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_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_时序与叙事逻辑分析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形式分析
不 清 脑 ,故 事 因 此 更 跌 宕 起
伏 ,比 起 正 常 讲 述 也 更 营 造 一
种 惊 悚 、离 奇 、 的
然
然杀案这一
最
来 ,但其 福克纳 前文
伏 ,例 如 1 就这样
把 他 们 ‘连 人 带 马 ’地 如十前 那
,正 的事
们的 一样。 而 的 分 , 又 样的 法
者 , 米丽或 是
杀 ,以此 的一个个“叙事
的方 进 ,真 正 做 到 “把水变
”。 ③
二 玫 瑰 花 ”的象征 玫瑰花一直以来 是 情
美的
时的 米丽
, 这 美丽的
,们 献
的玫瑰
时,
情 , 的玫瑰花
了 ,小说
的玫瑰的
、以 米丽 情
,是 了
福的
然
这 玫瑰
, 不时
、
、 情 ,就
连
,
人 :。
米 丽 是 带 的 玫 瑰 花 ,鲜
美丽又
, 又 是 1 统的
和 有 普 通 女 子 一 样 ,爱米
丽渴望爱情, 而一
父亲
的专横消除了
有爱情的希
望 。当 容 颜 老 去 , 庭 衰 败 ,再
寻找门当户对的婚姻爱情已是
不可能。这 时 ,荷默•伯隆出现了,
爱米丽与荷默•伯隆的交往,门不
当户不对,遭 到 了 人 的 非 议 和
亲戚的反对, 而他们依旧驾着
马 车 现 在 街 上 ,甚至去首饰店
条着
:
, 父亲
, 对爱米
丽, 一 ,着
”。!爱米丽
,
,而
这
也着
父亲的
”,父亲 了 有的
,不 , 爱米丽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叙事视角分析
J n ,2 0 u. 06
V0 . 3 No 2 12 .
第2 3卷第 2期
以其 精湛的叙事技 巧倍受关 注 。学 者专家 们从小 说 的叙
事 时间 、 叙事情境 、 叙述 声音等 各个 方面对 其进行 了分 析
过采用零聚 焦 的全知 叙述 则 可 以无 限拓 展 “ 我们 ” 的视
角。如在小说 第一部分 , 叙述者可 以看到纳税事件 中爱米
评述 , 主要将其独特 的叙事视角作为叙事策略的一个组成
说主要是 以复数第一人称“ 我们 ” 来叙述 。这 里的 “ 我们 ” 代表小镇上的普通 居 民, 以其 视角 必然 是有 限的 , 所 而通
果爱米丽竟用 鼠药毒死 了荷 默 , 并秘密地与他 的尸体 同眠 了 4 多年 , 至爱米丽的葬礼之 日, 0 直 人们才惊讶地 发现真
相 。长期以来 , 这部 主题 隐晦 、 充满 悬念 的短篇小 说 一直
于没落的南方贵族之家 , 由于父亲 的专横 , 年届 3 0仍 未婚
配 。其父亲死后 , 与 来 自北 方 的筑 路工 荷默 ・ 隆相 她 伯
恋 , 由于南 北 、 旧等各 方面观念 的差异而无全知叙述 .
零聚焦的全知叙述 使叙述者视角变得宽广灵活 , 几乎 不受任何限制 , 以像 上帝 一样无 所不 知 , 所 不能 。小 可 无
出效 果 。
关键词 : 福克 纳; 事视 角; 焦; 叙 零聚 内聚焦
中图分类 号 : 0 . I 6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3— 17 2 0 0 0 9 10 5 1 (06)2- 0 3一o 3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之叙事解读
液” _ 4 l 4 。 的人 。“ 我们 ” 无法 理 解 爱 米 丽 , 就像“ 我们 ”
自 由 多变 的叙 述 视 角
“ 叙 述视 角体 现 的是 一 个 故 事叙 述 行 为发 生 时 谁 在讲 故事 、 以谁 的眼光讲 故事 、 讲 谁 的故事 和 向谁 讲故 事 四 个 方 面 的 要 素 ” 。 。 小 说 中很 多 人 物 都
昔 日的荣 耀 ” 。 E a ] 2 5 s 福 克 纳 以其 职 责 与独 特 视 角写 出 了一 本本 流芳 百 世 的 长 篇 小 说 , 为 他 赢 得 了声 誉 。 他 的短篇 小说 虽 没有 长篇 小说那 般 引人 人胜 却也 跌 宕起 伏堪 称经 典 。《 献 给爱 米丽 的一 朵玫 瑰花 》 是 福
在讲 述爱 米丽 的故 事 , 读 者 以其 所 呈 现 的 人 物 不 同
的叙 述视 角得 知爱 米 丽 的片 段 式 故 事 , 文 章 显 得 曲
殊 的光 荣就 是振 奋 人 心 , 提 醒 人 们 记住 勇气 、 荣誉 、 希望、 自豪 、 同情 、 怜悯 之心 和牺 牲精 神 , 这些 是人 类
折 离 奇 。总 的来说 , 这部 小 说 是 半 封 闭 式 的 叙 述 结
构和 内在 聚焦叙 述 模 式 。内 在 聚焦 “ 即 由一 个 人 物 从 某个 固定立 场上 或 从 一 些 不 同 的 立 场上 讲 述 的 , 或者是 从 若 干 人 物 的 观 点 讲 述 的 ” 。 【 。 ] 1 o 3 小 说 在 展
一
克纳 第一 篇发 表 的短篇 小说 也是 其代 表作 。小说 描
述 了一位 名 叫爱 米 丽 的没 落 贵 族 , 她 的一 生 大 略 没 离开 过她 居住 的那 栋 白色 四方形 大 房子 。她 的一 生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在哪里_献给爱米莉的玫瑰_叙事策略分析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 》是福克纳写的 第一篇同时也是他最有名的一篇短篇小说 , 常被视为一篇哥特式恐怖小说 。它通过对美 国南方一 位 性 格 古 怪 畸 形 的 女 性 人 物 的 描 写 , 反映了 19世纪末至 20 世纪 30年代美 国南方社会的变化以及北方和南方价值观念 的冲突 。爱米莉出身于美国南方贵族家庭 , 是南方传统价值观念的代表 。她是一个性格 怪僻的老姑娘 , 后来爱上了一位北方来修路 的工头霍默 ·巴伦 。为了不让巴伦离开自 己 , 她不仅毒死了他 , 而且一度同死了的巴 伦同床共枕 。这个故事使许多读者感到震撼 和困惑 。这篇小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 , 除了故事情节本身的因素外 , 福克纳在小说 中采用的种种叙述手法也是重要的原因 。这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在哪里 ?
