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赵磊-一带一路

合集下载

中央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中央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中央党校学习心得体会半个月的中央党校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尽管学习的时光并不是很长,但心中对这个宁静淡雅的校园有浓浓的不舍与眷恋。

曾经,这里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而如今,亲自在这里学习提高,对个人而言是一件幸事,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这是一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全面系统的高水平的学习。

可谓短暂时光,感悟颇多,终生难忘。

这里的风景怡人,环境优美。

当走在中央党校的校园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遍布于路旁、楼前、园林、湖畔、山冈上的树木,形成遮云蔽日之势,偶尔刮起送爽的凉风,踩着一地落叶使人颇感惬意,也为党校增添了几分自然儒雅之风,可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可使人增加热爱党校的拳拳之情。

这里的建筑庄严,气势雄伟。

主楼后面是中央党校的校训:实事求是。

这是毛主席在延安时给中央党校的题词“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一部分。

石碑后面是党校的大礼堂,是黄色的仿延安窑洞外观的建筑。

这是中央党校多数重大活动的举办场所,也是当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发起地。

继续向北,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

紧挨着综合楼的,是一座大型体育馆。

除主楼外,以四层高的居多,很少超过五层,建筑风格沉稳、内敛,气势雄伟。

校园西部,是亭台楼榭,风光宜人的核心景区园林,不仅仅是园中景物之美,更在其儒雅大方,时时四溢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纯正的哲学和政治气息。

作为中央党校的同煤集团优秀青年干部培训班的一名学员,我深深的感到这次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把学习当做一种精神境界来追求、当做光荣使命来完成。

半个月的学习感触很深,收获颇多,而且把我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如实的记录下来,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悟、思考和启发。

本次学习培训中央党校从干部教育培训要求出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为知道,结合同煤集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为我们精心设计和挑选了四大模块的课程,基本理论的学习,宏观视野的开拓,企业管理的能力,领导素养的要求;另外,还安排了参观国家博物馆,参观校史馆等丰富的教学内容。

赵 磊:“一带一路”打通发展“痛点”,仰望人文“高点”

赵 磊:“一带一路”打通发展“痛点”,仰望人文“高点”

赵磊:“一带一路”——打通发展“痛点”,仰望人文“高点”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国际社会开始熟知“一带一路”这一词汇,但对于“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以及这一内涵背后的时代潮流,尚待更加完整的认识。

在笔者看来,“一带一路”建设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找准“痛点”、医治“痛点”,打造利益共同体,使沿线各国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带一路”带来的好处;二是“展现文明”,打造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使“一带一路”赢得尊重,深入人心。

前者可谓“痛点经济学”,是“一带一路”的起点和抓手;后者实为“文化经济学”,是确保“一带一路”可持续的血脉和灵魂。

“互联互通”找准了“痛点”“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是“互联互通”,这四个字找准了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最大痛点。

所谓“痛点经济学”,意指人们体验中的痛点就是市场的赢利点和体制机制的完善点。

在中国国内,丝路城市的痛点表现为,交通物流欠发达,产业层次属于中低端(以采掘业、资源加工业为主),外贸依存度较低,开放型经济占比较小,口岸基本上以转口贸易为主;十多条中欧班列的单向流(空驶回程,导致运价高昂),就是痛点;中资企业在亚非拉市场游刃有余,但由于资质等问题难以进入欧、美、澳等高端市场,就是痛点;中国有丰厚、绝伦的文化资源,但缺乏有全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所谓“有功夫、有熊猫,但没有功夫熊猫”,就是痛点。

痛点就是发力点,也是市场的赢利点。

医治痛点要以“五通”为抓手,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为此,我们需要真正了解我们的合作对象,了解沿线国家的差异性痛点,据此精准地提供“点穴式”产品。

例如,中亚五国中的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单一,但水资源丰富,且开发量不足。

针对这两国的“痛点”,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将同这两国的合作重心放在水资源利用以及国际旅游业的联合开发上,在合作中要真正惠及对方民众。

