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新课程开放而富有创新力,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起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课堂教学开放而充满活力呢?一、激发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积极学习的作用。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无法得到提高,而没有兴趣的指引,语文教学也只能成为一汪不为春风所动的死水!那就注定了教者只能劳而无功,而学者亦愁苦终日不为所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为了把紧张的学习过程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把教学变为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在一种自然、快乐而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环境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求知欲。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带领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通过读读、说说、写写、画画、做做、演演、比比、唱唱、跳跳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在自主的实践中趣味盎然地学习,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自尊和自信。
如第一册的《北风和小鱼》一课,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小鱼的勇敢和北风的盛气凌人,富有情趣。
教学本课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观察实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演示、表演等方法,调动学生一切感官。
如通过观察图画理解梧桐树变黄了,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落”、“躲”。
分角色朗读时启发学生根据内容配上动作,进行有表情地表演。
通过看图和表演,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学生的脑海里逐步清晰起来,使学生“入境、悟情”,生动形象地感悟青草、梧桐树和鸟儿“怕”北风、北风的盛气凌人和小鱼的机智勇敢。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包括六方面内容:1.数学课程生活化;2.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式;5.评价的根本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要从教学和评价两个方面更新教育理念、进行变革;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为我们的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是,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落实新课程理念呢?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教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依托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组织教学。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出示一个常见的生活情境:中秋节到了,李奶奶家的孙子小军、小明、小兵都来了。
李奶奶拿出一个又大又圆的月饼,对孙子们说:“孩子们,奶奶给你们分月饼了。
老大小军,奶奶分这块月饼的1/3给你,老二小明,奶奶分这块月饼的2/6给你,老三小兵,奶奶分这块月饼的3/9给你,你们认为公平吗?小军和小明都大嚷不公平,只有小兵认为公平:因为他最小,理应分到最多。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认为李奶奶给三个孙子这样分月饼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被熟悉的生活情景牵引,快速进入学习探究之中,并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引导学生经历体验知识体系构建过程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点。
在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连接、融合,形成更加丰富的知识贮备。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
比如,在学习“正负数”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去观察、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其不同含义:存折上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存入和取出的款数;温度计上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0°以上和以下的温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了每位数学老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I.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如数学游戏、实际问题解决、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II. 注重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落实: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来引入新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 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如量角器测角、利用几何模型建立空间模型等,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3.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精神。
III.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落实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1. 提供多样的问题类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新课程理念当前,我国教育部门正着力推动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成为新课程的核心思想。
学生发展是教育的本质目标,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必须从学生发展入手。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反对传统教育片面追求知识和成绩的做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发掘学生的全部潜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帮助学生构建正面的情感态度,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情商。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体育发展、审美发展等方面,让学生在各个领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新课程理念鼓励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科和非学科课程选择和机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
这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授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探究和创造。
最后,要建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的主要场所,开创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该夯实爱心教育的基础,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他们实现自我实现的目标。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人文的情感和品格,他们能够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总之,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
学校和教师应该深入贯彻落实这一理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兴趣特长、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入手,营造出满足学生需求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获得健康、快乐和成功的成长体验。
践行新课标课程理念,探索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
践行新课标课程理念,探索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践行新课标课程理念,探索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一、引言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旨在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践行新课标课程理念,开展有效的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
二、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的原则1. 目标导向:教学设计应以实现新课标为目标,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学生中心: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内容整合: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 方法多样:教学设计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适应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需求。
5. 评价多元:教学设计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评价,还包括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评价。
