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2015年潍坊市降水特征分析
山东省近55年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相互作用的周期, 明山东省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的周期变化主要受太阳黑 说
子 活动 和海一 气相 互作 用的影 响 。
关键词:降 水; 气温;Mee 小波 ;变化趋 势 ; 时间尺度 yr
中图分类号 :P 6 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52 (0 7 3 0 1- 4 0 5 0 8 2 0 )0— 0 00
准化 处 理 ,利 用 对称 周期 性延 拓 【方 法 减 小边 界 3 】
效应 的影 响 。
2 降水和 平均 气温 的年 际变化特 征
21 降水 变特征 .
选用 山东 省 15—2 0 9 l 05年 2 6个 代表站 ( 滨
州 、 惠 民、德 州 、济 阳 、聊城 、 临清 、菏 泽 、曹
线位 置 和 太 阳黑 子数 同 山东省 夏季 降水和 平均 气
温 的关 系 ,计 算 了它们 之 间的相 关系数 ( 1, 表 )
可以看到 ,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同夏季降水和平
均气 温有 很 好 的正相 关 ,相 关系数 分 别为 0 3 . , 4
02 , 者分 别通 过 了 00 1 0 5的显 著性 水平 。 .5 两 . 和 . 0 0
摘要: 利用最近 5a山东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统计分析 了降水和平均 5 气温的变化特征 , 并用 Mee 小波变换方法, yr 对山东省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 进行 了分析 ,发现 山东夏季降水呈明显下降趋势 ,气温略呈上升趋势。小波 分析显示两者在 中短周期上基本一致 ,即它们 的中短周期基本在 la ~6 l, a 5
维普资讯
潍坊市降水量中长期预测研究
卜 _ 12 ……n 为资料长度 。 ,, ,
3. . 2模型求解 2
对回归效果做 F检验 , 公式为 :
U
把各个 X的每个观测值代入方程 ,得到 n y的估计 t 个 值 。就有 1 3 方程 , + 未知数 。 ml
总残差平方和为 :
回归 方 差 m 一 差方差 ~ 残 Q
富安 站供水 区域需水流量共计为 3 . m/,考虑灌 区 47 3 7 s 内居 民生活少 量利用 地下 水和 区域 内部河 网对 降水 的调 蓄, 实际通过富安站从里下河河 网引水流量基本与《 江苏省 大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 工程规划 》中确定 的富安站 规 模 ( 设计流量 3 m3 )相适应 ,故确定富安站设计 流量 为 2 / s
Sl b + 2 b + … + 2 b 2 ’ l S2‘ 2 … S ・
m
=
引入或剔 除因子 , 利用变换公式对相关 矩阵作变换 。 为 高斯约当求解求逆紧凑方案的矩 阵变换公式 。
变换公式 :
… … … … ・
【 lb+l‘ + S 。1s b ……+ ‘ = l 2 l 2 s b s
比 bI 较I; ’的大小 来确定。
通过上述求解可得各 因子的回归系数 b, 式如下 : 公 h 、 S b‘ i / , 32 .3回归效果 的检验 .
