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5-2

合集下载

实验5实验报告

实验5实验报告

学号:20164477 姓名:陈家凤实验五SQL语言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SQL语言的查询功能;2.掌握SQL语言的数据操作功能;3.掌握对象资源管理器建立查询、索引和视图的方法;二、实验准备1.了解SQL语言的查改增删四大操作的语法;2.了解查询、索引和视图的概念;3.了解各类常用函数的含义。

三、实验内容(一)SQL查询功能使用提供的studentdb数据库文件,先附加到目录树中,再完成下列题目,SQL命令请保存到脚本文件中。

1.基本查询(1)查询所有姓王的学生的姓名、学号和性别Select St_Name,St_Sex,St_IDFrom st_infoWhere St_Name like'王%'图5-1(2)查询全体学生的情况,查询结构按班级降序排列,同一班级再按学号升序,并将结果存入新表new中select*into newfrom st_infoorder by Cl_Name desc,st_ID asc图5-2(3)对S_C_info表中选修了“体育”课的学生的平均成绩生成汇总行和明细行。

(提示:用compute汇总计算)因2014版本已不支持compute关键字,所以选择用其他方式。

Select c_no,scoreFrom s_c_infoWhere c_no=29000011group by c_no,score图5-32.嵌套查询(1)查询其他班级中比“材料科学0601班”的学生年龄都大的学生姓名和年龄select st_name,born_datefrom st_infowhere cl_name!='材料科学0601班'and born_date<(select min(born_date) from st_info where cl_name='材料科学0601班')图5-4(2)用exists查询选修了“9710041”课程的学生姓名select st_namefrom st_infowhere exists(select*from s_c_info where c_no=9710041 andst_id=st_info.st_id)图5-5(3)用in查询找出没有选修“9710041”课程的学生的姓名和所在班级。

实验报告总结5篇

实验报告总结5篇

实验报告总结5篇实验报告总结 (1) 时间像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我的物流工作实习也一去不复返。

从学校踏入社会,从学生转换成工作者,我学到了很多很实际的东西。

工作的规则,复杂的人际关系都需要我们慢慢去适应。

我从事的是物流工作的实习,这是一门服务的行业,始终坚持顾客是上帝。

但并非我说学的专业,刚开始我不怎么感兴趣,心想既来了就好好做着。

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锻炼自己,可以学到你想要的。

我的职位是一名接送货员,主要的工作是从客户那里安全的把货物送回来。

在别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份很简单的工作,但是要把它做好还要花点心思。

因为你去接货时,要跟客户鉴定一份合同,关于货物安全的,所以你不有丝毫的大意,一个很小的失误都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公司的信誉问题,所以要非常的细心。

这些对我来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其实更让我感到吃力的事是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客户,他们的性格各异。

这不免让我感到有点措手不及,尤其对于刚出校门的我们来说。

特别是对于内向性格的我,实在有点难以应付。

但我并没有灰心,我的毅力没那么弱,别人做好的,我也能做好。

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通过领导的耐心指点,同事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进步了。

我认为心态很重要,因为这是良心剂。

同时我还要处理好跟同事之间的关系,争吵,争论,是家常便饭,但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的理解,沟通与支持。

有了他们我不在孤单,温暖的画面一幕一幕,感到常在。

但是在物流工作实习中我还是发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还不足,还没什么经验,毕竟刚出校门。

所以我要不段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便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向身边的人学习。

一切要从全局出发,重团结,讲诚信。

无论在什么岗位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应变和适应能力。

几个月来,我十分注意对现实的了解和掌握。

最新实验5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5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5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具体实验主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相关科学概念]的理解,并学会使用[相关实验设备或技术]进行科学探究。

实验原理:[在此部分详细描述实验的理论基础,包括涉及的科学概念、公式、定律等。

例如,如果是物理实验,可以解释相关的物理原理和计算方法。

]实验材料:- [实验设备1]- [实验设备2]- [实验设备3]- [其他辅助材料]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确保所有实验设备和材料齐全,并按照安全规范进行初步设置。

2. 操作阶段: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设备的组装、调试、样品的准备和实验的操作流程。

3. 数据收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所有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

4. 结果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适当的图表或计算方法来展示结果。

5. 结论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讨论其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或差异。

实验结果:[在此部分展示实验数据和结果,可以使用图表、曲线等形式来直观地呈现。

]实验讨论:- 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原因。

- 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讨论实验结果对相关领域的潜在影响和应用前景。

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以及这些发现对理解相关科学概念和技术发展的意义。

]建议与反思:- 对实验方法或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 反思实验过程中的学习经验,包括成功的做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报告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和资料来源。