三、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的实施1. 确定融合主题: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确定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融合主题。
2. 构建融合方案: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具体的融合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
3. 组织教学活动:根据融合方案,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4. 开展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案例分析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为例。
该设计旨在通过整合地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方案。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 确定融合主题: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结合地理学科的地质、气象、生态等内容,化学学科的污染物性质及转化等内容,生物学科的生态平衡等内容进行融合设计。
2. 构建融合方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以学生发展为本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新课程理念学生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素养和品德品质的全面提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和教师要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机会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发展的理念要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学校和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出发,设计和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任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能力。
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关爱和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对学习和成长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发展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全面提升。
学科知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和综合化,提供科学严谨的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还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学生发展要注重能力素养的培养。
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学生发展要注重品德品质的培养。
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榜样引领学生,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和社会价值观。
落实新课改理念
落实新课改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阳谷县实验小学岳福兰落实新课改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阳谷县实验小学岳福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而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学提供适宜的课堂生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共识。
一、和谐高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忽视学生主动参和和探究性学习。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课堂开始活泼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了,教学手段也逐步现代化了。
但是,也开始出现全面否定传统教学的趋势,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轻视教学本质,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由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变成现在的多媒体滥用,由过去的教师中心到现在的忽视教师的作用,课堂教学存在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课堂教学应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平等、民主、安全、愉悦、和谐应是她最显眼的标志。
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和谐高效”课堂建设是一种新的教学改革理论和实践的重建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科学内涵。
“和谐高效”课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和谐;教学进度和教学难易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学生身心的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和谐;还包含课内和课外的和谐;学生学习成绩和自身成长之间的和谐等等。
“和谐高效”课堂具有科学、民主、积极、开放、适性和高效六大要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与实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其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变革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与实践,以期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为核心目标。
其教学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教育的个性化:新课程标准鼓励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进行灵活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学习的参与性: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倡学生主体地、探究式地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动、实践、体验等方式,主动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 知识的应用性: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教学旨在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应对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二、教学实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需要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教学实践方式。
1. 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分类学习、情感体验和实践运用等方式,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通过诗词朗诵、活动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2. 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阅读理解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评价与反馈: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准确评估。
以学生发展为本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新课程理念学生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为了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我们需要通过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倡导多元化评价体系。
新课程理念要求从传统的考试评价转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我们应该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特长,而不只是单一的知识考核。
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如:态度、创新思维、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指导和帮助。
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校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只有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活动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开设各种实践活动课程,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新课程理念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倡导多元化评价体系、营造积极学习环境和注重实践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支持,助力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理念
1、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理念,
