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制度根源和管理制度的现实选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研究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由于很多地方政府难以还清债务,这就给整个经济系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研究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源。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些地方政府在GDP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债务规模,而且有些地方政府还存在借债还债的情况。
另外,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而言,债务购买和债务置换成为了常态化的现象。
这些因素加起来,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增长。
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方法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财政制度,以实现财政体系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这样可以促进地方市场的发展,从而为进一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供便利。
同时,应该将地方市场和地方债务发行分离开来,以实现不同政策目标的平衡。
其次,还需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
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情况的全面排查和风险评估,可以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风险。
此外,还要建立市场化的垃圾债券处置机制,减少垃圾债券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最后,应该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调控机制。
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相应的规定来有效地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增长,加大对地方政府的风险评估力度。
同时,采取成熟的财务监管和风险控制方法,整合债务水平和债务评级,提高财务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三、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方法如果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存在,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化解这些风险。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可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
这样可以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保证其正常运营。
其次,可以评估担保机制的有效性,提高担保机制的应对能力。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人对债务担保的投资风险,从而为债务化解提供保障。
最后,也可以通过地方市场的整合和调整来优化地方市场结构,促进市场的发展。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这些规划和项目,地方政府纷纷以各种形式举债,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日益严重。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不断增加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管理。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和提出对策建议。
1.地方政府规范逼迫:地方政府在面对各种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时,受到规模逼迫,急需筹集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
为了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发行债券、举债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的实施。
2.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与经济增长挂钩,部分政府官员着眼于短期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管理的风险。
政府官员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增长的政绩,在债务管理方面缺乏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问题。
3.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缺乏有效的审计手段和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长无序和管理混乱。
4.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认识不足:有些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存在较大的风险盲区。
在面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时,有些政府官员没有深入研究债务管理的风险,导致了债务管理问题逐渐严重化。
5.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当下的资金需求,存在违法违规的债务行为。
以地方政府名义非法设立融资平台、变相扩大规模、隐性债务等问题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断增加。
二、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的债务限额和风险预警机制。
地方政府应设立债务上限制度,确保地方政府的债务处于可控范围内。
建立健全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2.加强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向社会公开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并公开地方政府债务使用情况,使社会公众更清晰地了解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和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和建议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和建议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必须坚持“从严控制、规模适度、防范风险、注重效益”的原则,一方面,负债是政府主动经济行为,要限制举债行为,控制负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另一方面,负债是客观存在和现实需要,要加强资金调度.重视资金效益.提升偿债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严控新债,用好旧债,滚动发展,良性循环.使负债既不能压垮政府,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和有效运作.同时也不能让地方政府因为资金短缺而束缚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因此,地方性政府债务的管理重点,就是控制和运作。
(一)控制主要是控规模、控风险,措施有:1.建立政府性债务举债审批制度。
整体把握政府性债务总额,分类控制债务规模。
要着重把握项目的有效性.选择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有效促进民生经济、有效帮扶企业生产的政府主导性项目.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投资,讲求项目投资效率与资金使用效益。
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整体把握债务的总体规模。
新增项目举债应遵循“举债适度,讲求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原则.对举债规模、还款期限、偿债资金来源与债务偿还能力进行事前评审论证。
2.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要明确举债原则、举债范围、债务资金的使用与监管.规范举债行为;二是定期地对债务分类结构实行动态分析,建立债务动态监测评估机制;三是根据经济发展、财政收支及政府债务的总额及分类结构.设定多项风险控制指标,确定还债能力与可用财力相适应的政府举债规模。
3.建立举债成本效益理念。
要对融资成本进行核算,综合项目建设资金需要的具体情况.确定融资结构及期限.拓展融资品种,降低财务费用。