式 中:广一 预报对象( 同) 下 ; x i 预报 因子( 同) 广一 下 ; b (= , , ……m) i iO 12 —— 回归系数 , 由实测 资料 确定 ;
高 , 于 实际的预测预 报 。 可用
【 关键词】 潍坊市降水量 逐步回归分析
中长期预测预报
响, 全市降水量 的地 区分布规律 由东南 向西北递减 , 部山 南 区 多年 平 均 降水 量在 8 0 5 mm 以上 ,北 部 滨 海平 原 区在 60 0 mm左 右 。年 际变化较 大 ,最 大 (9 4年 )年降水 量 16 15 . 2 67 mm, 最小 (9 1 ) 1 8 年 年降水量 3 6 m 4 . m。 18 9 9 0~1 8 99 年连续 1 0年干旱 ,9 0—18 18 9 9年 l 汛期 平均 降雨 比历 0年
山东省近54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旱涝灾害响应分析
第33卷第5期2015年9月干旱地区农业研究AgriculturalResearchintheAridAreasVol.33No.5Sept.2015 文章编号:1000-7601(2015)05-0245-08doi:10.7606/j.issn.1000-7601.2015.05.42收稿日期:2014-07-14基金项目:陕西省“百人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C08B07);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GK201101002)作者简介:燕玉超(1989—),男,山东菏泽人,硕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与GIS应用研究。
E-mail:1358383631@qq.com。
通信作者:张福平(1973—),男,山西吕梁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与GIS应用研究。
山东省近54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旱涝灾害响应分析燕玉超,张福平,刘 筱,雷声剑(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根据山东省33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趋势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Z指数法、马尔可夫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的气候时空变化及旱涝灾害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1)山东省的气温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春、夏、秋、冬季都有增温趋势,冬季最为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升温显著,气温突变点是1991年,1991年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在空间上,年均温呈现出从东向西递增的变化规律,气温倾向率空间变化相反。
(2)山东省的降水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
夏季降雨量减少幅度最大,春冬季有增湿现象。
在空间上,年降水量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降水倾向率空间变化相反。
(3)气温突变后,极端旱涝事件减少,正常和偏旱事件增加,山东省的状况由以涝灾为主转变为以正常和旱灾为主。
旱灾在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加重,涝灾相反。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潍坊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国优秀农业城市之一。
其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分明的温凉特征。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潍坊市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发现,近年来潍坊市的气候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如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不稳定等。
这些气候变化对农业种植、渔业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也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深入研究潍坊市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对于制定合理的农业发展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潍坊市气候特征的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潍坊市气候变化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从而促进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的增加。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分析潍坊市的气候特征,探讨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具体来说,通过对潍坊市历年气候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旨在揭示潍坊市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尤其是降水情况和温度变化对作物生长和农业灾害的影响。
我们还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潍坊市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应对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潍坊市的农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民的生计安全,推动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潍坊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其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潍坊市的气候情况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直接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对潍坊市的气候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潍坊市近46年夏季气温及降水量变化特征
表 3 16 ̄ 20 9 1 06年潍 坊高温 日在 不同 月份里 的分布
T 。 5 ,T 3 ℃ ,T . ℃ 的高 温 日。 统 m 3 ℃ m 7 m 4 0
计 发 现 ,潍 坊 高 温 日的 出现 随 年 份 有 很 大 的 波 动 ,最 少 的年份 只 出现 了 1个 高温 日,最 多的 年
大背景 下,干旱和涝灾 以及高温都 日益严重威胁 着
人们 的生命 及能源 、水 资源和粮食 安全 。下面主 要 通过对潍 坊夏季气温和 降水 的变化 分析 ,以揭示 近
4 0多年 的变化趋 势 ,为防灾减 灾服务 。
1 资 料和方 法
表 1是根 据历 史资料 计算候 平均气 温 而统计 出 的潍 坊每 个年代 的平均 的夏季 时 间。从表 1中 可 以看 出,按照候 平均气 温 丁 2 ℃的方法所 确定 2
分析 ,结果表明 :从 月 变化来 看 ,高温 多出现在6 月份 ,平均 气温最 高和 降水 量最 大的 月份 都是7 月份 ;从年 际 变化来看 ,逐 月的 气温距平 与降水量距平 百 分率 之 间具有明 显的反位 相 变化 关 系;从 年代 际 变化 来看 ,高温 的初 始 日和 终止 日呈现 向后推迟 的趋 势 ,夏季平 均 气温和 降水量都 是先 降后升 ,平均 气
出现 的时 间还是在 7 0年代 中期和 8 0年代 中后期 , 9 O年代大 部分 为正距 平 ;( )8 月份气温 明显 随 3
2 夏 季气温 和降 水量变 化特征
21 进 入 夏 季 的 标 准 .
