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市场经济的道德性[论文]

合集下载

电大本科法学毕业论文

电大本科法学毕业论文

电大本科法学毕业论文法学研究,是我国法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法学院系作为法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为依法治国提供着智力支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大本科法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大本科法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摘要]慕课背景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改革,是在当前学生学习平台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觉性以及学习途径多元性的背景下提出的。

做好慕课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充分挖掘慕课学习平台的功能,注重加强学生专业基础,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确立,在获得更丰富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充实着学习体验。

[关键词]慕课;学生主体;课程改革;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

“慕课”建立的基础是学习者的大量参与,这些学习者可根据他们的学习目标、背景知识和技能以及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程并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1]。

慕课的现代新型学习方式,受到了学习者的欢迎,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一、慕课背景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特质(一)学习平台的开放性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主体,学习平台的开放性,已经成为现代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人们的信息和资讯量大,传统的口授或者书本,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学习欲望强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思维活跃,喜欢尝试新事物,而良好的学习平台就至关重要,人们对于资讯,喜欢上网搜集信息,已经成为网络化的生活环境,网络也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方式。

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的学习方式,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而且学习方式单一,与信息量大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这已经成为教学上的弊端,也不能养成学生收集资讯,利用资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因此,学习平台的开放性,尤其要在教学中重点关注,紧跟时代潮流。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内涵及价值分析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内涵及价值分析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内涵及价值分析论文意味着毕业,我们该如何把这个论文写好呢?今天本文库给大家带来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内涵及价值分析,让我们一起来参考一下吧,相信可以给大家的论文增分不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扬弃。

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构过程中,它所需要注入的伦理道德及其在运行过程中所体现的道德原则与计划经济有着根本不同,要了解市场经济的道德内涵,我们就从对市场经济特征和市场经济道德性层面的分析入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经济资源的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它有如下几方面主要特征:第一,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最基本的主体是企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是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这样的企业既是利益的主体,又是经营和投资的主体。

在市场中,主体必须首先自主学习经营理念,其次自主开拓市场和产品,完善企业制度等等。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市场主体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都会日益明显的体现出来。

因此,市场经济并不是简单地一味去强调利己和自利,而是在坚持主体自主性和价值性上,促进市场经济经济发展的方式的改革和完善。

第二,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马克思指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在市场经济关系中,参加交换的各经济主体在身份上是平等的,不受任何行政的、财产的、宗法的特权和其他社会特权的强制作用。

根据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交往中,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而这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客观的价值尺度。

正如经济学家张三所说:"平等是社会主义的灵魂,市场经济的宗旨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并行不悖的。

"因此,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坚持交易双方独立和平等,可以使交易双方摆脱对物的绝对依赖。

第三,市场经济运行的契约性。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市场经济中的一切关系都是契约关系。

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同时又是一种规范的有序性经济。

道德困境论文3篇

道德困境论文3篇

道德困境论文3篇道德困境在存在于个人现实生活的抉择当中,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困境论文:论中国的道德困境摘要:中国正在处在社会的转型期,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人民的道德也潜移默化的发生的巨变。

现今,中国的道德正在处在滑坡的时期,在道德问题面前,人们在选择时候出现茫然。

道德困境主要表现在诚信与感恩的缺失。

作者通过现象看本质,致力于探讨出现道德困境的原因。

关键词:道德道德困境反思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

但是从孔雀石绿的鱼到红心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发霉馒头,人造鸡蛋,毒胶囊……连食品安全也变得不安全的时候,人拿生命开玩笑,完全漠视生命的存在,我们还可以相信这个这个社会,相信这个民族吗?面对这个食品问题,我们的公民一边在网上和报纸上抱怨,骂商家的无良,骂政府的不作为,骂社会的道德滑坡,另一边却毫无所动,一次次原谅和纵容这些行为的发生。

我们的公民在面对这个的道德问题上,陷入了循环的怪圈。

我们该如何去思考当前社会的道德困境呢?一、道德困境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对道德困境的定义杂而乱。

