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17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课人教部编版16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课人教部编版16](https://img.taocdn.com/s3/m/101f554c69dc5022abea00e4.png)
品诗味
每章开头用以起兴的益母草是一种有助于妇女养 生的草药,可指代妇女,但是诗中的益母草已经变得 “干”“脩”“濕”了,喻指妇女已被抛弃,为后文 的悲叹作铺垫。每章最后一句,都是妇女对自身遭遇 的感叹。“遇人之艰难”叹得遇良人的艰难,“遇人 之不淑”叹自己遇上个负心汉,最后既然已被抛弃, 就只能说“何嗟及矣”了,情感层层递进,诗人使用 了“叹”“歗”“泣”这三个伤心程度越来越深的词, 可见他对弃妇的情感变化把握得十分精准。
背诗句
·复沓式读诗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镂空记忆背诵
想诗境、悟诗情
全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一唱三叹,情 感层层深入,让人对诗中被抛弃女子的悲惨现状心有戚 戚,不禁为之叹息。
⑨何嗟及矣:即嗟何及矣。
有个女子被抛弃,伤心呵长叹。
天子向上天履行臣道,天下臣民都会臣服敬爱自己的君侯。
把家治理得好,就能当官把公事办好。
故当不条义,其则子歗不可矣以不,争于遇父,人臣不之可以不不淑争于矣君;! 伤心长叹呵,嫁了个负心汉。
“《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在第一章中,孔子指出最大的孝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本章是对这一思想的进一步阐扬。
链接:《舜帝之孝》
谏诤章第十五
·文白对读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 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翻译:曾子说:“像那些慈爱、恭敬、使父母 安宁、扬名后世的道理,学生已经听过指教了。想 冒昧请教的是,儿子绝对听从父亲的命令,是不是 孝道呢?”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 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 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 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 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 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4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4](https://img.taocdn.com/s3/m/a76621d0763231126fdb1185.png)
独寐寤言,
独睡独醒独自言,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4
永矢弗谖。
这样的乐趣誓不忘。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4
考槃在陆, 硕人之轴。 独寐寤宿, 永矢弗告。
真快乐呵山坡上, 那位贤人心上宽宽。 独睡独醒独自歌唱, 誓不再去朝堂上。
链接:《隐士杂谈》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4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4
背诗句
·复沓式读诗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镂空记忆背诵。
想诗境、悟诗情 诗歌用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反复吟咏隐士的言行形 象,加深了读者的感受。贤人、幽境、愉悦的心情,三 者相结合,强烈地表达出硕人的隐居是一种高尚而快乐 的行为,应当受到尊重和赞美。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4
淇水在右边, 泉水源头在左边。 想念那年少时游玩,女子们 乘上车驾去出游, 来消却我心中的乡愁。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4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三年级下册
内容一 内容二
第27课 《老子》第58章—第60章 国风·卫风·考槃 国风·卫风·竹竿
内容一 《老子》第58章—第60章
温故揭题
我们学习了《老子》第56、57章,了解到了不言之教、无 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子》第58至60章。
尝试初读 其政闷(mèn)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 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 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第58 章)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9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9](https://img.taocdn.com/s3/m/49329afb482fb4daa48d4b45.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9
第72章 ·文白对读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 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翻译:不要逼迫压榨百姓,让他们不能安居乐业。 只有不压榨百姓,百姓才会不厌恶统治者。 所以圣人但求自知而不自我表现,只求自爱而不 自显高贵。所以舍弃“自见”“自贵”,而取“自 知”“自爱”。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9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9
颈联用夸张、拟人的手法侧面烘托出梅花的清丽独绝。 梅花如此美丽,连禽鸟想飞下来仔细观赏前,也要忍不住偷 看一眼;描写蝴蝶“合断魂”,则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 了极致。诗人直抒胸臆,将对梅花的喜爱全盘托出,使咏物 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白色羽毛的禽鸟想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 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 魂失魄。我庆幸自己能低声吟诵,和梅花 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 来欣赏它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9
·字词释义
①暄妍:明媚鲜丽,这里形容梅花。 ②疏影:指梅枝的形态。 ③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④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 ⑤偷眼:偷偷地窥看。 ⑥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 ⑦狎:玩赏,亲近。 ⑧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这里泛指乐器。 ⑨金尊: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链接:《李遥买杖》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9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9
多形式熟读文本 熟读成诵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15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15](https://img.taocdn.com/s3/m/f0c341160508763230121249.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5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5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 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 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翻译:“有父母在的人,身居高位不能骄纵,身 处下位不能犯上作乱,身份低贱就不要和人相争。居 高位而骄纵,就会败亡;处下位而作乱,就会遭到刑 罚;身份卑贱而与人相争,就会遭到杀戮。这三个方 面做得不好,就算每天奉养父母的饮食极为丰厚,也 是不孝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5
