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完整完美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抑扬结合、映衬对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大体分为以下几点: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情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即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予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
如: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如江水般绵绵无尽。
意蕴深远含蓄。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生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诗中的物具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明于谦的《石灰吟》借石灰清白的特点来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喻时事。
如: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讽喻当朝。
如唐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意蕴深邃。
6、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
如:唐白居易的《卖炭翁》二、描写手法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使刻画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采用了渲染,是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2、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表达了古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感悟和思考,是中华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诗歌的鉴赏,不仅需要了解其意境和文化背景,更需要掌握其表达技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介绍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通常采用动人的、形象化的词语来描绘景物、抒发感情。
如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对登高望远的感受进行描写,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表现秋景的美妙。
同时,他也用“峨峨翠嶂,凌云壁立”、“青山挂翠,绿水潺湲”等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山水景色。
在诗歌中,形象、生动的表达不仅可以增加表达的动人程度,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二、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常常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比喻友情的坚韧。
这里的野火和春风就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意境,但也要适度运用,不能过度渲染,否则就会削弱诗歌的感染力。
三、采用对仗和韵律的手法古代诗歌中对仗和韵律的运用也是一种表达技巧。
对仗和韵律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味和音律美感。
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里的“尽”和“流”、“目”和“楼”都是对仗,使整首诗歌在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对仗和韵律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声韵之美,使诗歌更加流畅和动人。
四、通过节奏和排比的手法增加感染力古代诗歌中的节奏和排比的运用也是表达技巧之一。
节奏是指诗歌中的重音和轻音的组合方式,排比则是指诗歌中句子句式、结构相同的修辞手法。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节奏和排比的运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种节奏和排比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具音乐性和韵律美感,增加诗歌的感染力。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但常见的不外乎以下种类: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应结合具体的诗歌加以分析。
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一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再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蕴含蓄深远。
3、情景交融。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虞世南的《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自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5、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惆怅之情。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全(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全)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⑴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B.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10.点化: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诗句的意境.11.双关: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12.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二表达方式古诗词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设题较多的是其中的抒情和描写.1.抒情手法:这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2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寓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写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托物言志.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如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2.描写方式1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2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3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是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4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能有指出一点,隐托全面的效果.5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像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着”的效果.6白描工笔: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崔道融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图,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和乐观的生活情趣.三表现手法1.渲染与烘托: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诗歌中的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2.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3.比兴: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4.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5.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连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6.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7.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四结构技巧1.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直接点明题旨或表达情感.2.曲笔入题,造成悬念.诗歌开头先来一个开端,不直接触到本题,这样使作品有跌宕起伏之感,吸引读者.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3.照应:这是篇章前后某点内容的衔接,又叫呼应.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4.伏笔:即在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作品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5.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6.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奔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二几组概念的区分1.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是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景,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2.比喻与象征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及高山大河等,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屈原的诗歌也有这一特点,常以香草美人象征贤能,以燕雀乌鹊比喻小人.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三常用典故集锦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作者常反其意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6.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达技巧:
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借代、双关、
用典、反问、设问、反复、互文、通感等。
2. 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抒情。
其中,描写包括动静
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 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象征、衬托 (正衬、反衬)、借古讽今 (用典)、虚实相生、先抑后扬、以动衬静、想象、渲染、
烘托等。
4. 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等。
