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123

合集下载

2022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2022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2022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会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会计方向(一)财务会计1.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具体谈某一准则)的思考2.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3.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4.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构建的探讨5.具体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6.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分析7.会计工作规范化问题的探讨8.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9.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10.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11.论会计目标12.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1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14.债务重组会计研究15.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16.试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17.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18.试论我国会计监督体系19.小企业会计准则研究20.高校会计制度研究21.医院会计制度研究22.社会团体会计制度研究23.政府会计研究24.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比较研究25.会计信息质量研究26.会计假设研究27.会计确认研究28.会计计量属性研究29.账户分类研究30.会计凭证研究31.会计报表附注研究32.资产负债表研究33.利润表研究34.现金流量表研究3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研究36.会计报表体系研究37.会计职业道德研究38.会计档案研究39.会计人员胜任能力研究40.会计人员职权研究41.会计法规体系研究42.会计环境与会计(应具体化:WTO.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43.破产清算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比较44.企业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及其协调45.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46.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47.财务会计报告改进的探讨48.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49.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50.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51.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52.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53.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54.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55.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56.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57.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58.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59.试论重组会计60.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61.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62.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探讨63.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64.或有事项会计探讨65.债务重组会计探讨66.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探讨67.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68.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69.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70.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71.借款利息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72.企业税收筹划实证探讨73.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的探讨74.收入确认方法探讨75.资产计量方法探讨76.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探讨77.关于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78.会计报表勾稽关系的探讨79.实证会计方法探讨80.会计教育体系探讨81.中美会计异同探讨82.关于复式簿记的发展趋势探讨83.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账簿体系的探讨84.试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85.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若干问题的探讨86.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87.论财务报告中关于收益的不同观点的比较88.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的探讨289.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利用90.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盈余管理91.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更92.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93.改革财务报告体系问题的探讨94.揭示现金流量的目的与方法95.应收账款风险与管理96.财务造假的手段的识别与防范措施97.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局限性及中国应采取的改进措施98.论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体系99.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100.论会计核算中的资产减值101.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102.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103.对我国会计法律问题的思考(二)高级会计方向104.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思考105.会计信息透明度评价指标的探讨106.会计信息透明度与投资者知情权的关系探讨106.关于缩短年报披露时限可行性的探讨107.企业合并购买法相关问题的探讨108.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相关问题的探讨109.企业合并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比较110.企业合并中所得税问题的研究111.论企业分部报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应用112.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转换问题的探讨113.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114.企业兼并会计问题探讨115.经营租赁会计问题探讨116.企业破产会计问题探讨117.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探讨118.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119.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120.总分店会计问题探讨121.企业的关联方交易与盈余管理122.环境会计问题探讨123.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购买法124.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权益结合法125.论企业合并的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126.论企业合并商誉127.论合并财务报表128.论购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129.论购并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130.论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131.论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3136.论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137.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42.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14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关问题探讨144.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分析及改进的对策措施145.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问题——以某某某公司为例146.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模式探讨147.四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评论148.试论功能货币在我国外币报表折算中的应用149.企业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与比较150.管窥外币会计准则151.租赁会计研究综述152.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探讨153.租赁会计准则的新发展154.租赁会计准则应用若干问题探讨155.浅谈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以某某某公司为例156.融资租赁会计处理问题及建议157.我国租赁会计准则面临新挑战158.国际租赁会计准则改革内容以及影响159.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处理的探讨160.浅析经营租赁会计变化及其财务影响16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租赁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162.论经营租赁财务分析163.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164.论新租赁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影响165.对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的改进166.租赁会计制度创新和我国的路径选择167.债务重组会计研究综述168.进一步完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建议169.关于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探讨170.债务重组会计核算的探讨171.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下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浅析172.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及实例分析173.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中的应用174.以资产抵债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175.企业债务重组会计及税务处理4176.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综述177.论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178.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初探179.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探讨180.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181.浅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182.试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列报与改进183.后金融危机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计量184.我国企业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调查185.所得税会计研究综述186.所得税会计准则应用调查187.探讨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存在问题188.所得税会计处理——理论与方法189.企业所得税会计的解析与思考190.所得税会计的沿革191.实例简易解读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192.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所得税会计处理19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初探194.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195.探析企业所得税会计中暂时性差异核算196.所得税会计的实务分析——来自###公司实例197.公司所得税会计核算案例解析(三)会计教育方向198.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199.环境变化与会计教育改革200.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新发展201.会计专业学习体会与改革的思考202.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体会与思考(四)行业会计及税务会计方向20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探讨204.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205.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会计防范206.商业银行实施会计准则的难点与对策207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分析208.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209.递延所得税对会计信息的影响210.企业重组中会计和税务问题探讨211.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与防范212.企业经营与决策中的税收筹划213.税务筹划中会计政策的运用214.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与核算的思考5215.对我国政府会计构建的思考21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217.如何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218.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219.中外政府会计比较(五)成本管理会计方向1.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发展2.成本管理会计信息特征研究3.成本管理会计的决策系统研究4.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成本研究5.短期经营决策的方法研究6.本量利分析的实际应用问题研究7.标准成本系统研究8.责任会计的理论与实践9.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研究10.作业成本法与作业成本管理11.剩余收益与EVA12.EVA与业绩评价13.平衡记分卡与业绩管理14.平衡记分卡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15.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研究16.战略管理会计研究17.标准成本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18.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研究19.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的研究20.质量成本研究21.生命周期成本研究22.企业战略地图在企业中的应用23.企业信息系统下的预算管理研究24.成本习性分析与成本管理的关系研究25.关键业绩指标与企业内部管理行为关系研究(六)国际会计方向1.中美会计准则比较2.国际会计准则最新进展及启示3.经济环境变革对会计影响4.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5.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6.新会计准则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及其对企业业绩影响7.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业绩影响8.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问题探析9.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610.非经常性损益会计问题研究11.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市场反应12.新会计准则捐赠会计处理探析13.资产负债观与上市公司业绩报告14.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市场反应15.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6.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17.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18.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19.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20.应用型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会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与审计信息化方向1.在线会计服务中的契约问题2.在线会计服务系统中的内部控制鉴证问题3.在线会计服务中的产权问题4.在线会计服务与财务会计外包问题5.在线会计服务与公司治理问题6.在线会计服务中的信息披露效果研究7.在线会计服务系统建设问题8.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现状、问题及其治理10.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研究11.会计信息系统中的程序化控制问题研究12.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内部控制嵌入问题研究13.网络时代会计控制模式探讨14.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探讨15.IT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设16.ERP环境下财务与业务协同问题研究17.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实证调查分析18.中国会计信息化应用效果实证分析19.基于ERP环境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20.会计信息化相关问题研究21.企业会计信息化焦点问题与对策22.ERP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研究23.网络会计相关问题研究24.中国某BRL分类标准体系构建问题研究25.某BRL环境下审计模式探讨26.基于某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研究27.某BRL标准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28.某BRL在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9.某BRL实施案例调查与研究30.某BRL信息披露模式与投资者反应31.基于某BRL的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模型构建研究732.企业信息化投资效益研究33.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审计风险评价与控制34.审计信息化准则体系构建研究35.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与评价研究36.独立审计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37.审计作业信息化管理研究38.在线审计模式的选择与评价研究39.审计信息化的风险与控制问题研究40.审计信息化效果评价研究41.新会计准则与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协调性研究42.中外《会计信息系统》教材比较研究43.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相关问题:案例研究44.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化相关问题:案例研究45.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相关问题:案例研究46.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化理论问题研究47.ERP 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48.基于集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决策模式研究49.基于集成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模式研究50.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51.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分析和解决对策52.会计准则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53.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构想54.企业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分析和解决对策55.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问题研究56.企业如何实现管理风险由“人控”向“机控”的转换57.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体系构建初探58.网络环境下会计人员的职业新趋向探析59.会计人员的网络伦理与网络道德问题研究60.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职业独立性问题研究61.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信息化研究62.会计信息系统成熟度模型的构建与评价63.会计信息化时代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64.会计信息化准则体系构建研究65.云计算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66.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战略67.用友ERP对提升企业信息化的作用68.基于用友ERP供应链系统的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对策69.财务建模对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70.财务建模的理论基础及方法71.财务建模的应用平台建设72.基于MATLAB语言的财务软件开发73.MATLAB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功能开发及使用74.移动网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75.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876.基于移动网络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77.数据挖掘技术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作用78.中外会计软件对比研究79.基于SAP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80.特殊行业会计信息化建设81.企业预算管理系统构建与评价问题82.企业资金管理系统构建与评价问题83.企业合并报表系统功能性设计问题研究审计方向(一)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1.中小企业审计模式探析2.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3.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应用4.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审计风险探讨5.论应收账款的审计风险6.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导向模式探析7.公共投资项目绩效链审计模式探析8.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9.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10.浅谈审计风险及防范——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11.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与发展研究12.风险导向审计在财务舞弊中的应用——对某某公司舞弊的分析13.对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的探讨14.试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15.试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完善我国国家审计技术方法的启示16.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基于某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例分析(二)审计质量控制17.关于政府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18.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业务的质量控制19.论注册会计师非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20.我国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的质量控制研究21.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案例岳华事务所精密股份的分析(三)环境审计22.论环境审计的评价标准体系923.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的发展24.论政府环境审计的内容与发展趋势25.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26.政府环境审计相关问题研究(四)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社会责任审计27.论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28.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9.经济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浅析30.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31.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思考32.基于ERP环境下的效益审计33.试论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应用34.浅析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基于某某的分析35.关于政府绩效审计效果的研究36.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探讨37.关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运用效果的分析38.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39.加强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40.浅析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4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国有企业领导人经营目标责任的研究视角(五)审计对象衍生金融工具42.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防范——某某危机的启示43.论金融资产的审计风险44.商业银行舞弊审计策略及方法45.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评价46.发挥金融审计免疫功能的若干思考47.浅析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以某某为例(六)IT审计48.论信息系统审计的审计风险49.基于IT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应用研究50.论网络审计方式与特点51.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探讨52.网络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53.电子商务的审计轨迹分析54.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问题——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55.网络环境下审计方法发展探析56.数据库的审计策略模型与框架研究57.论电子商务的审计流程与方法10。

