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1)
秦观《虞美人》翻译及阅读答案

•
词的上片以花象征美人,所以着笔在花。“碧桃天上栽
和露,不是凡花数”,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又
况且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如此光艳照人,
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
•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遛,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
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乱山深
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在萦回盘绕
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可惜一枝如画为谁
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也没有用。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
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
难耐的凄苦心境。“为谁开”的探询语气,将“无主”之慨委
婉出之,音情低徊摇荡。
• 下片始转写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 寄托身世、用以自况的对象。过片“轻寒细雨情何限,不 道春难管”两句,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 词人的惜春的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 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留也留 不住。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在这里构成无 法解决的矛盾。所谓伤春也是自伤,即如此般芳洁光艳, 终是青春难驻,年华易往。 • 末尾两句写惜别。“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 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更同情花 的青春难驻,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 法。君,这里指花。 “只怕”二字一转,又折出新意, 说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这更令 人肠断。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 来。
• 答案: • “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这
样荒凉的环境中“为谁开”,表达了它生长环境 的恶劣和不得志的遭遇。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 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黄庭坚《虞美人》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黄庭坚《虞美人》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虞美人宋黄庭坚至当涂,呈郭功甫 [23]平生本爱江湖住,鸥鹭无人处。
江南江北水云连,莫笑醯鸡歌舞瓮中天 [24] 。
当涂舣棹蒹葭外 [25] ,赖有宾朋在。
此身无路入修门 [26] ,惭愧诗翁清些与《招魂》 [27] 。
注释:[23]郭功甫:名祥正,当涂人。
进士出身,元祐初,官至朝请大夫。
此词作于崇宁元年(1102)黄山谷知太平州时。
[24]醯(xī)鸡:酒瓮内的小飞虫,比喻不知天地广阔之意。
[25]舣(yǐ)棹:船靠岸曰舣。
棹(zhào),船桨。
[26]修门:楚国郢都城门。
此指宋朝京城开封。
[27]清些(suò):即楚些,本指《楚辞·招魂》,亦泛指楚地的乐调或《楚辞》,因《招魂》每句句尾皆有“些”字作为语气词。
这里泛指诗词。
评析:此词作于当涂。
崇宁元年(1102),黄山谷奉命知太平州事。
到任九天,即被罢官。
词作于此时。
上片言性爱江湖,本无大志,愿做个与鸥鹭为侣的散淡之人。
就像小虫飞舞酒瓮之中,亦不以为窘。
下片说此次停船当涂,幸而有您这样的高朋为伴。
我是不会入朝为官的,得到您的赐诗为我招魂安慰,内心就十分感激与惭愧了。
身处逆境,备受打击,而坦夷自若,无一丝气馁之意。
品格之高岸,心态之冲融,古今罕见。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四平(1067)进士。
因苏轼荐而知名。
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大逐元祐党人。
庭坚累遭贬逐,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庭坚多才艺,精书法,尤长于诗,能以奇崛瘦硬之笔,以矫轻熟圆弱之习,开一代宗风,为江西派宗主。
词作约二百首,格调亦不尽一致,大体早期近柳,多写艳情;晚年近苏,深于感慨,镕清壮冶艳于一炉。
有《山谷词》,今存二百首左右。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注释: 嫔娥:宫中的姬妾与宫女。 重按:一再按奏。 香屑:香粉,香的粉末 阑干:栏杆 情味:犹情趣
写作背景
这首词包含了一个凄惨的故事:公元975年宋兵攻克金 陵,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行动受人监视, 失去自由。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 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他毒死, 所以这首词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liǎo),往事/知/多少。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qì)/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qià)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 听朗诵,思考:
1.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2.本词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词人的愁,这些句子是怎样展现词人的愁的?