气 象 学上 划 分夏季 常 用 的方法 有 两种 :第一 种是把 6 - _ 8月划 为夏 季 ;第二 种是 以候平均 气温
为标准 ,把候 平均气 温大 于等 于 2  ̄ 时期做 为 2C的
近56年潍坊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近56年潍坊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作者:苏莉莉李媛媛王晓立张芹高晓梅袁静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第01期摘要利用1961—2016年潍坊市9个县(市、区)降水量气候资源要素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统计分析方法,对近56年潍坊市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近56年来潍坊市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占全年比重很小。
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以24.05 mm/10 a的速率减少;年代际变化显著,20世纪60、70年代降水量处于偏多的阶段,80、90年代降水量明显偏少。
关键词降水量;变化特征;农业生产;潍坊市中图分类号 S16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01-0157-03Abstract Using the data of climatic resources of precipitation in nine counties (cities and districts) in Weifang City from 1961 to 2016,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in Weifang City in recent 56 years were analyzed by linear tre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of Weifang City in the past 56 year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summer, and the propor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spring and winter accounted for a very small proportion in the whole year.Precipitation decreased overall with a rate of 24.05 mm/10 a, and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was significant. Precipitation in the 1960s and 1970s was at a high level,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1980s and 1990s was obviously less.Key words Precipitation;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Agricultural production;Weifang City近几十年来,尤其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从而使得气候要素发生改变,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潍坊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渤海湾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处,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气候对潍坊市的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潍坊市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潍坊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潍坊市的降水量充沛。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夏季雨水较为充沛,从6月份一直延续到9月份,而且降水量较大,有时还会出现短时强降水。
由于雨水较多,所以潍坊市有着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潍坊市的气温适宜。
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夏季最高气温3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10℃以下。
这样的气温条件非常适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潍坊市的风力较大。
由于地处平原地带,没有山脉的遮挡,所以潍坊市的风力较大。
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风力较大,有助于农作物的迅速生长;秋季风力较大,加快了玉米等农作物的干旱成熟。
潍坊市的气候变化较为明显。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潍坊市的气候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夏季的高温天气常常出现,降雨量也不够稳定,降雨时间和降雨量均呈现不规律的特点。
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气候对潍坊市的农业生产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潍坊市的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灌溉。
降水量充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能够满足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灌溉需要,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潍坊市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降雨量和气温的不规律变化,使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都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
这就需要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灵活应对,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潍坊市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潍坊市的气候条件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1. 引言1.1 潍坊市的地理位置潍坊市位于山东省东部,地处黄河三角洲西南部,东临渤海,南接胶州湾,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潍坊市地势较为平坦,东部为平原地带,西部为丘陵地带,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潍坊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明显,春季大部分时期属于连续干旱季节,秋季短,温暖,多雾,多雨;冬季为寒冷的季节,空气干燥,日照时间短,晴天多见;夏季为炎热季节,降水较多。
潍坊市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棉花等。
由于气候特征的影响,潍坊市的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气候风险,需要农民做好灾害准备和生产管理。
1.2 气候特征概述潍坊市位于中国东部,地处山东省中北部,东临黄海,地理位置优越。
由于受到季风的影响,潍坊市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四季分明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温暖舒适。
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