财务会计与审计论文选题参考

财务会计与审计论文选题参考

华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财务会计与审计》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和发展2.关于加强我国内部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3.浅谈电子商务与会计发展4.浅议我国所得税存在问题及对策5.现金流量表智能化方法分析6.浅谈商誉的计量及其会计处理7.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和发展8.企业成本管理的新方向-战略成本管理9.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和发展10.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11.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12.无形资产: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冲击和挑战13.试析WTO对会计改革的影响14.浅析现金流量表分析15.无形资产内容新探16.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17.强化内部审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8.试论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19.试论加强会计监督的必要性20.无形资产会计: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21.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22.论稳健性原则在企业理财中的应用23.浅谈企业成本管理的新发展24.浅谈敏感性分析的因素分析法25.略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选择26.刍议固定资产计价方法27.攻克财务电算化的难题一一通用成本核算于管理系统28.关于坏帐损失及会计核算的探讨29.透视关联交易及对会计核算的影响3(). 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披露31.略论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异同32.面对知识经济的思考一一对传统会计核算体系的挑战与机遇33.浅谈对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理解34.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若干问题及其改进意见35.网络经济下会计主体的再认识36.资本结构的形成动因和制度因素分析37.浅谈增值税会计处理的几个问题38.流转税转嫁现象分析39.浅析编制合并报表中的三种差价40.改进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建议42.浅谈知识经济与会计管理43.关于设备最佳更新期决策44.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刍议45.关于权益净利率的分析和运用46.增值税会计核算与财务会计管理的矛盾及其协调47.浅谈商誉成因一一管理也是生产力的体现48.固定资产减损会计浅析49.浅谈审核现金流量表的方法50.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51.谨慎原则本质及运用状况研究52.浅论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53.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54.浅谈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55.从最新年报看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上市公司)的应用56.离任审计的主要问题57.独立审计准则的建立及意义58.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与成本决策59.论会计信息质量问题60.论加速折旧法61.论会计中的诚信原则6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与区别63.如何加强国家会计监督64.浅论经济责任审计65.论内部控制审计66.论公司治理结构与现代企业制度67.论审计法律责任的预防与控制68.论内部审计的地位问题69.作业成本与作业管理70.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监督问题探讨71.财务预算若干问题的探讨72.财务总监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73.试论成本性态在管理会计中的作用74.现代成本管理的新发展75.谈我国工业企业成本工作的现状与发展76.谈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77.企业理财中的税收筹划问题的探讨78.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79.内部转移价格与合理避税80.企业风险与现金流量分析81.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82.企业理财目标问题的探讨83.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84.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86. 试论公允价值87.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关系探讨88.论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关系89. 论审计独立性原则及其保证90. 论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关系91.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内部审计的耿能92. 管理审计及其应用前景初探93. 谈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94. 审计风险评估方法95. 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审计应注意的问题96. 风险审计导向97.内部控制结构与审计风险98.谈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99.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探讨100.企业应收帐款管理问题的探讨101.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的探讨102.报表合并方法研究103.网络审计初探104.数据挖掘在会计/审计中的应用初探105.网络财务的安全风险与防范106.计算机网络对电算化会计的影响探讨107.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理论的影响109.论我国财务软件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10.管理型会计软件及其发展研究111.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112.毕业设计(某会计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113.我国会计电算化急待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114.试论计算机审计风险116.论报表分析的电算化实现117. Excel在会计决策中的应用研究118.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119.论电算化会计系统信息失真的对策120.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与未来121.论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122.试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123.试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124.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125.论责任会计的激励耿能及其实现126.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127.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12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129.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130.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131.试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132.浅谈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运用133.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途径的研究134.财务风险研究135.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6.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137.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138.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其应用139.资产评估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40.知识经济对管理会计的影响探讨141.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研究142.抽样风险及其防范143.独立性一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灵魂144.内部会计控制之我见145.谈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新时代内部审计新思路

新时代内部审计新思路

新时代内部审计新思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内部审计在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和规范经营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企业管理的需求,需要运用新思路来提升内部审计效益。

本文将就新时代内部审计的新思路进行探讨,包括审计数字化、风险导向审计、数据分析、审计内外协同等。

内部审计需要实现数字化转型。

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抽样和纸质审计文档,过程繁琐且效率低下。

而数字化转型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审计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在线化管理审计工作,集中存储审计数据和文档,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和追溯,方便审计员进行审计工作的派单、跟进和问题反馈等。

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提高审计效果。

内部审计需要转向风险导向。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关注企业财务和会计方面的合规性,重点在于查找违规和错误,忽视了对企业战略、运营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和控制。

而新时代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例如信息安全风险、商业模式风险等,需要内部审计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控制。

内部审计需要从过去的被动追踪转变为主动识别和预防风险。

内部审计员需要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运营情况,深入挖掘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在审计报告中提供相关建议。

内部审计需要加强数据分析。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生成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发现风险和问题,提高审计效果。

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企业运营、销售、财务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

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审计员进行模型建立和预测,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内部审计员应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并借助相关工具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内部审计需要加强内外协同。

企业内部审计往往只关注内部问题,忽视了外部环境和市场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浅谈国有企业强化内部审计的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强化内部审计的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强化内部审计的对策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强化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实体,其发展不能脱离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管理。

加强内部审计对于国有企业发挥其国家经济命脉作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降低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内部审计有利于防范风险。