发白 。 (第 101页 )
若不是一位全知的叙述者 , 那就不可能有第 一节中那些生动具体 、全面细致的描写 。
在这篇小说的其余四节 , 叙述者都是明 确的 “我们 ”, 这位叙述者不是处在故事的 中心 , 而只是处于故事的边缘进行观察 、追 忆往事并发表评论 。申丹在 《叙述学与小 说文体学研究 》中区分了四种类型的视角 或聚焦模式 , 即 ( 1 ) 零视角 ; ( 2 ) 内视 角 ; (3) 第一人称外视角 ; (4) 第三人称 外视角 。⑤在某种程度上 , 我们似乎可以说 , 这篇 小 说 在 第 一 节 的 叙 事 角 度 可 被 视 为 “零视角 ” (即传统的全知叙述 ) , 而后面四 节采用的则是 “第一人称外视角 ”。从第一 节到后面四节 , 叙事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 》全篇分为五节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第一节 , 根本没有出现后 面四节都反复出现的叙述者 “我们 ”。这一 部分既有对爱米莉的房屋和那个镇的描写 , 也有对镇上居民对她去世的心情的表述和叙 述者的评论 , 还有对镇上议员因她欠税问题 同她交涉过程的回忆 。这一部分的行文读起 来更像是一位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者的叙事 , 如小说第一部分中的两段 :
_献给爱米丽的玫瑰_的叙事视角解析
2008年7月号上旬刊(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北京100083)《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视角解析罗茜丹摘要:作为现代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一直就是文学界的大师。
通过对福克纳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文体特征分析,发现其独特且丰富的写作手法也是值得人们不断探索的。
本文通过理解小说中所运用的叙事技巧,试图对各个叙述者背后的深刻含义进行剖析。
每位叙述者不仅从其自身的角度,而且从整个社会生活环境的角度解读着这部作品。
通过众多的视角转换,这部作品呈现出惊人的活力,同时,爱米莉也更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述者视角威武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是美国南方文学主要的代表者。
作为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作品无论是在题材构思还是在艺术风格方面都有其独创性,并且在其作品中通过独特的“多角度”手法,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逼真感;对人物惟妙惟肖的描写并借助倒叙、隐语等艺术手段使主题更突出。
本文主要分析并探讨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以下称《玫瑰》)的独特叙事视角及其所产生的文体效果。
文章一开始,爱米丽小姐的葬礼将我们引入了这个美国南方小镇。
《玫瑰》以虚构的杰斐逊小镇为背景,镇民们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偶尔出现的叙述者描绘了“可怜的”爱米丽小姐悲剧的一生。
根植于战后南方这一特定背景,爱米丽从小生长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个保守、顽固、守旧的封建贵族的卫道士。
从少女时代起,她就受到父亲的严厉控制,因而养成了高傲、自负、孤僻的性格。
当爱米丽正值青春年华,她的父亲“赶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
就这样,非人性地剥夺和葬送了亲生女儿的青春、爱情和幸福。
到了30岁,爱米丽依然孤身一人。
时代的变迁不仅仅影响着故事中的角色,“我们”对南方的现实社会所感到的矛盾、困惑,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感到不确定,也影响了“我们”作为叙事者的叙述方式。
叙述艺术分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这 次不 同 的是 , 们进 入 了她 的神秘 世界 , 现 了她 人 发 的秘 密 , 弥漫着 腐朽 变态 扭 曲气息 的屋 子里 , 在 人们 发现 了荷 默 的尸骨 。 在故事 的最后一部 分描述 了令人 惊悚 的画 面 , 同
第 2 2卷第 4期
21年 8 02 月
北 华 航 工 业 学 院学 报
V 1 2 N . O. O4 2
Au 20l g. 2
叙 述 艺术 分析一 《 献给 艾 米 丽 的玫 瑰 》
曹 江 淼
( 国地 质 大 学 , 湖北 武 汉 40 7 ) 中 3 0 4
摘
要 :本文在叙 述学理论 的指导下 ,着重从视角 和叙述时 间角度 出发 ,对福克纳 的小 说 《 献给 艾米 的玫瑰》
中 图分 类 号 :16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7 3 (0 2 0 0 3 —0 6 3 9 8 2 1 )4— 0 6 4
在现 代 主义小说 里 , 特别是 意识 流小 说 , 为传 较 统 的线性 叙事 模式 受到 了质 疑 。在 福克纳 众 多非常 具有 代表 性 的意识 流 小 说 里 ,献 给 艾 米 丽 的玫 瑰 》 《 可 以被 称得 上是他 最著 名 的作 品。为 了达到 渲染独
第 三节 :19 ) ( (83 J I  ̄ 情人荷 默 ;19 ) (84 购买 毒药
砒霜。
术 手法 相结合 的叙 述结 构在福 克纳 今后 的创作 中得
到 了更 深层 次 的发 展与 完善 。
第 四节 :19 ) (84 牧师 和堂 姐妹 相继造 访 , 默消 荷
— —
2 复 杂重 置的叙 事 时间
个最远 的时 间点 也 是整 个 叙 述 路线 的转 折 点 , 述 叙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叙事手法与主题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叙事手法与主题作者:归文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从叙事手法和主题讨论分析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它应用了时空倒叙、象征手法和多角度叙述等写作手法,制造出神秘怪诞、恐怖诡谲的气氛,体现了福克纳小说的对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罪恶的深入探讨和揭露南方社会变迁的主题。
关键词:福克纳叙事手法主题[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3-0032-02 引言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院院士葛斯塔夫·赫尔斯多莱姆在对其所致的颁奖辞中,赞誉道:“福克纳是20世纪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的实验家——可以和乔伊斯相提并论,其内容有过之。
他的小说,很少有相互类似的。
他仿佛要借着他那持续不断的创新,来达成小说广袤的境地”(葛斯塔夫·赫尔斯多莱姆,1981:6)。