在潍坊市的气候特征中,降水分布较为均匀,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量较多,而冬季降水较少。
气温变化较为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气温适中。
风速较大,且多为东北风和西北风,湿度较高。
日照时数较为充足,有利于作物生长。
潍坊市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降水情况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气温变化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季节和产量,风速和湿度影响了农作物的养分吸收和传播,日照时数则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产量。
了解潍坊市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正文2.1 气候特征分析潍坊市位于山东省东部,地处渤海和黄河入海口之间,东临渤海,南靠黄河入海口,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域。
潍坊市气候特征受海洋和大陆影响,冬季相对温暖,夏季相对凉爽,四季分明,春华秋实。
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属于暖温带,四季分明,季节转换明显。
森林覆盖率较低,气候状况良好。
下面将从降雨量、气温和季节变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降雨量:
潍坊市全年降雨量适中,年平均降雨量为832.2毫米。
夏季为潍坊市的主要降雨季节,降雨量较大,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
年均降雨量的多少对于农业生产显得尤为重
要。
气温:
潍坊市南北差异明显,夏季较热,冬季较冷。
年均气温为13-15℃。
春季气候适宜,
为播种季节。
春季低温对小麦、青菜等春季作物的生长繁殖十分有利。
夏季气温偏高,对
粮食作物成熟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季节变化:
潍坊市的季节湿润程度不同,夏季雨水较多,冬季干燥。
春季为植树、插秧、除草、
育苗等的好时机,对于产生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冬季,由于气温偏低,枯萎
的植物数量较少,由此农民可以在田地上进行必要的整理、清理工作,为下一年的生产计
划做准备。
春季和秋季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季节。
总结:
潍坊市的降雨、气温、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直接影响。
根据气温和降雨量的不同,农民们需要在适宜的季节内进行播种、施肥、摘果、收割等农业活动。
同时,农民还
应该对气候因素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安稳。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潍坊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东部,是一个典型的夏热冬冷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潍坊市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秋季凉爽干燥。
夏季是潍坊市最炎热的季节,气温通常在25℃至30℃之间,最高气温可达35℃左右。
夏季降雨丰富,多雷雨天气,降水量平均在200毫米左右。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当气温过高时,作物容易发生倒伏、减产和缺水等问题。
高湿度也容易引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在夏季需要合理安排灌溉和农药使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冬季是潍坊市最寒冷的季节,气温通常在0℃至5℃之间,最低气温可低至-10℃左右。
冬季降雨较少,大部分为干燥天气。
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有很大的影响。
低温会抑制作物的生长,降低其产量和品质。
此时,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地膜或搭建棚架,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春季是潍坊市气温逐渐回暖的季节,气温通常在10℃至20℃之间。
春季较为风大,风向多变。
春季气候条件适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作物的萌芽和生长。
但春季也是气温波动较大的季节,有时会出现春寒冻害的情况,需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秋季是潍坊市气温逐渐降低的季节,气温通常在10℃至20℃之间。
秋季较为干燥,降雨量相对较少。
适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
但秋季也容易发生早霜和晚霜等冻害现象,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损失。
需要注意防霜保护,提前采取减霜措施。
潍坊市的气候特征是夏热冬冷,明显的四季分明。
这种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
在夏季需要合理安排灌溉和农药使用,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冬季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而春季和秋季则需要注意防寒保温和防霜保护,以减少冻害损失。
通过科学合理地把握气候特征,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稳定性。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潍坊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明显,对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潍坊市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相对温暖,冬季相对寒冷。
年平均气温约为12.8摄氏度,降水充沛,年降水量约为675毫米。
潍坊市的气候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潍坊市的气温较为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气温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潍坊市夏季气温较高,有利于一些热喜作物,如玉米、大豆、番茄等的种植。
冬季气温较低,适宜一些冷喜作物如小麦、大葱等的种植。
气温适宜还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牛、猪、羊等家畜的生长和繁殖。
潍坊市的降水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充足的降水有利于土壤水分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利用。
潍坊市一般暴雨数量较多,春、夏两季多降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水分。
降雨也会对农业产生一定影响,过多的降水会导致农田积水和灌溉困难,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要合理利用降水资源,采取适当的排水和灌溉措施。
潍坊市的季风气候导致风力较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风险防范。
潍坊市常年受到东北、北风和西风的影响,风力较大。
风可以降低潍坊市的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过大的风力也会对农作物造成较大的危害,如吹倒、折断农作物,对果实的成熟和贮存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如搭建防风林带等,减小风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潍坊市的气候特征对农业有着明显的影响。
