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凤城大梨树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与水土保持

合集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李林

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李林

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李林发布时间:2021-09-21T08:33:32.406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5期作者:李林刘垚初马孟璇[导读] 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流域面积一般不超过50km2。

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通常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游。

往往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基于此,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详细探究。

李林刘垚初马孟璇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01摘要: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流域面积一般不超过50km2。

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通常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游。

往往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基于此,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1 引言水土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如果没有水土资源,社会经济与物质的高速发展就无法获得根本保障,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要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

2 概述在持续发展原则之下,对于小流域的生态展开综合治理,不但能够保护水资源,而且还能高效展开环境治理,对于由于周围生态环境实施保护。

顾名思义,综合治理属于持续发展观念之下全方位治理模式,通过对水资源的保护以及水污染的治理,打造良好生态系统。

因此,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与此同时,水资源属于生命的源泉,生态环境保护过程当中,结合持续发展原则,需要持续加大力度研究水资源改善和水污染治理等问题。

浅谈县级小流域治理

浅谈县级小流域治理

浅谈县级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是当今国内外十分重视的水利项目之一,以清原县为例子,列举几个成效的小流域治理项目进行阐述及治理方向。

标签:水土保持流失小流域治理植被洪水清原县水土流失情况十分严重,本文例如“8.16”洪水过后清原几个成效的小流域治理项目的成果极其影响效益。

水土保持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古至今,国内国外十分重视水土保持,近年来,洪涝不断,旱灾无常,这些与水土流失严重息息相关,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

目前,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对环境保护极为重视,对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较好,边开发边综合治理,十分注重对治山治水的投入,然而在我镇经济长期处于贫困,治理水土流失,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

必须坚持“依法保持水土,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水土流失是指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过程。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破坏地表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而发生水土流失。

如清原县南山城镇靠山屯村东山,流域面积达5平方公里,由于常年处在无人管理状态,滥砍盗伐现象特别严重,几年时间,山上的树被砍光了,加之放牧,植被已经全部被破坏,每到下大雨或暴雨时,就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原来覆盖很厚的腐殖土的沟壑变成了光秃的侵蚀沟,泥沙随着洪水冲到村庄里,冲毁了农田,有的都冲进农户住房里,这时村里老百姓才害怕起来,找到村里,找到了镇里,迫切要求给予治理,百姓水土保持意识才强起来,才知道自己的破坏行为导致了现在这种严重结果。

近年来,“8.16”洪水肆虐清原县,造成重大洪水灾害,全县经济损失达亿元,人员伤亡若干等后果。

这时人们才意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本人认为必须从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做起。

谈到小流域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小流域,什么是小流域呢?大家知道,在山区河道的两侧都有连绵起伏的山岭,这些山岭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山头相连而成的,并且形成一个弯弯曲曲的山梁,山梁上降下的雨水沿山梁的两面往下流。

[辽宁]小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初步设计_secret

[辽宁]小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初步设计_secret

目录1综合说明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选择及概况 (1)1.3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2)1.4总体布局与措施设计 (2)1.5施工组织设计 (2)1.6技术支持 (2)1.7工程管理 (2)1.8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3)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3)2.1项目背景 (3)2.1.1 地理位置 (3)2.1.2 自然条件 (4)2.1.3社会经济概况 (5)2.1.4 水土流失情况 (6)2.1.5 水土流失防治情况 (7)2.1.6相关规划情况 (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2.2.1 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影响 (7)2.2.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8)2.3设计依据 (8)2.3.1规划依据 (8)2.3.2标准、规范、规程 (8)2.3.3 有关资料 (9)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0)3.1项目区选择 (10)3.1.1 项目区选择的原则 (10)3.1.2 项目区确定 (10)3.1.3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11)3.2项目区概况 (11)3.2.1 基本情况 (11)3.2.2 自然概况 (11)3.2.3 经济社会情况 (12)3.2.4 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12)3.2.5 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 (13)4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14)4.1建设任务 (14)4.2建设目标 (14)4.3建设规模 (14)5 工程总体布置 (15)5.1布置原则 (15)5.2措施总体布局 (15)5.3单项工程 (15)6单项工程设计 (16)6.1谷坊工程设计 (16)6.1.1设计原则 (16)6.1.2设计标准 (16)6.1.3谷坊种类 (16)6.1.4沟道纵断图和谷坊位置 (16)6.1.5谷坊结构形式 (17)6.1.6谷坊稳定验算 (18)6.2XX河XX段护岸工程设计 (20)6.2.1设计原则 (20)6.2.2设计防洪标准 (21)6.2.3水文计算 (21)6.2.4工程地质评价 (29)6.2.5堤线布置、防洪标准和糙率 (30)6.2.6设计洪水位 (30)6.2.7堤顶高程计算 (31)6.2.8防冲设计和护坡厚度计算 (32)6.2.9堤防渗流、抗滑稳定计算 (34)6.2.10堤线布置 (36)6.2.10堤线布置防洪堤结构设计成果 (36)7 施工组织设计 (38)7.1工程量 (38)7.2施工条件 (38)7.2.1 气候、水文条件 (38)7.2.2 施工交通方案 (38)7.2.3 物料供应方案 (39)7.3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要求 (39)7.3.1 谷坊的施工 (39)7.3.2蜂巢格网护岸施工 (39)7.4施工布置和组织形式 (40)7.5施工进度 (40)8 工程管理 (40)8.1工程建设管理 (40)8.1.1 项目管理机构组成 (40)8.1.2工程监督管理 (40)8.2工程运行管理 (41)9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42)9.1设计概算 (42)9.1.1投资概算总述 (42)9.1.2 编制原则与依据 (42)9.1.3投资概算 (43)9.2资金筹措 (44)10 附表 (42)11 附图 (57)1.1项目背景XX小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是XX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项目的组成部分,包括沟道治理和河道护岸两个单项工程。

弘扬干字精神建设生态家园——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发展历程

弘扬干字精神建设生态家园——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发展历程

126 | ECONOMY New Rural Construction 新农村建设大梨树村位于辽宁省凤城市西南10公里,距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出口5公里,总面积48平方公里,22个村民组,1500户,4800口人。

过去这里是一个贫困山村,土地贫瘠,山岭光秃,生态脆弱,经济落后,年人均收入不足百元,集体经济一无所有。

改革开放引领大梨树村快速发展,干字精神铸就大梨树人创业辉煌。

30多年来,老书记、八、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毛丰美带领村民治理荒山,整修水利,兴办集体企业,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生态新村,创造了生态文明骄人业绩。

回乡的大学生村官毛正新接任村主任、党委书记后,确立了“生态兴村、全面协调”的发展思路,坚持扎实苦干与科学发展相统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改善民生与提高村民素质同步的执政理念,全面推进大梨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集体资产超过3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连续5年突破万元,位居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62位。

2010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0亿元,村可支配财力1600万元,村民弘扬干字精神 建设生态家园文/孙争杰 张 瑞人均年收入1.5万元。

这些喜人的变化,最重要的一条是靠一个“干”字。

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干字精神是大梨树村成功发展的不竭动力。

干就要苦干——弯大腰、流大汗。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大梨树村用20年时间治山治水,重整山河。

针对当时山地荒芜、蚕场沙化、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实际,广泛发动群众,“小突击、大会战、专业队伍常年干”,累计出工10多万人次,动用土石方170多万立方米,靠手刨肩挑,硬是搬掉了20多座山头,开发荒山修建1.6万亩水平梯田,栽植桃、梨、苹果等果树百万株,退蚕植栗1万多亩,建成双万亩果园。

同时,持续开展小流域治理,整修河流14公里,治理沟壑百余条,建设水库、塘坝,扩大水域,年蓄水量达到40多万立方米,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先进单位。

