

产量是数量遗传性状,受多因素控制[7-9]。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处我国北方早熟春玉米带,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结构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10-12]。

如何充分挖掘玉米的高产潜力成为每一位种植者思考的问题,在三江平原地区玉米产量限制因素包括品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3大类。

探索玉米产量限制因素和解决方案对保障三江平原地区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1品种因素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处于我国北方玉米早熟区,玉米种质与品种匮乏,玉米品种是影响三江平原地区玉米产量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三江平原地区由于玉米收购时不重视品质,导致品种的越区种植严重,玉米收获时籽粒平均水分含量严重超标,既影响品质容重又降低了玉米产量。

目前三江平原地区生产应用的玉米主栽品种仍是德美亚系列品种,品种匮乏,且类型单一,种质基础狭窄,大面积种植同一品种有较高的风险。

国内自育玉米品种尚无法超越,玉米品种增产潜力有限。

今后,需要选育耐低温、抗倒伏、早熟性、抗病强、脱水快和适应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品种。

2自然环境因素2.1有效积温低、无霜期短和春旱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处我国北方早熟春玉米区的最北端,纬度高、日照长,无霜期短,总体积温偏少,三江平原玉米生产中,由于前期的低温冷害,整地质量差,出苗不齐,田间管理不善等,造成玉米植株个体间发育不同,田间整齐度差,导致个体间不能协调生长,形成以大苗欺小苗、以强欺弱的不良群体结构。

春旱是三江平原地区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常见气象灾害。

春旱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和玉米的整齐度产生严重影响,使玉米生长发育缓慢,阻碍不同时期生育进程。

三江平原独特的气候导致玉米籽粒灌浆和脱水速度缓慢,不利于机械收获,使玉米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严重影响。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历程与耕作栽培技术演变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历程与耕作栽培技术演变

害有 玉米 丝 黑穗 病 、 大斑 病 等 。玉 米 病 害 主 要 采
用 抗 性 品 种 、 作 、 株 处 理 或 药物 防治 等 方法 。 轮 病
1 2 纪 5 代 (99 15 0世 O年 1 4 ~ 9 9年 )
1 4  ̄1 5 9 9 9 9年 玉 米 面 积 和 总 产 同建 国 前 相 比除 了面积有 增加 , 单产 水 平没有 明显 的提高 , 生 产水 平较 低 , 玉米 总产 随着 玉米 面积 变化 而变化 ,
术 、 米 综 合 栽 培 技 术 模 式 的 建 立及 推 广应 用 、 玉 玉米 机 械 化 生 产技 术 、 米 病 虫草 害综 合 防 治技 术 等 。 这 些技 玉 术 的推 广 应 用极 大促 进 了玉 米 生 产 的 发 展 尤其 是 玉 米 产 量 水 平 的提 高 。
关键词 : 米 ; 玉 栽培 技 术 ; 展 历 程 ; 术 创 新 发 技
肥 为 主 , 基 肥 、 肥 、 肥 。通 常 采 用 玉 米 清 种 作 种 追 或 玉 米 与 矮 棵 作 物 混 种 等 方 式 种 植 。 如 通 常 采 用
玉米 与大 豆 、 豆 、 小 豆 等 混种 。玉 米 与 大豆 、 绿 红 小 麦 、 粱 、 子 等 常 采 用 2 5a的不 同轮作 方 高 谷 ~
从 13 8k ・ m 提 高 到 4 9 5 k h 净 增 0 g h 9 g・ m-, 36 7k ・ m~。2 0 8 g h 0 8年玉 米 面积 、 总产 量 和平 均 单 产分别 是 1 4 9 9年 的 2 4 . 2倍 、 . O倍 和 3 8 92 .2 倍 _ 。黑 龙江省 玉米 生产 的快 速发 展 与科技 进 步 2 ]
摘要: 简要 回顾 了黑 龙 江省 玉 米 生 产发 展 历 程 , 总结 了 黑 龙 江 省 建 国 以来 不 同 年 代 在 玉 米 耕 作 栽 培 等 方 面 的

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现状与

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现状与

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现状与探析摘要:黑龙江省属于农业重点省市及国家重要关注的商品粮产业基地,成为21世纪粮食产量上升及供给能力最可靠的区域。

该文分析了黑龙江地区玉米育种的自然优势,并探讨了如何深入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制定了持久的战略性措施。

