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绿色生态城市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与规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与规划第一章: 前言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以城市为载体的全面、一体化、协同化城市化发展战略。
它是在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创新化、全球化和人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城市群、城市副中心、城市群、城市特色景观和生态环境、大数据、运输等方面的作用,建设以人为中心的、自主、安全、智慧、美丽、和谐的城市和城市群体,实现人与城市的共生共同发展。
城市更新与规划作为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好城市的关键所在。
第二章: 城市更新的概念城市更新是指在保持城市基本格局的条件下,对城市老旧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开发、建设、改造的过程。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它将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城市形态等方面的要素融为一体,以成为适应城市化的发展新形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三章: 城市更新的目标城市更新的主要目标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优化人居环境,发挥城市的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从而实现城市和人民的幸福与进步。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指制定有关城市用地的分配、布局、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具体规划与措施。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城市规划方案。
第五章: 城市规划的目标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制定明确的城市发展规划,促进城市发展的和谐、可持续和有序,建设城市结构的科学、合理、规范和协调。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城市和美好城市的建设。
第六章: 城市更新与规划的关系城市更新与规划密切相关,城市更新需要依照城市规划方案进行,城市规划最终成果也需要通过城市更新得到落实。
城市更新和城市规划的目标相同,是耦合的关系,两者的协调融合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的发展。
第七章: 建立健全的城市更新与规划机制建立健全的城市更新与规划机制是实现城市更新和规划目标的关键所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设计与规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设计与规划第一章:引言随着中国不断加强城市化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城市规划和设计愈发重要。
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更加注重经济、环保、民生等方面的平衡和协调。
本文将从城镇化的背景出发,探讨城市设计和规划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包括城市空间、城市居住、交通等城市要素的合理规划和设计。
城镇化是指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城市设计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的需求和市民的利益,注重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形象的统一。
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城市设计应当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注重城市工业结构和商业布局的合理安排。
通过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环保要求: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要充分考虑环保问题,尽可能地减少污染和能源的浪费,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提高城市建设的绿色水平。
3. 民生需求: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民生需求,满足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文化需求。
通过优化布局和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提高城市的整体文化水平。
第三章: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前景、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结构等进行规划和设计。
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战略。
在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规划: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城市规划应该优化土地利用,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合理利用空间和资源。
2. 交通规划: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交通的规划和设计。
城市规划应该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增加城市的出行便利性。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发展趋势研究
[ 中图分类号】 F 2 9 9 . 2 [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 , 世 界城市 发展 正处于加 快转 型 试 验研究 ” 、 “ 节能 环保 滚 筒式污 泥干燥 气高效催 化转化及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等技 示范推 广非 电行 业烟气脱 硫技 升 级 的关 键 时 期 , 新 型 城 镇 化 建 设 中需 要 设 备关键技 术研 究 与开发” “ 废纸制浆造纸 术与装 备 , 改造提 升现有燃煤 电厂 、 大 中型 坚 持科技 创新 , 重视环境 资源 的开发 和利 废 水零排 放工艺研 究” 、 “ 城 市污泥 的无害 术与装备 , 等一批新技 术 、 工业锅 炉窑炉 烟气脱硫技 术与装 备 , 加快 用, 全 面建设 绿色环境下的生态城镇 , 谋求 化 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先进袋 式除尘 器 、 电袋复合 式除尘技 术及 新 型城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 新 T艺 、 新 产 品 的研 究 力度 。
“ 家庭水 资源回用技术” 、 “ L E D照 明技 术 及
关键技 术推广 , 鼓励 行业 骨干企业建 立技 术研究机 构和试 验室 , 成 为国家或地 方某 2 . 4 充 分利 用农 村秸 秆 、 生 活 垃圾 、
2 . 1 加快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加 快 废 弃 电 器 电 子 产 品拆 解 利 用 ; 有 工程领域专项技术研发基地。
创新镇 化 进 程 中生态 环 境 发 展 趋 势研 究
王 雅 坤
( 河南《 创新科技》 杂 志社 , 河南
【 摘
【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 生 态环 境 ; 实 施措 施
郑州
4 5 0 0 0 3 )
要] 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 方向。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 优化生态环境, 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新支点。