六、拓展延伸(一)
1.(2018全国卷)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 小楼昨夜又东风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
而“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2016山东卷)李煜《虞美人》词中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
李煜简介
1.才华横溢,志在文艺。 多才多艺,谙音律,精书画,善诗文。他是五代
时期最杰出的词人,也是中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后人有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南唐后主李煜
2.风雨飘摇,沦为亡国之君。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961年继位,岁贡以保平安。975年,宋军攻破金 陵,李煜降宋,被押解至汴京(今开封),软禁为 囚,41不岁久的被生宋日太当宗天毒,死作。《虞美人》一曲,命歌伎吟唱, 作为亡国之君,却有故国之心。宋太宗一怒之下,赐 他一杯毒酒。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虞美人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美丽花卉,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提及的一个形象。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虞美人的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原文:虞美人,天下无。
飘摇兮若纸飞扬,过尽佳人如花残。
照影兮犹沙上玉辇,巧笑倩兮陷人于法网。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虞美人翻译:虞美人,世间无双。
飘舞若纸,飞扬扬;过眼美人如凋残。
倩影映照,宛如沙上玉辇;巧笑嫣然,陷人于法网中。
这份情愫只能成为回忆,只可惜当时已感伤。
虞美人是一种花卉,也是一种美丽动人的象征。
在原文中,诗人通过描绘虞美人花的飘摇、佳人的凋残,以及倩影映照和巧笑嫣然,来表达一种美丽而短暂的情感。
整首诗以虞美人花为象征,通过对花的描绘来反衬出人世间美好事物的短暂和易逝,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
虞美人的美丽和短暂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感慨。
诗人将虞美人的飘摇和飞扬比作纸般轻盈,形容佳人如花残一样易逝,这里通过对容貌、飘逸动人的美丽事物的描绘,可见诗人对于美的敏感与向往。
同时,倩影和巧笑则在表现佳人的美貌和吸引力的同时,也折射出了一种诱人之网,让人难以自拔。
接下来的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和感慨。
作者认为这种美好的情感只能成为回忆,无法再现。
借用虞美人花来代表这种短暂的美好,诗人借以抒发了对于时光易逝和美丽事物不复存在的无奈之情。
综上所述,虞美人的原文及翻译将美好事物的短暂和易逝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虞美人花的描绘和借代,诗人将自身的感慨与思考融入其中,传递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逝去的感伤和对于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思考。
李煜《虞美人》艺术手法赏析

李煜《虞美人》艺术手法赏析在李煜的词作中,《虞美人》是一首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佳作。
它历来被推为“词中之龙”,备受词人、评论家的青睐。
它那凄凉哀怨、沉郁苍凉的风格以及创作手法的精妙绝伦都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我想就本词从艺术手法上作些赏析,以便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我们知道,古典诗歌分为“风”“骚”两派。
风,属于表现型,即直接诉诸读者感官,如悲秋、伤春、怀古、送别等等,代表作如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骚,属于批判型,意在讽谕社会现实,如屈原《离骚》。
而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却采用了不折不扣的批判型手法。
其中,他运用象征的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怀,寄托自己的感慨。
“春花秋月何时了”。
前句化用南朝文学家谢朓《只子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人借眼前景物的描写,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思念。
后句是写对政治生活的厌倦。
语本唐代诗人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人用比兴手法,反用其意,说理透彻,情真意切。
整个上片,主要用“惜”字来表达作者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和对南唐王朝的眷恋。
从内容看,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一是抒发亡国之痛,二是谴责庸臣误国,三是思念故国旧都。
可以看出,李煜的这首词是先扬后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深化的。
这样,就使得全词感情波澜起伏,有变化而不平板,内容真实而不矫揉造作。
可见,李煜的这首词不仅是词史上划时代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照千秋的不朽之作。
特别是它那前无古人的凄苦哀怨、沉郁苍凉的风格以及创作手法的精妙绝伦都令人叹为观止。
因此,我认为要准确把握这首词的内涵,必须充分掌握其艺术特色。
从写作手法上来讲,本词主要运用了三种艺术手法:象征、比兴、双关。
诗歌美点解析《虞美人》

诗歌美点解析《虞美人》《虞美人》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唐代绝世佳作。
它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展现了美人的风采和爱情的深情。
本文将从音乐、色彩、意象和结构四个方面解析《虞美人》的诗歌美点。
第一章:音乐的魅力(50字)《虞美人》以轻柔流畅的音乐感染读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音韵手法,如平仄对仗、拗句等,使诗句优美动听。
同时,以“春花秋月何时了”为引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
第二章:色彩的迷人(50字)《虞美人》运用丰富的色彩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诗中通过描绘花朵的娇艳和美人的容貌,运用血色、红颜等词语,给人一种鲜明明快的感觉。
色彩在诗中成为了表达爱情、美丽和生命的象征。
第三章:意象的巧妙(50字)《虞美人》通过独特的意象描绘,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诗中的虞美人被赋予了花一般的美丽,犹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诗人通过对比将美人的美丽与短暂的生命相联系,表达了对美人和爱情的珍重之情。
第四章:结构的巧妙呈现(50字)《虞美人》的结构紧凑且层次分明。
整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描述春景、述说爱情和表达哲理。
通过独特的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使整首诗意义丰富,情感层次丰厚。
附件:本文所附的附件为《虞美人》的英文翻译和杜牧的相关资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指对作品的著作权人享有的权利,包括复制、发行、展览等权利。
⒉知识产权:指对知识和创造性成果的法律保护,包括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⒊著作权法:是保护作品的著作权的法律规定,规定了作品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作者的创作权益。
虞美人李煜

