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课《咏雪》教学反思和评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课《咏雪》教学反思和评课
对于初二学生而言,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
学习《咏雪》一课,简单地介绍了本课相关的文学常识以后,我们进入第一板块“吟读课文”。
过程中我让学生注意生字词和朗读节奏,并整体感知课文。
随后全部齐读,找同学示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在他们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读错的字,然后就写在黑板上,读完后给他们纠正。
作为最初的读,虽然用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我认为很有必要,要读就把文章读透,接下来的工作才好进行。
读了几遍课文,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的内容有所感知。
读过了文章以后,进入到了“译读课文”环节,前几次课上,我直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虽然结果很好,学生通过组内的研究讨论,也能够弄懂弄会文章,但是我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
于是到了这节课,我临时决定,先让每个同学自己默默再读一遍课文,思考大屏幕上的重点字词和通篇文章的翻译,并标注自己觉得有疑义的地方,然后进行课文解释。
通过这个环节,我发现大部分的问题其他学生都能够解答,实在答不上来的,我再帮忙解答。
我认为让学生问学生答这个环节设置的很好,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们自己
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避免了老师直接讲的这种“填鸭式”教学。
理解了文章的大意以后,进入到了“析读课文”环节。
我将本文的两个需要重点解析的问题出示在大屏幕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
这个班级的学生课前预习工作做的很好,查阅了很多的教辅书,虽然对于所给的问题很多参考书上都有了相应的解析,但这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思维。
所以我现在仍然觉得很困惑的一个问题是,到底学生的预习工作应不应该进行,有些人预习完了,上课的听课效果反而不好。
对于第一个涉及到文中的两个比喻句的问题,举手发言的学生纷纷表示第二个比喻句好,并从雪花飞扬的状态,意境等很多方面给出了相应的依据,但是这同时也难住了我,因为我的教学预设方面,是学生有喜欢第一个比喻句的。
我灵机一动说,看来大家还是更倾情于第二个比喻句,那么我们大家一起来赏析第一个比喻句。
不知道这种避开尴尬的设置是不是够巧妙。
对本文的关于雪的描写分析完了以后,我又拓展延伸了一下,让学生积累写雪的诗句,把知识拓展到课外。
我觉得,做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这样才会成为学生灵魂的导游者。
在课堂上组织教学也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学生们往往在小组讨论完问题后不能马上进入到听我讲课的状态,这个时
候适时组织一下课堂,学生的听课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教学
之任于我,任重而道远。
评课
本次骨干教师公开课,授课老师给大家展示的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咏雪》。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
一段文言散文。
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
课堂上,授课老师首先介绍了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接下来,授课老师用朗读串起教学。
“我爱朗读”环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语气。
此环节在多次指导学生朗读中,落实了重点字词的读音,而且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学生也读出了节奏和停顿;指导学生通过补出语气、神态,再分角色演读,帮助学生理解人物。
单元目标里的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和节奏这点要求得到了有效落实。
“我能译读”环节,以“儿女”为切入点,体会古代汉
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探究文言文中出现的重点字
词,疏通文意。
此环节老师安排学生解释重点词语,逐字逐句翻译课文,落实了重点词汇。
只是在对于难句,重点词汇的落实上强化次数过少。
我个人认为此环节可以对重点句,进行多次强化,教师也可对某些句子进行示范翻译,同时再融入部分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比如结合参考注释,养成良好的阅读翻译习惯。
接下来,授课老师补充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学生对谢道韫这个人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个人认为,此环节可以放在课堂导入环节。
课文理解上,老师设置了体会文章中的家庭氛围和咏雪比喻句的妙处两个小环节。
先是在读中深入文本,分析“乐”感受浓郁的书香家庭味儿。
接下来赏析两个比喻的妙处,从学生的反应情况来看,回答问题简练流畅,预习应该做的很扎实。
有位男生甚至答出来了“‘撒盐空中差可拟’的比喻更好,因为撒盐的状态,体现出雪的大而急,正好与前文的‘俄尔雪骤’对应起来,所以这个比喻更精彩”这样精彩的答案。
课堂能有这样的生成,可见教师平时训练有素。
此环节教学难点也得到了有效突破。
这节课教学环节完备,目标得到了有效落实,不得不感叹授课芳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