4.建立政府性债务责任追究机制。
防止和杜绝举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树立债务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项目及其资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与审计;对未按规定程序举债、违规担保、截留挪用债务资金以及造成项目资金严重浪费的行为,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风险隐患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
而在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现状1.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居高不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稳定经济增长,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举债投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已达25.6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2. 违规融资问题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较多,地方政府违规融资问题较为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规避风险评估和审批限制,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担保公司等渠道违规融资,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并且隐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3. 风险隐患加剧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一些地方政府违规违约,部分政府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导致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目标,极力扩大投资规模,但又面临较小的财政收入,从而形成财政收支矛盾。
为填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只得通过借债来融资。
2. 政府干预过多一些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直接介入市场经济活动。
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等方面负债累累,形成了债务规模庞大的问题。
3. 建设项目收益低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但一些项目收益不佳。
导致投资效益低下,债务无法得到有效偿还。
1. 完善财政体制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税制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增强地方政府自主权和财政收入能力。
通过财政体制的改革,合理分配地方政府财政资源,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
2. 规范政府债务融资严格规范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划定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范围和融资担保责任,限制政府债务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加,管理问题逐渐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膨胀,风险隐患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些地方政府在融资过程中存在透明度不高、风险控制不严格等问题,导致债务管理风险加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也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有效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与规范、优化财政体制、提高财政收支透明度以及优化债务结构等多方面措施,才能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引言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地方债务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增加、债务使用效率低下、债务融资方式单一以及债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发展,也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存在,首先源于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完善。
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权责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变相举债、隐性债务等方式规避监管,增加了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失衡,债务结构单一,财政风险隐患增加。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透明度不高,财政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资金使用不规范,难以有效监督和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长期依赖短期债务融资,存在偿债风险。
如何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强监管与规范、优化财政体制、提高财政收支透明度和优化债务结构等,才能有效应对当前债务管理问题,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筹集资金,隐瞒债务规模、通道以及偿债安排的一种债务行为。
这种行为包括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债务、地方企业债务等,并且常常以政府担保为背书。
隐性债务不仅可能导致政府财政风险,而且还可能成为金融系统风险的根源。
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不仅事关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也关系到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1. 规模庞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在获取资金时,有时会采取隐瞒负债规模的行为。
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制度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借债行为缺乏透明度;另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不高,存在很多不为人知的债务隐患,这就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条件。
2. 风险隐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使得地方政府面临很大的财政风险,同时也给社会和金融系统带来了风险隐患。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存在不但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还债违约,同时还可能成为金融系统风险的根源。
3. 治理难度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治理难度很大。
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对隐性债务的认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力等方面。
这些都使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治理变得异常复杂。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深化和完善。
包括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的来源、用途和偿还责任,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和审计力度等。
2. 增强地方政府财政自律意识地方政府要加强债务管理,增强财政自律意识,杜绝隐性债务。
要遵循财务公开透明原则,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行为公开透明、规范合法。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责任制度,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严格按照规定履行债务管理职责,切实做好相关事项的审批、管理和监督。
