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理学第一次课
一年级数学课程心理健康教案
一年级数学课程心理健康教案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传统数学教学普遍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训练,学生普遍存在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
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设计一份心理健康教案,帮助一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升积极心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养成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克服数学学习中的挫折感和恐惧心理;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数学合作学习提升心理素质;4.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持续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错误在数学学习中,错误是常有的事情。
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错误,从中吸取教训,不要因为错误而灰心丧气,而是勇敢面对并改正错误,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2.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数学学习中,有时学生会因为对问题的困扰而选择沉默不语。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向老师和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打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开学第一节数学课上,通过一些小游戏和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迅速融入数学学习;2. 每周举行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共同解决问题;3. 定期举行数学竞赛和趣味数学知识竞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4. 组织家长参与数学家庭作业检查和学习反馈,建立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五、教学效果评估1. 考察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专注度等;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合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3. 通过定期进行学生的学业考试和心理测试,评估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
数学教育心理学第一课1
对数学的再认识
• 1、什么是数学? • 2、什么是中小学数学学科? • 3、从以下角度讨论数学的自身特点:
a.成人数学与学生自己的数学; b.学校数学与街头数学; c.学校数学与数学学科; d.大众数学与精英数学。
数学
•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 ----[德国]恩格斯 • 数学这个领域已被称作模式的科学(science of pattern),其目的是要揭示人们从自然界和数学本身的 抽象世界中所观察到得结构和对称性。 -----美国的一批学者。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数学的基本发生图”:
数学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
• (1)什么是数学? • (2)为什么要进行数学教育? • (3)应当怎样去进行数学教学?
数学教育的研究对象
• (1)教什么? • (2)来自何教? • (3)为什么要这么教? (属于数学课程理论) (属于数学教学理论) (属于数学学习理论)
作者简介
• 喻平,重庆涪陵人,教育学博士(2002年 毕业)。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 机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 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 理事,《数学教育学报》编委。从事数 学教育心理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图 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教育部 及省级科研课题多项。 • 出版专著《数学问题化归理论与方法》, 主编和参编高校教材《数学教育学导引》 等3部,发表论文70余篇。
• 从传统的数学教育的研究来看,人们关注的焦点是 “教什么”和“如何教”,造成数学教育研究内涵的 缺失,本课程重点对“为什么要这么教”进行研究。
当前数学教育研究方法的几个主要特征
• 1、从强调知识的结果,转向了强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 2、从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转向了既发展智力因素,又发展学 生的非智力因素;
数学教育心理学第一课2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可看作 是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 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发展时期:
美(西方):吸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成果,扩充内容,此后,20 年代各流派之间的论争,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占优势地位;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受到重视;此后,认知心理学逐 步占据主流地位。
• 现阶段常见的教学模式:讲授模式、发现模式、自学 模式、掌握模式、双体互动模式、探究模式等等。 • 中学数学课的类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 课、导言课、讨论课、实地测量课、考查课等等。 •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集体思想(整 体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等等。
•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是 由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向 抽象逻辑思维 为主 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50年代末
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 论体系 较少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活 动,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内容集中 各派分歧日趋缩小 重视实际教学中的心理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
研究方法综合化
综合考虑认知、动机和社会因 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个别差异与个体化教学继续受 重视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 1. 心理学的产生:冯特(Wundt,1832-1920) 2. 实验心理学与心理测验技术的发展 3.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桑代克 ( Thorndike,1874-1949 )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美、苏、中 • 20世纪20年代以前 初创时期:
• 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 是成熟时期和深化拓展时期:
美国:内容日趋集中;重视与实际教育相结合,如布鲁纳60年代课程 改革,70年代,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观点,加涅 的学习分类;80、90年代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环境的 探讨。 前苏联:学习理论的提出,如列昂杰夫和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理论; 加强与学校教学的结合,如赞科夫对小学教学体制的改革;对西方、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态度发生变化。 中国:1963年潘淑《教育心理学》出版,全国开展课程;文革中断; 此后逐渐发展,取得一定成就。
1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1.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课程?答: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微观理论学科。
它主要研究儿童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研究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有效地数学教学,也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句话它是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与教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因此能给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引领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学。
2、什么是变式?什么是反例?设计运用变式和反例的概念教学二例。
答:变式就是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从不同角度组织感性材料,在各种表现形式中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反例就是故意变换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之质变为其他事物,在引导思辨中,反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变式举例:例1: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把这个三角形缩小10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度吗?或者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那么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例2:教学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出示这样的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反例举例:反例运用要注意时机,一般是在正确的知识初步形成以后,和变式一并提供。
如例1:教学《角的认识》: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例2:教学《认识乘法》时提供2+3+4、2+2+2、3+3+3+3等式子,让学生辨别哪些可以改写成乘法。
3、什么是表象?表象教学要关注哪几个问题?答:表象是客观事物经过主体感知以后再头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和抽象概括性双重特点。
表象教学要关注这几个问题:①要帮助学生建立和获得表象“形象—表象—抽象”②唤起和提取表象,解决问题。
③丰富和积累表象。
4、什么是迁移?怎样组织迁移学习新知?答: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就小学数学的学习而言,迁移主要指先前学习的知识、技能对后来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所施加的影响。