5. 古诗中的情怀: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离别愁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志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等。
在诗歌鉴赏中,了解这些表达技巧和诗歌语言风格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诗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归纳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归纳一.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2)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3)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4)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5)借古讽今(借古喻今、怀古伤今):咏史诗中常见表现手法,借历史上事件来讽喻当朝。
3.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区别:(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味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
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
“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古诗词手法技巧
古诗词手法技巧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精妙的手法技巧,这些手法就像魔法师的魔法棒,让古诗词充满了魅力。
一、比喻手法。
比喻在古诗词里就像一个超级好用的“形象制造机”。
比如说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把瀑布比作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哇塞,一下子就把瀑布那种雄伟壮观、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展现出来了。
我们一读就仿佛能看到那高高的瀑布像一条闪闪发光的银河一样,从九天之上飞奔而下,这可比直接说瀑布很高、水流很大有意思多了。
通过这个比喻,李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画面,让我们对庐山瀑布的印象深刻得不得了。
二、拟人手法。
拟人呢,就像是给大自然或者事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
像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水会“护”着田,山能“排闼”(推开门)送青来,这就把水和山当成了有感情、会动作的人。
水就像一个忠诚的守护者,环绕着农田;山呢,就像热情的朋友,推门而入送来满眼的青翠。
这样写不仅让诗句变得生动有趣,还让我们感觉到山水都像是有灵性的伙伴,和我们人类有着亲密的关系。
三、夸张手法。
夸张就像是一个放大镜,把事物的特点放大好多好多倍。
还是李白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谁的头发能有三千丈啊,这明显是夸张嘛。
但是呢,这样一写就把诗人内心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好像他的忧愁多得像那三千丈的白发一样,怎么都理不清,这种夸张的手法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忧愁的程度,简直是愁到了极点。
四、借景抒情手法。
这可是古诗词里的“情感隐藏小能手”。
诗人常常不直接说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描写景色来表达。
比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面几句全是在写景,什么枯藤啊、老树啊、昏鸦啊,这些萧瑟的景色组合在一起,就营造出了一种很凄凉的氛围。
然后最后才点出“断肠人在天涯”,原来前面的景色都是为了烘托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就像我们有时候心情不好,看到阴天都会觉得更郁闷了,诗人就是利用景色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抑扬结合、映衬对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大体分为以下几点: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直接对相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情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即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予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
如: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如江水般绵绵无尽。
意蕴长远含蓄。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生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诗中的物具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明于谦的《石灰吟》借石灰清白的特点来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喻时事。
如: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意蕴深邃。
6、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
如:唐白居易的《卖炭翁》二、描写手法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使刻画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采用了渲染,是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活灵活现的体现在人们眼前。
2、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有哪些方面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有哪些方面对古代诗歌的赏析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它的表达技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概说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构思立意的技巧四大类。
(一)表达方式主要涉及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和描写方法【正面描写(明写)/侧面描写(暗写),白描/工笔,实写/虚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动景/静景,远景/近景】。
(二)表现手法包括一些具体的描写技巧【如衬托(正衬、反衬)、对比、渲染、白描、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情景交融、乐景哀情等】;也包括形象意义的表现方式【如象征】;还包括材料的组织方式【如联想、想象】。
(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排比、反语、双关、用典、设问、反问等。
(四)构思立意的技巧包括先景后情、以景作结、起承转合、抑扬、铺垫(蓄势)、照应、过渡、以小见大、借古讽今等。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托物言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二)描写方法按描写的角度分正面描写(明写) 侧面描写(暗写)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赋得暮雨送李胄》‟按笔法的繁简分白描(用最少的笔墨,不加烘托地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工笔(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四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修辞方法,三是表现手法,四是结构技巧。
以下具体阐释。
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类似说法: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描写中的白描手法在诗歌中经常运用,它的特点是对景物粗线条勾勒,不加铺陈和修饰。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一、表现手法: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
些诗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三国赤壁之战,如果没有火烧赤壁没有成功,放火船的时候连风也不帮忙的话,那么在大乔小乔的命运就是被曹操俘获,安置在铜雀台里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2、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1)正衬是指从正面映衬,就是利用与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陪衬体)作陪衬。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古诗歌表达技巧
古诗歌表达技巧古诗歌有着多种多样令人惊叹的表达技巧,就像魔法师的魔法口袋,每一种技巧都能给诗歌带来独特的魅力。
一、修辞手法。
1. 比喻。
- 这就像是给诗歌里的事物穿上了一件有趣的外衣。
比如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雪花比作梨花。
哇塞,本来冰冷单调的雪花,一下子就变得像春天盛开的梨花一样美丽、洁白,而且满树满树的,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就好像诗人在说:“你看那雪啊,就跟梨花似的,超级美!”2. 拟人。
- 这是把东西当成人来写啦。
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怎么会溅泪,鸟怎么会惊心呢?诗人这么一写,就把花和鸟都赋予了人的情感。
就好像花和鸟都能感受到诗人在战乱时的悲伤和对离别的痛恨一样。
这就像是让自然界的万物都成了诗人的小伙伴,陪着诗人一起喜怒哀乐呢。
3. 夸张。
- 夸张就是把事物的特点放大或者缩小到超级夸张的程度。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瀑布真的有三千尺吗?当然不是啦。
但是这么一写,就把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好比你要形容一个人跑得快,你说他跑得比火箭还快,虽然不符合实际,但是那种快的感觉就很强烈地传达出来了。
二、表现手法。
1. 借景抒情。
- 诗人常常通过描写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就像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面那些个枯藤啊、老树啊、昏鸦啊什么的,都是景色描写。
这些景色看起来很凄凉、很萧瑟对吧?然后诗人在最后才说出“断肠人在天涯”,原来前面那些景色都是在为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愁苦的心情做铺垫呢。
就像是先给你看了一堆很压抑的画面,然后告诉你,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情写照。
2. 托物言志。
3. 动静结合。
- 动静结合可以让诗歌更有画面感。
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描写,明月静静地照着松林,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清泉石上流”是动态描写,清泉在石头上流淌,发出潺潺的声音。
这一静一动搭配起来,就像看电影一样,既有安静的画面,又有灵动的场景,整个画面就鲜活起来了。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 夸张呀,那可真是诗人常用的招儿!就像李白写的“白发三千丈”,我的天呐,这得多长的头发呀,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愁绪有多么浓烈呢!