]附录:- [包括实验过程中的额外数据、计算过程、图表等补充材料。

]。

实验五实验报告

实验五实验报告

实验五实验报告实验五实验报告引言:实验五是一项关于物理实验的研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旨在探究某一特定物理现象或验证某一物理理论。

本次实验的主题是XXXXX(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以下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XXXXX(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通过实验的进行,我们希望探究XXXXX的规律,并验证相应的物理理论。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还可以对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二、实验装置和步骤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XXXXX(列举实验装置的名称)。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步骤一:XXXXX(具体操作内容)2. 步骤二:XXXXX(具体操作内容)3. 步骤三:XXXXX(具体操作内容)4. 步骤四:XXXXX(具体操作内容)5. 步骤五:XXXXX(具体操作内容)三、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一系列实验数据,并进行了相关的数据处理。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1. 结果一:XXXXX(具体实验结果)2. 结果二:XXXXX(具体实验结果)3. 结果三:XXXXX(具体实验结果)四、结果分析和讨论基于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以下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1. 分析一:XXXXX(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2. 分析二:XXXXX(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3. 分析三:XXXXX(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XXXXX(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误差和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实验误差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以下是对实验误差和改进的讨论:1. 误差评估:XXXXX(对实验误差进行评估)2. 改进方法:XXXXX(提出改进方法)通过对实验误差的评估和改进方法的提出,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实验目的,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2:光的直线传播及小孔成像模拟实验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2:光的直线传播及小孔成像模拟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编号:5--2
( )年级( )班 第( )实验组 实验时间( )年( )
实验名称
光的直线传播及小孔成像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让学生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实验器材
小孔板、手电筒、剪刀、卡纸、蜡烛、成像屏及方座支架(可以用小孔成像装置)、小孔成像装置。
2.白屏上有清晰的倒立的蜡烛图像。
实验结论
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小孔成像是倒立的。
教师批改
教师签字
实验步骤
1.裁三张同样大小的卡纸(8×5.8厘米)
2.在三张卡纸的相同位置各打一个小孔。
3.把三张小孔板对齐摆好。
4.打开手电筒,从最前面的一张小孔板前照射。
5.点燃蜡烛。
6.将小孔板放在蜡烛和白屏中间。
7.调整蜡烛、小孔板和白屏三者的位置,直到看见白屏出现清晰的蜡烛图像。
我们发现
1.手电筒的光穿过一条直线上的三个小孔。

简谐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

简谐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

某位仁兄竟然要我二十几分才让下!!!!哥哥为了大家,传上来了,大家下吧实验5-2 简谐振动的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振动现象,其中最简单的振动是简谐振动。

一切复杂的振动都可以看作是由多个简谐振动合成的,因此简谐振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振动形式。

本实验将对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规律和有效质量作初步研究。

【实验目的】1.观察简谐振动现象,测定简谐振动的周期。

2.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有效质量。

3.测量简谐振动的能量,验证机械能守恒。

【实验器材】气轨、滑块、天平、MUJ-5B 型计时计数测速仪、平板档光片1个,“凹”形挡光片1个、完全相同的弹簧2个、等质量骑码10个。

【实验原理】1. 振子的简谐振动 本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振子是这样的:两个劲度系数同为1k 的弹簧,系住一个装有平板档光片的质量为m 的滑块,弹簧的另外两端固定。

系统在光滑水平的气轨上作振动,如图5-2-1所示。

当m 处于平衡位置时,每个弹簧的伸长量为0x ,如果忽略阻尼和弹簧的自身质量,当m 距平衡位置x 时,m 只受弹性回复力-k 1(x+x 0)和-k 1(x -x 0)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10102()()d xk x x k x x m dt-+--=令 12k k =(5-2-1)则有 22d xkx m dt-=图5-2-1 弹簧振子该方程的解为)cos(0ϕω+=t A x(5-2-2)即物体系作简谐振动。

其中ω=(5-2-3)是振动系统的固有圆频率。

由于弹簧总是有一定质量的,在深入研究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时,必须考虑弹簧自身的质量。

由于弹簧各部分的振动情况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弹簧自身的质量附加在振子(滑块)的质量上。