再如巴基斯坦,该国电力短缺问题由来已久。

如何讲好党校的专题课——赵磊

如何讲好党校的专题课——赵磊

• 所以,要充分以及动态性地了解我们的授课对象, 今天我们课堂所讲授的,有可能会促发领导干部 的思考,未来也许会转变为国家政策。
国家治理现代化(概念的澄清)
善政(good government)/ 善治(good governance)
• 善政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严明的法度、清廉的官 员、很高的行政效率。
• 要充分了解学员的变化和需求,原来的讲稿可能 “几年不变”,而现在需要“一年多变”,甚至 “一课多变”;
• 随时关注学员的反应,在课程中,他们的眼神会 透露他们的态度:感兴趣的要多讲,不感兴趣的 则“一带而过”。
• 注重调研:知识在书本、也在民间。
• 2011年6月30日-7月8日,赴新疆调研。课题组围绕“亚欧博览会”,先 后对新疆大学、新疆伊斯兰经学院、喀什经济特区管委会、霍尔果斯口 岸管委会等地进行了重点走访。 • 2011年7月17日-25日,赴广西、海南、浙江三省(区)调研。调研期间, 与当地组织部、党校、教育厅、人社厅、商务厅、民委等部门的相关领 导、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交流,还实地走访了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东 盟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义乌国际商贸城 等单位。
2013年7月,财富中文网发布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 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达到95家,比去年增加了16 家。
• 是企业的名称,而 不是产品和服务的 品牌。 • 主业不突出。
国资委管辖的117名央企 中,有90多家在不同程度 上涉足金融业,占比约 77%。
• 美国:薯片、芯片、影片
• 一方面有喧闹的市场,一方面有宁 静的教堂!
1、资源——产品 2、奢侈品——必需品(欣赏消费) 3、固定/沉睡的——移动/有活 力的
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一带一路学生满分作文

一带一路学生满分作文

一带一路学生满分作文一带一路学生满分作文精选篇1丝绸之路,源远流长。

让我们把目光飞到两千多年之前,你会看到黄沙漠漠,你会听到驼铃悠悠,东方的丝绸与茶叶,在这历史的哼鸣声中,传到了西亚,传到了欧洲。

东海苍茫,千帆连云,条条大船乘风破浪,也开辟出了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伟大祖国,又一次在这条路上,燃起了和平的火炬。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有义务帮助那些尚待发展的国家。

肯尼亚,东非大草原上一颗明珠。

曾几何时,肯尼亚交通运输不便,虽有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却与首都内罗比联系困难,“一带一路”让肯尼亚政府看到了希望。

20XX年,由中国承建的蒙内铁路正式通车,当地民众出行方便了,肯尼亚的经济发展换上了动力强劲的发动机。

这条铁路,既展现了中非人民的友谊,又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其实,哪只有这一条铁路?从中老铁路到匈塞铁路,从雅万高铁到马尔代夫跨海大桥……中国已经向世界捧出了“一带一路”的点金石,一个高铁车站必然形成一个城市,一座大桥必然加快两地的发展。

中国走在世界文明队伍的前列,为各国带去了温暖和希望。

“一带一路”,让我看到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中华上下五千年,祖国的璀璨文化给了我们骄傲的资本,但在文化自信的同时,我们也要虚心学习,了解他国文化,取其精华。

哈萨克斯坦“国宝级”歌手迪玛希,他在中国某台电视节目上一唱成名,收获了无数中国粉丝,他的高音神秘而梦幻,能让人仿佛身处遥远的异国他乡。

哈萨克斯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他在中国红火,这不就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吗?人类的不同文明,就像一颗颗星星,在一带一路上,交映升华,汇成一片最绚烂的星空。

赵磊大国崛起中的软实力建设

赵磊大国崛起中的软实力建设

大国崛起中的软实力建设赵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教授各位学员,今天我们跟大家一块儿交流的问题是大国崛起中的软实力建设。

重点谈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软实力建设的基本内涵,我们了解一下软实力的概念,它具体的实质,规律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说软实力建设的主要架构。

最后我们谈一下简短的总结。

一、“软实力”的基本内涵(一)“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我们先看一下软实力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这个词汇最开始是从一个美国学者向世界扩散的,一个美国的学者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词汇。

事实上,早在这个词汇公开之前,已经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软实力究竟是什么,比如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叫汉斯•摩根索,汉斯•摩根索就说过一段话,他说:“优越文化和更富有吸引力的政治哲学的说服力,显然要比诉诸军事和经济手段更加有效。

