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古诗教案
牧童教案教案5篇
牧童教案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合同方案、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contract proposal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job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牧童教案教案5篇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在撰写过程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牧童教案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古诗《牧童》教案通用
古诗《牧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诗《牧童》,该诗选自教材第四章“诗意人生”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句中的生僻字词、描绘诗中的画面、感悟诗人的情感及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牧童》的字词、诗句及诗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中意象、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重点:诗句的翻译与解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筝曲《渔舟唱晚》,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感受古诗的韵味,引发学习兴趣。
(5分钟)2. 新课内容学习:a. 解读诗句,理解字词。
b. 逐句翻译,体会诗意。
c. 分析创作背景,感悟诗人情感。
(20分钟)3. 实践情景引入:a. 让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提高表达能力。
b. 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c. 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15分钟)4. 例题讲解:a. 分析诗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两声。
”的意象。
b. 解释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10分钟)5.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诗意创作一幅画。
b. 仿写一句诗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句,标注生僻字词。
2. 简要列出诗句的翻译与解读。
3. 标出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诗句中的生僻字词。
b. 翻译诗句,体会诗意。
c. 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
2. 答案:a. 生僻字词解释:略b. 翻译诗句:略c. 分析意象、修辞手法: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推荐阅读其他描绘田园生活的古诗,如《村晚》等。
b. 组织学生进行田园风光摄影比赛,感受生活中的美。
c. 开展古典诗词鉴赏讲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古诗《牧童》教案
古诗《牧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古诗两首》中的《牧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儿童的天真烂漫。
具体章节内容为:1. 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2.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句式和意象;3. 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及相关历史背景;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古诗,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句式和意象,了解诗歌背景;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精神;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体验;2. 教学重点:生字词、句式解析和背景介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草原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2. 朗读: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3. 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句式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 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及相关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解析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课题:《牧童》2. 结构:五言绝句3. 诗人:吕岩4. 背景介绍:唐宋时期,诗人对大自然和儿童生活的关注5. 重点词语:草、牛、童、横笛、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牧童》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并写一篇短文。
《牧童》这首诗通过描绘牧童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儿童的天真烂漫。
诗中的意境清新、优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古诗三首《牧童》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古诗进行个性化解读,如从牧童的形象、自然风光、生活场景等方面展开联想。此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6.课后拓展,提升素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以“牧童”为主题的诗。通过课后拓展,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素养。
7.文化渗透,培养民族认同感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古诗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元素,如绿草、牧童、牛羊等。通过观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前期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和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牧童》的学习将更具深度和广度。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对古诗的意境和内涵的把握仍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方面,主要关注以下目标: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意境和内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教师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美。3.通过对古诗的朗读、背诵、解析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4.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a.解释生僻字词,如“短笛无腔”、“信口雌黄”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
古诗《牧童》教案
古诗《牧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牧童》。
本诗是唐代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个牧童悠闲放牧、骑黄牛唱歌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牧童》。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牧童》,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学习生字词,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牧童》全文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自己置身于美丽的田园之中,感受诗人笔下的意境。
2. 初读诗文:学生自读《牧童》,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教师适时指导。
3. 讲解诗文: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4. 朗读感悟:学生分组朗读,教师指气、节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背诵默写:学生跟读,逐渐过渡到独立背诵,进行默写练习。
