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文言文(3-5年级)
五年级小古文

五年级小古文一、《孔子论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孟母三迁》孟子之少也,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意,呼而问之:“何为辄止?”对曰:“有所失,复得之。
”其母曰:“子之失也,宜若何?”对曰:“宜速往追之。
”其母曰:“恶!无以是益也。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辍矣。
三、《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直情而行者也。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四、《颜回好学》颜回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子路受教》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六、《子贡赎人》子贡赎人于诸侯,来归。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七、《宰予昼寝》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八、《子张学干禄》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九、《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十、《阳货欲见孔子》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小学趣味文言文(3-5年级)教案资料

小学趣味文言文(3-5年级)学习指南1、了解文言文的概念2、学习文言文的好处3、了解文言文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4、学习文言文 5、实战演练 6、课后练习课堂引入 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
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
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岳父大人何以病之?”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
子弟见其不答又曰:“何不请先生乎?”岳父凝然闭目不理。
趣味文言文能力训练专题讲堂(一)姓名 上课时间子弟茫然曰:“莫非是死者?”话一离口,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险也!”知识讲解一、何谓文言文第一个“文”,是书面语言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在1919年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
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和辉煌的文化遗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其次,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充实我们的文化知识积累。
第三、学习人文修养,会做人,会做事,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第四、为了考试的需要,文言文的出题比例在上升,重视程度在上升,作用日益显现,被人们的认可度在上升。
小学生3—6年级必背文言文

3—6年级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中占到20%以上的内容。
文言文是古代文人在口语化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文学加工而形成的书面性语言,其语言凝练,富有音韵之美。
小学生多读文言文,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能从文言文中汲取文学营养,让白话的表达更精妙。
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学习的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学起来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还大打折扣。
如果学习文言文有关键期的话,那一定是小学阶段!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0.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邃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小学1到6年级常见的一些文言文选段,这些选段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还能帮助他们积累词汇、理解句式和学习古代文化。
1. 一年级《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 二年级《弟子规》节选: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3. 三年级《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 四年级《孟子》节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 五年级《诗经》节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 六年级《左传》节选:晋公子重耳之亡也,过宋,宋襄公曰:“晋公子之贤,不可不礼。
”于是馈以马二十乘,重耳辞曰:“亡人不敢当。
”宋襄公曰:“非以赐公子也,以赠公子之从者。
”重耳乃受之。
这些文言文选段都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五年级古文

五年级古文1、五年级古文《古人谈读书》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2、五年级古文《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五年级古文《田忌赛马》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
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于是,他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
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
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
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
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
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
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
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田忌如实相告,并引荐了孙膑。
【强烈推荐】五年级文言文阅读-五篇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五篇译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旁。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孟母三迁译文: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
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曾子杀彘》/ 《曾子烹彘》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
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
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
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叶公好龙》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三年级小古文5篇

三年级小古文5篇1 乡村古文: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译文: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来去去非常迅速。
2 雪古文: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3 磨针溪古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
”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
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4 狐假虎威古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一天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命令。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1、《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4、《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8、《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3、《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5、《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十篇精短的小古文(含译文),有知识、有智慧、有魅力

二十篇精短的小古文(含译文),有知识、有智慧、有魅力在我国绵延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遗产中,古诗文历经历史淘洗而常在常新,不管时代如何更迭,它都永处文学之巅、美学之首。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文独特、深厚的文化内蕴,对熏陶情感、提升文学素养有着其他文学作品不可替代的作用。
充分阐释古诗文内涵,能有效帮助大家快递感受古诗文博大魅力。
1、乌贼求全【原文】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1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翻译】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
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
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唉!乌贼只知道要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以求安全,却不知道要消灭痕迹,来杜绝海鸟的怀疑,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被海鸟察觉目标抓去,真是可怜啊!【释文】1.响(XU,第三声调):吐出唾液。
2.杜疑:杜绝怀疑。
2、哀溺[原文]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译文]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3年级到6年级的文言文

