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咏教案
《花之咏》教案5篇
《花之咏》教案5篇《花之咏》教案5篇《花之咏》教案篇1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深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学生的理解和需要,背诵喜欢的段落。
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一段。
3、学习本文的构造和语言,与“笔下生花”结合,写一篇关于花的想象作文。
4、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花的诗词或文章片段?有一位黎巴嫩著名的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花,那他对花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纪伯伦的一篇文章《花之咏》。
〔板书课题〕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表达,如“咏梅”〕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来解释。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语言之美。
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跟读,边听边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三、同位互读课文,互相正音。
想一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个人练习朗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想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谈感受时注意引导学生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1〕想象大胆奇丽:“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2〕仔细观察生活:“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3〕用词丰富优美:多个自然段皆可看出。
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
五、体会情感,释题。
1、“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梦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怎么理解?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花之咏》?3、课题当中的“咏”字是什么意思?六、个人练习有感情朗读。
1、指名配乐朗读。
2、各小组合作表演读。
七、深化理解。
同学们,你们屡次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提示学生:可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读后的感受,比方用几个成语概括,引用一首诗或词来表达,或者画一幅画,唱一支歌,跳一曲舞来抒发感受。
《花之咏》教学设计
《花之咏》教学设计《花之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含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3、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2、揭题、板题、读题3、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第几种意思呢?(第二种)那课题就可以怎么解释?(花儿在歌唱)花儿在歌唱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件检查生词学习情况)湛蓝、孕育、天幕、招徕、抚养、赠物、叹吁、聆听、啜饮、琼浆、芳香四溢、仰目朝天三、再读课文,自主学习这篇课文不但词语优美,句子更美。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画下来,想想为什么美,边读边作批注。
四、交流学习,品读一至四然段1、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
生1:这句话好在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我”比作“一句话”师:文中的“我”指谁?生1:文中的“我”指花。
生2:这里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当作人来写。
(你从哪里知道的?)我从“吐、收、藏”这几个词知道的。
师:(指名读,生评)每一个优美的句子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老师也想来读读,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这句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生自由说。
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指名读、齐读)师:这个比喻句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比喻词为“是”)像这样结构和语言风格的句子,文中还有哪些。
2、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生1: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花”比作“星星”,还把“草地”比作“地毯。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花之咏》教案、教学设计
6.结合课堂所学,观察周围的花卉,发现它们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美丽变化,用日记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可适当辅导,但不要代替孩子完成。
-组织以花为主题的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幅美丽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你们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花卉的了解和喜爱。接着,教师可以总结:“花是大自然的礼物,它们不仅美丽,还有着独特的韵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花之咏》就是一篇赞美花卉的诗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对花卉的热爱和赞美吧!”
3.教学评价设想: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终结性评价:通过书面作业、口头表达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拓展设想:
-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花之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使学生从心底产生对花卉的敬畏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2.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小学语文《花之咏》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花之咏》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花之咏》。
学生能够理解《花之咏》的诗意和主题。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价值。
学生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花之咏》是一首描绘花朵生长过程的诗歌,通过花朵的视角,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美丽。
诗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适合小学生阅读和理解。
2.2 学情分析:小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充满好奇,对诗歌有一定的兴趣。
但可能对诗歌的韵律和象征手法较难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花之咏》的主题和诗意。
学生能够朗读和背诵《花之咏》。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主题和象征手法。