6. 课堂练习: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牧童》的故事,并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牧童吕岩唐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忙趁东风放纸鸢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牧童》的故事。
2. 完成课后练习:用“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等词语造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绘的美丽田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讲解诗文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作业设计中,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至家庭,使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巩固所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下收集其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下节课进行分享。
古诗牧童教案设计
古诗牧童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牧童》。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的意境,学习古诗的朗读节奏,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牧童》。
2. 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3. 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幅牧童骑牛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2. 初读古诗a. 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指名朗读,检查读音准确性。
c. 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
3. 理解诗句a. 逐句讲解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b. 结合画面,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c. 讨论诗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 背诵古诗a.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古诗。
b. 指名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c. 齐背古诗,巩固记忆。
5. 了解背景知识a. 介绍诗人吕岩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b. 讲解古诗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
6. 随堂练习a. 根据古诗内容,完成练习题。
b. 互相交流,共同讨论,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牧童》2. 诗人:吕岩3. 生字词:喧、柔、依、醉、蓑、眠4. 古诗意境:画面描绘,感受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古诗《牧童》,注意字体规范。
b. 解释诗句中加点的生字词。
c. 画出诗句中所描绘的画面。
2. 答案a. 抄写古诗《牧童》。
b. 生字词解释:喧哗、温柔、依偎、陶醉、蓑衣、沉眠。
c. 画面描绘: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短笛,悠然自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逐句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牧童》的内容和意境。
牧童教案语言类大学
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语言类学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朗读、背诵、默写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牧童这一题材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1. 理解牧童诗的内容、情感和意境。
2. 掌握牧童诗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牧童诗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牧童这一题材的诗歌有多少了解?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学习牧童诗1. 教师介绍牧童诗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朗读牧童诗,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牧童诗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几首与牧童诗题材相关的诗歌,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牧童诗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 背诵一首牧童诗。
2. 撰写一篇关于牧童诗的鉴赏文章。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朗读、背诵、默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和了解牧童诗,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在拓展阅读环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诗歌,进一步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4.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牧童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朗读、背诵、默写的能力得到锻炼。
3. 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情得到激发。
关于牧童的古诗刘驾《牧童》
关于牧童的古诗刘驾《牧童》篇一:5.古诗词三首牧童古诗词三首牧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不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唐代诗人吕岩的诗《牧童》。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道教材1.教材分析:《牧童》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卷第二组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
本组教材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专题进行,《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儿童晚归游憩图。
全诗意境迷人,用词开朗,情趣盎然,生动的抒发了牧童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2.学情分析:那么,五年级学生对这首诗就是一个怎样的心智情况?这首诗对他们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什么呢?他们又想要以怎样的方式去自学这首诗呢?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这样的调查:1.你可以恰当流利地朗诵这首诗么?2.你认为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吗?3.你可以腰这首诗么?4.你能大概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5.你能够从诗中体会至诗人的情感吗?调查中我发现:8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9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70%的学生会背这首诗,能大概说出这首诗意思的占30%,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只有极少数。
根据学生的实际,融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科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智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认为:二、教学目标:1.四书五经并诵读古诗,认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自学,并使学生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绝妙。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三、说道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所以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
教案古诗牧童教案
教案古诗牧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牧童》,通过对该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交流,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难点: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牧童的故事,引起学生对牧童生活的兴趣。
