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同步练习1

合集下载

《虞美人》练习题

《虞美人》练习题

虞美人预习指导:1.作者是南唐后主_____,字_____,在政治上失败的他,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_____”。

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2.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深切的故国之思和沉重的亡国之痛。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窈.窕(yǎo) 虞.美人(yú) 酹.江月(zhēn)B.漫溯.(sù) 骤.雨(zhòu) 雕栏玉砌.(qiè)C.凝噎.(yē) 樯.橹(qiáng) 羽扇纶.巾(lún)D.暮霭.(ǎi) 瑰.丽(guī) 深思慎.取(sh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故磊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祭奠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催发寂寥良晨美景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完结。

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

4.下列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6.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有误的一项()A.“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因为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亡国之君屈辱生活的延续,并引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慨叹。

《虞美人》同步练习及答案(共两篇)

《虞美人》同步练习及答案(共两篇)

《虞美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玉砌(qì) 强劲(jìn)订正(dīnɡ)择菜(zhái)B. 罗衾(qīn)似的(sì)刹那(chà)挫折(cuò)C. 一晌(shǎnɡ)蜕变(tuì) 连累(lèi) 马匹(pǐ)D. 崇拜(chónɡ)迫切(pò) 编纂(zuǎn)模糊(mó)【答案】D【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A项,“强劲”中的“劲”应读“jìnɡ”,“订正”中的“订”应读“dìnɡ”;B项,“似的”中的“似”应读“shì”;C项,“连累”中的“累”应读“lěi”。

故选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 雕栏玉砌应犹.在犹:如同C. 只是..朱颜改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D. 问君能有几多愁.愁:忧虑【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除了正确识记词语常用含义外,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要注意结合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等加以理解。

B项,“雕栏玉砌应犹在”意思是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所以“犹”应解释为“还”;C项,“只是朱颜改”意思是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因而“只是”在词中是叹惋口气;D项,“问君能有几多愁”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愁”应解释为悲愁。

故选A。

3、下列对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雕栏玉砌”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指代南唐的宫殿。

B. “只是朱颜改”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朱颜”是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附答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附答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
一、阅读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李煜《虞美人》)
二、课内巩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

《虞美人》;《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虞美人》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一)捣练子令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注释:(1)寒砧(zhēn):寒夜捣帛声。

古代秋来,家人捣帛为他乡游子准备寒衣。

砧,捣衣石。

(2)栊:窗户。

**问:这首小令表面多是景物环境的烘托渲染,思妇怀远的复杂心态是如何被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的?(二)梅花李煜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注释:(1)殷勤:情意恳切深厚,亦指恳切深厚的情意。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2)槛(jiàn):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也指井栏。

(3)重(chóng):再次。

(4)妍(yán):美,如“争妍斗艳”。

李白《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5)步障: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

《晋书·石崇传》:“崇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6)溉:灌、浇水。

(7)花:开花。

名词活用为动词。

(8)蛾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

常作美女代称。

这里借指周后。

**问:为什么此诗题为《梅花》,却不是一首咏物诗,而是咏叹与梅花相关的人和事?《虞美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捣练子令:秋风送来了断断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

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

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

“砧声不断”、“月到帘栊”,从景中透露出愁情,情景交融,轻柔含蓄,耐人寻思。

这首小令,语言新,意境新,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这首小令通过对深院小庭夜深人静时断续传来的风声、捣衣声,以及映照着帘栊的月色,着意营造出一种幽怨欲绝的意境,让人不觉沉浸其中,去感受长夜不寐人的悠悠情怀。

《虞美人》同步练习

《虞美人》同步练习

虞美人李煜一、翻译诗歌,理解含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9分)月夜怀故人【宋】寇准清夜月初满,藓庭①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②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藓庭:郊野。

②旧国:故乡。

1.下列对上面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月夜怀故人》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颈联在前两联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点题抒怀;尾联通过对故人“今底处”的发问写作者独处“凝愁”。

B.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两句十分精妙,结合听觉、嗅觉,描写“梧桐疏影”和耳边不时传来的蟋蟀乱鸣声,使诗句画面立体可感。

C. 《虞美人》中“朱颜改”可指故国宫殿颜色已旧,也可理解为旧时宫女容貌衰老,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变色。

D. 寇准和李煜均用简练自然的语言,表达在月夜的思念之情。

相比寇准对“旧国”的思念之情,李煜更在思“故国”的同时内心燃起亡国之痛。

2.以上两首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愁绪,在表达情感的手法上则各有异同。

请结合内容,赏析主要的异同点。

(6分)三、名句默写。

(6分)1.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展开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在《虞美人》中集中用比喻、夸张、设问等手法表达愁思之深的句子是“?”。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四、现代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听雨季羡林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

