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教案
八、不确定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八、不确定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不确定现象"。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今天的课程主要涉及第77页到第79页的内容,包括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分类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不确定现象,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和分类,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作为教具,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份学习指南,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图片,如抛硬币、抽奖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知识讲解:然后我介绍了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和分类,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并区分随机现象和确定现象。
3. 例题讲解:接着我给出了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给出了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分类和例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复习课堂所学内容的题目,另一部分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课堂的讲解和练习都较为充分,但可能在例题的设置上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同时,我也给出了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情景引入情景引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在引入不确定现象这一概念时,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如抛硬币、抽奖等,这样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确定现象的存在,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 )来描述这种现象。
试一试:连线。
练习
1.“青蛙”跳水。
乒乓球可能跳入盆中,也可能跳到盆外。
练习
2. 根据图片信息判断。
(1)小猫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蓝球。( √ ) (2)小猫一定能摸到红球。( х ) (3)小猫不可能摸到蓝球。( х ) (4)小猫能摸到红球也是确定现象。( х ) (5)小猫摸到蓝球是不确定现象。( √ )
他抓了一个阄,不打开纸条,立即把阄放进嘴里吞噬了。并说:“我 抓的阄,我认命了,打开另一个阄,便知生死。” 于是,在金殿上,监阄 人打开另一个阄,纸条上是“死”字。二者必居其一,忠臣甲便活了下来。
忠臣甲这一聪明的举动,在于抓阄前有人告诉他,阉是奸臣乙亲制的, 他判断一定是两个“死”字。
拓展
抓阄定生死的故事
相传某朝某代,朝廷形成忠奸两派。甲是忠臣之头,乙乃奸臣之首。 乙在皇帝面前诬陷忠臣甲,欲置甲于死地。皇帝不知所措。奸臣乙趁皇帝 犹豫之机,提出以“生死抓阄”才决定甲的命运。
皇帝主持抓阄。按常理,阄是两张纸条,一张写着“生”字,一张写 着“死”字。而奸臣乙为置忠臣甲于死地,阄的两张纸都是“死”字。而 忠臣甲抓阄后,最终活了下来。用的什么办法呢?
球,因为( 盒子中全是红球,没有白球 );小猫摸
出的一定是( 白 )球,( 不可能 )是红球,因为
( 盒子中全是白球,没有红球
)。
小虎和小猫在摸彩球之前其实会摸到哪种颜色的结果
事先就( 能够 )确定,因为只有( 一 )种结果,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 确定 )现象,可以四年级(上)
不确定现象
1、通过例1和例2的自学,我发现“抽签” 和 “抛硬币”
结果事先都( 不能 )确定,因为至少都会出现( 两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不确定现象 第1课时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
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2.能够描述、分类不确定现象,并总结规律;
3.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各类不确定现象的分类;
2.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教学难点
1.各类不确定现象的分类;
2.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白板、彩笔;
3.提前准备好需要的实物。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引出本课重点内容——不确定现象,并进行概念解释。
2.讲解不确定现象的分类,结合实物进行说明。
2. 讲授新课
1.讲解随机事件概念,以及基本概率公式的应用,并进行范例演练
2.播放 PPT,带领学生观察屏幕上的实物,并说出可能发生的随机事件
3. 巩固练习
1.分组进行竞赛,现场测算问题 A、B、C 三种不确定事件概率大小,并将作答结果展示在班级榜单上。
课后作业
1.分小组,收集身边的不确定事件,并用图、表等形式进行描述和分类;
2.针对本次课程进行巩固复习,开展同步练习。
总结
本课时主要教授学生掌握数学中的不确定现象和概率计算方法,并用实例进行讲解。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控制和运用概率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一、教材分析: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涵盖了有关不确定现象的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认识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并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如天气、抽奖、掷骰子等。
-掌握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常用词汇,如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如频数、频率等。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不确定现象,如天气变化、抽奖结果等。
-能够使用常用词汇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
-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如记录频数、计算频率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掌握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常用词汇。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引导学生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统计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知识。
首先,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觉得明天的天气会是晴天还是雨天呢?请举手表达你们的观点。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非常好!你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这就是一个不确定现象。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明天的天气,因为天气是不确定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知识。
第二环节:概念解释教师:不确定现象是指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或确定结果的事物或事件。
除了天气,还有其他许多不确定现象,比如抽奖、掷骰子等。
请你们举出一些你们知道的不确定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记录在黑板上)教师:非常好!我们已经列举了一些不确定现象。
西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八不确定现象》教案
西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八不确定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来达到如下目标:1.了解什么是不确定现象,能够给出一些常见的不确定现象的例子。
2.引导学生认识“概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意义。
3.学习和掌握口算思路,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不确定现象,熟悉各种不确定现象的常见例子。
2.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概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3.让学生掌握口算思路,提高口算速度及准确度。
2. 教学难点1.了解什么是不确定现象。
2.理解概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让学生口头交流,了解一些他们知道的不确定现象,例如:掷骰子、抽卡牌等。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交流,引出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并适当给予解释。
2.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概率?概率对我们有哪些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思考,引出概率概念的重要性及其帮助的方面,例如减少风险、更好地掌握大事发生的概率等。