第一种定义是,道德困境是一个难题。

第二种定义是,道德困境是道德悖论种的一种。

第三种定义是,对一项道德义务的履行就是对另外一项道德义务的背弃。

第四种定义是,道德困境是道德失范的一种状况。

第五种定义是:对道德困境的理解应从道德选择入手,因为道德困境是行为者在做道德选择时才有可能会遇到的一种特殊情境。

这个情境用西方学者的话说就是:面临令人困惑的两者取一的抉择。

这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道德困境的复杂性。

我自己则更多的理解为第五种,面临一种两者取一的抉择。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选择都是在道德与不道德、价值与无价值的、善于非善之间的选择,只要我们有向善的的意识和识别善恶的能力,我们就不难作出选择。

二、道德困境的表现道德困境在存在于个人现实生活的抉择当中,有些例子是我们鲜少遇到的。

著名的电车事件就是其中的一例。

但更多时候,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应用文-论经济行为的伦理底蕴

应用文-论经济行为的伦理底蕴

论经济行为的伦理底蕴'从西方与伦理关系的回顾着手,分析了目前的市场经济和伦理道德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市场经济下经济行为的伦理底蕴。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行为;伦理底蕴1 西方经济与伦理关系的回顾在西方,经济与伦理的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崇尚经济活动中的善行,强调善是经济活动中的目的,经济活动只是达到善的手段。

在近代,从亚当•斯密到约翰•穆勒,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系得以形成,经济与伦理得到了较完善的结合。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从人的同情心出发,考察了个人的道德情感和的伦理关系;在《国富论》中,以人的自利本性为基础,确立了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观。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两部分别讨论伦和经济学问题的著作中,各出现了一次“看不见的手”的提法。

斯密说:“(富人)雇用千百人来为自己劳动的唯一目的是满足自己无聊而又贪得无厌的欲望,但是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他们所作一切改良的成果。

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

”“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看不见的手”究竟是什么,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没有明确定义,它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

况且,既是“看不见”,似乎也无法具体说出那只“手”到底指的是什么,它仿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但是,综观斯密在这两本书中论述的思想,我们可以抓住“看不见的手”的实质:它隐喻的是一种建立在利己行为基础上的调节私利与公益关系的市场力量。

按照斯密的理解,“看不见的手”是具有伦理特性的。

《道德情操论》中的“看不见的手”激发了富人们的同情心,使得他们能够与穷人们分享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完全地将生活必需品据为己有;《国富论》中的“看不见的手”在个人追逐私利的同时,无意识地、自发地促进了社会公共利益的扩展。

2023年最新的德育教育的论文范文

2023年最新的德育教育的论文范文

2023年最新的德育教育的论文范文道德人是明确自己的道德需要而又具有道德自觉的人,表现为人对既涉及个人自身的善,又关乎他人的善的推崇、恪守与践履,譬如尊重生命、维护正义、律己利他等等,以达致个人的精神自由和内心的自我和谐。

现代社会个体对道德规范的遵从不再是被动的、盲目的,而是具有独立性的人基于理性作出的道德选择。

因而,道德人向善的行为更加稳定持久、淡然从容。

道德人的培育要进入人的精神世界,借助理解阐释人,反思人的生命及生命的表现,催生人的道德需要,并在道德实践中体验道德价值,把握人生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行为的正当性是社会的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社会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和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

德性是社会的人的重要标识之一,它缘于人对自身规定性的认识,是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统一。

当前社会人们的行为选择多样,道德分化明显,既有的道德规范已难以解释和应对新的问题,传统道德的价值在具体的道德实践和现实社会生活中遭受冷遇,并由此产生诸多的价值困惑和道德冲突,譬如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误解和讹诈引发的扶不扶等道德困境。

人们习惯将这类问题归咎于现代社会道德体系的尚未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很显然,市场经济虽具有逐利性,但也有其内在的道德需要,等价交换、诚实守信等道德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人的培育遭遇难题,主要表现在:(一) 传统道德价值的贬损,道德与生活的价值关联亟待明晰近几年道德话题所引发的不仅是人们对社会信任缺失、道德冷漠的慨叹,更深层次是对道德价值的追问。

在传统社会中个人依附于家庭,其文化心理、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由社会预设,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自律性。

随着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逐渐解体,个体不再是被外在地附加上一定的价值规范,而是从人自身内在地生发出与社会生活各领域相适应的价值规范。