对黑龙江地区发展高产量玉米、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地区;玉米;栽培技术;现状;探析玉米属于我省主打的农作物,更是饲料和工业原料的主要供给源头。

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确保了国家粮食供应畅通。

据初步统计得知,2012年黑吉辽三省玉米播种总面积为1067万hm2左右,远远超过了 2011年的播种面积,此数据显示玉米播种面积呈现扩大趋势[1]。

尽管玉米播种面积和相对产量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眼前资源,脚踏实地的扩大和发展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1 简述黑龙江地区玉米育种优势及产量状况1.1 自然优势1.1.1 地狱辽阔、气候适宜和生态环境优越黑龙江位于我国最北侧且维度最高,南起北纬43°26′,北至北纬53°33′,南北距离约为 1120km,西起东经121°11′,东至东经135°05′,东西距离约为930km。

年平均气温较低,常年几乎均存在霜雪现象,年降水量范围在400-650mm之间,1600℃≥10℃以上的积温≤2800℃,90d≥玉米生长期≤150d。

南北分布着两大山地和五大山脉,东西两大平原使我省具有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及别样的气候类型,为我省玉米育种及生长提供了最优越的自然环境。

1.1.2 丰富的地方种质资源因为我省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及独特的生态环境,加上先进的栽培技术,育种出了大量生态各异的地方品种,部分品种针对某些领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抗病毒、耐贫瘠等优点。

黑龙江省玉米规模化栽培技术的开发与探析

黑龙江省玉米规模化栽培技术的开发与探析
技 术 措施 。可 缓解 前 期 温度 低 , 土 壤微 生 物 活性 差 ,
米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及玉米市场供 给具有举足轻 重 的作用 。结 合我 省粮 食种 植 品种结 构 和潜 能 , 发 展 玉米 生 产应 实施 “ 北上 、 东扩 ”战 略 。但在 东 、 北部 地
区是豆 麦 产 区 , 随 着小 麦 面积 的大 幅下 滑 , 重迎 茬 问 题突出 , 制 约 了农 业 可持 续发 展 , 迫切 需 要 引入 轮 作 作 物 。该 区域 玉米 种植 比重较小 , 多数 县市 只在 1 0 %
全, 影 响 深远 、 意 义重 大 。 目前 , 年播 种 面 积超 过 3 3 3 万公 顷 , 位 居 全 国各 省 区第 一 位 , 总 产 占全 国的 十 分 之一以上 , 人 均 占有 量 、 商 品 化 率 均 居 全 国前 列 , 玉
视, 生产上常常出现秧苗素质不一 , 造成移栽成活率
种 植 与 环 境
黑 龙 江 省 玉 米 规 模 化 栽 培 技 术 的 开 发 与 探 析
李 丹 ( 黑龙江省勃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 心 黑 龙江勃利 1 5 4 5 0 0 )
黑龙 江省作 为农业 大省 和 国家重要 商 品粮基 地, 是我 国 2 l 世纪粮食增产和粮食供给能力潜力最 大的地区。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 ,确保 国家粮食安

光资源浪费的矛盾 。增加投入 、 提高玉米生产水平 , 推 动集 约 化生 产 。
4 研 究和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
玉米 生 产最 适 于走 集约 化 、 机 械 化发展 之路 。面
1 5 %。 依 据玉 米 的生物 学 特性及 生 理 、 生 态 指标及 省
气象局 《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适应性评价及种植格

黑龙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探讨

黑龙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探讨

Z a i p e i j i s h u现阶段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数量逐渐增加,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数量和效率,为当地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需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提高重视程度,能够采取先进化的栽培模式,积极运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确保玉米在各个生长阶段避免遭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玉米生产数量同时,加强玉米产业的发展水平,为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将四精两管栽培模式技术介绍如下:1、精细耕作第一,针对大马力机车种植形式,在开展合理轮作工作同时,需落实秋整地作业,并运用先进化的拖拉机设备,完成保护性工作,但需对深深翻深度严格控制,确保能够满足相关规定和标准,避免对玉米健康生长造成影响。

第二,针对卫星导航技术,需在大马力机车设备上安装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整地和播种以及多个种植环节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确保种植工作的精度与机车效率能够满足相关规定与标准,具备统一性特点,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工作的效率。

第三,针对送耙结合,运用耙地结合种植方式开展整地工作,需对深度严格控制,确保能够满足相关规定和标准,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问题。