因为他的目的不是征服和控制经济生活,而是要征服和控制什么的心灵,以此作为改变国家之间权力关系的手段。

他个人认为控制领土,控制经济生活不是最高层次的,最高层次的是控制和征服人们的心灵。

怎么样控制和征服人们的心灵?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回答什么是软实力。

就如我刚才所说,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叫约瑟夫•奈,他做过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院长,之后也成为美国的副国务卿、副国防部长。

他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明确提出软实力概念,并让软实力上升到同硬实力并驾齐驱的位置。

他特别强调软实力的基本内涵,软实力的三大支柱分别是文化、价值观、外交政策,所以当我们提到如何去增强软实力的话,我们恐怕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文化、价值观念,还有外交政策。

在讲这三点之前,我们恐怕还得从基础的方面讲起。

首先看一下软实力的来源,实力的来源是什么?实力来源于不同的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来自于地质圈、来自于生物圈,还有来自于思想圈。

地质圈的实力来源,比如一个国家的纬度,一个国家的面积,一个国家的气侯条件,也包括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资源、材料、能源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地质圈的实力来源。

心得体会:我与党校共成长——党校学习有感

心得体会:我与党校共成长——党校学习有感

心得体会:我与党校共成长——党校学习有感我在党校的工作经历,是一个不断认知进而不断实践的过程。

实际上,这也是个人的成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党校青年教师要有自觉的责任担当。

这种责任担当,就是要让学员“明理、解惑、悟道、修身”。

如果因为自己年轻、阅历不够,因为党校学员层级高、要求高,就把自身责任的标准降低或者干脆放弃,那就会离党校三尺讲台的要求越来越远。

因此,只要还想坚守讲台这块阵地,就必须将自己的责任明确并加以落实。

尽管这一份责任担当的程度因人而异,但无论如何,只要是党校教师,都不能把这份责任当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应竭尽所能地去内化与承担。

第二,党校青年教师要下定打磨“精品”的决心。

精品课是一流党校的重要支撑。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的评选。

面对镜头、面对评委,我深切感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期待,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那么,什么样的课是“精品”?怎样打造“精品”?X年7月和今年1月我在中央党校的两次学习期间一直感受着“精品”的冲击。

但打造精品绝非一朝一夕,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挑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处于最基础的发源地位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一颗对“精品”执着追求的心。

有这样一颗心,打磨精品这一项浩大的工程才拥有持续不竭的动力。

中央党校的赵磊老师在授课时曾说,他为了参加一个国际研讨会,来回乘飞机四十余小时,会议结束之后又立刻赶回国内。

正因如此,他的课才有那么多自己的体会与思考,有那么多动人的案例和故事。

在我们青年教师队伍中,能做到这一点的有几人?有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没有机会出去看看、没有条件进行深造,但恰恰没看清自己的付出到底有多少,恰恰没问清自己争取这些机会、条件的本心出自哪里,所谓何事。

正所谓“千锤万凿出深山”,青年教师的专题课一开始也许并不出彩,但用决心、毅力、意志等等一切去切、磋、琢、磨,向“精品”靠近再靠近,等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也会问心无愧。

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作者:赵磊马静舒来源:《对外传播》2016年第03期2015年是“一带一路”倡议进入战略推进期的关键之年。

“一带一路”受到了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百度上与此有关的词条高达759万。

“一带一路”的故事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受众,如何把“一带一路”故事讲得精彩,讲得打动人心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努力完善“一带一路”的外宣工作针对“一带一路”的外宣工作,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媒体纷纷成立“一带一路”智库,但在成立之后没有产品内容的输出。

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是产品不够,特别是原创性的产品不够。

第二是产品的输出不足,没有转化成国际语言。

有些新闻媒体在做尝试,甚至对“一带一路”进行专题研判,这是可喜的现象。

但问题在于这些机构成立了研究院之后,大家在起步阶段都在做重复性建设,都是研究沿线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基本情况,或是围绕区域、国情、国别、投资风险做研究。

如果国内研究机构能够共享资源,大家就不需要做重复性工作,而是要做往巨人肩膀上踏一步的事情。

现在成立了一些“一带一路”的联盟。

这是一个趋势,但目前效力还是有限。

我们亟需做的是孵化出研究“一带一路”的真正的大家和高端智库。

笔者个人感觉这一两年来,真正研究“一带一路”的人不超过二十个,这是不行的。

这里所谓的“真正研究”有两个限定标准:第一,你是不是上路了,是不是在中国的沿边省份和“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走。