采用朗读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采用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视频。
使用诗歌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朗读。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花朵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花朵的生长过程和美丽。
提问学生对花朵的观察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5.2 讲解:讲解诗歌的主题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5.3 朗读与背诵:分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指导学生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5.4 创作与展示: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验。
《花之咏》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花之咏》教学设计(通用13篇)《花之咏》篇1一课文分析我认为这是一篇诗。
语言优美含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二设计理念诗存在可解与不可解的矛盾。
但教学必须作以解读。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中的价值,激发学生根据对语言文字的体验和意境的想像,尝试作多元的想像和个性化的解读。
虽然任何对诗的解读都是误读,但是学生享受到优美的语言所带来的情感高峰体验,可以说是一种美丽的错误。
三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掌握生字词。
2 通过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激发学生体会诗的语言和意境的优美,并能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感受。
受到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的生活态度的感染。
3背诵喜欢的段落,学会仿写。
四设计流程a 鲜花招得伊人赏------导入新课1 出示四季花谣“一月水仙清水养……”,师生共同咏唱.2 大屏幕欣赏各种美丽的花卉。
3 指名谈谈花儿带来的感受。
4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b好花不厌百回看------读中赏花1题目中的“咏”是什么意思?2让我们仔细听听花儿唱的歌。
看看谁是花儿的知音,能听懂花儿在唱什么?3出示读书要求:l 结合生字词,读通诗歌。
l 带着自己的体会,熟读成诵。
l 在书白处,标注自己的感受。
小组内交流。
4 花儿的知音们,快去欣赏花儿的歌唱吧。
c 采得百花酿佳蜜------合作品花1异质分组,商讨表达感受的方法。
如: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诵一诵……2 教师根据实际,相机激发学生想像,品味。
l 我是一句什么话?大自然为什么吐出又收回,还藏在心室里?说明了什么?l 比较:“星星闪烁在湛蓝的天幕”“花儿开放在碧绿的地毯”这两句话有什么异同之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l 想像后填充: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可以-----------------------。
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可以-----------------------。
《花之咏》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花之咏》教案本文是关于《花之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花之咏》教学设计之一】《花之咏》教学设计之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篇散文诗。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儿的心声:“我是一句话”、“我是一颗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儿”……“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表面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此时,诗人与花已融为一体,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学生分析:花是我们身边十分常见,也是大家喜欢的事物。
学生对它比较了解。
《花之咏》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有了基本的了解。
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对花的赞美与喜爱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光明的追求。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作为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4、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重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谁来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自己所喜欢的花儿呀。
2、板书课题:花之咏查字典,说说“咏”是什么意思?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是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由孩子们咏花引入课题,学生通过对比自然而然地理解花之咏就是花儿的歌唱。
]二、自读自悟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学语文《花之咏》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花之咏》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花之咏》。
学生能够理解《花之咏》中的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解释《花之咏》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来理解和表达《花之咏》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元素分析和创意写作技巧来创作自己的诗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文学形式。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花之咏》课文内容介绍:《花之咏》是一首描绘花朵生长、开放和凋谢的诗歌。
课文结构分析: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
2.2 生词和短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花之咏》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绽放”、“凋谢”、“绚烂”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和背诵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花之咏》,以增强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理解。
3.2 讨论和分析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花之咏》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运用文学元素分析诗歌。
3.3 写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创作自己的花朵诗歌,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花朵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花朵的兴趣和观察。
4.2 阅读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花之咏》,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3 讨论和表达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花之咏》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作业和评估5.1 作业学生需要完成《花之咏》的朗读和背诵作业。