国有企业具有复杂的业务结构和庞大的资金流动,若没有有效的内部审计,就容易出现风险问题。

加强内部审计,可以发现企业的财务、经营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避免风险扩大。

其次,加强内部审计有利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

通过提高公司领导人员对经营管理的重视,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这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并提高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性、公平性和透明性。

第三,加强内部审计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国有企业的规模大、业务多,其管理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加强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同时,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内部运作,也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虽然内部审计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第一,内部审计中存在管理漏洞。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管理制度的不熟悉,对程序操作不熟悉,使得审计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业务的全貌。

第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内部审计的岗位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其工作人员应具备高素质的审计工作专业知识。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原因,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素质和专业能力不尽如人意,影响了企业的审计质量。

第三,内部审计信息不及时。

由于内部审计缺乏实时数据支持,使得审计结果不能及时到达决策者,从而无法采取及时的措施纠正问题,这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2篇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2篇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2)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2)精选2篇(一)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1. 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企业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2.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包括完善财务制度、设立审批制度、建立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等,以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3. 确定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企业应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审计范围、审计程序、审计人员的权力和义务等,以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4.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审计技能,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复杂的审计工作。

5. 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合作:企业应与外部审计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提供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6. 加强审计结果的跟踪和整改:企业应及时跟踪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总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措施的落实,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等。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和价值,保障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2)精选2篇(二)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力,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

2.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企业应制定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对象、范围、程序、方法和要求,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和有效性。

3. 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定期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使其具备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态度和能力。

4.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内部审计部门应与企业的其他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和沟通,了解各部门的运作情况和问题,并及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 关键 词 】
内部 审计 ;审计方法;建议


内部 审计 的 内涵及 作用
国际 内部审计师协会对 内部审计的定 义为 “ 内部 审 计 是 ‘ 独 立 、客 观 的 保 让 项 和咨询活动 ,其 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 组 织 的经 营 。 内部 审 计 通 过 规 范 化 ,系 统 化 的方 法 ,评 价 和 改 进 风 险 管 理 ,控 制 和 管理 过程 的效 果 ,帮 助 组 织 实 现 其 日标 。 ” 我国的 《 内部 审 计 准 则 将 内部 审 计 定 义 为 “ 内部 审 计 是 指 组 织 内部 的 一 种 独 立 客 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它通过市查和评价 经营 活动 及 内部 控 制 的 适 当性 ,合 法 性 和 有效性 , 促进组织 目标的实现。 ”我围的内 部 审计 定 义 即借 鉴 了国 际 内部 审 计 的 发 展 成 果 ,又 结 合 r我 国 的 实 际现 状 。 通 过 企 业 的 内部 审 计 可 以对 企 业 进 行 查错 防弊 ,保 护 企 业 财 产 的 发 全性 与 完 整 性 ,减 少 企 业 资 产 流 失 ,可 以发 现 影 响 企 业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 ,行 ‘ 对 所 存在 的 问题 提 出切 实可行 的 改善措 施 。 同时 介 业 的 内部 审 计 还 是 企 业 挖掘 内 部 潜 力 ,提 高 经 济 效 益 的 一 个 重 要 的 方
面 。具 体 表 现 在 : ( )企 业 内 部 审 计 通 过 1
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 榆查 ,对 照 国 家 的 法 律 法 规 和 企 、 规 章 的 制度 ,按 照 审 计 工 作 规 范 ,查 处 业 的 违 法 乱 纪 行 为 ,维 护 企 业 的 经 济 秩 序 。 及时 披露企业经济活动 中存在的舞弊行为 ,保 征企 业 会 计信 息 真 实 、 正 确 、及 时 、 合理 的反 映 企 业 的 经 营 活 动 。 ( )保 证 业 资 2 产 的安 全 与 完 整 ,通 过 内 部 审 计 可 以 保 证 单位 依 据 相 关 的 财 经 法 律 法 规 ,进 行 资 产 核 算 ,及 时 对 资 产 登 记 账 簿 ,对 于 在用 的 固定 资产还 要及 时从 成本 费用 中得到 补 偿 ,监 督 企 业 资 产 的 安 全 性 与 完 整法 落后 ,审 计 工 作 的 风 险无法量化 ,而且 内部审计人 员在职培 训不足 ,业务知识及专业技术水平跟不上 在 现 实 中 ,我 国部 分 企 业 会计 基 础 企 业经 营 业 务 的 发 展 ,在 一 定 程 度上 制约 工 作 比较 薄 弱 ,加 内部 审 计 的 内外 部 环 了企 业 内部 审 计 工作 的 发 展 。 境 不 断变 化 ,导 致 我 同现 阶 段 的 内部 市 计 还 存 在 一定 的 问题 。 三 、加 强企 业 内部 审计 的建 议 1 、加 强 对 企 业 内部 审 计 的 重 视 加 强 二 、企 业 内部 审计 存 在 的 问题 企 业 管 理 者 对 内部 审 计 工 作 的重 视 ,管理 1 、部 分 企 业 内 部 审计 观念 淡 薄 部 分 者 的重 视 可 以使 内部 审 计 工 作 顺 利 开 展 , 企业 的管理者 内部审计观念淡薄 ,缺乏完 审计结果能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的各项活 善 的 内部 控 制 制 度 ,部 分 领 导 者 对 内部 审 动 ,真 实 的反 应单 位 的实 际情 况 ,为 企 业 计认识不足 , 制观念淡薄 。 法 在实际工作 , 领导决策和管理提 供建议 。同时 ,加强对 不少 企 业 的 管理 者 对 有 关 的 法 律 法规 和制 企 业 负 责 人 和 财 务 人 员 的 专 业 知 识 培 训 , 度 规 定 重 视 ,企 业监 督 不 力 ,财 务 控 制 组 织 以会 计 法 ,会 计 制 度 ,新 会 计准 则 等 存 存 漏 洞 , 没 有 建 严 格 的 内 部 控 制 制 财 经 法 律 法 规 的培 训 ,使 单 位 的 审 计 ,会 度, 缺乏 必 要 的监 督 体 系 , 务 收 1 财 支混乱 , 计 人 员能 够 熟练 掌 握 各 个环 节 的规 定 和 要 既没 有 成 本 费 用 控 制 办法 ,又没 有 用 款 审 求 ,并 且 在 实 际 中严 格 执 行 。 批权 限 的 规 定 。 企 业 的 会 计 数 据 不 上确 , E 2 拓 展 内部 审计 的 范 围 『 部审 计 是 、 人 J 1完 擎 ,会计 核 算 严重 失实 ,审 计 工 作 缺 对 企 业 内 部 经 营 活 动 和 管 理 制 度 是 否 台 乏 独 订 ,企 l的 一 切J 作 部 是 领 导说 r f l , 二 规 、台理 并有效进行独 评价的机构 。内 算 , 内部 审计 没有 发挥 应 有 的 作 用 。 部 审 训‘ 员的责 任 不 应 该 仅 仅局 限于 监 督 人 2 、内 部 审 计 工作 范 围狭 窄 企 业 内部 企 业 的 内 部控 制是 否被 执 行 ,而 是应 该 通 审 计 工 作 仅 仅 局 限于 业 财 务 会 计 方 面 , 过 独 立 的 检 查 和 评 价 活 动 , 针 对 内 部 管 很 少 接 触 企 业 的 经 营管 理 的 其他 领 域 ,企 理 ,内部 控 制 的漏 洞 ,提 出切 实 可 行 的 建 业 的 内部 审 计大 多 归 于 企 、 财 务部 , 内 的 议 和 措 施 ,促 进 管 理 当 局进 一步 改 善 经 营 部 审 计 工 作 也 多属 于 财 务性 质 。虽 然 我 国 管 理 ,提 高 企 业 的 综 合 实 力 。审 计 内容 上 的法律法规要求或建议企业的财务部 门与 应 该 由单 纯 的 、事 后 审 汁的 传 统 方 式 ,转 审 计 机 构 应 该 分 别 设立 ,但 是 企 业 通 常 是 移 到 事 前 、事 中审 计 上 ,既 要对 企 业 的 重 采取 一 套 班 子 的 做 法 ,只 有 在 应 付 监 督 捡 大 经 营 决 策 、重 点 投 资 项 目及 占用 资金 数 是 才能 分 为 两 个 机 构 ,平 时 一 般 经 两 个 额 较 大 的 业 务 活动 实行 事 前 审 汁 ,又要 监 机构合并为一 个,足 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变 督 和 评 价 有 关 的项 目、预 算 及 合 同 的真 实 一 f r 务 1 的 自我 审计 过程 ,缺 乏 内部 性 , J 财 戈_ : 作 合理 性 、 法性 , 合 并及 时 反 馈 信 息 , 防 审 计 的客 观 性 和 公 正性 。 『失 误 。 卜 3 、内 部 审计 机 构 设置 不合 理 我 国 内 3 保持 内部审计独立性 企 业应该设 、 部审计机构表 面上足对企业的董事会负责 立 内部 审 计 门 ,对 企 业 内 部 的 财务 状 况 的 ,但 是 在 实 际 中 ,内部 审 计 往 往 受 企 业 进行独立 的审计 ,发挥 内部审计的职能 , 经 理 机 构 和 其 他 部 门 的 制约 和影 响 ,部 分 设置内部审计 机构,要独立于其他职能部 企 业 的 内部 审计 机 构 领 导 由财 务 部 门 的 负 门,设 置专职 的审 汁人员,不参与或 负责 责 人 兼 任 , 内 部 审 的 监 督 制 度 如 同虚 其 他 职 能 部 门 的 管 理 活 动 或 者 业 务 活 动 , 设 ,导 致 内部 审计 岗位 责 任 不 明确 ,隶 属 以确保 内部审计 的独立性 与权威性 。 关系不清楚 ,独立性相对较差 。同时 内部 4 加 强 内部 审 计 人 员 的职 业道 德 建 、 市计部 门和其他职 能部 门一样一般都 在管 设 内部审计 人 员的职业道德要遵循的道 理 层 领 导 F 作 , 可 避 免 的 受 到领 导意 德规范包括职业道 德 ,职业纪律 ,专业胜 志多 左 右 ,加 之 内 部政 策 的 压 力 ,内 部 审 任能力及职业 责任 等方面应该达 到的职业 计 在 组 中的 地 位 小 明 确 ,内部 审 计 工 作 的 标 准 。 内部 审 计人 员首 先 要树 立 和 强 化 风 开展受到很 多的限制。 险 意 识 ,保持 较 高 的职 业 道 德 标 准 。企 业 4 、审 汁手段 落 后 大 部 分 企 业 的 内部 应 该 切 实 强 化 对 审 计 人 员 的职 业 道 德 、政 审 计 工 作 一 : 以 手 工 查账 为主 ,仅 凭 审 治思想以及廉 政警示教 育,引导 和培养审 直是 计人 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 ,通过随意抽样 计 人 员 树 立 正 确 的 人 生 观 ,价 值 观 ,增 强 进 行 ,较 少 运 用 统 计 抽 样 和 计 算 机辅 助审 审 计 风 险 意 识 。其 次 要 形 成 严谨 踏 实 的工