地方政府债务化问题及治理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化问题及治理对策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化问题愈加突出,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隐患。
地方政府债务化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可持续性,更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治理这一问题,保障地方政府的健康发展。
一、地方政府债务化问题的成因在分析和治理地方政府债务化问题之前,需要了解其成因。
地方政府债务化问题是指在某些地方政府过度举借贷款并以地方政府名义发行债券,用于一些工程或投资,从而产生的经济负担过重和债务压力过大的现象。
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过度膨胀和过分追求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竞相上马大项目,过度追求超前发展。
在建设时要求一方面质量上乘,另一方面要打造景观效果和旅游景点,这些都需要巨额资金。
为此,地方政府通过贷款或者债券等方式融资筹资,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
2.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不规范正规的贷款和债券是一种非常好的融资方式,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些不规范的融资方式也层出不穷,如投资收益权、信托贷款、租赁与回租、政府预付卡等。
这些方式虽然能够得到一些短期的资金,但在未来某种程度上却会对地方政府财政带来巨大的潜在隐患。
3.地方政府管理不当一些地方政府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现象,从而使许多项目的成本过高、效益不佳,必须靠借贷来度日。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存在一些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难以准确衡量其债务压力和偿债能力,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地方政府债务化问题治理对策为有效治理地方政府债务化问题,必须提高政府的规范意识和政治自觉性。
由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地方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债务和资金的监测和管理,提高政府债务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从根本上保障地方政府债务的健康发展。
2.加强地方政府财政负担意识地方政府应切实增强财政压力意识,严格审查项目财务预算,实施合理的融资和采购计划,提高慎重决策和成本控制能力,降低财政负担,有效预防和降低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中国综合实力飞速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国内疫情防控、全球政治经济不稳定、国内消费力不足等一系列挑战。
要想继续完成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就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各地在资金的投入上一直高居不下,大量的资金入场确实可以满足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需求。
然而,单纯依靠税收补给财政,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为了保持当下经济增速,我国地方政府必然会因为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各种债务,这些债务问题也将给地方的发展带来各种问题。
文章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对策建议引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方面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经济增速放缓、新冠疫情、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乏力、支出刚性需求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有效地支持了“六稳”“六保”工作,为拉动投资和促进国内国际大循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通过相继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举措,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包括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限额管理和风险处置,夯实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制度基础,化解了地方政府债务对财政可持续性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隐患,推动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显著提升。
然而,随着近年来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的逐年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妥善解决,以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1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1.1城投债技术性违约与非标产品实质性违约交替发生,城投平台风险逐步暴露近年来,在公共财政债务接近偿债高峰期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压力的加大以及强监管态势延续,导致存量城投债风险开始逐渐暴露,城投债刚性兑付的情况开始被打破。
地方债务问题与解决方案
地方债务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巨大,因此,地方债务问题成为了当前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地方债务的规模庞大、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不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经济稳定以及社会发展。
本文将就地方债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对于当前地方债务问题的治理和预防提供一些借鉴。
一、地方债务问题的成因1.财政体制不合理在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占据了太多的财政资源和权力,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分配上处于弱势地位。
而地方政府面临着消化各种财政支出的艰巨任务,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短缺,不得不通过举债来融资。
2.地方政府竞争压力大在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中,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和项目,地方政府之间往往会通过扩大债务规模来提高自己的财政实力,这导致了地方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3.地方政府政绩压力在政绩考核中,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各种项目和政策来提高自己的政绩表现,而这些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地方政府通过举债来融资,以达到政绩目标。
以上几点是导致地方债务问题的主要成因,这些成因导致了地方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不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经济稳定以及社会发展。
二、地方债务问题的表现1.债务规模庞大自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地方政府由上级政府审批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16.47万亿元。
而从债务的结构来看,隐性债务占比较高,包括了各种隐性债务,如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政府土地储备债务等。