第三,在开展秋季种植工作时,须在秋季封冻前,确保垄台的宽度和高度以及制度都能够满足相关规定与标准,促进玉米种植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精密栽培在实际开展精密栽培工作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种植和栽培流程:第一,优选品种,需确保玉米种子其自身具备早熟性和高产性以及抗逆性较强的特点,能够满足相关规定和标准。

第二,在开展种子分级工作时,需选择精品种子,同时通过设备和人工两种形式,开展多种分级工作。

第三,需确保精量播种工作具备匀速性的特点,提高玉米植株自身均匀性与合理性的特点。

第四,对玉米播种时间严格控制,确保能够满足相关规定与标准,避免对玉米健康生长造成影响。

第五,运用地面机械与飞机航化结合的方式,对相关因素严格控制和管理,进一步降低玉米穗为何玉米植株高度,避免对后期玉米正常生长造成影响。

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产量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

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产量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2, 38(10): 1864−1874 /zwxb/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DOI: 10.3724/SP.J.1006.2012.01864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产量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钱春荣1,3于洋3宫秀杰3姜宇博3赵杨3王俊河3杨忠良4 张卫建1,2,*1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95;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 黑龙江五常 150229摘要: 明确不同年代春玉米生产力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的响应特征及其趋势, 对高产高效的耐密品种选育和密植抗倒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意义。

本文以黑龙江近50年来第一积温带大面积种植的8个典型春玉米品种为材料, 于2009和2010年进行密度和施肥的田间试验, 比较不同年代主栽品种生产力演变特征。

结果显示, 黑龙江省1970s—2000s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 单株生产力与群体产量均明显提高, 平均增幅分别为每10年16.96 g和790 kg hm–2; 植株空秆率和倒伏率显著下降, 株高、穗位、单株叶面积、穗粒数、千粒重显著提高。

随着密度的提高,各年代玉米的单株产量呈显著下降趋势, 群体产量呈抛物线形上升, 群体最高产量的理论密度增幅为每10年3 507株 hm–2; 空秆率显著提高, 但倒伏率仅1970s和1980s的品种呈递增趋势; 株高、单株叶面积、棒三叶面积、穗粒数与千粒重均呈现下降趋势, 穗位随密度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

各年代品种株高、穗位、单株叶面积和千粒重随氮肥水平提高呈增加趋势。

在150~450 kg hm–2的施氮水平范围, 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 各年代品种增产效果不明显。

黑龙江高产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黑龙江高产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贮藏过程中的问题:贮藏过程中 易出现霉变、虫害、鼠害等问题 ,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
晾晒贮藏:将玉米棒在干燥通风 的地方晾晒一段时间,使籽粒脱 水干燥,以提高贮藏效果。
贮藏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采用药物处理、物理 方法等手段进行防治,同时加强 贮藏管理,保持通风干燥,定期 检查贮藏情况。
THANK YOU.
后期田间管理
01
适时收获
在玉米成熟期,要根据天气情况和籽粒成熟度,及时收获,以保持玉
米的产量和品质。
02
晾晒贮存
收获后的玉米要及时晾晒,以降低水分含量,同时要合理贮存,以防
止霉变和虫害。
03
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料,可以将其粉碎还田,以增加土壤有
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04
常见病虫害防治
玉米螟防治
生物防治
利用赤眼蜂等天敌昆虫,对玉米螟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如氯虫苯甲酰胺等,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大小斑病防治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和透光,降低湿度。
化学防治
使用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对大小斑病进行防治。
青枯病防治
农业防治
采取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适度的水分。
化学防治
使用甲霜灵等药剂对青枯病进行防治。
05
玉米收获与贮藏
适期收获
确定收获时间
在玉米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此时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千粒重最 高。
气候条件
根据气候条件和玉米生长情况,灵活掌握收获时机,如遇高温、多雨等不良气候 条件,应适当提前收获。
贮藏方法选择
烘干贮藏:将玉米棒送入烘干设 备中烘干,使籽粒达到安全水分 以下,再贮藏于通风干燥的地方 。

浅谈黑龙江省农作物种业发展情况云仲岳1刘占宇2

浅谈黑龙江省农作物种业发展情况云仲岳1刘占宇2

浅谈黑龙江省农作物种业发展情况云仲岳1 刘占宇2发布时间:2021-08-24T07:18:59.32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3期作者:云仲岳1 刘占宇2 [导读]1.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2.绥化市种业技术服务中心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黑龙江省种业快速发展,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粮食生产“十七连丰”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种业发展概况(一)品种研发情况。