2. 比喻多妙呀,能把抽象的变得具体。
像“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哇塞,是不是一下子就形象起来啦?
3. 拟人很有趣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都像人一样有感情啦,这表达得多生动呀,能不吸引人嘛!
4. 借景抒情也常见呀。
看到“枯藤老树昏鸦”,那萧条的景色,不就自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了嘛,这手法可真绝!
5. 托物言志也厉害呀。
就好比“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通过石灰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真让人佩服!
6. 对比效果好明显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对比,贫富差距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怎能不震撼人呢!
7. 象征也有大作用呢!莲花象征高洁,那“出淤泥而不染”不就是最好的体现嘛,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呀!
我觉得古代诗歌的这些表达技巧真的是太神奇啦,让诗歌变得如此有魅力,让人沉醉其中呀!。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完)
5、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 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 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 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 “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 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 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 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 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 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 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 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 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 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2、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 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 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 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 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 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 种思想感情。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 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 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 特殊的方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表达技巧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境寄托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展现了自然和人文景色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
这句诗意蕴深厚,表达技巧也值得我们去探讨。
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分析,来探讨这句诗的表达技巧。
这句诗在表达自然景色方面,利用了生动鲜明的形象,使得景色栩栩如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描绘生动的画面,来展现鸟语花香、青天白云的自然景色,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美好景色。
这种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描写,是这句诗表达技巧的一个亮点。
这句诗在表达情感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诗人将黄鹂的歌声和翠柳的婆娑与白鹭飞翔的惬意与青天的宁静祥和相结合,借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
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感情倾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丰富,读者也更容易被诗歌所感染和打动。
这句诗在表达意境方面,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融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相得益彰的画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对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多姿多彩,意境清新、朗朗上口。
这种意境的表达,在诗歌中体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丰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表达技巧也颇具特色。
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真挚的情感表达以及意境丰富的对比手法,这句诗体现出了高超的表达技巧,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更容易被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所打动,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相信当代的文人墨客在创作诗歌时,也可以借鉴这些表达技巧,为自己的作品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身处都市喧嚣、高楼林立的环境中,但是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始终不曾改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句诗所描绘的自然景色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 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 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 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 “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 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 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 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 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 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 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 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 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三)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 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 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长。”(李白《秋浦歌》)
•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 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 深重。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 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 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 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 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 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 零。 • “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 行》)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 “何 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八)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
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 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以辛辣的 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 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 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 “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14安徽)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 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 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 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 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 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 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 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九)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 年。”(李商隐的《锦瑟》)
•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十)其它
• 互文
• 双关 • 叠词 • 通感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白居易《夜雪》 •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 “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 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 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 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 然烘托雪大。 •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 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 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 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 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 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 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 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 回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 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 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 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 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楼。”
• 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素淡的水 乡风景图,表达了作者闲适舒坦的 心情和乐观的生活情趣。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 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了田家的悲苦生活,却没有 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怎样表 • 全诗使用了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 现这主题?
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 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残酷 剥削,压榨农民的社会现实的痛恨 之情。
对比
——杜甫《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七)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 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 回味。
•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 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 作)
•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 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 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 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 (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 (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 c、描写方法: •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 合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
•
(艺术手法)
1 表达方式
表 达 技 巧
2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3结构技巧 4修辞方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 修辞方法
返回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 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 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 螺。”(刘禹锡《望洞庭》)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 笠翁是“点”. 朱敦儒的《好事近》:“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 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三四句从面上对渔父 的志趣和生活概貌做了总的交代,后用洗练的笔墨摹写 了一个恬淡自适的渔父形象.而在静态的画面上,又加上 了孤鸿这个动点.全诗点面结合,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 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2、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 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 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 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 某种思想感情。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 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 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 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 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 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 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 4、点面结合 • 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 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 的辩证统一。
• 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 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 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 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 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 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 “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 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 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 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 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 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 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 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 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 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 浑然一体。
(二)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 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 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 用。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 魂。”(林逋《山园小梅》)
•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 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 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 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 借古喻今等。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 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了一幅朴素的田园 风光和平淡的农村生活图景。表现诗人 超俗的人格和恬淡的心境以及厌恶官场、 回归大自然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