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整理
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绪论)
绪论一、管理学的研究活动(一)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1.广义上来说,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活动的管理,也包括群体活动的管理。
2.个体活动需要管理,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更需要管理。
3.群体活动的管理首先需要选择群体活动的方向与内容。
4.群体活动根据定义可知是由一群人完成的活动。
(二)一般组织于与企业组织1.从逻辑上说,任何形式的人类组织都有可能成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2.然而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工厂或企业的数量愈来愈多,规模愈来愈大,活动内容愈来愈复杂,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因此愈来愈多,对这些人所专门从事的管理活动的思考也愈来愈丰富。
正是这些思考的累积促进了管理思想的系统形成,进而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
因此,现代管理学通常通过解剖企业经营活动来抽象和描述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三)管理学的研究体系1.管理学的研究体系是由管理活动的过程特点决定的。
2.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3.通过控制,管理成为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创新,管理过程表现为这个循环的螺旋上升。
4.管理学因此而需要研究这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过程中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活动的内容,可以借助的方法以及必须依循的基本原则。
二、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管理的思考。
顺道无为、重人求和、预谋慎战、依法治理就是其中几例。
(二)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思想1.西方管理思想的大量涌现是伴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开始的。
2.欧文、斯密、巴贝奇及其他一些人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虽然是零散的,但正是这些思考的累积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1.工厂制度为管理思想的繁荣提供了客观的基础,系统的管理理论便是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而逐渐萌芽的。
2.从企业基层做起的泰勒对作业方法与时间的研究,以及进入企业不久就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法约尔对一般管理的研究,显示了早期管理学者与管理实践的密切关系。
纺织品一般整理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9
定幅整理工艺 :拉幅机。 棉织物:热风布铗拉幅机。 给湿 预烘至回潮率10~15%
整纬
热风扩幅
浸轧液中加整理剂---浆料、或柔软剂、增白剂、树脂等: 联合整理
10
二、光泽和轧纹整理
织物光泽:织物表面光滑、无绒毛,纤维、纱线平行、 平伏,织物表面定向反射光线能力强,反射光强,织物 光泽就强。否则,暗淡。 机械轧光整理原理:湿热压下,织物纱线被压扁、压 平,绒毛压伏,织物表面平滑、光洁,对光漫反射减弱, 定向反射增加,从而使光泽增强。
水对纤维作用 水起毛---长毛,波纹。
34
2、刷毛与剪毛
刷毛:除去杂物,使绒毛竖立。 剪毛:粗纺织物,毛齐整。精纺,洁净、平整
蒸刷机
剪毛刀
35
3、蒸呢
蒸呢:毛织物在张力、压力条件下用蒸汽处理一段 时间得加工过程。原理同煮呢。粗纺工序用。
目得:永久定形。尺寸稳定,平整,光洁,柔软、弹性。
消除滚筒烘燥、轧光产生得极光。
26
洗呢设备
绳状洗呢机,平 幅洗呢机,连续 洗呢机。
27
洗呢工艺
洗涤剂---肥皂、雷米邦A、净洗剂LS、净洗剂209等 温度--- ~40℃左右。 时间---30~60min(粗纺织物),45~90min、(精纺织物) pH值---7~9 浴比---1:5~10(精纺织物),1:5~6(粗纺织物) 滚筒压力,清水洗5~6次。
28
5、缩呢
缩呢:在一定得湿、热、机械力作用下,使毛织物产 生缩绒毡合得加工过程。 目得:使毛织物收缩,质地紧密厚实,强力提高,弹性、 保暖性增加。织物表面产生绒毛,遮盖织物组织,改 进织物外观,并获得丰满、柔软得手感。粗纺毛织物 工序,少数精纺毛织物轻缩呢。 原理:羊毛会毡缩---在水中无定向外力作用下,纤维 相互缠结,集合体变密实,绒毛突出,织物尺寸减小,织 纹模糊,强力增加。
物理实验绪论内容整理---笔试部分
1.2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1)直接测量是指将待测量与定标的测量仪器或量具比较,直接读出待测物理量的量值。
(2)间接测量是指有些无法用仪表或量具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只能通过对一些相关物理量的直接测量,再通过这些物理量间的一定的函数关系求出待测量的大小。
例如测量面积、密度等。
间接测量是以直接测量为基础。
间接测量与直接测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
测量的误差及其分类• 误差: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
ΔX =X - a 什么是真值?物理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客观的真正大小,称为真值, 通常用a 表示。
修正了系统误差后无数次测量值的 平均值才等于真值,即在实际应用中,n 不可能→∞,真值也是未知的, 所以实际计算时,常以平均值作为真值的最佳估计值。
对物理量进行n 次测量, 得一组测量列 x 1, x 2,⋯ xn. 测量列的平均值对任何测量而言,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一、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等精度测量,误差呈现的符号和数值不变或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作系统误差。
产生系统误差的可能原因1. 测量仪器本身的缺陷。
2. 实验理论和方法的不完善。
3. 环境影响或没有在规定条件下使用仪器。
4. 实验人员读数时的习惯偏差。
已定系统误差可以修正,修正后为: 实际值=示值+修正值 二、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服从的统计分布规律,可对随机误差的大小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作出合理的评价随机误差引起测得值Xi 分散性用实验标准偏差 s 表征 实验标准偏差为:∑=∞→=ni in x na 11lim11ni i x x n =⎛⎫= ⎪⎝⎭∑2()(1)i x x S n -=-∑不确定度:对被测量值不能确定的程度(重点) 不确定度包含两个方面(1)多次重复测量中用统计方法计算的A 类不确定度,用UA 表示。
(2)用其它非统计方法估算的B 类不确定度,例如仪器误差、 未定系统误差的估值等,用UB 表示。
论文绪论框架
论文绪论框架绪论(introduction)一般是论文的第一章,也就是论文主体的开端。
绪论部分一般包括:本篇论文的研究问题、背景以及目的;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逻辑,研究结果和结论。
对于一些同学来说,这样讲可能还是比较抽象哈,那么可以看下面的案例。
举例:英文论文举例:中文论文你的绪论应该从最广的开始介绍,然后慢慢聚焦到你的核心,譬如以上例子{自多少年以来...怎样..怎样}{大数据应用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已将悄然而至....怎样...怎样}。
最开始要做的就是要描述你的领域(避免太过广泛、避免讲太多读者可能已知的事实),接着告诉读者我们已知的信息,这一段也叫“背景信息”。
推导出你的假设或是目标,然后向读者介绍这一项研究的重要性,说服读者这一问题需要被解决。
才能进一步说明解决方法。
......一般绪论大概半页左右,格式不固定。
同时可以引用相关、最新的主要文献来支持你对现有知识的解释,也可以引用几个跟你意见相抵触的观点然后强调其缺点。