如果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起着促进作用与积极的影响,称为正迁移(或简称“迁移”);如果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新学习的知识产生干扰,起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或称“干扰”)。
数学的心理学
数学的心理学数学是一门抽象而逻辑的学科,对于许多人来说,它是一种充满挑战的学科。
为什么有些人对数学有天生的才能,而另一些人却觉得数学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呢?这背后是否存在一种心理学现象?本文将探讨数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心理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一、数学焦虑许多人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这种情绪常被称为数学焦虑。
数学焦虑可能源于个人对数学的认知和体验,经历过失败、挫折或低自信可能导致数学焦虑的产生。
数学焦虑会影响人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数学学习和解题。
解决数学焦虑的关键在于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通过改变对数学的看法,将其视为一种挑战而非难题,鼓励自己通过努力和坚持克服困难,可以逐渐减轻数学焦虑的程度。
此外,与他人分享数学学习心得、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也是有效的缓解数学焦虑的方法。
二、数学固定思维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固定思维。
这种思维模式认为数学只有一种正确的解法,忽视了数学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数学固定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对数学能力产生怀疑和压力。
培养灵活的数学思维是克服固定思维的关键。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打破数学固定思维。
此外,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培养灵活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数学动机数学动机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动机高的学生通常会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反之,数学动机低的学生可能会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对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培养学生的数学动机需要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其中,合理的奖励和认可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予他们成就感和自豪感。
教育者还可以通过设计有趣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此外,正确认识数学的应用和意义,让学生理解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关联性,也能增强他们的数学动机。
含有心理教育的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
题目:含有心理教育的数学教案一、引言数学教育在学生早期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的元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1.认识数学上的难题,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探索解决方法。
2.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练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数学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让学生通过数学测验逐步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步骤1.接触问题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知识讲解老师利用举例、图解等方式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游戏练习通过数学游戏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个数学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测验评价通过数学测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挑战,培养学生的学习勇气和毅力。
3.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效果1.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学习兴趣增加。
2.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结语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元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八、课堂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效果,我们将以一个实际的课堂实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数学的数学心理学
数学的数学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数学心理学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数学心理学是研究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的学科。
它的发展已经为教育者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数学心理学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并介绍几个数学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原则。
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幼儿阶段的学生主要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教具和实际操作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而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数学推理和证明。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在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其中,数学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问题。
许多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感到紧张和害怕,这就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和有效地解决问题。
因此,教育者需要采取措施来减轻学生的数学焦虑,如提供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探索数学知识。
三、概念建构概念建构是指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逐渐形成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知结构。
在数学教学中,教育者需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概念建构的环境。
例如,通过问题解决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数学规律,从而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概念映射和比较,帮助他们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数学概念相联系。
四、数学学习策略数学学习策略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合理的数学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学会提问和解题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另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数学学习的心理过程PPT课件
(Ⅱ)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 • 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力; • 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目的才会产生学习;(教
材有意义指学习者对教材的知觉和看法,能满足 学生的好奇心,能提高他们的自尊感,符合他们 的生活经验,这样的教材才是有意义的。 • 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能有效学习; • 自发地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 自评学习结果可以养成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里; • 重视知识之外的生活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数学学习的心理过程
一、数学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几个基本内容
基于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基于认知主义的学习观 基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 基于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行为主义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代表人物有:桑 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布鲁姆
基本学习观:
(1)行为主义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2)行为主义把数学学习看成是试误的过程 (3)行为主义认为数学学习是在机械练习中形成习惯 (4)斯金纳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
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反思:
(1)数学学习不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连接
对于一些简单材料的学习,或对于复杂学习的开始阶段, 可以用刺激反应的联结作出解释,但是,当学习材料复杂 程度增加而不要高级智力参与时,联结主义理解就很难自 圆其说。
例如: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组 等。
(2)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理解为建立在大量的机 械练习上
(4)我国于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 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总体目标中 的子目标“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具体要求为:
•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 知欲;
• 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 一直,建立自信心;
第六讲数学学习心理第一章数学认知...