可以证明,一个质量为s m 的弹簧与质量为m 的振子组成的振动系统,其振动规律与振子质量为(m+m 0)的理想弹簧振子的振动规律相同。

其振动周期为2T = (5-2-4)其中s cm m =0,称为弹簧的有效质量,c 为一常数。

实验报告目录

实验报告目录

实验报告目录
1. 引言
2. 实验目的
3. 实验装置与介绍
4. 实验步骤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6. 结论
7. 实验总结
8. 参考文献
1. 引言
本实验报告旨在记录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2. 实验目的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阐述实验的目的、意义以及我们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3. 实验装置与介绍
这一部分将介绍实验所用的设备、仪器以及其功能。

同时,我们还将简要介绍实验中所涉及的各种材料和试剂。

4. 实验步骤
这一部分将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还将配上相应的图表或示意图。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总结并展示实验的结果。

同时,我们还将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便更好地得出结论。

6. 结论
这一部分将总结实验中得到的结果,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将得出一些关键的结论。

7. 实验总结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同时,我们还将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式进行讨论。

8. 参考文献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出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料,以便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本实验的相关内容。

以上为实验报告目录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将根据实验情况进行详细编写。

通过完整而清晰地呈现实验过程和结果,我们将达到一个准确而可信的实验报告。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5篇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5篇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5篇实验报告1:溶胶与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目的观察溶胶与胶体的制备过程,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 玻璃杯- 漏斗- 过滤纸- 海藻酸钠- 酒精- 显微镜实验步骤1. 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海藻酸钠。

2. 慢慢加入少量的酒精,并用玻璃杯轻轻搅拌。

3. 观察溶胶与胶体的形成和变化。

4. 用过滤纸过滤溶胶与胶体,观察过滤后的物质。

实验结果溶胶与胶体都呈现悬浮状态,但溶胶颗粒更小,无法被肉眼观察到。

胶体颗粒较大,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实验结论溶胶与胶体都是由固体颗粒在液体中悬浮而成的,但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

溶胶颗粒比胶体颗粒更小,所以无法被肉眼观察到。

实验报告2:水的蒸发与沸腾实验目的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了解它们的特点。

实验材料- 水- 烧杯- 温度计- 燃烧器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烧杯中。

2. 在水的表面插入温度计。

3. 用燃烧器加热水,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

4. 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结果水的蒸发和沸腾都是水分子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发生在水表面,而沸腾则发生在整个液体内部。

实验结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的蒸发和沸腾是由于水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

蒸发和沸腾都是水的气态转变过程,只是发生的位置不同。

实验报告3:色彩与光的反射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对光的反射情况,了解色彩与光的关系。

实验材料- 红色、绿色、蓝色的物体各一个- 手电筒实验步骤1. 打开手电筒,照射红色物体,观察反射光的颜色。

2. 重复上述步骤,分别照射绿色和蓝色物体,观察反射光的颜色。

3. 总结不同颜色物体的反射情况。

实验结果红色物体反射的光为红光,绿色物体反射的光为绿光,蓝色物体反射的光为蓝光。

实验结论不同颜色的物体对光的反射情况不同,它们会选择性地吸收某些颜色的光,而反射其他颜色的光。

实验报告4:磁铁与铁砂的吸引作用实验目的观察磁铁与铁砂之间的吸引作用,了解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 磁铁- 铁砂实验步骤1. 将磁铁放在铁砂上方,并轻轻晃动磁铁。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5篇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5篇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5篇1.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1)木条不复燃(2)木条不复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3)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4)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5)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2.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目的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

(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3.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最新实验五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五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验证和理解最新的科学理论,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探究现象背后的原理,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材料:1. 专业实验仪器一套2. 化学试剂若干,包括但不限于实验五所需的特定化学品3. 计量工具,如天平、量筒4. 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相机或录像设备5. 安全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护目镜、手套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检查实验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准备所有需要的化学试剂和计量工具。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精确计量所需的化学试剂,并按照顺序进行混合或反应。

3. 观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下每一步的操作细节,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变化。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尝试解释实验现象,并与理论预测进行对比。

5. 结果讨论:基于实验结果,讨论可能的误差来源,以及实验结果对理论的支持或挑战。

6. 实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讨论,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和后续研究方向。

实验结果:(此处应填写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具体数据和观察结果,以及对这些结果的初步分析。

)结论:(此处应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以及这些发现对理解相关科学原理的意义。

)建议:(此处应提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建议,包括如何改进实验设计,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实验操作符合实验室安全规范。

- 实验数据应准确无误,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的误差。

- 实验后应彻底清理实验区域,妥善处理所有化学废物。

(注:以上内容为根据标题“最新实验五实验报告”生成的一般性实验报告框架,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实验细节进行填充和调整。