干就要实干——重规律、求实效。

重整田畴绘就美丽家园r——辽宁省丹东凤城大梨树村土地整治侧记

重整田畴绘就美丽家园r——辽宁省丹东凤城大梨树村土地整治侧记

重整田畴绘就美丽家园r——辽宁省丹东凤城大梨树村土地整
治侧记
刘艳秀;单玉光
【期刊名称】《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8(0)7
【摘要】2018年6月21日,辽宁省纪念第28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凤城市大梨树村举办,记者跟随丹东凤城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参观了大梨树村的土地整治项目,看到这里漫山遍野的果树,层叠的梯田,18公里长的通向山顶的柏油马路,红砖绿瓦的农家小院……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深深地吸引了记者,也让记者对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山村有了好奇心。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刘艳秀;单玉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以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为例 [J], 揭明兰
2.用“实干”铸就不朽丰碑——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同志先进事迹调查报告 [J], ;
3.辽宁省凤城大梨树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J], 李亦轩
4.基于遗产活化的满族乡村空间形成机制研究——以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为例 [J],
隋欣; 孙朝阳; 杨轲
5.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春色 [J], 孙德铭(摄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背景及目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旨在改善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此次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采取综合措施,实现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工程内容1.土地改良:对流域内的土地进行平整、改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2.植被恢复:种植适宜的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3.河道整治: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修建防护工程,保障河道畅通。

4.水源保护: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质,确保水资源安全。

5.生态修复: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

6.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工程效果。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1.土地改良:采用深耕、施肥、客土等方法,提高土壤肥力。

2.植被恢复:选用适宜的植物种类,采取播种、移植、扦插等方法进行植被恢复。

3.河道整治:采用机械清淤、人工疏浚、修建防护工程等方法,改善河道条件。

4.水源保护:设立保护区,加强水质监测,采取隔离、拦截等措施,减少污染物进入水源。

5.生态修复: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方法,恢复受损生态环境。

6.监测与管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四、施工进度安排1.土地改良:预计用时2个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2.植被恢复:预计用时3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3.河道整治:预计用时4个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4.水源保护:预计用时2个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5.生态修复:预计用时6个月,分六个阶段进行。

6.监测与管理:贯穿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持续进行。

五、施工组织与管理1.建立项目指挥部,负责协调、组织、管理工程施工。

2.设立工程技术组、财务组、材料组、安全组等,明确各部门职责。

3.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浅谈辽宁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

浅谈辽宁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

全省共治理了 1 240 条小流域, 其中达到国家验收标 准的有 36 9 条 . ( 3) 治理思路上, 改变过去单一治理的传统模式, 立足于发展小流域经 济, 加快水土保 持产业化进程 . 各地把改善生态环境与开发资源 , 发展主导产业 , 农民 , 脱贫致富相结合 使小流域综合治理逐步纳入区域化 布局, 规模化治理 , 集约化经营的轨道 .各地针对当地 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 强调通过坡改梯等基本农田建 设,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 通过沟道治理 , 改善灌溉条件 ; , 通过发展水土保持产业化经济 提高农民收入 . 多年 来, 全省相继出现了凤城市大梨树小流域, 普兰店市四 平小流域 , 建昌县养马甸子小流域 , 北票市娄家店小流 域等一批通过综合治理走上富裕道路的典型, 为水土 保持综合治理树立了榜样. ( 4) 治理措施 上, 各 地从实 际出发, 不 断总结 经 验, 探索符合本地区特点的治理模式 .辽西低山丘陵 "金字塔模式" , 区的的 辽东低山丘陵区的"梯式镶嵌 , 模式" 为当地 小流域综 合治 理提供 了很好 的经验 . 此外, 各地结合实际, 摸索出不少行 之有效的治理 措 施, 如: 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 , 水平槽整地造林技术, 果 , , , , 树台田 谷坊群治沟 反坡梯田 田埂栽植灌木等 在水 土流失治理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 � �.
中图分类号: S 1 5 7. 2
文章编号: 1 009 - 0088( 201 3) 03 - 0084 - 02
1 辽宁省水土保持工程综述
辽宁省是一个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省份, 水土流 失具有分布面广, 流失程度大, 危害严重等特点 .据第 一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 ( 1 986 年 ) 结果分析, 全省水土 2 6 56 47 . 7 0 km , . 1 7% . 流失面积为 占总土地面积的 45 987 年开始 , "突出重点, 从1 全省按照 分类指导, 全面 推进" 的总体部署 , 广泛发动群众 , 掀起了大规模的治 理水土流失热潮, 成效显著. 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 ( 2007 ) 查 年 结果表明, 经过 20 年的综合防治 , 全省水 土流失面积减少到 42 295 . 1 7 km 2 , 土壤侵蚀面积占总 土地面积的比例降至 28. 90% , 治理面积与破坏 面积 的比值由原来的 1:1 . 36 降到 1 :0. 42, 边治理边破 坏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环境开 始向良性循环转化 . (1 ) 治理布局上, 以区划为 依据, 明确防治重点 , . 实行分类指导 辽西山地丘陵区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为 严重的地区, 重点抓好大凌河流域国家重点治理区以 及白石水库上游地区的治理工作 , 以此带动整个辽西 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 ; 辽东山地丘陵区是辽宁中部地 " , 区的 绿色屏障" 重点抓好水土保持设施的保护 , 预 防人为破坏, 促进生态修复, 保护好 "绿色屏障 " ; 中部 低丘平原区( 包括辽河三角洲区 ) 经济发展快, 人为破 2 模式分述 坏水土保持设施的现象比较严重, 重点抓好水土保持 监督工作, 对各项生产建设项目实行依法管理, 搞好恢 2. 1 辽西山地丘陵区小流域综合 治理模式 ( 简称金 复治理 . 字塔模式 ) (2 ) 治理方略 上 , � � � 以 大流域 � 为骨干 , 小 流域为 单 2. 1 . 1 � �� �: � � �� �� � � , , . , 元 实行综合治理 连续治理 多年来 重点抓了大凌 凌源市位于辽西山区, 十年九旱, 水土流失严重 . 981年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 河流域 , 柳河流域 , 东部山区 32 县 ( 区) 和白石水库上 自1 该市从合理利用 游等国家投资的治理项目, 以此带动面上的治理工作 . 土地资源入手 , 合理配置水保措施, 共完成水土流失面 2 4 km .其中: 营造水保林 1209. 7 km 2 , 在具体实施上 , 则以小流域为单元, 实行山 , 水, 田, 林, 积 2 307 . 经果 2 2 , , , , 36 6 . 4 km , 381 . 9 km , , 路统一规划 工程 植物 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 搞好综 林 封禁治理 果树台田 山杏垦 7 km 2 , 5 . 9 km 2 , 8 合治理 .自上世纪 80 年代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 , 复 30. 保土耕作 5 修筑水平梯田 26 2.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