(2)板书课题《牧童》,学生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点评。
3. 精讲课文(1)解析生字词,理解诗句。
(2)分析诗的节奏、韵律。
(3)感悟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4. 随堂练习(1)根据诗意,画出诗中的画面。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意境。
5.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牧童》这首古诗,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诗意,感受了诗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牧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并注音。
2. 诗句填空:(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_____。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_____。
答案:(1)纸鸢(2)春烟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对牧童生活的兴趣,为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对诗意的感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3)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关于牧童的古诗,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了解牧童的生活。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古诗《牧童》教案设计
小学古诗《牧童》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牧童》。
诗文内容描述了牧童放牛于田野间的悠闲景象,以及他们在晚霞映照下归家的愉快时刻。
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展现了牧童的天真烂漫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文大意,体会牧童的生活情境。
2. 培养学生通过诗文想象画面,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使学生能够领悟到古诗中大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培养爱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古诗中某些字词的含义,如“归去”、“随意”等的理解。
2. 重点:熟读成诵,通过诗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古诗文朗读音频3. 生字词卡片4. PPT课件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轻松的古典音乐,同时PPT展示农村田野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
2. 诗文朗读(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诗文解析(10分钟)教师详细解释诗文内容,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大意。
4. 想象画面(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文内容想象画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朗读诗文,并回答有关诗文的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诗文,并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文中的画面。
六、板书设计板书诗文《牧童》,并在旁边标注作者雷震。
在黑板上分段写下诗文,并在重点字词下方加点标注。
七、作业设计1. 背诵《牧童》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文中的画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述农村生活的古诗,下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文理解难点诗文中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对某些字词的理解上,如“归去”、“随意”等。
这些字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与古诗中所表达的意境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1. “归去”的理解:在诗文中,“归去”指的是牧童在晚霞映照下回家的情景。
古诗类讲义范文《牧童》精品教案逐字稿
古诗类讲义范文《牧童》精品教案逐字稿一、教学内容本讲义主要围绕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牧童》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诗全文解读,对诗中描绘自然景象、牧童形象分析,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诗意和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牧童生活描绘,教育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诗基本内容,学会欣赏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牧童放牛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牧童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声朗读《牧童》,感受诗韵律美。
3. 解读诗意:详细讲解诗中字词、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例题讲解:以诗中“草色新雨中,牛犊鸣声中”为例,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自然景象描绘牧童生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诗意,绘制一幅牧童放牛画面。
6. 分析牧童形象:引导学生从诗中描绘牧童形象中,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向往。
7. 讨论作者情感:组织学生讨论诗中所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情感共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牧童》2. 板书内容:诗基本内容牧童形象作者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朗读并默写《牧童》。
根据诗意,用自己话描述牧童生活。
谈谈你对诗中作者情感理解。
2. 答案:诗默写:略。
描述牧童生活:牧童在绿草如茵原野上,放牛、唱歌、玩耍,享受着大自然美景。
作者情感:通过对牧童生活描绘,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赞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楚、引导不充分等问题,以便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描绘牧童古诗词,如《小儿垂钓》、《村晚》等,进一步丰富学生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解读诗意对于古诗《牧童》解读,我必须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中每一个字词和句式。
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优秀6篇
】《牧童》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自由自在与惬意的生活。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教案古诗牧童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大家觉得大自然美吗?今天学习一首古诗《牧童》,诗中描写了郊外的景色和牧童快活的生活。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
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自由读。
同桌互读,三、诗人眼里的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到诗里去找找吧!诗意描述:“草铺横野六七里”在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
“六七里”在这个不是实指,而是虚指。
下句的“三四声”也是虚指。
“笛弄晚风三四声”牧童悠闲的放着牛,吹响了笛子,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
“归来饱饭黄昏后”牧童回到家里已经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
“不脱蓑衣卧月明”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这首诗形象,鲜明的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和牧童自在的快活的生活。
诗句抒发了悠闲自得,怡然自乐的野趣。
)三、巩固。
配乐背诵古诗。
试着默写一下。
板书设计:牧童草六七里笛三四声归来黄昏后不脱卧月明《牧童》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1、识字教学。