例如,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五种美德。

现代社会由于公共生活空间的不断拓展和职业生活的日益成熟,逐渐形成新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核心价值。

辩论赛: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发展[2]

辩论赛: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发展[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市场经济环境下道德失范的治理对策继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党的十六大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基础上,提出了“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道德体系的建立,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时代主题,建构新的道德体系以维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结构层次的正常运行。

(一)道德失范治理的目标、要考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为其服务,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进一步完善之中。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将市场经济作为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践已充分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市场经济体制最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与此相对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体系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也应该将充分发挥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推进社会全面发展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道德体系必须努力营造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机制健康运行所需要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等价交换原则、自主性原则以及竟争性原则等在新道德体系中均应有所反映。

这是新道德体系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z、要考虑到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道德与法律都是规范人们行为、治国安邦的规矩和重要手段,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法律是外部性的强制约束,道德是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道德禁于未然之前,法律禁于已然之后,法律具有他律性,道德具有自律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道德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道德

[收稿日期]2009-12-0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创造了体制性前提,大大拓宽了人们道德实践的范围和领域。

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初步建立但尚未完善,造成不容置疑的问题是社会信用缺失日益严重。

为此,建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配套的诚信道德规范,这无疑是当务之急。

一、诚信道德的历史文化渊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诚信的道德教育,把诚信看作是人之为人的道德标准和做人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都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诚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既各有其义,又可互训。

诚,是指真诚不伪,诚信不欺,真实不妄,精诚不懈。

诚是一切道德原则和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诚”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本条件。

信,是指诚实无欺,说话算话,严守信用,兑现诺言。

“诚”与“信”两个范畴又可连用并具有不可分割的意义。

大约从先秦时期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把“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如《荀子·不苟》中就有“诚信生神”一语。

《礼记·中庸》中:“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即人由于天赋诚实从而明达事理,这是本性;由于明达事理而导致的诚实,这是教育;秉性诚实就能明达事理,明达事理也能导致诚意。

“诚”与“信”二者还可以互相训释,即以诚释信,以信释诚。

“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

孟子将信与诚相联,阐发了诚信规范的内在联系。

可见“诚”与“信”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诚中有信,信中有诚,不诚,则不可信,信必见其诚。

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讲,所谓诚信,就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即诚实而有信用。

诚信代表着物理、事理和伦理,诚信规范与仁、义相联系,诚在于仁,信近乎义。

诚信是社会的基础。

首先,诚信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诚信是做人的道德支柱,是立身之本。

孔子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思想,后来的儒家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如王安石断言:“人无信不立”,朱熹说:“人道惟在忠信……人若不忠信,如木之无本,水之无源,更有甚的一身都空了”。

