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重点聚焦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2.离子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4.分散系胶体二、知识网络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2)离子反应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
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
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学目的1: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1.5课时知识体系1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A)⑴物质分类的方法①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②有一定的熔、沸点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②物质分类的多种角度⑵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类型 举 例 表 示 式 化合反应 C+O 2 CO 2 A+B==AB 分解反应 CaCO 3 CaO+CO 2↑ AB==A+B 置换反应C+CuOCu+CO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gNO 3+NaCl==AgCl↓+N aNO 3AB+CD==AD+CB② 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 ——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④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 —— 离子反应和分子反应 2. 分散系及其分类(B ) 分散系⑴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⑵ 组成: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⑶ 分类: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悬(乳)浊液 分散系粒子的直径 <1nm 1nm ~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的组成 小分子或离子 大分子或分子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 均一、透明 大多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一般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 不能不能 实例食盐水、糖水 淀粉胶体、Fe(OH)3胶体泥水⑷ 胶体①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nm ~ 100nm 之间。
胶体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特征的,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如NaCl 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分散在酒精中可形成胶体。
可见,同种分散质在不同的分散剂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散系。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_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1.电解质概念及判断方法:概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判断方法:①必须是:化合物②电解质包括的物质: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2.非电解质概念及判断方法: 概念: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
判断方法:①必须是:化合物②非电解质包括: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C O 2、S O 2、S O 3),部分有机物(如:酒精、蔗糖、葡萄糖),N H 33. 常见部分酸碱盐电离方程式+ 2-(1)H 2S O 4===2H +S O 42+-(2) C a (O H )2===C a +2O H (3) N a C l ===N a ++C l-熔融 2+ 2- (4) )B a S O 4====== B a +S O 4++2-(5) N a H S O 4===N a +H +S O4+-(6) N a H C O 3===N a 熔融 +H C O3+ - (7) N a H S O 4===== N a +H S O 4熔融 3+ 2-(8) A l 2O 3=====2A l +3O4.从电离角度认识、判断酸碱盐。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H +的化合物为酸。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 O H -的化合物为碱。
盐:电离出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的化合物为盐。
5.电解质导电性的判断方法(1).导电必须有前提条件:a .溶于水,形成水溶液。
b .熔融(融化)状态。
(2).导电原因:产生了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6.常见导电性物质汇总 (1).所有金属及石墨。
(如:汞、铜、铝) (2).易溶性电解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均导电。
(如:盐酸、食盐水、稀硫酸、N a 2C O 3 溶液) (3).熔融状态下的离子化合物(大部分盐、碱、金属氧化物)均导电。
(如:熔融的 C a C O 3、熔融的 B a S O 4、熔融C a O)(4).部分非电解质(C O2、S O2、S O3、N H3)溶于水生成的新物质溶液均导电。
高中高一化学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离子反应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3.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电解质概念。
2.模型认知: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从宏观和微观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理。
2.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难点: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实验验证法,讨论法、讲述法第一课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联系生活,思考问题】1.湿手更易触电,原因是什么?【实验探究】课本p13实验1-2大家都知道金属和石墨都能导电,那么化合物能否导电呢?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装置烧杯内溶液实验现象结论干燥的KNO3固体灯泡不亮纯酸、碱、盐的固体不导电,酸、碱、盐的溶液能够导电,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想一想;为什么?)干燥的NaCl固体灯泡不亮蒸馏水灯泡不亮NaCl溶液灯泡发亮KNO3溶液灯泡发亮熔融的NaCl固体灯泡发亮【合作探究】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电解质:在或能够导电的,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或都,如蔗糖、。
酒精等。
3.概念辨析:(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金属铜能够导电,稀硫酸能够导电,但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固体,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u。
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Cl2。
(3)电解质不是指水溶液,而是指化合物本身。
如食盐水能导电,电解质是NaCl而不是食盐水。
