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11 山岳的形成2
地理高中必修知识1《山岳的形成》教案
地理高中必修知识1《山岳的形成》教案地理高中必修知识1《山岳的形成》教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
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
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下面和一起看看有关地理高中必修知识1《山岳的形成》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山岳的形成》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
2.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
3.描述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和板块学说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山地形成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山地的类型的判断。
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量,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以山岳为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影响。
[来板书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山地的形成与分类【导学与自主探究】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73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考下列问题(一)山地与陆地的关系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
高考地理复习——山岳的形成(必修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山岳的形成1.山岳的类型【点睛】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区别方法一看坡度,褶皱山坡度缓、断块山坡度陡;二看岩层,褶皱山的岩层是连续的,断块山的岩层是不连续的。
2、地质构造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方法技巧】(1)背斜与向斜的判读方法。
未被侵蚀的岩层若向上弯曲则为背斜、向下弯曲则为向斜;被侵蚀的岩层要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定,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
(2)判断岩石类型。
要根据岩层特点及位置,具有层理构造的为沉积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形成的是岩浆岩,在岩浆侵入的边缘地带易形成变质岩。
3. 山岳对交通的影响【点睛】山地修建交通线路的建设需要考虑工程量、造价、技术、需求程度等,走向要沿等高线,减少道路的坡度,增加安全性。
【主线构架】【热点难点全析】一、主要地质构造的对比分析及地质构造的应用1.褶皱和断层的对比分析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2.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误区点拨台】(1)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构造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依据构造地貌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如山岭对应的可能是向斜,也可能是背斜。
(2)火山是一种地貌形态,而火山喷发是一种地质现象,即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影响交通线路的主要因素:【师生互动】我国进藏铁路为什么首选青藏线?【拓展延伸】进藏铁路有川藏线、滇藏线、甘藏线和青藏线四个方案,决策部门最终确定首先建设青藏铁路,其原因如下:(1)青藏铁路建设里程最短,且青藏线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的建成和运营为青藏铁路新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高中地理 4_2 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1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教材分析:山岳是地表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最集中,最强烈,最明显的场所.教材紧紧地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山岳这一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因此,本节在讲述地貌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山岳地貌为案例,剖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这个学习主题是通过山岳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的内力地貌的学习中。
褶皱山与断块山地貌类型教材简单介绍了褶皱和断层的概念及基本形态;然后较为详细的阐述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其它们的基本形态特征。
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景观,也是地理学中的体现。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理解褶皱、断层构造在找油、找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案例材料教学方法:综合分析法,课件演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讲述]: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可能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
(板书)[展示图片并讲解]: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火山口是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出口。
没有被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洼的封闭洼地,所以会积水成湖。
如长白山天池。
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是由火山喷出物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上陡下缓。
如果火山是在海底喷发,火山喷发物不断堆积,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比如夏威夷岛,同样,冰岛也是火山岛,所以冰岛被称为“冰与火的国家”[承转]:如果岩浆是沿着狭长的裂缝流出地表,可能会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比如美国的哥伦比亚高原。
[探究活动]:南京江宁方山是火山的判断。
给学生展示玄武岩(浮岩)。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一: 教材内容分析地球表面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在日常生活中,咱们可以看到地球表面多姿多彩地形态,有宏伟巍峨的山脉,也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都是由内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在这一章里,教材着重讲述了这方面内容,而在设计的这节课里, 教材介绍了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
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中又重点介绍了地壳运动,分析了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论述了两种运动的彼此关系。
通过“活动”运用内力作用的知识,分析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案例1的设计用意教材在介绍内力作历时讲到“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极为缓慢”,对此,学生缺乏感性得熟悉。
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教材中安排了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基拉韦厄火山大暴发的案例,一慢一快,让学生对内力作用进行速度的慢和快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一个更为直观的熟悉。
“活动1”的设计用意第一个题目,让学生通过解读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上海生动物钻孔痕迹,分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近1700年间地壳的起落转变,熟悉地壳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地壳运动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第二个题目,让学生结合初中学习过的中国地形的内容,分析山脉对我国大地构造格局形成的作用,从而体会教材中强调的“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大体魄局”。
山岳是地表各类自然地理要素彼此作用最集中,最强烈,最明显的场所.教材牢牢地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山岳这一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因此,本节在讲述地貌基础知识和大体理论的基础上,以山岳地貌为案例,剖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进程。
这个学习主题是通过山岳地貌形成进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式迁移到其他的内力地貌的学习中。
褶皱山与断块山地貌类型教材简单介绍了褶皱和断层的概念及大体形态;然后较为详细的论述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其它们的大体形态特征。
高中地理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其基本单位是褶曲。
(2)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3)不少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4)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5)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6)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或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7)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
(8)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2)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疑难突破1.褶皱山和断块山剖析: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褶皱山。