)。

实验五-吸收实验

实验五-吸收实验

所以
4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表 5-2 吸收实验计算结果 NOL 7.19 Kxa/[kmol/(m3·h) 2444.4
六、 实验结果讨论
实验结果:NOL=7.19;Kxa=2444.4 kmol/(m3·h) 思考题: ① 本实验中,为什么塔底要液封?液封高度如何计算? 答:该组装置为正压吸收塔,这时采用液封装置是防止塔内气体外漏,造成污染 环境或者浪费。液封高度为塔内压强与大气压的差值 ② 测定 Kxa 有什么工程意义? 答: 传质系数是气液吸收过程重要的研究的内容, 是吸收剂和催化剂等性能评定、 吸收设备设计、放大的关键参数之一。 ③ 为什么二氧化碳吸收过程属于液膜控制? 答:CO2 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属于难溶气体,阻力主要在液相,所以吸收过 程属于液膜控制。 ④ 当气体温度和液体温度不同时,应用什么温度计算亨利系数? 答:液体温度,因为亨利定律一般适应于稀溶液,如难容气体的溶解,这种溶解的传 质过程属于液膜控制(m 值大),液体的影响比较大,故选择液体温度。
二、 基本原理
气体吸收是典型的传质过程之一。由于 CO2 气体无味、无毒、廉价,所以气 体吸收实验选择 CO2 作为溶质组分是最适宜的。 本实验采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 CO2 组分。一本讲配置的原料气中的 CO2 浓度控制在 10%以内,所以吸收的计算方法 可按低浓度来处理。又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此体系 CO2 气体的吸收过 程属于液膜控制过程。因此,本实验主要测定 Kxa 和 HOL。 传质系数 KX 的测定计算公式: 填料层高度 z 为
四、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1)填料塔流体力学测定操作
2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1 先开动供水系统,使塔内填料润湿一遍;开动空气系统; 2 测定干填料压强降 3 测定湿填料压强降 4 慢慢加大气速到接近液泛,然后回复到预定气速再进行正式测定,目的是 使填料全面润湿一次; 5 正式测定某一喷淋量时,等各参数稳定后再读取数据; 6 接近液泛时,进塔气体量应缓慢增加,密切观察填料表面气液接触状况, 并注意填料层压降变化幅度。此时压降变化是一个随机变化过程,无稳定过程, 因此读取数据和调节空气量的动作要快; 7 液泛后填料层压降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明显上升,不可使气速过分超过泛 点。 (2)传质系数测定实验步骤 1 熟悉实验流程及弄清气相色谱仪及其配套仪器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其 注意事项; 2 打开仪表电源开关及风机电源开关; 3 开启泵、塔进液体总阀,让水进入填料塔润湿填料,使液体的流量达到 200L/h 左右; 4 塔底液封控制:仔细调节阀门(2)的开度,使塔底液位缓慢在一段区间内 变化,以免塔底液封过高溢满或过低而泄气; 5 打开 CO2 钢瓶总阀,并缓慢调节钢瓶的减压阀(注意减压阀的开关方向与 普通阀门的开关方向相反,顺时针为开,逆时针为关) ,使其压力稳定中 0.2MPa 左右; 6 仔细调节空气流量阀至 1.5m3/h,并调节 CO2 调节转子流量计的流量,使其 稳定在 40~400L/h; 7 仔细调节尾气放空阀的开度,直至塔中压力稳定在实验值; 8 待塔操作稳定后,读取各流量计的读数及通过温度数显表、压力表读取各 温度、 压力, 通过六通阀在线进样, 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出塔顶、 塔底气相组成; 9 改变水流量值,重复步骤 6、7、8; 10 实验完毕, 关闭 CO2 钢瓶总阀, 再关闭风机电源开关、 关闭仪表电源开关,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实验报告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实验报告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实验报告戴维南定理实验总结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实验报告篇一: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实验报告实验一、戴维南定理一、实验目的:1、深刻理解和掌握戴维南定理。

2、初步掌握用Multisim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

3、初步掌握Multisim软件中的Multimeter、Voltmeter、Ammeter 等仪表的使用以及DC Operating Point、Parameter Sweep等SPICE仿真分析方法。

4、掌握电路板的焊接技术以及直流电源、万用表等仪表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1、计算等效电压和等效电阻;2、用Multisim软件测量等效电压和等效电阻;3、用Multisim软件仿真验证戴维南定理;4、在实验板上测试等效电压和等效电阻;5、在实验板上验证戴维南定理;三、实验步骤1、计算等效电压V=US(R3//R33)/((R1//R11)+(R3//R33))=2.613 V ;等效电阻R=((R1//R3)+R2)//((R11//R33)+R22)=250 .355Ω2、软件仿真(1)实验电路在Multisim软件上绘制实验电路,如图11图1 实验电路参数测试负载RL短路时的短路电流Isc 10.42mA 负载RL开路时的开路电压Uoc 2.609V调节负载RL时的数据如表1所示。