一是优异种质资源总量增多。

我省加大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和整理力度,扩大现有种质资源库容量,丰富种质资源,深入挖掘种质资源潜力。

目前,仅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就已收集优质种质资源5万余份,包括野生大豆、大豆、水稻、小麦、高粱、谷子、蔬菜、饲草和育种中间材料等。

二是农作物育种体系较为健全。

目前,全省有种子科研育种单位及个人376个,其中科研单位81家,企业274家,个人21个。

年试验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近2500个。

“十三五”以来,共审定推广品种906个。

常规粳稻、大豆育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接近90%,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

我省生产上应用的大豆、水稻、小麦品种基本全部是我省自主选育品种。

三是农作物种业创新成果显著。

近年来,我省种业品种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选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

玉米以适宜机械化收获为重点,选育推广了东农264、龙单90等脱水快、适宜籽粒机收品种,玉米品种平均亩产达到688.2公斤,产量较“十二五”期间增产2.8%。

大豆以提高单产为重点,选育推广了合农71、黑农84、东农豆251、东生7等高产优质品种,亩产超过350斤以上大豆品种达到237个,合农71大豆品种去年在新疆创造了亩产447.47公斤的全国大豆单产纪录,今年在我省亩产达到336.2公斤,刷新东北地区大豆实收单产纪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2010 06 24 作者简介 : 王福亮 ( 1955 ) , 男 , 黑龙 江省哈 尔滨 市人 , 学士 , 副研究 员 , 从 事玉 米 栽 培 研 究。 E m ail: wangf uliang123 @ 163. com 。
米生产基本上延续传统的耕作栽培方法。生产上 应用的玉米品种主要是农家品种。如黄金塔、 长 春 2 号、 英粒子、 白头霜、 长八趟 等。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对全省玉米品种进行普查并对收集的农 家品种整理鉴定, 筛选出一批较好的农家品种如: 大穗黄、 马尔冬瓦沙里、 白头霜、 黄金塔、 金顶子、 [ 4] 长八趟等品种供生产应用 。玉米种子自繁、 自 留、 自用, 种粮不分, 以粮代种。玉米播种方法主 要采用耲种、 扣种、 埯种等方式。土壤培肥以有机 肥为主, 作基肥、 种肥、 追肥。通常采用玉米清种 或玉米与矮棵作物混种等方式种植。如通常采用 玉米与大豆、 绿豆、 红小豆等混种。玉米与大豆、 小麦、 高粱、 谷子等常采用 2~ 5 a 的不同轮作方 式耕 作。 玉 米 种 植 密 度 2. 1 万 ~ 2. 4 万 2 [ 3] 株 hm 。玉米除草全部是人工除草, 采用畜力 拉犁趟地。一般二铲二趟或三铲三趟。玉米主要 虫害有玉米螟、 粘虫、 蚜虫、 蝼蛄、 金针虫、 蛴螬等。 地下害虫防治采用 666 粉! 制成毒土、 毒谷或拌 种等方法 ; 玉米螟防治采用泥拌封垛或烧草的办 法处理越冬寄主 ; 粘虫主要靠人工捕杀。主要病 害有玉米丝黑穗病、 大斑病等。玉米病害主要采 用抗性品种、 轮作、 病株处理或药物防治等方法。 总之这一时期主要是延续传统耕作, 玉米生产水 平、 科技水平不高 , 耕作管理较粗放 , 玉米单产没 有明显提高, 玉米的总产量随播种面积的变化而 变化。
玉米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玉米种植几 乎遍布全省 , 常年播种面积在 270 万 hm 2 以上 , 占 粮食播种面积的 30% 左右 , 年产玉米 120 亿 kg 以上 , 占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的 40% , 约占全国 总产的 11% , 玉米商品化率达 70% 。玉米总产、 人均占有量、 商品化率均居全国前列。近年来 , 黑 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 总产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新中国成立 60 a 以来 , 黑龙江省玉米有了巨大的 发展 , 近些年来发展有加快的趋势。玉米播种面 [ 1] 积、 总产 量、 平 均 单 产 都 有 了 较 大 提 高 。从 2 1949~ 2008 年玉米播种面积从 151 万 hm 增加 2 2 到 365 万 hm , 净增 214 万 hm ; 总 产量 由 198 万 t提高到 1 822 万 t , 净增 1 624 万 t ; 平均单产 从 1 308 kg hm 2 提 高 到 4 995 kg hm 2 , 净 增 2 3 687 kg hm 。 2008 年玉米面积、 总产量和平均 单产分别是 1949 年的 2. 42 倍、 9. 20 倍和 3. 82 [ 2] 倍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快速发展与科技进步 尤其是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进步密不可分。玉米 栽培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回顾黑 龙江省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 总结经验, 不断 创新 , 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水平, 促进玉米生 产再发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8) : 163~ 165 Heilong jiang Ag ricultural Sciences
综述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历程与耕作栽培技术演变