2、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教会孩子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教师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
提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请同学自由发表看法。
2、在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
牧童古诗教案
牧童古诗教案教案名称:牧童古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牧童形象,并学习相关古诗,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幅描绘牧童的古代画作或播放一段描写牧童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牧童的印象和想法。
2.学习古诗(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代著名诗人所创作的牧童相关古诗,如《竹里馆》、《白云深处有人家》等。
逐句解读并分析其寓意、意境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3.讨论与分享(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学的古诗进行讨论和分享。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并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指导他们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古诗。
4.创作与表达(20分钟)提供一些与牧童相关的素材,如图片、音乐、小故事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进行创作。
可以是写诗、绘画、设计短剧等形式,展现学生所理解的牧童形象和与之相关的情感。
5.展示与欣赏(10分钟)每个小组呈现他们的创作,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批评性思考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古诗的重要性以及古诗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资源:1.古代牧童相关的诗词选段或者古代画作、视频素材。
2.提供创作和表达的素材,如图片、音乐、小故事等。
3.小组活动所需的分组材料(如纸、笔)。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2.评价学生呈现的创作作品,包括创造性、表现力和对古诗的理解度。
3.记录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中的发言质量和积极性。
拓展活动:1.自主学习更多古代与牧童相关的诗词,进行个人或小组研究,并进行分享。
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展览或艺术活动,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古诗《牧童》教案
古诗《牧童》教案古诗《牧童》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牧童》。
【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牧童》,进一步感受诗词的丰富内涵。
2、通过运用课后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
3、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牧童》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对对子导入,初步感受诗词的表达特点——对仗工整初步感知《牧童》的内容。
山——水青山——绿水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看到“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这样的诗句,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洎由朗读古诗《牧童》。
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诵读。
读出诗词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强调“铺”的读音。
引导学生在辨析读音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诗词语言的魅力。
①你认为“铺”应该读几声?理由是什么?(通过辨析意思进一步明确读音,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汉字音、形、义的内在联系。
)②“铺”字让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感受想象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完全表现了出来。
)设计意图:诗情诗意是读出来的。
读诗首先应该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辨析字音,尤其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再读古诗,读懂意思1、默读《牧童》,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2、交流:一遍又一遍的读书过后,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读懂诗意,感受诗情。
牧童教学设计(一)
牧童教学设计(一)引言概述:牧童教学设计是针对牧童教育中的教学问题,制定出的一项教学计划。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牧童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改进。
通过这些方面的详细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牧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
正文:一、教学目标1. 帮助牧童习得基本的学习技能,如阅读、写作和计算等。
2. 培养牧童的社交能力,包括合作、沟通和自主学习等。
3. 培养牧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认识和探索能力。
4. 培养牧童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通过艺术、音乐和手工等活动进行培养。
5. 培养牧童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等。
二、教学内容1. 语言和数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识字、识数和简单的算术等。
2. 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让牧童了解社会和世界的各个方面。
3. 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培养牧童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探索能力。
4. 艺术、音乐和手工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培养牧童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5. 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方面的教学内容,培养牧童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方法,通过游戏活动引发牧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2. 探究式学习方法,让牧童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牧童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个别化教学方法,根据牧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来评价其学习情况。
2. 笔试和口试评价,通过考试和口头表达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3. 作品展示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和展示来评价其创造力和认知能力。
4.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和成长。
5.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教案古诗牧童教案
一、教案古诗牧童教案:导入与背景知识1.1 课程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的基本知识。
掌握《牧童》这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的基本知识。
《牧童》这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解和演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诗歌,诗歌的特点和作用。
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1.4.2 背景知识:介绍《牧童》这首古诗的作者,如陶渊明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讲解《牧童》这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如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提问和讨论。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如写一首以自然为主题的短诗。