【思考与讨论】1.像AgCl、CaCO3 这些难溶盐,它们几乎不溶于水,它们是电解质吗?2.像SO2、SO3、CO2、NH3等,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3.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⑴金属铜⑵固态NaCl ⑶O2 ⑷H2SO4 ⑸碳棒⑹酒精水溶液⑺KOH水溶液⑻熔融状态的KNO3 ⑼葡萄糖⑽CO2 ⑾BaSO4⑿稀H2SO4【讨论与归纳】2.电解质的判断1)从物质分类角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_化学物质及其变化_全套教案(精)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实行分类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浓度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实行分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1.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需要的商品2.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新知学习指导阅读提出问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哪两种阅读教材第20页至21页相关内容思考交流提出问题: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实行分类化学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都还能够再分类)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四种基本类型归纳整理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实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讨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能否电离、结构)对化合物实行分类化合物(根据组成)化合物(能否电离)化合物(根据结构)新知学习思考讨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从有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性质等方面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熔沸点无固定熔沸点保持该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学习探究归纳总结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学习探究归纳总结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板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化合物的分类2.化学反应的分类3.交叉分类法4.树状分类法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2.理解丁达尔效应3.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4.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胶体及其主要性质难点:丁达尔效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1.从学过的溶液组成导入2.从纳米科技简介导入新知学习指导阅读提出问题: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阅读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归纳整理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主备人:陈艳芬审核人:王萍(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重点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尝试完成课本P24“思考与交流”,思考分类法对我们生活和学习有什么意义?准备好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1、交叉分类法:模仿课本P24“图2-2”将下列Ⅰ中物质与Ⅱ中物质的类别用短线连起来。
ⅠⅡNa2SO4 含氧酸盐KHSO4 无氧酸盐NaCl 钠盐BaSO4 硫酸盐NaHCO3 酸式盐2、树状分类法:在课本P25“图2-3”的方框内填上具体的化学物质。
你还能以化合物为起点按照树状分类法继续对它向下进行分类吗?把你尝试的结果写在下面:【预学中的疑难问题】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交流展示〗小组交流课前预习收获与疑惑,讨论课本P24“思考与交流”并积极展示。
〖合作探究1〗分类的标准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说说你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有不同的分法吗?〖合作探究2〗交叉分类法(1)尝试对H2SO4、HCl、HNO3、H2S四种酸按照下列交叉分类图分类。
H2SO4 含氧酸HCl 无氧酸HNO3 一元酸H2S 二元酸(2)对下列盐进行交叉分类,并思考Na2SO4的分类依据。
Na2SO4含氧酸盐Na2SO4分类依据1:K2SO4无氧酸盐Na2SO4分类依据2:NaCl 钠盐Na2SO4分类依据3:BaSO4硫酸盐〖合作探究3〗树状分类法结合课本P25“图2-3”,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树状分类法,尝试对下列物质按照一定的标准继续进行分类。
(1)单质(按是否含金属元素)(2)氧化物(按是否含金属元素,或按性质)(3)酸(按强弱、电离氢离子数、是否含氧等)(4)碱(按强弱、电离氢氧根离子数、溶解性等)(5)盐(按组成、溶解性等)〖课堂练习〗1、把以下物质分类:H2,CaO,Ba(OH)2,Al,CH3CH2OH,NH3·H2O,Ar,NaHSO4,HNO3,CO2,CuSO4,空气,盐酸,CO,CH4,MgCl2(1)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2)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3)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4)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_;(5)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6)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7)属于酸:________________;(8)属于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属于盐:_________________;(10)属于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两组物质:①CO2、P2O5、CaO、SO2,②Cu、Mg、Zn、A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与处理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先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介绍氯化钠固体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本节内容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实验再现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情况来看: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初中化学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在此基础上,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知识进行再认识,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对知识的认知有了一个飞跃。
(三) 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是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尝试从电离的角度加深对酸、碱和盐的认识,加深对中和反应等知识的认识和综合运用。
(四)教学设计重点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前提是在对教材和学生做了充分的解读和分析之后。
本节教学设计是在学生了解电解质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五)教学基本思路本节课从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和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实验、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新知识,并着力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在让学生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省教学要求: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3、认同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复习初中所学基本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基础上,能够从物质的组成与物质性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过程与方法1、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并且经过师生间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成功地选择一种分类方法,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引入】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自主学习】学习课本P24第一、二段,阐述上述原因【小结】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感兴趣的事和物,我们不断的研究着,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物质,我们就必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主备人:李凤时间:2009年9月25日课程标准: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省教学要求:1、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2、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了解胶体的重要作用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溶液、浊液等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分类法了解分散系概念和本质,并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2、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了解胶体的重要应用,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6)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2、年级:高一年级3、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章节:第二章第三节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用化合价变化的观点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的理解;⑵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⑵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2.