2.债务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地方债务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规模较小,但隐性债务占比高,这给地方政府的未来财政稳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融资结构主要以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为主,融资成本高,而且不透明度较高,这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成本的提高以及风险的不断积累。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与解决途径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从2018年开始,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仍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和解决途径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1.1 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不合理性地方政府是通过外部融资来进行项目建设和内部发展的。
但由于与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足,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进行债务融资的行为非常普遍。
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地方债务发行和管理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为了筹措项目资金而采取不合规的做法。
1.2 地方政府自负盈亏的任务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会自负盈亏,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承担了项目建设和收益分配的责任。
地方政府在承担高利贷压力的同时,还要努力地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这就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
1.3 金融环境紧缩金融环境的紧缩可以限制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进而造成地方政府融资难度加大,投资项目建设受到限制。
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不得不去寻找更高成本的借贷来源,导致贷款利率增加。
二、解决途径2.1 强制调整地方政府融资模型中国政府可以尝试强制调整地方政府融资模型,通过引导地方政府走向健康融资方式。
政府可以建立一个法律框架以保护投资人的权益,采取合规和透明的模式进行借贷交易。
2.2 明确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财政责任,加强财政的协同作用中央政府可以对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以确保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不会过重。
同时,应该建立一个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以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使其能够共享国家的财政道路。
2.3 推进政府资产负债率的下降政府资产负债率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机制,其中,减少政府开支、提高政府收入以及建立政府的资产池都能帮助政府资产负债率降低。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中,当前提升政府资产负债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结论综上所述,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极其复杂,解决途径也需要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政策安排。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出规模庞大、增长较快、隐性债务较多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地方政府财政稳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
一、问题成因分析1.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地方政府自负盈亏的财政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的巨大压力,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难以满足这些支出的需求。
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就需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
2.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有限我国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和债券融资。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低,融资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在融资渠道上的单一化和过度依赖,融资成本较高,加重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举债严重缺乏管制我国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缺乏有效的管制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过度举债和风险隐患。
而且,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以隐性债务形式存在,不易被人们所关注,这就给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体系应当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
还应当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减少财政支出的浪费,提高财政效益。
2.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应当优化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推动地方政府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多种途径来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防止过度举债和风险蔓延。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财经纵横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富禹豪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摘要: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如今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隐患,地方政府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偿还压力及管理压力。
而且自2018 年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 2018 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通知》(财预[2018]34 号)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又进入了新的阶段。
本文主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对政府债务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地方债务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债务;政府债券;债务监管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3-0131-02一、前言2008年经济危机后,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证GDP稳定增长和保持经济发展势头,以及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需要大量资金来开展各种城市建设项目,而这迫使政府进一步增加了投融资规模,政府债务水平也就逐年递增。
随着地方经济增长的需求扩大,地方政府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借贷,以期在一定时间里增加财力,满足建设需求。
但在借贷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在举债过程中存在短时性、违规举债、无序举债和不科学举债,积累了庞大的债务。
2017年底,中国政府债务达到29.9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国债为13.48万亿,地方政府债务为16.47万亿。
同年GDP总额为82.71万亿,中国政府债务负债率为36.2%。
从一方面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还在逐步扩大,各级地方政府仍然存在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现象。