对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对加强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内 部 审 计 作 为企 业 管 理 控 制 的 重 要 手段 之 ~ , 整 个 企 业 管 理 运 对
能 。 随 着 我 国 经济 体 制 改 革 的 深 入 进 行 , 部 审 计 也 从 最 初 的 财 务 合 内
措, 内部 审 计 部 门 及 人 员是 企 业 管理 当 局 的 参 谋 或 顾 问 , 不 是 国 家 行 而
3 内部 审计机 构 设 置 不合 理 , 、 审计 独 立 性 较 差
内部 审 计 作 为 企业 的 “ 二 种 声 音 , 一 昕 , 免 有 些 不 悦 耳 、 第 乍 难 有 些不 容 易 接 受 。 当 内 部 审 计人 员 的意 见 与 被 审 计 部 门 意 见 不 一 致 或 审 计 意 见不 被 采 纳 的 情 况 下 , 计 人 员 要 用 成 熟 、 极 的 心 态 来 应 对 压 审 积 力 。 内部 审 计 的 “ 部 性 定 了 审计 人 员 不 能 提 出 一 次 建 议 后 就 可 以 内 决 置 身 事 外 , 了营 造 一 个 和 谐 的 工 作 环 境 , 了 企 业 的 总 体 目 标 , 部 为 为 内
理 、 制或 治理 结构 进 行独 立 评 价而 客 观 地 审 查 证据 的 行 为 ; 服 务 是 控 咨询 指 提供建 议 以及相 关 的客 户服 务 活动 , 种 服务 的 性质 与 范 围 通过 与 客户 这 协 商确 定。 内部 审计 的 目标 是 增加 价 值 并 提 高 机构 的运 作 效 率 。就 企 业 来说 , 内部 审计 是 内部控 制 的 一个 重 要 组 成 部分 , 的 目 标 也应 该 服 从 于 它
2 科 学定 位 内部 审 计 的性 质 、 、 目标 与 职 能
营 的 合 理 性 、 法 性和 有 效 性 发 挥 着 重 要 的 监 督 、 价 、 询 和 保 证 职 政 部 门放 在 企 业 的 线 。 合 评 咨 内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CATALOGUE目录•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及问题•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措施•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领域及关注点•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与考核评价机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趋势与展望CATALOGUE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及问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失内部审计意识不足企业在执行内部审计制度时,可能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执行不力内部审计制度设计缺陷信息化程度低缺乏专业人才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落后CATALOGUE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风险监控内部审计部门可定期对企业风险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并解决新出现的风险问题。

风险识别通过内部审计,企业能够全面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包括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为制定针对性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风险评估内部审计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企业风险水平进行客观评估,为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降低企业风险损失。

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遵守法律法规通过内部审计,企业能够确保员工行为符合公司规章制度和道德标准,维护企业声誉和形象。

遵循内部制度防范舞弊行为促进企业合规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创新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力CATALOGUE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措施03完善审计报告制度0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02制定详细审计计划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培养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提升审计人员技能水平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强化内部审计人员培训1 2 3引入信息化审计系统开展持续审计监督探索智能化审计模式创新内部审计技术手段CATALOGUE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领域及关注点审查财务报表核实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揭示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分析财务指标通过计算和分析各项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此,必须加强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从而达到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全面控制。

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开展定期的审计沟通交流,以获得对各部门的最新情况和经营准则的全面、详尽的了解,并制定出内部审计的重点。

同时要将所取得的审计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及时与各科室共享,提高各科室的风险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内审的意义价值,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内部审计工作中来。

此外,在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中,必须要有与外部监管者的密切合作,以了解医院的缺陷和绩效,找到管理的方向和重点的同时,要加强外部沟通,及时获取相应的政策法规调整,以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减少内部审计的风险。

(三)加强监督考核,规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是要对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在审计全过程中,内部审计主管要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在预审准备阶段,由内审组长根据项目的难度及专业要求,指定一名内审人员,以确保审核组具备审计工作的能力。

审计人员要深入地调查被审计部门,充分掌握其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审计方案和审计重点。

同时,根据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审计方案和审计流程的要求进行审计,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证据和审计结果相互呼应,按照审计规范模式进行编排,报告格式内容合规,对于企业合理化建议要积极采纳。

二是要坚持实行多层次的审核。

公立医院应当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坚持科室领导与主任的多层审核,同时,还可以积极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和社会专家进行三级审核,确保审核的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可以视实际情况,指定具有一定资历的外部人员担任二级审核,避免单一审核多项所造成的危险。

三是加强对审计工作的评价,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问责。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每个审计员的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