深耕于华人留学生学业辅导服务,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的课程辅导、考试辅导、论文辅导、论文润色&修改及学术答疑等服务,让留学生快速适应国外教育体系,获得更高教学评分与学习成绩,高效完成学业!如果说Abstract扮演了一篇文章的“窗口”角色,那么Introduction的作用就是负责把吸引住,引导读者继续阅读下去。
Introduction部分一般需要阐述如下几个问题:1、我们研究的某个领域现在是什么情况?2、我们目前所做的研究的意义?3、我们研究的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什么?4、本文是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的?Introduction 在写作风格上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先描述某个领域的进展情况,再转到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作者是如何去研究和寻找答案的。
另一种是直接从描述研究的课题的意义下手,然后阐述作者是如何去研究的。
Introduction开头的几句话最好使用题目中的关键词,使文章直接进入主题,把读者引入到你的研究课题中去,不要写与主题无关的字句。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2)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的责任(德鲁克)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管理工作和工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法约尔提出)管理的层次: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为什么书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1)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2)管理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3)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
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4)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4、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即管理是有效组织劳动所必需的)和目的性(即管理反映了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5、为什么要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
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微生物学研究的任务: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应用的学科。
●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防治微生物有害活动、发觉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学的分科:基础微生物、应用微生物。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史前期
●初创期: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奠基期:
●巴斯德——奠基人(创立巴斯德灭菌法、创立免疫学原理和预防接种的方法、
证明发酵是微生物作用而非发酵产生微生物)
●科赫——奠基人: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上建立了细菌纯培养、设计了多种培养
基、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对病原细菌上有科赫法则(PPT1章32p)。
●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工业中的应用:直接用菌体、用菌体产生的代谢产物、用菌体产生的酶
●我国工业微生物学发展概论
●应用微生物的发展趋势:增加食物来源、兴利除害综合利用、新微生物资源、培育
新品种。
1心理学研究方法约翰·肖内西著绪论知识点整理
1⼼理学研究⽅法约翰·肖内西著绪论知识点整理第⼀章、绪论●科学的背景:历史背景、社会⽂化背景与道德背景、历史背景●⼼理学家对个⼈层⾯,家庭层⾯,社会层⾯对⼈们产⽣影响●历史因素:实证⽅法强调依靠直接观察与⽤实验回答问题,计算机⾰命使研究⼼理学的主旋律从⾏为主义转向认知科学的关键因素社会与⽂化因素:影响到研究课题的选择、⽀持研究的资源、研究结果的接受以及事实研究的地点●当⼈们⽤适合本民族⽂化的标准与眼光去衡量其她⽂化时,会产⽣民族中⼼主义●像研究者⼀样思考,要以怀疑态度瞧待那些关于⾏为与⼼理过程的研究结论●对⼀个结论最有利的证据就是多项研究得出⼀致性的结果,尽管科学家认为研究结论正确与否就是有概率性的●研究假说就是对现象的试探性解释●证据类型:跨研究的发现;对事件的观察;因果关系研究;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做研究的步骤:提出研究问题,产⽣研究假设,形成操作性定义,选择研究设计,评估研究的道德性;收集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报告研究结果1.描述科学⽅法的两个重要特征实证⽅法,怀疑态度2.为什么早期⼼理学家使⽤实证法作为⼼理研究的⾸选⽅法实证⽅法强调依靠直接观察与⽤实验回答问题,就是科学⽅法最重要的特点。
从这个⾓度出发,⼼理学家将能够直接观察的⾏为与经验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持续推动着科学⼼理学的发展⼼理科学家能在各个层⾯(个⼈家庭社会)对⼈们产⽣影响,然⽽,⼼理学家必须以精⼼设计并实施的研究为基础,才能使这些影响得以实现(易实现)3.指出计算机在20世纪影响⼼理学发展的两个重要⽅式计算机⾰命促成⼼理学从⾏为主义转向认知⼼理学⾏为主义的⿊箱被表征为计算机模拟,测量输⼊(刺激)与输出(反应)之间的信息加⼯、储存与提取;精确测量认知过程,扩展认知加⼯过程的研究视野脑成像技术(fMRI)的发展推动神经科学成为⼼理学与⽣物学领域的重要学科4.社会⽂化因素影响⼼理学课题的选择,社会⽂化因素影响对研究课题的接纳的例⼦选择:对妇⼥问题的关注增多,提出⼀些新的研究课题,升迁的玻璃天花板效应⽅式:双语问题,否定研究存在的问题,肯定研究好处接纳:媒体关注+公众兴趣,⼉童性侵案,媒体暴⼒。
外科护理学绪论
整理ppt
4
2.感染
例如:坏疽性阑尾炎、肝脓肿等。
整理ppt
5
3.肿瘤
例如:⑴ 瘤等。
⑵ 癌等。
良性肿瘤有脂肪瘤、皮肤乳头状 恶性肿瘤有食管癌、结肠癌、肾
整理ppt
6
4.畸形
⑴ 先天性畸形 唇裂。
整理ppt
7
⑵ 后天性畸形:有烧伤后瘢痕挛缩等。
整理ppt
8
5.内分泌失调:甲亢等
行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的战地战士死亡率高达
42%。南丁格尔主动申请,自愿担任战地护士。
仅半年的时间,死亡率下降到2%.每个夜晚,她
都手执风灯巡视,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
女神”。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回到英国,被人们
推崇为民族英雄。
整理ppt
17
❖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1860年,南丁格尔用政府奖励的4000多英镑 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随后,她 又创办了助产士及经济贫困的医院护士培训班, 被人们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享年90岁。
整理ppt
19
❖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逝世后,遵照她的遗嘱,未举行国葬。后人赞 誉她为“伤员的天使”和“提灯女士(神)”。
在中外历史上,能以坚持的信念,排除一切困难并建立 特殊功业的人物向来不多,尤其女性人物更为鲜见。现代 护理的鼻祖及现代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伟大女性。
第一章 绪论
整理ppt
1
外科护理的内容
外科护理是以外科疾病病人为主要服务对 象,研究其相关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的专 业学科。
外科疾病泛指以手术、手法处理为主要治 疗手段的疾病。