学生需要完成一篇关于《花之咏》的读后感或创作一篇花朵诗歌。
5.2 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教师通过审阅学生的读后感或创作诗歌来评估学生的分析和创造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花之咏》文本提供《花之咏》的打印文本或电子版,以便学生朗读和笔记。
6.2 参考资料提供关于花朵、自然和诗歌创作的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花之咏》教学设计
花之咏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设计,旨在通过教授诗歌《花之咏》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花卉的基本知识,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花卉的特点和习性。
2.能理解并正确朗读《花之咏》这首诗歌。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花卉或者花卉在自己眼中的形象。
4.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花卉视频,介绍几种常见的花卉,如康乃馨、玫瑰、向日葵等,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花卉的名字,以及对它们有什么了解。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花卉的兴趣,为其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步骤二:学唱《花之咏》教师为学生带来《花之咏》这首诗歌的演唱,要求学生跟着节奏学唱,并在唱完之后询问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提到的几种花卉,了解它们的颜色、形态和花语等相关内容。
步骤三:鉴赏诗歌教师再次为学生带来《花之咏》这首诗歌的朗读,并在朗读过程中提示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注重文学鉴赏方面的内容,如韵律、押韵和修辞等。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用词的巧妙和生动,提高学生对文学的认知和鉴赏能力。
步骤四: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上述内容,教师布置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花卉文章。
学生可以描述自己喜欢的花卉的颜色、形态和花语等相关内容,并表达自己心中对这些花卉的感受和看法,同时借助《花之咏》这首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几种常见花卉的特点和习性,能够理解和正确朗读《花之咏》这首诗歌,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作业的布置,学生从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出发,借助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花之咏》教案
《花之咏》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中花卉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能够运用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欣赏和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美学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花之咏》诗歌赏析(1) (唐)王之涣《花影》白日放歌垂红幕,青春做伴好还乡。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学习诗歌鉴赏:形式、语言和意义;•了解“白日放歌”的含义和象征意义;•了解“垂红幕”的形象描写和寓意;•理解“青春做伴好还乡”的意义和寓意;•理解“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句子的意义和寓意。
(2)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了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观描写;•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义和寓意;•学习诗歌的格律和韵律。
2. 花卉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花的文化内涵:美、真、善、博爱等;•典型花卉与象征意义:牡丹、菊花、桃花、梅花、荷花等;•讨论不同花卉的文化内涵及其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探究方法;•课堂小组讨论。
四、教学流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花之咏》的内容和主题;•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和他的诗歌创作背景。
2. 课堂探究(1) 诗歌赏析•介绍王之涣和他的两首诗歌;•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各自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深入解析。
(2) 花卉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讲解花卉的文化内涵及不同花卉的象征意义;•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不同花卉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3. 课后作业•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有关花卉文化及其在诗歌中的应用的文章。
五、教学评价•课堂讨论的互动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学生在赏析和解析诗歌时的语言表达和批判能力;•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美学修养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资源•诗歌赏析及讲义;•花卉文化资料和图书;•演讲比赛话题范例。
《花之咏》教案
《花之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 了解并理解《花之咏》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2.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对自然与美的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分析;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花之咏》的复印件;2. 画板、彩色粉笔、插花素材等教学辅助工具;3. 录音设备。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在画板上画出一幅美丽的花卉图案,引导学生谈论花朵的颜色、形状、芳香等特点,激发学生对花朵美好的感受。
2. 预习让学生课前阅读《花之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准备参与诗歌分析和朗读活动。
3. 分析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花之咏》的主题和意义,分析作者对花朵的赞美之情,启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4. 朗读让学生分组以朗读的形式表达《花之咏》,在练习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诗歌表达能力。
5. 作品欣赏展示不同画家对《花之咏》的艺术表现,让学生欣赏不同视角下的花卉之美,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
6. 创作引导学生观赏插花作品,让他们自由创作一幅表达《花之咏》主题的插花作品,发挥创造力,感受美的陶冶。
7. 总结结合课堂讨论和活动,梳理《花之咏》的主题和意义,总结诗歌的韵律节奏特点,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延伸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走进花店或花园,亲身感受花卉的美丽与神奇,拍摄花朵的图片或录制留声朗读《花之咏》,分享自己对花之情感的表达。