经济德性

经济德性
作为社会现象的经济德性可以从以下六个维度来加以把握。
1.经济德性是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及其所体现的崇高境界。前面已提到,所有经济行为都客观上有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只是存在趋善和趋恶的区别,作为本文的褒义的趋善意义上的经济德性,其价值取向至少体现为为自己谋正当之利和为社会造福。在此意义上,为自己谋利和为社会造福并不-必然地发生矛盾,往往是一种统一的关系,换言之,自身获利和造福社会是互为存在和互为促进的,这是崇高的经济行为之道德境界。的确,经济体(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首先考虑自身的利益是完全正常的,但应该是在为了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来获得,唯利人唾弃。
尽管中外思想家关于经济德性的表述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于经济行为之道义,有的侧重于经济行为之功用,有的侧重于经济行为之适度,还有的侧重于经济行为之形式及其效益,等等。虽然莫衷一是,但均从独特的视角给我们以理论和实践的启迪。
二、经济德性之含义经济德性不是经济和德性或经济和道德的简单、机械的相加,经济和德性或经济和道德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是某种社会现象的两个方面。
2.经济德性即经济之善恶行为。近代英国经济学家、伦理学家伯纳德·曼德维尔认为,在一切社会中为善乃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因此,美德应该受到鼓励,恶德应该遭到反对。同时,他又认为,追求私利是人的天性,私人的追求自利的行为即“恶行”(诸如贪婪、挥霍、奢侈和虚荣等)有助于社会公益,人的种种需要,人的恶的德及缺点,加上空气及其他基本元素的严酷,它们当中孕育着全部艺术、技能、工业和经济社会繁荣等。而且,需要、贪婪、嫉妒、野心,以及人的其他类似特质,则无一不是造就伟业的大师。因此,激励人们努力的根源并非什么造福公众的精神,而是众多的欲望。由此可见,伯纳德·曼德维尔并不主张私人从恶,但他的经济德性是指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之善和经济之恶。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降的现实 。 马克思 、 恩格斯说过 :人类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 “
定 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 ,所以问题永远只能是摆脱得
多些或少些 , 在于兽性和人性 的程度上的差异 。”因此 , 目 满足
人们 日益增 长的物质需要就应该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 的一个主
要方面。但是 , 人又具有超越动物的精神性的一面 , 的道 人类 德 良知应该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之一。只有 当社会向人们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合 道德性 是 市场经 济 的 内在要 求
( 发展市场经济符合伦理道德要求 一) 合道德性是人类文 明进步的结果 ,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 期 内的经济规律 。 通过公平竞争 , 为经 济主体提供了优越 的经 济活动机制 , 调动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社会潜力 , 以其特有 的市 场经济化扩张力量 , 极大地增进了人类社会交往的机会 , 大大
泛性结合 , 既要宣传和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 高道德 ,
正确的方向性。《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公 的颁布对 国民道德
建设提 出了主导的价值观 。 同时 , 有法不依 、 见利 忘义 、 以权谋私 、 假公 济私 、 造假贩 假 、 人利己 、 损 贪污受贿 、 极端个 人主义 的滋长等现象 还不 同 程度地存在着 , 致使社会风气不正 , 伦理道德失范 。对市场经 济与道德的关系应有清醒的认 识 ,在充分肯定市场经济的优 越 性和积极 作用 的同时 ,也应 看到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和不完 善性。市场经济中虽然存 在着许多不道德的现象 ,但守德致 富 、 纪守 法的人是社 会的主流 , 遵 其本 质是好 的 , 否则 就很难 解 释建立在 经济基础 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道德不使现实中 的 经 济衰退 , 却使其不断增长 。 市 场经 济的繁荣 和发 展都 要求 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以守 法诚信 、 等价交换 、 公平竞 争为原则 。那 些不 道德 的现象是 由 许 多原 因造成 的 , 包括经济管理体制 的不健全 、 律规 范的不 法

论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的契合

论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的契合
[$ ] 到绩效评估和产业标准中去。
但是究竟如何解决经济利益与伦理冲突的问 题, 毕竟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传统经济学 将每个个体设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 经济 人” , 并且通过 “经济人” 假设推演出市场交换的 互利性以及通过自利达到互利的价值转换结果。 虽然 “经济人” 仅仅是一种人性的假设, 但这种假 设之被广为接受已经成为一种 “公设” 。同时, 虽 然对 “经济人” 假设的批评赢耳, 但尚未能够彻底 地摧毁这一经 济学的基本命 题。经济伦理 的勃 兴, 固然有其历史的渊源, 例如亚当斯密就曾在其 《道德情操论》 中认为利他主义是社 会生活的重 要因素, 但仅仅到了当代, 经济伦理才得到比较多 的重视。即便如此, 所谓 的 “斯密问 题” , 即利他 主义和 “ 经济人” 的利己主义如何得以 成功地结 合使社会发展和人的完善相契合, 仍然是一个悬 而未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经济行为当然是 人在社会生 活中的一 种选 择, 此种行为和选择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价值衡量 因素。而价值取向必然与道德伦理相关涉, 因此 经济行为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脱离价值衡量的道 德伦理的研究对象。若欲求得经济行为的合理性 和正当性, 仅仅依靠 “ 看不见的手” 的市场自动调 节是不够的, 这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学的共识, 市场 自动调节不能够解决外部性问题, 已经成为经济 学的基本常识。当然另一些学者, 例如哈耶克, 虽 然承认市场不能完全解决外部性, 但认为政府并 不能比市场做得更好。问题是, 假若市场和政府 都不能完全解决外部性问题, 那么这个任务是否 可以由道德伦理来完成?那么又如何对外部性加 以认识?是所有的经济行为都会产生对公共利益 的影响, 还是仅有一小部分会对公共利益产生显 著的影响。公共道德伦理是只应对这些能够显著 !!
经济伦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经济 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 伦理道德) 之间的关系 问题 以及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如何加以取舍。或者说, 在经济活动中, 到底应该是经济优先, 还是应该伦 理优先?这样的认识, 蕴含着一个前见, 即道德行 为和经济行为几乎不可能是兼容的。 习惯于二元论的西方学者, 往往将人的经济 性和道德性截然分开, 名之为互相冲突的人性。 或者将二者截然化为精神世界的现象和物质世界 的想象, 彼此没有关联。在发生冲突的场合, 应当 有一个确定的价值排序。在二者的价值排序上, 经济学家一般坚持认为经济性统摄, 而伦理学家 则反之, 但双方均以理性为根据。换句话说, 经济 学家认为经济性是人的理性的根本反映, 而伦理 学家则认为人的理性只能归于道德伦理。而且这

