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1)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如何深入理解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种 植与养护的技巧。
课程安排与时间表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虞美人的基本介绍、文化内涵探讨以及种 植与养护技巧讲解。每个部分都将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 进行。
时间表
本课程计划用时45分钟,其中前15分钟用于介绍虞美人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中间15分钟用于深入探讨虞美人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最后15分钟用于讲 解种植与养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诗词鉴赏
02
选取与虞美人相关的经典诗词,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析,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美学理念
03
探讨虞美人所体现的美学理念,如自然美、意境美等,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类似课程推荐与比较
《中国花卉文化》
介绍中国花卉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与《虞美人优质课》相 互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答、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激发
0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视觉效果好
04 课件的视觉设计应美观大方,色
彩搭配合理,字体大小和排版易
于阅读。
学生作品展示
作品质量高
互动评价
学生的作品应体现出对课程内容的深 入理解和扎实掌握,表现出较高的创 意和水平。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作品,提出改 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 步。
《园林艺术赏析》
通过赏析中外经典园林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与《虞美人优质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虞美人的诗 词魅力。
学生自主学习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花卉文化、诗词鉴赏等方面的书籍,加深对虞美 人的了解。
参观实地景点
《虞美人》优质课决赛获奖课件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1.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2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 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 绪形象化了。
一乱 梧楼
般, 桐,
滋是剪深月无
味 在 心
离 愁 ,
不 断 ,
院 锁 清
如 钩 。
言 独
相 见 欢
头别理秋寂上
。 是还。 寞西
1.把握节奏 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低沉、凄哀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 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 嗣位的时候,南唐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 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 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 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 汴京,封违命侯。
1.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 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2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 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3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4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 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品)x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课程介绍与目标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课程目标与要求01知识目标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掌握《虞美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0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0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流露出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学习他高超的抒情手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诵读法0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词中意境的感悟。
讨论法02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0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文本解读与赏析词句解析对词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和把握情感基调。
《虞美人》的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李煜及时代背景等元素,为学生理解词意做铺垫。
主题思想阐述阐述词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之痛。
《虞美人》文本解读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意象描绘分析词中运用的意象,如“春花秋月”、“往事”、“流水”等,以及这些意象所营造出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情感表达技巧探讨作者在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如对比、比喻、象征等,以及这些技巧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情感内涵阐释阐释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如愁苦、悲愤、失落等,以及这些情感与作者身世的联系。
简要概括《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等。
艺术特色概述分析《虞美人》的审美价值,如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1)

把握手 法
春花秋月—多少往事
对 小楼东风—故国月明 比
雕栏玉砌—人面朱颜
自然与人事
宇 宙 永 恒人
事 无 常
现在与过去
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①把“ 愁 ”比喻为“ 一江春水 ,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 ②写出 了愁绪的汹涌奔腾、 连绵不绝、 无休无尽 的特点。 ③抒发了词人 难以遏制 的愁苦 之情。
(规范答题:分三层表达)
再读文本
虞 美 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 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较鉴赏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表现手法:衬托
《虞美人》:反衬 《声声慢》:正衬
以愉悦的景反衬内心的愁苦之情。 以凄苦的景衬托内心的愁苦之情。
扩展巩固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运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请 简要分析。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 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最纯粹 的眼泪。”
课后作业
1、背诵《虞美人》 2、整理比喻、对比、以乐景衬哀 情的艺术手法。
中学语文
虞 美 人
李 煜
背景介绍
可 怜 薄 命 作 君 王 。
统编版必修上册《虞美人》一等奖创新教案_1

统编版必修上册《虞美人》一等奖创新教案《虞美人》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是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那大家是否能找出一些这样“含泪”的“不朽”篇章来?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诗句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食指的《热爱生命》也是浸透了作者自己泪水的。
《红楼梦》的作者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由此可见,很多感人的诗歌都是浸透了作者自己的眼泪的。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
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
这就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识补充1.关于词(复习回顾相关知识)2.关于词牌简介词牌《虞美人》来历: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发出感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
3.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
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又通晓音律,富于藏书,精于鉴赏。
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被称为“一代词帝”。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案•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教学方法与手段目•课堂互动与参与•课后作业与辅导录课程介绍与目标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虞美人作者李煜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时间安排每个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课程结束后,可安排适当的作业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文本解读与赏析文本背景及主题思想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对比手法象征手法音乐美重点段落解读与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知识拓展与延伸相关文学作品推荐《红楼梦》《长恨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中也有许多描写美人的经典段落,可以借此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西厢记》古代美人文化古代美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古代美人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虞美人》中的美学价值。