1 . 2 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与恶劣影响 由于我国的地理形态复杂各异,特殊 的自然环境也
此 同时,很多农村地区采用了较为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顺坡进行耕作,陡坡实施开荒,促使深松面积减少 ,导 致土地暴露时间较长,削弱了其抗蚀能力。由于上述并
不 科 学 的开发 利用 模 式 ,使 得 小流 域和 谐 、平 衡 的水土 生 态 系统 受到 一定程 度 的破 坏 ,让 植被 花草 失 去生 长所 需的 自然 环境 ,进 而扰 乱 了生态 圈,形 成恶 性 循环 。因 此 ,为 了有 效 治 理 由此 引发 的小 流 域 水 土 流 失 现 象 , 必 须 彻 底 转 变 基 于 经 济 建 设 目的 下 的水 土 资源 开 发 模 式 ,将 掠 夺 资源 变 为 培 育 资 源 , 以便 深 入 治 理 生 态 破 坏 状 况 ,达 到 合 理 利 用 水 土 资 源 的 目的 ,积 极 开 发 环
2 0 1 5 年 第2 2 期 ( 总第3 3 7 期 )
中阖高舞 f } 技术金 业
I CH1 ^ HI 6 , Tf CH I H T£ I Sf;
NO . 2 2 . 2 01 5
( C u mu l a U v e t y N O. 3 3 7 )
成 了一定程度 的破坏和污染,全球 自然环境 的健康程度 令人堪忧 ,以小流域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出现 、资源不合
理 利用 为 典 型 的环 境破 坏 状况 在 近年 来 逐渐 成 为 人们 关
注和重视的环保任务。某些山区经济发展受 阻,人们生
活 较为 困难 ,为 保 障基 本 的生 活 来源 ,部分 人对 森 林 、 树木 的砍伐 破 坏 ,让 植 被 失去 生 长环 境 ,覆 盖 率大 大 降 低 ,最 终成 为 引发水 土 流 失 的一 项重 要 原 因 ,同 时 ,土 地结 构 、 资源 不合 理 开 发 , 山坡耕 地 面积 较 大 ,耕 作过 程 比较 粗放 ,在肥 力 失 去后 ,便另 外 开垦 新 荒 ,久 而久 之 ,造 成 了土 壤侵 蚀 破坏 。此 外 ,在对 水 土 资源 的开发 与利 用 的过 程 中 ,缺 少相 应 的 水土 保护 措 施 ,忽 视 了水 土 保 持 的重 要 性 ,偏 离 了可 持续 发 展 的原 则 ,进 而破 坏 了 自然 生 态环 境 的平 衡 与稳 定 。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谷坊工程施工与管护:浆砌石谷坊施工包括清基、放线、砌石及勾缝过程。

浆砌石工程的地基在施工前应做清理及处理,在非岩基上应除去淤泥、腐殖土,直至坚实土壤。

砌石之前应进行施工放线,定出基础范围、伸缩缝的位置,以及砌石时必需的样板、准绳等。

浆砌方法。

在工程中常用挤浆法砌面石,以保证砌体的形状,而内心填砌。

挤浆法是边铺浆边砌石的一种方法,其施工步骤是先将石块干摆试放,然后移开、铺浆、再行砌石,并用小石填紧卡稳,将灰浆挤满。

此法砌石质量较高,用灰少,工效随石块加大而提高,一般低于灌浆法,常用于重要的砌体,以及灌浆砌体边缘的成形砌石。

为了保证石块能与砂浆结合牢固,在砌石前应用钢刷将块石上的泥污物刷净,。

另外,块石刷净后,在砌筑前应淋水浸湿,在炎热的气候下施工更易被忽视。

对砌筑好的坡面用高压水冲洗块石表面及缝隙,清除杂物及污泥。

然后对于砌石缝隙灌注强度等级为C20的一级配混凝土,混凝土的抗冻标号为D20,最大骨料粒径为20mm,砂的细度模数不小于3.0。

浆砌石谷坊修好后,要在每次有较大降雨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如发现谷坊四周发生侵蚀时要及时覆土踏实,如发现谷坊损坏时要及时给予修复,以保证谷坊正常使用。

水土保持造林工程施工方案栽植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清理场地f定点放线f整地挖穴f选种f运苗f栽植苗木f施基肥f施保水剂f踩实f 浇水—覆土—养护管理—验收1、整理用地:整地时间主要安排在雨季之前,整地方式则根据项目区不同立地条件和树种确定,其中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 X30厘米。

整地时表土和心土分开放,回填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活土层深度大坑35厘米、小坑25厘米。

要求坑内无杂草、石块、灌木根等杂物。

2、放线:严格根据图纸标出种植地段、位置及品种的轮廓并进行放线,定点放线严格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明确,标记明显。

定点放线后由设计和监理工程师验点,合格后方可施工。

3、挖坑:(1)种植穴规格:树穴直径和深度,根据苗木情况决定。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及综合治理(全文)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及综合治理(全文)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及综合治理XXX5 XX XX 1674-6708(20XX)80-0116-02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集合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地在于用最少的劳动耗费,猎取最大的生态经济效果,实现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目标。

1流域概况及水土流失特点1.1流域概况大西岔小流域位于辽宁省宽甸县东部的大西岔镇大西岔村,土地总面积为37km2,工程区属于辽东石质山区,区内山体连贯,形态各异,沟壑发育,海拔高度在100m~600m之间,地带性土壤为棕壤土,土层厚度在0.3m~1.5m之间,植被属温带针阔混交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属于华北和长白山植物区系的过渡带。

气候属季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工程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 200mm,多集中6、7、8三个月,多年平均气温为6.6℃,≥10°积温3200℃,1.2水土流失特点一是流失面积大,分布广。

经调查和20XX年辽宁省卫星遥感资料分析,工程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5.13km2,占工程区总面积的40.89%。

二是流失强度大。

年均土壤侵蚀量7.96万t。

平均侵蚀模数为2150t/km2.。

局部地区高达4500t/km2.~7500t/km2.。

三流失类型多样。

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相伴发生。

滑坡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活跃。

尤以面蚀最为普遍。

沟蚀多发生在暴雨季节、地面有一定倾斜、植物稀少、覆盖厚层疏松物质的地区,如无工程果园、荒山荒坡、侵蚀沟壑、经济林、林草覆盖率较低的疏林地中。

2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危害2.1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2.1.1 自然因素山坡陡峻,地质古老破碎,降雨量多,降雨强度大,频率高,幼林多,疏林地多。

2.1.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有三方面:1)工程区内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耕作和治理措施,现在还延用原来的家耕方式,种植方式单一;2)经济林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经济林还没有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现在还处于精放治理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平衡重视程度不够;3)是蚕场的过渡放养,掠夺式经营,致使树势退化,三类蚕场逐年增多,严峻地出现沙化,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地类。

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技术应用研究

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技术应用研究

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技术应用研究张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水务局水土保持工作站,内蒙古呼和浩特011500)专业◆应用◆传承专业[摘要]主要以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技术应用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当前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成因为主要依据,从建立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确定过流宽度合理设置消能池、修建护岸、造林治理四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主要目的在于增强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效率,为规避小流域水土流失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水土保持技术;小流域治理;应用实践[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05-0165-01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更,环境问题越发显著,环境治理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急需关注的问题。

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水土保持技术得到了广泛利用,在保护环境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水土保持技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当前,在小流域中利用水土保持技术,能够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以免水土发生流失,从而保障社会经济稳固发展。

一、水土流失带来的主要危害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体现在两方面:(1)农民的耕地;(2)河流与水库,危害相对严重的是耕地。

我国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比较多,原本就没有充足的耕地来播种粮食,若是依靠进口粮食来满足社会群众生活需求,那么高价格的粮食是农民消费不起的。

众所周知,只有肥沃的土地才会长出优质的农作物,才会确保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因此,农用土地在连续种植几年农作物以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养,在修养期间不得耕种任何农作物,以此来推动土地营养积累。

但我国农村能够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较少,农用土地每年都需要耕种,因没有进行适当修养,导致农用耕地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大量的雨水会使一些泥沙被冲进耕地中,导致沙压农田,致使土壤贫瘠。