新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2018-2035)》为例
新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2018-2035)》为例十九大国家提出生态文明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理念,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拓展新思路,更加强调城市园林绿化的人居服务功能。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注重多规合一和城乡统筹,综合国土、城市、环保、农林、风景名胜区等多类规划,统筹城市绿地和乡村绿色空间,构建涵盖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安全格局和绿色空间游憩体系。
新颁布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相比老规范,对各级生活圈居住区配建公共绿地要求更高,强化绿地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附近能够见到绿地、亲近绿地。
探索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和方法,是一项战略而紧迫的工作。
本文以《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2018-2035)》实践为例,探索新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思路和方法。
1无锡基本概况和绿化现状无锡拥有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是全国十大旅游观光城市之一。
长期以来,无锡在社会与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绿化和人居环境建设。
自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之后,无锡站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绿色无锡”建设,城市绿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公园绿地建设有序推进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突出的是总量偏少、空间分布不均衡。
公园绿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南多北少、西多东少、中部不足的情况。
另外还存在公园绿地对居住用地的服务覆盖率偏低,公园重绿化轻功能、内涵不丰富等问题。
沿湖沿山沿河建设的生态多位于城市边缘,交通可达性较差。
2规划策略:1、绿地网络化。
加强区域结构绿廊和公园绿道建设,营造无锡生态网络,加强绿色空间整体保护和系统建设,使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
2、提倡公园+。
增强公园教育、康体、文化陶冶等功能,丰富主题公园类型与建设,强化公园人文内涵。
综合公园、郊野公园的建设上,应增强郊野公园的文化、科普、生态等教育功能;综合公园、社区公园的建设可以公园绿色空间为基底,融合城市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应急避险、地下社会停车场等建设“绿色综合体”,以增强公园功能的复合性。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May.2021No.3(TotM 168)2021年5月中国林业经济第3期(总第168期)・研究报告・CHINA FORESTRY ECONOMICS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地一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吕蕊汐】,吕忠全打王惜凡2,于祯朦】,吕欣晔彳(1.南京林业大学 理学院,南京210037; 2.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3.南京市第九中学南京210018)摘 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绿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爛权法计算各区域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分数,利用K-Means 方法进行空间聚类,最后基于空间计量分析进一步探究综合分 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滯后效应和相关性,研究表明:①人均GDP 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增大能够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且三者能够显著拉升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分数;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综合分数的贡献度很低,江苏 省主要通过传统重工业来提高民生经济,这不利于绿地建设;③绿地经济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滞后性,前者 主要来自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产业圈辐射时间差,后者则由苏南到苏北在发展程度逐渐降低、边际向内部逐渐降低的滞后效应。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爛权法;K-Means 聚类;空间计量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919(2021 )03-0036-05DOI : 10.13691/23-1539/f.2021.03.009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Green-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Take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LV Rui-xi 1, LV Zhong-quan 1, WANG Xi-fan 2, YU Zhen-meng 1, LV Xin-ye 3(1.College of Scienc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3.Nanjing No.9 Middle School, Nanjing210018, China)Abstract :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y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 tion.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t designed indexes and used Entropy method to calculate thetotal score of each area. It used Means method to make spatial clustering and calculate the lag effect and correlation of comprehensive scores on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It got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er capita GDP and per capita park green area,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GDP devel oped, and the third industry could increase green-economic score. 2.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isposable in come of urban residents was low. Jiangsu Province mainly used traditional heavy industry to improve the收稿日期:2020-10-09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基于数据 分析下新型城镇化对人均平均公园面积的影响:以江苏省为 例”(201910298026Z)第一作者简介:吕蕊汐(2000-),女,内蒙古自治区呼 伦贝尔市人,本科生。
什么是生态城市,它的价值是什么?