市场经济论文商业伦理论文:市场经济下商业伦理的建立

市场经济论文商业伦理论文:市场经济下商业伦理的建立

市场经济论文商业伦理论文:市场经济下商业伦理的建立[摘要]中国市场经济中需要构建商业伦理道德机制。

商业伦理道德建设机制能促进以内在省为核心的自律,构建以约束为核心的他律。

实践表明,他律对商业伦理道德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法律的强制对商业伦理道德建设的作用重大,本文就市场经济下商业伦理的建立中自律和他律有效性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场经济商业伦理自律他律中国市场经济中需要构建商业伦理道德机制。

商业伦理道德建设机制能促进以内在省为核心的自律,构建以约束为核心的他律。

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律和他律的关系自律,即社会成员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规章制度自觉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

社会管理者对社会成员和各行各业的人都有社会、职业道德及纪律、法律的规定和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按照这些规定和要求约束自己。

他律,包括法律的强制,行政的导向,经济的奖惩,舆论的监督。

主要是指组织、党员干部之间及群众的监督。

这种监督是社会和党内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保障党员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必须的。

自律和他律可以体现为道德和法律关系的外化表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通过自律和他律来加强人们的知法、遵法、守法的潜在意识及行为规范。

人的道德素质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价值导向、内驱激励、行为自律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当社会成员把既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价值体系,内化为理想、人格和良心,通过自律以激励自身的道德实践和道德追求,通过他律以评判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时,就会既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又能推动社会前进。

法与商业伦理道德虽分属不同的领域,但两者的联系非常密切:违反法律一定违反商业伦理道德,违反商业伦理道德则有可能向违法发展。

法律与商业伦理道德之间并非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当一个社会的道德不足以维持整个社会生活的秩序时,就可以将商业伦理道德要求通过立法的程序上升为法律。

经济伦理的内涵及重要性探究

经济伦理的内涵及重要性探究

经济伦理的内涵及重要性探究摘要: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经济生活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经济伦理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伦理道德规范,其重要性愈发突出,它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它还是经济个体利益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经济伦理;义利关系;道德伦理主体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食品安全、信用危机等诸多问题。

这些由于市场机制的缺陷以及市场规则的不健全而引起的市场经济秩序的种种混乱,不仅仅需要依靠法治建设等制度建设外,道德伦理建设也需更加重视,经济伦理的探讨与研究也因而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一、经济伦理的内涵探讨“经济伦理”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韦伯的《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一个新的学科——经济伦理学。

20世纪80年代,这一概念从西方传入中国,我国的经济伦理研究迅速开展起来,经过30多年的研究,至今已取得了数量颇丰的成果。

对于经济伦理这一概念的理解,目前学术界的各位学者看法尚不能统一,无论以东方朔、万俊人为代表的把经济伦理看做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实践,还是许崇正为代表的倡导的“伦理经济学”中把伦理道德看做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制约指导工具,或是章海山、孙春晨为代表的提出把经济伦理理解为经济与伦理的相互关系,即道德行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毋庸置疑,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同时,他们也都指出了经济伦理的基本问题,即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义利关系问题。