王福亮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玉米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摘要 : 简要回顾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历程 , 总结了黑龙江 省建国以来 不同年代 在玉米耕作 栽培等方 面的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 。 主要体现在 : 优良玉米杂交种的普 及应用 、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 玉米保护地栽培技 术、 玉米综合栽培技术模式的建立及推广应用 、 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 这些技 术的推广应用极大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玉米产量水平的提高 。 关键词 : 玉米 ; 栽培技术 ; 发展历程 ;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 S513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2767( 2010) 08 0163 03
时期采用的主要新技术有, ( 1) 玉米三交种、 单交 种大面积应用。三交种代表品种松三 1 号 , 单交 种主要有嫩单 1 号、 嫩单 3 号、 龙单 1 号以及合玉 号、 牡丹号、 克字号等。由双交种到单交种是玉米 品种第二次飞跃。 1972 年育成的第一个玉米单 交种嫩单 1 号开创了黑龙江省选育和应用单交种 的新纪元 , 玉米的产量有了极大提高, 单交种以其 独特的优势从此快速推广。 ( 2) 化肥应用得到普 及推广, 化肥用量大幅度增加 , 主要以氮肥为主。 玉米施肥由以农肥为主化肥为辅转向以农肥化肥 并重的转变时期。氮肥的品种主要以碳铵和氨水 为主。( 3) 各地联合攻关 ,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取 得进展。如玉米螟采用大喇叭口期人工在心叶内 撒颗粒剂方法防治。 ( 4)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开始 试验 , 并逐渐推广。 1973 年延寿县搞营养钵体育 苗移栽试验 , 而后在全省 11 个地市试验, 推广面 2[ 4] 积 600 多 hm 。( 5) 国营农场和机械化程度较 高的农村 , 采用玉米机械播种。( 6) 健全了玉米良 种繁育体系, 实现了品种布局区域化、 种子生产专 业化、 种子加工机械化、 种子质量标准化, 以县级 [ 6] 为单位统一供 种 ( 以后通称 四化一 供! ) 。总 之, 20 世纪 70 年代是黑龙江省玉米单产快速提 高的转折时期 , 关键技术措施有玉米单交种的推 广应用和氮素化肥的大量应用。
2
20 世纪 60 年代( 1960~ 1969)
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初, 3 a 困难时期粮食紧 缺, 为了解决温饱扭转粮食短缺局面, 玉米作为高 产作物, 增加播种面积势在必行。 20 世纪 50 年 2 代在玉 米播种 面积 平均 133. 8 万 hm 基础 上, 1962 年猛增到 167. 3 万 hm 2 , 增长 25% 。虽然单 产没有提高 , 但随面积增加 , 玉米总产量显著提 163
4
20 世纪 80~ 90 年代( 1980~ 1999 年)
3
20 世纪 70 年代( 1970~ 1979 年)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玉米播种面积, 总产量 和平均单产分别达到 185. 4 万 hm 2 、 478. 8 万 t 和 2 2 583. 0 kg hm 分别 比 60 年代 增长 14. 6% 、 [ 1] 89. 6% 和 65. 3% 。 70 年代由于杂交种的应用 及化肥的普及推广, 虽然玉米面积增幅不大, 由于 单产 大幅度提高, 玉米的总 产量有了空前提高。 玉米单产年均增长 6. 53% , 这一阶段玉米面积总 产、 单产均是建国 30 a 以来历史最高水平。这一 164
1
20 世纪 50 年代( 1949~ 1959 年)
1949~ 1959 年玉米面积和总产 同建国前相 比除了面积有增加, 单产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 , 生 产水平较低, 玉米总产随着玉米面积变化而变化, 玉米 生 产 处 于 恢 复 阶 段。 种 植 面 积 近 133 万 hm 2 , 年总产 量 200 万 t 左右, 平均单产 不足 1 400 kg hm 2 [ 1] 。新中国成立初期, 黑龙江省玉
20 世纪 80 年代, 玉米面积、 总产、 单产分别为 2 2 173. 6 万 hm , 535. 0 万 t 和 3 370. 1 kg hm , 与 70 年代相比分别 增加 - 7. 4% 、 11. 7% 和 30. 5% [ 1] 。 由于 80 年代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整 作物结构发展经济作物, 大大压缩了玉米播种面 2 积。1982 年玉米面积下降到 136. 3 万 hm , 接近建 国后历史种植面积的最低点。但由于杂交种、 化肥 等栽培技术的应用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积极性, 增加了科技和物质投 入, 促 进 了 玉 米 单 产 的提 高 , 单产 平 均 年 增 长 3. 1% , 总产也有所提高。90 年代玉米平均播种面 积、 总 产 和 单 产 都 持 续 增 长 , 分别达 到 230. 7 2 2 万 hm 、 114. 2 亿 kg 和4 972. 9 kg hm , 与 20 世纪 80 年代相比分别增加 32. 9% 、 113. 5% 和 47. 6% , 均有大幅度提高。由于单产提高, 总产量由此大幅 地提高, 玉米总产量占粮豆薯总产的份额平均为 43. 8% , 比 80 年代提高 10. 9 个百分点。最高年份 [ 1] 占到47. 4% ( 1996) , 创历史最高水平 。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玉米进入持续发展时 期, 其政策因素是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并提高 了玉米收购价格,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综述黑龙江农业