根据项目组、项目组组长、内审组长的职责,对审计质量责任进行划分,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方法进行评估。

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责,以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整改流程如图2所示。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的国有企业审计研究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的国有企业审计研究

ACCOUNTING LEARNING121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的国有企业审计研究单怀香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审计局摘要:国有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确保国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科学有序地进行。

2023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强调,国有企业要集中精力开展主责主业,高质量地推进内部审计的全面覆盖。

通过深入开展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评价的作用,及时发现并纠正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和隐患。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引言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强调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以确保这些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控制风险管理措施被提出。

国有企业应通过内部审计,及时检查出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有效地防止问题的扩大,降低国有企业的运营风险。

一、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意义(一)完善治理体系与能力改革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发现并解决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通过对国有企业各个环节的审查和监督,审计人员及时发现并纠正国有企业运营中的漏洞和错误,保障国有企业正常有序的运转。

例如,审计人员调查国有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正确反映;审查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国有企业的资产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促使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得以提高。

审计人员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制度的审查和评估,发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国有企业根据审计人员的建议进行制度优化和改进,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能和竞争力。

(二)构建现代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国有企业通过实施内部审计,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审计全面检查和评估国有企业各环节,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内部控制,预防和化解各种风险。

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思考-123

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思考-123

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思考审计整改,就是对审计查出问题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相应措施,制定相关制度,进行纠正和改进,使审计查出的问题不再发生,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进一步规范。

审计整改以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当地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制度为标准,各单位按照审计报告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出台相应措施,使审计查出的问题得到纠正和改进,在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中,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不再发生审计报告中所披露的类似问题,这样才能算是完全彻底的整改。

一、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认识审计整改能促进单位遵守财经纪律、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促进依法行政、预防和治理腐败、防止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巩固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有效利用审计成果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审计整改并不是审计机关或是被审计单位哪一方的工作,而是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及社会各界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结果。

在审计整改工作中,审计机关主要是督促检查、指导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抓好审计决定的执行并进行审计回访,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査出问题的认识及进行整改的情况。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意审计整改方面的问题,向当地党政及时反馈整改情况。

审计工作寓“审、帮、促”于一体,因此,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既是在审计业务工作程序之内,也存在于审计业务工作程序之外。

二、各单位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主要情况修水县审计整改工作自2003年开始正式列入议事日程,这些年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总体情况较好。

县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为把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县领导多次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并作出批示:“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落实,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限期予以纠正或处理,并注意标本兼治,从建章建制入手,制定和完善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制度和办法,进一步巩固审计整改成果。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对策

学术论坛2006N O.14Sci en ce an d Tec hno l o gy C o ns ul t i n g H er al d科技咨询导报1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1.1严重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仅仅是独立于经济活动之外还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机构独立是内部审计最关键的问题它能保证内部审计处于相对超脱的地位客观公正地行使审计监督而我们许多企业的内审组织往往就是缺少这种独立性附属于某个部门而受其牵制无职无权我国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内部审计不能构置于厂长经理之外使内部审计为经营者服务在厂长经理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工作独立性荡然无存1.2重审计监督轻服务机制内部审计是适应本单位的内在需要设立的内审人员应为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要根据经营目标来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既要监督单位经营活动遵守法规又要努力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结合审计项目对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情况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联系对落实建议和意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帮助被审单位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我国内部审计过于强调查错防弊让本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去审查各部门管理人员的问题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工作很难开展容易受到管理部门的排斥和刁难效果又不明显在内部审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防止损失和保护资产的功能己逐渐减弱更多的在于评价系统的效益和效果并就如何改进系统提供建设性建议而现代内部审计己经结合到管理中去执行不少的管理职能特别是参与管理中的控制与协调1.3领导不够重视.缺乏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少企业领导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及企业本身升级的需要有的只是将其视为一个单纯的财务监督部门或令其从属于某个职能部门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很难独立开展各项审计工作获得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形成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一些企业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建议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关系不大凡此种种挫伤了内审人员的积极性1.4内部审计人员配置结构不尽合理素质偏低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工作需要审计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工作在审计人员不可能是全才的情况下需要企业合理地配备审计人员使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合理的素质结构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内审机构整体素质结构是发挥内审职能作用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的学历和专业构成了内部审计机构的整体因素从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情况来看学历层次较高多数内审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来看会计审计学专业占绝对统治地位非经济管理专业包括工程技术专业法律专业计算机专业较少甚至没有从现代内部审计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专业结构极不合理这样的专业结构只适应于开展财务审计和其他会计资料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审计从而限制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影响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2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2.1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模式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形式是公司制对这种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机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必须单独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且所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受企业部门或单位的监事会或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以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具有较高的相对独立地位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排除各种干扰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而且可以协助企业最高管理者作出及时全面正确的决策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部门或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我们可以设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即在董事会内设置审计委员会并将其作为董事会内的一个分支机构人员一般由非行政董事及具有管理财务技术营销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它是董事会与内部外部审计师沟通的桥梁分担了行政董事在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方面的部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这种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管理当局总经理及公司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都要接受审计审计结果直接向委员会报告使内部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2.2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要创建一流的企业必须有一流的审计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地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在现代企业中审计工作的层次高工作复杂责任重大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难以胜任的应注意选调精兵强将充实审计队伍要不断改善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适当充实一些懂计算机等技术的专业人才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搞好培训工作逐步普及内控制度评审的有关知识使广大内审人员了解和掌握评审的技术方法和基本要求为推广应用打下基础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工作的复杂性才能保证审计结论客观真实准确并能提出有价值的审计意见和建议2.3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参与风险管理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提出改进问题的建议时刻注意为管理当局及被审单位提供建设性服务改单纯的财务审计为全方位的服务导向的内部审计而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正是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管理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稳定性越来越差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已成为关系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企业管理当局十分关心风险管理开展风险管理服务活动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内部审计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利用本身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能有效地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同时进行风险管理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管理是目前管理理论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之一它要求相关人员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更要求相关人员具有对复杂环境的洞察能力和减少环境复杂性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对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来说不是容易的事情这必定促使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学习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利于内部审计的发展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的不断提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的不断培养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将不断得到提高内部审计向以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方向的发展就将成为必然参考文献[1]余玉苗,20世纪西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述评,经济评论.2000.6.[2]曹伟,杜友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研究,2001.1,[3]吴群,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的必要环节,中外管理导报,2002.5.[4]顾奋玲,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模式的探讨,审计研究,2001.3.[5]杨海群,关于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中国内部审计,2001.7.浅谈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对策王建军山东省东营市公路管理局山东东营257091摘要本文分析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在现阶段存在的缺陷并对内部审计发展提出对策和发展思路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23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534(2006)10(a)-0123-01123科技咨询导报Sc i e nc e a nd Tec hn ol og y C o ns ul t i ng Her al d。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6年第1号——关于公布政策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6年第1号——关于公布政策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6年第1号——关于公布政策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6.30•【文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6年第1号•【施行日期】2016.06.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6年第1号关于公布政策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文件清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函﹝2016﹞12号)要求,国务院国资委对截至2015年底现行有效的国务院国资委及承继原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的政策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清理结果已经国务院国资委第87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现予公告。