的确,福克纳的作品其有独特的叙事艺术,而在这些写作手法的形式之后,体现的是他面对内战后南方的激烈变革,心灵上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对家乡现实与历史所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则源自其对故土的眷恋。
一故事展现福克纳用小说创造出一个神话世界——位于美国南方的“约克纳帕塔法郡”。
在此,他描绘出两个世纪里美国南方社会的变革以及南方的人们精神深处的变化。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主人公艾米莉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
艾米莉出身于格里尔生这一南方贵族家庭,她的父亲挥动马鞭,赶走所有向她求爱的人,他认为他们和他的女儿不属于同一个层次。
“阶级是艾米莉成为老处女的原因。
她的父亲虽然没有锁住她的肉体,但却把她禁锢在了旧南方僵化的淑女观里,将她高高捧起,使杰佛逊的小伙子们够不到。
”父亲死后,她爱上了一位北方来修路的工头荷马·巴伦,可是她的爱情却遭到了众人的干涉;同时,巴伦只是个拿日工资的体力劳动者(daylabor),也无意于结婚。
_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_的时间倒错和叙事距离
精练 ,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艺术上 ,都体现了福克纳的一贯 风格 。他成功地运用了时间倒错和叙事距离的写作技巧 ,成 功地塑造了爱米丽这一悲剧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时序无论 过去还是现在都不是线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而是被作者进 行了想象的重构 ;叙述者无论是“我们 ”还是“他们 ”叙述都 有一种冷冷的距离感 。
小说的叙事时序杂乱无序 ,零零散散 ,繁多的细节被分 解得支离破碎 ,不能给读者一个清晰的轮廓 。我们把这些犹 如被打破的瓷瓶碎片捡拾起来 ,可以勉强拼出一个女子不完 整但模糊可辨的人生图景 :爱米丽的性格 、行事与常人不同 。 早在她父亲去世这件事上 ,她就表现出怪异 ,当时她不让人 们埋葬他的尸体 ,并坚持说她的父亲没死 。她孤僻 、高傲 ,即 使父亲死后也不与镇上的人们往来 。最不可思议的是她的 宅子一度好几个月散发出难以忍受的神秘臭味 ,而她竟无动 于衷 。她买砒霜后 ,荷默 ·伯隆神秘失踪 。这些事在她死之 前 ,像谜一样盘绕在读者的心头 。但孤零零的情节板块已渲 染了一种孤立 、隔阂 、断裂的印象 ,也突出了人物孤苦的心境 与碎裂的人格 。同时 ,故事不再呈完整流畅的线性结构 ,而
由爱米丽之死这一情节约束首尾 ,把文本结构变成了一个环 状 ,似乎暗示文中所讲述悲剧因素的难以打破 ,以及囿于这 个怪圈的人物所不能摆脱的悲剧命运 。[5 ]至此福克纳笔下颠 倒错乱的时序则产生了“迥乎类 ,异乎群 ”的美学效果 。
二 、叙事距离 叙事学认为 ,叙事信息是有程度之别的 ;可以用较为直 接或不那么直接的方式向读者提供或多或少的细节 ,因而看 上去与讲述的内容保持或大或小的距离 。[6 ]在叙事事件的处 理上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中的叙述者在追忆往事 时 ,并没有对爱米丽的生活做过多的“展示 ”。所谓的“展 示 ”( show ing)就是一种讲述的方法 ,这种方法既要求讲述尽 可能多的内容 ,又要求尽量不留下讲述的痕迹 ,换言之 ,就是 让人忘记叙述者在讲述 。虽然就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而言 , 由于倒叙必然会造成距离 ,但在许多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 中 ,经历过的往事 、记忆中的人物甚至景物 ,都会鲜活地出现 在叙述者“我 ”的脑海里 ,所以在“我 ”将之叙述出来时 ,回忆 将会变得重新可以感知 ,这就是叙事学称的“完美模仿 ”,是 产生最佳模拟效果的“展现 ”。“展示 ”带来的结果就是造成 确有其事的错觉 ,这种错觉带来的是身临其境的感觉 ,拉近 叙述者与事件的距离 ,从而使读者在这逼真的错觉中 ,走进 了故事 。而《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却不是这样 。在这 部小说中 ,叙述者在叙述事件时 ,把自己的感知牢牢限制在 集体聚 焦 者 ———小 镇 居 民 的 视 角 范 围 内 , 叙 述 或“讲 述 ” ( telling)而不是“展示 ”,在事件的叙述上采用了“纯叙事 ”而 不是“完美模仿 ”。热奈特认为“纯叙事 ”与事件的距离比 “模仿 ”更大 ,因为前者内容更简洁 ,方式更间接 ,因此“纯叙 事 ”也不会做过多的描摹 ,而显得简单纯粹 。这部小说全篇 几乎为纯叙事的文本 ,必然将叙述者与他所讲述的事件的距 离拉到最大 ,这便于叙述者更加平静 、淡然地将这个悲剧纯 粹地讲述出来 ,仿佛与己无关 ,这同样也将读者与故事的距 离拉至最大 ,这就是纯叙事带来的效果 。另外 ,小说的叙述 者“我们 ”总是从远处窥视爱米丽那时隐时现的生存轨迹 ,这 样大大拉开了叙事距离 ,叙述者和读者对所述的故事都采取 远观的姿态 。当爱米丽的悲剧仅仅由“我们 ”平静淡然地 “讲述 ”出来的时候 ,爱米丽小姐的幽闭 、孤寂与凄凉便深入 读者的心灵 。虽然叙述者从未对人物的内心进行直观的描 述 ,但是人们越过草坪看到的窗内灯光下爱米丽小姐那“挺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大致叙述了 16 件事,其中叙述 顺序为 A.葬礼,B.收税,C.30 年前气味事件,D.32 年前父 亲的死,E.与 荷 默 伯 F隆.购买毒药,G.牧师拜访, H.购买男人用品,I.荷默离开,J.亲戚来访,K.毒死荷默(荷 默回来),L.闭门不出,M.授绘画课,N.免税,O.无人上课, P.拒绝免费邮箱,Q.爱米丽的死,R.葬礼,而故事顺序为: A16-B14-C9-D1-E2-F6-G3-H8-I5-J4-K7-L10-M11 ( N11 ) -O12-P13-Q15-R16。
我们在那里立了好久,俯视着那没有肉的脸上令人莫测 的龇牙咧嘴的样子。那尸体躺在那里,显出一度是拥抱的姿 势,但那比爱情更能持久、那战胜了爱情的熬煎的永恒的长 眠已经使他驯服了。他所遗留下来的肉体已在破烂的睡衣下
69
腐烂,跟他躺着的木床粘在一起,难分难解了。在他身上和 段就会发现此时的叙述者仍然是不可靠的:
墨菲特曾说过:“每一个故事都是第一人称的,无论说 话者承认还是隐瞒这一点。”这是因为,只要有一个叙述声 音存在,那么就可以断定有一个“我”存在着,在讲故事, 因此所谓作者叙事可以看作一种隐蔽在幕后的第一人称叙 事。下面是第五部分第六段,叙述者已从幕后走到台前,用 “我们”的口吻讲故事,叙事视角转移到了第一人称叙事视 角:
这一段的第一句仍然是全知全能的作者叙事视角,紧接
死”让人们进入爱米丽的房间揭晓了第二部分开始叙述事件 着爱米丽的形象是用“他们”(即镇上议员代表)的眼光描
“30 年前气味事件”的答案,前后呼应。第三部分一开始 述的,一切都是“他们”的所见所思,虽然刻画有些夸张,
叙述的“爱米丽与荷默的恋爱”是爱米丽的人生高潮,这次 但爱米丽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在“他们”眼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1、《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讲述了一位没落的南方贵族小姐亲手杀死自己的爱人,然后陪伴其尸身并在古屋中隐居四十之久的具有哥特式神秘、恐怖意味的故事。