适宜的气温和充沛的降水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大风和降雨过多也会给农作物带来一定困扰,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潍坊市的农民应根据气候特征,合理选择作物种植和养殖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政府也应根据气候特征,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支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位于中国东部山东省中部,东临黄海,是山东省的重要农业基地之一。
它的气
候特征对农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潍坊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平均气温在11℃左右,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
由于潍坊市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种植非常丰富,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蔬菜等等。
潍坊市的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冬季寒冷干燥,对于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不利。
而夏季多雨,可能导致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加,田间管理较为困难。
由于气温的升高,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产量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潍坊市的气候特征也对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机遇。
冬季寒冷干燥可以有效控制农作
物的病虫害,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夏季多雨可以降低灌溉水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潍
坊市还利用丰富的降水资源,发展了大规模的种植温室蔬菜以及水果。
潍坊市还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潍坊市的气温也在上升,降水量
也逐渐减少。
这可能导致农作物的生长期缩短,产量减少。
由于气候的不稳定性增加,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冲击。
潍坊市的气候特征对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多雨等气候条件使得
农作物种植丰富多样,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潍坊市应该采
取适当的措施,调整农作物结构,提高农业的抗逆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该地区夏季温暖湿润,冬季
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13℃,降雨量丰富,年平均降雨量约为700毫米。
根据这些气候特点,可以分析其对农业的影响。
潍坊市的温暖湿润的夏季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夏季气温适中,农作物能够充分
利用阳光和热量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周期较短。
丰富的降雨量也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发育。
在潍坊市的气候条件下,农业作物生长迅速,产量相对较
高。
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寒冷的冬季气温使得些作物
无法在此季节进行生长和发育,限制了某些农业作物的种植。
冬季干燥的气候也会导致土
壤干旱,需要农民采取措施进行灌溉,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在冬季,农民需要选择适
合此时气候条件的作物进行种植,以充分利用这个季节的资源。
潍坊市的季风气候给农作物带来了一定的灾害风险。
该地区季风频繁,夏季高温多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
由于潍坊市属于沿海地区,台风等天气现象
较为常见,也会对农作物造成破坏。
农民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例如加固农田水利设施,做好防台风工作,以减少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基于.卿的潍坊市近50年的干湿特征分析
基于.卿的潍坊市近50年的干湿特征分析李树军;袁静;肖清华;董晨娥【期刊名称】《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年(卷),期】2012(013)004【摘要】[目的]旨在分析潍坊市干旱和洪水的进化特征和发生模式。
[方法]基于1961 - 2010年期间的月度降水数据,从潍坊市的九个气象方位获得,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计算过去50年潍坊市的月度SPI指数,分析了空间和时间分布潍坊市干旱与加湿特征。
[结果]结果表明,潍坊市干旱和加湿的变异在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相对潮湿,并在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干燥,在整个范围内观察到持久性干旱潍坊市在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 - 2000年代的变化趋于平稳。
潍坊市干旱和加湿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某些区域特征。
在20世纪60年代,潍坊市中西部地区相对潮湿,而东南部地区则相对干燥;在20世纪70年代,每个地区的干旱和加湿程度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潍坊市各地区一般干燥,特别是,东南部地区的干旱是最严重的,北部地区的干旱丝毫;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代,潍坊市各地区干旱和加湿的变化基本相同。
沉淀的不均匀空间和时间分布导致某些地区干旱和加湿异常分布,例如1999年的异常现象;每代干旱和湿血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为统一部署干旱和防洪部门带来了困境。
[结论]本研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潍坊市的干旱抵抗,涝灾和减灾的理论依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的]该研研研ー旨在分享到市干旱与洪涝气象的演变特和[方法]基于1961 - 2010年高级市9个气象观测站观测站气象气象气象气象气象降降降降资料资料,使用标准化潜水器数为指标,计算出潍坊市50年度月的5用次数,分享了潍坊市的【时代分布特点。
【】结果结果明明,粤市干湿干湿化物具有阶段性特价,20世纪六七十年度相对较,并且由60年代初向湿润向70年代末期干旱方向发作,20岁80年代潍坊市区域持续干旱,20世纪90年代一21世纪00年度震荡震荡震荡变变平等。
1951-2013年山东省极端降水特征分析
1951-2013年山东省极端降水特征分析王成都;刘国东;孙冉;任玉峰【期刊名称】《人民黄河》【年(卷),期】2016(038)008【摘要】基于山东省24个气象站点1951—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极端最大日降水量、极端最大日降水量阈值、极端最大过程降水量和年代际最大过程降水量4个极端降水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
利用广义极值分布、对数正态分布、Gamma分布、逆高斯分布对极大日降水量进行了概率分布拟合,在采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检验拟合优度的基础上,利用各站点最适概率分布模型估算了极端最大日重现期降水量。
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4个极端降水指标的变化趋势一致,不同年代极端最大过程降水量差异明显;极端最大日降水量重现值与重现期呈非线性关系。