2. 认识不确定现象1.引导学生看以下两个例子:–“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抽一张扑克牌,点数是 A 的概率是多少?”2.让学生思考以上两个例子属于哪一类现象,可以总结出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3. 学习概率概念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概率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掷一枚硬币 100 次,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得出正反两面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的结论。
2.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概率是一种描述“可能性”的方式。
3.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例如“概率为 1/2 表示这个事件有一半的可能性发生。
”4. 学习口算方法1.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口算方法来辅助学生的口算。
2.例如:先用“整十法”找到比被减数小且为 10 的倍数的减数,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进退位的计算。
四、教学效果评估1.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如果有两个硬币,分别掷了 100 次,正反两面出现的次数是否都大致相等?2.教师可以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口算练习和技巧的重要性,并通过练习综合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口算速度。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教材分析不确定现象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的知识作准备。
对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体验,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如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青蛙跳水、套圈等活动,都是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不确定现象的游戏和事例。
因此,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能准确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难点则是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关键则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本单元共编排了4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进一步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能在具体情景中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结果。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进一步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重点)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能在具体情景中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结果。
(难点).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重点、难点■教学建议首先,要充分发挥主题情景图的作用,创设情景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如上课时,教师可故意神秘地说:“同学们,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通过学生的猜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需要。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题为“不确定现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西师大版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章节是第四单元的8.1节,主要内容是关于不确定现象的。
我们会通过实例来认识不确定现象,并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概率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会使用概率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不确定现象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确定现象的概念,以及学会使用概率知识进行分析。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概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实物道具、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实际情景,如抛硬币、抽奖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情景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
2. 讲解概念:我会通过示例和讲解,向学生介绍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不确定现象相关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6.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
六、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一个你经历过的不确定现象,并解释为什么它是一个不确定现象。
答案:略2. 如果你抛一枚硬币,计算出现正面的概率。
答案: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1/2。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会进行课后反思,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和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不确定现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验和明确生活中的一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难点:对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列举。
教学准备:硬币、乒乓球、圆片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这节课覃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游戏好不好?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硬币)?让学生猜猜到底在那只手上。
学生回答。
师:你认为在哪只手上,想看一看在那只手上吗?师:在老师的手没有打开之前,你能确定在哪只手上吗?学生回答。
(不确定)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在游戏中来研究《不确定现象》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抛硬币活动师:接下来我们继续玩游戏,在游戏之前,我们来认识一下硬币,它有两个面,我们约定有字的一面为正面,没有字的一面为反面。
师:请一名学生读出活动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
学生读活动要求。
师:孩子们明白活动要求了吗?现在请小组长组织本组组员有序进行游戏,记录员做好记录。
学生进行抛硬币游戏。
师:同学们活动完成了吗?如果完成了请用坐端正的姿势示意老师。
学生坐端正师:请各小组用这样的句式向老师汇报“我们这组抛硬币的结果是几次正面向上,几次反面向上。
学生汇报。
师:刚才从大家汇报的结果中,我们发现硬币落地后的结果有几种?学生回答:两种,正面向上或者反面向上。
师:老师看到你们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来抛硬币,你认为老师抛这枚硬币的结果究竟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向上?生回答:抛一枚硬币,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
(板书:可能是···也可能是···)师:究竟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在没落地之前能确定吗?学生回答(不能确定)师:数学中把不能事先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不确定现象》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 不确定现象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在 认识的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清楚事物比较直观,就安排非常生 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乐趣,同时也在学习知识。 在这节课中,可以看到整节课学生几乎一直都是在玩,玩的非常开心,在 玩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思考,虽然老师没有更多的讲授,但是对知识的 理解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却都到达了。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3.例:抛硬币。
分析与解答:硬币落地后哪一面朝上是不能确定的,类似这样不能事 先确定的事都是不确定现象。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定”和“不可能”都是( )现象,可能是( ) 现象。
5.预习后我还知道:摸球游戏中,袋中有几种球,这几种球都( )被摸到,袋 中没有哪种球,这种球就( )被摸到,袋中只有一种球,这种球( )被摸
2、探究确定现象 出示例3,摸彩球。 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红球,另一个全是白球。学生可分组摸球 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
师和学生交流:当盒子里全是红球时,小虎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 结果怎样呢?