(2)等效电路在Multisim软件上绘制等效电路,如图2图2 等效电路参数测试负载RL短路时的短路电流Isc 10.41mA 负载RL开路时的开路电压Uoc 2.60V调节负载RL时的数据如表1所示。

23、电路实测(1)实验电路负载RL短路时的短路电流Isc 10.01mA 负载RL开路时的开路电压Uoc 2.58V调节负载RL时的数据如表1所示。

(2)等效电路负载RL短路时的短路电流Isc 10.1mA 负载RL开路时的开路电压Uoc 2.58V调节负载RL时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负载电阻0~5KΩ变化时的仿真及实测数据四、实验数据处理1、分别画出仿真(2组)与实测(2组)的V-I特性曲线(负载电流为横坐标,负载电压为纵坐标分别画原电路和等效电路的V-I特性曲线),如图3以及图4:3图3 原电路仿真与实测数据的V-I 特性曲线图4 原电路仿真与实测数据的V-I 特性曲线2、数据分析(1)分析导致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有差别的原因第一、等效电路中等效电阻是用电位器替代的,而电位器调解时是手动调节,存在较大误差;第二、仪器测量存在误差。

实验报告总结5篇()

实验报告总结5篇()

实验报告总结5篇()实验报告总结精选1 一、实验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子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二、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三、重点难点(实验报告不写这一点,可适当调整添加在“注意”这一部分)1.初步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方法;2.临时装片的制作;3.低倍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器材: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刀子、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滤纸代替,滤纸可分为剪开几条)、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或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清水。

四、方法步骤临时装片制作:1选材:选用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说明:在实验之前,最好将洋葱放在水中浸泡一下,可以使洋葱吸水多一些,而且代谢也比较旺盛,实验效果明显。

2:将洋葱的外层剥去两层(因为处于最外的可能已经死亡)。

取表皮: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井”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关键:最好撕取单层细胞,如果撕的太厚,则会使细胞重叠,严重影响实验效果;)3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然后将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水中,平展开来;加上盖玻片。

(注意:1:洋葱表皮不能卷曲起来;2:不能带有气泡;3加盖玻片时,要从一侧大约45°角放下,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充满了清水,以便挤出空气。

)4盖玻片一端滴入糖水,于另一端用吸收纸重复几次吸引(可重复几次滴糖水和吸引的过程)。

质壁分离实验后可接着进行质壁复原质壁复原实验处理取下临时装片,在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再用吸水纸重复几次吸引,以确保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在几乎是清水中;(注:无吸水纸可先用滤纸代替)观察先在低倍镜找到一个质壁分离现象比较明显的细胞,然后观察,可见和刚才相反的现象,中央液泡渐渐变大,颜色变浅,最后原生质层又和细胞壁紧紧地贴在一起;若质壁分离没有复原,则证明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死亡。

偏振光实验报告

偏振光实验报告

实验1. 验证马吕斯定律实验原理:某些双折射晶体对于光振动垂直于光轴的线偏振光有强烈吸收,而对于光振动平行于光轴的线偏振光吸收很少(吸收o 光,通过e 光),这种对线偏振光的强烈的选择吸收性质,叫做二向色性。

具有二向色性的晶体叫做偏振片。

偏振片可作为起偏器。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变为振动面平行于偏振片光轴(透振方向),强度为自然光一半的线偏振光。

如图1、图2所示:图1中靠近光源的偏振片1P 为起偏器,设经过1P 后线偏振光振幅为0A (图2所示),光强为I 0。

2P 与1P 夹角为θ,因此经2P 后的线偏振光振幅为θcos 0A A =,光强为θθ20220cos cos I A I ==,此式为马吕斯定律。

实验数据及图形:P 1 P 2 线偏光 单色自然光 线偏光 图1 P 1 P 2A 0 A 0cos θ θ 图2从图形中可以看出符合余弦定理,数据正确。

实验2.半波片,1/4波片作用实验原理:偏振光垂直通过波片以后,按其振动方向(或振动面)分解为寻常光(o 光)和非常光(e 光)。

它们具有相同的振动频率和固定的相位差(同波晶片的厚度成正比),若将它们投影到同一方向,就能满足相干条件,实现偏振光的干涉。

分振动面的干涉装置如图3所示,M 和N 是两个偏振片,C 是波片,单色自然光通过M 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在波片C 中分解为o 光和e 光,最后投影在N 上,形成干涉。