对水库造成的危害就是使大量的泥沙被冲到水库之中,导致水库水资源污染,在一些流速小的地方会形成淤泥。

二、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一)农耕方法较传统许多农民采用的耕种方法依旧是传统的方法,此种种植方式相对单一,在种植过程中若不注意保护农田,会导致农田存储营养的能力下降,致使其保肥蓄水的能力逐步降低。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典型设计综述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典型设计综述
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以松山小流域为例,松山峪小流 域 (任 家 屯 片 区)总面积 119350hm2,位于辽宁省盖州市南部什 字街镇境内,包括松山峪村一个村,小流域距离盖州 市 697km,距离什字街镇 118km,有村村通道路与 外界相连。小 流 域 位 于 碧 流 河 水 库 上 游,小 流 域 东 南侧为碧流河水库库区。任家屯片区位于小流域南 侧,中 心 坐 标 为 E122°29′4851″-122°33′506″、 N39°56′431″-39°58′1231″。 片 区 流 域 总 面 积
(辽宁省盘锦水文局,辽宁 盘锦 124010)
摘 要:以松山和和美小流域为例,采取封禁治理、自然修复等措施,提高全市林草覆盖率。统 筹全市各行各业及社会力量,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 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合理确定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区域内水土保持防洪安 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及饮水安全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治理;设计;小流域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B
水土保持林选用抗逆性较强且经济性较强的红 松、落叶松与刺槐混交。阳坡栽植红松及刺槐,混交 比例为2∶1。阴 坡 栽 植 落 叶 松 及 刺 槐,混 交 比 例 为 2∶1。整地方 式 采 用 小 穴 整 地。 在 林 草 覆 盖 率 较 低 的疏林地进行补植,树种选择红松,补植密度平均为 1000株 /hm2。整地方式采用小穴整地。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栽植点和播种点(穴) 的数量。在造林前要确定适当的造林密度[4]。造林 密度是指初 植 密 度。 按 照 《水 土 保 持 综 合 治 理 术 规 范》,结合本 地 实 际 情 况,确 定 了 造 林 密 度。 造 林 密 度为株行距 2m×2m。 13 老果园改造

水土保持小流域开发治理问题初探

水土保持小流域开发治理问题初探

摘要: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干旱洪涝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资源损失,影响水资源使用效益,本文分析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问题0引言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应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

如今,我国许多省份水土流失情况日益严重,使当地的经济与工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严重地制约和影响。

1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小流域通常是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限所形成的集水单元,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小流域的理论实践与技术创新不断研究,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由于每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水平等情况都不相同,因此对小流域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及治理目标都不能相同。

近几十年来,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治理起来难度很大,因为水土流失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在农村中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如果不能有效治理,水土资源就不能有效地得到保护,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也不能得到有效发展。

从目前整体工作的成效来看,除了几个国家重点项目,大多数小流域的治理规划,都只依靠水利水保部门进行规划,但这项工程的建设涉及到了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等多种部门,它需要很长的治理时间,管护起来比较困难,各个部门如果不能互相协调,不能调动整体资金的投入,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水土保持小流域的治理问题研究2.1提高对小流域治理的群众积极性。

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的不平衡是导致我国农村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更是小流域治理工程的一项巨大工程,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关键是要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要靠政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

2.2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各个区域要结合本地不同的经济状况来进行在小流域治理工作的开展。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范本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范本

