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个古诗词诗歌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抑扬结合、映衬对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大体分为以下几点: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情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即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予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
如: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如江水般绵绵无尽。
意蕴深远含蓄。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生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诗中的物具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明于谦的《石灰吟》借石灰清白的特点来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喻时事。
如: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讽喻当朝。
如唐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意蕴深邃。
6、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
如:唐白居易的《卖炭翁》二、描写手法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使刻画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采用了渲染,是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2、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但常见的不外乎以下种类: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应结合具体的诗歌加以分析。
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一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再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蕴含蓄深远。
3、情景交融。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虞世南的《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自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5、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惆怅之情。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对比、反问等一、修辞手法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2、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借代)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偶)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v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v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v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v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v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v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v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v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二、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表现手法)、借古喻今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1.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的象征意义;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古代诗歌中常见表达技巧
3.表现手法
烘托(正衬、反衬)
1.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陌上桑》)(以人烘托人)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物烘托人)
3.月出惊山鸟,时呜春涧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物烘托物)
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以人烘托物)
3.伏笔照应
过渡/过片
(承上启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卒章
显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对比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构思立意技巧
先景
后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铺垫(蓄势)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苏轼《望湖楼晚景》)
照应
1.首尾照应;
2.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汇总
二、修辞方式
高考规定的八种修辞方式。 ①比喻 ②拟人 ③夸张 ④排比 ⑤对偶 ⑥引用 ⑦设问 ⑧反问
二、高考常考修辞方式
比喻 比拟 借代 衬托 互文 夸张 设问 对仗 反问 对比 复叠 双关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
增强说服力。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正)
补充:出现频率高的其他修辞 东风夜放花千树,但吹落,星如雨,宝马
雕车香满路。(反)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柳瘦
对比:使事物何特以征解忧鲜?明唯有突杜出康。,表达强烈的感情。
鲁迅:有真意描,写去的粉顺饰序,和少角做度作(,物细象密的逼组真合地方描式写)事物,往往用修辞, 正回勿 粗面眸卖线描一弄条写笑。勾( 百勒直媚,接生1红无.描色红铺写彩白陈、映白、实衬花修写:临饰)棠水,梨,不叶碧落碧既《胭黄写荷脂黄形塘色麦又月,际写色荞天神》麦。写花意开。白如雪:香。
3.描写 揽开烘 大衣。托漠推风。孤枕吹如烟起 仙: 直徘袂,徊飘2指长.,飘调冷河珠觉动玉落箔,感笙日银犹官寒圆屏似(,。迤霓视吹逦裳听彻嗅小触梅鸡裙味春鸣,)透外事:。欲事金曙四沙,五水新通拍妇。云起足崖严下暖妆…,…。大桌渡我桥绣横夹铁索寒。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 羽一鸡 春衣枝声种舞春茅一。带店粒玉 雨月 粟容。,,寂3平人秋.寞变林迹收泪换漠板万阑视漠桥颗干角烟霜子侧六,及如。。面宫梨时织描粉花间,写黛和寒(无逻山大语间颜辑一弦…接色(带…嘈描远伤嘈写近心如、、碧急虚上。雨写下暝,)、色小内入弦外高切、楼切俯,如仰有私、人主楼次上、愁古。今): 境描所写作的的 种具 类体:描绘和刻画。 转情青倭枯 篱 阴 无轴。丝堕藤落。处拨为髻老疏儿寻弦笼,树疏童。三 系 耳昏 一 疾细有复可和两,中鸦径走点两节约恐怜羞声桂明花媒昔万4明,深追面个描不匆夜走.,枝月安之。我里月小,黄描黄写来匆半,未为铛排蔓往山松桥树蝶写鹂:过说虚倚成笼。动草矣川间流头,:鸣夜不前门曲钩静眼,唐照水花飞翠半尽席回东行罗锄调。:中 杨 土 ,人落入柳, , , 首船者敷者先头鸟开柳地清家未菜,闲行不,西见,忘有上宿,依,泉。成花一敲人问却舫罗脱其池小依千石行棋临苍把悄敷帽锄边白。年上白归芙十女教叠子发生青无,著。树长今魂流鹭来蓉二娲神金落又问梅言下梢,红我魄。上池如门炼妪明灯开鬼嗅,担头僧越来晋竹青苑面前,,灭花封神。唯捋。敲女归英喧天皆柳融石老,。。。见髭耕月腮,雄归依如冷破龙鬓江须者下。雨。浣旧眉光天跳云心。忘门可雪女,,,惊波欲秋少其。怜霏,太二逗瘦渡…月年犁“日霏莲…液十秋蛟双白见,日暮。动芙三雨舞腮暮嫣下蓉丝。雪…苍香渔…未动梦。山落舟小央紫入懒远,。山柳皇神起,驾重。。山画天驭寒东白风屋不贫用;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归纳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归纳一.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2)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3)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4)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5)借古讽今(借古喻今、怀古伤今):咏史诗中常见表现手法,借历史上事件来讽喻当朝。