“一带一路”是需要打通“己学”和“彼学”的。

有些专家知道“己”,有些专家知道“彼”,但真正都打通、了解“己学”和“彼学”的少之又少。

第二,所做的研究能真正影响和完善政策,对“一带一路”的发展有实质性帮助。

所以笔者认为完善“一带一路”的外宣工作,需要从两点上发力:第一,避免重复建设,共享资源和知识;第二,针对研究人员多但真正意义上的“一带一路”专家太少的现象,应该发挥高校、研究院特别是企业的力量。

有导向性地聚焦“一带一路”建设,通过聚智、聚焦,我们的制度性话语权才有可能产生。

2023年“一带一路”学生心得体会(10篇)

2023年“一带一路”学生心得体会(10篇)

2023年“一带一路”学生心得体会(10篇)2023年“一带一路”学生心得体会篇1本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迅猛,房地产市场快速成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目前,传统产业面临需求“天花板”制约,产能扩张空间收窄。

我国钢材人均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计消费量已接近西欧和日本的产量增长拐点,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新世纪前10年的20%以上降至的11.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8.7%;房地产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投资仅增长2.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7%。

总体来看,随着传统产业接近增长拐点,数量扩张已经难以持续,结构调整的要求更为迫切。

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涌现,既对产业平面扩张形成了挑战,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十三五”时期,安徽应适应产业竞争格局新变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互联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2023年“一带一路”学生心得体会篇2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凸显,新旧增长点青黄不接,各类风险挑战增多,旧的增长路径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日益紧迫。

“十三五”期间,安徽必须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切实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转入新轨道。

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抢抓全球化和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外需和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

我国出口贡献率由-20XX年10%以上降为-20XX年的-2%到-4%,投资增速由“十一五”时期的25.5%降至的15.3%。

安徽外贸增速从“十一五”时期的20%以上滑落至的8.2%,投资由37.5%降至16.5%。

100位专家眼里的一带一路

100位专家眼里的一带一路




梁海明(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民企言必谈“一带一路”,但我在实际调研中,发 现很多细节暂时比较难解决。例如要去丝路国家巴基斯坦盖个最擅长也比较 常见的水电站,这种风险自负的项目,要拿到融资、贷款,银行、承建商和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关键的铁三角,即使有国家政策支持,银行贷款出去, 还是会考虑: 1、项目会不会烂尾; 2、买家是否已签电力购买协议(PPA); 3、项目会否成本超支,由盈转亏; 4、当地政府违约或出现外汇管制。 在国际上,由于巴基斯坦属于高风险国家的项目,民企要拿到国际银行 的贷款基本上不可能。要向我们国家的银行贷款,会要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 公司提供担保,但中信保一般只会担保国家债务和货币可兑换性,其它担保 比较难。让巴基斯坦政府担保PPA,基本上也不会同意。 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向国内外的贷款实际上都比较难拿到。走出去除了 思路先行,也需要粮草先行,否则容易寸步难行。很多民企走出去之前没有 考虑到诸如此类的细节。




许思思(中国南车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部政策研究 室): 相较于中国,一带一路沿线上许多国家的工业基础体 系不完善。生产力低,产能提不上去,工业基础都没有 建好。 但也许这正是我们的发展机遇,可以考虑从修路+建 国家电网+建厂+管理输出。不推进对方国家的工业现代 化进程,我们也要面临走出去企业无法落地开花的问题。 从道义和经营的角度,都需要给别国的工业体系做顶层 设计,合作开展是系统工程,体现我们的负责。 我认为顶层设计的核心还是优化。建厂不是指对方已 经有的厂,而是如我们机车车辆装备这类没有的厂。
梁海明(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一带一路可以先从周边国家推动,同时 在每个区域找寻重点合作的核心国家,之 后慢慢推广。

【智库研究】赵磊:补足“一带一路”的智库短板

【智库研究】赵磊:补足“一带一路”的智库短板

【智库研究】赵磊:补足“一带一路”的智库短板补足“一带一路”的智库短板引子“一带一路”,是一路的探索,也是一贯的求知。

自“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创办以来,各位论坛专家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