第六讲数学学习心理第一章数学认知结构1.1数学认知结构的基本理论1.1.1 认知结构的内涵皮亚杰用图式来描述认知结构。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可以把图式看做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在皮亚杰看来,图式是认知结构的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人们认知的发展就是图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图式的发展一般要经历3个过程,即同化、顺应和平衡。
同化是指个体把外部信息纳入自己头脑中的原有图式中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
顺应是指个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就要对原有图式进行修正、改组、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过程。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奥苏泊尔认为,认知结构是指某一个人的各种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或者就教材学习方面说,指学生在某一特定的知识领域内的各种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他强调认知结构的3个变量,这3个变量可以反映认知结构的优良程度。
①可利用性。
②可辨别性。
③稳定性。
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他们之间存在内在的、密切的联系。
首先,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同。
知识结构是以外显的文本形式表现的知识体系,而认知结构是一种经过学习者主观改造的知识结构,它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的心里结构高度融合、内化的结果,具有个体自我建构的特征。
认知结构既具有知识结构的客观性,又具有个体对知识建构的主观性。
其次,结构的构造方式不同。
作为课程内容的知识其内容是一个相对严密的逻辑体系,前后内容连贯有序,整个结构相对完整。
而学生经过个人建构的认知结构,往往会出现残缺、不完整、曲解等现象,可能对外显知识结构制造了变异,即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之间不是一种同构关系。
另外,两者的完备性也不同。
1.1.2 数学认知结构的特征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理解数学认知结构。
所谓数学认知结构,就是经过学习者对外显知识的感知、理解、内化进而贮存在自己长时记忆中的、相互联系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组成的结构。
数学教学心理学
数学教学心理学第一篇:《数学课上的那些小九九》记得那次数学课,老师在讲台上激情四射地讲解着二次方程的解法,我却偷偷在桌下捣鼓着计算器。
哎,不是我对二次方程没兴趣,实在是那公式绕得我头大。
突然,同桌轻轻戳了戳我,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懂吗?我快睡着了。
”我回了个鬼脸表情,意思是我也是。
这事儿让我想起以前听人说过的,学习数学就像是在玩一个巨大的拼图游戏,每一块知识都像是拼图里的一片,只有当你把它们全部放对位置,整个图案才会清晰起来。
可问题是,有时候我们手里的这块拼图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就像那天,我在尝试理解那个复杂的方程时,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迷失在森林里的小鹿,四处乱撞。
后来我发现,其实学数学和交朋友有点儿像,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对方有点儿难接近,但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去了解,慢慢地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比如,当我终于搞定了那个方程之后,那种成就感简直比吃了一块巧克力还要甜。
现在想想,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教学心理学”吧——通过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学习变得不再那么枯燥无味。
第二篇:《数字与心情》有天放学后,我和几个小伙伴坐在操场上聊天,聊到了最头疼的科目。
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数学,理由五花八门:有的是因为题目太抽象,有的则是因为总是记不住公式。
我当时就想,如果能让大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是不是就能让大家不再害怕它呢?于是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尝试用更有趣的方式来学习数学。
比如,我会想象每个数字都是个小精灵,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或者是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把它当成是给家里的宠物设计一个小窝。
这样想着想着,原本看似冰冷的数字好像有了温度,连带着我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了。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当自己能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面对挑战时,不仅学习效率提高了许多,而且还能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乐趣。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吧!毕竟,当我们真心喜欢上某件事情的时候,再大的困难也不过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小石子而已。
小学数学心理研究课程设计
小学数学心理研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心理学概念,理解数学学习中心理因素的作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心理学原理分析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3. 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反思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学心理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尊重和关心他人,学会倾听和分享,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增强自信心。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注重激发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数学心理学的定义、意义和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数学心理学概述》2. 数的认知与心理:探讨数的认知过程、数的表征和数的加工策略。
教材章节:《数的认知与心理》内容列举:数的直觉、数的符号、数的记忆与联想、数的估算等。
3. 数学思维发展:分析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及心理机制。
教材章节:《数学思维发展》内容列举: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数学思维策略等。
4. 数学学习策略:介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技巧和策略。
教材章节:《数学学习策略》内容列举:问题解决策略、记忆策略、元认知策略等。
5. 数学情感与态度:探讨数学学习中情感态度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态度。
教材章节:《数学情感与态度》内容列举:数学焦虑、数学自信心、数学兴趣等。
6. 教学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学中数学心理学应用的案例,总结经验和启示。
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第二版
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第二版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三个方面。
首先,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具备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
学生的认知能力包括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