唐代文化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通过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虞美人》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内涵。
诗词鉴赏方法通过介绍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更好地领略《虞美人》的艺术魅力。
文化背景及历史渊源跨学科知识链接美学从美学的角度分析《虞美人》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心理学通过分析《虞美人》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人性、情感等心理学问题。
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虞美人》中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1 2 3强调情感体验突出文化传承倡导跨学科融合创新性教学理念多样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模拟教学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个性化解读互动式交流实践性活动课堂互动与参与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分组策略01讨论主题02合作探究03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角色设定情景创设角色扮演学生展示与评价机制展示形式01评价标准02互动评价03课后作业与辅导针对性作业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有所收获。
《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虞美人的教案教学目的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教学设想: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背诵《相见欢》(2分钟)读:让学生谈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后听配乐朗读,是否合自己对词的欣赏,发表看法.(8分钟)欣赏:歌曲跟唱(10分钟)积累:训练学生美读并背诵(5分钟)鉴赏:让学生选句欣赏以“我认为这句美(或不美),在于……”(10分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虚结合,看到眼前景物,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美好的.时光匆匆而去,作者开篇奠定悲凉的基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登楼遥望,东风吹面,月明之夜,故国何在?两字“不堪“心中悲痛不言而喻,令人伤怀涕泣。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国的景物依然还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让人悲上心头,愁肠寸断,唏嘘不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句为千古名句,以浩荡东流的长江比愁之深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以愁字点睛,反照全词,亡国之恨达到高潮。
拓展阅读:选择喜欢的一首词,理解并积累(5分钟)《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迁移训练(5分钟)古诗词中写“月”的语句:写出蕴含愁绪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自由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李白)引申练习:用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种手法写愁的名句再举几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
2、《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掌握有关词的文体知识。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学会选择恰当的意象来写愁。
4、学会用积极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024《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24《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虞美人》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语文知识内在的规律以及符合学生的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以注重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与生成设计课堂的三维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设计理念】整体性:明确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学年目标与学段目标),充分了解教材的架构体系,依托教材突出单元训练重点,以纲施教,不重复单元重点,但又体现知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性。
实效性:施教以法,贵在启导,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过程参与,注重学生学习投入的态度,课堂不是哗众取宠的热闹而是让学生学有所得。
可操作性: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及本课的内容特点,探索诗词诵读课的方法,以及有效扭转应试教育带来的一些冲击学生语文素养可持续性发展的不良教学现状。
【教材分析】本文是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自主赏析中的作品。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前面两个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给了学生走进诗歌两种不同技能方法,所以明确教材的架构体系,依托教材突出单元训练重点,以纲施教,不重复单元重点。
不混淆选修和必修,选修课是在必修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阅读,以求提升审美境界,与必修课比较起来,细讲和全讲显然是不行的,选修课有更大的弹性空间,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放开思路、发展个性,重在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从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来看,这首词是考试说明规定的背诵篇目,所以诵读很重要。
从提高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看,它处在诗歌鉴赏学习的尾声阶段,也是前面两个单元方法技能的大验收,但“因气求声,涵咏诗韵”也是诗歌学习最易被忽视的鉴赏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诗歌多少总会有畏难和功利心理,期待老师给他鉴赏诗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诗歌的诵读需求。
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情感表达
探讨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包括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对生命 的感慨、对故国的思念等,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经历与诗 歌中的情感表达相结合,产生共 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
艺术特色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的优 美、修辞的巧妙、结构的紧凑等,帮 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文学价值
阐述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以及它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借 鉴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 能力。
文化内涵
探讨诗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时光 的无情、生命的短暂、故国之思等,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 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历史文化背景介绍
1 2
李煜生平及南唐历史概述 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以及南唐的历史背景,有 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虞美人》这首词的情感内 涵。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 讲解、讨论、赏析等,但可进一 步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 与度。
后续教学与拓展
在后续教学中,可进一步拓展相 关诗词的学习,增加学生的知识
储备和文学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课程目标与了解虞美人的起源、发展 和特点;掌握李煜及其词 作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能够鉴赏和分析虞美人词 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 学创作和评论。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 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 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 生了解虞美人和李煜的相 关知识。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 色和情感表达。
《虞美人》李煜省优质课一等奖

江城子 [宋]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
以乐景写哀情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欢乐、自由,风花雪月 至尊的地位
对比
春花秋月 景
永恒不变
实(现实)
往事知多少 情
短暂无常
虚(过去)
往事之叹,感慨万千
故 “又东风”表现了
国 小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不 堪 回
楼 昨 夜
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 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 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 章是纯粹的眼泪。
-----缪塞
【教学目标】 1、积累词中重要
的词语典型的意象等 基础知识。
2、了解诗人的身 世及背景。
3、掌握词作的表 现技法和体会作者的 情感。
课文导入:
看到《虞美人》这三 个字,你首先想到了 什么?