3.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区别:(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味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
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
“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初中语文速记:15种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
初中语文速记:15种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0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的十大表达技巧
十五夜望月
王 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请对这首诗的主要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 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 “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 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 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 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 这一诗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的?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 末句写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前三 句的“静”对比鲜明。这里是以动衬静。
技巧二: 以动衬静
品味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 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 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 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 包含着辩证法。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小结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 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8、联想和想像 多为浪漫主义诗所用。如李白的“小 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风直到夜郎西”、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等。
9、比喻象征 本是一种把事物比成另一种本质不同的 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一般用具体事物比具体事物, 可针对具体句子;象征往往是将具体事物赋予特定 的抽象的意义,应从整首诗上去理解。诗词当中经 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 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画眉 深浅入时无?”张籍《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 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 敌万金。” 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等都 用了象征的手法。
❖ 叙事抒情:古风作品中常见。《兵车行》、 “三吏三别”、《卖炭翁》等。
二、表现手法
1、渲染 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 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更为突出。即正面着 意描写。如:
①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 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 叶南,鱼戏莲叶北。” ③《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一、抒情手法: ❖ 直抒胸臆:直接对人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
抒情方式。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
❖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身所要 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杜甫“江碧鸟逾 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处是归年”
❖ 情景交融:不直接表达感情,通过景物描写 来表现。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
5、对比 把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 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梅尧臣《陶者》“陶 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
5.以虚衬实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 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 正春风。
• 答:以虚衬实(用梦境反衬现实) 。 诗人通过梦境中往昔故国的繁 华和热闹反衬今日处境的悲凉 和内心的痛苦。梦境越是美好, 梦醒后的悲哀就越浓重,“恨” 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以 乐景衬哀情也可)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 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 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 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颔 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 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 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 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 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 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3)点 染 • 点染 就是先点出主体重点,然后再对 其细节进行详细的渲染描写 .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望海潮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3)、寓情于事: 诗人把 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 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 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4)、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 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 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 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一、表现手法: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
些诗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三国赤壁之战,如果没有火烧赤壁没有成功,放火船的时候连风也不帮忙的话,那么在大乔小乔的命运就是被曹操俘获,安置在铜雀台里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2、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1)正衬是指从正面映衬,就是利用与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陪衬体)作陪衬。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夸张
衬托、互文、用典、反复等。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间接抒情(借景(物、事)抒情、托物言志、)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乐景写哀情 白描、细描、烘托、细节描写等
3、古代传统表现手法:赋、比、兴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