解剖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解剖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组织:众多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近的细胞,由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称组织2、内脏: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大多数器官都位于体腔内,并借一定的孔道与外界相通,总称内脏。
3、正中矢状面: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正中矢状面,它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半。
4、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趾向前的姿势,称解剖学姿势。
在描述人体器官时都必须以解剖学姿势为依据。
二、填空题1、解剖学方位中,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近体表者为浅,远离体表者为深;上肢的尺侧在内侧,下肢的腓侧在外侧。
2、按解剖学姿势,心位于心包腔外___,胸腔__内__。
眼在鼻之上,口在鼻之下。
3、人体按外部形态可分为头、 _颈__、躯干和__四肢等四大部分。
三、单选题1、左右方向上将人体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是A.矢状面B.冠状面C.水平面D.横切面E.纵切面2、关于方位术语的正确描述是A.人体仰卧时,近腹者为上B.近正中矢状面者为近侧C.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D. 近内腔者为内侧E.远头顶者为远侧3、矢状轴是A.左右方向的水平轴B.前后方向的水平轴C.与人体长轴平行的轴D.与人体长轴交叉的轴E.与人体长轴垂直的轴4、下述不符合解剖学姿势的是A.身体直立B.两眼向前平视C.双上肢垂于躯干两侧D.手掌向内侧E.两足并立、足尖向前答:1-4 BCBD第二章基本组织一、名词解释1、腺上皮:由腺细胞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
2、三联体:一条横小管及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图2-20)。
三联体是骨骼肌纤维兴奋收缩的结构基础。
3、闰盘:心肌纤维相互连接处有心肌膜的特化结构,称闰盘(intercalated disk)。
在心肌纵切的HE染色标本上,闰盘呈深染的带状结构,略呈阶梯状。
4、尼氏体:在神经元树突和核周细胞质内有许多呈嗜碱性的颗粒状或块状小体,称尼氏体(或嗜染质)。
马原绪论习题整理
绪论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4.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6.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B.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当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10.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A.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B.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C.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阶段11.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中,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12.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A.人工捣毁机器烧毁厂房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C.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日益深重和残酷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13.下列工人运动中,不属于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是:A. 19世纪60年代B. 19世纪20年代C. 19世纪40年代D. 20世纪20年代16.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马克思主义人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7.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认识论思想D.可知论思想18.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马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19.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A.唯物论B.剩余价值学说C.辩证法D.劳动价值论2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2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现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2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与时俱进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实现共产主义D.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实现共产主义B.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4.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科学社会主义学说C.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5.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和暴力革命D.辩证法和唯物论26.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的科学。
现代写作教程笔记整理(一)
写作课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写作的含义:
1.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
(形式上)
2.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与抒发,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本质上)
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写作,标志着现代写作的真正开始。
现代写作的空间意识:心灵领域的空间(内在的主观的)、世界领域
的空间(外在的客观的)
现代写作具有工具化特征,有新的思维与思维方法。
现代写作的作用: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实现现代管理的必要
手段;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
现代写作的特性:
1.个体的创造性(最本质的):主体对客体的“见人之未见”;为感知、运思、行文中的主题心理元素的差异和心理图示的独特。
2.实践的操作性(指社会实践):具体体现在“写”与劳动的性质上。
3.动态的综合性(作者生活、思想、知识、语言、技巧):生活
是写作的源泉;思想是写作的支撑点;知识是使写作厚重、凝练的保证;语言是写作的媒介;技巧是作者生活、写作中惊艳和艺术修养综合表现,是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的别出心裁的创造性运用。
写作的多学科综合应用
写作的过程(立体复合的动态过程):
物感
思文
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
在写作活动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写作主体的素质
素质: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素养
写作素质:作者在围绕文章写作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整理)CH1绪论.