分步练读
纪孝行章第十
·文白对读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 后能事亲。
翻译:孔子说:“孝子侍奉父母,日常起居要极尽 敬爱,奉养饮食要尽量愉悦欢乐,父母生病了则万分忧 虑,父母去世则极尽哀痛,祭祀逝去的父母要极尽崇敬 肃穆。这五个方面都做到了,才算是尽了孝道。
竹杖芒鞋固然是轻便的,然而在雨中行走还是会拖泥带 水,比不上骑马便捷,所以作者此处说的“轻”应该是暗指 无官一身轻。“一蓑烟雨任平生”则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 推及整个人生,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风雨亦处之泰然的心态。
链接:《吟啸作诔》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5
三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5
不用管那穿林打叶的雨声, 何不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悠然行 走。竹杖和草鞋轻便得胜过骑马, 谁会害怕呢?披着蓑衣,任凭风 吹雨打,照样安度一生。
微凉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 略微感到一丝寒意,山头的斜阳 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刚才风 吹雨打那段路途,回去吧,对我 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5c74bb2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d.png)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收录了中国古代经典
著作中的精华部分,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
首先,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的内容非常丰富。
它收录了《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中的精华部分,这些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些著作中的思想和观点也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读者可
以从中汲取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其次,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虽然这些著作
的语言都比较古老,但是经过了编辑和整理,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的语
言已经变得非常通俗易懂,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观点。
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也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些经典著作。
最后,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的版式设计非常美观。
书籍的封面采用了传
统的中国红色,配合着金色的字体,非常有气势。
内部的排版也非常
清晰,每一章节都有明确的标题和分段,读者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想
要阅读的内容。
同时,书籍中还配有一些插图和注释,更加生动地展
现了其中的内容。
总之,中华经典素读范本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收录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的精华部分,还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美观的版式设计,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
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精髓,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籍一定会成为很多人的经典读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7( 精品课 件)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7( 精品课 件)
·字词释义
①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 ②都门:京都城门外,京都指汴京。 ③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④兰舟:木兰木做的船,这是对船的美称。 ⑤凝噎:因为悲伤而喉咙哽塞地说不出话来。 ⑥去去:不断远去。⑦暮霭:黄昏时的云气。 ⑧楚天:南方楚地的天空。 ⑨清秋节:凄清的秋季。⑩经年:年复一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7( 精品课 件)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7( 精品课 件)
背诗句
·复沓式读诗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镂空记忆背诵
想诗境、悟诗情
这首词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和丰富的想象,生动地 表现了情人依依惜别时的伤感,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故而千百年来传诵不休。
链接:《重耳拒秦使》《鸡骨支床》
多形式熟读文本 熟读成诵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镂空记忆背诵
本课总结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7( 精品课 件)
内容二 雨霖铃
温故揭题
我们学过苏轼《定风波》一词,那是一首旷达洒脱 的词作。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领略宋词 婉约凄美的一面。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7( 精品课 件)
词的下阕中,“伤离别”点明了词作主题,并将 “离别”与“清秋”联系起来,进一步渲染了此次离别 的愁绪之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 千古名句,采用虚景实写的手法,想象出旅途中酒醒之 后见到的景象,写尽凄清孤独之感。
分步练读
感应章第十六
·文白对读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 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翻译: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天子能够对父母孝顺, 所以能敬奉天地,顺应天地之道;对兄长恭敬、对幼弱 爱护,所以能使上下尊卑都处理好关系。敬奉天地,神 明也会得到感应,从而降福佑护。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 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 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第十七章)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yǐ),礼无容,言不 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 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 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guǒ)、衣、衾(qīn)而 举之,陈其簠簋(fǔ guǐ)而哀戚之;擗(pì)踊哭泣,哀 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 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 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第十八章)
解诗题