二、教案古诗牧童教案:诗句解析与鉴赏2.1 课程目标:理解《牧童》这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2 教学内容:《牧童》这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3 教学方法:讲解和演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4 教学步骤:2.4.1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牧童》这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4.2 鉴赏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诗句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举例说明其他古诗中的类似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提问和讨论。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如分析一首其他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案古诗牧童教案:诗歌创作与表达3.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一首古诗。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
3.2 教学内容:古诗的创作技巧和规则。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一首古诗。
《牧童》教案范文
《牧童》教案范文教案标题:《牧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牧童》这首诗的背景与内涵;2.分析诗歌的形式与语言特点;3.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诗歌的能力;4.提升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牧童》的意境与意义;2.理解并诠释诗中的形象描绘;3.教会学生欣赏和体会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形象描绘与情感表达的方式;2.学生的个人感悟与表达。
教学准备:1.复印《牧童》诗歌;2.课堂演示材料:图片、音频等。
课程安排:一、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介绍诗歌《牧童》的背景,引起学生对牧童生活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二、朗读与分析(20分钟)1.教师朗读《牧童》,鼓励学生跟读;2.分析诗的结构,提问学生忆述诗中具体的形象描绘;3.引导学生思考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并让学生阅读注释解释进一步理解。
三、欣赏与感受(15分钟)1.播放背景音乐,营造牧童的生活氛围;2.学生观察展示的图片,体验牧童的生活场景;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牧童生活的感受。
四、交流与表达(25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分享自己对牧童生活的理解和感受;2.展示小组代表的分享,激发全班同学的思考和探讨;3.让学生再次阅读诗歌,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与延伸(15分钟)1.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首关于牧童生活的诗歌;2.学生朗读自己的创作,分享给全班同学;3.选取优秀的诗歌作品进行展示与分享。
六、小结与巩固(15分钟)1.观察反思:学生们对诗歌《牧童》的理解与感受;2.思考诗歌对自己的启示与反思;3.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提出问题进行再思考。
教学方式:情感教育、探究式讲授、小组合作、个人表达。
教学辅助工具:1.图片:展示牧童生活的场景和形象;2.音频:播放插入背景音乐;3.复印材料:复印《牧童》诗歌。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时的参与度;2.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达时的表现;3.作品展示和分享时的创造力与表达能力。
小学牧童古诗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古诗的意思,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诗中牧童生活的纯朴与快乐,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的意思。
2. 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1. 体会古诗的意境。
2. 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牧童放牛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牧童是做什么的吗?他们放牛时会有怎样的生活呢?3. 引出课题:《牧童》。
二、初读古诗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或请教同学,理解字词的意思。
3. 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草铺”、“醉眠”等词语。
三、精读古诗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讲解古诗的意思。
4.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牧童的生活是怎样的?从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5.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与牧童生活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牧童的生活。
2. 学生创作与牧童生活相关的诗歌或故事,展示自己的创作。
五、背诵古诗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古诗。
2. 学生分组进行背诵比赛,提高背诵兴趣。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生字词。
2. 背诵并默写古诗《牧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古诗《牧童》的意思,体会了牧童生活的纯朴与快乐。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生字词的学习,为学生理解古诗打下基础。
2.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童》教案
1.认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
渗透学习栖蟾的《牧童》古诗。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一、启:牧童身影越千年
我看到同学们刚才很陶醉的样子,说说吧,这样的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悠扬的笛声自然而然地就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一首描写牧童的诗,还记得吗?指名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
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
—《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
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读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
2.指名诵读:谁来单独为大家读读
正音:这个“蓑”字,是平舌音,写的时候要注意它是草字头,有一种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书空一遍,可别漏了中间的一横。
(过渡:一丝不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
师声配合读。
3.齐读:好,我们一起来读读
过渡:诗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
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
你读后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
1.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远景,现在就象拍电影一样,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拉近。
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
A 草铺横野六七里
(1)“铺”(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
1.指名说,你找得很好,(板书“铺”字)我们平时铺什么?
2.出示:草长横野六七里
草冒横野六七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
与“长、冒”比较,铺感受到草的多和广。
再读这一句学生说道六七里:真的六七里吗?“六七里”在这里是虚指,就是说呀,这原野——非常广阔,你读读。
铺得再广阔些,再读。
3.看着这样的原野,你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指名说。
出示:
郁郁葱葱青草繁茂绿茵遍野绿毡铺地绿草如毯铺青迭翠绿草如茵一碧千里生机盎然绿草茸茸绿草如毡
(草地仿佛一块无暇的绿毡,在铺展。
郁郁葱葱像碧绿的画卷在铺展再读
4.在这么广阔的草地上,牧童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小结:对,牧童就是这样,在原野上自在地玩,自由地乐。
这广阔的原野带给了牧童多少的乐趣啊,一起读读这句
板书:自由!
过渡:一个“铺”字激活了我们想象,再往下读读,让我们再往下读读,我们还看到怎样的画面?