南方淑女爱米丽小姐是旧贵族的象征,对于她的纪念是作为南方作家的福克纳对于逝去的旧南方的无限缅怀之情。
但另一方面,爱米丽的最终死亡也喻示了一座纪念碑的倒下,表明了作者对于最终湮没的南方社会既眷念热爱又批判其沉沦罪恶的矛盾心态。
2、爱米丽是作者笔下的典型人物 ,既是旧南方的象征 ,也是旧南方传统观念的牺牲品。
怪异的举止 ,孤傲的性格 ,近乎隐居的生活 ,历来为传统的评论家们批评的对象。
他们普遍认为 ,爱米丽拒绝接受代表现代化的邮箱 ,拒绝交税 ,即是拒绝接受社会的进步 ,接受时间的流逝 ,是她主动将自己和小镇上的人们隔离 ,和社会分隔开来 ,也正是造成她悲剧的主要原因。
但是 ,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这篇小说 ,我们会发现其实不然。
福克纳对他笔下这位没落贵族家庭的小姐充满了同情 ,爱米丽小姐的悲剧并不全是她自己的过错。
3、在小说当中,其最大的情节设置特色就是:A、时序颠倒的以爱米丽之死为叙述的起点,站在杰斐逊镇居民的视角上进行叙事,作者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爱米丽生前的几个主要事件。
在颠倒的时间顺序中,首先叙述的是爱米丽拒绝纳事税件,然后是富有神秘气息的尸臭事件,接着作者却把时间往过去推进,则出现了父亲之死,再接下来的与北方工头荷默恋爱及他与爱米丽发生冲突后爱米丽去购买砒霜,紧接下来荷默的消失与爱米丽小姐长达四十年的隐居生活之谜在小说的最后一部分终于被揭开。
而按照正常的时序则首先应是父亲之死,然后是恋爱冲突与买砒霜,再是荷默的消失,尸臭事件与纳税事件都于此后发生,最后才是爱米丽的死亡。
作者故意打乱的时序仿佛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个组接的电影镜头,而这些电影镜头却不是一片混乱,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他们联系起来,造成了情节上的跳跃与结构上的奇突之感,更为重要的是其具有深化主题思想的艺术功效。
A Rose For Emily(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
试析《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时间艺术与死亡主题摘要美国杰出的现代小说大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运用了时序颠倒与循环叙事的独特艺术手法,从而展示了现代主义小说中关于时间艺术的理解和运用。
而福克纳更是将自己的时间观贯彻到了整篇小说的创作中,并在死亡主题这一特殊形式的的叙述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关键词《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时间死亡威廉·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讲述了一位没落的南方贵族小姐亲手杀死自己的爱人,然后陪伴其尸身并在古屋中隐居四十之久的具有哥特式神秘、恐怖意味的故事。
南方淑女爱米丽小姐是旧贵族的象征,对于她的纪念是作为南方作家的福克纳对于逝去的旧南方的无限缅怀之情。
但另一方面,爱米丽的最终死亡也喻示了一座纪念碑的倒下,表明了作者对于最终湮没的南方社会既眷念热爱又批判其沉沦罪恶的矛盾心态。
时间,在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中往往呈线性发展,“故事和情节小说遵循着时间的线形关系、事件的连锁关系体现为一种因果关系和时间上的线性顺序,任何外部事件都依赖于这样一种时间的线性关系”。
①在《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这篇小说文本当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它的最大艺术特色就是时序的颠倒与循环叙事。
小说以爱米丽之死为叙述的起点,站在杰斐逊镇居民的视角上进行叙事,作者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爱米丽生前的几个主要事件。
在颠倒的时间顺序中,首先叙述的是爱米丽拒绝纳税事件,然后是富有神秘气息的尸臭事件,接着作者却把时间往过去推进,则出现了父亲之死,再接下来的与北方工头荷默恋爱及他与爱米丽发生冲突后爱米丽去购买砒霜,紧接下来荷默的消失与爱米丽小姐长达四十年的隐居生活之谜在小说的最后一部分终于被揭开。
古屋中楼上的房间中竟然躺着死去了四十年的荷默,“那尸身躺在那里,显出一度是拥抱的姿势,但那比爱情更能持久,那战胜了爱情的煎熬的永恒的长眠已经使他驯服了。
”②更让人心惊的是尸身旁边的枕头上遗留了爱米丽小姐的“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
弥散的恋旧情怀——《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写实主义分析
“写 实 主 义 ” 是 由 法 国 画 家 库 尔 贝 和 作 家 夏 夫 列 里 在
会 的 权 威 以 及 南 方 贵 族 传 统 思 想 依 旧 存 在 。父 亲 虽 早 已 去
1 9 世 纪 5 0 年 代 提 出 来 的 ,是 文 学 艺 术 的 一 种 创 作 方 法 或
世 ,但 父 亲 的 画 像 依 然 摆 在 最 醒 目 的 位 置 ,这 是 对 父 亲 所
讲述了美国南方小镇上的格里尔森家族在美国南北战争后
现 了 爱 米 丽 所 用 的 信 笺 和 墨 水 已 有 所 过 事 。作 者 通 过 叙 述 爱 米 丽 之 死 、追 税 事
使 用 。文 中 曾 提 到 爱 米 丽 始 终 是 一 个 传 统 的 化 身 , “书 法 ”
战 争 以 后 日 趋 衰 亡 的 过 程 ,同 时 也 流 露 出 作 者 对 她 命 运 悲
这 张 便 条 的 描 写 ,不 仅 体 现 了 爱 米 丽 的 保 守 ,也 渲 染 了 自
剧的同情和南方贵族没落的无奈。
己的怀旧情感。
当 前 对 该 小 说 的 研 究 主 要 是 从 叙 事 视 角 、语 用 学 、女
奖 。他 作 品 中 的 大 部 分 故 事 发 生 在 虚 构 的 约 克 纳 帕 塔 法 县 , 写 在 古 色 古 香 的 信 笺 上 ,书 法 流 利 ,字 迹 细 小 ,但 墨 水 已
被 称 为 “约 克 纳 帕 塔 法 世 系 ”,其 中 最 有 名 的 是 《献 给 爱
不 鲜 艳 。 (威 廉 • 福 克 纳 ,2001: 4 2 ) 作 者 对 这 张 便 条 进 行
件 、臭 味 事 件 、父 亲 之 死 、荷 默 失 踪 、爱 米 丽 的 葬 礼 等 情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形式分析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形式分析作者:任迪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1期内容摘要:形式与内容一直是文学艺术中最重要的二项对立,学术界历来对二者的关系有不同的阐释,本文在承认“形式与内容相互克服”这一规律的基础上,选取了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从旋律曲线——时序的错乱与事件的移置、题目中“玫瑰花”的象征含义以及文本中三条线索刻画复杂深刻的人物形象等三方面对“形式如何克服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旋律曲线玫瑰花三条线索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善于描写美国南部的风土人情,被看作是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