落实学案导学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这一环节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校首先在教学教研组试行“学案导学”这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上学期我们在全校除音、体、美外,各学科均以逐步铺开,并努力在落实的过程中进行不断总结和完善,使之更适合我校的教学实际,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2、自主学习强调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有利于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的分享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学习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不是让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
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
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同层次的相互合作探究,不同层次的互相帮助。
小组之间合作、竞争,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湖北省沙洋中学孟凡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其核心有六点:1、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倡导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3、倡导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5、倡导发展性的课程评价。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
总之,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
学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解决思想和观念问题,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第—、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师生都要主动学习、理解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等生本教育理念,敢于质疑和反思多年驾轻就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树立起课堂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的意识。
深知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道理,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必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句话课堂“使老师自我削减权威,让学生展示才华”。
第二、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并非一无是处,新旧模式之间是螺旋式上升关系,是传承和相互借鉴关系,绝非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决不能从旧的模式束缚中解放出来,又一头扎进新的模式的桎梏中去。
应当认识到:所有的模式、方法,都是我们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所选择的途径和工具。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当任何模式的“奴隶”。
第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
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增减取舍,适当调整顺序,最后带领学生一起超越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其次,学校要制订“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强力推进,广泛宣传,大力培训教师,大力培训学生,培养骨干教师,让骨干带头先行。
其三,尤其要广大教学一线教师和学生积极践行新的课改理念,大胆探索适合本班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我们看到杜郎口中学的创新课堂概括为三句话:动态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成果的课堂。
落实新课程理念 实施有效教学
的根本责任是让每一个学 习主动性与积极 性得 到主动的发挥 , 让每个学 习者都能从 自身 的实 际与需要 出发 ,在 4 5分钟课堂 里真正学 到东西 ,真正获得益处 ,在这 种情 况下 ,学 习者是否
度 进 行 创 造 性 的教 学 。例 如 ,在 学 习 活 动课 《 可 持 续 发 展 的选
择 》时 ,我有意识结 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把本
课 内容 进 行 扩 展 ,改 为 “ 关 注 西 部 的发 展 ” ,在 课 前 我 先 让 学
生查找相关资料 ,自学课本 内容 ,并在小组 内交流 自学 心得 , 然后推选代表 在课 堂发 言 , 从而引 出在西部大开发 中应坚持可
论 ,引导学生分析未来几 十年 ,老年人将 占人 口的 1 / 4以上 , 其成 因就 在于现在 实行计划 生育 ,独生子女几十年后将 占绝 大 多数 ,每个人几乎要赡养四个老人 ,社会和家庭都将面临巨大 的压 力 , 你 认 为 应 怎 样 解 决 这 一 问题 呢 ? 学 生 在 小 组 中 畅 所 欲 言他们 的解决方案 , 讨论其可行性和存在的弊端以及补救 的措 施 。全 班 交 流 时 ,学 生 在 自我 否 定 中 找 到 解 决 问题 的方 案并 且 还发 现了许 多新 的方法 。这样学生在讨论 中既端正了 自己的认
教 学 实 践
落 实 新课 程 理 念 实 施 有 效 教 学
余 彦
( 江 西省 景 德 镇 市群 星 学校 江 西 景 德 镇 3 3 3 0 0 0)
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小学
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小学在小学教育中落实新课标理念,需要教师、学校和教育管理者共同努力,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具体实施策略:1. 更新教学观念: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课程内容整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整合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践和探究来获取知识。
4. 评价方式改革: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5. 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实施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6.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了解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形成教育合力。
7. 资源利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8. 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9.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科学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到小学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革课堂教学 落实新课程理念
X X一 0
所 学 过 的
行 )明确 指 出 :改革课 程实 施 , 过 强 调接受 学 习 , 方程 有什 么不 同之处 ? 》 “ 通 经过 同桌讨论、 交流 , 学生发现不同之处是此方 死 记 硬 背 , 械 训 练 的现 状 ” 倡 导 “ 学 生 发 展 为 机 , 以 本 ” 学生 主 动 参 与 , 于探 究 , 于 动 手 , 取新 知 程 分含 有 未 知数 ,于是 我 抓住这 一 点 引 出分 式 方程 , 乐 勤 获 识 的能 力 ,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 分 以及 合作 交
譬 1 毒 ・ 3期 第
2 O1 1年 6 月
Vo11 No. . 4, 3
Jun. 2011
改革课堂教学
( 州 市蛹 桥 区第 五 中学 宿
落实新课程理念
昔 健
安徽 ・ 州 宿
24 0) 3 0 0
【 摘
要】 在课堂教 学中, 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创设 问题 、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为学生
营造 生动 活泼 、 宽松 愉悦 的 学 习氛 围 , 提供 合 作 交流 的时 间与 空 间 ; 引导 学 生投 入到 学 习活 动 中去 , 动 探 主
索 , 学生成 为学 习主人 。体 现新课 程 基本 理念 , 实新课 程基 本理 念 下的科 学发展观 。 让 落
【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教学 落实理念
新课程
、
【 中图分类号] 63 G 3. 6
如何落实新课标小学
如何落实新课标小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实施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公平性。
对于小学阶段而言,落实新课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将新课标的要求内化于心。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向更加开放、互动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二、优化课程设置落实新课标,课程设置是基础。
学校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课程内容与新课标相符合。
例如,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落实新课标的关键。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强化师资培训教师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力量。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标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五、完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改革是新课标实施的保障。
学校应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家长了解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校应积极营造开放、包容、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勇于探索。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议高中化学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议高中化学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落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中化学课程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教学的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中化学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进行探讨,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核心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化学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目标。