目录1 综合说明 ...................................................................... - 1 -1.1 项目背景.................................................................... - 1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 -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3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3 -1.5 施工组织设计................................................................ - 4 -1.6 水土保持监测................................................................ - 5 -1.7 技术支持.................................................................... - 5 -1.8 项目组织管理................................................................ - 5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 6 -1.10 效益分析................................................................... - 6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 8 -2.1项目背景 .................................................................... - 8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 - 8 -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0 -3.1项目区选择理由 ............................................................. - 10 -3.2项目区概况 ................................................................. - 10 -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18 -4.1建设目标 ................................................................... - 18 -4.2建设任务及规模 ............................................................. - 18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19 -5.1布局原则 ................................................................... - 19 -5.2工程措施 ................................................................... - 19 -5.3水土保持林设计 ............................................................. - 28 -5.4封禁治理设计 ............................................................... - 34 -6 施工组织设计.................................................................. - 37 -6.1 施工条件................................................................... - 37 -6.2 施工组织................................................................... - 38 -6.3 施工进度安排.............................................................. - 38 -7 水土保持监理、监测与监督...................................................... - 39 -7.1 项目监理................................................................... - 39 -7.2 水土流失监测............................................................... - 39 -7.3 水土保持监督............................................................... - 41 -8 技术支持 ..................................................................... - 42 -8.1 技术支持方案............................................................... - 42 -8.2 技术培训................................................................... - 42 -8.3 技术推广................................................................... - 43 -9 项目组织管理.................................................................. - 44 -9.1 组织管理机构............................................................... - 44 -9.2 组织管理措施............................................................... - 44 -9.3 技术保障措施............................................................... - 45 -9.4 监督保证措施............................................................... - 45 -10 投资概算 .................................................................... - 47 -10.1 工程概况.................................................................. - 47 -10.2 编制依据.................................................................. - 47 -10.3 基础单价.................................................................. - 47 -10.4 建筑工程单价编制.......................................................... - 48 -10.5 独立费用.................................................................. - 48 -10.6 编制成果.................................................................. - 49 -10.7 资金筹措.................................................................. - 57 -11 效益分析 .................................................................... - 58 -11.1经济效益 .................................................................. - 58 -11.2生态效益 .................................................................. - 60 -11.3 社会效益.................................................................. - 61 -12 结论 ........................................................................ - 62 -13 附图、附表 .................................................................. - 63 -1 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根据(陕水规计发110号)文件要求,通过对后河小流域进行的野外调查、勘测,调查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情况,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和侵蚀强度 ,调查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种植模式及治理经验等,收集了相应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15年编制完成了《***县***镇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项目区选择在县内流失较为严重的***镇的后河小流域,近年来,随着项目区内公路建设、人为砍伐等影响,使项目区本就脆弱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的危害日趋严重,干旱、洪涝灾害严重影响区域的农业生产,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1.2.1项目区选择理由(1)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丰富,但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贫瘠,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为早日改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需要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基础条件较好,提升水保措施效益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该区域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域环境得到进一步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提升水保效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3)政府支持、群众积极.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环境面貌的希望迫切,每年以议案的形式提出开展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对造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要求迫切,因此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群众的积极性高.1.2.2项目区概况后河小流域地处***县南部***镇******社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54′08〞—109°52′07〞,北纬35°28′52〞—35°27′04〞之间.项目区属黄土残塬沟壑区,支沟密布深切,沟道狭窄,土壤主要由褐土、黄土性土和红土组成,植被覆盖率为41.29%.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为8.6℃,多年平均降水量536米米,植被主要包括森林植被和天然草场植被,总体而言草灌荒坡较多,乔木林多为人工栽植.水土流失面积3.55千米²,占总面积的71.72%.截至2013年底,已治理面积1.7千米²,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47.89%.流域涉及***镇***社区相里1个行政村,共54户168口人,小流域总面积为4.95千米²,人口密度 34人/ 千米²,人均基本农田1.5亩,农业人均耕地2亩,人均经果林4.89亩.2013年粮食总产量为16.8万千克,农村各业总产值55.90万元,人均纯收入1996.43元.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根据流域治理现状,结合流域地形和水资源情况,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期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千米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5千米2,新增综合治理程度 35.21%,累计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3.10%.林草覆盖率由41.29%增加到55.07%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期末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亩,人均粮食达到2155㎏,使小流域农业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至4275.36元.本次方案建设规模:新增治理面积1.25千米²(包括生态修复),其中:新修水平梯田3.30h米2,乔木林(侧柏、刺槐)41.80h 米2,灌木林(柠条)26.40h米2,封禁面积53.50h米2.期末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到83.10%,年减少输渭泥沙0.44万t.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根据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地貌类型、水土流失特点确定其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为:基本农田建设、水土保持林工程和封禁治理.(1)水平梯田工程项目区现有耕地少,而且基本为坡耕地和低标准梯田,因此,结合实地调查地形和农民意愿,规划新增1处稳产高产粮食水平梯田,面积为3.3h米2.(2)水土保持林草工程为了提高林草覆盖率,保持水土,以乔木、灌木林配置为主,达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又照顾到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依据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图斑立地条件分析,确定建设乔木林(侧柏、刺槐)41.8h米2,灌木林(山桃/山杏)26.40h米2.(3)封禁治理对林草损坏严重的疏幼林采取补植补种措施,具体布设同乔木林设计.设1个封禁治理区,治理面积53.50h米2,补植2.23万株,设围栏长500米,封禁牌1个,落实管护人员1人.1.5 施工组织设计后河小流域内水源条件较好,目前已通村级公路,交通条件较为便利.该流域属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6℃,措施一般安排在秋季进行施工.苗木、砂子、水泥、石子可在附近县区就近购买.流域内现有劳力97个,平均每年每个劳力可投劳1300个工时,年可投劳12.61万工时,能够满足工程建设所需的10.58万工时的要求.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总工期为3个月.计划于2015年3月上旬开工,2015年5月底完工.1.6 水土保持监测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依据合同和国家有关法规、技术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理,项目监测时段为项目施工准备期开始至项目验收,监测范围为项目实施的全部区域,监测内容包括:水土保持效益监测,重大水土流失事件调查.在可研规定的监测时段内,每年汛前、汛后及每次大雨后各监测一次.1.7 技术支持根据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对水土保持措施在实施时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对于重要技术问题组织有关专家现场提出方案,重点予以解决.***县水保队、水保监督站现有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加之多年的实践经历,造就了一批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技术队伍,完全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1.8 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建设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施工管理合同制,项目资金必须设立专帐,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水务局组织水土保持工作队挑选业务骨干,有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对工程重要环节、技术难点进行指导,为该项目高质量的完成奠定技术基础.该项目监理机构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资质或聘请注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从事水保监理工作..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包括工程费用、林草措施费、封育治理措施费、费用四部分组成.概算总投资为5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7.89万元,林草措施费27.60万元,封禁措施9.62万元,独立费用3.43万元,基本预备费1.46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省级投资和地方配套,项目建设概算总投资为5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40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1.10 效益分析经过综合治理,新增治理面积125h米²,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面积累计达295h米²,治理程度达到83.10%,期末年新增保水1.34万米3、新增保土0.44万t,地表径流就地拦蓄入渗,改善了地表径流状况,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同时增加了流域常流水流量,提高了地表径流的利用率.项目区林草覆盖率达到55.07%,极大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农村经济结构将稳步均衡发展,使粮食生产形成集约经营,使大量剩余劳动力投入土地资源开发,发展绿色企业.