预设:学是白球时,小猫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 结果怎样呢?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初步体验事件产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 事情。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主 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 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 己内在的东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期数学《不确定现象》教案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期课本96页例1、例2、例3及97页课堂活动1、2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有些事件是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抽奖箱,乒乓球,曾经六一活动用过的抽奖斗笠。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电脑出示PPT图片,同学们六一活动用过的抽奖转盘,同学们你们能描述一下上次的抽奖活动吗?预设,有可能会抽到奖,有可能抽不到。
每抽一次都会用掉我一张劵。
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体会生活处处皆是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得出结论,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探究不确定现象下周就要冬季运动会了5个同学要400米跑步,谁能抽到第一跑道呢?同学们描述抽签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分析,学生就会得出许多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
谁能用刚刚的,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例2。
抛一枚硬币现象。
对比例1,和例2,让学生找找其中的异同。
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现象是不确定现象?(2)探究确定现象活动前教师准备,一个抽奖箱,5个白球,1个黄球。
《八 不确定现象》【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八不确定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了解什么是不确定现象。
2.能够将自己接触到的不确定现象进行总结和分类。
3.能够通过自主实践,了解和探究不确定现象。
4.能够通过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解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总结和分类已知的不确定现象。
2.如何通过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确定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了解知识点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了解程度。
•你们是否遇到过一些什么事情,你们无法准确预测结果的情况呢?•有什么事情是你们可以掌控的,而有什么事情是你们无法掌控的呢?让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初步认识。
2. 学习不确定现象向学生介绍什么是不确定现象,以及一些常见的不确定现象,例如:•掷骰子的点数•翻硬币的正反面•赛车比赛的胜负•考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将已知的不确定现象进行分类,例如可以分为:随机事件、分数及排名、人的行为等等。
其中,随机事件是不可控制的,而分数及排名和人的行为则有一定的可控性。
3. 自主实践让学生自己进行一些有关不确定现象的实践,例如:•翻硬币,记录正反面的结果•掷骰子,记录点数的结果•进行小组比赛,记录胜负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对实践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例如,翻硬币的结果可能是正反面各50%,而赢得小组比赛的可能性可能取决于团队的实力、技能和运气。
4. 活动探究最后,让学生进行一些活动探究,例如通过抛硬币的方式来了解正反面的总体概率,或者通过抽奖的方式来了解中奖的概率。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分类方法,通过自主实践和活动探究,学生可以掌握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和概率的概念,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八 不确定现象(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八不确定现象(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判断某些事件是否为不确定现象。
3.能够简单计算不确定现象的概率。
二、教学重点1.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判断某些事件是否为不确定现象。
3.简单计算不确定现象的概率。
三、教学难点1.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区别。
四、教学内容1. 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特点•定义:“不确定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结果可能发生多种可能性的现象。
•特点:–结果不确定。
–可能有多种可能性。
–概率可以计算。
2. 判断某些事件是否为不确定现象•举例说明:抛硬币是不确定现象,掷骰子是不确定现象,摸彩票也是不确定现象;而两加数等于和是确定现象。
•判断方法:根据是否存在多个可能性来判断。
3. 简单计算不确定现象的概率•定义:“概率”是指在某些条件下,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计算方法:P(事件发生的概率) = 该事件发生的次数÷ 总次数。
•例:在一副扑克牌中,红桃A的概率为1/52,因为有4个红桃A,而总的牌数为52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不确定现象,如掷骰子、摸彩票等。
•让学生分析这些事件的共性和特点,引出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抛一次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提出不同的答案,并分析答案的正确性和错误性。
3. 讲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老师讲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概率,如何计算概率。
4. 练习计算概率•老师出几个计算概率的例题,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把答案说出来,老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5. 综合联系•老师让学生综合联系,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判断不确定现象和计算概率。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特点,学会了判断某些事件是否为不确定现象,并且能够简单计算不确定现象的概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不确定现象,使用的是西师大版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关于不确定现象的认知。
这一课时包括了教材第106页的例1、例2以及第107页的“做一做”和“练一练”。
学生们将通过这些例题和练习,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学会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不确定现象。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掌握用可能性来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方法。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与数学的可能性知识相联系,运用可能性知识对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的图片和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确定现象,什么是确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我会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并通过例1、例2让学生了解如何用可能性来描述不确定现象。
3.课堂练习:我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做一做”和“练一练”中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不确定现象的概念2.可能性的表示方法3.可能性的大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5题)3.应用题:小明抛硬币5次,请计算小明得到正面的可能性。
(2题)作业答案:1.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2.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3.应用题:每题5分,共10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并观察学生们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应用不确定现象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精心挑选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八不确定现象-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不确定现象-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的方式体验不确定现象。
3.理解不确定现象与概率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2.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体验不确定现象。
3.理解不确定现象与概率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将铅笔在桌子上掷十次,记录下铅笔落笔头和落笔尾的次数。