考虑特殊情况,当M ⊥N 时,即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出射光强为:)cos 1)(2(sin 420δθ-=⊥I I ;当M ∥N 时,即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出射光强为:M N图3 分振动面干涉装置I 0 波片 偏振片 偏振片单色自然光)cos cos sin 2cos sin 21(222220//δθθθθ+-=I I 。

其中θ为波片光轴与M 透振方向的夹角,δ为o 光和e 光的总相位差(同波晶片的厚度成正比)。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5篇化学实验报告模板1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 (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实验编号实验现象现象解释(1)木条不复燃(2)木条不复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3) 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4)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5) 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实验报告模板2[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量器的洗涤、使用及加热、溶解等操作。

2、掌握台秤、煤气灯、酒精喷灯的使用。

3、学会液体剂、固体试剂的取用。

[实验用品]仪器:仪器、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表面皿、蒸发皿、试管刷、试管夹、药匙、石棉网、托盘天平、酒精喷灯、煤气灯。

药品:硫酸铜晶体。

其他:火柴、去污粉、洗衣粉[实验步骤](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1、洗涤方法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试管刷刷洗。

若洗不干净,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净可用重络酸加洗液浸泡处理(浸泡后将洗液小心倒回原瓶中供重复使用),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淋洗。

2、干燥方法洗净后不急用的玻璃仪器倒置在实验柜内或仪器架上晾干。

急用仪器,可放在电烘箱内烘干,放进去之前应尽量把水倒尽。

烧杯和蒸发皿可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烘干。

操作时,试管口向下,来回移动,烤到不见水珠时,使管口向上,以便赶尽水气。

也可用电吹风把仪器吹干。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电流研究性报告范文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电流研究性报告范文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电流研究性报告范文实验报告1:电流的发现及性质研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电流的发现及其性质。

实验器材:- 干电池- 电灯泡- 导线- 电流表实验步骤:1. 将干电池的正极和电灯泡的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2. 将电流表串联在电灯泡和负极之间。

3. 将干电池的负极与电灯泡的另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实验结果:当电路连通后,电流表指针偏转,显示有电流通过。

同时,电灯泡也亮起来。

如果断开电路,电流表指针归零,电灯泡熄灭。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电路连通后,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并且在电路中产生了辐射热和光热,导致电灯泡发光。

当电路断开时,电流停止流动,电灯泡熄灭。

实验报告2:电流的方向与强弱关系研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电流的方向与强弱关系。

实验器材:- 干电池- 电灯泡- 导线- 电流表实验步骤:1. 将干电池的正极和电灯泡的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2. 将电流表串联在电灯泡和负极之间。

3. 将干电池的负极与电灯泡的另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实验结果:将电流表接在正极和电灯泡之间,电流表指针指向正方向,表示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将电流表接在负极和电灯泡之间,电流表指针指向负方向,表示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流的流动方向与电流表的指示方向相反。

当电流强度增大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增大;当电流强度减小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减小。

实验报告3:电流与电阻关系研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器材:- 干电池- 电灯泡- 导线- 电流表- 变阻器实验步骤:1. 将干电池的正极和电灯泡的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2. 将电流表串联在电灯泡和负极之间。

3. 将干电池的负极与电灯泡的另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4. 连接变阻器在电路的一部分。

实验结果:改变变阻器的电阻大小,我们观察到当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当电阻减小时,电流增大。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流与电阻呈反比关系。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实验报告总分为100分,每5分一档,每次最低扣除5分。

1、实验目的(5分)
2、实验原理(10分)
3、实验仪器(5分)
4、实验内容及步骤(20分)
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10分)
6、实验数据处理及结论。

(35分)
7、思考题(5分)
8、心得体会和注意事项(5分)
9、实验报告书写整洁,布局漂亮(5分)
具体扣分明细及批改要求:(如果是默认扣5分的,在有错误的地方直接打“×”并且圈出或划出错误,无需特别注明原因;扣10分及以上的文字注明原因,并写出具体扣分数值;不完整的部分打“半对”,写上具体扣除的分值并注明“不完整”;潦草或者布局脏乱差的,可直接扣5分)
1、无实验目的或错误的-5分
2、无实验原理或错误的-10分(不完整酌情-5分)
3、无实验仪器或错误的-5分
4、无实验内容及步骤或错误的-20分(不完整酌情-
5、-10、-15分)
5、无原始数据或错误的-10分
6、(1)完全无数据处理-35分
(2)实验数据处理有效数字位数错误-5分(不重复扣分)
(3)实验数据处理某个部分计算错误-5分(不重复扣分)
(4)计算无误但是实验结果误差大于5%的-5分(不重复扣分)(5)单位错误-5分(不重复扣分)
(6)实验结果表示错误-5分(比如未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未按要求作图的,不重复扣分)
(7)无误差分析的-10分(比如要求算不确定度、相对误差而没算的。