《虞美人》艺术手法
①直抒胸臆。 ②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 ③虚实结合,
想象,对比。 ④设问,反问,
借代,比喻。
汤显祖《牡丹亭》中,说“良辰 美景奈何天”;而李煜《虞美人》 中,则更进一步,说(一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 苏轼《水调歌头》中,追问上天 “明月几时有”;而李煜《虞美 人》中,则怨问苍天(一句) :
关于“虞美人”
原为唐教坊曲, 初咏虞姬与虞美人花。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 《一江春水》《玉壶水》等。
双调各四句,五十六字, 两仄韵转两平韵。
李煜(937年—978年), 五代时南唐后主。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刘禹锡《竹枝词》中,说 “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 限似侬愁”;李煜《虞美人》 中,化用其诗的两句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相见欢》中,说“愁”是 “剪不断,理还乱”;而其《虞美 人》中,则说“愁”是(两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说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 长”;李煜《虞美人》中,与之意 思相近的两句是:
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李煜与宋徽宗
民间有传说,宋徽宗赵佶jí是150年前的南唐后主李煜的 转世,李煜通过投胎转世来报复赵宋的亡国之仇,辱妻之 恨,靖康之耻与徽钦之辱都是因果报应。
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后身也。宋神宗一日 幸秘书省,见江南国主像,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适后宫 有娠shēn者,梦李后主来谒,而生端王(宋徽宗)。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五代)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译文春风回来,吹绿庭院杂草,柳树萌新芽,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虽然竹声新月一如当年,却再无当年赏月时的处境和心绪。
乐曲还在继续演奏,酒宴未散,池水冰面开始溶解。
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
我已鬓发斑白,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这极度的忧思啊。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风:指春风。
庭芜:庭院里的草。
芜,丛生的杂草。
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凭阑:靠着栏杆。
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
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
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
尊罍(léi)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
尊罍,一作“尊前”。
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
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
香,熏香。
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
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
深:一作“声”,指幽深。
清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
思难任(rèn):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
思,忧思。
难任:难以承受。
任:一作“禁”。
创作背景这首词应作于李煜亡国之后,公元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正月,南唐亡国,李煜当了宋王朝的俘虏。
两年之间,李煜与旧臣、后妃难得相见,行动言论没有自由,笙歌筵宴都歇,有时贫苦难言。
这首词就是在此背景下写成的。
赏析宋朝王銍《默记》称太宗派徐铉去看李煜,信有老卒守门。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及译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煜:音yù。
了(liǎo):完结。
故国:灭亡了的国家。
也指故都。
雕栏:雕花的栏杆。
砌(qì):台阶。
朱颜:红润的脸色。
【大意】
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这样美好的景象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它勾起了我心中多少值得回味的往事啊! 昨天夜里,东风再一次吹上了小楼。
在皎洁月色中,我又回想起故国的情景,回忆的痛苦使我不能忍受。
那有着雕花栏杆、汉白玉台阶的宫殿应该还保存着吧?只是那些当年在栏边阶下流连欢乐的宫女们的容颜不会再有往日的红润了。
如果有人问我的悲愁究竟有多少?那就像春天的江水,滚滚东去,无止无休。
《荷花》古诗十首一年级

《荷花》古诗十首一年级1、虞美人其一柳滨泛荷(元代-邵亨贞)南风十里平湖外。
夜舞凌波队。
米家书画满船头。
更著小怜歌舞障清愁。
乌纱不共人间暑。
别有谈玄尘。
近来懒作断肠声。
只怕花能解语又多情。
2、荷钱(宋代-林景熙)盈盈新叠碧,难借柳条穿。
铸景菰浦外,买邻鸥鹭边。
炎官初掌柄,水国不书年。
渐长薰风价,折筩供酒船。
3、荷珠(宋代-李光)荷珠圆复碎,攲侧动相关。
去似临江失,来如合浦还。
贾人应误喜,莲女想轻攀。
百斛倾梅雨,天公岂是悭。
4、游法华瑶阜蜃洞以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分韵余既有作复各赋古诗一以纪游事其十一(宋代-周密) 人生巧聚散,不定如风叶。
况我同襟人,一笑意已浃。
吴音戏趼足,巴语嘲长鬣。
卢胡泛大白,痛釂不嚅嗫。
二孺彼何为,我醉从喋喋。
5、慈恩寺南池秋荷咏(唐代-韦应物)对殿含凉气,裁规覆清沼。
衰红受露多,馀馥依人少。
萧萧远尘迹,飒飒凌秋晓。
节谢客来稀,回塘方独绕。
6、荷叶洲杂诗其四(清代-林旭)依然天际识归舟,落日荒山柱础稠。
足底江流似裙带,何人朱字写空侯。
7、过蔚千荷庭晚归二首其一(清代-戴亨)尘嚣何处挹清芬,高咏新诗每过君。
真羡幽居堪寄傲,敢誇健笔足淩云。
烟沈霞起閒中谛,鸟语溪声静里分。
长夏淹留忘溽暑,倚栏清啸日斜曛。
8、饮蔚千荷庭因书己意二首其二(清代-戴亨)举目无非执热场,特来此处就清凉。
买山未结高人侣,对景翻生久客伤。
采采芙蕖难涉水,青青荷芰可缝裳。
烟霞有约空相待,矫首南天忆故乡。
9、香山八景诗其六天池芰荷(明代-伍瑞隆)天上荷花天上开,不应吹落世间来。
秋风昨夜香如酒,帝遣天池作寿杯。
10、露荷(宋代-王镃)满湖云气晓生寒,蘸影蒸香润石阑。
万斛银珠无用处,翠盘擎到日光乾。
11、花木八咏其三荷叶露(金朝-段克己)仗下华清赐浴时,温泉香腻洗凝脂。
团花翠壁琉璃滑,狼藉珠玑醉不知。
12、隔浦莲拍近赏荷(清代-曹亮武)《马蹄》《秋水》漫读。
傍舍丛阴绿。
雨过看逾净,池轩敞波纹縠。
两两飞鹭浴。
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课件(21张PPT)

《虞美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也是他的绝笔词。
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 招来杀身之祸?
李煜生日的七月七日晚上,于其所拘小楼宴 饮奏乐,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虞美人》, 声传于外。宋太宗(赵光义)知道了此事, 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于是,便下旨赐他牵 机药,将他毒死。
虞美人
春花秋月 / 何时了?往事 / 知多少。小 楼昨夜 / 又东风,故国 / 不堪回首月明中。
知其人 论其事 诵其诗
李煜工书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
李 煜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是唐五代成就最高的