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合乎情理(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符合由表及里的学习规律)。
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所以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螺旋式上升”的基本思想。
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教材主要以“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一环扣一环、由表及里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本节的内容编写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用化合价的变化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教学难点: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高温 4.学情分析:⑴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这一标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知道根据得、失氧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⑵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校对和学生改错的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1. 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重点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知识梳理: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1.初中化学中主要物质:氧气、氮气、水、氢气、碳、二氧化碳、甲烷、酒精、醋酸、铁等进行分类。
试写出相关的分类标准和包括的物质,例如;分类标准:常温下是气体,包括的物质有:O 2 N 2H 2CO 2CH 4(1分类标准: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包括的物质有:H 2CH 4酒精(2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甲烷、酒精、醋酸(3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 2.酸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也可以根据酸分子是否含有氧原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盐可根据所含离子进行分类,如钾盐、钠盐、钙盐等等,也可根据其他原则进行分类。
请在下列九种粒子 Ne 、 OH -、 NH 3、 H 2O 、 NH 4+、 CO 2、 S O 2、 NO 2、 SO 3中选出五种粒子分为同一类,写出两种情况,粒子可以重复使用。
A :分类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分类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非氧化还原反应淀义: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村式书写方法拆:把易用于水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王'节一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分子反应二、重点难点重点: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散系及其分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氧化反应与还一、知识框架 (一) 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 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 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和树状分类 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二) 分散系 '固态 分散质〈气态液态 分散系固态气态分散剂<液态(三)化学反应的简单分类 化学反应溶液(小于Inm ) -------- 稳定体系浊液(大于lOOnm ) ----- 不稳定体系 [介稳性胶体(介于Inm--lOOnm )隹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反应物'氧化剂(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J ? ------------- , ------- J ------- J ---------- J 同时存在数目相等 数目相等 同时存在 同时产生还原剂(有还原性)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生成物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粒子参加离子反应原反应的关系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合理利 用氧化还原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主备人:黄军参备人:林晓红许凤梅吴桂丽备课时间:2012-9-1上课班级:备课组长签字:教学目标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重点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知识梳理: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1.初中化学中主要物质:氧气、氮气、水、氢气、碳、二氧化碳、甲烷、酒精、醋酸、铁等进行分类。
试写出相关的分类标准和包括的物质,例如;分类标准:常温下是气体,包括的物质有:O2 N2H2CO2CH4(1)分类标准: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包括的物质有:H2CH4酒精(2)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甲烷、酒精、醋酸(3)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 2.酸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也可以根据酸分子是否含有氧原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盐可根据所含离子进行分类,如钾盐、钠盐、钙盐等等,也可根据其他原则进行分类。
请在下列九种粒子Ne、OH-、NH3、H2O、NH4+、CO2、S O2、NO2、SO3中选出五种粒子分为同一类,写出两种情况,粒子可以重复使用。
A:分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溶液分散系胶体浊液(2)胶体:胶体本质特征:液溶胶:胶体分类:固溶胶:气溶胶: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填“>”或“<”)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_(填“>”或“<”)1nm,而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_________之间。
这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_________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布朗运动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3)胶体性质:丁达尔效应:课堂作业:1.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A.白糖、冰水混合体B.铁粉、食醋C.干冰、食盐D.盐酸、空气2.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类别相同的是()A.氧气、氧化镁B.硫酸铜、氯化钠C.硫酸、碳酸钠D.硝酸银、氢氧化钠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A.化合物、单质B.元素、原子C.氧化物、化合物D.纯净物、化合物4.下列各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A.H2+CuO===H2O+Cu B.CaO+H2O===Ca(OH)2C.2KClO3====2KCl+3O2↑D.3CO+Fe2O3====2Fe+3CO25.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石粉末。