到了2017年3月底,审计署审计的16个省、16个市和14个县,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与2013年6月底相比,政府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余额增长87%。
以上统计数据均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显性债务,如果考虑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拖欠项目工程款等形式变相举借的各种隐性负债,地方政府负债则极为有可能已经超越了100%的政府债务率警戒线,其形势不容乐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在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年里,地方政府债务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一些风险状况的担忧。
因此,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风险,需要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或其下属机构以其名义发行的债务,用于满足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地方政府债券,另一种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地方政府可能无法偿还债务,导致债务违约。
此外,地方政府可能滥用资金,导致资金流失和浪费。
因此,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是非常关键的。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挑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平衡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与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需要融资,以满足其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然而,太多的债务可能导致财务困境和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容忍地方政府的财务自治和遏制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
地方政府是基层政府的代表,他们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了很多贡献。
因此,在采取措施促进债务可持续性的同时,需要尊重地方政府的决策和行动的自主性。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对策为了更好地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政府的债务管理。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政府债务的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防止债务违约和财务风险。
2. 促进一体化融资。
政府可以促进一体化融资,通过发行市政债券、设立城市投资基金等方案,吸收社会民间资本,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3. 推进项目审计和监管。
政府可以加强项目审计和监管,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益,避免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存在浪费和不合理的投资,从源头上控制债务增长。
4. 引导地方政府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于技术创新、质量提高以及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投资和支持,从而帮助地方政府逐步产生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预算法》第20条明文规定: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第28条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文件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地方政府不存在债务。
现实中的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自觉或不自觉地公开或隐藏地,直接或间接地借了大量的债务。
本文将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地方政府负债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影响与对策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负债情况政府债务一般是指政府或者其所属的行政机构等举借的债务,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对政府举债行为进行了严格地限制,但是当一级政府无力承担它所担的支出责任时,这时政府就存在了事实债务了。
虽然我国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既不合法也不合规,但实际上,我国各地区、各层级的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举债度日或负债经营。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的一篇报道指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类型至少有四种,最大金额的是由地方政府出面担保或提供变相担保,为企业向银行贷款融资提供方便--也就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此外还有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拖欠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拖欠企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款等。
2010年6月23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报告了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首次披露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
审计署披露的情况显示,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政府,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其中,2009年以前形成的债务余额为1.75万亿元,当年新增1.04万亿元。
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
浅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与政策建议
1引言目前,我国多数地方政府都存在大量地方债务,这与《预算法》的规定有一定的背离。
这些债务的存在,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地方债务也是一把双刃剑,地方政府进行借贷,通过资金投入对当地经济发展进行支持,或发展当地公共设施等公益事业,都有利于地方的发展。
但是,不当的债务管理以及无节制的借贷,会造成严重的债务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地方政府部门带来严重的财政风险,地方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债务的积累,最终会对国民经济发展、政府公信力以及社会安定都带来一定的挑战。
2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债务数量庞大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债务数量庞大。
根据财政部官方网站的最新公告,截至2020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42075亿元。
其中,一般债务126115亿元,专项债务115960亿元;政府债券240186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889亿元。
而2018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18万亿,中央政府债务约15万亿,可以看出近几年地方政府债务有增无减,并且呈现一个极大的规模。
2.2债务增长快,政府压力大在当前债务规模较大的基础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仍然呈现快速增长的状态。
以2010年到2013年三年的增长率为例,2010年地方政府债务为6.71亿元,2013年增长到10.89亿元,三年增长率为62.3%,然而从2010年到2020年,十年时间,地方政府债务直接翻了一倍多。
快速增长的债务,对地方政府部门带来极大的压力。
同时,债务存在于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包括省级、市级与县级,甚至县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债务是增长最快的,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部门财政收入的增长,却要缓慢得多。