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同步练习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同步练习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李煜,南唐亡国之君,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投降后的第3年。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呢?表现了作者厌烦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第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

“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第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意思相同。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以及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滋味。

2.“春花秋月”是美景,为什么作者要追问它“何时了”?3.词的结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晏殊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

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

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

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①。

【注】①兔,代指月。

乌,代指日。

三台,本指星名,借指高位。

《晋书·天文志上》:“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前两句写春花秋草见证了时光的无情流逝,以季节更替暗示人生的短暂。

B.下阕“劝君”一句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蕴含的情感相同。

C.“兔走乌飞不住”运用借代手法,以“兔走乌飞”写出了日月运行,时间流转。

D.词人叙写离别场景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认为应把握人生的美好时光。

虞美人练习题

虞美人练习题

虞美人练习题(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虞美人》1.对《虞美人》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应犹在雕栏玉砌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2.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3页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3、对《虞美人》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表现了作者厌烦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第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

“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第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滋味。

4.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虞美人(yù) 窈窕(yǎo)惊蛰(zhé)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6、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同步练习附答案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同步练习附答案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完结B.雕阑玉砌....应犹在雕阑玉砌:代指现在所住的宫殿C.欲寄彩笺.兼尺素笺:信笺D.昨夜西风凋.碧树凋:使……凋落【解析】选B。

B项,“雕阑玉砌”代指故国的宫殿。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解析】选B。

B项正确的停顿应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槛菊愁烟兰泣露。

(“菊”和“兰”被人格化,作者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B.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燕子的双飞,反衬出词人心中对感情的向往)C.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以月光之恒照,反衬无眠之痛苦)D.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承接上句“到晓”)【解析】选B。

B项,燕子的双飞,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解析】选D。

D项,伤:为……忧伤。

5.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2)________________,燕子双飞去。

(3)昨夜西风凋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对长亭晚,________________。

(5)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是旧时相识。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答案:(1)雕阑玉砌应犹在(2)罗幕轻寒(3)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4)寒蝉凄切骤雨初歇(5)应是良辰好景虚设(6)雁过也正伤心(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二、课内阅读6.阅读《虞美人》一词,完成下列题目。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同步练习 (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同步练习 (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随课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犹:如同C.只是朱颜改___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D.问君能有几多愁愁:忧虑2.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指美好的事物,可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可见囚禁的生活是极端悲苦的。

B.“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词人昔日醉生梦死的美好时光。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是实写,采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楼是李煜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

小楼,顾名思义,就是规模较小的楼阁,是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小楼,大多被寄予两层意蕴:一是忧伤、思念之楼,二是闲适、富有意趣之楼。

除此之外,“小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空间上将作者与外界隔离开来。

由此,所写之事、所发之感就有了一种作者自言自语、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与谁听?(),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感受。

在李煜的词作中,还有一个词经常被用到,跟随在“小楼”之后,它就是“凭栏"。

“凭栏”字面的意思是身子倚着栏杆,在诗词中常有凭栏远望之意。

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

幽独情绪愈发浓厚的词人往往以阔大的空间带给心灵自由感,使精神得以舒展。

词人初衷是借空间的广阔稀释精神的“幽"与“愁”,可是,往往适得其反。

意象间的照应,情感的层层深入,使词的空间境界进一步得到拓展,这是李煜词风独树一帜的重要因素。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杜甫的诗作“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B.辛弃疾的词作“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C.秦观的词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D.柳宗元的诗作“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愿意。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是美景,词人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这首词笔法起伏跌宕,词人是如何将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下面两首李煜的词,回答以下的问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美人》:“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说自然之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B.《虞美人》:采用问答成词,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将词人内心难以抑制的愁思贯穿始终。

C.《相见欢》:“无言”表现内心的情绪,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加之“独上”塑造了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

D.《相见欢》:“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视听结合,描写登楼所见,新月如钩,桐荫深锁,景中蕴含着词人深深的愁绪。

5.在描写“愁绪”方面,本词与《相见欢》手法相似,而表现愁绪的特点各异,试作简要赏析。

根据《虞美人》,完成下列题目。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作者是李煜,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南唐后主,词中描写的故国是指南唐故都金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文字版| 含答案)一、名句名篇默写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少安踏着一片银白,淌过淙淙流水的东拉河,从枣林里穿过一条小土路,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