附件:废止失效的政策性文件目录(截至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2016年6月30日附件废止失效的政策性文件目录(截至2015年12月31日)1.关于在国有重点企业加快推进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04〕225号)2.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在中央企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06〕82号)3.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在国资委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计划》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06〕154号)4.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形势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厅发法规〔2009〕50号)5.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保障中央企业做强做优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11〕161号)6.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在国资委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11〕84号)7.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在中央企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11〕85号)8.关于印发加快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规划﹝2004﹞172号)9.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引)的通知(国资发规划﹝2006﹞305号)10.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投资管理的通知(国资发规划﹝2007﹞114号)11.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投资管理的通知(国资发规划﹝2008﹞143号)12.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十二五”科技创新战略实施纲要》的通知(国资发规划﹝2011﹞153号)13.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十二五”转型升级战略实施纲要》的通知(国资发规划﹝2011﹞163号)14.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煤化工项目投资管理的通知(国资发规划﹝2012﹞95号)15.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58号)16.关于印发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87号)17.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5﹞304号)18.关于做好新会计准则过渡期间企业财务快报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7﹞12号)19.关于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7﹞38号)20.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财务快报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8﹞4号)21.关于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国资厅发评价﹝2007﹞60号)22.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企业财务快报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评价﹝2008﹞63号)23.关于改进和加强地方财务快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评价﹝2011﹞3号)24.关于国资委监管企业编报月度企业财务快报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评价﹝2003﹞23号)25.关于印发中央军工企业所属事业单位清产核资报表的通知(国资厅评价﹝2003﹞66号)26.关于做好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核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评价﹝2007﹞25号)27.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财务快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评价﹝2011﹞444号)28.关于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资产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9号)29.关于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176号)30.关于做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信息统计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189号)31.关于做好贯彻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195号)32.关于印发《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业务办理规则》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315号)33.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国资发产权〔2005〕78号)34.关于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精神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的紧急通知(国资改革﹝2003﹞37号)35.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深化中央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总体思路与具体措施》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11﹞160号)36.关于2015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改革﹝2014﹞59号)37.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中央企业任期节能减排管理目标》的通知(国资发考核﹝2007﹞194号)38.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补充规定》的通知(国资发考核﹝2007﹞224号)39.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补充规定》的通知(国资发考核﹝2008﹞36号)40.关于积极发挥国有企业表率作用全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国资发综合﹝2010﹞99号)41.关于加强中央建筑施工和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国资厅发综合﹝2014﹞14号)42.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资厅发综合﹝2014﹞38号)43.关于做好当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综合﹝2014﹞58号)44.关于做好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收益〔2009〕22号)45.关于印发《监事会监督检查报告成果运用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厅监督﹝2003﹞62号)46.关于支持配合监事会依法开展当期监督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监督﹝2007﹞45号)47.企业法律顾问注册管理办法(国经贸政法﹝1999﹞188号)48.印发<关于企业加强应收应付帐款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经贸综合﹝2000﹞130号)49.关于印发《关于监督机构对国有企业派出的监事会工作规范意见》的通知(国经贸企﹝1995﹞154号)50.印发《国家经贸委监事委派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企﹝1995﹞342号)51.关于公布1993年度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名单的通知(国经贸企﹝1994﹞743号)52.关于印发《关于贯彻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规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经贸企﹝1994﹞485号)53.关于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的通知(国经贸企﹝1994﹞249号)54.关于印发《关于国务院确定的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经贸企﹝1995﹞56号)55.关于印发《关于国务院确定的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实施方案〉论证、审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经贸企﹝1995﹞242号)56.关于印发《关于国务院确定的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操作实施阶段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经贸企﹝1995﹞706号)57.关于印发《国务院确定的百户现代企业制度工作试点阶段目标要求(试行)的通知(国经贸企﹝1996﹞378号)58.关于印发《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选报的30户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有关政策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企﹝1995﹞649号)59.关于公布1994年度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名单的通知(国经贸企﹝1995﹞851号)60.关于印发《关于1995年深化企业改革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经贸企﹝1995﹞190号)61.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原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规范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经贸企﹝1995﹞895号)62.关于当前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经贸企﹝1995﹞375号)63.关于1995年度全国新增大型工业企业名单的通知(国经贸企﹝1996﹞922号)64.关于认真贯彻全国学习推广邯钢经验暨企业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国经贸企﹝1996﹞202号)65.关于当前学习推广邯钢经验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国经贸企﹝1996﹞345号)66.关于国家经贸委有关司局分工联系50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经贸企﹝1996﹞60号)67.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关于1996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国经贸企﹝1996﹞159号)68.关于印发《“九五”企业管理纲要》的通知(国经贸企﹝1997﹞458号)69.关于印发《关于1997年加强企业管理深入推广邯钢经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企﹝1997﹞141号)70.印发《关于围绕三年两大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企改﹝1999﹞116号)71.关于贯彻执行《国有工业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经贸企改﹝1999﹞308号)72.关于贯彻落实《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国经贸企改﹝2000﹞1017号)73.关于非中央管理企业办理香港主板及境外上市有关工作程序的通知(国经贸厅企改﹝2002﹞43号)74.关于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国经贸企改﹝2002﹞123号)。

会计本科论文参考题目(只供参考,学生可另选题)

会计本科论文参考题目(只供参考,学生可另选题)