导波光学(摘自李玉全编著的「光波导理论与技术」一书的部分章节)第一章绪论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
在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中,光信息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在信息的产生、采集、显示、传输、存储以及处理的各个环节中,光技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世纪60年代激光器的出现,导致了半导体电子学、导波光学、非线性光学等一系列新学科的涌现。
20世纪70年代,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技术的重要突破,导致了以光导纤维通信、光信息处理、光纤传感、光信息存储与显示等为代表的光信息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导波光学(包括集成光学和纤维光学两个分支)已成为光信息技术与科学的基础。
光通信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通信技术。
光通信被认为是通信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进步,它对人类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而光波导理论和光通信器件则是光通信技术的基础。
鉴于教学学时的限制,本教材仅对光波导的基本理论、以及它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予以概括性的技术介绍。
在介绍具体的光波导理论及应用之前,我们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光通信的发展过程。
本教材论述了导波光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
1.1 通信历史的回顾通信的发展历史总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紧密相关的。
可以认为,人类早期的长途通信手段____烽火台报警通信就是光通信。
烽火台通信是现代接力通信的雏形,每个烽火台就是一个通信中继站。
当边关有战事时,烽火台点起烽烟,一级接一级地往下传,很快即可将信息送达目的地。
当然这种光通信并非现代意义下的光通信,可以称它是目视光通信。
这种通信方式的优点是快速,主要缺点是能传输的信息量太小,烽火无法表达边关战事的具体情况。
到了中世纪这种烽火台通信又得到了改进,人们用不同颜色的烽烟组合来传递较为复杂的信息。
目视光通信在19世纪达到了它的顶峰。
18世纪末,法国人夏布(Chappe)发明了扬旗式通信机(又称旗语通信机)。
(最新整理)精细化学品化学绪论(第一章)
相转移催化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具有反应条件缓和、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产品收率高、 产品纯度高等突出优点,在化学工业中引起了普遍的重视, 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2021/7/26
26
1.相转移催化原理
2021/7/26
27
2.相转移催化剂 (1)季鎓盐类相转移催化剂 (2)聚醚类相转移催化剂
化学型:精细化学品(如化学试剂)
精细化学品{
功能型:专用化学品(如洗发香波)
2021/7/26
3
通用化学品:产量大,无差别。三酸、二碱、 盐、乙醇、丙酮等
准(半、拟)通用化学品:产量大,有差别。 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一般)精细化学品:产量小,无差别。原 料医药、原料农药、原料染料等
专用化学品:产量小,有差别。医药制剂、
等特点。(包括三酸、二碱、三大合成材料塑料、
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
2021/7/26
2
§1-1 精细化学品的范围
2、精细化学产品(Fine Chemicals ): 能增进或赋予一种(类)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
身具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度和高利润的化 学品。
对基本化学工业生产的初级或次级化学品进 行深入加工而取得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用途、 小批量的系列产品
2021/7/26
32
电解有机合成的优点
■在许多场合具有高选择性和特异性 ■不需要使用价格较贵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反应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节能 ■可以是无公害的清洁反应
(最新整理)精细化学品化学绪论(第一章)
2021/7/26
1
第一章 绪论
§1-1 精细化学品的范围
一、化工产品按用途分类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整理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得研究对象与任务1、课程与教学论得研究对象(理解)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就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与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得目得与任务得。
2、课程与教学论得基本任务(理解)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得一门分支学科,它得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与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得著作(了解)《礼记·学记》就是我国与世界上最早得教育学专著。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得《大教学论》,就是教学论学科诞生得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与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得基本标志。
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得关系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得认识(理解)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得关系得瞧法,有四种不同得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得模式: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 布鲁纳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得历史演进▲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得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得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就是上层社会得贵族教育与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中国《学记》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得思考,但还就是没成为独立得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得描述与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得形成期(建立期)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得人。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三、学科得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得发展进入了分化与多样化得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5、课程论得独立与大发展:博比特(美国),《课程》写于1918年,做为课程论独立学科得开始。
管理学绪论考点整理
管理学绪论考点整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资源管理●时间管理●一般组织与企业组织●群体活动方向与内容●人的努力的整合●现代人事管理创始人●罗伯特.欧文●人是环境的产物,只有处于在适宜的物质和道德环境下,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重要源泉之一●亚当斯密提出的观点●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熟练度,提高劳动效率●节省了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新设备●经济人●自由思想●巴贝奇●1832年出版了《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熟练度,还可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处。
●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欧文、斯密、巴贝奇以及其它一些人对工厂早期制度的思考虽然是零散的,但正是因为这些思考的积累为管理理论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古典管理学先驱泰勒、法约尔、韦伯●泰勒●科学管理之父●作业方法与时间的研究●生产作业方法的标准化和生产过程组织的合理化●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法约尔●现代管理理论之父●一般管理的研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构建了管理研究的基本框架。
●致力于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宣传●韦伯●组织理论之父●官僚组织(科层组织)●提出并论证了官僚组织是理想的组织形态的观点●霍桑实验●梅奥(行为科学之父)●20世纪初期(1924-1932)●梅奥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霍桑实验●继电器实验●访谈实验●照明实验●接线板接线实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满足程度的能力●开启了行为科学之旅。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宋代绪论期末考论述题[整理]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崇文抑武的国策①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实现了中国的统一,鉴于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宋王朝决定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②宋王朝重用文臣,朝廷重职多有文人担任,文臣由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成为宋代官僚阶层的主要成分,这些措施有力的加强了君权,同时也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
二、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理学是元明清时期官方的意识形态,但在宋代,除了南宋的最后半个世纪以外,理学并未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如程颐、朱熹等理学家则自矜掌握了古圣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而欧阳修、王安石等人也热衷于讲道论学,宋代的士大夫往往怀有较为自觉的卫道意识,并积极的著书立说,摒斥异己,在北宋后期有新学旧学之争,旧学内部又有蜀学和洛学之争,南宋时期,则有朱熹和二陆之争等。
三、文以载道说的盛行①宋代的士大夫在政治上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地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②儒家一向重视文与道的关系,唐代,韩愈提出了“文以贯道”的思想,表明了对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的重视,但应者寥寥,直到宋代才得到高度的重视。
③宋人在总体倾向上,都对这一思想表示认同,理学家则表现出更浓厚的理论兴趣,朱熹批驳“文以贯道”说,并对“文以载道”说作了更深入的理论阐述,“文以载道”的思想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
④文以载道其实是一种价值观,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至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宋代诗文的说教意味比唐代浓厚。
四、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①宋王朝十分重视文治教化,印刷业和教育事业都有空前的发展,宋代印刷业十分繁荣,公私刻书业的兴盛使书籍得以大量流通,皇家秘阁,州县学校,私人的藏书都十分丰富。
②与此同时,学校的数量和种类也大量增加,除官办学校外,私立书院也日益兴盛,如白鹿洞书院等四大书院,规模和艺术水准都堪与官办学校媲美。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组胚第一章绪论1·(MJ)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
人体的组织可归纳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基本类型。
2·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