项目的实施,也将促进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使项目区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均收入由目前1996.43元提高到4275.36元.30年累计产出效益162.05万元.2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县***镇后河小流域地处陕北黄土残塬沟壑区,该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十分迫切.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更为综合、更大范围地解决流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近几年来,县内开展了以水土流失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方式,以突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重点,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2.2项目建设必要性近年来,随着项目区内公路建设、人为砍伐等影响,使项目区本就脆弱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遭到了更加严重地破坏,虽然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仍存在着投入不足、进度缓慢和治理标准偏低的问题.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布局不合理,流域内水土流失仍很严重.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3.1项目区选择理由(1)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丰富,但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贫瘠,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为早日改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必须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基础条件较好,提升水保措施效益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该区域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域环境得到进一步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提升水保效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3)政府支持、群众积极.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环境面貌的希望迫切,每年以议案的形式提出开展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对造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要求迫切,因此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群众的积极性高.3.2项目区概况3.2.1自然条件3.2.1.1地形地貌后河项目区地处***县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54′08〞—109°52′07〞,北纬35°28′52〞—35°27′04〞之间(详见项目区地理位置图).属黄土残塬沟壑区,支沟密布深切,沟道狭窄,土壤主要由褐土、黄土性土和红土组成,植被覆盖率为30.97%.该项目区地质基础为额尔多斯地台,在中生代基岩和新生代红土层所构成的古代地形上覆盖了深厚的风成黄土,在第三纪古地形基础上形成沟壑、梁峁、残塬地形,剥蚀强烈,河谷深切,地面破碎,沟道狭窄,断面多呈“U”字形,沟坡陡峻,易发生滑坡、崩塌,有严重的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其地形特点是:(1)以石质山地为主,海拨为1400米以上的山梁,几乎不见黄土,基岩风化壳厚达1至3米,缓梁低丘显示出古老剥夷面残迹.(2)河流呈放射状注入洛河,河流下切强烈,形成许多基岩峡谷.(3)黄土成薄层状、片状分布于1400米以下的山坡,连片的厚层黄土在1300米以下的缓梁、高阶地上,保存较好,是主要的草坡地.项目区内山梁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沟壑密度为2.91千米/千米2.3.2.1.2气象水文项目区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气温变化剧烈且多大风,降水过程少且降水总量变化不定,易出现冬春连旱形势,因而干冷、多风、干旱是冬春季节显著的气候特征.平均气温为8.6℃,多年平均降水量536米米,无霜期在160~182天之间.保证率为80%时,有效积温≥0℃的积温,平均为3834.1℃,有效积温≥10℃的积温,平均为3329.8℃.年最长日照时数为2684.4小时,最短年日照时数为1977.7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69.8小时.6月份日照时间最长,占全年的10.5%.表3-1项目区气象特征表项目区冬季是全年降水最少季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米米左右,仅占全年平均总降水量的3%以下.年最大降水量832.12米米(1983年),最小降水量366.1米米(1995年),汛期降水量324.3米米.夏季﹙6—8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53.8%;秋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的27.2%;春季降水占16.5%;降水年际变化比较大.自然灾害主要有:冻害、干旱、冰雹、连阴雨、暴雨等.项目区内暴雨频繁,且强度大.据县气象资料推算,暴雨平均每年1.88次,发生暴雨年份占83.3%,十年八遇还多.经计算多年平均径流量31.2万米3.3.2.1.3土壤植被该项目区内土壤大部分为褐土、黄土性土壤.按规律表现有明显的微地域性和地带性分布:以褐土为主的林区土壤;以原黄墡土、黑垆土为主的黄土残塬土壤;以淤土、黄墡土为主的川道土壤.植被主要包括森林植被和天然草场植被.森林植被大部分分布于阴坡及沟道两岸潮湿地带,其特征是靠近分水岭一带林相较密,乔、灌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分离型,距分水岭相对较远处林相稀疏,乔灌混生.总体而言草灌荒坡较多,乔木林多为人工栽植.流域内现有林地面积204.40公顷,占总面积的41.29%,其中疏幼林占总面积的10.81%.由于超量采伐,林木的蓄积量在急剧下降.草场植被分布于荒山荒坡的阳面,多为天然次生草场,质量差,保水保土和载畜能力都比较低下.构成林分的优质树种主要有:栎类、油松、山杨、侧柏等多种乔木;灌木主要有:柠条、连翘、狼牙刺、荆条、虎榛子、胡枝子、马茹子、酸枣等群系;草本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紫花苜蓿、蒿类、马蹄针、羊胡子草、白草、野棉花、水芹等.3.2.2社会经济现状后河流域涉及***镇***社区相里1个行政村,共54户168口人,小流域总面积为4.95千米²,人口密度 34人/ 千米²,人均基本农田1.5亩,农业人均耕地2亩.2013年粮食总产量为16.80万千克,农村各业总产值55.90万元,人均纯收入1996.43元.项目区是一个农业经济区,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及豆类作物为主,经济林果主要以核桃、苹果为主.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副业以采集山货等构成了项目区农村经济的主要内容.3.2.3土地利用3.2.3.1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为4.95 千米²,人口密度34人/千米²,人均土地2.95h米²,现有耕地20.40h米²,占总面积的4.53%,人均耕地2亩,主要种植玉米、土豆及豆类等作物;林地面积204.40h米²,其中经果林54.78h米²、乔木林57.20h米²、灌木林38.92h米²、疏林地53.50h 米²,林地占总面积的41.29%;荒草地234h米²,占总面积的47.27%;水域面积14.6h米²,占总面积的2.95%;村庄及道路10.92h米²,占总面积的2.20%;其他用地8.7h米²,占总面积的1.76%.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4.95千米²,其中:<5°的面积35.04h米2,5°-15°的面积86.43h米2,15°-25°的面积127.76h米2,25°-35°的面积25.98h米2,>35°的面积62.02h米2,详见表3-2.表3-2 后河小流域土地坡度组成表后河小流域共有耕地22.40h米2,其中<5°的10.30h米2,5°-15°的面积11.87h米2,15°-25°的面积0.22h米2.详见表3-3.表3-3 项目区耕地坡度组成见下表:3.2.3.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1)存在的主要问题①从流域总体来看,林草覆盖率小,生态林比例小,生态依然脆弱.②人均基本农田少,经果林多,各类治理措施的配置不够合理,蓄水保土保肥能力差,农业单产低.③产业单一,劳动力流失,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④多年来水保工程项目投资严重不足,制约了水保工程建设的发展速度 .2)农业发展方向①适量增加基本农田的面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及经济价值.②利用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实施水土保持林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标本兼治,既起到保水保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又能招回外流劳动力,促进农、林、牧各业的综合发展.3.2.4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3.2.4.1水土流失现状(1)自然水土流失项目区总面积4.95 千米²,水土流失面积3.55千米²,占总面积的71.72%.其中区内轻度侵蚀面积0.90千米²,占流失面积的25.35%;中度侵蚀面积1.90 千米²,占流失面积的53.52%;强度侵蚀面积0.75千米²,占流失面积的21.13%.年侵蚀模数按照地形、地貌、植被现状,水土流失轻重程度有所不同,全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000t/ 千米².a,年均流失量0.71万t.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两种,尤以水力侵蚀为主.(1)水力侵蚀主要有面状、溅蚀、片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细沟、切沟、冲沟等,面蚀主要发生在梁、峁、坡的坡耕地;(2)重力侵蚀主要有崩塌、滑坡、泻溜等.崩塌发生在切沟、冲沟的陡壁;滑坡主要发生在沟坡与梁峁坡,黄土较薄,红土较浅的结合部.3.2.4.2水土保持概况1)水土保持管理机构项目由***县水土保持工作队负责管理和监督,配备人员28人,其中: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4人,水土防治工8人.2)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总面积4.95千米²,水土流失面积3.55千米²,占总面积的71.72%.截至2013年底,已治理面积1.7千米²,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47.89%.3)主要经验经过几十年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对县内严重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作用和效果,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①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将工程措施和坡面措施建设相结合,使项目区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②通过栽植适宜树种的水保林,加强天然次生林保护,此次可使项目区林地覆盖度提高到55.07%,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③通过发展水土保持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和涵养水源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水平.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4.1建设目标(1)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到期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千米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5千米2,新增综合治理程度 35.21%,累计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3.10%.(2)生态环境改善目标林草覆盖率由41.29%增加到55.07%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3)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人均粮食达到2155㎏,使小流域农业人均年纯收入由1996.43元增加到4275.36元.4.2建设任务及规模根据防治目标,土地利用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确定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任务为:新增治理面积1.25千米2,其中:新修水平梯田3.30h米2,乔木林(侧柏、刺槐)41.80h米2,灌木林(柠条)26.40h米2,封禁面积53.50h米2.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5.1布局原则(1)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一片,成效一片、验收一片.(2)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最大程度发挥水保工程的使用效能.(3)坚持植物措施与生态恢复兼顾的原则.在注重建设效益的同时,合理配置各项措施,组成综合防护体系.5.2工程措施5.2.1坡改梯(基本农田)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以改善小流域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为前提,以增加保肥保土保水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的.主要选择在近村、近水、近路土质较好,有利于机械化施工和耕作的坡耕地上.并根据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经逐图斑地块对位落实,确定小流域不同坡度耕地梯田修筑面积.后河小流域梯田总规模为3.3h米2.根据实地踏勘,为10°~15°,位于流域的坡耕地上.5.2.1.1设计依据(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200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2008;(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4)《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2003);(5)《延安地区实用水文手册》;(6)陕西省水利厅、财政厅文件《关于下达2014年省级水土保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陕水规计发[2014]110号).5.2.1.2 设计原则①、坚持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的原则.②、坚持以田面最宽、田块最长、工程量最小的原则.③、坚持因地治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原则.④、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合理配置的原则.⑤、坚持大弯顺势小弯取直的原则.5.2.1.3 设计标准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3小时最大降雨.***县3时最大降雨量为58.52米米.(1)工程地段选定根据实地勘测,新建基本农田分别位于后河小流域的山坡耕地上.设计在勘测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个不同坡度段即:10°-15°坡耕地进行设计,以设计计算工程量.(2) 耕作田块方向耕作田块方向布置在保证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的南北向.根据地块实地勘测分析,拟定田块长边方向按平行于等高线进行布设.(3) 耕作田块长度、宽度、形状田块长度、宽度及形状的确定以有利于机械化耕作为目的,同时考虑到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因素.按照平整土地挖填土方量平衡最小的原则,田块长边沿等高线布设,田块最小长度不小于100米,田块宽度按15-~20米进行设计.为了便于机械化耕种田块形状均为长方形,且长边与短边的交角以接近直角为好,长宽比不小于5:1.部分地块受地形条件限制时,田块形状也可选择为正方形、梯形或其他形状.另外,要求田块纵向水平,横向外高里低.5.2.1.4设计(1)断面设计水平梯田断面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按省工、省时、省钱的原则,确定在不同条件下水平梯田的最优断面.本设计主要根据地面坡度、机修和机耕、灌溉等要求,先定出田面宽度 ,再计算田坎高度 .①、梯田断面要素图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H=B X Sinθ………………………..(1—1)B X=H/Sinθ….…………….………(1—2)b= HCtgα….….…………………...(1—3)B米= HCtgθ..………………………(1—4)H= B米tgθ………………………….(1—5)B=B米-b=H(Ctgθ-Ctgα)………(1—6)(2)田坎设计依据国标,参考延安地区企业标准,设计出该小流域水平梯田经济安全的田坎坡角.机修梯田田坎有硬坎和软坎,软坎田坎坡角一般采用45°左右,硬坎坡角为70°-74°,一般采用硬坎.(3) 田面宽与田埂设计根据梯田防御暴雨设计标准,并结合当地经验,田埂宽a定为0.3-0.5米,内边坡比为1:1,外边坡比与埂坎比一致.按照小流域现有机械施工条件和劳力状况,梯田修筑全部采用机械修筑,人工拍硬埂坎,同时小面积的推修软埂坎.从便于修筑、机耕、灌溉等方面考虑、参照有关技术标准,田面宽度一般在10米—30米左右,结合***县后河小流域实地情况,确定在不同条件下水平梯田的断面为:10°田面毛宽21.37米,田面净宽20米;15°田面毛宽16.62米,田面净宽15米;各坡度、田面宽梯田断面参数见表5-1.表5-1 水平梯田断面要素标准设计表(4)质量要求①田面平整,填土部分应考虑沉陷加高,做到里低外高.有灌溉条件的,田面要保持与水流方向一致的1:300—1:500的比降.②田坎整齐坚实,光滑顺直.③保留表土,深翻土层30厘米以上.。