什么是生态城市,它的价值是什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城市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靠传统治理手段已经很难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被提出,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1.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等方面,注重生态平衡,追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生态城市强调保护自然资源,降低污染排放,提高环境品质,建设宜居、和谐的住区和生态景观,重视文化建设和社会公正,以人为本,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2.生态城市的构成要素(1)生态经济:通过推广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2)生态文明:倡导环保、节能、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
(3)生态社区:建设绿色住宅,规划生态公园和环保旅游景点,打造宜居、安全、和谐、美丽的社区生活环境。
(4)生态基础设施:包括生态水利、生态交通、生态能源、生态垃圾处理等,为提供具有优良环境的基础设施。
3.生态城市的价值(1)改善环境质量:生态城市的建设能够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提高城市空气和水质量,带动市民身心健康。
(2)促进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发展需要依靠资源再生利用和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3)提高城市形象:生态城市以绿色、生态为发展目标,建设绿色住宅和生态景观,使城市形象更美、更宜居。
(4)塑造城市文化:生态城市重视文化建设和社会公正,通过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推动等,使城市文化更生机勃勃,更具活力。
(5)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打破传统发展模式,建立生态环境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同步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是建设优美、宜居、健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城市。
虽然目前生态城市建设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生态城市模式将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幸福生活。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与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但是,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经显得不够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对于中国来说,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型城镇化的特征1.人口迁移与流动:在传统城镇化模式下,主要是农民到城市找工作和生活,但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人口迁移和流动,既有城市居民到其他城市生活和工作,也有农民在乡村就地转移和城市周边建设新型城镇。
2.生态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城市化与环保并行。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环保问题,保护优质绿地和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智能化与信息化: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转型为智慧城市,利用高新技术与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效率。
例如,大数据技术可帮助城市规划者了解城市发展的趋势和问题,优化城市规划。
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1.城市转型:新型城镇化强调城市的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更新和改造,提高城市品质和吸引力。
同时也要注意保留和维护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和地区。
2.城市群建设:新型城镇化带来了更大规模的城市化,要求城市间进行协同发展,形成新型的城市群。
这些城市群不仅能够集聚人口和资源,还能共享服务和基础设施,形成区域协调和联动发展。
3.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不光强调城市的发展,更重视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要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角度出发,提高城市的品质和人民生活质量。
4.推进农村特色小镇建设:新型城镇化也强调在农村发展新型城镇,以提升乡村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品质。
在小镇建设中,体现特色与民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5.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新型城镇化也要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包括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提高对人民的服务质量,并且规避公共服务不均的问题。
三、新型城镇化的挑战新型城镇化不可避免的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1.生态环保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有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环境问题,例如重金属污染、垃圾处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引言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模式逐渐显现出来。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注重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本文将介绍五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并对其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
一、以生态为核心的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以推动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将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农田作为城市的绿肺,用以减轻城市的生态压力。
,还注重建设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城市能耗和污染。
二、以信息化为引领的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推动城市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加强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三、以产业升级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和提升。
以创新创业为核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还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商业机会,提高城市的发展活力。
四、以社区建设为基础的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注重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参与。
通过建设社区文化设施、社区服务设施和社区公共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还重视社区组织建设和社区自治,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实现社区共治和社会和谐。
五、以国际交流合作为支撑的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际友城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推动城市的国际化发展。
结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旨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注重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应注重模式之间的整合与创新,形成有机的城镇化发展体系,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新型城镇化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走绿色低碳之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新型城镇化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呢?首先,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是关键。
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可以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规划城镇时,应充分考虑地理、资源、环境等因素,避免过度集中和无序扩张。
可以发展多中心、组团式的城镇格局,使居民能够在较近的范围内满足工作、生活和休闲的需求,减少通勤距离和时间。