词人。
• 作个才人李真煜的绝词代以他“被俘”作为分水岭,分为前 • 可怜薄命后作两个君时王期。
前期,作为一个国君,他的词题材狭窄,无 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 词风:绮丽柔靡。
亡国被俘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 向了写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词 风:哀怨伤婉,成就很高。
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改”
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 (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运用的手法: 一语三关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妙在何处?
——设问、比喻、夸张。 用春水来比喻愁,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精神层面上的 欢乐、尊严、 自由,甚至生存 的安全感等。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 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 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这引 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 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 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 后宫佳丽的容颜, • 词人的容颜, • 国家的容颜。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导语:《虞美人》是北宋诗人周邦彦在与自己相爱的风尘女子短暂别离时为她写的,诗中表现了他与情人分别时的不舍与眷恋。
以下是小编整理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虞美人》原文虞美人灯前欲去仍留恋,肠断朱扉远。
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
舞腰歌板闲时按,一任旁人看。
金炉应见旧残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词句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2-3]白话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这是一首抒情小调,通过词中男主人公与自己钟情的、以歌舞卖笑为生计的风尘女子短暂别离时的谆谆嘱语,抒发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上片写灯下告别留连不舍的情景,直截了当。
首句“灯前欲去仍留恋”可谓明白如话、开门见山,突出两情相依的“恋”字。
接下来“肠断朱扉远”是直写主体的感受:与情人分手令人肠断,身后那熟悉的红色门扉越来越远。
下面则是对客体的叮咛抚慰、柔情似水“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千万不要为了我终日以泪洗面,待到蔷薇凋谢的暮春时分,我就会回到你的身边来。
“红雨”,指从美人面庞上流下的沾着胭脂红色的泪水。
真是情意缠绵,屈曲宛转,令人心醉。
下片虽然仍是抒写多情的男子对恋人的叮咛,但却与前不同,这里充满着理智的`体贴和无可奈何的大度;使人感到在炽烈而深沉的爱恋中,浸透着隐隐的忧伤。
爱国诗歌——《虞美人》

爱国诗歌——《虞美人》《虞美人》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文翻译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你问我究竟有多少哀愁。
那哀愁正如春天的江水,滔滔不绝向东奔流。
[出典]李煜《虞美人》注: 1、《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翻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
回首往昔,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望着明月回想自己不堪回首灭亡的故国。
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问君你能有多少哀愁,那过往的哀愁好像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走了。
3、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虞美人古筝乐曲简介

虞美人古筝乐曲简介
《虞美人》是一首古筝乐曲,由著名古筝演奏家胡伟红创作并演奏。
这首曲目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虞美人。
曲谱中的旋律流畅婉转,展现了虞美人的柔媚和美丽。
《虞美人》是一首技巧要求较高的乐曲,演奏中要求灵活运用指法和弹演技巧,再现虞美人动人的形象。
曲中融入了大量的花鸟虫鱼的音乐形象,以及春暖花开的景象,给人以美好而清新的感受。
胡伟红的演奏风格独具特色,常常在演奏时加入一些即兴的技巧和变奏,使得这首曲目更加富有情感和艺术感染力。
因此,《虞美人》不仅仅是一首古筝乐曲,更是一种音乐艺术的体现。
《虞美人》乐曲的传承和演奏,并在古筝演奏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不仅在国内古筝界备受赞誉,还受到了国际乐坛的关注和喜爱。
这首乐曲不仅展示了古筝的音色和技巧,更表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情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全文赏析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全文赏析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对悲欢离合已麻木,任凭阶前雨声点点滴滴响到天明。
[出典]蒋捷《虞美人》注: 1、虞美人①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②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③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断雁:失群的孤雁。
③星星:形容鬓发斑白。
3、译文:青春年少时,在歌楼上细听雨声,烛昏罗帐,尽情欢乐,蜜意柔情。
人到中年时,在客船里细听雨声,断雁西风,江阔云低,开阔深沉的情怀啊!离群的孤雁,悲鸣在西风之中。
晚年的今天,在僧房内细听雨声,头发花白,历尽沧桑,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
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落到天明。
4、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5、“少年听雨”的画面,由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而成,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尽管这属于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正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6、”壮年听雨“的画面,以”客舟“为中心视点,而在四周点缀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
”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枨触,不尽悲慨。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体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说说 比喻修辞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 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 无尽东流。这个比喻生动地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 达出来了。悲愤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不 可收。