收支不平衡,导致地方政府压力日益增长。
2.3债务资金投向单一,收益较小地方政府部门借贷资金投向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益事业,如文体事业等,这些建设往往收益小,并且收益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这就导致地方政府难以通过债务资金投资收益来偿还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原因和化解
地 借 入 内 外债 务 , 违规融资 , 负 债 运
营。
( 二) 投 融 资 体 制 改 革 滞后 , 政 府 投 资 范 围过宽 过大
我 国经过 经 济体 制改 革 , 原 有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下 的 政 府 投 融 资 体 制 已
济 、社 会 风 险 的市场 机 制 难 以形 成 ,
负有 偿还 责 任债 务 的主 要举 借 主体 ,
分别 举借 4 . 0 7万 亿 元 、 3 . 0 9万 亿 元 、 1 . 7 8万 亿 元 。 从 债 务 资 金 来 源 看 , 银 行贷 款 、 B T 、发行债 券 是政府 负有偿
地 方 政府 财权 、 事权 的不匹配 , 财权
施 建 设 和 公 益 性 项 目 ,用 于 市 政 建 设、 土 地 收储 、 交通 运输 、 保 障 性 住 房、 教 科 文卫 、 农 林水 利 、 生态 建 设 等 基础 性 、公 益 性 项 目的支 出 8 . 7 8万 亿元 , 占8 0 . 7 %。 审计 结 果表 明 , 全 国 政府 性 债 务 各 项 风 险指 标 均 处于 国
元, 合计 3 0 . 2 8万 亿元 。地 方政府 负
有 偿 还 责 任 的债 务 1 0 . 8 8万 亿 元 。从 举借 主体 看 , 融 资平 台公 司 、 政 府 部 门和 机 构 、 经 费补 助事 业 单位 是 政府
的局面 , 中 央 财权 过 度集 中 , 而 大 量
事权 属于 地 方 各级 政府 , 以 至 于 形 成
许 多经 济 、 社 会 风 险 直接 转 嫁给 地 方
( 一) 财 政 体 制 改革 不 彻 底 , 地 方 政 府财 权事 权不 对 称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状和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状和对策分析摘要:自2015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的各项财政收入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新基建等各项国家战略叠加,最终要由地方政府落地实施。
财政收入的下降,以及各项战略支出的增加,使得地方政府举步维艰。
为了有效化解地方政府财力紧张的问题,各地不断加大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力度,发行额度逐年增加,相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问题愈发凸显。
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水平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推动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隐形债务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状国家对于地方债务管理的力度自2014年以来从未放松,尤其是对于地方隐形债务的管理更是与精准扶贫、环境保护列为三大国家任务,常抓不懈,在后二者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地方隐形债务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规定》(国发〔2014〕43号)文件出台后,各地方针对地方债务进行甄别,根据甄别结果显示,截止2014年底,全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和或有债务余额是154000亿、31000亿、55000亿。
[1]自2015年新《预算法》颁布之后,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只剩下发债的形式,其他融资途径,尤其是通过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融资的路径被切断。
面对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各项政府性投资对于资金的迫切需要,地方政府面临这巨大的管理压力。
尽管国家层面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但违法违规举债的行为仍旧存在,尤其是通过PPP模式、明股实债、地方政府隐形担保等各种形式增加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问题屡见不鲜。
具体而言:(一)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机制不健全尽管我国的评级制度建立已久,评级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信用评级的技术水平等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性债务飙升,已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成因1. 受限融资渠道。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限,地方政府无法直接进行融资,只能通过融资平台进行融资。
2. 土地财政局限。
土地财政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但土地市场波动较大,使得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不稳定。
3. 政绩观念导致的举债经营。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风险。
4. 审计监管不力。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另一个成因是审计监管不力,许多地方政府借债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管和约束。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风险加剧。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债务违约风险。
一旦债务违约,将引发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经济不稳定。
2. 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大量的债务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导致了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影响国家财政稳定。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还表现在影响国家整体财政稳定。
地方政府债务一旦出现风险,将对国家财政产生严重冲击。
为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1. 加强财政管理。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使用范围合理。
2. 完善审计监管。
加大审计监管力度,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有效监督和约束债务融资行为。
3.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从根本上缓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
4. 加强债务风险评估。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提前发现存在的债务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债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5. 提高政府债券市场化水平。
中国地方债务的成因及政策建议
中国地方债务的成因及政策建议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地方债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与经济转型、开发建设和政府财政管理等问题相关。
其一,新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由于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投资被投入到了传统产业,这些传统产业的增速已经放缓,而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却不断被新经济所占据,致使政府的财政支出面临巨大的压力。
为了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借贷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来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