如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如华山。
因此识别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关键是区别两种不同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
如表4-3。
表4-3 褶皱和断层不同特征的对比2.背斜和向斜剖析: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两者的特征如表:表4-4 褶曲的基本形态3.断层的形成原因剖析: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高一地理知识点-山岳的形成.doc
高一地理知识点-山岳的形成高一地理学习的知识点众多,这些知识点也是考试经常考察的内容,因此有必要掌握好这些知识点,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地理成绩,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一地理知识点-山岳的形成,希望能够加深大家对地理知识点的记忆。
一、山岳的类型及形成类型概念规模举例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规模有大有小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系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分布广泛,规模大小不一华山、庐山、泰山火山地下深处岩浆沿地壳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冷却凝固形成规模大小不一日本的富士山,我国长白山主峰二、判断背斜和向斜1、做快的情况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不完整的要补完整)2、最科学的依据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3、利用向斜找水,背斜找油。
背斜向斜一般形态岩层向上拱起岩层向下弯曲岩层新老关系岩层中间老,两侧新。
岩层中间新,两侧老。
常见地形山岭谷地地形倒置(差别侵蚀) 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更加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1、褶皱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2、断块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褶皱与断层的区别在于断层处的岩层是不连续的,两侧岩体沿断层面发生了明显的位移)3、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知识点-山岳的形成,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地理知识点掌握透彻,这样就能在解答地理试题的时候手到擒来。
高中地理 《4.2山岳的形成》二 新人教版必修1
下沉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思考: 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褶皱 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褶曲 岩层 岩层新 名称 形态 老关系
地形 实际意义
背 斜
向上 拱起
中心老 两翼新
侵蚀前—山岭 侵蚀后—谷地
有良好的 油气构造
建地下隧道
向 斜
向下 弯曲
中心新 侵蚀前—谷地 容易储存 两翼老 侵蚀后—山岭 地下水
崖、峡谷
明显相对 完整性
位移
图解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带东 非 裂 谷
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
断层的形成
2.断层的基本形式 及形成的地貌: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山岭或高地
庐 山
2.断层的基本形式 及形成的地貌: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 地
下沉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 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2.断层的基本形式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及形成的地貌: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青年教师汇报课
高一地理 姜丽红
第二节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一)褶皱山 1.褶皱 :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背斜 褶皱的基本单位
—褶曲
向斜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老,两翼新 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新,两翼老
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特殊: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思考:“地形倒置”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 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 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3)渭河平原属于上面哪种地质构造:__B_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山岳的形成
第二節山嶽的形成三維目標:知識和技能1、內力作用形成山嶽的三種類型。
2、山嶽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3、通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進一步使學生理解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過程與方法1、分析法、討論法。
2、探究與活動,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斷。
3、利用直觀的錄影、景觀圖片等進行戰士,使學生理解山嶽地貌的成因與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火山的危害和好處的分析使學生樹立辯證法的思想;通過山嶽對交通的影響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明白人類的活動應和自然和諧統一。
教學重點1、山嶽的三種類型。
2、山嶽對交通的影響。
教學難點背斜、向斜的判斷依據。
教具、資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同學們一定見過和聽說過許多山脈,如我國的五嶽、四大佛教名山等,不知大家是否注意過這樣一個問題:這些山脈的形成原因是什麼?他們的形成原因是否一直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問題。
【板書】第二節山嶽的形成【介紹】山嶽又稱山地,是陸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陸地的骨架。
山嶽有多種類型,如褶皺山、斷塊山、火山等,它們的形成和發展都與內力作用有關。
【板書】一、褶皺山、斷塊山、火山【引導】什麼叫褶皺、斷層呢?(教師在講課時可利用隨手教具——書本、紙張進行演示,並強調岩層的受力方向) 【講解】在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的擠壓作用下,岩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叫做褶皺。
當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時,岩體就會破裂。
岩體發生破裂後,如果兩側的岩體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位移,就形成了斷層。
我們下面先來瞭解一下褶皺山的有關知識。
【板書】1、褶皺山①概念:岩層彎曲變形(連續性變形)【指導讀書】褶皺的基本形態表現為兩種,即背斜和向斜。
什麼是背斜、向斜呢?(教師在黑板上用板筆繪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態圖,並標出受力方向)【板書】②形態:背斜和向斜③褶皺形成過程:【提問】同學們仔細觀察,背斜和向斜從外部形態上看有什麼不同呢?【學生回答】從外部形態看,背斜的岩層一般是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層一般是向下彎曲的。
高一地理教案:山岳的形成3篇
高一地理教案:山岳的形成高一地理教案:山岳的形成精选3篇(一)教案主题:山岳的形成年级:高一学科: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山岳的形成原理和过程;2. 掌握山岳的分类和特点;3. 理解山岳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山岳的形成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山岳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地理教材和教具;3. 山岳地形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创设情境: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壮观的山岳地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看到的这些山岳是怎么形成的?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影响?Step 2 讲解(15分钟)1. 首先,讲解山岳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让学生了解高山、山脉等概念。
2. 接着,讲解山岳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重点解释构造力和风化作用对山岳形成的影响,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Step 3 案例分析(15分钟)1. 根据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山岳地形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具体的山岳地形进行研究和分析。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和分享。
Step 4 归纳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山岳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2.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山岳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自然资源的利用、旅游业发展等。
Step 5 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地球其他地方是否有山岳地形?为什么?2. 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查找其他地区的山岳地形的资料并归纳总结。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和分享。
Step 6 练习作业(5分钟)1. 设计一道与山岳形成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山岳地形的报告,包括山岳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研究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山岳的形成原理和过程,并思考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2山岳形成课件二新人教版必修1
在野外,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背斜与向斜呢?