同时,加强城镇与周边乡村的融合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空间,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共享。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城镇建设中,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等,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加强道路规划和管理,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和尾气排放。
此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城镇中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提高能源自给率。
推广节能建筑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制定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于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应逐步淘汰或转型升级,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强产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发展服务业也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服务业相对来说能源消耗较低,且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强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是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城镇用水方面,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废弃物处理方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和处理体系,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避免浪费和低效开发。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第一章前言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进行探讨。
第二章新型城镇化的背景2.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核心,以城市和城镇化为主线,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新型路径和新型模式。
2.2 新型城镇化的意义新型城镇化的意义在于,可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福利、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2.3 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实施应当坚持绿色低碳、节约型、环保型、安全型、适用型原则,推动城市和人口规模合理化,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第三章新型城镇化的城市规划3.1 新型城镇化的城市规划理念新型城镇化的城市规划理念应当坚持和谐统一、科学合理、民主参与、市场化运作、持续发展的原则。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与国家的战略发展紧密结合,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制定具体的城市规划。
(2)注重人居环境的质量,建立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城市环境建设。
(3)注重城市和人口规模的合理化,提高城市服务水平,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4)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发展的现代化。
(5)注重市场化运作,吸引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3.2 新型城镇化的城市规划设计在新型城镇化的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城市产业规划,尤其是新兴产业的规划。
(2)注重城市空间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发展。
(3)注重城市环境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
(4)注重城市功能规划,包括城市的文化、教育、医疗、商业等各个方面的规划。
(5)注重城市交通规划,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
第四章新型城镇化的城市规划问题与对策4.1 城市规划理念过时当前,一些城市的规划理念已经过时。
论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城镇化
论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城镇化第一部分概述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城镇化是指利用现代科技、信息化和新能源等技术手段,推动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并实现生态、智慧、宜居的城市环境。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城镇化,探讨新型城镇化的意义,并倡导通过新型城镇化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新型城镇化的意义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新型城镇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其意义:1. 提升城市化进程的质量和水平新型城镇化可以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推动城市智能化、绿色化、生态化等方面的进展,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
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效率,建造生态园区和绿色建筑,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 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改善城乡荒薄状况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城乡荒薄状况。
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注重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同时促进城市化过程秩序井然。
3.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新型城镇化可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城市是现代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新型城镇化,可以吸引更多投资、技术和人才,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4. 促进城市和人居环境优化新型城镇化还可以促进城市和人居环境的优化。
中国近年来积极推行环保政策和低碳技术,如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这将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部分中国需要新型城镇化的原因中国需要新型城镇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城市化结构,提高城市质量中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功能划分不明确等问题。
新型城镇化能够有效破解这些问题,促进城市化结构优化,提高城市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2. 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协调发展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市低碳治理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市低碳治理1. 新型城镇化建设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指在保持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注重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以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种现代化城市建设模式。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国家战略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一是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即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手段,确保城市能够适应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即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边界,引导人口向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流动,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三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提升城市品质,即通过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权益等手段,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包括:一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人口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二是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保障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三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承载能力;五是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品质。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核心任务,努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1.1 定义和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旨在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当下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发展前景