苏木精染料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细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称为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的成分着粉红色,称嗜酸性.第二章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特征:1.排列紧密、形态规则,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2.有明显的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3.有基膜4.上皮内无血管5.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感觉等功能第一节被覆上皮类型和分布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等腔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道内表面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的内表面角化:皮肤表面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的腔面⒈单层扁平上皮:(MJ)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MJ)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⒉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核圆形,位于中央分布:甲状腺、肾小管⒊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核呈三角形,染色深,近细胞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⒋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最多)、梭形细胞、锥形细胞、杯状细胞构成分布:呼吸道粘膜⒌复层扁平上皮:基底细胞只有一层,呈矮柱状分布:角化的:皮肤表面(无核)⒍变移上皮:分布:膀胱、排尿管道第三节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微绒毛(MJ)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向腔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如小肠柱状上皮的纹状缘,肾小管的刷状缘)使细胞面积增大,促进并参与细胞吸收物质的功能。
2.纤毛(MJ)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
二·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膜(MJ)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1、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2、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3、反应: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所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称为反应4、反应形式兴奋和抑制:①兴奋是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的产生或加强②抑制是指组织接受到刺激后,活动的停止或减弱5、阈值: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所需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6、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亦然第二节体液与环境1、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之为内环境2、保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和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3、稳态能保证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第三节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1、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它是机体调节的最主要方式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反射弧4、机体活动调节的方式: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③自身调节5、反馈:受调节部分即受控部分反过来对调节部分即控制部分的影响,称为反馈6、负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称负反馈7、正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得到促进或加强的过程,称为正反馈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功能1、主动转运:①物质的转运是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②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要消耗能量2、被动转运:①物质的转运是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②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不要消耗能量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细胞在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电位值-70~-90MV2、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3、以静息电位为准,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方向变化,称超极化4、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即膜内电位升高,称为去极化或除极5、当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可逆而且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6、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第三章血液第一节概述1、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2、血液又称全血3、在有防凝剂的分血计玻璃管中,离心沉淀后,血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为血浆,约占血容积的50%~60%;下层不透明的为血细胞,下层上面尖刀一薄层灰白色的物质,即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绝大多数为红色不透明的红细胞4、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5、血液的基本功能:①运输O2、CO2②调节功能③防御和免疫功能6、血液中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又统称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血浆晶体渗透压7、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调节细胞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血细胞形态的作用8、血浆中的胶体溶质颗粒主要为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9、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一样:调节血管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的作用10、等渗溶液:%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第二节血细胞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①运输O2和CO2②缓冲酸碱度变化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够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中而不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3、表示红细胞下沉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4、正常的红细胞是在红骨髓中发育成熟的,原料为铁和蛋白质,成熟因子为维生素B12和叶酸5、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嗜酸粒细胞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病有关6、血小板的基本功能:①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②凝血功能③参与生理止血第三节生理性止血1、血液由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2、血液凝固后1~2H,血块又发生收缩析出淡黄色液体,该液体称为血清3、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少了纤维蛋白原第四节血型与输血1、分型原则:根据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种类不同与有无分型2、ABO血型系统的分型:血型红细胞上的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A型A抗BB型B抗AAB型A和B无O型无抗A和抗B3、输血原则:输入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生理1、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2、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3、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心缩期和心舒期均缩短,但心舒期缩短更为显着4、室缩期占:①等容收缩期占:心室开始收缩→房内压〈室内压↑〈A压A压即动脉压→心室容积不变②射血期占:心室进一步收缩→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室血液射入A,心室容积变小5、室舒期占:①等容舒张期占:心室舒张开始→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室容积不变②充盈期占:心室进一步舒张→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房血液入心室、心室容积增大6、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的70%来自室内压降低抽吸作用30%来自心房收缩进入心室的7、在心脏泵血过程中,在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速度最快,在等容舒张期室内压降低速度最快8、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9、每分搏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的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10、心输出量影响因素:心舒末期充盈量、动脉血压、收缩力11、心肌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①↑在一定范围内→心肌初长↑→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②↓→心肌初长↓→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12、后负荷A血压①↑→搏出量↓→心输出量↓②↓→搏出量↑→心输出量↑13、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14、心率①↑〈160~180次/分→心输出量↑②↑〉160~180次/分→心输出量↓③↓→心输出量↓15、第一心音:是心室开始收缩的标志,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引起的振动16、第二心音;是心室开始舒张的标志,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引起的振动17、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18、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约100次/S,故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窦性节律19、心肌兴奋时的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时间上相当于心室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保证心肌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这对心脏的泵血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最慢,浦肯野纤维传导速度最快,其意义使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开始收缩,有利心室同步收缩第二节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㈠动脉血压的概念与正常值成年人安静时的值①收缩压:指心缩期动脉血压升高达到的最高值;其正常参考值为~100~120MMHG②舒张压:指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其正常参考值为~60~80MMHG③脉搏压即脉压=收缩压-舒张压;~30~40MMHG④平均动脉压指在1个心动周期内动脉血压的平均值=舒张压+1/3脉压,约100MMHG㈡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及异常①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正常人的血压随性别、年龄及其他生理状态而变化;男性略高于女性,年龄增长血压渐升高②血压异常:成人安静时舒张压持续超过90MMHG可认为是高血压,舒张压低于50MMHG或收缩压低于120KPA90MMHG,则认为是低血压③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