会计本科论文题目1.论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2.试论降低产品成本途径3.论原始凭证失真及解决办法4.试论人力资源会计5.论经济订货批量分析在工业企业中的运用6.试述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7.论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8.论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与应用9.试论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意义与应用10.试论中小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1.论企业资金紧缺问题及解决渠道12.试论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与风险防范13.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问题及对策14.企业会计信息网络化探析15.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6.论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税收管理与会计准则差异17.浅析投资决策中净现值法下折现率的选择18.新准则公允价值运用对利润的影响19.上市公司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分析20我国成本管理改革的回顾与展望21.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22.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23.于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24.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5.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26.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探讨27.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探讨28.知识经济时代成本会计改革方向29.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途径的探讨30.我国成本管理改革的回顾与展望31.会计欺诈案例分析32.会计监管若干问题的探讨3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4.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探讨35.企业集团战略与预算管理36.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关系探讨37.独立懂事独立性探讨38.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39.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40.电子商务条件下会计工作的变革趋势41.计算机应用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的影响42.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43.知识经济时代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44、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45、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46、浅析企业筹资方式47、完善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机制对策分析48、企业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分析49、企业价值驱动的因素分析50、上市公司筹资方式创新探讨51.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52.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53.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析54.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55.关于合并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56.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问题的探讨57.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探讨58.论期后会计事项的种类及披露方法59.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60.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61.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62.关于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63.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64.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65.关于企业会计政策若干问题的探讨66.关于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的探讨67.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68.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69.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70.关于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71.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探讨72.论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应用的探讨73.变动成本计算与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相结合问题的探讨74.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75.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探讨76.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探讨77.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理论的比较探讨78.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分析的探讨79.试论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管理80.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探讨81.知识经济时代成本会计改革方向82.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途径的探讨83.我国成本分析现状与改革思路84.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的探讨85.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的探讨86.产品质量成本分析的探讨87.现代企业制度与班组经济核算88.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89.我国成本管理改革的回顾与展望90.关于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91.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92.绿色会计若干问题的原因及探讨93.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探讨94.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问题的探讨95.社会责任成本问题探讨96.企业社会成本问题探讨97.关于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探讨98.关联方合并问题探讨99.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财务问题探讨100.财务呈报与财务监管101.会计欺诈案例分析102.中期报告的可比性探讨103.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探讨104.关于财务呈报若干问题的探讨105.对商誉会计的探讨106.关联方相关问题的探讨107.会计监管若干问题的探讨108.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探讨109.中国会计国际协调若干问题的探讨110.现代审计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探讨111.审计假设、审计准则与审计责任的界定112.试论政府审计在财政监督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趋势113.我国国家审计模式重构的探讨114.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探讨115.国际银行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趋势和启示116.审计风险模型探讨117.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118.抽样风险及其防范119.制度基础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20.审计职业道德研究121.期后事项的种类及其审计122.论或有负债的审计123.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审计方法124.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5.当前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6.我国独立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27.论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128.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探讨129.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探讨130.舞弊审计探讨131.会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132.审计执法环境探讨13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探讨134.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探讨135.分析性程序的应用探讨135.关联交易、利润操纵及其披露与审计探讨137.论审计执业环境建设138.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139.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探讨140.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探讨141.注册会计师市场规范与管理探讨142.我国会计咨询服务体系探讨143.绩效审计探讨144.审计环境变化对舞弊审计的挑战145.具有中国特色审计体系探讨146.国家审计与现代企业制度探讨147.保证我国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探讨148.审计重要性探讨149.审计风险探讨150.经营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的区别与联系的探讨151.企业风险基础审计框架152.中外内部审计之比较153.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对策探讨154.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探讨155.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探讨156.审计目标与委托人认定之探讨157.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158.上市公司审计重点管窥159.论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矛盾与对策160.论独立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161.审计风险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分析162.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思考与建议163.论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动因与改革发展方向164.企业风险管理与审计165.风险管理得测试与方法的审计166.重要性理论在风险审计中的应用167.内部控制发展探讨168.内部控制评价探讨169.ERM在CPA审计中的应用探讨170.CPA非审计服务探讨171.CPA行业发展战略探讨172.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探讨173.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174.关于中国独立审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175.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76.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与企业业绩评价177.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机制178.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探讨179.债转股问题探讨180.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探讨181.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探讨182.企业综合效绩评价指标的探讨183.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184.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探讨185.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186.论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及其实现187.股利分配政策探讨188.财务风险与财务预警系统189.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190.财务预测管理与创新191.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探讨192.并购融资方式及其风险防范193.公司治理评价问题探析194.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195.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问题196.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197.基于投资者视角的经营业绩评价198.基于债权人视角的经营业绩评价199.内部管理业绩评价若干问题200.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体系201企业集团战略与预算管理202.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关系探讨20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探讨204.资金集中控制模式探讨205.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探讨206.独立懂事独立性探讨207.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必要性探讨208.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构建探讨209.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评估的作用210.当前资产评估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211.资产评估报告规范问题的探讨212.收益法运用问题探讨213.资产评估准则探讨214.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问题探讨215.上市公司资产评估中的若干问题216.机器设备抵押评估需注意的若干问题217.房地产评估中存在问题的探析218.资产评估基本理论问题探讨219.无形资产的辨识、把握与价值量化探讨220.企业商誉评估探讨221.商标权评估中的若干问题探讨222.债权性资产评估方法的探讨223.网络评估初探224.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探讨225.资产评估报告相关问题探讨226.资产评估职业道德问题探讨227.资产评估方法体系探讨228.债务重组中的资产评估问题229.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分析与评价230.流动资产审计与评估的联系、矛盾与解决办法探讨231.资产评估方法国际比较探究232.资产评估管理体制探究233.如何规避财务活动中的风险234.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235.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236.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方法比较探究237.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关系探析238.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探究239.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运用240.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的应用241.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研究242.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243.企业股利政策探讨245.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246.财务控制体系探析247.非营利组织业绩评价方法探索248.政府财务报告改革探究250.房地产抵押评估需注意的若干问题251.论互联网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变革252.电子商务条件下会计工作的变革趋势253.计算机应用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的影响254.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分析255.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与方法256.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问题研究257.电算化财务管理软件的设计技术探讨258.加强我国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研究259.计算机会计舞弊现状及其对策260.用EXCEL建立会计业务处理模型261.论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系262.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探讨263.试论会计信息化264.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的新要求265.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措施266.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技术的探讨267.对我国现行财务软件的功能透析268.我国管理型会计软件开发与应用现状分析269.会计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270.论会计信息系统标准数据接口的规范问题27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272.国际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273.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管理软件275.网络财务会计问题276.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适应性改进277.网络财务的特点278.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中的应用279.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对会计的影响280.互联网上发布会计报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透析281.网络时代的会计信息特征透析282.会计电算化对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影响与要求283.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社会审计284.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285.论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286.用EXCEL建立财务管理模型探讨287.电子商务对会计的挑战288.电子商务下会计发展的新趋势289.论提高电算化条件下财会管理水平290.论电算化会计工作组织与岗位分工291.加强电算化会计基础工作透析292.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其他子系统的数据共享293.论会计核算电算化向企业信息化过渡294.论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295.知识经济时代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296.财务软件的安全功能分析297.论软件系统开发方法298.国内财务软件发展新趋势299.论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300.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301.论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302.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与功能303.论计算机审计的主要功能304.论会计工作为何利用Internet305.国内主要商品化会计软件功能比较306.优化业务流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307.ERP系统环境中财务会计工作的变化及应对探讨308.ERP系统环境中财务管理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309.财务会计系统与企业ERP其他系统的数据联系分析310.ERP系统中会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探讨311.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改善和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探讨312.企业信息化环境中财务管理预测分析内容与作用探讨313.网络应用的深化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影响314.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和对策探讨315.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316.电子表格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的探讨317.互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资源应用的探讨318.ERP系统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的探讨319.网络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的探讨320.网络经济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影响321.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舞弊及对策探讨322.网络财务安全策略探讨323.论IT环境下会计的发展趋势324.从ERP实施角度看企业业务重组必要性的探讨325.财务信息化与财务控制探讨326.互联网时代财会人员素质要求探讨327.网络财务在ERP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探讨328.关于应收款项减值确定方法的探讨329.对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认识330.关于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建议331.关于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32.关于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特点与会计制度建设问题333.试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转不平衡的途径334.关于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外包”成本与效益分析335.试论会计人员面临的职业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336.试论关联方及其交易的会计处理337.试论会计电算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338.试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339.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340.企业财务预警分析341.试论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与方法。

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作者:陈小红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01期本文以企业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对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作用不佳的原因从法律缺陷、企业内部控制与环境、内部审计地位与独立性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提出若干实质性对策,以期为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建设提供思路。

内部审计是在企业内部执行的,衡量企业自身流程与系统的性能、优势和缺陷的一项活动。

如何让已设立内部审计的单位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让没有设立内审机构的单位,尽快地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是摆在我们当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笔者将就如何强化和发展企业的内部审计谈谈几点思考。

一、企业内部审计实施现状内部审计的实质是对企业、部门经济活动的再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它不仅使企业关注并规避财务收支舞弊的风险,也要对企业的经济管理与效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密切把控。

虽然我国正在加快对企业内部审计建设的脚步,但由于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发展历程短的诸多条件限制,企业内部审计依然存在重重困境。

以我市为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企业中设立的大多为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民营企业设立内审机构的比例微乎其微。

如何让已设立内部审计的单位更好地发挥作用,让未设立内审机构的单位,尽快设立完善内审部门,是摆在我们每个审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二、企业内部审计作用薄弱的原因分析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普遍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其原因是内外多方面的,包括法律规定与体系缺陷、企业内部控制与环境、内部审计自身地位与独立性等。

分析如下:(一)法律规定与体系存在缺陷我国有关法律对企业会计信息会计的责任主体规定不明确,责任内容也不一致、不具体,可操作性差。

尤其是执行惩罚主体的规定形同虚设。

企业管理人员并不在意内部控制是否严密有效,也不重视会计信息真实与否,从而轻视了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佳1.管理层观念与企业文化不能有效支持内审工作开展。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独立职能部门,通过对组织内部各种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来确定其是否遵循了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既定标准、是否有效地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标,并据此对所审查的组织活动内成员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和咨询。

我国内部审计方兴未艾,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作用1、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1)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协助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

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内部审计人员负责定期评价和保证工作,促进、协助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但不负风险管理的责任。

(2)内部审计通过将风险管理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以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可主要从评价风险管理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评价管理层选择的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两个方面着手。

2、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1)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收集有关的经营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以及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调查了解,运用流程图法、调查表法或记述法等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的流程的正确程度和完善程度以及若干控制点进行测试。

通过对测试资料的分析,来评价控制系统的健全程度。

针对内控薄弱点和失控点,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出改进措施。

健全性测试主要解决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合理、健全,以及内部控制关键点是否齐全、准确等问题。