当下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发展前景的探讨摘要:在我国城镇化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与生态、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
本文对生态城市进行研究,针对我国资源现状和城市资源消耗及利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发展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城市现状,提出了一些发展生态城市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生态、生态城市、资源、发展前景一、生态和生态城市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指家或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指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则构成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所谓的生态城市,广义上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上则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而资源的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的城市,才算得上是生态的城市,足见资源的重要性。
二、城镇化进程与资源消耗城市化进程对资源的消耗有着巨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资源的消耗速度几乎是城市化速度的两倍。
而且,城市占有的资源在人类总资源中占有了很大比重:其中,城市能源消耗约占人类总能源消耗的75%,城市资源消耗则占 80%。
可见,城市化进程对能量的消耗、资源的消耗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然而,城市作为资源集结和消耗的集中地,既消耗资源又产生新的资源。
传统城市中排出废物及流入的能源量都很大,而自我循环生产的能力不强;相反,生态城市自我循环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对外的排放和需求量也就明显减少了。
这很好地改善了城市资源的利用以及城市内部人们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实践了生态城市的理念,使城市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和消耗大幅度降低,很好地起到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良好实效。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义及影响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义及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新型城镇化的意义及其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一、新型城镇化的意义1. 促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将有助于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机会。
通过吸引人才和资金向农村转移,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 提升市场消费潜力城镇化使得农民成为城市居民,他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有所提高。
随着人口城镇化率的增加,城市消费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为国内市场的繁荣做出贡献。
3. 推动司法、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新型城镇化将促使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医疗保障和法律服务能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4. 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通过城镇化,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他们可以享受到城市所提供的更多机会和福利,有助于减少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与稳定。
二、新型城镇化的影响1. 经济结构优化新型城镇化将促使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升级,从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经济。
这将推动我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转型,提高经济竞争力。
2. 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提升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例如能源和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减少资源浪费,并改善生态环境。
3. 人口流动与社会融合城镇化将增加人口流动性,使城市充满生机和多样性。
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融合,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人口流动还有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减少农民工迁徙压力。
4. 城乡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新型城镇化有助于强化城乡社会的互动与合作,推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
城市和乡村的互联互通将促进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 走集约 、 智 能、
绿色 、 低碳 的新 型城镇化道路 。” 在今后 的城 镇化发展 过程 中, 应尤 为注意发 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 坚持走集约 、 智 能、 绿色 、 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建 设美丽 、 宜居 的生态城市 。
践。 据相关部 门的不完全统计 , 截至 目前 , 我国已有百余个不 同地 区、 不同定位的城市提 出了建设本地区生态城市的 目标 。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 、 林资源 , 大大加大了环境的压力 。 耕地 资源 和林 业资源不 断流失的原 因主要有 : 各地 区 、 各部 门开
发区热是造成了耕地 和林地 的大量流失。 城市为 了迅速发展
式确定 了总基 调 。在我 们今后 的城 市建 设和城市 发展 过程
中, 当然要贯彻实施好 “ 可持续发展 ” 这一重大 战略 。 三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需要。 自有城市以来 , 城市作 为某 一区域经 济 、 政治活动 的中心 , 既是各 种利 益的汇集点 , 同时也是各种矛盾 的集 中点。 城市 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人 口拥 挤、 交通堵塞 、 空间紧张 、 生态环境 破坏等一 系列问题 , 概括
摘
要: 城 镇 化 是 经 济社 会 工 业 化 和 现 代 化 迅 速 发 展 的 必 然 结 果 , 是 衡 量 某 一 个 国 家或 地 区 总体 发 展 水 平 的 重
要指标 。 党 中央 和 中央政 府 提 出走 新 型 城镇 化道 路 , 是 对 以往 快速 城 镇 化 发 展 道路 的休 整 和 纠 偏 。 在 我 国城 镇 化 发展
也 占用 了大量的耕地 、 林地。 不合理 的、 与现实情况相脱离的 农业结构调整 侵占了大量 的耕地和林地。 在新农村建设中建 房、 修路 , 甚至修造坟墓等等 占用 了大量可耕作土地 。同时, 各类规划 中或规划外 的交通干线 的改建 、 扩建和新 建 , 也使 得大量的土地资源流失 。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和发展趋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不仅要将城市建设得更加绿色、智慧、便捷,更要注重人文价值与社会效益,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望。
一、城市规划的绿色化、低碳化倾向新型城镇化要求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发展中,绿色化、低碳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绿地的保护、建设和利用,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同时,通过城市地下空间的开辟,可以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和城市绿地率。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推广低碳交通方式的应用,推广公共交通,限制车辆进入市区,促进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的普及,减少城市的交通瓶颈。