这些能力对于理解数学概念、推理证明和解决问题等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自信心、动机和价值观等都会影响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最后,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良好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目标设定、学习实施和评价反馈四个阶段。
首先,需求分析是指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需求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识别。
学生需要通过自我评价和教师的指导来了解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其次,目标设定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问题确定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学生需要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数学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策略。
然后,学习实施是指学生根据目标设定,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练习,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最后,评价反馈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思。
学生需要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调整。
在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和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家长应该积极关心孩子的数学学习,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给予鼓励和支持。
同时,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是数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理解数学学习的本质和优化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数学教育心理学概述优秀课件
*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
双边活动,学生是学 的活动主体,教师是 教的活动主体。
*阐明数学学习的过程 *阐明数学学习的条件
*教师的目的是促进学
生的发展
*从涉及的范围来看,有双基、数学能力和个
性品质等方面;
*从程度来看,有暂时的,和相对稳定的,有
能保留终身的;
*从心理测量角度看,有潜在的,不可直接观
察和测量的,有外显得,可直接观察和测量 的。
*第一类:知识的学习; *第二类:运动和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三类:智力技能的学习; *第四类: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一、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据教 学计划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个性品质过程。数学 学习除具有一般学习的特点外,还呈现以下特点:需要提高抽 象概括思维水平;需要发展逻辑推能力;需要必要的解题练习 。
数学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期所以
: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1)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
(2)通过问题情景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出学习 任务;
(3)引导学生针对学习任务开展数学活动(包 括尝试探究、变式训练等);
(4)对学生的数学活动进行反馈和调节;
(5)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诊断和评估,必要 时给予不就教学。
*数学教育心理学概
述
*研究学校数学教学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1)“教”与“学”都是研究对象
*需要注意两点
(2)专指学校中所进行的活动
*研究学生学数学的规律(如何学)和教师教 数学的规律(如何教).
*并根据这种规律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
益的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五. 制订个人发展计划
• 列出自己的优势 • 列出自己的不足 • 在观念方面的目标 • 在知识方面的目标 • 在教学方面的目标 • 制定出自己的读书计划(年\月\周) 李开复在2011级大学新生学习规划讲座上 的演讲.doc
3.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 M.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第一、二 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美国]波利亚(G.Polya)的三本世界名著: 《怎样解题》科学出版社; 《数学与猜想》(第1、2卷),科学出版社; 《数学的发现》第1、2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菲利克斯· 克莱因,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观念方面的问题
• 我的教育观是什么? • 我的数学观是什么? • 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 数学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中知识方面的问题:
• 我从未学过的数学内容有哪些?
• 我看过但不熟的数学内容有哪些? • 我比较熟悉的数学内容有哪些? • 我最擅长的数学内容有哪些?
新课程中教学方面的问题:
3.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设计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书写表达能力 课堂管理能力 何小亚、姚静.《中学数学教学设计》. 科学出版社,2008年. 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蒋宗尧编著《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年.
4.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
掌握常见的软件使用技术,如 Powerpoint 、 Authorware 、 flash 、几何画板、 Mathmatics 等 等。
5.阅览数学教育类期刊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荷 兰); Journal for Research Education(美); in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Teaching(英);
Mathematics Teacher(美);
二、树立自己的形象魅力
1、语言魅力(口头、文字语言、形体语言) 2、性情魅力(个性鲜明、活泼开朗、朝气蓬勃、 充满爱心、洋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情趣) 遇到困难时,你眉头紧锁,神情专注; 问题解决时,你喜出望外,眉飞色舞; 学生厌倦时,你却热情洋溢,神采飞扬; 学生急躁时,你却沉着冷静,细致谨慎;„„ 宽容而不放任、自信而不自负、豪放而不粗心 活泼而不轻浮,必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形象。
自毁形象的行为
1、不修边幅
2、语言不美
3、喜欢刻意讥讽挖苦学生
4、没有激情
5、没有耐心,常发脾气 6、不负责任 7、偏心,处事不公正 8、缺少爱心
三、要做到“三会”, ------会做,会讲,会写
会做——具备较高的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会讲——具备现代的数学教学技能
会写——具备强烈的反思意识和一定的数学教育
教育部“国培计划” 数学教师培训项目培训教材
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
何小亚 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2 课程内容要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思维与数学思维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数学教学的本质 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学与教的 心理分析 第六章 数学问题解决
第七章
数学能力及其培养
研究能力
想要“会做”,就要
1. 熟练掌握初等数学知识; 杨浩清主编,《数学题误解分析》,东南大学 出版社; 王永建编著,《中学数学易混淆概念辨析手 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中学数学思维方法丛书.大象出版社.