(三)、乐(哀)景写哀(乐)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 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 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 乐。
结情、层层深入、伏笔铺垫等
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直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接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 抒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 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 情 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物)
(五)、联想和想象(虚写)
七、 《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六)、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 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 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 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 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 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 自己的思想感情。
古诗歌表达技巧
古诗歌表达技巧古诗歌有着多种多样令人惊叹的表达技巧,就像魔法师的魔法口袋,每一种技巧都能给诗歌带来独特的魅力。
一、修辞手法。
1. 比喻。
- 这就像是给诗歌里的事物穿上了一件有趣的外衣。
比如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雪花比作梨花。
哇塞,本来冰冷单调的雪花,一下子就变得像春天盛开的梨花一样美丽、洁白,而且满树满树的,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就好像诗人在说:“你看那雪啊,就跟梨花似的,超级美!”2. 拟人。
- 这是把东西当成人来写啦。
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怎么会溅泪,鸟怎么会惊心呢?诗人这么一写,就把花和鸟都赋予了人的情感。
就好像花和鸟都能感受到诗人在战乱时的悲伤和对离别的痛恨一样。
这就像是让自然界的万物都成了诗人的小伙伴,陪着诗人一起喜怒哀乐呢。
3. 夸张。
- 夸张就是把事物的特点放大或者缩小到超级夸张的程度。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瀑布真的有三千尺吗?当然不是啦。
但是这么一写,就把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好比你要形容一个人跑得快,你说他跑得比火箭还快,虽然不符合实际,但是那种快的感觉就很强烈地传达出来了。
二、表现手法。
1. 借景抒情。
- 诗人常常通过描写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就像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面那些个枯藤啊、老树啊、昏鸦啊什么的,都是景色描写。
这些景色看起来很凄凉、很萧瑟对吧?然后诗人在最后才说出“断肠人在天涯”,原来前面那些景色都是在为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愁苦的心情做铺垫呢。
就像是先给你看了一堆很压抑的画面,然后告诉你,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情写照。
2. 托物言志。
3. 动静结合。
- 动静结合可以让诗歌更有画面感。
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描写,明月静静地照着松林,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清泉石上流”是动态描写,清泉在石头上流淌,发出潺潺的声音。
这一静一动搭配起来,就像看电影一样,既有安静的画面,又有灵动的场景,整个画面就鲜活起来了。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 夸张呀,那可真是诗人常用的招儿!就像李白写的“白发三千丈”,我的天呐,这得多长的头发呀,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愁绪有多么浓烈呢!
2. 比喻多妙呀,能把抽象的变得具体。
像“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哇塞,是不是一下子就形象起来啦?
3. 拟人很有趣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都像人一样有感情啦,这表达得多生动呀,能不吸引人嘛!
4. 借景抒情也常见呀。
看到“枯藤老树昏鸦”,那萧条的景色,不就自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了嘛,这手法可真绝!
5. 托物言志也厉害呀。
就好比“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通过石灰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真让人佩服!
6. 对比效果好明显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对比,贫富差距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怎能不震撼人呢!
7. 象征也有大作用呢!莲花象征高洁,那“出淤泥而不染”不就是最好的体现嘛,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呀!
我觉得古代诗歌的这些表达技巧真的是太神奇啦,让诗歌变得如此有魅力,让人沉醉其中呀!。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就像是一座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花园,表达技巧则是花园里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花朵。
让我们一起来好好鉴赏一番吧。
一、修辞手法。
1. 比喻。
- 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就像是一个超级酷炫的魔法,把瀑布比作银河。
你看啊,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那长长的水流,可不就像银河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嘛。
这样一比喻,瀑布就不仅仅是普通的水从山上流下来了,一下子变得超级壮观、超级神秘,好像带着一种来自天上的仙气儿。
2. 拟人。
- 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可真是个“魔法师”啊,他让花和鸟都有了人的感情。
花怎么会流泪呢?鸟又怎么会惊心呢?这就是把花和鸟拟人化了。
就好像花和鸟也能感受到诗人在战乱时期的悲伤和离别之苦,它们不再是没有感情的动植物,而是成了诗人的知音,陪着诗人一起伤心难过呢。
3. 夸张。
- 辛弃疾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啊,这可不是真的有八百里的范围用来分肉,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
这种夸张就像给画面加了个超级放大镜,一下子把那种军队里豪迈、盛大的场面给放大了好多倍。
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大片的土地上,士兵们正在分享着烤牛肉,耳边还回荡着激昂的军乐声,那场面可真是太震撼了。
二、表现手法。
1. 借景抒情。
- 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你看啊,前面他写了一堆的景色,什么枯藤啊、老树啊、昏鸦啊。
这些景色可都是很凄凉的,就像一个个小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着一场悲伤的戏。
诗人呢,其实是通过这些景色来表达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他可不会直接说“我好孤独,我想回家”,而是让这些景色替他说话。
就像我们有时候不直接说自己的心情,而是发个阴天的照片,意思就是自己心情不太好一样。
2. 托物言志。
3. 虚实结合。
三、表达方式。
1. 描写。
2. 抒情。
- 直抒胸臆就是心里有什么想法直接就说出来。