借助科技手段,加强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二、城市规划的智慧化、科技化发展城市规划要顺应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城市智慧化、科技化发展。
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城市建设理念正在快速兴起。
数字城市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依托,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经济、数字生活等全方位发展。
例如城市智能化道路照明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城市道路拥堵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数字化环卫,减少噪音和污染等智能化彩钢板等技术的应用,在城市规划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城市规划的品质化、文化化倾向城市规划不只是城市的物质建设,而且要注重文化的弘扬,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质。
以人本思维为核心,在保证城市规划的基本功能和功能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人文、生态、社会实现。
发挥城市文化优势,构建人文城市,建设符合时代特征和城市精神的文化场所,让城市焕发出文化的气息和人文的温度。
同时,还要注重特色建筑的保护与建设,弘扬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特色。
四、城市规划的人性化、社会化发展城市规划不再局限于物质建设,更要注重人的需求和社会效益。
城市规划应该更加注重人性化环境和人文关怀,充分照顾不同人群的需求,建设更加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和便利设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⒈综合型城镇化综合型城镇化是指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上,兼顾城乡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该模式的特点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民的城市化水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
⑴城市建设和农村改革在综合型城镇化模式下,需要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农村改革。
城市建设要注重城市规划和用地管理,重点建设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和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农村改革要注重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⑵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在综合型城镇化模式下,需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⑶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在综合型城镇化模式下,需要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权益。
⒉产业化型城镇化产业化型城镇化是指以产业发展为主导,通过发展工业、服务业等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
该模式的特点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镇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⑴优化产业结构在产业化型城镇化模式下,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⑵企业创新和科技支持在产业化型城镇化模式下,需要加强企业创新和科技支持。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⑶人才引进和培养在产业化型城镇化模式下,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人才到城镇发展,构建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提高城镇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⒊生态型城镇化生态型城镇化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推动城镇发展的一种模式。
新型城镇化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国社会经济迅猛 发展, 社会 、 自然 、 经济 之间的矛盾 日益突出, 要求正确 处理好三者之 间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 , 而新型城镇化 正是达到这一要求的主要途径之一 。自 2 0 0 3年提出新型城镇化, 我国就迈 入 了一段前所未有的新 型城镇化建设阶段。多年来, 党和政府在新型城镇 化建设 中始终强调“ 稳 中求进 ” , 坚持走“ 集约、 智能、 绿色、 低碳 ” 之路 , 融入 生态文明理念, 让人们在优美 、 和谐的 自然环 境中生活和工作, 这对推动人 类社会进步和社会 经济发展有着 巨大的作用, 对 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实践有 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方 面入 手 。
第一, “ 以人为本 ” , 加快提高人 口城镇化水平 。经过多年建设 , 发现新 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最大问题是农 民市民化 的速度低于城市化 , 说 白了就是 农 民跟不上城镇的发展速度 。 面对这样情况 , 必须“以人为本 ” , 全力解决城 乡间的“ 分离” 问题 , 加快 实现城乡一体化。 例如 , 统 ‘ 社会福利、 统一, 籍、 统一资源税 收机制和分配机制等, 让农 民的生活水平逐步上升 。虽然这 点 目前很难实现, 但它可 能城镇化未来趋势之一。
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城市的内涵 ( 一) 新型城 镇化
、
第二, “ 城乡统筹 ” , 全速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发展 。 为了符合新型城镇 化和生态城市发展 , 需要按照城乡基本特 色进行合理规划 , 遵守相关 的原
则或要求, 以此来拉近城 乡之间 的差距, 维护生态环境 。第 , 保护地 方特 色; 第二 , 乡村生产和 生活要在地理空 间上 合理的混合存在 : 第二, 尊重 自 然; 第四, 维护生态循环正常 ; 第五, 加快小城镇建设, 以带动周边 乡村经济 发展。 第三, 完善城镇功 能, 提 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城镇功能完 善, 统 一布 局城 乡的基础设施 , 以降低公共服务 上的差距, 同时促进 城镇化建设 由高 耗能 向低耗能转型, 实现“ 低碳 ” 发展。 第四, 解决当前城市 发展难题 。 一 直 以来 , 城市作为某 区域政 治、 经 济、 文化等活动 的中心 , 既是各种利益的汇集点也是各种矛盾 的集聚地 。 例 如, 城市 空间拥挤 、 交通 堵塞、 生态环境遭 到破坏等 , 这些问题都是城 市快 速与生态之间矛盾 的反应 。对此, 要通过城乡统筹发展 , 生态城 市建 设, 去 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 构建一个社会与 自然关系和谐的生活家 园。 ( 三) 建 设 实 践 i 、 景观。将 自然景观和城市建筑群完美结合起来 , 让城 市充分生机活 力。 现代城市都是 由各种建筑结构组成 的, 如果没有绿色的 自然景观 , 生活 在高楼林立中的人们将 如同置身于沙漠~ 一 样 。所 以要适 当在建筑 、 道路 周 围安置绿化带 , 种植乔 木、 灌木等植物 , 建设街心 公园以发展园林式城 市, 既可 以柔化城市建筑线条 , 又 可以减少噪音、 美化环境 。 2 、 生态。建立 可持续发展 的资源支撑体系 , 以加 强生态环 境保护。例 如, 以节水、 节地为中心构 建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 , 以重效益 、 节 能、 节 材为 中心构建城市产 业生产 的生态化体系等 。尤其要全力发 展循环经济 , 在 城 镇 化 建 设 中 逐 步落 实 生态 城 市 建 设 , 并 制 定相 关 政策 鼓 励 发 展 生 态 经 济, 切实建立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之 间的联动 。 另外 , 促进城市交通规划建 设, 降低地理空间紧张。 三、 结 束 语 总之 ,在新型城镇化中推进 生态城 市建设是 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实施,必将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然而,城镇化进程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水资源的紧缺、能源消耗的剧增等。
在这个背景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愈发对我们显得重要。
一、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城镇化进程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城镇化也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城市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许多环境问题。
首先,土地资源的呈现大规模的城市化,会导致土地的过度开发利用,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其次,城市发展会加大水资源的紧缺,太多的新建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等需要的大量用水,而城市城市管网的漏损率也很高,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最后,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逐步增加,城市的污染也会不断增加。
城市的道路交通、垃圾排放、酸雨等,都成为了当今城市的污染问题。
因此,新型城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植入环保理念至关重要。
在城镇化的规划之初,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生态系统和环境承载力。