【总页数】5页(P5-9)【作者】王成都;刘国东;孙冉;任玉峰【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相关文献】1.1951-2013年影响广东近海养殖的登陆热带气旋风险特征分析 [J], 翟志宏;秦鹏;刘锦銮;胡娅敏;赵仲茂2.1951-2013年格尔木及周边地区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郭晓宁;杨延华;李海凤;陈宏松3.1964—2018年阿勒泰市年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J], 宋倩4.1951-2013年浙江省高温气候特征分析 [J], 刘汉华;张子涵;彭霞云5.近50年来山东省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J], 李胜利;巩在武;石振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潍坊市1951—2014年气温和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
潍坊市1951—2014年气温和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高学芹【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5(31)32【摘要】为了掌握潍坊市的气温变化特征,利用1951—2014年潍坊市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和信噪比等统计方法,研究分析了近64年潍坊市气温及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潍坊市气温无论年际变化还是年代际变化,升温趋势明显,最低气温的增温速率高于最高气温。
气温的年和年代际季节性变化呈现出非对称性,春季升温最明显,冬季次之,夏季最不明显。
潍坊市近64年高、低温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高、低温日数减少的主要时段分别在1970s和2000s。
高温日数与平均气温、平均高温均呈正相关,相关性最好的为7月。
低温日数与平均气温、平均低温均呈负相关,相关性最好的为1月。
潍坊市近64年平均气温、平均高温、平均低温和高、低温日数在随时间序列的变化过程中未发生突变。
【总页数】6页(P217-222)【关键词】气温变化;高温日数;低温日数;气候突变【作者】高学芹【作者单位】寿光市气象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22【相关文献】1.近50a菏泽气温与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J], 孙翠凤;窦坤;徐国栋;杨启峰2.宁夏春霜冻期最低气温和霜冻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J], 朱永宁; 冯东溥; 李红英; 段晓凤; 郑方3.河套地区春霜冻期日最低气温和霜冻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J], 张舒昊4.近30年来黄河入海口地区气温与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 [J], 孙荣;万文龙;杜肖肖5.1951-2014临沂气温与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J], 宋莹华;张磊;于旭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初三初中地理中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山东初三初中地理中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第三十届奥运会开幕式将于当地时间2012年7月27日20时12分在英国伦敦举行。
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铜制本初子午线地面标志,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读图回答问题。
【1】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表示O°经线C.地球上最长的纬线D.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从广州乘游轮出发到英国观看奥运会,依次经过的海峡是A.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英吉利海峡B.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C.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D.英吉利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2.国际组织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读下列重要国际组织会徽标志,回答问题。
【1】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联合国的会徽是A.甲B.乙C.丙D.丁【2】会徽表示的国际组织与其总部所在地连线,正确的是A.甲一英国伦敦B.乙一美国纽约C.丙一中国北京D.丁一瑞士洛桑3.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读某日美国本土天气预报图,完成问题。
【1】美国南部地区的天气为A.中雨B.冰雹C.雾天D.阴雨天气【2】该日,下列城市的天气对出行最有利的是A.芝加哥B.洛杉矶C.休斯敦D.纽约4.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世界。
读南极地区图,完成问题。
【1】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B.全年都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C.居住着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D.企鹅和白熊都是该大洲特有的动物【2】下列气候资料图中,与南极洲相符合的是[5.经常读图和上网浏览世界各国民俗风情,能够学到很多的地理知识。
读俄罗斯地形图,完成问题。
【1】有关俄罗斯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A.俄罗斯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B.叶尼塞河是其重要的地形区分界线C.西伯利亚地区的地势北高南低D.乌拉尔山脉东西方向延伸【2】有关俄罗斯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B.人口集中在亚洲部分C.莫斯科只是该国政治中心D.农业不发达6.南亚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1—2015年潍坊市降水特征分析作者:覃平阳吴国灿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0期摘要; ; 对潍坊市1951—2015年共55年的年降水量和每年的最大日降水量进行了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
结果表明,绝大部分降水都集中于夏、秋两季,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2.3%。
日降水量>50 mm、达到暴雨级别的共有104 d,均出现在夏、秋两季。
每年总降水量和四季的降水量均呈现出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在1975年左右出现了突变现象。
只有春季的最大日降水量呈现出缓慢增加趋势,每年的最大日降水量和夏季、秋季以及冬季的最大日降水量均为下降趋势,最大日降水量在1985年和2008年左右出现了突变现象。
因此,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位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半湿润区的潍坊市正面临着降水量减少、干旱现象加剧等现象。