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正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一部分。
它是福克纳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之一,长期以来,这一婉伤感、充满悬念的短篇小说一直以其精湛多样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倍受关注,体现着福克纳对小说文本的创新。
一.旋律曲线——时序的错乱与事件的移置分析这篇小说首先从它的旋律曲线开始,依照苏联心理学家维戈茨基在《艺术心理学》中分析短篇小说《轻轻的呼吸》的方法,也将“小说的材料同加于这一材料的艺术形式作一对照”。
①小说描写了美国南方没落贵族之女爱米丽小姐一生的经历。
爱米丽小姐出身高贵,一直以来受到她保守、固执的父亲的“保护”,父亲为维护等级和尊严赶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以至于爱米丽年近三十尚未婚配。
父亲死后,爱米丽爱上了来自北方的工头荷默·伯隆,而他却无意成家致使爱米丽惨遭抛弃,绝望之下,爱米丽用砒霜毒死了荷默,并与尸体相伴终生。
小说中的事件并不是按日常生活事件发生的顺序那样直线发展,而是前后跳跃着展开,充满回忆与倒叙。
若是按照维戈茨基的方式对此画出时间与故事的曲线图,那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必然也是十分复杂而又混乱的曲线画。
作者的本意却并非是想通过一个情杀案描写一个恐怖小说或是侦探悬疑小说。
但作者通过时序的错乱,事件的移置,把情杀案给“分解”了,使之融入进了文本的字里行间,故事因此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跳跃的情节让人摸不清头脑,故事却因此更跌宕起伏,比起正常讲述也更营造出一种惊悚、离奇、荒诞的氛围。
解读《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叙事时间
解读《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叙事时间作者:任璇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2期摘要:《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不一致,这种错乱的时序安排有其特殊意义。
不仅营造出神秘的哥特氛围,还补充着人物的性格特征,将零散的片断串连成一部完整的故事,不断穿插的情节更能凸显深层的时间内涵。
关键词:叙事时间;故事时间;错时;意义作者简介:任璇绚(1989-),女,河北省石家庄市,硕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2-0-01《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叙述者跳跃的回忆凸显了作者精巧的匠心。
以叙事时间代替故事时间来结构小说,错乱的时序呈现出独特的时间内涵。
一、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叙事时间是指文本中叙述者通过对事件的组织来左右接受者的时间感,它更接近事件组合、发生关联的本质,既提供给受众有逻辑的时间感受又便于揭示主题;而故事时间是一种物理时间,即非叙述性的时间组织方式,是事件本身所发生的时间顺序。
米克·巴尔在其著作《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说:“在许多现代试验小说中,我们发现材料被有意混淆,时间先后顺序关系明显被隐匿。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显然无能为力。
可是,引人注目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注意到的时间先后顺序的混乱,常常仍是相当有意义的。
这一混乱甚至可以隐藏在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后面”(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1)。
他所说的时间混乱就是“时间顺序偏离”或“错时”,即文本对情节的安排与素材本身的时间顺序之间有差别。
素材越复杂,错时往往会加剧。
二、小说中的时序错乱《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叙事顺序颠倒错乱,没有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安排小说的情节,而是将叙述者回忆的往事与当前事件所发生的联系作为时间引线来编排全文。
作者多次采用时序错乱的方式来构建小说的结构,他认为叙述者或小说人物形象意识流动中的时序是一种写作新时序,时间的推移会把往事沉浸到记忆的底层或将其滞留表面;回忆中的事件不能按照其自身发生的时间顺序来排列,而应将事件的内在价值或逻辑关系与当下事件结合起来,此篇小说恰好体现了作者的这一写作理念。
怎样理解《为了忘却的记念》第四部分
怎样理解《为了忘却的记念》第四部分《为了忘却的记念》是法国作家Marcel Proust的重要作品,这部小说极富哲理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第四部分是全书的关键部分,是整个小说的心脏。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类记忆和时间的流逝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以一个名为“蓝眼睛”的睡床玩具为线索,讲述了主人公童年时的记忆,揭示了时间、记忆和欲望之间的复杂关系。
蓝眼睛是一个与记忆紧密相关的象征,它能唤起主人公深埋心底的童年回忆。
通过回忆童年时与蓝眼睛的亲密联系,主人公发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蓝眼睛和其他童年记忆在时间中消逝,但它们却一直存在于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了他塑造个人和社会身份的重要元素。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通过主人公与蓝眼睛的情感纠葛,深入探讨了时间和记忆的主题。
他认为,时间的流逝使个体和社会都难以逃脱被时间抹去的命运,但记忆却能打破时间的束缚,将逝去的岁月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
人们对过去的记忆是一种对存在的肯定和对生命的延续,它们是我们身份认同的基石。
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回忆来寻找自己的根源,从而建立自我认同和认识世界的框架。
在文中,作者还通过对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的探讨,强调了记忆的重要性。