B 笛弄晚风三四声
“弄”:(板书“弄”字)
1.组词:诗中弄笛就是——(玩弄笛子)
怎样就叫“逗弄、玩弄”笛子呢?这问题不急着回答。
也许读懂了这句诗你也就明白了弄字。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北宋]雷震《村晚》
看看注释,你读懂这句了吗?不成曲调,想怎么吹就怎么吹。
这就是“短笛无腔信口吹。
”“笛弄”就是-“短笛无腔信口吹”啊。
指导朗读:笛声高了,引读笛弄晚风三四声低了引读
3.(联系生活)我们班很多孩子也在学乐器!那你们学乐器能不能说“弄”?(时间、地点、目的、心情)根据学生所说的,给予回应:你说的是地点不同
哦,你是为了形成一样技能,目的不一样啊心态也不一样呢
4.我听出来了,他的弄笛比我们多了几分轻松,几分自由,少了几分压力,几分紧张。
心情也是自由自在啊!这就是““笛弄”啊。
板书:自在!再读“笛弄晚风三四声”
过渡:看到牧童在晚风中怎样吹笛子了吗?请你把看到的写下来。
5.写话
你可以写第一句,也可以写第二句,能干的同学也可以把第一、二句都写下来。
要做到下笔如有神。
6.交流。
回读第一二句。
7.拓展:
刚才,你们这么一想象啊,牧童仿佛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示画面),他也出现在其他诗人的诗句里:(师读)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你也读读,(生读……)见到牧童了吗?他正干吗呢?
是呀,牧童骑着牛,披着蓑衣,吹着短笛,游荡在青山青草里。
这样的生活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哪,我们一起读: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带着对这两幅画的美好印象,让我们再读吕岩的这两句诗,读出牧童的悠闲与自在:(齐读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过渡: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哪个字又激活了你的想象?
C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请你看看插图,你仿佛又看到了怎样的话面?指名说。
再读诗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卧: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卧的?
他就是这样,随心所欲地,想怎么卧就怎么卧,多自在啊,谁读读这句?透过插图和这个卧字,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板书:悠闲
这么自在的感觉,我们一起在读中享受
3.有诗人直接写出了他的悠闲和自在。
:引入,师读: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你),无是亦无非。
(生交流)自己读一读(……)什么意思?你读明白了吗?谁能像你这样,过着无是无非的生活呢!
4.是啊,何人得似尔,引读: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何人得似尔,引读: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5.(音乐起)来,让我们连起来读整首诗,再次体会牧童的这份悠闲与自在。
四、合:牧童身影在人间
1.通过刚才的学,诗人笔下的牧童仿佛就在我们面前闪现。
吕岩为什么会写这样的牧童呢?让我们看一下吕岩的资料
吕岩:字洞宾,唐代末年进士,当过两次县令。
正遇到农民起义,兵荒马乱的,带领家人逃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传说到山中学道,不知所终。
2.这回你知道他为什么写牧童了么?——吕岩渴望过上这样休闲自在的生活。
3.总结:其实,向往这样的生活的又何止吕岩一人呢?
刚才我们在学习《牧童>诗的过程中,读到了栖蟾的几句诗,连起来其实就是一首完整的诗,题目也叫《牧童》。
(出示)让我们一起连起来读读——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北宋]雷震《村晚》)
回读生齐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清]
4.这些诗都是写牧童的。
有位专家他专门做过一个统计,在古人的诗作中以牧童为主题的诗在不同的朝代中曾出现过二十多次。
诗人想表达的都是对乡村牧童生活的向往啊。
而这二十多首写牧童的诗,都是表达对自
由自在的田园的向往和追求。
像这样写牧童的诗,它不仅仅是一个个方块的文字,也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它更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
板书:文化
5.如果你以后再听到短笛声,——你可能会想起一个人——(生:吕岩);你可能会在心中念起一首诗——(生背诵《牧童》,再齐背诵。
)
师:从此,你对牧童不再陌生,尽管你们相隔千年。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也相信写牧童的诗还会延续,写牧童的歌不会间断。
6.作业菜单:选做
1.课外收集以牧童为主题的诗,与同学分享感受。
2.把《牧童》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3.默写《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