关键词; ; 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山东潍坊;1951—2015年中图分类号; ; P457.6;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0-0158-04Abstract; ; The trend analysis and sudden change test were applied to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annual maximum daily precipitation in Weifang City during 1951-2015.Most of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concentrated in the summer and autumn.The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accounted for 62.3% of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The total days of daily precipitation over 50 mm was 104 d,which were all in summer and autumn.All of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while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changed suddenly in 1975.For the maximum daily precipitation,the increasing trend was only found in summer.The annual maximum daily precipitation changed suddenly in 1985 and 2008.Therefor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the Weifang City,located in sub-humid region of the warm temperate continental monsoon area,faces with reduced precipitation and intensified drought.Key words; ; annual precipitation;maximum daily precipitation;linear trend estimate;Mann-Kendall mutation test;Weifang Shandong;1951-2015政府间气候变化组织(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自1861年以来,全球近地面气温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20世纪以来,中国气温的升温率为0.44 ℃/100 a,特别是近20~30年气温升高显著。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降水量正在逐渐减少[1]。
对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南涝北旱,在季节变化上,特别是北方区域,夏、秋两季较多,春、冬两季较少[2]。
近10~20年来,很多研究人员利用不同方法和站点观测资料对全国或区域的降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降水变化的一些规律[3-6]。
潍坊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丘陵地带,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半湿润区,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7-9]。
本研究采用潍坊市观测站点自195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55年降水量的日值观测,对其进行年降水量和每年的最大日降水量的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为灾害预警等方面提供借鉴。
1; ; 资料与方法1.1; ; 研究区域潍坊市位于山东中部的丘陵地带,南依泰沂山脉,北濒渤海莱州湾,平均海拔100~200 m。
研究区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半湿润区,降水较为集中,四季相对分明。
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约为12.3 ℃,年平均降水量约650 mm,是山东省乃至中国北方主要的粮食和蔬菜产地。
其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
1.2; ; 數据来源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
全国共有824个基准、基本气象站,观测信息包括1951年1月以来的气压、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日照时数和0 cm地温要素的日值数据。
选取潍坊市的气象观测站,站点编号为54843,所选数据起止时间为195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年平均值计算时间为1月1日至当年12月31日。
季节划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
日降水量的取值为20:00至翌日20:00累计降水量,最小单位是0.1 mm。
1.3; ; 研究方法1.3.1; ; 线性倾向估计。
该方法通常用来反映某一气象要素在较长时间内的变化倾向或变化趋势[10-11]。
以变量y表示某气象要素(本研究中为降水量),表示时间,建立如下的回归方程:其中UF1=0,所有的UF组成一条曲线。
将此方法应用到反序列中,计算得到另一条曲线UB,则2条曲线在置信区间内的交点确定为突变点。
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相应的临界值为±1.96),若|UFk|>Uα,则说明该序列存在明显的趋势变化。
2; ; 结果与分析2.1; ; 每年降水总量变化特征1951—2015年潍坊市年降水量的中位数为594.2 mm,平均值为613.9 mm。
55年中,大部分年份的降水量在400~800 mm之间,是典型的半湿润区域。
只有7年的降水总量 >800 mm (分别为1960年、1964年、1970年、1973年、1974年、1990年和2011年),5年的降水总量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年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1951—2015年潍坊市的年降水总量呈现出随年份减少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22.45 mm/10 a,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检验。
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的62.3%;冬季最少,仅占全年的4.7%。
4个季节的降水量都呈现出随年份减少的趋势,降水总量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5.4、-16.67、-2.93、13.2 mm/10 a。
线性倾向估计结果见表1。
图2为各季节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及回归结果,可见夏季的降水量随年份的减少趋势尤其明显,春季、秋季和冬季的降水量也呈随年份缓慢减少的趋势[21-22]。
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每年的总降水量进行突变检验,结果如图3所示。
1951—1975年潍坊市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1975年左右出现了突变现象,之后降水量呈现出减少趋势。
2.2; ; 每年最大日降水量变化特征1951—2015年潍坊市每年最大日降水量的中位数为67.9 mm,平均值为74.7 mm,55年中共有104 d日降水量 >50 mm,达到了暴雨级别,均出现在夏、秋两季。
最大日降水量出现在1964年8月13日,为188.8 mm。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年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1951—2015年潍坊市的每年最大日降水量呈现出随年份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4.54 mm/10 a,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检验。
从季节變化来看,只有春季出现了最大日降水量随年份的缓慢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5 mm/10 a,而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最大日降水量都呈随年份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13、-1.19、-0.10 mm/10 a。