近期,中国外文局主办期刊《对外传播》(2016年09期)发表了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赵磊教授对于“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的意见与建议,再次体现了论坛专家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理论支撑所做出的重要努力。

期刊剪影以下为原文重现补足“一带一路”的智库短板赵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智库建设率先发力,一大批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智库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这其中既有政府的智库群体、企业或高校联合组建的智库,也有民间独立智库,还有独具特色的“网络型智库”,如“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等。

但是,“多而不强、有库无智”的问题在“一带一路”领域依然突显,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大家普遍感觉“‘一带一路’的同路人太少”,而且是“越走越少”。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有四大短板:1、缺乏服务于丝路建设的现代思路,不能总是在考古、历史遗迹以及地理区位上做文章。

要站在世界地图面前规划“一带一路”的发展,要有国际化视野和品牌意识。

2、缺乏“全球化”的世界一流企业,要有一大批具有“狼性”且专注于在全球市场寻求竞争优势和品牌价值的企业,在得之前要学会舍,即要补齐弱项。

在一定程度上,软实力是中国企业最大的软肋。

3、缺乏标志性项目,有些项目没有“一带一路”也会做,我们要思考哪些项目是真正由“一带一路”孵化出来的标志性项目。

4、缺乏真正的丝路专家与智库,“一带一路”研究的门槛低、都能讲,但真正能抓住痛点、常在路上的专家太少。

专家要服务于“一带一路”,而不是与之相反。

其中,第四大短板是前三方面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即“一带一路”的智力支持严重不足。

写入党章的“一带一路”

写入党章的“一带一路”

写入党章的“一带一路”作者:屈一平来源:《人民周刊》2017年第22期近9000多万党员把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在人类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定位。

“一带一路”倡议被赋予历史性新定位——中共十九大修改的党章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连同多项治国理政内容被写入其中。

受访专家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写入党章,近9000多万党员把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在人类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定位。

随着“一带一路”写入党章,“一带一路”的前景值得期待。

10月24日十九大闭幕,审议通过对党章的修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党建、外交等多个领域的理念写入党章。

修改后的党章具体提及2013年以来中国力推的“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接受《人民周刊》采访时分析,十九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明确提出,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

这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坚定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决心和信心。

从长远性看来,赵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一带一路”将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动能,增添经济热度、文化温度,展现大国意愿、大国能力。

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王灵桂进一步指出,过去四年来,不同省市和地方在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做法太多,看起来条理不是非常清楚,理解上存在差异,也是在中央规划部署下的一些探索。

此次,“一带一路”倡议写进党章,说明一带一路建设今后将作为顶层设计部署。

从党章角度,从国家治理方略的角度,将对一带一路的部署更加全面具体,以前的一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一带一路’倡议写入党章,不是行政级别的提升问题,更反映了我们党一种信心和决心。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翟崑则认为,新的社会矛盾是对新时代特征的总结,也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总动力,“一带一路”是解决新的社会矛盾的具体计划。

反腐纪实文学《追问》出版发行

反腐纪实文学《追问》出版发行
会。 对 雷 奥 诺 出 版公 司 积 极 引进 伟 大 也 经 济 呈 “ L 型 ”走 势 , 在 供 给 侧 改 革 和 适
反腐纪实文学 追问 出版发行
本刊 讯 反腐 纪实 文学作品 《 追问》
要有人懂—— 一起来读 毛泽东》一 书, 他 当扩大 总需求 的政 策组合下, 经济保 持


就 很难 理解 当今的 中 点产业 和海 外投 资战略等方面的投 资问 带一路”沿线 民众 。同时也要 “ 以利 果 不了解毛 泽东,
服 ’ , 要 建立可持 续的共 赢机制, 在 国 国 。 过 去 欧 洲 对 毛 泽 东 的 了解 , 多 来 自于 题 进 行 深入 研 究 。 内外争取到更多的 “ 一带一路” 参 与者。 西方媒体 , 该公司希望通过引进 ( 《 伟大也
报告》 ( 2 0 1 6 ) 、 “ 一 带一路”沿线 国家 牙 中 国 文 化 中心 举 行 荷 兰 语 版 伟 大 也 语言 国情手册》 ( 2 0 1 6 ) 、 世界是通的:


要 有人懂——一起 来读毛 泽东》新 书发
中国投 资发展报告 ( 2 o l 7 ) 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该公司创始 人兼 C E O雷 纳 德 ・ 沃特
2 o 1 7 年, 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在 《 中
斯 在 发布 会 上 表 示 : 近 几十 年 来 , 中 国经 国 投 资 发 展 报 告 ( 2 0 1 7 ) 中从 宏 观 经
大 多数 时 间是 在讲 道 理 , 讲理论, 讲 政 济 飞 速 发 展 , 已跃升 为世 界经济强 国, 策, 以理 服 人 。 今 天 更需 要 “ 以例 服 ’ ,
中国投 资发 展 报 告 ( 2 0 l 7 ) 》指

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这一倡议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战略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理念强调各国应该共同合作,互利共赢,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以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在实践中,“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大量投资和技术支持,促进了贸易和人员往来,加强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这一倡议也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更加平等和公正的解决方案。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为和平而来”——解析中国参与非洲维和行动

“为和平而来”——解析中国参与非洲维和行动

第1期联合国的重要使命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了履行这一职责,它在一些出现政治危机或军事冲突的地区开展维持和平行动(UNPeacekeepingOperations)。

据统计,自1948年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以来,联合国投入的维和资金已超过410亿美元,约2300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20世纪90年代之前,联合国在45年间只进行了18次维和行动。

而其后的16年间,联合国共进行了43次维和行动,占总数的70.5%。

截至2006年年底,联合国在全球的维和兵力已近9万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维和行动的信任和期盼。

在联合国机制内,中国的身份具有特殊性:中国既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又是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因此,中国既要承担作为大国的责任,又要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1](P330)。

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也是世界发生武装冲突最多的地区。

为维护和平,非洲已成为中国参与维和行动最多的区域①。

2006年11月24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发了题为《中国填补西方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留下的真空》的文章。

文章指出,“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必然重新思考其外交政策的重点,中国现在正通过支持维和行动悄然扩展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

”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担心中国以维和为名,掠夺非洲资源,争夺“势力范围”。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维和类型、人员派遣、国家利益等视角客观地解析中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

什么是维持和平行动的类型?迄今,尚没有权威的、统一的分类方法。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部(DepartmentofPeacekeepingOperations)于1995年发表了《维持和平行动一般准则》。

文件规定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类型包括:维持停火和部队隔离、预防性部署、全面解决方案的执行、在冲突继续期间采取的保护人道主义行动。

有学者以维和行动的组织摘要: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

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现实挑战与应对

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现实挑战与应对

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现实挑战与应对
赵磊
【期刊名称】《学术前沿》
【年(卷),期】2024()5
【摘要】国际话语权是基于知识、价值观的权力结构。

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取决于国家实力、国际道义、国际传播(话语叙述)。

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即国际话语权=(国家实力+国际道义)×国际传播。

国际话语权的衡量标准在于是否实现“价值共振”,即一国之价值观是否在国际社会形成价值共识,一国之知识和理念能否成为国际社会的共享知识和理念。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从实践路径来看,一是加强话语权的原创性研究,增强理论深度;二是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拓展视野广度;三是加强话语权工具箱建设,提升实践力度。

【总页数】9页(P76-84)
【作者】赵磊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D822
【相关文献】
1.数字媒体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争夺契机、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新对外话语体系实施效果分析
2.中国国际话语权:演进逻辑、构建维度与现实挑战
3.中国国际话语权:
演进逻辑、现实困境与应对4.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5.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中的视觉修辞:实践、挑战、应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党校赵磊:“一带一路”需要什么样的中国企业2015-06-08 09:03:35近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民企商机研讨会上,国内知名学者、优秀民营企业家畅谈“海上丝绸之路”新机遇,共谋新发展。

中央党校教授赵磊表示,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的认同和欣赏,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赵磊::“一带一路”需要什么样的中国企业赵磊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中央党校国际关系与台港澳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企业青联委员、中国晋商俱乐部特聘高级顾问今天,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世界格局变迁的重要变量。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越要保持头脑冷静,我们要清楚,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巨型国家的快速崛起,从未有过如此众多人口的全面现代化。

理性、客观了解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框架与基本内涵,不仅是中国人的事情,更是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一个系统战略,可以概括为:一条道路、两大突破、战略三角、四项原则。