六、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一首短诗或散文表达自己对花卉之美的感受,体现出《花之咏》的主题和意义,并准备下节课分享。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花之咏》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可以得到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希望本节课的教学能够点亮学生心中对美的热爱之情,让他们在感受花之魅力的同时,也学会用文字和艺术去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愿《花之咏》教案为学生带来美好的诗意飨宴,让他们在美的世界里感悟人生的芬芳。
《花之咏》教学设计
《花之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含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3、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2、揭题、板题、读题3、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第几种意思呢?(第二种)那课题就可以怎么解释?(花儿在歌唱)花儿在歌唱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件检查生词学习情况)湛蓝、孕育、天幕、招徕、抚养、赠物、叹吁、聆听、啜饮、琼浆、芳香四溢、仰目朝天三、再读课文,自主学习这篇课文不但词语优美,句子更美。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画下来,想想为什么美,边读边作批注。
四、交流学习,品读一至四然段1、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
生1:这句话好在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我”比作“一句话”师:文中的“我”指谁?生1:文中的“我”指花。
生2:这里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当作人来写。
(你从哪里知道的?)我从“吐、收、藏”这几个词知道的。
师:(指名读,生评)每一个优美的句子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老师也想来读读,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这句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生自由说。
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指名读、齐读)师:这个比喻句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比喻词为“是”)像这样结构和语言风格的句子,文中还有哪些。
2、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生1: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花”比作“星星”,还把“草地”比作“地毯。
《花之咏》教学设计
《花之咏》教学设计《花之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含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3、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2、揭题、板题、读题3、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第几种意思呢?(第二种)那课题就可以怎么解释?(花儿在歌唱)花儿在歌唱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件检查生词学习情况)湛蓝、孕育、天幕、招徕、抚养、赠物、叹吁、聆听、啜饮、琼浆、芳香四溢、仰目朝天三、再读课文,自主学习这篇课文不但词语优美,句子更美。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画下来,想想为什么美,边读边作批注。
四、交流学习,品读一至四然段1、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
生1:这句话好在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我”比作“一句话”师:文中的“我”指谁?生1:文中的“我”指花。
生2:这里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当作人来写。
(你从哪里知道的?)我从“吐、收、藏”这几个词知道的。
师:(指名读,生评)每一个优美的句子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老师也想来读读,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这句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生自由说。
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指名读、齐读)师:这个比喻句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比喻词为“是”)像这样结构和语言风格的句子,文中还有哪些。
2、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生1: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花”比作“星星”,还把“草地”比作“地毯。
小学语文《花之咏》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花之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花之咏》。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花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花之咏》的朗读和理解。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的分析和讨论。
4. 观察花朵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花之咏》。
(2)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的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观察法:通过观察花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花朵,引发学生对花朵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花朵的了解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
2. 朗读课文:(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花之咏》。
(2)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生词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2)通过例句和游戏等方式,巩固生词的学习。
4. 课文理解:(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观察花朵:(1)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花朵。
(2)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来描述花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花之咏》,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花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花之咏》教学设计
花之咏教学设计一、对目标观众的描述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目标观众特点: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经典诗歌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对生活中的花卉和自然界的感知。
二、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理解经典诗歌《花之咏》了解不同花卉的名字和特点。
2.学生能够在活动和探究中培养对生活中花卉的观察和感知,增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
3.学生能够在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中,表达出对花卉的情感和意境理解,培养审美情操。
三、教学内容1.朗读和理解《花之咏》的诗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每种花卉的名字和特点。