最大日降水量线性倾向估计结果见表2。
图4为各季节最大日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及回归结果,可见夏季的最大日降水量随年份减少的趋势尤其明显,秋季和冬季的最大日降水量也随着年份为缓慢减少趋势,只有春季为缓慢增加的趋势[23]。
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每年的最大日降水量进行突变检验,结果如图5所示。
1951—1985年潍坊市每年的最大日降水量变化较多,无特别明显的趋势,1985年和2008年左右出现了突变现象[24]。
3; ; 结论与讨论对1951—2015年潍坊市每年总降水量和每年最大日降水量进行了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潍坊市全年降水量大约为650 mm,其中大部分集中于夏、秋两季,夏季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量的62.3%。
在1951—2015年这55年中,最大日降水量>50 mm,达到暴雨级别的日数有104 d,全部集中在夏、秋两季。
因此,夏季降水量的多少对全年的旱涝有决定性影响。
(2)每年总降水量和四季的降水量均呈现减少趋势,尤其是年降水总量和夏季降水量,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2.45、 -16.67 mm/a。
年降水量在1975年左右出现了突变现象,1975年以后降水量呈现出了减少趋势。
(3)对最大日降水量而言,只有春季的最大日降水量呈现缓慢增加趋势,每年的最大日降水量和夏季、秋季以及冬季的最大日降水量均为下降趋势,全年和夏季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54 mm/10 a和-4.13 mm/10 a。
最大日降水量在1985年和2008年左右出现了突变现象。
以上结果表明,潍坊市的降水量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均匀,而且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半湿润区的潍坊市正面临着降水量减少、干旱现象加剧等灾害现象。
因此,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深入研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该市的防灾减灾、经济社会发展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4; ; 参考文献[1] STOCKER T F,D QIN,PLATTNER G K,et al.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1-40.[2] 孙林海,陈兴芳.南涝北旱的年代气候特点和形成条件[J].应用气象学报,2003(6):641-647.[3] 郑祚芳,陈家华,祁文.湖北省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02(22):279-286.[4] 任国玉,吴虹,陈正洪.我国降水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0(11):322-330.[5] 陈隆勋,邵永宁,张清芬,等.近四十年我国气候变化的初步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1(2):164-173.[6] 王妍,陈晓宏,何艳虎.武江流域降水径流分配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J].水资源研究,2013(2):59-63.[7] 张秀珍,张文煜,宋嘉尧,等.潍坊市近45年气候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8(1):14-17.[8] 山义昌,王善芳.近40年潍坊地区雷暴日的气候特征[J].气象科技,2004(3):191-194.[9] 任玉忠,叶芳,高树东,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潍坊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5):312-316.[10] 李春,刘德义,黄鹤.1958—2007年天津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4):8-11.[11] 雷廷,张兆吉,费宇红,等.海河平原1956—2011年降水特征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1):32-36.[12] HASTIE T,TIBSHIRANI R,FRIEDMAN J.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learning[M].Springer,2009.[13] GOLDBERGER A S.Classical linear regression.Econometric theory[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64:156-212.[14] 杜军,李春,廖健,等.近45年拉萨浅层地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气象,2007(10):61-67.[15] 刘斌涛,陶和平,宋春风,等.我国西南山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趋势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2(5):499-509.[16] MANN H B.Nonparametric tests against trend[J].Econometrica,1945,13:245-259.[17] LUO Y,WANG H,ZHANG R,et parison of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vective properties of monsoon precipitation systems over south China and the Yangtze and Huai River Basin[J].Journal of Climate,2013,26(1):110-132.[18] SHENG YUE,PILONA P,CAVADIASB G.Power of the Mann-Kendall and Spearman′s rho tests for detecting monotonic trends in hydrological series[J].Journal of Hydrology,2002,259:254-271.[19] KHALED H.Hamed.Trend detection in hydrologic data:The Mann-Kendall trend test under the scaling hypothesis[J].Journal of Hydrology,2008,349:350-363.[20] 楊玲珠,张燕宁,刘建伟.近59年邯郸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11):203-206.[21] LUO Y,QIAN W,ZHANG R,et al.Gridded hourly precipitation analysis from high-density Rain Gauge Network over the Yangtze-Huai Rivers Basin during the 2007 Mei-Yu Season and comparison with CMORPH[J].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2013,14(4):1243-1258.[22] 殷宇飞,乔延艳,郑国伟,等.1965—201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分布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6):199.[23] 刘燕,胡安焱.渭河流域近50年降水特征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1):85-87.[24] 孔令帅,程向红,徐东曙.近50年桐城市降水特征初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90-5591.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9537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5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