义利关系遍及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从层次结构上看,学术界认为经济伦理有宏观方面的经济伦理、中观方面的经济伦理、微观方面的经济伦理,具体而言,经济伦理在经济体制、企业或公司、个人经济主体三个层面均有体现,由此可见,经济伦理对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伦理研究的重要性探讨(一)经济伦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伦理更容易坚守。

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诚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在社会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其地位又如何?又面临怎样的利益挑战和建设需求呢?(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市场经济的根本就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促进各种社会资源配臵的优化,激发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竞争热情,提高劳动效率,最终为社会经济提供动力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从信用经济的角度看,现代市场经济须臾离不开信用。

因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软环境,信用制度从多方面影响并决定着硬环境的发展和演变。

对于市场、企业和投资者来说,信用是财富,它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市场参与者的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信用是财源,它可以通过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打通企业和个人的聚财、用财、生财的通道;信用是财力,它可以通过社会的信用网络来实现“用小钱支配大钱”“用明天的钱来支配今天的钱”的双重放大过程。

一旦信用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

而诚信,是信用体系的重要道德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用的正常发挥,需要一种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市场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而平等的要求之一,就是市场交易双方必须恪守诚实信用原则。

所以,市场经济是立足于诚信的法制经济,是维系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需求,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有人形象地说,商海无涯“信”作舟。

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没有诚信,就没有交换、没有市场;没有诚信,经济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

市场诚信缺失从表象上讲造成经济运行成本增加,市场风险加大,从深层次说,诚信缺失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市场配臵资源的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证,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成熟。

因此,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市场机制正常运行,要抵制假冒伪劣和欺诈等不良现象,就必须倡导诚信原则。

(二)市场经济中突现的利益追逐带来对诚信的挑战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是一对矛盾体,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历来就有的。

简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的关系五问

简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的关系五问

简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的关系五问[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集体主义;功利主义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发产生的价值观倾向仍是功利主义,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可以产生集体主义;功利主义对社会道德有双重影响,不能成为主流价值观;必须解决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个体主义价值观的矛盾问题。

应该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道德的影响作用呢?马克思指出:从社会意义上讲,“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

因此,我们从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人手,来探讨它与社会道德的相互关系。

1、功利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价值观倾向吗?从基本范畴来看,市场经济是从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起来的。

本来,小商品生产便是以“我”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最初的织工为什么要用“20码麻布”换“1夸特小麦”?就因为他算准了:“我”用生产20码麻布的时间,也能生产出1夸特小麦。

可见,最初的商品交换便使人不得不以“我”为核心。

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各经济实体不但要求要补偿自己的生产消耗,更要求获得高于成本的收益,因此,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被称为市场经济的“黄金原则”。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说的题目,就是“经济分析中的最大化原理”。

而西方经济学老祖宗亚当·斯密早就将市场经济的这种伦理要求作了概括—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也可以称作“合理利己主义”,即“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那样一种价值观。

亚当·斯密描述了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所注意的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只无形的手使他产生了一个他没有注意到的结果—他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去促进社会的利益,往往比他真正有意识地去促进社会利益更加有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货币即金钱,成为一切商品的价值尺度,成为能够购买一切商品的流通手段,因而成为财富的象征,成为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之所在。

这就要求每一个经济主体乃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以生产使用价值为手段,以实现交换价值,即取得货币而且是尽可能多的货币为目的,因此,功利主义之“功利”大小的衡量尺度,就是金钱。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关的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关的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关的论文《浅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诚信问题》【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诚信;诚信经济【摘要】诚信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它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要通过建立诚信制度和信用体系来构建诚信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诚信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非常突出的失信问题,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国社会稳定,政通人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经济增长和道德失范的矛盾就是其中之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诚实守信问题又是经济道德矛盾的焦点。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进入市场经济以后,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交换方式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密切。

只有把诚信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才能使资源的流动和社会财富的交换有一个可靠的制度保障,才能使市场经济更加发达。

所以要实现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从本质说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诚信机制。

一、诚信缺失的根源及其表现诚信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准则,但是近年来我国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诚信危机,给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道德等多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法律体制不健全在我国诚实守信已有了两千多年的传统,然而,建国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很少有真正的社会信用关系。

加上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导致信用市场发展缓慢、滞后、不发达;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缺乏对信用意识的重视,使失信者有机可乘,再加上市场自身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建立,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