基于凤城大梨树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与水土保持

基于凤城大梨树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与水土保持

基于凤城大梨树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与水土保持梁金亮;张昌宏【摘要】大梨树小流域通过规划治理,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辽东山区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介绍该小流域的各项治理措施,阐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为新农村建设及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装备》【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2页(P94-95)【关键词】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新农村【作者】梁金亮;张昌宏【作者单位】宽甸县水土保持局,辽宁丹东118200;上海市农场局,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2大梨树小流域位于凤城市郊西南6 km处,流域总面积48 km2。

从1981年开始,该小流域按照规划,经过20多a的艰苦奋斗,绿化了所有的荒山,根治了水土流失,使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山青水碧、花果满山的美丽田园。

在此基础上,利用绿色资源开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辽东山区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

1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绿色生态家园1)搞以栗代柞。

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柞蚕下山,板栗上山”的口号,经过20多a 的努力,现超过200 hm2的柞蚕沙化土地全部种上了板栗。

2)建万亩果园,营造经济林。

从1989年开始,大梨树小流域连续10多a坚持“小突击、大会战、专业队伍常年干”的做法,现已形成18 km五味子长廊,修高标准水平梯田 0.71 hm2,共栽桃、梨、苹果、李子、板栗等果树百万株,果园总面积1 733 hm2,成为全国最大的村级集体果园。

3)在沟壑治理基础上引水筑坝,修建人工湖。

首先,在73条沟壑中修建谷防;其次,在流经村内20 km的梨树河道上逐级修建拦洪拱式坝,在河道两侧采取生物措施,里柳外杨,密密麻麻,形成一道道绿色屏障;再次,先后投资400万元在万亩果园山下兴建了一座占地面积8 hm2、总库容40万m3的水库。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1.1.1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新形势新阶段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新的《水土保持法》为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全面提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水土保持积极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巩固天然林草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保护好草原和湿地。

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1.1.2工程建设必要性(1)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防止沙尘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河床淤积等水土流失危害,降低水土流失程度,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本质内涵是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施生态修复,依靠自然力量,遵循自然规律,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对自然的过度干扰,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是落实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重要举措。

1.1.3方案编制过程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践与探索--雁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践为例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践与探索--雁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践为例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践与探索--雁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践为例陈瑶【摘要】文章以雁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实践为例,分析了雁子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严重现状,加强控制雁子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改变雁子小流域的生存环境,努力发展当地的经济,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建立起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的机制,使生态环境与当地经济能够互相补充和促进,使当地群众真正加入到环境的保护中,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246-248)【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作者】陈瑶【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水利局,贵州六盘水553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小流域以分水岭作为界限,一般面积在3~50 km2,既是独立的自然集水区域,也是完整的集水区域,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就要根据小流域特点,逐步实现由点及面的治理工作,实现水土流失全面的治理。

小流域的治理工作既要将小流域作为治理单元,又要符合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结合的方式,把近期与长期的利益融合,做好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的前提下,完成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人工的治疗与生态的修复结合起来,实现对山、水、田、林的综合治理,而加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通过研究和探索,使水土流失的情况得到控制,提高当地经济和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得到更好的建设[1-2]。

项目概况主要包括:地貌概况、土壤概况、植被概况、降水概况和流域概况。

雁子小流域地处盘县南部普田回族乡境内,与兴义市品甸镇接壤,地理位置为E104°46′20″~104° 49′15″,N25°19′40″~25°23′20″。

该流域距县城红果110 km。

流域面积21.38 km2,水土流失面积15.02 km2,流域呈长方形,平均海拔1 560.35 m。

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设计研究覃柳素

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设计研究覃柳素

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设计研究覃柳素发布时间:2021-08-24T08:23:56.534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3期作者:覃柳素[导读] 本工程顺利建设,将成为当地一道美丽清洁亮化景观,并带来一定的效益。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河池市 547000摘要:巴马县那社乡祥兰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主要任务为结合当地实际及发展需要情况,进行蓄水保土及水土流失治理等,主要采用工程措施和封禁治理措施,工程措施为河道整治及村庄所在地亮化设施,封禁措施为对具有植被恢复能力的疏幼林地进行封禁治理。

本工程顺利建设,将成为当地一道美丽清洁亮化景观,并带来一定的效益。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设计1项目区概况巴马瑶族自治县现辖巴马镇和西山、凤凰、甲篆、所略、燕洞、那桃、百林、东山、那社10个乡(镇)107个社区、村委会,县城驻巴马镇,聚居着壮、瑶、苗、侗、满、毛南族等多个民族。

祥兰小流域位于巴马县城西部那社乡,那社乡北邻凤山县,南接所略乡、东邻甲篆乡,西连局桑乡,距县城40km。

祥兰小流域发育有两种地貌单元,西部、南部、中部及北部大部分区域为碎屑岩地区,地貌类型为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貌;北东部和东部区域为碳酸盐地区,地貌类型为岩溶峰丛洼地(谷地)地貌。