(2)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科学性。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关键控制点的测试,评价其是否发挥了应有的制约与控制作用,或者是否取得了应有的管理效果。

科学性测试解决内部控制系统功能如何,是否发挥作用,效果如何。

3、内部审计在建立道德文化过程中的作用企业治理是实现企业目标和价值的有效途径,而企业治理过程在履行其职能时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

因此,企业应积极创立企业文化,构筑企业道德氛围,内部审计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建议作用。

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些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些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些思考摘要:随着公司治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互联网运营管理平台、内审软件平台等先进技术的使用日益频繁,内审新环境面临巨大挑战。

现代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公司治理与管理分离、管理监督体制全面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迫切需要进行创新发展,才能够推动企业高效发展。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逐渐实现了跨产品、跨区域、跨行业的变革,这显著提高了公司业务风险的无形性,从而提高了股东在内部审计和履行部门职责要求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引言近年来,审计机关全面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责任范围,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加强内部审计结果应用。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发挥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国家审计的延伸。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不断创新审计理念,以提高审计能力和效率、拓展审计广度和深度、提升审计成果利用深度和层次为目标,全速发动创新引擎,全面对标行业先进,全方位推进规范化建设,全力磨砺关键审计能力,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在推动实现审计全覆盖中的重要作用。

1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领导人目前的努力是最大限度地支持人口稳定、生产线保护、国家金融体系的可持续性、贸易伙伴关系的可持续性,以及加速技术发展,以满足应对疫情的政策规定的迫切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节俭管理、合理配置、分配和再分配资金,以满足社会、军事、政治、经济剖析的公共需求。

因此,人们高度重视加强金融控制,作为经济的主要工具,使所有这些目标得以实现。

建立系统的企业的信息管理体系,必须要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共享。

企业可以设立相关机构或组织,收集、共享和分析企业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使各部门能够及时看到企业的最新财务状况。

明确每个职位的具体职责,并向个人实施,使他们在面对内部审计时能够发挥共同作用,很难直接判断审计数据是否满足评价要求。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

而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应有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是保障公司的利益,防止公司财务、管理风险,遵守法律法规,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具体来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 审计经济业务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2. 确保资产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3. 评估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的有效性。

4. 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可靠性。

5. 提供对管理层的建议和咨询。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发现并防止错误和不当行为的发生,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促进企业合规经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司法机关或其他审计人员发起的审计的通过率和准确性,提升了企业的声誉和信用。

三、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1.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组建审计人员团队、明确审计工作内容、规范审计程序、制定适当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和操作手册等等。

这样可以让审计人员有一个清晰的工作流程,更加明确审计的职责和任务,并能够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内部控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与企业内部控制紧密结合。

企业应该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企业财务的合规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审计内部控制流程,发现内部控制系统中的瑕疵,及时发出内部警讯,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样,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将会得到修复和加强,进一步降低企业风险。

3.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应该是一项定期的工作,以确保对全面的审计覆盖。

企业应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计,特别是重要岗位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审计时间要紧密安排,确保不会漏审、错审等问题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是经济组织通过审计人员对本组织内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审查,用以查错防弊,评价经济责任,改进管理,提高效益,为本经济组织服务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突出经济效益审计和战略审计,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以及促进内部审计手段的多元化展。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规范;经济效益我国内部审计从产生到发展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国有企业的深层次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如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和浪费,己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是最近两年上市公司层出不穷的舞弊案,更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控制系统,才能有效解决舞弊、腐败和管理不当问题。

在这一监督控制系统中,内部审计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1. 现代企业从制度的建立上需要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涉及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采购、销售、基建工程、投融资、会计核算等经济业务,需要有效的控制制度来协调组织各部门之间的衔接。

因此,内部审计是最好的选择。

2. 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需要内部审计。

企业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必须有一个公正的评判部门,通过监督与检查促使这些内部控制得以顺利实施,这项工作由内部审计部门完成无疑是最合适的。

3. 企业专项开支需要内部审计。

企业的投资、基建、科研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费用开支是否合理,手续是否规范,票据是否合法,是否有超预算支出等,都需要内部审计参与整个过程,对其进行监督控制,以保证这些专项开支经济合理,防止浪费。

4. 企业的年度预算、决算需要内部审计。

企业的年度预算是否科学、合理、实事求是,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和企业的各项规定、标准及定额,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是否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等,需要内部审计部门鉴证。

5. 经营人员经济责任的划分需要内部审计。

企业经营人员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其管辖范围较宽,责任较大,不进行离任审计,会给继任者带来很多经营上的麻烦,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其在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及资产情况进行审计。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势1. 企业内部审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容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内部审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目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生产经营情况等较为熟悉,而审计对象的相对团定性,又使其能动态地掌握被审单位的各种情况,及时、准确地判断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以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2. 企业内部审计时间、方法、方式灵活,成本较低,可提高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益。

内审人员能随时掌握企业大量内部信息,从而能减少资料收集、审前调查的工作量,项目的实施又可以融合在其他项目中进行,降低了审计成本,能从多角度、多环节发现线索,并灵活采用风险分析、控制评价、询问、实质性测试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效益。

3. 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操作性强,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管理。

内部审计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时,能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将损失减少到最小,能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管理方法,同时,还可以对落实意见和建议的情况进行后续审计,降低控制风险,防患丁•未然。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局限性1. 企业利益与内部审计人员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审计作用。

当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时,内部审计人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对不正当的企业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

如许多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通过变通给职工搞福利的行为不揭示、不处理;对企业加大成本费用、少计收入、偷漏税款等做法予以默认等。

2. 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企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有时会因内部关系而影响工作进程,特别是被审对象的职位、级别一般都比较高,出于各种考虑,内审人员往往在实施审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

3.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限,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内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一般都在管理层领导下工作,不可避免地会被领导意志所左右,加之内部政策的压力,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不明确等,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许多限制。

四、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1. 加强内部审计法规、制度建设,应尽快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和工作规范。

首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应尽快促使内部审计立法工作,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系列内部审计法规和制度;其次,应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参照国际通行准则,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组织力量尽早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同时建立一套健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使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早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

2.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制是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公司一般是根据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依据法律制定企业的章程,组建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公司组织机构。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包括 1.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

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

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是权威性原则。

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地位的设置层次上。

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

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选择。

借鉴国外经验,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上看,在行政一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即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是最为科学、有效的。

内部审计机构,要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审计委员会成员由董事长、非执行董事、总审计和非公司董事(外聘)等组成。

这种组织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组织的最佳模式。

其理由如下:首先,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是企业的主要领导机构,故在其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较好体现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为内审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

最后,这种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模式,有利于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3. 内部审计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

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则应该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为维护本企业正当的经济利益,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工作的中心,着眼于挖掘企业利润的潜力,注重于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

4. 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而、科学、准确的评价。

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首先,耍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包括审査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

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

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

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5. 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并开展质量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还应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和再创业的严峻考验,企业决策者由丁•种种原因,不可能确保决策正确,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失误,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迫切要求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与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行机制等战略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从而确保企业能实现战略目标。

6. 内部审计应做到规范化,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存在,就应该有一套公认的职业规范,即把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再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附属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而是企业内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仅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因此,适合于国家机关的有关工作规范并不一定就适合于内部审计,而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又赋予了新的内容。

内部审计在新的形势下,应有自己的职业规范。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地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的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除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还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

要提高我国内部审计水平,应该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人手。

为此,应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

这种资格考试制度,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使内部审计机构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臂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7.内部审计手段应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记录以及整个财务运作过程逐步实现无纸化,公司管理方式也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发生深刻的变革。

为提高经济活动的分析、评价水平,可以购买或开发内部审计的软件,促使内部审计智能化;可以采用新的市场信息识别技术、经济活动的分析比较技术、经济效益的预测和风险预警防范技术,以及运用经济学模型和统计学原理的择优技术等,大力发展审计的服务职能。

3.内部审计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

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