8期
高, 1962 年 比 1961 年 增 加 88. 5 万 t, 增 长 67. 0% 。 20 世纪 60 年代平均年播种面积 161. 8 万 hm 2 , 平 均 总 产 252. 5 万 t 和 单 产 21 563 kg hm 2 , 与 50 年 代 比分 别 为 120. 9% 、 118. 2% 和 97. 9% 。单产没有增加 , 因面积增加 [ 1] 20. 9% , 总产因此增加 18. 2% 。这一时期生产 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是农家品种 , 品种间杂交种、 双 交种。60 年代前期应用的品种间杂交种主要有 黑玉 2 号、 龙玉 2 号等。 60 年代后期应用的玉米 双交种有黑玉 46 、 黑玉 53、 黑玉 71、 黑玉 78、 黑玉 79 等。一批双交种的选育、 推广 , 标志着黑龙江 省玉米生产进入杂种优势利用阶段, 实现了从农 家品种到杂交种的第一次飞跃, 具有里程碑的意 义。双交种比一般农家品种增产 20% ~ 30% , 由 于双交种的推广 , 玉米单产有了大幅度增加。玉 米杂交种的出现 , 改变了原有的供种方法, 玉米种 子主要由专门育种场繁殖 , 并建立了一批种子繁 殖场。1964 年 8 月 , 农业部在林甸县召开了 全 国种子工作现场会! , 推广该县计划供种实现农作 物良种化的经验。在全国形成了以县级良种场为 核心 , 公社、 大队良种场为桥梁 , 生产队种子田为 基础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 , 加快了玉米杂交种的 推广速度。这一时期继续延用传统耕作技术 , 采 用的新技术有: ( 1) 化肥开始应用。 1963 年黑龙 江省开始用化肥作追肥[ 4] , 化肥主要是氨肥, 如氨 水等。但玉米施肥仍以有机肥为主 , 化肥为辅 , 基 肥为主, 追肥为 辅。 ( 2) 玉米移栽试验。 1967 年 在巴彦县进行三带试验 ( 带根、 带土、 带老母 ) , 玉 米移栽试验。( 3) 玉米与矮秆作物间作。玉米与 大豆、 马铃薯、 蔬菜等间作。间作比例为 4∀2, 6∀6, 12∀12 等。以 6∀6 比例最大 [ 4] 。 ( 4) 新型药剂使 用。药效提高, 杀虫谱较广的敌百虫和内吸性强 的 1605! 1059! 乐果!等在生产上应用。同时玉 米 种 植 密 度 有 所 增 加 , 在 2. 1 万 ~ 2. 4 万 2[ 5] 株 hm 。玉米生产、 技术水平仍不高 , 虽然双 交种推广 , 但应用面积不大, 这一时期玉米单产没 有大幅度增加, 玉米总产随播种面积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