他认为,文化和艺术是人类记忆的载体,它们通过代代相传,将人类的前进给予了永恒的意义。
在面对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消逝时,人们总是试图通过艺术和文化来寻求救赎。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创作和鉴赏,人们可以将个人的记忆延续并传递给后人,使记忆得以永远存活。
《为了忘却的记念》第四部分的深度和复杂性使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脆弱性,还能理解记忆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作者以独特的叙述风格和思考方式,探索了人类记忆的本质,并试图解释人们如何通过回忆和文化传承来赋予自己和社会以意义。
他通过对主人公与蓝眼睛的情感联系和对艺术和文化的探讨,勾勒出一个当代人如何面对时间和记忆中的困惑和挣扎的形象。
为了忘却的纪念_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_时序与叙事逻辑分析
/2012.2下半月xie zuo li lun yan jiu写作理论研究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时序与叙事逻辑分析倪娟摘要:《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最耐人寻味的短篇小说之一。
本文拟从叙事学角度入手探讨小说叙述者的真实身份及时间错序问题,分析叙述中统一的内在逻辑,指出埃米莉人生的真正可悲之处。
关键词:真实面目;叙述声音;时序倒错;逻辑《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下称《玫瑰》)(1930)是素有美国南方作家之称的福克纳的最著名、最耐人寻味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我们”作为叙述者,刻画了美国南方女子埃米莉历经时代变迁,孤独终老的故事。
小说问世八十年来,无数的评论者对它孜孜不倦地加以研究,从各个角度进行解读和阐释,可谓众说纷芸。
(笔者也于年初发表过一篇相关的评论)近年来评论家开始关注起作品的形式(刘立辉,王江2007),但绝大多数的评论仍止步于分析总结埃米莉悲剧。
本文拟再从叙事学角度入手,研究叙述者的真实身份,探讨作品中叙述顺序和事件顺序之间的倒错,挖掘作者在叙述者叙事过程中隐藏的内在统一线索,探寻埃米莉人生的真正可悲之处。
一、叙述者的真实面目苏珊·兰瑟在《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中把叙述声音分为“作者型叙述声音”、“个人叙述声音”和“集体叙述声音”。
按照兰瑟的方法,《玫瑰》中“我们”的叙述应归为共言形式的“集体型叙述声音”,即“我们”指涉的是一个集体,是一群人。
那么“我们”是否如大多数评论者所认定的那样,代表了小说中那个美国南方城镇(杰斐逊)的全体居民?这样一个似乎昭然若揭的问题,却引起不少争议,因为叙述者的身份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
“我们”到底指谁?故事一开始“我们”就进入回忆:“埃米莉·格里尔森小姐过世了,我们全镇的人都去送丧。
”既然是“我们全镇人”都参加了,镇民中当然也包括了叙述者。
然而,“我们”又回忆起“思想更为现代的新一代人当了镇长和参议员时”,去找埃米莉收税的是“他们”;几十年过去了,撬开她四十年来从没人见到过的一个房间的也是“他们”。
8f克纳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J、说的叙述者总共可以认为是两个,一个是一位偶然 显身的隐身叙述者(Occasionally Appearing Narrator),另一 位则是叫做“我们”的显身参与式叙述者(Explicit Partici· pant Narrator)。
小说一开始出场的是偶然显身的隐身叙述者,用的是 一个全知全能视角的开头:“爱米丽·格里尔小姐过世了, 全镇的人都去送丧。”然后介绍了她的房产以及她本身的一 些情况:“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 务的象征,也是人民关注的对象。”
万方数据
谎言与封闭之美
灰色头发。 不要忽略这段描写,这样的爱米丽是否让人觉得有点
和之前不一样呢?实际上,顺着故事回溯,“我们”早就露 出了马脚,那是在描述爱米丽开始和北方佬荷默·伯隆交 往的时候,虽然“我们”的描述是那样轻描淡写,但是请看 镇上的人都做了什么:他们在背后说两个人的坏话,他们说 “格里尔家的人绝不会真的看中一个北方佬”,他们写信给 她在亚拉巴马的亲戚,他们在镇上造成了极大的舆论压力。
3、封闭的象征物。小说中象征着“封闭”的事物无处不 在。最明显的就是爱米丽小姐的大宅,它被描述成一座“虽 巳破败,却还是桀骜不驯,装模作样,真是丑中之丑”的宅 子,并且,故事一开始就表明“除了一个花匠兼厨师的老ft- 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谁也没进去看看这幢房子了”。 再说房子里面的设施,“百叶窗帘”,“阴暗的门厅”,“笨重 的家具全都包着皮套子”,这是怎样一个落人时间垃圾场的 废墟啊。我们几乎要以为,这可怕的房子就是爱米丽小姐 心脏的象征物了,但是否真的如此呢?
而他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更 是从叙事方法的多方面体现了这一封闭的美学,处处体现 出一种绝妙的封闭或环形结构,在之前的一些论文中,均有 提到这种结构,但并没有提出这种结构和内容主旨的一种 关系,实际上,它是将形式所体现出的图示最终升华为小说 故事的象征图腾。另一方面,之前的论文对本小说的叙事 视角也有所研究,大体集中在全知和“我们”两个视角零聚 焦和内聚焦的关系,以及它们相辅相成对整个故事的推动 以及展示作用,但在笔者看来,这两个视角恰恰是某种矛盾 的轨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有一种视角是充满了靠不住的 谎言的。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时间轴情节分析pl
Ca 1855
Time line
1870
Ca.1919
Ca.1887
Ca.1929-1930
1861-1865
Ca.1888
Ca.1886
ca.1927-1928 next
Ca 1855: Miss Emily is born to the richest family of slaveowners in town.
返回
1861-1865: the American Civil War, Confederate troops from here commanded by Colonel Sartoris.
返回
1870:Mr.Grierson,
Miss
Emily‘s Father, has the family
house built in Gothic revival
stylMr.Grierson dies; Miss Emily's inheritance is only the house; she is over 30.
返回
Para.30 ca.1887:Homer Barron, Northern construction foreman arrives; he and Miss Emily start courting.
返回
Para1. ca.1929-1930: Miss Emily dies at the age of 74 The whole town goes to her funeral.
