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三讲+辩证法

合集下载

辩证法原理

辩证法原理

辩证法原理
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法的基本原
理是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

辩证法的运用贯穿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首先,辩证法强调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原理,它指出事物发展
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的规律。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例如,世界上存在着夜与昼、冷与热、阴与阳等对立统一的现象。

在社会历史中,阶级斗争、社会矛盾也是对立统一的具体表现。

只有正确把握对立统一的规律,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指导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

其次,辩证法强调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发展规律,它指出事物
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的过程。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但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的一部分,并得到了新事物的肯定。

这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规律。

例如,资本主义否定了封建社会,但又保留了封建社会的某些成果,然后被社会主义否定,但又保留了资本主义的某些成果。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总之,辩证法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
规律。

正确运用辩证法原理,可以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导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辩证法原理,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善于从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开展和取得更大的成绩。

哲学的辩证法

哲学的辩证法
哲学的辩证法
——以黑格尔为例
1
1
何谓辩证法(dialectics )
❖ 辩证法(dialectics)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 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一词,出自希腊语 “dialego”,传入中国,与中华道根思想文化相合,扩大增强 其内核。
❖ 辩证法一词原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 形式。辩证法是一种化解不同意见的辩论方法。在两个或更 多对一个主题持不同看法的人之间的对话,他们希望通过这 种有充分理由的对话建立起对事物真理的认知。
12
THANK YOU!
笔译一班 刘雨晴
11
否定之否定规律
❖ 黑格尔认为,否定之否定,即辩证的否定, 是一种扬弃,是一个过程。从肯定到否定, 即从正到反,是第一次否定。这个否定仅仅 是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并未达到发展的完 整周期,未达到概念的自身完善。否定阶段 必定要被更新的否定所否定,这就是否定之 否定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完成了由低级到 高级的自身发展过程。
◆希腊古代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以朴素的形式提出并说明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3
3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这一形式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是辩证法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已经从搜集材料阶段过渡到整理材料阶段,人 们对自然界各个部分的认识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各个领域分门别类的研究导致了科 学上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在天文学方面,出现了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在地质学方 面,出现了用发展的观点说明地球的成因和历史演变的理论;在化学方面,燃素说已 被关于燃烧和氧化过程的学说所取代;在生物学方面,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生物进化学 说。化学、电磁学、热力学等研究的进展有力地支持了各种运动形式可以相互转化的 见解。自然科学在各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打破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证明了自然界是 辩证地发展着的。同时,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和社会革命的兴起,也显露了社会历史发 展的辩证性质。这就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自觉地研究辩证法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他们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研究的丰富成果,在唯心主义的形式下系统地研 究了辩证法,把辩证法推向了一个"自觉"的新阶段。

哲学辩证法的三大观点

哲学辩证法的三大观点

哲学辩证法的三大观点哲学辩证法是一种研究事物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它从事物的矛盾、发展和变化等方面出发,探究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在哲学辩证法中,有三大重要观点,它们分别是矛盾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这三个观点是哲学辩证法的核心,也是辩证法思维的基础。

一、矛盾统一矛盾统一是哲学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指的是在事物内部存在着两个或多个矛盾的因素,这些因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它们通过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例如,物质和精神、本质和现象、客观和主观等都是矛盾统一的体现。

矛盾统一的本质是辩证法的“一分为二”原则,即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矛盾的方面组成的,这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只有通过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矛盾统一的思维方法是辩证法思维方法的核心,它强调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出发,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避免片面性和机械性的思维方式。

只有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实现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二、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哲学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观点。

它指的是在事物内部存在着两个或多个质量相对矛盾的因素,这些因素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而产生新的质量,旧的质量消失或减弱,新的质量逐渐形成和发展。

例如,水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化,就是质量互变的一个典型例子。

质量互变的本质是辩证法的“量变到质变”原理,即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

在质量互变的过程中,事物的量变是逐渐积累的,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产生新的质量。

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质量互变,才能实现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三、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哲学辩证法的第三个重要观点。

它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否定,第一次否定是对旧的事物的否定,第二次否定则是对新的事物的否定。

例如,古代奴隶制被封建制度所否定,而封建制度又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否定。

否定之否定的本质是辩证法的“斗争、转化、新生”原理,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斗争、转化和新生实现的。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3-辩证法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3-辩证法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节辩证法两个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辩证法的总特征)。

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重点学习三大规律)。

五对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

一、两大观点——辩证法总特征(一)世界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概念: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事物与事物之间,即外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即内部联系。

2.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联系分为自在事物联系(人出现以前就有的)和人为联系(通过实践;独立于意识之外;固有规律),均是客观的。

(2)普遍性:时时有联系,事事有联系。

(无孤立的事物)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多样性:形式是多样的。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有中介)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如守株待兔)内部联系——外部联系(4)条件性:联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

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普遍性),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均存在联系(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六度空间理论”(条件联系)区别:普遍性性强调有联系,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客观性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有联系,但不能主观臆造;多样性强调在承认普遍性基础上认为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

条件性侧重于说并非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需要搭建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联系。

3.整体与部分原理区别含义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其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

辩证法基本原理

辩证法基本原理

辩证法基本原理
辩证法是哲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论,也是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方法。

它是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质量互变。

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指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双方,这种
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例如,水的对立统一体现在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

水在低温下会凝固成冰,而在高温下会变为液态。

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推动了水的循环变化,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第二个基本原理。

它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简单的线
性发展,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但同时也包含着对旧事物的肯定。