“雨霖铃”,又名“雨淋铃”,原为唐教坊曲名。 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迁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 声,为悼念马嵬之变中死去的杨贵妃,他便作此曲以寄 思念之情、死别之恨。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7( 精品课 件)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7( 精品课 件)
·素解文意
孔子认为天子只要做到诚心尽孝、兄友弟恭,就能在敬事 上天和地祇时,让神明感应到自己的孝心和祭祀的诚意,从而 使国家得到神明的赐福,风调雨顺;而天子的崇高品德也会感 化人间,教化民众,二者相得益彰,人民便能过上幸福安定的 生活。
本章谈到天子的孝心诚意将会与先祖亡灵互相感应,从而 使先祖们也保佑国家和平安定,五谷丰登。最后,文中强调只 有孝悌做到极致,才有机会与神明相通,使四海归附,达到天、 地、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虽然是古人的美好幻想,但从中不 难看出他们对孝道的赞美和推崇。
翻译:“为逝者准备好棺椁、寿衣、被褥,抬着安放进 棺材中;拿簠簋盛上粮食,悲痛地供奉在棺前;捶胸顿足, 一路哭泣,送灵柩去安葬;占卜合适的墓地,安放灵柩;将 逝者的神主请进宗庙,加以祭祀;春秋季节变换,按时为亡 故的父母祭祀,表达自己的思念。父母在世时怀着爱敬之心 去侍奉,父母去世时怀着哀痛之情办丧事,这样人就做到了 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养生送死的大义才算是齐全了,孝子 侍奉双亲就到此终了了。”
链接:《奉旨填词》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7( 精品课 件)
积累有关离别的诗词名句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少司命》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惜 别》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三年级下册
内容一 内容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42课 《孝经》第十六章—第十八章 雨霖铃
内容一 《孝经》第十六章—第十八章
温故揭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孝经》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了解了孝 之道、悌之道和为臣之道,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孝经》。
尝试初读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 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 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 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 北,无思不服。’”(第十六章)
“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 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
翻译:“父母去世后三天,孝子要开始吃东 西,这是教导百姓不要因为父母的过世而伤害了 身体,不要因为哀痛过度伤了性命,这是圣人的 政教。孝子为父母服丧不超过三年,这是告诉百 姓凡事都有个终结。
“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 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 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 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素解文意
在《广扬名章第十四》中,孔子就提到要以事亲之孝 移于事君,以便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本章进一步论及君子 应该如何侍奉君王,即“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 匡救其恶”,这个要求在后世影响深远。
本章末尾所引诗句出自《诗经·小雅·隰桑》,据说 此诗写于周幽王时期,当时小人当道,君子在野,民众怀 念有德行的君子,赞颂他在位时能尽忠于君,有益于民, 所以作此诗以讽谏。
链接:《诸葛亮辅蜀汉》
丧亲章第十八
·文白对读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 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 情也。
翻译:孔子说:“孝子在父母去世时,痛哭流涕 毫无拖音,接待宾客不需在意仪容,说话简略,不 加文饰,穿着华美的衣服会感到不安,听到欢快的 音乐也不会愉快,再好的食物吃着也没有味道,这 是哀痛之情的表现。”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7( 精品课 件)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自古以来多情人都为离别而 悲伤,更何况又逢这凄清的秋季!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会身在何处? 怕是只能见到习习晨风吹拂的杨 柳树梢上,挂着一弯残月的景象。 这一去便是长年离别,即使遇到 良辰美景,也如同虚设。就算有 满腹的思念爱恋之情,又能和谁 倾吐呢?
“此去”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呼应“今 宵”,在时间与思绪上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则与“执手相看”两句呼应,离别时是 千言万语说不出,离别后是千种风情无处说,对比之下 更见情之殷、愁之深,词人用问句结尾,更显余韵无穷。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7( 精品课 件)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7( 精品课 件)
“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 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 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 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翻译:“所以就算是天子,也必然有比他更尊贵的人, 是说他也有父亲;必然有先于他的人,是说他也有兄长。 天子敬事宗庙,表示不敢忘记过世的亲人;修养自身谨慎 行事,是表示害怕辱没自己的先祖。敬事宗庙,先祖的鬼 神就会感应降福。孝悌达到极致,能与神明相通,能普及 天下,人人遵从。《诗经》里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 没有不归服的。’”
“执手”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 眼前。“噎”字表明二人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来,“泪” 字点出哀痛心情,而一切情意都尽在“执手相看”中。 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念去去”二句便是 他的内心独白。离愁加上渺茫的前途,更加深心中悲伤。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7( 精品课 件)
念去去,千里烟波,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7( 精品课 件)
暮霭沉沉楚天阔。
寒蝉的鸣叫声凄凉急促,暮色 苍茫中面对着送别的长亭,一阵骤 雨刚刚停歇。在汴京城外设帐摆酒 饯别,却没有举杯畅饮的心情,依 依惜别之时,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两人牵手对视着,泪眼蒙眬,千言 万语都因悲伤而噎在喉间说不出口。 想着待会将乘舟不断远去,前路千 里俱是烟波迷蒙,傍晚的云雾堆积 在广阔无际的南方天空。
事君章第十七
·文白对读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 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 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翻译:孔子说:“君子侍奉君王,入朝进见时想着如 何竭尽忠诚,退朝回家后则想着如何补救君王的过失。 君王的德政积极奉行,使之顺利实施;君王的过错要加 以纠正或补救。这样君臣之间能和谐亲近。《诗经》中 说:‘心里爱戴(君子)呵,离得太远没法当面表达。 心中藏着对他的爱戴,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