虽然我国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总体上来看,法律在信用经济的运行方面还没有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性及其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性及其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和发 展 了社 会主 义制 度 。党 的 十 五 大坚 持 邓 小 平理 论 , 进

步 明确 了作为 主体 的公 有 制 具 有 多 种 实现 形 式 , 鼓励 多
种 所有 制经 济共 同 发展 , 明确 了 坚 持按 劳分 配 为 主 体 多 还 种 分配方 式 并 存 的 分 配 制 度 , 即调 动 了方 方 面 面 的积 极 性, 促进 生产 力 的大 发 展 , 从 根 本 上 确 保 了 全 社 会 共 同 又
观 念 , 是市 场经 济所 固有 的 道德 属 性 。社 会 主义 市 场经 便
济是 一种 前所 未有 的市 场 经 济体 制 , 社 会 主义 特 性 决 定 其 了它 更加 具有 鲜 明 的道 德经 济 特 征 。第 一 , 会 主义 市 场 社 经济 体制 具 有 对 全 体 人 民利 益 负责 的 道 德 性 。邓 小 平 同 志 对 这一体 制作 出 了 精辟 的 论 述 , 提 出 的 以“ 有 制 为 他 公 主” “ 、 走共 同 富 裕 的 道 路 ” 通 过 让 一 部 分 人 、 部 分 地 区 , 一
维普资讯
中国保 险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2 O O 2年 第 5期
( 总第 8 4期 )
浅 析 社 会 主 义 "r 经 济 的 道 德 , J 场 t 陡
及 其 对 保 险 业 发 展 的 影 响
谢 小 娟


社 会 主 义市 场经 济具 有鲜 明 的道德 属 性
二 、 险 业 的健 康 发展 离 不 开 道德 经 济 理 念 的 正确 引 保

市场 经济 条 件 下 , 有 被 社 会 所 承 认 和 接 受 的 劳 动 , 只 才具 有现 实 意 义 和 价 值 。 因 此 , 交换 为 目的 , 以 以市 场 为 纽带 , 们 相 互 之 间确 立 了 以互 利 互 惠 为 特 征 的 利 缘 关 人 系。市 场经 济原 则所 包 含 的社 会 责 任感 、 益于 他 人等 道 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市场经济的道德性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观念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加上我国传统价值观念体系的封闭性和一脉相承性,对于市场经济是否符合道德性的质疑声音也越来越多。

分析市场经济建设与道德的关系,从而使新价值观逐步在人们的观念中树立起来,并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相适应,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中图分类号:b82- 053 文献标识码:a现阶段,我国虽然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经济条件的变化,无疑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对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作出合理的调适,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抑制其消极的影响,而指导这一调适的根本方法就是发挥道德对于经济运行的规范意义。

道德作为社会的一种特殊规范,能够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探讨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揭示市场经济的合道德性,以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有些人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市场经济必然会造成道德的缺失。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更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与道德并不冲突。

市场经济的合道德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普遍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经济。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的统一。

市场经济的合道德性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的精神方面:1.1效率精神市场经济模式是迄今为止人类所采用过的最有效率的经济模式:一方面,市场经济为社会提供了优越的经济活动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创造性资源和社会潜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模式之所以高效合理,还在于它在宏观上通过市场化的经济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等,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效率的不断提高为人的解放、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现实基础,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它的不断实现必须建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

市场经济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对效率的追求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正是在对效率的追求中,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人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市场经济中对效率的追求正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因此,市场经济肯定人对效率的追求实质上是在为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从效率目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效率的产生其实是人与人关系调整的结果,只有在新的人际关系中,才能有效率的产生和效率的实现。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效率是一种新的人际关系的追求,而且效率的追求也在实际上保障着一种新的人际关系。

市场经济能促成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人的个性的独立与发展,为自觉的道德的实践创造了主体条件,自主的意识从本质上说正是真正的道德所必需的。

市场经济促进人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建立,所以说效率精神是符合道德性的。

1.2竞争精神与自然界和生物界的竞争所不同的是,人类社会的竞争是在越来越自觉和规范的前提下进行的。

作为市场经济精神的竞争主要是指经济主体在市场中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而不断进行的角逐过程,只要存在一个赖以生存的市场,存在至少两个以上的生产者或消费者、竞争参与者之间有利益冲突,竞争就会发生。