化学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化学实验和科研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应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团队协作,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技能,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操作。
此外,在实验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探究化学现象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它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多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悟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是学习化学的重点所在。
此外,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中的各项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科普报告或课题研究,更好地发挥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作用。
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化学教师应该多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网络等多种渠道,提供给学生广泛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获取和探究。
另外,可以开展“小组研讨”、“自我评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和自我纠错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落实需要化学教师们共同努力。
化学教师要加强学科知识的更新和实践活动的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实现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新课程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新课程理念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途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应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它有更全面、更科学的内涵。
通过“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的课堂教学,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感。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教师的手脚放开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增多了,学生的天地更广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多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多了,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崭新的课堂。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课下教师应该多用些时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这是基础。
因为在老师课上时间减少的情况下仍要完成较大的任务量,其实这是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
二课堂教学要转变以前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机械接受”的方法,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应该在课堂中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能够解决问题。
三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学生采用探究式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要激发学生的互动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提倡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争取“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完成”的方针。
六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七教师要尽量去借助多媒体教具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时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优秀的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轻松走进课堂,在愉快且又适度紧张中学习(探究);又要让学生带着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在自由自在中研究(学习)。
用复旦大学校长的话:复旦之所以成为全国名校,是因为它让所有学生都带着问题走出校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把握新课程教学特征——富阳市《历史与社会》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调研报告富阳市教育局教研室周仁富一、问题的提出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新课程在我市实施。
在完成了对学科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后,新课程进入了最为重要的一步,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试验工作,这是新课程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最关键一步。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课程今后发展的走向,更关系到一代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
所以,在新课程教学实施后,作为教研人员,立即投入到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调查和研讨中,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一项工作。
因此,对我市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就成为新课程教研工作的核心内容。
本人认为,就学科而言,新课程的推进、新理念的落实主要看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情况,特别是看课堂教学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特征的呈现方式与力度。
因此,把新课程课堂中呈现出来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特征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调查内容是必需的。
同时,新课程的理论还需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得以验证、完善、丰富和发展,我们也希望通过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帮助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课堂实践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更加宽广、更加通畅。
二、调查的目的、主要内容、对象、方法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旨在了解我市《历史与社会》学科新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教学特征的呈现方式和呈现力度。
以求在对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各种教研活动中能够提出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指导意见,引导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能较好地把握新课程课堂教学特征,保证我市《历史与社会》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朝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稳步推进,从而促进我市《历史与社会》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2、调查的主要内容:一堂课有没有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是看这节课呈现出来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特征。
杭州市《历史与社会》学科新课程研究小组认为,一堂课能否很好地呈现新课程课堂教学特征,主要从五个方面去看:第一,有没有确立三维的教学目标;第二,有没有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第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否频繁;第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没有得以有效地改进;第五,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否有效、频繁等。
根据以上五个方面的要求及我市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本人设计了《富阳市〈历史与社会〉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调查、评价表》(具体见第2页——第3页表格内容),用于了解我市《历史与社会》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情况,同时评价和改进《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