要优化规划,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境,规划合理的公共设施、健康建筑。
其次,加强排污治理,实行环保政策,强化环保法律和监管机制,加强城市垃圾治理等方式也是重要的方法手段。
二、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往往没有监管机制和政策导向,导致一些城镇化后的发展会出现“大而不强”,群雄俱起的现象。
因此,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在可持续的前提之上,建立起城市的长效管理体系,对城市的发展进行规范和调控。
首先,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和人口的可持续: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和开发高端的绿色产业能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而对于人口的可持续,要健全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其次,要注重城市发展的社会可持续:在城市发展中要注重居民的文化和就业的机会,为城市提供更好的社会治理,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绿色生态城市发展
作者:张文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3期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需求将不断增加,能源资源供给长期偏紧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同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需求量的急剧上升。
推进城镇化应当考虑未来资源环境需求问题,需要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城镇化健康和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
因此,可在新型城镇化理念下,以建设生态城镇为目标,根据国家或地区的能量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安排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能量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节能减排;生态城镇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189-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自然、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求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而新型城镇化正是达到这一要求的主要途径之一。
自2003年提出新型城镇化,我国就迈入了一段前所未有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
多年来,党和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始终强调“稳中求进”,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之路,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让人们在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中生活和工作,这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对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城市的内涵
1.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另一方面坚持城乡“统筹发展”,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式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从而消除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
其核心在于不易牺牲环境、农业等为代价,着眼于整体,覆盖农村,促进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可见,新型城镇化打破了行政区域限制,推动了各地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生态城市
从狭义上讲,生态城市就是按照生态理念和原则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建立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们聚居环境。
从广义上讲,是基于对社会、自然、经济三者之间关系的生态认识,按照生态学原则构建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一种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而新型城镇化下的生态城市建设既包括狭义也包括广义上
的,显然人们要为此不断努力和付出。
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快速道,所谓的“城市病”问题日渐突出,遂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意义重大。
二、加强生态城镇(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城镇(区)规划中要建立健全城镇化规划制度,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使城市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协调。
要坚持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原则,健全城镇建设标准,强化规划约束力。
要优化城镇(区)功能和布局规划,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强化城市空间管制要求和绿地控制要求,规范各类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城、新区设立和布局,禁止随意调整和修改城市规划,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2]。
研究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试点工作,优化城镇(区)产业布局。
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
优化城镇(区)生态产业规划,通过生态产业将区域国土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融为一体,促进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结合;为企业提供具体产品和工艺的生态评价、生态设计、生态工程与生态管理的方法。
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实行先补后占,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
按照节约集约和总量控制的原则,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
提高土地保有成本,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鼓励深度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
3.发展生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新型城镇化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
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
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
的回收网络,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
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
综合整治城市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
4.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
要加强能源规划,继续发挥市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各级政府对城乡空间的规划管理,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改变煤炭比例过高的现状,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开发永续能源和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制气。
争取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65%以下。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
把开发可再生能源放到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采取适当的财政鼓励措施和市场经济手段,增加国家在开发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入,吸引地方政府和用户共同参与。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3]。
5.保护环境,建设宜人的人居环境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型城镇化中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各方人员要不断为此付出努力,争取早日构建和谐家园,实现小康社会,还我们子孙后代一个优美、和谐、宜居的生活家园。
参考文献
[1] 颜丽杰,王国恩.城市规划行政的制约机制―――公众参与[J].规划师,2015(9):57-59.7
[2] 卢华翔,茅海容.从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J].城市规划,2016(9):27-31.
[3] 邱跃.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市规划委内部运行机制的调整[J].北京规划建设,2015.,11(8):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