1、从形态上看: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最可靠)
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向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一般:背斜成岭,向斜成谷
特定条件下: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地形倒置”的原因——
褶皱 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褶曲 岩层 岩层新老 名称 形态 关系
地形
实际意义
背 斜
向上 拱起
中心老 两翼新
侵蚀前—山岭 侵蚀后—谷地
有良好的 油气构造
建地下隧道
向 斜
向下 弯曲
中心新 侵蚀前—谷地 容易储存 两翼老 侵蚀后—山岭 地下水
(二)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 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两侧 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 了断层。
东 岳 泰 山 之
雄
西岳华山之 险
南岳衡山之 秀
北岳恒山之幽
中岳嵩山之峻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一)褶皱山 1.褶皱 :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背斜
向斜 新
新
老
新
老
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特殊: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思考:“地形倒置”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 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 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北 甲甲
乙
2、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考虑背 斜和向斜的构造,应该选择在甲地还是乙地?
1、要考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
高一地理山岳的形成-新人教
活动: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位置?
1,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2还是3?
2,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哪里 修建水电站 ?
选择2
沿等高线修建,地形比较平坦于汇水盆地 的出口,流量大。
流水侵蚀地貌
流 水 侵 蚀
风力侵蚀地貌
流动沙丘
黄土高原本身是风力堆积地貌
刃脊 冰斗
角峰
冰川侵蚀地貌
课题 山岳的形成
复习目标:
1、理解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山、断 块山和火山的成因。 2、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及 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 义。 3、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高三地理组
活动:
1.根据背斜和向斜岩层的分布特征,判断上面的 修建褶一皱条哪地部下分隧道是,背选斜择、甲哪地部还分是已是地向?斜(,已并地说) 说形 背斜成岩的层山向岭上是拱起背,斜结山构岭稳还定是,向利于斜排山水岭。。 向斜2.构假造设不在稳这定里,容修易建积一水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如果 背斜只是考良虑好背的斜储油和构向造斜,的向构斜造有,利应于该储选存择地甲下水地。还是乙
高二地理知识点梳理:山岳的形成
高二地理知识点梳理:山岳的形成地理是一门很特别的科目,让我们在学习广阔知识的同时能够领略我们伟大国家的风土人情。
想要学好地理并不能难,只要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就可以得心应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地理山岳的形成知识点梳理一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同学们的复习。
高二地理山岳的形成知识点梳理
1.褶皱山:
●褶皱: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发生变形产生一系列的弯曲就是褶皱。
其基本单位是褶曲。
●褶曲
(1)背斜:岩层向上,中心岩层较老两翼较新。
可修隧道,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地。
(2)向斜:岩层向下,中心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可修水库。
注意:有时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向斜山岭。
2.断块山:
●断层: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沿断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成因:
(1)岩体上升形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2)岩体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火山:
构造:由火山锥和火山口组成。
在火山口积水容易形成湖,如我国长白山天池(也叫白头山天池)。
4.山岳对交通的影响:
●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在山岳地区一般先修公路再修铁路,主要考虑到对地形的要求和成本的问题。
●影响线路的分:布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推荐2019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42《山岳的形成》教案(2)-精选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教课设计●冷静讲课山岳是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最详细而生动的表现。
本节主要叙述了因为不一样方式的内力作用而形成的三类山岳。
从岩层的受力方向、地表形态和岩层新老关系三个方面来说明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利用活动指引学生议论:判断一个褶曲终究是背斜仍是向斜,为何最根本的依照是岩层的新老关系?从岩体受力、位移方向和地表形态三个方面解说断层,教课中要运用实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火山部分的难度不大,能够经过播纵火山喷发的录像增添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此认识不一样的火山喷发形式会形成不一样的火山地貌。
同时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提交他们自己对火山的认识,理解事物是辩证的,火山既能形成巨大的灾祸,也会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地热、温泉、肥饶的土壤等。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能够用山地图片投影来使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并联合“活动”,培育学生运用图表资料、地理数据剖析、解决地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能学致使用,理论联系实质。