晨
读
素
开
材
卷
日
有
积
益
月
累
课 前
虞美人
自
课
主
后
导
知
学
能检测课 Nhomakorabea堂
互
动
探
究
【诗歌鉴赏】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内容赏析】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 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林花谢了春红”, 寄托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 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 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这糅合了人生苦短、来 日无多的喟叹,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的理性思考。结句“人生长 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 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对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 的浩叹。
2.比喻的种类可分为: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 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 结。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 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 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 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虞.美人(yú) 晌.午(shǎnɡ) 阑.珊.(lán)(shān)
李煜.(yù) 雕栏玉砌.(qì) 雨潺.潺(chán)
罗衾.(qīn)
(2)多音字
似sshìì相似似的
更ɡɡèēnnɡɡ更五加更
2.词类活用
小楼昨夜又东.风.(名词用作动词,刮起了东风)
比喻手法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叫“譬喻”。就是用本质不同而 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 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技法指点:1.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 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 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3.结合本诗,谈谈“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 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里的“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 既有物质层面的,如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也有精神层面 的,如欢乐、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等。但是一切都已消 逝,化为虚幻了。这表达出此时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无限留恋,但 这也只能给此时的他以更多的痛苦。
3.名句积累 (1)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 (2)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4)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 (5)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绝代才子,薄命君王——李煜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南唐元宗 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开宝 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 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 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 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千古 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 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乞巧节,这天是李煜的生日。 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因词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 思念,太宗闻之大怒,命将牵机药放入酒中毒死了他,年仅42 岁,所以本词是他的绝命词。
虞美人 虞美人,词牌名,取名于项羽宠姬虞姬。楚汉战争中,项羽 垓下被围,四面楚歌中,唱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为不使项羽为难,虞姬拔剑自刎。后来人们在虞姬血染之地发现 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侠骨柔肠 的虞姬,称此花为虞美人。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 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练就成大手笔,才 能写出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 点出全词题旨,这也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 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化无形为有 形,生动感人,真乃千古绝唱。
1.综合全词来看,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表达 了词人怎样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一个“愁”字。其主要表达的 内容应有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和思乡之苦。这是李煜 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 悲愤的情怀,激荡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了亡国君主的哀愁。
虚实结合 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春花秋月、往 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等众 多的意象,创设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境。实写:物是(自然永 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 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 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 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 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的好。这 反映出此时作者痛苦凄凉的生活状况和复杂无奈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