3年级到6年级的文言文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年级下册文言文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四年级上册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新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四年级下册文言文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日: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一“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六年级下册学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三年级至五年级的文言文

三年级至五年级的文言文
1、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2、三年级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3、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4、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乡村四月》翁卷,《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渔歌子》张致和
5、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
6、五年级下册:下册:《牧童》吕岩,《舟过安仁》杨万里,《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辛弃疾。
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文言文

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文言文1、《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舍:家。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一类的事。
贾人: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2、《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师:学习。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
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他的尊称。
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好处。
4、《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三年级至六年级文言文汇总

三年级文言文司马光①(三年级上册)佚名〔宋代〕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⑤。
光⑥持石击瓮破⑦之,水迸⑧,儿得活。
注释: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
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④〔皆〕全,都。
⑤〔弃去〕逃走。
⑥〔光〕指司马光。
⑦〔破〕打开,打破。
⑧〔迸〕涌出。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缸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守株待兔①(三年级下册)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②,兔走③触株,折颈而死。
因④释⑤其耒⑥而守株,冀⑦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注释:①本文连自《韩非子·五蠹》。
②〔株〕树桩。
③〔走〕跑。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四年级文言文13 精卫填海①(四年级上册)炎帝②之少女③,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④而不返,故⑤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堙〕填塞。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一次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①(四年级上册)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③取之,唯④戎不动。
三年级∽五年级的文言文

三年级∽五年级的文言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译】勤勉而又喜欢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满足,教诲人不知道疲倦。
敏而好学:敏,勤勉。
好,喜好。
知之为知之:为,是。
是知也:是,这。
默而识【zhì】之:识,记住。
诲人不倦:诲,教诲。
通假字:是知也(同“智”,智慧)学而不厌(同“餍”,满足)词类活用:不耻下问(以……为耻)判断句:是知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译】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这里(这里指的是书本),那么眼睛就不会看得很仔细,心、眼既然不专注统一,却只是随意诵读,那么绝对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不会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紧急。
心既然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余尝谓:谓,说漫浪诵读:漫浪,随意。
心到最急:急,迫切、紧急。
眼口岂不到乎:岂,难道。
乎,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译】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向,那么(自己)绝对不甘心为下等(人);有见识就知道学问是没有止境的,不敢因为一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就绝对没有干不成的事。
这三个(即指“有志、有识、有恒”)缺一不可。
盖士人读书:盖,句首发语词,不译。
士人,读书人。
第三要有恒:恒,恒心。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断,绝对、一定。
小学生经典古文15篇翻译解释

小学生经典古文15篇翻译解释小学生阶段经典文言文15篇。
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chuí)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jù)掩其耳⑥。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五年级20篇小古文

1.守株待兔…………………………………………《韩非子》2.慎其所处者……………………………………《孔子家语》3.上善若水…………………………………………《道德经》4.鱼,我所欲也………………………………………《孟子》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6.国宝与器……………………………………………《荀子》7.曾参教子…………………………………………《韩非子》8.精卫填海…………………………………………《山海经》9.李广射虎……………………………………………《史记》10.破釜沉舟……………………………………………《史记》11.歌之为言也…………………………………………《礼记》12.欧阳修苦读………………………………………《欧阳发》13.五官争功…………………………………………《唐语林》14.与狐谋皮………………………………………《太平御览》15.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16.盘古开天地……………………………………………徐整17.道边李苦………………………………………《世说新语》18.怀素写字………………………………………《书林纪事》19.性缓…………………………………………《明清笑话集》20.菜根谭(李选)……………………………………洪应明1.守株待兔《韩非子》宋人有耕者①。
田中有株②。
兔走③触株,折颈④而死。
因释⑤其耒⑥而守株,冀⑦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点拨】①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耕:耕田种地。
②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突出地面的树桩。
③走:跑④颈:脖颈,就是脖子。
⑤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⑥耒(lěi):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⑦冀(jì):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文意】从前,宋国有个农民。
适合五年级学生背诵的文言文