误差分析部分错误-5分,不重复扣分)
7、无思考题或思考题答案错误-5分
8、无心得体会和注意事项-5分
9、实验报告书写潦草或者布局脏乱差-5分。

5实验报告-薄壁圆管的弯扭组合实验

5实验报告-薄壁圆管的弯扭组合实验
图5-1实验装置图图5-2薄壁圆管弯扭组合变形实验装置
图5-3b点的应力状态图5-4主应力测量接线图
选择横截面 上的 、 两点进行测量, 点的应力状态如图5-3所示,根据理论分析可知,b点正应力为:
式中:弯矩 ;抗弯截面系数 ; ; 为薄壁圆管的外径; 为薄壁圆管内径。
扭转切应力为:
式中:抗扭截面系数 。
所以,b点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理论计算式为:
如图5—2所示,在园管的I—I截面A、B、C、D点各贴有一个直角应变花,每个应变花可测出该点沿3个不同方向的线应变值,在电阻应变仪中选择六个通道,按半桥接法将 、 两点的两个应变花的每个应变片 ~ 、 ~ 分别接入电阻应变仪上所选的六个通道的 、 端;将一个共用的温度补偿片接入电阻应变仪的后面板公共补偿端,形成如图4-4所示的六个测量电桥电路。
材料力学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实验报告
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实验室温度℃
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同组人:
备注:请用A3纸双面打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测量在弯扭组合变形下薄壁圆管表面指定点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CLDS-2000型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
装置尺寸:圆管外径D= mm ,圆管内径d= mm,测点位置 = mm,
加载臂长s= mm
主应力
测点
理论值
实验值
误差
理论值
d
表1薄壁圆管弯扭组合实验的数据记录与计算(测量应变)
应变/
载荷/
方向
方向
方向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读数
增量
b点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示范-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葡萄糖标准曲线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示范-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葡萄糖标准曲线

实验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定糖法定制葡萄糖标准曲线马铃薯总糖含量测定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7200型分光光度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方法;2. 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含量的基本操作步骤及微机绘制标准曲线的操作方法;3.掌握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定糖法测定还原糖(葡萄糖)的原理及方法;4.掌握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定糖法测定马铃薯总糖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1.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定糖法测定还原糖(葡萄糖)的及标准曲线定制原理3,5-二硝基水杨酸在强碱溶液中与还原糖在沸水浴中加热反应后被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该有色物质在540nm 处有最大吸光度,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一般OD值在0.2~0.8范围内线性较好),还原糖的量与反应液的颜色强度(吸光度OD值)呈线性关系,利用分光光度仪,以分析纯葡萄糖为还原糖测定的标准品,在540nm处按梯度依次测定各葡萄糖浓度对应的反应液的吸光度(OD值)大小,通过微机处理数据,定制葡萄糖标准曲线,确定出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定糖法测定还原糖的线性回归方程;2.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定糖法测定马铃薯总糖含量测定的原理先将马铃薯去皮,经机械粉碎,过滤和清水漂洗,烘干制成马铃薯淀粉;再精确称取干燥恒重后的马铃薯淀粉加酸水解为还原糖,经中和定容,配制成马铃薯总糖含量测定的待测液(即样品液);再以标准曲线测定的加样操作方法,测定出样品待测液的吸光度大小,将测定的吸光度大小代入其回归方程,即可计算出样品待测液的显色浓度,根据稀释倍数关系,计算出以还原糖的量表示的马铃薯总糖的量,并测定出马铃薯总糖百分含量。