虞美人
1、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 下拔剑自刎。 2、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 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 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 美人”。 3、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 死别、悲歌 。
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
两句一换韵 3.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 低沉、凄哀
春花秋月何时 了?往事知多 少。小楼昨夜又 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 改。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篇一: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虞美人》李煜【教学目标】1、吟咏诗韵,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2、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
【教学难点】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
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
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二、走近作者1、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2、作品风格:(1)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2)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3、写作背景: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三、咏诗韵1、全班齐读。
2、听录音范读。
13、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1)划分节拍。
(2)找出诗眼:愁(3)把握基调:无限愁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诵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应缓慢,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
“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教案背景虞美人(学名:Viola yedoensis Makino)是我国传统园林中非常重要的花卉之一,以其美丽而娇媚的花朵广受喜爱。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针对虞美人这个话题,设计一节优质的课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欣赏虞美人的美丽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认识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长环境;- 了解虞美人在园艺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欣赏花卉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园艺和文化中的地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虞美人的美丽与价值,进行情感的交流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虞美人的照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虞美人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与学生展开互动对话。
【呈现】2. 基础知识讲解:a) 介绍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b) 介绍虞美人在园艺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如传统园林中的应用、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等。
3. 学习活动设计:a) 观察与描绘:组织学生进行虞美人的实物观察,并让学生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虞美人的外貌和花朵的颜色。
b) 探究与思考: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虞美人在园艺中的价值和在文化中的意义,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发现。
c) 情感的交流与表达:让学生以虞美人为题材,创作诗歌、绘画、曲艺等作品,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欣赏。
【巩固】4. 总结回顾: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复习。
b)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拓展】5. 虞美人的种植与养护:a) 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了解虞美人的种植和养护方法,鼓励他们在家庭中尝试种植虞美人,并分享种植心得。
《虞美人》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学中的名篇《虞美人》。
2.理解并分析《虞美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学习赏析古代诗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虞美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难点:理解和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唱歌、朗诵或其他形式,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为学习《虞美人》做准备。
2.学习:a.教师向学生介绍《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李煜的生平。
简要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扩宽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b.教师朗读《虞美人》,并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中的美丽形象和深刻感悟,建立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意识。
c.教师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解读诗歌。
提醒学生注意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思考诗中的启示和反思。
d.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虞美人》在当代有何意义,引导学生成为有思想、有独立见解的读者。
3.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虞美人》和古代文学中美丽女性形象的表达方式、被赋予的意义等展开讨论。
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引用相关文学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学习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后作业:1.自选一首古代诗歌,写一篇读后感,表示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喜爱。
2.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虞美人》这一经典诗歌作品,能够对古代文学有初步的认识,能够提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并且能够独立展开思考和讨论。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以后学习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1)试问闲愁都几许,诗风词韵细品愁——《虞美人》《一剪梅》比较阅读导学案【教学内容】1、了解李煜、李清照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其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3、鉴赏李煜、李清照该篇词作抒发愁情的异同。
4、学习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目标】1、鉴赏李煜、李清照该篇词作抒发愁情的异同。
2、学习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学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一、回顾有关词的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1、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阙”,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3、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二、词牌来源:《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身边的美人虞姬。
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楚汉之战,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
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姬的命运和前途。