适合五年级学生背诵的文言文1. 求5篇适合小学生背诵的短篇古文《爱莲说》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熟读经思》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已经到了,眼扣难道会不到吗?《鹬蚌相争》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
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
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
”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
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孟母戒子》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然后再背诵下去。
(发现这种情况),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
五年级必读小古文

小学生必读小古文五年级语文组第一组:聆听自然的声音1、春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
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气媚。
百鸟和鸣,千花竞发。
田峻举趾于南亩,游人联辔于东郊。
风光之艳,游赏之娱,以为最矣。
2、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3、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4、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5、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6、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浙江之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第二组:感受别样的智慧8、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9、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10、仁者爱人孟子日:“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杉苇刚柔夹岸相映:一边杉树参天,一边芦苇点水,杉苇朝夕相见。
小学五年级古文

1、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2、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3、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施舍这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4、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5、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夫志至焉,气次焉。
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6、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7、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堰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8、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9、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10、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人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1、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文言文能力训练专题讲堂(一)
姓名上课时间
学习指南
1、了解文言文的概念
2、学习文言文的好处
3、了解文言文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
4、学习文言文
5、实战演练
6、课后练习
课堂引入
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
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
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岳父大人何以病之”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
子弟见其不答又曰:“何不请先生乎”岳父凝然闭目不理。
子弟茫然曰:“莫非是死者”话一离口,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
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险也!”
知识讲解
一、何谓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语言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在1919年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
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和辉煌的文化遗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其次,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充实我们的文化知识积累。
第三、学习人文修养,会做人,会做事,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第四、为了考试的需要,文言文的出题比例在上升,重视程度在上升,作用日益显现,被人们的认可度在上升。
三、文言句子翻译技巧
【留】
在古文中,我们有些字词是不用具体去解释其意思的,包括有: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
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等,也无需翻译。
【释】
准确的翻译是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理】
所谓的理,就是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
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猛于虎也”,原次序译作“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
如“昔有宋人,夜不能寐。
忽闻犬吠…”忽闻犬吠的主语就省略了,在翻译的时候要把主语补充出来。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
如“夫大国” ,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可以省略不翻。
真题精讲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
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课堂练习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
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 u),同“否”。
⑥寻亦收
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寻,不久。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 )() 2.冀.罪止于身.( )()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3.二儿可得全不.( ) 4.寻.亦收.至( )()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知识总结
1、什么叫文言文
2、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3、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语句时,要灵活运用“五字真言”,结合全文内容和上下句语境,确定满足“信达雅”标准的译文。
【注意】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掌握上述的几个要点之外,还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另外,还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明白的去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课后作业
(一)二人并走○1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2)有老姥○3遇劫于路,唱贼○4,路人为逐擒之。
贼反诬路人,时已错黑,莫知其孰是○5,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6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字词注释】
○1选自《晋书》。
并走:一起跑。
走:古汉语中是“跑”的意思。
○2前秦苻融为冀州牧:前秦苻。
融任冀州的行政长官。
前秦,晋朝末年氐族人在中国北部建立的秦国。
冀州,在现在的河北省一带。
牧,州的行政长官。
○3姥(mù):年长的妇人。
○4唱贼:拉长声音喊“有贼”。
○5孰是:哪一个是(贼)。
○6正色:板着面孔,态度严肃。
1.解释下列加点为的词语。
1)莫.知其孰是.莫.是2)此易.知耳易
3)故知不善.走者贼也善
2.用现代文翻译下列句子。
1)有老姥遇劫于路,唱贼
2)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
3)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3.苻融审断这个案件,表现了他的特点。
4.苻融断案时采用的方法对你有何启示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无闻也()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