小流域土壤以水稻土、冲击土、红土为主。

小流域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桂北山地丘陵植被片。

原生植被几乎绝灭,只在有些地方有少量乔木林、疏残林和稀疏灌丛杂草植被。

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中“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表”,巴马县属于滇黔桂岩溶石漠化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巴马县是我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也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对巴马县生态文明建设及振兴乡村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设必要性祥兰小流域内土坡与石山交融,山高地陡,植被生长不易,导致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影响了流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依托流域治理 。 促进新农 村建设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以开展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 。 通过工程 、 林草 、 农业耕作等措施 的有效结合 , 以提 可 高生态 自我修复能力和植被覆盖率 ,涵养水土资源 , 变地 面径流为地下径流, 削减洪峰 , 增补枯水流量 , 改 善江河水流状况 ,保持水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 ; 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提高土地生产力 , 减少滑坡 、 泥石流 、 山洪等水旱灾害的发生 , 减少入河 泥沙和河道淤积 , 提高河道 防洪减灾能力 , 维护河流 健康和社会稳定 :还可有效调节地表径流和区域气 候, 防止沙尘暴等恶劣天气 的发生 , 改善流域生态环 境 。为沿河广大人民群众创造 良好 的生产生活条件 , 保证人 民群众安居乐业 , 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 32 水 土保 持 的主要 措施 .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 。 而水土保持作 为一项人类 与 自然灾 害作斗争的生产
中图分类号 : 172 S5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4 1 6 ( 1)6 0 9 — 2 17— 11 0 1 —040 2 0
50 0a 0 医药文化的底蕴 。 0 6 , 20 年 他们又投资 1 0 0 0 总 面积 4 m 。从 18 年开 始 , 小 流域 按 照规划 , 8k 91 该 多万元 .把环绕大梨树的季节性干河开掘成 1 m 2k 经过 2 0多 a 的艰苦奋斗 . 绿化 了所有 的荒山, 根治 了 长 、0m宽的人工运河。同时 , 5 又在河两岸配套修建 水 土 流 失 . 昔 日的穷 山村 变 成 了 山青 水 碧 、 果 满 了水 上乐 园 、 童 乐 园 、 冰场 、 使 花 儿 旱 游泳 场等 。 照 《 依 西游 记》 话 小说 , 万亩果 园 山脚 下 , 建 占地 2h 2蓄 神 在 兴 m 、 山 的美丽 田园 。在此 基础 上 , 利用 绿色 资源 开 展生 态 农业观光旅游 . 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 的发展 , 出了 走 水 1 万 m 的王母 瑶 池 、 帘 洞 。在人 工 运河 的上 0多 水 依次建了龙潭 、 双龙湖 、 龟山东湖 、 神树湾等大小 条具有 山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 成为辽东山区脱贫致 游 。 富 的一 面旗 帜 。 水 面 , 进 了游船 , 起 了码头 , 在岸 上 、 间 、 坪 购 建 并 林 草 中建起 多处 反 映农村 生产 生 活 的雕 塑 来美 化环 境 。 旅 1 开展小流域 综合治理 。 建设绿 色生态家 园 1 )搞 以栗代 柞 。 小流 域综 合治 理 提 出了 “ 蚕 下 游基础设施 的兴建 。使大梨树 的旅游资源被充分开 柞 山青水 秀 , 如诗 如 画 , 天 是花 春 山 。 栗 上 山 ” 1号 , 过 2 板 的2 1 经 0多 a的努 力 , 超 过 发 。如 今 的大梨 树 村 , 现 园 , 天是 公 园 , 天是 果 园 。 夏 秋 久居钢 筋 水泥 闹市 的各 20h 0 m 的柞 蚕沙 化 土地 全部 种上 了板栗 。 地游客纷至沓来 , 体验大 自然与人的和谐和原汁原味 2 建万亩果园 , ) 营造经济林。 18 年开始 , 从 99 大 品尝地道 的农 家饭菜 , 享受大 自然的美 梨树小流域连续 1 0多 a 坚持 “ 小突击 、 大会战 、 专业 的 田园生活 , 队伍常年干” 的做法 , 现已形成 1 m五味子长廊 , 8k 修 丽风 光 。 2 )开 发特 色农 业 , 立 高科 技示 范 园 , 出农 业 建 突 高标准水平梯 田 0 1 m , . 7 h 共栽桃 、 、 梨 苹果 、 李子 、 板 9 8 村委会投资 9 万元建立了 2 7 0 . 6 栗等 果树 百 万株 , 园总 面积 17 3h 成 为全 国最 旅游特色。19 年 , 果 3 m , h 的 高 效 日光 温 室 , 后 引进 美 国 、 m 先 以色 列 、 拿 加 大 的村 级集 体果 园 。 大、 日本 、 国等 国家 的名 、 、 、 泰 新 特 优蔬 莱 和果 树 等新 3 )在 沟壑 治 理基 础上 引水 筑 坝 , 建人 工 湖 。 修 首 O多 示 果 先, 7 在 3条沟壑 中修 建谷 防 ; 次 , 其 在流经村 内 2 品种 2 个 。 范园 里一 年 四季鲜 花盛 开 , 实 挂满 0 枝头 , 游人 既可 观赏 、 习 , 学 又可 品尝 、 购买 。 k 的梨 树河 道上 逐 级修 建拦 洪拱 式 坝 ,在 河道 两 侧 m 3 )建设 清 洁小 流域 与 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建 设 相结 采 取生 物措 施 , 柳外 杨 , 里 密密 麻麻 , 成一 道道 绿 色 形 大梨树村按照文明村 的总体规划 , 2 对 2 屏 障; 再次 , 先后投资 4 0 0 万元在万亩果园山下兴建 合。几年来 , 个村 民组 的 自然 屯堡 进 行 了全 面整 治 、 改造 , 划 民 规 了一 座 占地 面积 8h 总库 容 4 m 、 0万 m 的水库 。 通过 院墙 和街 道 。 公 路 两侧 新 建 了二 层楼 的居 民小 在 这些年对 山、 、 、 路的综合治理 , 水 林 田、 全村森林覆盖 房 、 3 率达到 7 . 使大梨树小流域变得越来越绿 、 5 %, 2 越来 区 18户 .投入 大 量 资 金 建成 了 明清 一条 街 的别 墅 区,投资 30 5 万元新建了太阳能教学楼和村办公楼。 越美 . 始 向农业 观 光旅 游迈 进 。 开 十几年来 . 先后投资 30多万元为村民建了 8 0 座钢筋 2 加大投入 。 发展 生态观光旅游 座吊桥 。 并将全村境内的主要村路全部铺 1 )大力 兴 建 旅游 基 础设 施 。20 0 2年 , 委 会投 水泥桥和 2 村 上柏油 , 总长 1 m 生活富裕了, 0k 。 村民的精神风貌发 资 新 建 东 北 地 区首 家 纪念 华 佗 、 鹊 、 思 邈 、 时 扁 孙 李 旅 拓 陶冶 了 珍 等 历 史 著 名 神 医 的药 王谷 景 观 , 分 展 现 了 中 国 生 大变 化 。 游业 的兴起 , 宽 了村 民 的视野 , 充 人们的情操 , 民们热衷于栽花种草 , 村 美化环境 , 注意 穿着打扮 , 言谈吐 , 语 茶余饭后积极参加丰富多彩 的 收稿 日期 :0 lO — 7 21—32 文化生活 , 不少人告别了麻将桌 , 扭起了大秧歌 。 讲科 作者 简介 : 梁金 亮(98 ) 男, 16一 , 工程师 , 从事 水土保 持治理 与 学、 讲文明、 讲卫生 、 讲礼貌在这里蔚然成风。 监 督 执 法 工作 。
第 6期 总 第 24期 0
2 1 年 6月 01
农 业科 技 与装 备
Agi u t r l S i n e rc l a ce c &Te h o o y a d Eq i me t u c n l g n up n
N O. rlN O.0 6 To a 24
J n 2 1 u.01
基 于凤 城 大 梨树 小 流域 的综 合 治 理 与水 土保 持
梁金亮 . 昌宏 张
(. 1宽甸县水土保持局 , 辽宁 丹 东 18 0 ;. 12 0 2上海 市农场局 , 海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 上 0 0 0
摘要: 大梨树小流域通过规划治理 , 出了一 条具有 山区特色 的发展之路 , 走 成为辽东山区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 介绍该小流域的各 项 治理措施 , 阐述水土保持 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 为新农村 建设及其 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水土保持 ; 小流域 ; 综合治理 ; 规划 ; 新农村
大梨 树 小 流域 位 于 凤城 市郊 西 南 6k m处 , 流域

21 年第 6 01 期
梁金 亮 等 : 于凤城 大梨树 小流域 的综合 治理 与水 土保持 基
9 5
活动 由来 已久 . 从一开始就是 围绕水土流失地区的生 态环境 、 农业 、 农村和农民问题展开的。 随着水土保持 多年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充分证 明, 水土流失是 地区环境恶化 、 民群众贫 困的根源 : 人 水土保持治理 工作的深入开展 。水土保持 的内涵与领域得到 了扩 由传统的“ 三农” 扩大到整个生态环境 的整治与保 为农业增产 、 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大 , 农 育 , 以要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 的综合性 、 所 基础性 因此 . 在水土流失地 区。 水土保持是新农村 建设的基 充分发挥水土保持部 门对生态环境建 础性工程。而水土保持工作也离不开新农村建设 , 否 和科学性作用 . 设的统一规划 、 综合治理职能 , 实行山、 、 、 、 水 林 草 田、 则 将失 去 生命力 。 庭( 、 、 、 、 院)路 村 井 产业 “ 十位一体” 综合治理 , 以促 3 1 水 土保 持 的重要 性 . 农业增产 、 农村经济发展 。 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 内容 。 服务于新农 进农 民增收 、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 自 然基础。 对生态环境的 村建设是水保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方面 , 水土保 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 因此 , 要为村 持措施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 增加资源的利 破坏 , 一 用率和承载力 , 增强农村的发展潜力和空 间 , 提高农 民创造一个 良好的人居环境 ,就必须在一个流域 、 个 区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 . 统筹考虑水污染 、 水土流 村生态环境质量 , 改善人居环境 , 保障新农村经济社 草原退化与沙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防治措施。只有 会的可持续发展 : 另一方面 , 新农村建设为水土保持 失 、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 , 增加 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 通过 搞好水保生态建设 , 资源的利用率和承载力 。才能增强农村的发展潜力 , 新农村建设可有力地推动水土保持工作 , 促进生态和 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 改善人居环境 , 营造 良好 的 人 居 环境 的根 本改善 。
[] 1 胡玉洪. 杞麓湖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 [] J. 云南环境科学 ,983 :-. 19 ()7 8 [] 2 周峰东. 大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 与思考 [] J. 中国水土保持 ,012 : —3 2 1()5 5. 2 [] 3 刘忠 民, 宋其龙 , 张文静 . 可持续 发展原则下 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 [] 京水 利 , 0 ()5一 1 J. 北 2 5 1:O5 . 0 [] 4 童成军. 乐都县小流域综合 治理措施 的多样性 [] J. 水利科技 与经济 , 1()l 1— 1. 2 09 : 00 1 1 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