其二,土地开发建设的需要。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建设需要资产的大量投入,而地方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这些建设项目,再加上土地市场的高昂价格,使得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借贷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土地开发建设。
其三,政府财政管理的问题。
在中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权力分立较为明显,而地方政府的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来自土地出让和房地产税,这种依赖性非常明显,一旦碰到土地市场不景气和房地产市场萎靡,地方财政收入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同时,地方政府还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政绩压力,需要通过高投资的方式来获得经济发展的成果,增加政绩,这些都是地方债务问题的成因。
针对地方债务问题,可以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其一,加强财政管理,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
对债务的规模、融资成本、财务状况等进行监管和评估,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同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获得资金,防止单一模式的过度依赖和过度借贷。
其二,加强房地产和土地市场的调控,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的压力。
针对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和土地市场的过度依赖,可以通过房地产税改革、土地供应等一系列政策的调控,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压力得到缓解。
其三,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转变政府的投资方式。
政府要以市场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把资源投放到增加社会福利、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公共事业上,而不是过分依赖土地开发和房地产市场。
地方政府债务
所谓地方性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和所属机构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
包括直接借入、拖欠形成的直接债务和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而形成的担保债务。
分为显性债务、或有显性债务、或有隐性债务。
论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原因与对策组合在现实社会中,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非常突出,造成了政权运转不畅,威胁社会稳定的影响,如果不积极防范和及时化解,将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以及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已成为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以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及其特点我国现行的《预算法》第三条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第二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因此,在法律上,除国务院特批之外,地方政府不得举债,而国务院至今并没有特批的案例。
但在现实中,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非常严峻。
所谓地方政府债务,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预算单位举借或合法担保以及在特定条件下需由政府偿还的内外债务。
具体来说,“它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承担资金的偿付义务。
”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 地方财政应支未支,应拨未拨,应补未补;国企改革支出,对下级财政救助;超越正常权限发生的担保或允诺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其中包括部分外债和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债务;在地方政府直接干预下形成的国有企业、国有政策性投融资机构债务。
”目前,我国各地区、各层级的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举债度日或负债经营,而且所负债务的种类之多,负担之重,已超出一般人之想象。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地方债务课题组粗略统计,2004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0000亿元以上,其中,乡镇平均负债高达4 00万元。
2002年国家审计署对中西部10个省、市的49个县(市)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截至到2001年底,49个县(市)中有37个累计瞒报财政赤字10.6亿元,49个县(市)累计债务达163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经济效益
主要投向市政建设、交通运输(61.6%)、土地收储 (10.6%)、科教文卫保障性住房(9.54%)和农林水 利建设(4.77%)——总体上有助于改善经济和社会基 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
构成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约束机制
商业银行约束:很好的市场约束机制(内在的审慎机 制)
上级政府约束:有效的行政和财政约束机制(外在的 审慎机制)
四、管理制度的现实选择
1.允许地方直接发行债券(市政债券)应慎重。
在地方收入自主权有限的情况下,举债权不宜下放。 国内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信息批露和信用评级体系不
健全,无法提供有效的市场监管和约束机制 目前来看,较完善的银行体系可以提供更好的市场监
三、风险的可控性
(一)债务规模
单从地方来看:
负有偿债责任的地方债务/地方财政总收入=66.3%;(负有偿 债责任+担保责任)/地方财政总收入=89.4%。地方财政总收入 =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基金收入 +财政预算外专户收入。
48.9% 地方举债在2008年以来,具有明显的短期政策特点(见图 2)。
二、制度根源
(一)分析框架
地方金融 体系
财政分权 体制
盈利动机和地方 干预:信贷支持
纵向失衡带来 的道德风险
地方政府举债 地方融资平台 地方投资热情
直接显性债务 直接隐性债务 或有显性债务 或有隐性债务
道德风险
中央救助
短期政策分担
中央政府
增长激励
财政激励
晋升激励
行政考核 体系
(二)核心要素
一个平台:
是否应单纯从地方来看?(1)地方承担了一部分本应由中
央承担的支出事务;(2)地方贯彻中央政策意图;(3)中央是 最后担保者
负有偿债责任的地方债务/全国GDP=16.8%;(负有偿债责任+ 担保责任)/全国GDP=22.6%;(负有偿债责任+担保责任+中 央债务余额)/全国GDP=39.4%。
地方政府债务:制度根源与管理 制度的现实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贾俊雪
2012.6.8
主要内容
一、典型事实 二、制度根源 三、风险的可控性 四、管理制度的现实选择
一、典型事实
(一)典型事实
规模:10.72万亿 构成
债务形式:负有偿还责任6.72万亿(62.6%),担保责 任2.34万亿(21.8%),一定救助责任1.67万亿(15.6%)
地方融资公司:2010末,全国有1万余家地方融资平台, 平台贷款占人民币贷款比重不超过30%;
两种激励:
财政和晋升激励——归为增长激励
三个制度:
行政考核体系:地方债务长期来看本质是一个行政问题 财政分权体制:纵向财政失衡并非主要根源 地方金融体系:盈利动机和政府干预
四种债务形式
债务来源:银行贷款8.47万亿(79%),上级财政0.45 万亿(4.18%),发行债券0.76万亿(7.06%),其他 1.04万亿(9.75%)
政府级次:省级3.21万亿(29.96%),地市4.66万亿 (43.51%),县级2.84万亿(26.5%)
地区分布:东部(49.7%),中部(27.3%)、西部 (27.3%)
发生时间: 2008年以来的债务占到48.9%
资金投向:
市政建设3.53万亿(36.7%),交通运输2.39万亿 (24.9%),土地收储1.02万亿(10.6%),科教文卫保 障性住房0.92万亿(9.54%)
(二)问题提出
什么动机?为什么经济发达地区反而举债更多? 为什么商业银行愿意借贷? 是一个单纯的财政问题吗? 中央政府在地方债务形成中扮演什么角色? 风险可控吗?如何看待地方政府债务? 发达国家的债务管理制度是否完全适合中国?
管和约束机制
2.构建行政控制与市场约束复合型管理制度
单一制国家——行政控制、问责以及上级对下级政府 的财政纪律约束是必要的(完善干部考核体系);
市场约束——银行信贷(深化金融改革);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