一定高度的平均动脉压是推动血液循环和保持各器官有足够的血液量的必要条件2、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是足够血量充盈心血管系统,心脏射血动力和外周阻力小动脉口径是形成血压的两个根本因素,大动脉管壁的扩张与回缩缓冲了收缩压维持了舒张压3、足够循环血量前提心脏射血—外周阻力→①1/3搏出量→外周②2/3搏出量储存大A中→大动4、脉扩张→①缓冲收缩压②心舒期大A回缩→①维持舒张压②1/3搏出量→流向外周5、心脏射血是间断的,外周的血流是持续的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①搏出量②外周阻力③心率④大动脉弹性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7、搏出量: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②↓→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8、外周阻力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②↓→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外周阻力主要受小动脉口径影响,外周阻力对舒张压影响大,而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9、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10、大动脉弹性如硬化时↓→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11、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生理情况下二者相适应;若循环血量减少如大出血或血管容积增大如中毒性休克均可使血压降低12、中心静脉压指腔静脉和右心房内的压力,大小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流量及速度13、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4、迂回通路:是经过真毛细血管15、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其动力是有效滤过压16、有效滤过压组成因素: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值①正值—组织液生成在毛细血管动脉端②负值—组织液回流在毛细血管静脉端1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及与水肿的关系:组织液生成过多引起水肿,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①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炎性微动脉扩张或静脉回流受阻,如心衰→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②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如肝病或肾病→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③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通透性↑如过敏→部分血浆蛋白漏出→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生成↑④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迷走中枢: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递质,M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2、心交感中枢: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B1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3、交感缩血管中枢:支配绝大多数血管,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a受体结合,产生缩血管效应4、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降压反射:是保持动脉血压稳定的最重要的反射5、反射过程:血压↑→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冲动↑→延髓『①心迷走中枢+②心交感中枢-→心输出量↓』『③缩血管中枢-→外周阻力↓』→血压↓6、肾上腺素常用作强心急救药,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作急救时升压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常用作强心急救药7、其中血管紧张素Ⅱ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第五章呼吸第一节概述1、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整个过程可分4个环节①肺通气②肺换气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换气2、呼吸的生理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保证组织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第二节肺通气1、肺通气的原始动力是呼吸肌节律性舒缩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内压与大气之间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2、吸气→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入肺呼气→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出肺3、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内压4、为什么胸内压是负压在于:①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②肺组织始终处于扩张状态,产生了回缩力5、胸内压=-肺回缩力6、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①维持肺组织处于扩张状态②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7、肺的回缩力由肺泡表面张力和弹性回缩力构成,表面张力占肺回缩力的2/3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脂蛋白,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其生理意义是:①降低肺泡液层表面张力有利于肺扩张②防止发生肺水肿③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其病理意义:发生肺不张或肺水肿9、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作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是肺静态通气功能的1项重要指标10、时间肺活量,又称用力呼气量;是指在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时间肺活量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动态指标11、每分肺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12、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第三节气体的交换和运输1、气体交换的动力是膜两侧该气体的分压差;气体总是由分压高侧向分压低侧的方向扩散2、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1、基本的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脑桥存在着能完善正常呼吸节律的呼吸调整中枢2、CO2、H+、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途径①CO2:一定浓度的CO2是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的必需的生理刺激物,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②0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③H+:只能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第二节机械消化1、紧张性收缩:是胃肠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之一,保持胃肠形态和位置2、蠕动:是胃肠平滑肌共有运动形式之一3、容受性舒张:胃特有的运动形式4、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5、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喂排空6、胃运动使胃内压增高是胃排空的动力7、胃排空速度:排空快慢的顺序,依次为糖、蛋白质、脂肪第三节化学消化1、盐酸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2、胃蛋白酶原:能将蛋白质水解为膘和胨,以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3、粘液:粘夜能与胃粘膜分泌的HCO3-结合,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4、胰液的组成: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5、肠激酶和胰蛋白酶本身所激活6、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的一种7、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与消化吸收有关的成分主要是胆盐8、胆盐的生理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第四节吸收1、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2、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的形式由小肠吸收入血3、蛋白质主要是氨基酸由小肠吸收入血4、脂肪主要是甘油、甘油一脂、脂肪酸,由小肠吸收;进入淋巴为主第五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1、当副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的M受体结合,使胃肠运动增强,胆囊收缩,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增多2、当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胃肠运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胆囊舒张,括约肌收缩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1、能量代谢受下述因素影响:①肌肉活动:影响最为显着②精神活动③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④环境温度:在20~30度的环境中最为稳定2、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机体处于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第二节体温1、机体深部平均温度称为体温,正常人腋下温度为~度2、体温的生理变异:①昼夜的变化②性别,女性体温略高于男性③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规律性变化④年龄⑤其他,肌肉活动3、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全身的骨骼肌4、几种主要的散热方式:①辐射散热②传导散热③对流散热④蒸发散热当外界气温高于或等于体表温度,此时蒸发散热便成为体表散热的唯一方式5、汗腺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6、下丘脑为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7、目前认为下丘脑前部的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起调定点作用第八章肾脏的排泄第一节概述1、肾脏排泄物质种类最多,量最大2、正常人每昼夜24H尿量1000~2000ML,在病理情况下,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则称为多尿;每昼夜在100~500ML范围内,称为少尿;每昼夜尿量少于100ML,称为无尿第二节尿液生成的过程1、尿液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环节①肾小球的滤过②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2、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3、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4、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5、正常肾糖阈为~L160~180MG%第三节影响终尿生成的因素1、糖尿病患者或静注高渗糖者,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小管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重吸收,未被吸收的葡萄糖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水重吸收减少,于是尿量增加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3、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情况,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强,则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增多,使水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反之,大量饮清水后,血浆