同学们对该成果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A.CCl4是一种化合物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6.下列几种分散质,其中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①淀粉②蔗糖③Fe2(SO4)3④大小为10nm的某种分子构成的易溶物()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7.“纳米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
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A.不能透过滤纸B.有丁达尔效应C.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D.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8.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NaCl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9.下列不是因为胶体的性质而产生的现象是()A.石膏能使豆浆变成豆腐B.明矾净水C.花粉在水面上做布朗运动D.太阳光照在弥漫灰尘的室内,可看到从窗口到地面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10.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FeCl3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填住伤口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12.将下列物质分类,并用序号填空。
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硫④液氧⑤氧化镁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水⑩铜丝混合物有__________;纯净物有_______________;化合物有___________;氧化物有___________;金属单质有__________;非金属单质有__________。
第二节离子反应主备人:黄军参备人:林晓红许凤梅吴桂丽备课时间:2012-9-1上课班级:备课组长签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体验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
重点难点:电解质、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知识梳理: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2、①电解质是在或能够导电的。
例如: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
②非电解质是和都不能导电的。
例如:蔗糖、酒精等。
注意: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练习1、根据有关概念回答下列问题:① H2SO4 ②液氨③氨水④铝条⑤氯化钠⑥石墨⑦二氧化硫⑧水⑨氧化钠⑩氢氧化钡判断上述物质中:在一定状态下能够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附注:SO2、SO3、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2SO3、H2SO4、H2CO3、NH3 ·H2O)电离所致,并非自身电离出自由离子,所以SO2、SO3、CO2、NH3等为非电解质,而H2SO3、H2SO4、、H2CO3、NH3 ·H2O则是电解质。
二、电解质的电离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
2、电离:电解质在的过程。
氯化钠的电离:将氯化钠加入水中,在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NaCl晶体表面,形成了能够的和。
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
3、HCl、HNO3、H2SO4的电离方程式HClHNO3H2SO4它们都能够电离出H+,因此我们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时叫做酸。
类比:电离时叫做碱;电离时叫做盐。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Ba(OH)2 NaClBaSO4NaHCO3NaHSO4(水溶液中)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B.溶于水后能够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C.氯化氢溶于水能够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够导电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2.在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液里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A.NaCl B.H2SO4 C.酒精 D.NH4HCO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COOH和NaOH在水中都能完全电离B.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Na+ 和 Cl-C.H2SO4在电流的作用下在水中电离出H+和SO42-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4.下列各组均为两种化合物溶于水时电离出的离子,其中由酸电离的是()A.Na+、OH-、SO42- B.H+、SO42-、Cl-C.Na+、K+、OH- D.Na+、K+、Cl-课后作业:1.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 B.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物质C.电解所得到的物质 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2.下列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A.食盐水 B.H2O C. NaHSO4 D.Ca(OH)23.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Ba(OH)2=Ba2+ + 2 OH-B.NaHSO4(熔融)=Na+ + H ++ SO42-C.MgCl2=Mg2+ + 2 Cl- D. H2SO4=2H+ + SO42-4、下列物质能够导电又是强电解质的是()A.NaCl晶体 B.液态氯化氢C.熔融的KNO3 D.NH3·H2O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多选)A.CH3COOH B.SO2C.NaHCO3D.CO26.酸、碱、盐三类物质的共同点是()A.都含有氧元素B.一定条件下都能电离C.都能溶于水D.都是化合物7.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NaHCO3=Na++H++CO32- B.NaHSO4=Na++H++SO42-C.H2SO4=2H++SO42-D.KClO3=K++Cl-+3O2-8.下列物质:⑪Na ⑫Ba(OH)2⑬CH3COOH ⑭NH3 ⑮SO3⑯HCl ⑰NaCl ⑱蔗糖⑲ NaCl溶液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能导电的是。
9.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K2SO4 ,NH4NO3。
第二节离子反应主备人:黄军参备人:林晓红许凤梅吴桂丽备课时间:2012-9-1上课班级:备课组长签字:第二课时主备人:黄军备课时间:2012-9-1上课班级:备课组长签字:教学目标:1.步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体会科学探究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3.体会离子反应在混合物分离、物质提纯和鉴定、污水处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过程:知识梳理:一、离子反应的概念:叫做离子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1、离子方程式:用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反应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写出正确的,并配平。
例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2)拆:把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以及单质、金属氧化物、难电离的物质仍用分子式表示。
碳酸钙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拆写为:(3)删:删除反应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写出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要求,并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NaOH溶液和H2SO4溶液:;(2)NaCl溶液和AgNO3溶液:;(3)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