(原则与策略,猜想与合情推理,直觉探索方法, 逻辑探索方法,整体方法,逻辑与演绎,综合与 构造,转化与化归,抽象与模式,反思与监控, 计算机与思维,观念与文化)
2.本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前言 P1-2) 新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汲取了 各国课程改革的精华,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 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 的理念、个性发展的理念等等。 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论根基则涉及到了 大众数学、现实数学、刺激 — 反应学习、认知学 习、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等理论。 观念决定行为。新课程改革能否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中是否具备上述理论知 识,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
美国著名的DJ,Bill Gilbert 在总结 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谈到:“The will to talk is crucial to becoming a better talker.”(有谈话的欲望是成为一个谈吐自 如的人的关键.) The will to teach is crucial to becoming an excellent teacher.
两个建议:
2. 经营自己的长处
富兰克林的感叹: “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 勤能补拙吗?
B.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一.要有当一名优秀的新数学教师的强烈愿望 二.树立自己的形象魅力 三.要做到“三会” 四.给自己提出问题 五.制订个人发展计划 六.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要有当一名优秀的 新数学教师的强烈愿望
3.把握数学教学改革的新动向;
及时了解数学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新成果,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勇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 合。 数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 各个具体科目的教材以及相关的参考教材
4. 养成质疑反思的习惯
反思在学习和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得与失,新 的想法.随时随地将自己的“火花”记载下来.
•赵小平《现代数学大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想要“会讲”,就要
1.具备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 B.A.苏霍姆林斯基著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
• 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 提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掌握数学教学的基础理论。
参考书
• 李士锜.《PME:数学教育心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鲍建生、周超.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过程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 施良方著 .《学习论 -- 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 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
C.《数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简介
1.本课程改革的背景
1999年5月,在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教学改革经验交 流大会上,笔者作了“数学教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的 探索”的报告,并获得了一等奖。 该报告后来发表 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5期上. 数学系从99级本科开始用《数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取 代《心理学》公共课。 本课程安排80课时,学分为4个学分。 2004年,数学系修订教学计划,从03级开始,本课程 改为专业必修课程,54学时,3个学分。
《课程. 教材. 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师范大学等)
《数学通报》(中国数学会,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 《中学数学》(湖北大学);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数学教育》(中数教学专业委员会)
四. 给自己提出问题
3.<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
3.1 课程培养目标 (1)正确认识数学思维过程,理解或掌握与数学 教学密切相关的现代学习理论; (2)深刻认识数学教学过程,更新数学教学观念, 构建新课程的学生观何教学观; (3)了解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各种因素,掌握数 学概念 、数学原理、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与 教的心理规律; (4)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培 养学员的教学能力。
2.本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前言 P1-2) 本课程的教材《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为这一目 标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平台。
2.本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数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前言 P2) 在原来的课程体系之下,我们的师范院校培养出 来的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和数学教学技能方 面基本上能满足当时数学教学的需要,但他们 明显缺乏现代数学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而在 职的数学教师是在旧课程体系之下培养出来的 “产品”,他们的专业素质显然已经落后于时 代的需要。
数学教育心理学
何 小 亚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E-mail:hexy@
本 讲 提 纲
A. 两个问题与两个建议 B.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C.《数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简介 D. 美丽的荔波
A.两个问题与两个建议
1.人生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是入错门!也就是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 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3、人格魅力
• 渊博的知识、顽强的意志、开拓进取的思维 方式、谦逊求实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敬业 精神、甘为人梯的高尚品德。 • 自信、爱心、耐心、公正、进取。 •孔子曾说, “仁者爱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 仁矣” 五行: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者得众,信者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智、勇、忠、恕、孝、弟
4.本课程的特色
4.1 师范性
与综合性重点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相比,我们在基础数学 科学领域并没有什么优势。我们的优势体现在数学教育的 理论和实践方面。 二十一世纪的数学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而且还要知道 为什么教;不仅要懂得如何教,而且还要知道如何学;不 仅会教,而且还要能够从事数学的学与教的研究。 本课程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培养新世纪优秀的数学教师 而设置的,具有很强的师范性特色。 毕业找工作时,要使自己具有竞争力,必须突显自己的 师范性特色。
(2)熟悉并逐步掌握新增的数学基础知识
1)选修系列3中的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 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 数域扩充。 选修系列4中的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 试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 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余应龙著. 数学探究性学习导读. 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2. 3)赵静,但琦主编.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国权. 应用概率统计. 科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