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少,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这种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第二节突触生理1、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称为突触2、根据功能分:①兴奋性突触②抑制性突触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特异投射系统:有专一的传入途径、引起特定的感觉2、上行激活系统是一种多突触结构,易受药物影响3、非特异投射系统:弥漫投射到大脑皮层、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4、躯体痛:产生和消退迅速,感觉清楚,定位明确5、内脏痛:疼痛缓慢、定位不清、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于切割、烧灼不敏感6、牵涉痛:因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些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牵张反射的概念: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通过支配的神经,反射性引起该肌收缩,称牵张反射2、牵张反射的类型: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3、肌紧张:维持躯体姿势4、腱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5、牵张反射的特点: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块肌肉中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自主神经纤维的分类:①胆碱能纤维②肾上腺能纤维2、M受体: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3、N受体:箭毒阻断N2受体4、a受体:酚妥拉明为a受体阻断剂5、B1受体分布在心肌组织上;B2受体分布在支气管;心得安是B受体的阻断剂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1、第二信号:人类特有的第十章感觉器官第一节视觉器官生理1、不经眼调节正好能使6M以外物体发射来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并形成1个倒立缩小的实象2、正常眼看6M以外的物体不经眼调节即成像于视网膜上,产生清晰视觉3、眼的调节:①晶状体的调节:通过晶状体凸度增大②瞳孔的调节:瞳孔缩小的反应③双眼球会聚4、视黄酮有消耗需维生素A补充,若缺乏维生素A导致视紫红质合成减少或缺乏,而产生夜盲症5、视敏度:视敏度又称视力6、单眼固定不动正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第二节位听觉器官生理1、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①气导:声波主要→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又称前庭窗→内耳;声波次要→鼓室气体振动→蜗窗又称圆窗→内耳②骨导:声波→颅骨→内耳2、声音感受器是螺旋器,又称柯蒂氏器,位于基底膜上第十一章内分泌第一节概述1、又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称激素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①相互协调②相互拮抗③允许作用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1、生长素主要生理作用:①促进生长: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若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称为侏儒症②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使血糖升高,促进脂肪分解2、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对腺垂体有调节作用的多肽,称下丘脑调节性多肽3、抗利尿激素:增加肾脏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第三节甲状腺1、甲状腺激素:①对代谢的影响:产热效应基础代谢率显着增高、物质代谢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可加速蛋白质分解、对糖代谢的作用:总效应使血糖升高②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③其他作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心血管的影响心率增快、对消化的影响促进食欲第四节肾上腺1、糖皮质激素: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血糖升高、肝外蛋白质分解、呈向心性肥胖②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促肾糖皮质和糖皮质激素增多,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③对其它组织器官的影响: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减少三多一少;小血管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诱发或加剧胃溃疡;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第五节胰岛1、胰岛的生理作用:①对糖的代谢:使血糖降低②对脂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和储存③对蛋白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2、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生理部分THEEND。
现代汉语绪论思维导图整理
现代汉语绪论思维导图整理●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概念●广义●1919五四运动至今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包括方言)●狭义●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定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语言属性●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社会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结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功能●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事物的类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都靠语言来表明●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凭借语言知识积累知识,形成文化●形式(功能变体)●口语●定义●语言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物质基础●语音●符号性质●听说符号口头交际●发展速度●快●特点(最主要的区别)●简短、疏放、较多省略●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难以流传久远,传播范围小,灵活,简单●书面●定义●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以文学为载体的语言形式(源头:白话文)●物质基础●文字●符号性质●视觉符号书面表达●发展速度●慢于口语,对口语的规范加工形成书面语●特点●周密、严禁、结构完整、长句较多●联系(长期分离)●口语第一性,书面语第二性(产生)●口语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发展),书面语的发展以口语为基础●书面语的发展落后且服从于口语●文学语言(标准语)●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有书面、口语形式)●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以书面语的产生与演进为先决条件●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古希腊共同语-雅典方言)●方言(地域变体,非独立语言)●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分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产生基础,长期并存,共同语产生后的分支)●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发展历程●口语●春秋“雅言”●汉代“通语”●明代“官话●辛亥革命“国语"●新中国成立之后“普通话”●书面语●殷商时期(古代汉民族书面语)——出现●先秦——较为成熟●言文脱节(文言文)●唐宋时期——白话产生●唐代变文,宋代的语录,话本,元曲●明清时期——小说●现代汉民族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基础●北京话的特殊地位●北京的特殊位置●唐代●北京是北方军事重镇●辽代●北京是五京之一●金元以来●北京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话发展成为官话●白话文作品更多的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运动●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的三项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典范●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方言●地方话●形成因素●七大方言区(方言区—方言片(次方言)—方言小片—地点方言)●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辽吉黑内●西北:山西陕甘宁青内●西南:四川云南贵湖北(除东南咸宁)广西西北湖南西北●江淮:安徽江苏(长江以北)镇江及镇江东长江南岸沿江(除徐州,蚪埠属于华北东北)●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和上海话●上海江苏以南、镇江以东南通浙江(除南京镇江属于官话方言区)●湘方言●湖南长沙话●湖南(除西北角)广西东北部●赣方言●江西南昌话●江西北中●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五个次方言区(东福南厦)●闽东—福建●闽南- 厦门●闽北●闽中●莆仙●粤方言●广州话(当地人称白话)●方言调类数目最多(9—10)●差别●语音●声母●有无浊音声母●吴全,闽部分●有无舌尖前舌尖后声母●吴赣客闽只有舌尖前,●粤有舌叶音●韵母●有无韵尾●客闽粤有【-m/-n】●入声韵尾【-p/-t/-k/喉塞音】●声调●调类多—粤(9—10)●调类少—北方(一般6个,烟台3个)●词汇●同形异义(麻袋-上海指钱包)●同义异形(超特倍—北京,贼—东北)●语法●闽有助动词“吃”●汉语“给他一本书”,上海话“拨本书伊”●现代汉语的特点(汉藏语系—印欧语系)●语音方面 4●没有复辅音(音节内辅音不连用)—spring●元音占优势(复元音多“iao”)●元:“a”“ao”●元+辅:“an”“da”●音节整齐简洁(辅音+单元音/复元音,声母+韵母)●有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乐性强,乐音多噪音少)●词汇方面 3●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目—眼睛,国有企业—国企)●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同音语素多(yi)●语法方面 4●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少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我爱你-你爱我吃了/着/过)●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基本一致(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词类和句法的成分关系复杂(n.v.adj./主谓宾定状补)●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文字方面 2●世界唯一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表意体系文字的语言—在书面上可区别同音词同音语素●汉字具有超时空性—记录古今汉语(各种方言),不同语系的外族语言●汉语的地位●国内●已经成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语,为民族间交流做出了贡献●国际●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英、法、俄、西、阿、汉●2020.4.8 汉语列为全球通用语言●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一、国家重视语言文学工作●1955年●确定了普通话的含义和标准●202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国历史上第一步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首次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法律地位●二、现代汉语规范化●三、推广普通话●课后习题●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本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形成: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北京话具有特殊地位,朝代和运动两个方面。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总绪论知识点整理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总绪论知识点整理1.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1)文学史与文学史学●史家记述文学: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等●目录学著作:班固《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诗文评:(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梁)钟嵘的《诗品序》、郑玄《诗谱序》、(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从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等。