该方法是半微量定糖法,操作简便,快速,杂质干扰较少。

实验操作1.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定糖法定制葡萄糖标准曲线(1)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2mg/mL)准确称取2000mg分析纯的葡萄糖(预先在105℃干燥至恒重),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冰箱保存备用(2)葡萄糖标准曲线定制加样操作及测定结果纪录(详见表1)按表1进行实验操作,在沸水浴中准确反应20min,取出后立即用冷水冷却,加蒸馏水定容至25mL,摇匀,用lcm的比色杯于540nm处测光密度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5-2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学期:2015-2016学年上学期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循环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循环结构相关语句的含义、格式及使用
3、学会循环的应用及控制,包括:
① 掌握使用循环输入多个数据的方法
② 掌握在多个数据中有选择地输出数据的方法 ③ 掌握在多个数据中对某种数据进行计数的方法 ④ 掌握求多个数据中最大值、最小值的方法 ⑤ 掌握使用break 、continue 语句终止循环 4、掌握循环的嵌套 二、知识要点
1、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循环体的概念
2、三种循环语句的一般格式、执行过程
3、理解选择结构与循环结构中“条件表达式”之不同含义
4、二重循环的执行过程
三、实验预习 (要求做实验前完成) 1、循环变量的主要用途是:
2、用循环求多个数的和之前,先要把和的初始值赋为:sum=0
3、用循环求多个数的乘积之前,先要把乘积的初始值赋为:
4、字符变量能否作为循环变量?
5、循环过程中,如果循环条件成立,但需要结束循环,可采用什么办法?
6、什么叫循环的嵌套?
四、实验内容 (要求提供:① 算法描述或流程图 ② 源程序 )
1、编程,利用循环计算以下表达式的值:
(5+52)*(4+42)*(3+32)*(2+22)*(1+12)*(1/2+1/3+1/4+1/5)(for 循环)
2、编程,从键盘输入若干个整数,当输入0时,输入停止。

统计并输出总共输入了几个数,以及所有输入数的和。

(while 循环)
3、输入一行字符,分别统计其中的英文字母、数字、空格和其他字符的个数。

4、使用二重循环编程,绘制如下图形: *****A ****B ***C **D *E
5.输入10个整数,输出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分。

(用循环实现)
6.编写程序,其功能是:根据以下公式求π的值(要求精度0.0005,即某项小于0.0005时停止迭代)。

程序运行后,若输入精度0.0005,则程序应输出为3.14…。

()
1121231234121233535735793521n n π
⨯⨯⨯⨯⨯⨯⨯⨯⨯=++++++⨯⨯⨯⨯⨯⨯⨯⨯⨯+…………
五、实验结果(要求写出运行界面及输出的运行结果)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float i,product=1,sum=0;
for(i=1; i<=5; i++)
{
product*=(i+i*i);
}
for(i=2; i<=5; i++)
{
sum+=(1/i);
}
printf("所求表达式的值是%f\n",product*sum);
return 0;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int i=0,sum=0,x=0;
printf("请输入一串整数,并以0结束:\n");
scanf("%d",&x);
while(x!=0)
{
i++;
sum+=x;
scanf("%d",&x);
}
printf("共输入了%d个数,它们的和是%d。

\n",i++,sum);
return 0;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int num=0,el=0,ch=0,kongge=0;
printf("请输入一串字符,以*结束:\n");
while(1)
{
char a;
scanf("%c",&a);
if(a=='*')break;
if(a>='A'&&a<='Z'||a>='a'&&a<='z')
ch++;
else if(a>='0'&&a<='9')
num++;
else if(a==32)
kongge++;
else el++;
}
printf("英文字母有%d个\n数字有%d个\n空格有%d个\n其他有%d个\n",ch,num,kongge,el);
return 0;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char ch=65;
for(j=5; j>=1; j--)
{
for(i=j; i>=1; i--)
{
printf("*");
}
putchar(ch);
putchar('\n');
ch++;
}
return 0;
}
另外一种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void line(int begin,int end,char ch) {
int i;
for(i=1; i<begin; i++)
putchar(' ');
for(i; i<=end; i++)
putchar('*');
putchar(ch);
putchar('\n');
}
int main()
{
int i,j;
char ch=65;
for(i=1,j=5; j>=1; j--)
{
line(i,j,ch);
ch++;
}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int i,x,max,min,sum=0;
printf("请输入10个整数:\n");
for(i=1; i<=10; i++)
{
scanf("%d",&x);
sum+=x;
if(i==1)
max=min=x;
else if(x>max)
max=x;
else if(x<min)
min=x;
}
printf("10个整数中:最大值为%d,最小值为%d,平均值为%.1f。

\n",max,min,sum/10.0);
return 0;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float a=1,sum,x;
int n=1;
printf("请输入精度:\n");
scanf("%f",&x);
while(a>=x)
{
sum+=a;
a=a*n/(2*n+1);
n++;
}
printf("π的近似值是%f\n",2*sum);
return 0;
}
六、实验小结
仍然需要大量思考和练习;
ch++与++ch的不同:前者的ch已经增加1但运算时是原值;后者运算时是已经增加1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