2.对四种花卉(铁线楠、玉兰、夹竹桃、牡丹)进行讲解,介绍花卉的生长环境、颜色特点、花语等知识。
3.利用画画、手工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进行花卉图画绘制、工艺制作等活动,表现出对花卉的理解和感受。
第一步:诵读诗歌,了解花卉名称和特点1.老师带领学生咏诵《花之咏》。
2.将《花之咏》依据花卉名称,分段进行解读,讲解每种花卉的基本知识,在讲解时,可以利用图片等辅助工具。
3.先有学生试着将花卉名称朗读出来,再了解花卉的特点,以实现对花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4.老师通过提问,寻找每种花卉的生长环境、颜色等特征。
第二步:探究花卉的生长环境和特点1.老师讲解铁线楠、玉兰、夹竹桃、牡丹四种花卉的知识,学生逐步了解这些花卉的生长环境、颜色、花语等基本知识。
2.倡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花卉,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并通过展讲形式来描述。
学生可以带上摄像机拍摄所观察的花卉的视频,结合展讲形式来向全班介绍。
第三步: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表现花卉的美感1.老师提供造型和基础素材,指导学生用颜色艺术语言表达出对花卉的情感和理解。
2.分别使用模板和自由画画的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如丝带、玻璃珠、软木、画笔等)来安排平面造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创造,实现对花卉的理解和表现。
3.鼓励学生通过手工工艺,表现花卉的特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感悟。
花之咏课程设计
花之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花的结构、生长过程及其分类;2. 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不同花卉的特点及其所代表的意义;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地域特色。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研究花卉的特点和生长习性;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对花卉的喜爱和认识;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花卉栽培和养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态平衡;2. 培养学生对花卉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培养高雅的生活品质;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并传承我国花卉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旨在通过花卉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同时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对大自然和花卉有着浓厚兴趣,善于观察和发现,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方法;2.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3. 结合课程内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花的结构与功能:介绍花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功能及相互关系,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花的生长过程:讲解花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传粉、结实等阶段,参考课本第二章第二节。
3. 花的分类与识别: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花,学会用分类方法进行识别,依据课本第二章第三节。
4. 花的文化与寓意:介绍我国花卉文化,讲解常见花卉的象征意义,结合课本第二章第四节。
5. 花卉的栽培与养护:教授简单的花卉栽培方法、养护技巧及病虫害防治,参考课本第二章第五节。
6. 花卉艺术创作: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对花卉的喜爱,结合课本第二章第六节。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花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课时:花的生长过程第三课时:花的分类与识别第四课时:花的文化与寓意第五课时:花卉的栽培与养护第六课时:花卉艺术创作展示教学内容进度:1-2课时:基础知识学习,掌握花的结构和生长过程;3-4课时:深入了解花卉的分类、文化及寓意;5课时:实践操作,学习花卉的栽培与养护;6课时:艺术创作与展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2《花之咏》教学设计
(2)孩子们,哪句话写出了花的追求?(生答)
(3)出示:我会理解
我恒久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点拨:探讨“我”的幻想是什么? “我”的幻想可能是对自己的自命不凡,希望自己更加的漂亮,希望自己能和星星一样升上天空,希望自己永不凋零,希望自己被更多的人赞扬等等。“追求光明”是花的志向,也是作者的追求,这就是借花喻人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段落。
2、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课文。
3、通过诵读课文体会到作者对漂亮与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并与自己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重难点:对“我恒久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干脆出示课题
2、查字典,“咏”什么意思?(歌颂)
《花之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背诵喜爱的段落;
3、初步感受拟人写法;
4、积累词语。
5、培育学生追求美妙事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我恒久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的主题是什么?(花)
c、我是挚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出嫁时头上 的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1)学生谈感受。
(2)师:除此之外,孩子们,生活中我们还看到了哪些送花的事?
(3)小结:是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花,花让我们心灵得以竞放,花让人与人相互沟通沟通。
5、过渡:花是真善美的化身,花的生活是美妙的。但是花却没有遗忘自己的志向和追求。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看看花的追求是什么?
《花之咏》教学设计
《花之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花之咏》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花之咏》的作者及背景;2.通过朗读与理解诗歌,培养学生对花的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与描述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诗歌赏析;5.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通过创作小组诗歌来表达对花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花之咏》;2.能理解诗歌的含义及内涵;3.能通过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赏析诗歌。
三.教学准备:1.诗歌《花之咏》的课件;2.彩色笔、毛笔、画纸;3.教案、黑板、电脑。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问学生们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
2.导入《花之咏》:向学生展示诗歌《花之咏》的课件,师生一起读诗歌。
步骤二:理解诗歌(15分钟)2.全班展示:每个小组的代表依次发表观点,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评论。