2. 引入新知识•在掷铅笔的过程中,铅笔将有可能落在头或尾,我们无法预测每次掷铅笔的结果,这就是不确定现象。
•不确定现象的结果可能有多种,但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都是不同的。
3. 实验活动•由老师给学生一个颜色、形状或字母等的图形,让学生掷骰子看看自己获得的结果是不是自己所想象的结果。
•让学生在小组中掷骰子,记录每种结果出现的次数和频率。
然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4. 概率的概念•学生会发现,当掷骰子的次数越多,每个结果出现的次数和频率都会接近一个确定值。
•将频率分布直方图称为概率分布图,概率为某一结果在所有结果中出现的次数的比例。
•可以计算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来预测某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5. 课堂练习•给定一个字母的频率,《西游记》中的一个字母(例如“众”字)的出现概率是多少?•控制掷骰子的次数,画出每种结果出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计算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
6.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强调不确定现象和概率的关系。
•呈现学生小组掷骰子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
四、作业•设计一个关于不确定现象的实验,并得出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
•练习计算概率,预测某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和练习,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特点,明白概率分布图的含义,并能够计算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
在实验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增强了互动性和合作精神,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确定现象(第一课时)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确定现象(第一课时)西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确定现象(第一课时)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在这篇教案中,我将以第一人称,以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确定现象为主题,详细阐述这些要素。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不确定现象这一概念。
具体章节为第七章“不确定现象”,主要包括随机事件的定义、可能性的计算以及如何利用树状图来分析不确定现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学会利用树状图分析不确定现象,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学会利用树状图分析不确定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抽奖游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抽奖结果是否确定?引出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树状图分析:教授如何利用树状图来分析不确定现象,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树状图,并加以讲解。
4.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树状图分析实际问题,如:抛硬币、抽签等,并让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随机事件可能性树状图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绘制一个关于不确定现象的树状图,并写一篇短文,阐述你是如何利用树状图来分析不确定现象的。
答案: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抛硬币的结果。
学生可以绘制一个树状图,分支表示正面和反面,然后写一篇短文,阐述他是如何利用树状图来分析抛硬币结果的。
2. 教材练习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际例题的讲解,使学生理解了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并学会了利用树状图来分析不确定现象。
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能够列举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不确定事件•掌握制作简单的事件表格的方法2.能力目标•发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统计思想,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不确定事件的概念,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思想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四、教学设计1.导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不确定事件吗?”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2.讲解教师通过课件、PPT、实物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工具,让学生生动地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3.练习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归纳生活中常见的不确定事件,比如说:明天会不会下雨;走在路上会不会撞到人等。
2.让学生参与制作不确定事件表格,列举可能的结果,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不确定事件。
4.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统计思想分辨真假信息,如:同学们每人抛20次硬币,统计正反面朝上的次数,然后通过计算发现正反面出现的频率不同,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统计思想。
5.总结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提高其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练习情况,以及学生课后的测试结果,来评价本次教学的效果,从而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章《不确定现象》学习指南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章《不确定现象》学习指南介绍本研究指南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章《不确定现象》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将研究到如何处理涉及不确定性的情况,并培养应对不确定现象的能力。
研究目标- 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处理不确定现象的基本方法。
- 学会运用概率进行不确定事件的推理。
研究重点- 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和分类。
- 利用抽样的方法估计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
- 掌握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
研究内容1. 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和分类- 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 掌握常见的不确定现象分类,如天气预报、抽签等。
2. 抽样估计- 学会通过抽样的方法估计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
- 掌握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运用抽样估计解决实际问题。
3. 概率计算- 研究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 掌握简单概率计算方法,如计算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等。
研究方法- 认真阅读教材中相关章节的内容,理解概念和原理。
- 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与同学一起解决问题。
- 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多做题和练题。
研究评价方式- 课堂参与度和活跃程度。
- 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 期末考试成绩。
研究资源-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8章相关内容。
- 课堂讲义和练题。
- 参考书籍和研究辅导资料。
希望通过本学习指南,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确定现象的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祝学习顺利!。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教案西师大版(new)
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2~104页【教学目标】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教师:上课之前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研究不确定现象。
(1)教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板书:结果不止一种不确定).2研究确定现象(1)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
学生可分组摸球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教师: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板书:一定)教师: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黄球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