表格中设计的“调查评价指标”即为本次教学调查中所关注的主要内容。
3、调查对象:我市所有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目前已调查全市37所初中的26所,合计听课73节)。
4、调查方法:《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听课调研,与有关学生交谈,与所有上课教师及部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务主任就新课程教学进行交流和探讨。
三、调查情况及分析1、调查得到的基本情况:根据《富阳市〈历史与社会〉新课程课堂教学调查、评价表》相关内容对我市26所初中73节历史与社会课的进行调查,调查得到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读表说明:A——符合调查指标的具体要求,教学中有一定的创造性;B——符合调查指标的具体要求中三分之二的内容,其余内容基本符合;C——基本符合调查指标的具体要求中的大部分;D——对调查内容的理解和操作产生偏差,不符合调查内容的具体要求。
)富阳市《历史与社会》新课程课堂教学调查、评价表(样本73,含调查结果)2、对调查情况的分析:根据对上表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以及与有关教师、学生交流情况的分析,本人认为,一年多的新课程实践,我市《历史与社会》学科在新课程实验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和困难依然不少,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实践、改进。
(1)新课改取得的主要成绩有:①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应该说,在我听到的73节《历史与社会》课中,已很少有课堂气氛沉闷的课。
总体来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学生敢于表现,乐于表现,表现出对《历史与社会》课浓厚的学习兴趣,城镇、农村、山区的学生都表现得相当不错。
从课堂氛围来看,新课程确实表现了新气象。
②课堂气氛民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繁。
除了极个别教师还表现出一定的师长作风外,绝大部分老师有很强的民主作风,能与学生平起平坐,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新的师生观、学生观、教育观还是能够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讨论合作解决教学问题,已成为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法。
唯一不足的是有的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经验或能力,在课堂组织调度上显得比较生硬,影响到师生、生生交流的效果。
③学生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敢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质疑问难,能够提出各种问题。
教师也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④教学资源得到一定开发,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和过去相比,教师更加注重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够查找和收集各种与教学有关的背景资料,充实教学资源;而且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或延伸,拓宽教学视野;更为重要的是,教学中联系社会、联系现实生活的意识明显增强,使教学和实际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感受到社会课不再是空洞无用的,而是有很大的社会价值的一门学科。
⑤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得以培养。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查阅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学生经常要用学到的一些知识去解决一些实践问题,如学生要根据学到的社会知识写一份有关家乡的社会报告,向他人介绍自己家乡地理特征、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情况。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往往能得以快速的提高。
(2)新课改遇到的困惑与主要问题:①受师资条件的制约,教学理念还不能真正转化为教学行为。
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很多教师说起新课程和新理念总是头头是道,但一听他的课,却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为什么会这样呢?求其原因,一种是因为观念转变不彻底,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基本上停留在纸上谈兵,不会实践。
认为新课程仅仅是理论性的,至于教学,只要能应付考试就可以。
由此看来,这部分人“穿新鞋走老路”是必然的,目前,这部分老师为数还不少,从调研的情况分析,估计有三分之一的老师是这样一种状况,实际肯定还不止,因为有些调研课上得很好的老师,平时的教学可能还是没有改过来。
第二种情况是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深刻,运用上产生很大的偏差。
如有的老师上课时整堂课就是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相互提问,进行小品表演等课堂活动,而老师对整堂课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组织,缺少有效的问题设置,一堂课下来,只见到场面热热闹闹,看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另外,由于本学科被一些学校视为“副科”,很多教师是临时调度安排本科教学的,这些教师既没有参加过相关的新课程培训,也缺乏一定的教学责任性,这些既没有理念积累,也没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所教的历史与社会课,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六分之一的老师是这样一种情况。
②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呈现和把握有误。
从调研情况看,只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其他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一维”的,这些老师面对知识很少的一些课文,他就不会处理,有些甚至简单的敷衍了事。
七年级下册的教学中,这种情况尤其严重。
还有一种情况刚好相反,过于夸大情感、价值观等目标,把课程目标中的情感、价值观目标和具体的课堂目标混为一体,为了在课堂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材处理中只要有能够进行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就牢牢抓住、有意夸大、故作宣教,结果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使教学脱离重点,完不成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如有教师在学习中国疆域时,为了加强学生爱家乡的教育,大讲特讲北纬30度、东经120度经纬点,并组织学生讨论该点的地理意义,使教学完全脱离了应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另有少数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过程而忽视结果,这也需要纠正过来。
③教材中留有的创造空间难以填补。
“用教科书教”是新课程课程观的重要内容。
基于这样的课程观,教材编写时留有很大的内容空间,让我们的教师去填补。
而这些需要填补的内容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恰恰这些内容给我们很大的思维空间,可以根据地方、学校特色和学生情况做出很大的选择,以体现教师的个性和智慧。
但很多教师思想保守,习惯于传统的“教教科书”,对教材中留有的创造空间不理解,埋怨教材有问题。
这样,就造成最需要老师有创造力的地方却成了一片空白。
如对“在社区中生活”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学计划是一课时,但教材中只有120多个字的文字和4幅社区生活的情境图,如按照“教教科书”的传统方式去教学,最多10分钟就解决问题了。
其实,课标的要求是要组织学生了解本地社区人们的生活情况,把握不同社区的特点,指出社区生活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等。
按照这样的要求去组织教学,一节课绝对是不轻松的,但据我的调查,大概有一半的教师这一内容基本上是一带而过。
另有一些教师,因为教材处理的能力不足,教学处理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也影响了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④对教法和学法的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造成教学策略实施不当。
误区主要表现为:首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不到位,片面认为只要学生自己看书就是自主学习,只要四人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只要思考问题就是探究。
这是造成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表演做作、讨论虚化、交流漫无边际,而学生的学习思维却得不到有效训练的主要原因。
其次,对生动活泼的理解也产生偏差,造成闹而不实、动而不思、思而不深的课堂氛围。
再次,在尊重和评价学生方面也存在误区,其后果是只有肯定,没有否定;只求面子,不求质量;重视个性,忽视整体。
即使是在市一级的公开课上,这种现象也是很明显的。
⑤现代教学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目前,我市绝大部分初中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技术设备,但多数学校的使用率不高,有些教师甚至还不会熟练操作,更谈不上课件制作,没有很好发挥这些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应有的作用。
在调研中发现,除了富阳城区几所学校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开展的比较好外,其余学校只有开公开课,或通知要教学调研时使用情况才会比较好,平时老师主动使用的不多。
四、后阶段教学思考与建议1、继续加强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新课程教改实践,用先进理念支持教改实践,用教改实践丰富理论内涵,力求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从调查来看,新课程实施中取得的成绩主要依据于对新课程有关理念的正确认识,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认识上的不足和实践中的积累还不够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