一条道路是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两大突破是以“一路一带”战略为突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协调西北边疆与西南海疆两大重心,其中西北边疆是安全重心,西南海疆是发展重心;战略三角是从全球安全角度构建稳定的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四项原则是中国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坚持与夯实的四项基本外交原则。

具体来说,四项原则包括:第一,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的总思路没有变。

第二,中国外交布局的总框架没有变。

第三,对世界物质贡献和价值贡献相结合的总方向没有变。

第四,夯实国家间关系的安全、经贸、人文总支柱没有变。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崛起不仅应是经济事件,更应该是文化事件。

有一句话非常有道理,即五年的企业靠产品,十年的企业靠技术,百年的企业靠文化。

中国企业目前可能不缺产品、不缺技术,但文化软实力是中国企业的最大“软肋”。

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世界一流企业一定拥有被世界所分享的核心价值。

因此,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要成功塑造和有效传播本企业的核心价值。

早在2006年,国资委就指出,中央企业“软实力”建设框架初现。

根据对146家中央企业的调查,84%的企业初步确立了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78%的企业初步建立了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

今天这两个数据可能早就变成了百分之百,但是笔者到央企调研时发现,大多企业高管依然不清楚本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甚至有人觉得“这个东西可有可无”。

虽然国家确定,中央企业将要用软实力充实核心竞争力,但软实力在中国依然是一个大家普遍熟悉但严重缺乏共识,都认为重要但在实践工作中常常不被重视的一个事物。

因此,笔者认为不是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能代表中国,都能代表“一带一路”项目的。

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应具备以下五点要求:第一,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一带一路”要增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质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则言简意赅地强调,“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走出去”不是目的,这个很容易,“走进去”才是目的,即要赢得尊重、培育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2011年,美国《世界日报》刊文《中资企业要关注全球化形象》指出,“从追求自身经济发展,到在世界经贸体系扮演举足轻重角色,中国企业值此转型期,如何从量的优势过度到质的优势,易言之,如何从偏重亮丽的销售数据,转变为追寻消费者长期认同与忠诚度,是中国企业现阶段所应思考的课题。

”“走进去”,即追寻消费者的长期认同与忠诚,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得不做。

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企业而言,“优越文化和更富有吸引力的政治哲学的说服力”显然要比诉诸军事、经济手段更有效,因为“它的目的不是征服领土和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民的心灵,以此作为改变国家之间权力关系的手段”。

的确,伟大的公司要想生存,必须拥有一个持久的理念。

核心价值就是企业员工的信仰。

有远见的公司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原因就在于不论发生什么变化,它们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毫不动摇。

第二,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卖产品、争夺市场,更要提升自我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中国企业改革的目的不是建立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或股份制等(这些都是途径),而是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即做大,做强,基业长青。

所谓“大”,主要指企业规模要做大;所谓“强”,是指创造不俗业绩,在所在行业产生影响力;“基业长青”,则是要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

对中国企业来说,做大并不难,做强和基业长青则需要企业在赢利的基础上,建立长远的愿景、价值观、使命和企业文化。

目前,中国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在创新方面,中国企业的渐进性创新多,但突破性创新少;中国企业还处在模仿世界一流企业的阶段,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投资并购方面,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有效管理力度不够,甚至有的企业规模扩大了,管理水平跟不上,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在国际化经营方面,中国企业跨国指数还比较低,在全球布局、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邻国日本相比,日本早已放弃用军队征服世界,改用“日本制造”征服世界。

今天,日本的百年企业共2.2万多家,创业超过1000年历史的企业有7家,超过500年的有近40家,超过300年的有600多家。

中国大陆的百年企业少得可怜:创业历史超过150年的企业不到10家。

“一带一路”不会一蹴而就,世界一流企业需要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事业。

第三,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有产品、有技术,更要有品牌、有品牌价值。

目前,有产品没有品牌,或者有品牌没有品牌价值,是中国经济的“顽疾”。

缺乏品牌价值往往同缺乏大师和大家是分不开的,一想到中国企业,就是密密麻麻的工人、匠人,但普遍缺乏大师和大家,缺乏对产品本身以及生产过程的人文理解,这样的产品是不深刻的,这样的企业是难以征服人心的。