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姬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
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
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
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
2024版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跨文化比较
选取与虞美人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 分析,如《长恨歌》、《琵琶行》等, 探讨它们的异同点。
将虞美人与西方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卡列 尼娜》等,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
不同流派作品比较
将虞美人与其他流派的作品进行比较, 如山水诗、田园诗等,分析它们在主 题、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number {01}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 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 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
情景模拟
通过模拟诗人创作虞美人的场景,让学 生感受诗人的创作心境,增强对诗歌的 感悟力。
创新性思维训练活动
创意写作
引导学生以虞美人为灵感, 进行创意写作练习,培养 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创 新思维。
艺术表现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音乐、 舞蹈等艺术形式表现虞美 人的意境,拓展学生的艺 术视野和表现力。
课堂辩论
虞美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03
探讨了虞美人在花坛、花境、庭院等不同场景下的配置技巧和
造景效果。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01
对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和 生长环境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能够准确识别并
描述虞美人。
02
掌握了虞美人的繁殖பைடு நூலகம் 栽培技术,能够独立完 成虞美人的种植和养护
工作。
03
通过学习虞美人在园林 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 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
语言优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问闲愁都几许,诗风词韵细品愁——《虞美人》《一剪梅》比较阅读导学案【教学内容】1、了解李煜、李清照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其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3、鉴赏李煜、李清照该篇词作抒发愁情的异同。
4、学习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目标】1、鉴赏李煜、李清照该篇词作抒发愁情的异同。
2、学习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学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一、回顾有关词的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1、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阙”,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3、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二、词牌来源:《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身边的美人虞姬。
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楚汉之战,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
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姬的命运和前途。
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姬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
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
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
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
项羽抚尸大哭一场,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准备杀出重围。
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
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姬。
据说,在虞姬鲜血染红的地方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
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一剪梅》:此调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又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叶韵则有上、下片各三平韵、四平韵、五平韵、六平韵数种,声情低抑。
三、知人论世: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976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
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
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
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
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
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一剪梅》为其前期作品,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课堂内容】一、初步感知:1、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读准字音,结合注释了解诗词大意,并初步感知诗词情感。
2、两首词抒发了一种共同的情感,请问是什么?。
3、请同学们从两首词中分别找出一个字来概括李煜和李清照“愁”的原因:和。
二、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思考两首词的写愁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写“愁”上有何异同?三、方法总结请同学们总结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四、巩固训练1、请同学们找出这两首词其他句子中使用到了哪些意象,并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分析作者是怎样借助意象抒发愁情的。
2、从这些句子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就其表现手法加以分析。
五、课下演练1、请同学们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方法来比较阅读李清照前后期的两部作品《一剪梅》与《声声慢》。
2、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写愁名句,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以赏析。
(1)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4)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补充资料——李清照前后期词两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
词人借暮春之景,写出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喝三叹,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内容分为上下两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属于上片。
主要通过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来抒发情感,“日晚倦梳头”表现出作者当时的苦闷抑郁,百无聊赖的神态。
“欲语泪先流”这句是内心真实的情感,话还没有说完泪水已簌簌流下,可见作者当时的内心是多么的痛楚。
而引发作者百无聊赖以及未语泪流的原因正是“风住尘香花已尽”“物是人非事事休”。
春天已去百花凋零。
可残留在尘土中的花香却依然存在,曾经的幸福曾经的欢笑都已成为往事可望而不可及。
曾经和丈夫赵明诚收藏的金石文物都还整齐的摆放在桌前,而丈夫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
这种凄惨的意境惟有亲身经历才能刻骨铭心。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属于下片。
即使花儿已经凋谢可春天的影子毕竟还能看见,双溪的划舟节也在隆重进行,在环境优美的小溪里几扁舟在溪里打闹着,本该属于快乐的时段,可作者却无心欣赏,满脑子里都是对丈夫的思念以及山河破碎的惆怅。
于是引发了作者的感慨“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是全词最巧妙的一句。
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
不是舟儿载不动愁绪,而是作者的愁满容。
正应了那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