返回
Part one:
Para.1-Para.14 ➢Emily dies ➢Emily has been a tradition… ➢Emily refuses to pay any taxes ➢A special meeting ➢Tax delegation’s visit ➢Emily still refuses to pay any
《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叙事艺术分析
《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叙事艺术分析
连曈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7)008
【摘要】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他的一生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120多部短篇小说,除了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外,《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也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美国南方小镇的一个旧贵族女性的悲剧故事,其错乱的叙事顺序、不确定的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都体现出了作者极高的叙事艺术水平.文章通过对这些叙事技巧进行分析,体会这些叙事技巧所达到的叙事艺术效果.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连曈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时间的扭曲,扭曲的灵魂——《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时序特征分析 [J], 张敏
2.《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艾米丽身份在叙事时空中的动态 [J], 李亚飞
3.《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叙事视角分析 [J], 张福勇;苗晶
4.《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叙事视角分析 [J], 赵小艳
5.玫瑰之殇——《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艾米丽悲剧形象分析 [J], 张文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时间观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时间观“……那些老态龙钟的人们——有些还穿着水洗得起绒的联邦时期的制服——站在走廊和草坪上,谈论着爱米丽小姐,那样子就像她曾经和他们是同一代人,他们相信同她一起跳过舞,甚至可能还追求过她;这些老人们搞不清楚精确的时间,正如对于一般老人而言,过去并不是一条渐渐延伸至视野之外的路,相反,流逝的岁月就像一个巨大无边的草坪,新鲜地未曾经过冬天霜雪的侵袭,这个草坪清晰地把现在的他们和过去分开,夹在中间的不过是狭如瓶颈的最近几十年的光景。
”笔者在第一次阅读《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这部短篇小说时,就被福克纳的这句长长的关于时间的描述所迷惑,所打动。
在经过数次的文本阅读以及大量的文学史、专论、评述等各种资料的阅读之后,笔者才逐渐明白为何在福克纳那里过去就像一个新鲜的大草坪一样,通过狭如瓶颈的几十年把从历史中走来的人们隔在了彼岸。
然而在本文中笔者并不打算详细地陈列之所以如此的原因。
鉴于浸透于《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浓重的时间意识,本文试图以此为契机,去发掘和体味时间在小说艺术、文本自身的布局、作家观念等各个层面的体现及成因。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讲述的是一个出身于美国旧南方没落贵族的女人在阴魂不散的父权压制和清教传统控制的杰弗逊社会里不能过上普通女人的爱情婚姻生活的悲惨的爱情故事。
这篇小说收在福克纳集子《这十三篇》中,发表于1931年9月,当时正值福克纳创作的盛期,其文学技巧如哥特式手法、时序颠倒、闪回、并列对照等已相当成熟。
这些手法中多数和对时间的特殊处理有关。
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时序颠倒,在大的倒叙中又采用不断的闪回手法,构筑了一个悬念环生、疑点重重的文学世界。
小说跨越了四十多年的时间,截取了关于爱米丽的十三件事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不断改变叙事的方向,节奏有快有慢,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过去发生的令人难忘的场景,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和广阔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具体来谈,首先在文本全篇的布局上,《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充分体现了小说中的时间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下半月xie zuo li lun yan jiu写作理论研究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时序与叙事逻辑分析倪娟摘要:《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最耐人寻味的短篇小说之一。
本文拟从叙事学角度入手探讨小说叙述者的真实身份及时间错序问题,分析叙述中统一的内在逻辑,指出埃米莉人生的真正可悲之处。
关键词:真实面目;叙述声音;时序倒错;逻辑《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下称《玫瑰》)(1930)是素有美国南方作家之称的福克纳的最著名、最耐人寻味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我们”作为叙述者,刻画了美国南方女子埃米莉历经时代变迁,孤独终老的故事。
小说问世八十年来,无数的评论者对它孜孜不倦地加以研究,从各个角度进行解读和阐释,可谓众说纷芸。
(笔者也于年初发表过一篇相关的评论)近年来评论家开始关注起作品的形式(刘立辉,王江2007),但绝大多数的评论仍止步于分析总结埃米莉悲剧。
本文拟再从叙事学角度入手,研究叙述者的真实身份,探讨作品中叙述顺序和事件顺序之间的倒错,挖掘作者在叙述者叙事过程中隐藏的内在统一线索,探寻埃米莉人生的真正可悲之处。
一、叙述者的真实面目苏珊·兰瑟在《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中把叙述声音分为“作者型叙述声音”、“个人叙述声音”和“集体叙述声音”。
按照兰瑟的方法,《玫瑰》中“我们”的叙述应归为共言形式的“集体型叙述声音”,即“我们”指涉的是一个集体,是一群人。
那么“我们”是否如大多数评论者所认定的那样,代表了小说中那个美国南方城镇(杰斐逊)的全体居民?这样一个似乎昭然若揭的问题,却引起不少争议,因为叙述者的身份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
“我们”到底指谁?故事一开始“我们”就进入回忆:“埃米莉·格里尔森小姐过世了,我们全镇的人都去送丧。
”既然是“我们全镇人”都参加了,镇民中当然也包括了叙述者。
然而,“我们”又回忆起“思想更为现代的新一代人当了镇长和参议员时”,去找埃米莉收税的是“他们”;几十年过去了,撬开她四十年来从没人见到过的一个房间的也是“他们”。
“他们”无疑也是杰斐逊镇上的镇民,于是,“我们”便从“人们”中剥离了出来,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这里的“我们”绝非泛泛地指涉全镇的人。