第8单元第1课时 不确定现象(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8单元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不确定现象含义,掌握不确定现象的例子,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应用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不确定现象含义,掌握不确定现象的例子以及应用不确定现象的相关方法;2.教学难点:不确定现象的引导性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新课老师通过简单的调查,询问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不确定现象,引入本节课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
2. 概念讲解1.引例:老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向学生简单介绍什么是不确定现象;2.概念解释:老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探究不确定现象的定义及其特点;3.概念强化:老师在讲解中通过示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理解。
3. 不确定现象的例子老师展示关于不确定现象的例子,并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不确定现象的表现形式。
4. 真实场景讨论通过讨论,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或发现不确定现象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和应用情况。
5. 课堂练习老师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练习和运用不确定现象的相关方法。
6. 总结讲评1.知识回顾:回顾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帮助下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2.知识延伸: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并对不确定现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层次解析;3.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1.对于优生:老师可以通过指导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拓展和应用,提升其思维能力;2.对于薄弱生: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难易度,适当降低难度,在概念的讲解上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3.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改变上课的方式、做出奖励措施等手段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
第一课时不确定现象(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2页例1、例2,第103-104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学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上课之前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研究不确定现象。
(1)教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
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 (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板书:结果不止一种 不确定)。
2 研究确定现象
(1)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
学生可分组摸球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
教师: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
(板书:一定)
教师: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黄球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
(板书:不可能)
教师:(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黄球)当盒子里全是黄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又怎样呢?
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
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三、猜想验证
1.(教师将两种球混装)提问:现在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会是什么球呢?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
2.小组摸球,试验验证。
(1)试验要求。
教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
请组长负责安排,小朋友按次序摸球。
要求:
①每人可以摸两次,摸之前要先想想:会摸出什么球呢?然后再摸。
②组内的记录员要将小朋友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每次摸出的球要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再继续摸。
教师: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小组活动开展得又快又好。
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小结:完成教科书127~128页1~3题。
2.讨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教师: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情?
教师举例,引导思考,如:“猜中指”、“石头、剪子、布”等游戏。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些游戏?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
教师小结: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学生举例,分析游戏结果。
教师:想一想,平常你还玩过哪些游戏,或者你能不能自己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使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要求:独立思考,同桌互玩,边玩边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确定的吗?为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数学上的“不确定现象”。
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四、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第2课时不确定现象(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3页,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二十三第2、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结果。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难点】
学生猜想、列举后再归纳不确定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举例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吗?
2.学生举例后在黑板上记下一些例子。
如:抛硬币、掷骰子、帖鼻子、摸奖、转转盘、青蛙跳、摸彩色粉笔……
3.请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这些不确定的现象。
4.揭示课题: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结果是不唯一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果的事件我们把它叫做不确定事件。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
二、探究新知
1.研究可能出现两种结果的事件。
教师:在抛硬币游戏中,我们知道抛一枚硬也可能是反面向上,有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学生得出有两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后,请学生自己设计可能出现两种结果的游戏,并实际做一做。
2.出示第103页例3。
学生先猜三(1)班和三(2)班足球赛可能出现的结果。
教师:这个情景无法在课堂上再现,请同学们根据猜想再讨论归纳出可能出现的几种结果?
学生列举以后再归纳不确定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师板书:第一种结果:可能三(1)班赢,三(2)班输;
第二种结果:可能三(2)班赢,三(1)班输;
第三种结果:可能三(1)班和三(2)班打成平局。
一共有3种结果。
3.请学生在小组内举例或设计可能出现两种以上结果的游戏。
三、课堂活动
1.教科书第103-104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用语言准确描述后再归纳出一共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教师:上节课已经用语言描述过,这节课要归纳出一共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四、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在数学上,我们把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现象就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果,同学们?
教科书第106页第3题,用语言准确描述后再归纳出一共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第3课时第八单元检测
检测目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
第4课时第八单元试卷讲评
讲评目的:通过讲评,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