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像先前那样卷起一根旱烟棒,一边抽着,一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

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

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

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

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

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B.茕独不为苦,求名始辛酸。

上国无交亲,请谒多少难。

——(费冠卿《久居京师感怀诗》)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D.他们对于歌谣,多少有一点随便的态度。

——(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4.画波浪线句子是如何把少安即将踏上新生活的激动写得极具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

5.省略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1处,分析省略号的表达效果。

6.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全词从对春花秋月等美好事物“何时了”的天问转向自问,通篇围绕“愁”字,笔法起伏失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上阕状眼前之景,下阕写回忆之景,将故国衰亡与天地变化,将人事无常与天地运行联系在一起,读来让人扼腕而叹息。

C.全词以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

“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既传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也可见词人之悔恨。

D.结句以汪洋恣肆的一江春水作喻,将个人悲情酝酿成人类的悲情,奔腾而下,一泻千里,写出了愁之深广与无穷无尽。

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同步练习1

《虞美人》同步练习1

《虞美人》同步练习基础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消瘦市场销售交往矫枉过正B.宽贷雕阑玉沏戍守束手无策C.宿怨春花秋月朱颜畏缩不前D.致礼至理名言免试不堪回首2、对下面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完结B.雕阑玉砌应犹在。

雕阑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砌:台阶。

C.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3、下列对词的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被称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乐府”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题目,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4、词兴于隋唐,盛于,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

词按篇幅字数可分为、和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豪放派代表词人有、。

5、《虞美人》的作者是李煜,是(朝代)的最后一位君主,历史上称,虞美人是。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句运用了、、等修辞手法;用来比喻,化为,写出了愁思的多和。

7、“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8“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比喻写愁,联系学过的诗词,举几个写愁的例子。

拓展阅读,迁移训练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0、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同步练习
基础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消瘦市场销售交往矫枉过正
B.宽贷雕阑玉沏戍守束手无策
C.宿怨春花秋月朱颜畏缩不前
D.致礼至理名言免试不堪回首
2、对下面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完结
B.雕阑玉砌应犹在。

雕阑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砌:台阶。

C.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3、下列对词的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被称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乐府”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题目,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4、词兴于隋唐,盛于,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

词按篇幅字数可分为、和
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豪放派代表词人有、。

5、《虞美人》的作者是李煜,是(朝代)的最后一位君主,历史上称,虞美人是。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句运用了、、等修辞手法;用来比喻,化为,写出了愁思的多和。

7、“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8“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比喻写愁,联系学过的诗词,举几个写愁的例子。

拓展阅读,迁移训练
相见欢(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0、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11、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

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

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

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

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12、某书店拟写一则广告,请你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组成意义相关的广告词。

例句: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空间再小也要藏书
13、赏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并背诵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

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词人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这样写“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情毕现。

“帘外雨潺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此处表达情感更显委婉含蓄。

“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莫”一作“暮”。

“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无限往事,“暮”
也暗指词人人生之暮。

两说都可通。

李商隐曾在《无题》诗中写下“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

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是多么难舍难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最是仓皇辞庙日”一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

这里却说“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

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象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

“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

一说“天上人间”是个偏正短语,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意谓天上的人间,用在这里暗指自己来日无多,“天上人间”便是最后的归宿。

这首词表达惨痛欲绝的国破家亡的情感,真可谓“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

这种真挚的情感源于后主的一片“赤子之心”(王国维语,《人间词话》手稿之一○五),“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王国维语,《人间词话》手稿之一○七)。

词的格调悲壮,意境深远,突破了花间词派的风格,所以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王国维语,《人间词话》手稿之一○四)(蒋雅云)
参考答案:
1、B
2、B
3、D
4、宋小令、中调、长调、李清照、柳永、李煜、辛弃疾、苏轼
5、南唐、李后主词牌名
6、设问、比喻、夸张;春水、愁思;无形(抽象)、有形(具体);多、绵长
7“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作为亡国之君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内心痛苦,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
8“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东风即春风,“又东风”点明他被俘到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感慨宇宙之永恒不变。

9“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之重)——李清照《武陵春》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李煜将愁变成水,贺铸、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则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到了王实甫更把愁从船上卸下来装在车上。

他们都是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感情化为具体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

10、A 11、C
12.收入再少也要买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