用实质的案ks5u 例及表 4.1和 4.2说明影响山区公路修筑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培育学生运用数据剖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术1.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种类。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经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剖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ks5u的塑造。
过程与方法1.剖析法、议论法。
2.研究与活动,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断。
3.利用直观的录像、景观图片等进行展现,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与特色。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分山的危害和气处的剖析使学生建立辩证法的思想;经过山岳对交通的影响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睦一致。
●教课要点1.山岳的三种种类。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教课难点背斜、向斜的判断依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网上收集的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 1课时●教课过程[新课导入]经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鼎力量,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情况趋势于缓和。
2021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2)(1)
辽宁省抚顺县高级中学2021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2)三维目标:知识和技术一、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阻碍。
3、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进一步使学生明白得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进程与方式一、分析法、讨论法。
二、探讨与活动,明白得背斜、向斜的判定。
3、利用直观的录像、景观图片等进行战士,使学生明白得山岳地貌的成因与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火山的危害和益处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思想;通过山岳对交通的阻碍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谐统一。
教学重点一、山岳的三种类型。
二、山岳对交通的阻碍。
教学难点背斜、向斜的判定依据。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阻碍【指导念书】阅读教材P82试探:1.山岳对交通运输的阻碍要紧体此刻哪些方面?2.一样情形下,山岳地域的交通运输线要紧以什么方式为主,什么缘故?3.山岳地域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选取原那么?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1.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阻碍较大2.一样情形下,山岳地域的交通运输线要紧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因为在山岳地域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本钱高,难度也比较大。
为了降低修建本钱和难度,在山岳地域,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本钱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第二才是铁路。
3.地形相对缓和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域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讨1.在断层处修建水库,大型工厂行不行?(不行,容易滑坡)2.北京地址平面图上,古往今来,什么缘故老是缺一个西北角?(北京城从建城以来,西北角的建筑物屡建屡塌,经调查,这段城墙可能是在一个活动的短裂带上,由于地壳变形,在断层上面的建筑物自然要受到阻碍,缓慢地拉开,结果不是发生位移,确实是断裂倾倒,因此北京西北角老是补不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层的基本形式: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下沉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华山北坡大断崖
地球上最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因为背斜部位的岩层类似 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 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 储存,便于施工。
1、如建水库大坝,从坝址稳固的角度考虑
应选甲处还是乙处? 2、在甲乙两处中钻探可以找到煤层?
平直的陡崖
褶皱山
常见形态: 代表: 连绵的山体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断块山
常见形态: 多为独立山体,有 陡崖 代表: 华山 庐山
泰山
火山
常见形态: 圆锥形 代表: 富士山 乞力马扎罗山 盾形
山岳又称山地,是陆地的主 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 是以内力作用为主的地表形态, 是内力作用的足迹。 主要类型包括: 褶皱山 断块山 火山 ……
背斜成山
中间新、两翼老 为向斜
老
新 老 新
老
向斜成谷
岩层 形态 背 岩层 斜 向上 拱起 向 岩层 斜 向下 弯曲
地形
(未受侵蚀) 成为山岭(久 经侵蚀)形成 谷地 (未受侵蚀) 成为谷地(久 经侵蚀)形成 山岭
判断依据
岩层出露特征
中部岩层较 岩层从中心向 老,两翼岩 两侧由老到新 层较新 对称分布 中部岩层较 岩层从中心向 新,两翼岩 两侧由新到老 层较老 对称分布
找到古陶器
含煤层
含三叶虫化石
1.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2.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 了解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有很大帮助。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背斜 顶部适宜建采石场;背斜构造适合开隧道。 向斜:是良好的储存地下水的构造,常 形成自流盆地。 断层:隧道工程通过时,必须进行加固; 水库等大型工程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断层 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后果。
图3 为一油田的地质剖面图,下列有关形成此油田地质条件的配对何者正确? 选项 岩层的平均孔隙率封闭条件 (A)甲>乙地层封闭 (B)甲>乙构造封闭 (C)甲<乙地层封闭 (D)甲<乙构造封闭
返回
说说:各种地貌的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