2013年,全球企业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一家都没有(虽然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已经多达100家)。

前十名的企业来自三个国家,分别为美国的苹果、谷歌、可口可乐、IBM、微软、通用、麦当劳、英特尔,以及韩国的三星和日本的丰田。

报告在罗列评选指标时称:“很多时候,一家公司改变我们的生活不仅是由于其产品,也是由于其精神。

”有研究显示,消费者正转向能改善人们生活的品牌:“类似苹果、谷歌和三星的品牌正在改变我们的行为:我们如何购物,如何相互沟通。

它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第四,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受欢迎,更要打造有魅力、可持续的商业帝国。

《财富》杂志“全球最受赞赏企业”评选,考量指标包括:(1)产品和服务的地位;(2)长期投资的价值;(3)公司资产的合理利用;(4)创新能力;(5)管理质量;(6)财务稳健程度;(7)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8)社会责任;(9)全球化经营的有效性。

威廉·纽曼提出了有关“世界级企业”的标准:(1)一流的产品和服务;(2)追求合适的规模;(3)有能力与全球企业在国内或者国际市场上竞争;(4)按照世界通行的标准运作;(5)能够跨国界、跨文化管理;(6)具有高度柔性(有能力对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进行动态调整);(7)善于取舍和保持核心专长。

笔者认为打造商业帝国的中国企业,要朝三大方向努力:第一基础要素方向,具体包括主业突出,具有较强盈利能力,拥有知名品牌,高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强。

第二国际要素方向,即拥有国际化竞争力。

第三主观要素方向,主要包括领导及员工的高素质,企业文化及社会责任等。

第五,能代表“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不仅要讲入耳、入心的企业故事,更要用能够打动自己的优秀案例去征服人心。

有一次,一位民营企业的高管按耐不住地与我分享这家企业董事长的故事,她说董事长有一句名言,“我一个人是为这一万人打工的”。

这是一家员工1万人的渔业与船舶企业,董事长办公室没有空调,因为董事长一想到自己的员工(水手和渔民)在海上颠簸、风吹日晒,就不会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吹冷风。

这样的故事虽然小,但体现了一位企业家的务实精神,个人的价值与企业的价值是分不开的,这样的企业故事在国际上是受欢迎的。

中国企业需要集聚“一带一路”的正能量。

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是率先走出去的优质企业。

2010年11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视察中信建设在安哥拉的项目时,称赞中信建设开创了“安哥拉的南泥湾”。

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多次视察该项目,称赞其为安哥拉战后重建的典范,是安哥拉乃至非洲大陆上的明珠工程。

此外,中信建设成功实施包括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安哥拉社会住房、委内瑞拉社会住房、伊朗德黑兰地铁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工程项目。

促成中信建设成功的要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搭建了中外企业合作共赢的平台——“中信联合舰队”。

舰队成员包括中国建筑设计院、中国规划设计院等设计单位,中国铁建、中国十五冶、北京建工等施工单位,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沃尔沃、中国建材等设备材料供应商,中外运等物流企业。

定期召开由各单位一把手参加的“高层联系会”,加强内部沟通,整合资源、推进工作。

此外,越南宝钢制罐有限公司是宝钢集团多元板块在海外投资的第一个实体项目,也是宝钢金属包装业务向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公司于2011年8月18日在越南平阳省注册成立,属于生产制造型企业。

在去越南之前,企业得到的消息是越南员工不愿意加班,没有工作责任心。

通过几年的工作接触,发现越南员工工作负责、任劳任怨的大有人在。

因此,优化薪资体系,确保员工各司其职,奖罚分明。

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加强内部凝聚力建设。

很多越南员工不理解为什么要有企业文化,为什么要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他们觉得只要做好手头的活,拿到所需的生活费就够了,所以更多的人是因为工资去跳槽。

从建厂初期,企业就把宝钢金属“境界决定格局”的理念移植到越南员工的脑海中。

通过“员工集体生日会”、“家庭慰问”等活动,让越南员工逐步改变对中国企业的看法。

此外,企业坚持人员属地化原则,销售部经理、财务部经理、综合部主管、生产部品控经理等,都是越南人。

目前,除去外派的8名中国员工,以及临时从国内罐厂借调的3名中国员工,其余153名皆为越籍员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