通过集体的力量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步骤三:赏析诗歌(15分钟)1.讨论意象: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例如瑰丽、绚烂等。
并与现实中见到的花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美感。
2.分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例如拟人、排比等。
通过分析扩大学生的诗歌阅读和欣赏范围。
步骤四:写作创作(20分钟)1.小组合作:将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花为主题,通过观察花的特点和感受,共同创作一首小组诗歌。
2.分享与评析: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小组诗歌,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评析,激励学生的创作潜力和欣赏能力。
步骤五:反思与总结(5分钟)1.反思:学生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对于诗歌《花之咏》有何新的理解和认识;另一个是在小组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2.总结:老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通过诗歌欣赏能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教学延伸:1.作文扩展:要求学生以《花之咏》的意境为蓝本,描述自己走进花卉市场或者花海的情景,用自己的眼睛、嘴巴、心灵去“咏”花,表达对花的热爱和美丽的赞叹。
花之咏教案
花之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对花的描写和赞美之美;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花之美;3.通过对花的咏古诗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花之咏诗的背景和特点;2.学习背诵花之咏诗;3.通过模仿创作自己的花之咏诗。
【教学难点】通过这些诗篇了解古代诗人对花的热爱和描写之美,让学生能够体会诗意。
【教学准备】诗集《花间集》、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说一说各自最喜欢哪种花,为什么喜欢它?喜欢它的什么特点?引出花之咏诗的主题,探讨花对人们的意义。
【呈现】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花之咏诗的诗句,让学生们欣赏和感受古代诗人对花的美好描写。
【探究】1.请学生们回答:古代的诗人为什么喜欢咏古诗?古代的诗人对花有什么样的感情表达?2.学生们自由讨论:有没有读过古代的花之咏诗?知道哪些古代诗人对花有着特别的喜爱?3.教师给学生们讲解花之咏诗的特点:花的美丽、花的色彩以及花的香气是花之咏诗的核心内容。
花之咏诗不仅表达了古代诗人对花的喜爱和倾慕,同时也代表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实践】1.给学生分发古代花之咏诗的抄写材料,让学生们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花之咏诗进行抄写,并尝试默写。
2.请学生一起背诵和朗读自己选择的花之咏诗。
3.请学生根据所学的花之咏诗,模仿古代诗人的风格,创作自己的花之咏诗。
【总结】1.学生们汇报自己的创作,老师对学生们的创作作出点评和指导。
2.总结花之咏教学的收获。
学生们交流分享对花之咏诗的理解和感受。
【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花的作文,并结合所学的花之咏诗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赞美。
【拓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他经典的花之咏诗进行阅读和学习。
【教学反思】此节课通过学习古代花之咏诗,让学生们了解和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花的热爱和描写之美。
通过模仿创作自己的花之咏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堂上的讨论和分享使学生们更加深入理解了花之咏诗的意义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之咏》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深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3. 按照学生的理解和需要,背诵喜欢的段落。
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一段。
(全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感觉十分亲切,使无数读者也不自觉的把自己也想象成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作者为什么用第一人称写花的心声,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这是花在自我歌唱,作者与花融为一体了,花的理想与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与追求)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喜欢什么花?知道哪些花语?
前面我们学习了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有一位黎巴嫩著名的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花,那他对花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纪伯伦的一篇文章《花之咏》。
(板书课题)
“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
(1)唱,声调有抑扬地念:~赞。
歌~。
吟~。
~唱。
— 1 —
(2)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梅。
~史。
~怀。
~叹。
~叹调,~柳(富于抒情的独唱曲)。
(3)指诗词:佳~。
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来解释。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语言之美。
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跟读,边听边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三、同位互读课文,互相正音。
想一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 个人练习朗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想想喜欢的原因。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谈感受时注意引导学生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
(1)想象大胆奇丽:“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
(2)仔细观察生活:“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
(3)用词丰富优美:多个自然段皆可看出。
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
五、体会情感,释题。
1. “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怎么理解?
2. 课题当中的“咏”字是什么意思?
— 2 —
3. 让学生用第一人称造句。
六、深化理解。
同学们,你们多次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七、课后找一些描写花的诗词句子,花的图片,以及学会怎么爱护花;课外自学一些关于纪伯伦的文章。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苏溪亭》)
3.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5.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6.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李频《湖口送友人》
1. 《我的心灵告诫我》
我的心灵告诫我,它教我热爱人们所憎恶的事物,真诚对待人们所仇视的人。
它向我阐明:爱并非爱者身上的优点,而是被爱者身上的优点。
在心灵告诫我之前,爱在我这里不过是两根相近的立柱间一条被拉紧的细线,可是现在爱已变成一个始即终、终即始的光轮,它环绕着每一个存在着的事物;它慢慢地扩大,以包括每一个即将出现的事物。
2. 散文《音乐短章》诗集《行列歌》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