所以竞争是人我关系的凸显,在实质上所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正是由于人我之间的竞争发展,才使社会同时也使人自身得到全面发展。

无论从竞争的形成,还是竞争的实现状态来看,竞争都有助于人的创造性的培育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竞争的环境中,一个人要实现自我价值,就要通过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竞争力。

竞争还有助于人的价值的实现,有助于新型人际关系的确立,竞争的人际关系必然是以承认双方的自由平等为前提的,同时由竞争而形成的效率又为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奠定物质基础。

1.3公平精神市场经济能够维护市场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一方面,市场的初次分配是按各生产者向市场提供了有效生产要素的多少来进行的,不会受任何非生产因素的影响,它遵循的是一种以市场效率为客观标准的公平分配原则;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具有普遍性,它既对所有参与者平等开放,也对它们一视同仁,要求这种自由竞争是公平合理的,决不会因为其它非经济因素或人为意志而改变它的规则。

没有公平,竞争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具有高效性。

市场其实不管参与者的身份、自然属性,而只看他们的能力、技巧和智慧,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天然的差别转换为人为的差别,即建立在个人的努力奋斗基础上的结果的差别,这无疑具有更大的合理性;虽然也有剥削,但主要是通过经济的手段。

因此,市场经济不带任何主观倾向或特殊立场,具有天然平等的特征,作为人的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的市场经济精神,正是向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迈进了一大步。

2 合道德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首先,市场经济是一种有秩序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在一定的秩序中实现和发展的,市场经济的法律和价值规范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提供相应的秩序,而道德既从道义上对市场经济主体的追逐利益给予适当的肯定和保护,同时也为市场经济提供秩序支持。

在市场活动中,市场参与者平等地进入市场,开展公平竞争,这是市场机制有效运转的必要条件。

所有市场参与者在进入市场和从事交易活动,机会和地位都应是平等的。

然而,市场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有可能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或社会利益。

因此,市场经济需要若干道德规则来规范它的运行,使市场主体相互之间的交易活动规范化,使任何一方不受他方的侵权,使市场主体谋利合法合理,保障市场参与者各自的正当利益和社会利益,形成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竞争秩序和有效的竞争格局。

其次,发展市场经济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规律,是迄今为止公认的最有效的经济方式。

从唯物论来看,物质决定意识,道德作为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中的一部分,不可能与人类经济生活的实践相对立。

道德归根结底要由经济来决定,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道德只有遵循经济规律,才能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

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阶段,市场经济将把我们引入一个更加自由、富裕、文明的社会,这本身就意味着市场经济的目的符合伦理道德之要求的。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具有合道德性的必然性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型经济,是主体多元型经济,因而很难完全避免商业投机行为。

但是,规范的市场经济同时也是公平竞争型经济、法制纪律型经济,是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的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其运行秩序要求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之中实现,所以道德必须介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并在其中发挥充分的调控作用。

与此同时,人们选择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因此,在人们选择市场经济的目的中,就已经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市场经济是作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的。

规范经济行为不仅成为法律频频涉及的热点,也成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会越来越高尚。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将日益成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新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弘扬这种社会主义的价值精神又成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经济是合道德性的,但这种合道德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无限地接近而又不能完全地实现的过程。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合道德性的市场经济精神的培育更是任重而道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加强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建设,而且需要特殊意义上的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我们所要建立的道德体系,应该是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引导和超越市场经济的。

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而经济建设也应该是在道德体系所容许的范围内有序有度的发展。

我们必须利用社会制度优势,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发展,努力促进合道德性的市场经济精神的尽可能的实现,使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与道德价值相互促进,最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文献:[1] 秦增康.充分认识和发挥道德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3).[2] 古小明,唐涛.市场经济的伦理透视与道德资本的介入[j].哲学视界,2004(3).[3] 周太山.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耦合性[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1).[4] 黄泽海.从“斯密问题”透视市场经济的道德之维[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 孙国东.基于合道德性的合法性——从康德到哈贝马斯[j].法学评论,2010(7).[6] 陈杰,刘彦朝,周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再探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