“我们”身份的谜底早在回忆埃米莉陷入“恋爱风波”时被披露了出来:起初我们都很高兴埃米莉小姐多少有了一点兴趣爱好,因为女士们都说:“格里尔森家的人决对不会对一个拿日薪的北佬认真。
”不过也有别人,一些更年长的人,说就是悲伤也不会叫一个真正高贵的女士忘记“贵人应有的品德。
” (219)“一些更年长的人”这个说法将这两句话涉及的人群分为三类:“我们”、女士们和长者们。
显然,这里的“我们”不可能是女人,而且当时“我们”的年纪也还未步入长者之列,所以“我们”应该是杰斐逊镇上与埃米莉年龄相差无几的一小群男性居民。
于是,“我们”的真实面目便是一小群守望着,关注着,点评着埃米莉的一举一动的与她几乎同龄的男性镇民,属于“芸芸众生的世界”中的一群。
二、倒错的时序热内特(Genette )于1972年指出小说作者为填补故事的现实“空缺”,提供角色和事件的必要信息,常常中断叙述而闪回或进行回顾性叙述,作为人物或叙述者回忆故事的框架,表现为逻辑故事顺序与实际语篇中事件顺序之间有出入。
与热内特不谋而合的是,福克纳认为,人对于过去时光的回忆其实是错乱的,跳跃反复的。
在福克纳的笔下,人的记忆不是“按数学级向前推进的”,他的“现在”反复夹杂于“过去”,被割裂出来的“过去”碎片压制着。
《玫瑰》一文通篇都是回忆,按照小说叙事时间的先后,叙述者讲述具体事件的时间顺序大致如下:⑴74岁,埃米莉去世———⑵1894年,她的税款被免除———⑶沙多里斯死后十年,催税代表团登门造访———⑷30年前,父亲死后两年,气味事件――⑸父亲去世———⑹夏天,与霍墨的恋爱事件———⑺30出头,埃米莉买老鼠药———⑻镇民干预埃米莉恋爱———⑼订购男性盥洗用具和服装,霍墨消失———⑽40岁,教授瓷器彩绘———⑾埃米莉去世,葬礼———⑿撬开40年无人见过的房间,发现霍墨的干尸。
小说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却大致如下(用以上的编号表示):⑸—⑹—⑻—⑺—⑼—⑷—⑵—⑽—⑶—⑴、⑾—⑿。
对比以上小说叙述顺序和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显然这两种顺序是完全不同的。
小说首尾呼应,提到了埃米莉的去世和葬礼,中间便是叙述者“我们”对埃米莉在世时一桩桩事件的回忆。
更何况,故事的叙述者是一群在年龄上与埃米莉相差无几的男性镇民,他们在埃米莉死后对她的一生进行回顾时,自己大概也年近古稀,久远的往事在他们的心中也只能留下一幅幅在时间上没有先后的静止场景,犹如一幅幅陈旧、破损的老照片。
叙述事件顺序和事件发生的精确顺序的一致性在涉他性的回忆中通常是无法企及的。
因此,《玫瑰》中的时间错序也可以认定为作者福克纳在创作小说时对人类回忆模式的模仿,1422012.2下半月\·叙事策略·修辞艺术及其它·王小娟王旭东等通过往事回闪来表现记忆的混乱无序。
三、叙述的内在逻辑叙述顺序与事件顺序相左,既是作者反映回忆跳跃回闪的必要手段,也表现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深刻的记忆慢慢淡化,模糊,终于变得模棱两可,杂乱无章的自然现象。
但任何回忆总会隐藏着以回忆者的思绪为主导的某种内在逻辑参照标准,即思维逻辑主线。
《玫瑰》中作者呈现给读者的是叙述者的回忆,通过剧中叙述者的视角,集中展现了故事主角埃米莉这一美国南方贵族形象。
文本显然不是以时间顺序为逻辑,而是以叙述者“我们”对南方贵族的普遍特征的认定和归纳为内在逻辑主线。
尽管文本中,叙述者始终没有将他们对埃米莉的看法直言相告,但从他们叙述时所用地始终如一的讥讽口吻,不难看出,经过漫长的观察和分析,南方平民“我们”在埃米莉(南方杰斐逊小镇上最后的贵族)死后对她的个性做出如下的评价:“傲慢”、“固执”和“自我”。
于是,一场始终以此成见为主线的回忆开始了。
叙述者从回忆伊始便用讽刺的口吻描述她那不合时宜的房子“倔强而风骚地戳着”;嘲讽埃米莉因血统高贵而被沙多里斯上校免去了所有的税赋,但沙多里斯死后十年,新一代的镇长和参议员去催税时看见她的房子内部破败、腐朽不堪,与之强烈对比的是与催税者对话时,埃米莉的态度极为傲慢,语气是命令式,盛气凌人的(第一段)。
这种傲慢的态度马上使叙述者联想到三十年前的气味事件中她用她的沉默表达了她同样的高傲,不容侵犯的态度;这种凌驾于一切的傲慢又使叙述者忆起她父亲那守护神般守护她高贵淑女形象的行为,和父亲死后她的“固执”,或更贴切点说是“偏执”(第二段)。
这种固执和傲慢又使叙述者联想到她恋爱时和买老鼠药时的高高在上,目空一切,不容拒绝的态度(第三段)。
这种始终凌驾于他人之上,给人带来压迫感的态度在埃米莉对抗浸礼会牧师和堂姐妹干涉她与北方人婚恋时一如既往;因而镇民们对她虔诚膜拜,让自己的女儿,甚至孙女去她家学习绘画课,接受“南方贵族淑女”的教化(第四段)。
最终,她那固执的行为使她将被她毒杀的爱人藏于密室,化为一具丑陋的尸体,她那自私的爱情犹如那一绺铁灰色的头发,长久地陪伴着她的爱人(第五段)。
由此可见,在叙述者的眼中,埃米莉作为格里尔森家的小姐,日渐消亡的美国南方贵族阶层的代表,即使她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已随着内战的结束早已消亡,但她仍然固执地紧紧拽着她那虚无的贵族特权而不放,犹如抓着救命稻草一般。
四、为了忘却的纪念那么,埃米莉是否真如叙述者所描绘的这般“固执”、“傲慢”和“自我”呢?真的如此让人厌憎?诚然,埃米莉有她自己个性上的缺陷,但她绝不是墨守成规,固守传统的女人。
她父亲死后,她企图改变命运。
她剪短了头发,抛弃了南方淑女的形象,爱上了出身低下的拿日薪的北方工头,并以无比坚定的态度捍卫她的爱情。
但所有的努力在全力捍卫南方荣耀的镇民们的镇压下,在她自幼所受的根深蒂固的贵族教育的影响下,土崩瓦解,化为乌有。
埃米莉被迫担当了“南方传统的化身”、“南方荣耀的纪念碑”和南方贵族“责任的象征”等角色,表面上风光无限,受人瞩目,实则是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剥夺了她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成为南方传统和礼教的真正受害者。
叙述者眼中的她的“傲慢”和“固执”何尝不是她用以淹盖她孤苦无依的生活状况及不被世人理解的内心世界的伪装。
既无法融入内战后日新月异的南方社会,又遭世人遗弃,埃米莉只有用她那脆弱的自尊来掩盖她强大的自卑和无奈。
她那象征南方光辉往日的古董般的房子,是真正的坟墓,既埋葬了她的欢乐、青春和活力,也埋葬了她的爱情。
但这位受害者在故事中并没有得到任何故事人物的同情和怜悯,在她完成了她的“使命”,终于与世长辞后,人们怀有的敬慕之情也只是针对“一座倒下的纪念碑”,而不是她这位实实在在存在过的人。
之所以用“纪念碑”来纪念,何尝不是源于“遗忘”的存在。
杰斐逊镇民为了不忘却过去,将埃米莉塑造成了一座活着的纪念碑,扼杀了她一切改变自身生活,寻找幸福的可能。
结语:综上所述,从叙述者的真实身份、错乱的叙述顺序和充满嘲讽的口吻中,我们可以看出埃米莉是怎样从一个活生生的人被异化成一座没有情感的纪念碑,一具行尸走肉,且始终不为人理解和怜惜。
笔者认为这是她真正的可悲之处,也是战后美国南方的可悲之处。
注释:作品原文均参看朱振武主编的美国名家短篇小说丛书:《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福克纳短篇小说(评注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0)。
参考文献:[1]苏珊·S ·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黄必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7-24。
[2]刘立辉、王江.时间意义的生成机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92-96。
[3]张宇红.一座父权社会里的女性纪念碑———对福克纳《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性解读[J ].柳州师专学报,2004(19):37-39。
[4]肖明翰.《威廉·福克纳:骚动的灵魂》,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5]Genette G 1972Figures III.Seuil:Paris (Translated 1980Narrative discourse.Basil Blackwell).(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