像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表现手法:渲染,烘托,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欲扬先抑,点面结合,铺垫,铺陈,情景交融,以小见大,比兴,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喻,借代,对偶,排比,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用典,通感,叠词,双关,反复,互文,反语另:叙议结合,伏笔照应,粗笔勾勒,铺垫悬念,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象征,衬托,起兴寄托,乐景写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缘景生,以景衬情)结构形式:先总后分,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环境特点:明媚,萧瑟,寂静,清冷,清幽,灿烂,悲凉,凄清,寂寥景物营造的氛围:自然清新,恬静美好,雄浑壮阔,雄奇伟丽,寂寞冷清,生机盎然,苍凉萧瑟思想情感:建功立业,息影林泉,壮志难酬,志得意满,旷达洒脱,羁旅之愁,思乡之苦,爱国之思,亡国之悲叠词的作用:增强语言韵律感或强调拟声词作用:使诗文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词: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所描写景物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诗题往往点明诗的内容,定下感情基调咏史诗: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在构思上:以景衬情,有议论引发(写法)在章法上:正反对比,侧面烘托描写景物角度,观察景物的立足点:高,低,俯,仰的变化,正面,侧面,远景,近景描写描写景物的方法:绘形,绘声,绘色描写景物的技巧: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颜色),以小见大,粗笔勾勒,细部描绘相结合,比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个古诗词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
一般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高考,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都是考生失分非常严重的一类考题。
除客观因素外,主观上考生相关知识的匾乏,是导致丢分的重要原因。
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词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
古诗表达技巧的类型尽管种类繁多,但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工作,是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前提和关键。
常见的表达技巧:
(l)描写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刺的响声,一静一动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
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态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对偶等)。
常用的描写方法:
(2)烘托
烘托原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在文学创作中,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烘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
根据甲、乙两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
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以物托物。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他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
3)以物托人。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雯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
又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三次描写月光,分别烘托出了琴声的美妙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3)渲染
渲染也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
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
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和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活泼、自然、有趣。
采用复沓句式而略有变化,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的情景。
诗中没有一一直接写人,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人感受到一片勃勃生气,联想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4)衬托
衬托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
衬托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关系。
衬托手法分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
(5)工笔
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
如李端的((鸣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以“时时误拂弦”的工笔刻画,传达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态。
(6)白描
本是中国绘画技法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加色彩渲染,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
如孟浩然的塔春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地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
(7)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措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如《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8)比兴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
如《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开头就是运用了“兴”的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
(9)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有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诗人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10)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
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11)动静结合
动和静这对矛盾,在诗歌中常表现为相反相成、互相转化、对立统一。
诗中人、事、景可以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h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也可以化动为静,即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还有化静为动者,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生动描绘了祖国北方的壮丽雪景。
(12)抑扬结合
对要褒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
如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出墙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博,后面高兴。
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3)虚实结合
中国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实结合的现象。
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
虚实结合,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可使作品的结构更紧凑,形象更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加。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上闽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是实写;下闽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14)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琵琶行(并序)))中除了从正面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技艺高超,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以此来表现其演奏技艺高超之外,还有借侧面描写来衬托琵琶声引人人胜的文字,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及“江州司马青衫湿”。
从听众听得人神、陶醉、动清的表现更能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艺之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