●文学史著作:滥觞是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此外谢无量、胡适、郑振铎、刘大杰、游国恩等人也著有中国文学史。
分体文学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综上,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史才成为独立学科。
2)文学本位●文学史著作应立足于文学本位,把文学当成文学来研究,重视文学特有的艺术感染力与审美价值。
●文学史●主体:文学创作●三个层面(由外层到核心)●创作背景:社会政治经济●作家:生平、思想、心态等●作品(核心)●两翼●文学理论(创作前的指导);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文学创作后读者中的反应)●文学传媒(口头流传到书写传抄到印刷出版)3)史学思维:变定性式的评价语言为“描述式的语言”,注重说明解释4)文化学视角:与其他学科(宗教、哲学、考古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交叉研究,从广阔的文化学角度考察文学。
5)文学史的写作具有当代性,写给当代人的。
注意当代的价值判断、审美趣味以及文学创作。
6)文学史史料学(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是文学史的基础性工作,体现学科的分工。
2.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1)推动文学发展的外部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春秋大变革社会的百家争鸣、汉代大一统社会的汉赋与汉代散文、汉末军阀混战下的建安文学等、唐代的对外开放交流、宋代印刷术的发展、元代士人地位低下走向市井、明中叶以后商业化发展等等;2)内部因素:●一、文学发展不平衡●(一)文体发展不平衡:(形成时间相差很远)●诗歌与散文最早形成,成文各种文体的基础;●魏晋南北朝小说初具规模,唐代中期才有成熟的小说;●宋代杂剧和金代院本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形成;●骈文形成于魏晋以后●词形成于唐代中叶●白话短篇小说形成于宋代●白话长篇小说形成于宋元之际●(二)朝代不平衡●各个朝代有其相对发达的文体: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的小说●一种文体在一朝代的前中后期发展情况也不同●(三)地域不平衡●不同朝代,各地文学发展情况不同●建安文学集中于邺城●梁陈文学集中于金陵●唐代诗人中河南山西的较多●宋代诗人中江西的最多●明清两朝中江苏、浙江的作家最多●不同地区孕育的文体不同,文学发源地不止一个●《楚辞》带有明显的楚地特色●五代词有江南特色●杂剧有强烈的北方特色●南戏有突出的南方特色●二、一些相反相成的因素的互动推动文学演进●(一)雅与俗●“国风”、梁陈宫体诗、词、戏曲都是由俗逐渐变雅的●(二)各种文体相互渗透融合●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厌繁;诗之妙在内敛,赋之妙在铺陈;诗之用在寄兴,赋之用在炫博●魏晋以后赋吸收了诗的特点,抒情小赋兴盛起来,抒情小赋是“诗化的赋”;初唐诗吸收赋的特点,出现“赋化的诗”,如卢照邻《长安古意》●苏轼以诗为词,模糊了诗与词的界限;周邦彦以赋为词,其词极尽铺张之能事;辛弃疾以文为词,缩小了词和文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无论是学习、生活、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为了给自己的人生理想夯实基础,就需要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都可能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
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去交往;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去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
为了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学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说,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进入大学,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
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而且要在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坚持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同学们不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领悟。
在大学阶段,大量的自学时间、自由的学习空间,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浓厚氛围,也对自主学习理念的培养提出了必然要求。
同学们要学会根据教学计划和自身所学专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学习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学好与专业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学好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各方面知识。
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学会如何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学会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
学习不仅是掌握课堂知识、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按照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做人处事。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首先要脚踏实地,打下扎实的专业根底;同时又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努力从事探索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事业,要求同学们自觉培养创新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组合、加工、消化已有知识,而且要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勇敢地追求真理,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养成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更新和增长空前快速。
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大学阶段,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为今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并不是告别学习。
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培养优良学风在大学阶段,学习是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
只有学风端正,才能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光,学到扎实的知识,掌握真正的本领,培养创新精神,圆满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学习任务。
同学们是国家未来建设的宝贵人才,只有养成优良的学风,才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有所贡献。
从这个意义上说,优良的学风是同学们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养成优良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勤奋。
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唐代思想家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优良的学业是辛勤汗水的结晶,突出的成就只有通过刻苦学习和拼搏才能获得。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大学学习内容的专业性、系统性的特点,在广度和深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这就要求同学们更加刻苦、更加勤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严谨。
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严肃是指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学习作风,反对学习上轻率浮躁、马虎应付的态度;严格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要弄懂弄通,对技术的掌握要严守规范,反对粗制滥造和不求甚解,反对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严密是指对学习、对工作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包括在学习的安排上要周全有序,有条不紊地处理学习中的各种关系。
要坚决抵制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坚决抵制违反科学和学术道德的不良风气,做一个有科学道德和学术道德的人。
求实。
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培养扎实打基础、老实做学问的学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唯以求真的态度下踏实的功夫;谦虚是求实的必然要求,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博采众长,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要培养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奋发、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
创新。
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大学生作为匡I家未来建设的人才,作为今后几十年社会各个行业的骨干,更需要自觉培养勇于创新的品质和才干。
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新一代大学生要在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刻苦努力,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不断提高和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将来在祖国各个建设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做好准备。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
当代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才。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所谓使命,古时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要走过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
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
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
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辜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破浪前进。
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
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未采的科学技术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对各国的经济、政冶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发展本国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增强科技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
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世界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七大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根据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认识和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全面建没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
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就向全国大学生明确指出:“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