在新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矛盾,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

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规律。

质量互变是辩证法的第三个基本原理。

它指出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质量的变化
是由量的积累而引起的。

当事物的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这种质量互变的辩证法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

总之,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质量互变。

这些原理贯穿
于事物的发展变化之中,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只有深刻理解和运用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事物的不断进步。

辩证法的哲学原理

辩证法的哲学原理

辩证法的哲学原理辩证法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理论体系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哲学原理。

辩证法的核心就是“辩证思维”,即通过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进行辩证分析和综合,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实现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辩证法的哲学原理涵盖了矛盾统一、否定之否定、唯物辩证法等多个重要概念,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详细讨论。

矛盾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提出“一分为二”的思想,即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相互依存和互相转化。

这种矛盾统一的思想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强调事物发展的动态过程是由对立统一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另一重要原理,强调事物发展的过程是由否定现实、否定矛盾、实现新的肯定的过程。

当事物内部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出现矛盾激化、抵抗阶段,最终通过否定旧局面、找到新的解决方法来实现事物的发展与进步。

否定之否定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渐进性,强调了破旧立新的重要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强调物质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表现和运动。

唯物辩证法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批判思维方法的片面性和死板性,提倡辩证思维和全面性。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对事物的客观存在进行客观分析,实现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

总的来说,辩证法的哲学原理涵盖了矛盾统一、否定之否定、唯物辩证法等多个重要概念,这些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指导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彻底的分析。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哲学原理,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辩证法的哲学原理是中华文化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基石。

愿我们不断学习和传承这些哲学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哲学常识之辩证法

哲学常识之辩证法

(2)①抗灾救灾斗争的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 ) 的战斗堡垒作用, 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 作用, 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力开展抗灾救灾 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中央要求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交通、 ②党中央要求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交通、 供电、民生三方面工作, 供电、民生三方面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 线指挥,亲自参与抗灾救灾,体现了全心全意为 线指挥,亲自参与抗灾救灾,体现了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 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是坚持科 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 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 ③党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抗灾救灾 斗争的统一领导, 斗争的统一领导,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力开 展抗灾救灾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 展抗灾救灾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 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①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 ) 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 地位,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地位,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 求最优目标。会议要求全面做好抗灾救灾各项工作, 求最优目标。会议要求全面做好抗灾救灾各项工作,各 级党委和政府加强统一领导, 级党委和政府加强统一领导,体现了树立全局观念的要 求。 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 ②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 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要搞好局部, 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 最大发挥。会议要求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 最大发挥。会议要求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集中优 势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势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些要 求抓住了关键性部分对整体性质的决定作用, 求抓住了关键性部分对整体性质的决定作用,体现了搞 好局部的重要性。 好局部的重要性。 各部分的结构形式影响整体的功能, ③各部分的结构形式影响整体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 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 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 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我们要优化部分的结构形式。 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我们要优化部分的结构形式。会议 要求加强组织协调, 要求加强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全力支援和帮助受 灾地区,体现了优化结构的要求。 灾地区,体现了优化结构的要求。

《第三课 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历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三课 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历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在课程中,我们将探讨辩证法的哲学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意义,以及其作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的核心理念。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质量互变规律。

2.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辩证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学会分析案例中的矛盾及其运动过程,加深对辩证法的认识和理解。

4. 培养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观点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课堂讨论、发言及与他人的合作情况。

2. 课后完成作业:编写一篇关于现实生活中应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某一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的短文。

3. 通过小组辩论的形式,学生就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展开辩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

4. 通过阶段性测试,评估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事物看作是一个整体进行思考。

接着引入新课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首先,老师将系统介绍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然后讲述其方法论意义,以及如何将辩证法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矛盾及其运动过程。

例如,可以选取社会热点问题或自然现象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就某一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展开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老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总结:老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强调唯物辩证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哲学三大论原理

哲学三大论原理

哲学三大论原理一、辩证法辩证法是哲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它源自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后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与发展。

1. 矛盾辩证法认为矛盾是客观世界的普遍存在。

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因素,这些矛盾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例如,生与死、存在与虚无、自由与必然等对立面都是矛盾的表现。

2. 统一和发展辩证法强调矛盾双方的统一和发展。

矛盾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包含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

通过不断的斗争和转化,矛盾双方达到新的统一,这是事物发展的关键。

3. 科学的认识方法辩证法对于科学的认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研究需要通过对矛盾的深入分析和调和,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这种科学的认识方法是辩证法的基础。

二、唯物论唯物论是哲学中的一种基本观点,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础,思维是物质的产物。

1. 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论认为物质存在于世界的最基本层面,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表现。

思维、意识等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它们不能独立存在于物质之外。

2. 社会历史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动的。

社会变革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而引起的。

3.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唯物论强调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人们才能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改变自身并获得对世界的认识。

三、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学派,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1. 本质与存在形而上学探讨事物的本质和存在之间的关系。

本质是事物存在的根源和内涵,存在是本质的表现和外在存在形式。

2. 具有终极性形而上学认为事物的本质具有终极性,它们是不可分割、不可再分析的基本实体。

3. 关注哲学的根本问题形而上学关注哲学的根本问题,如存在的意义、人的自由与必然、宇宙的起源等。

它试图通过思辨和研究揭示世界的本质。

高中政治:哲学专题三唯物辩证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哲学专题三唯物辩证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2)联系的多样性:
直接与间接、内部与外部、必然与偶然、本质与现象等。
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对牛弹琴”的哲学寓意是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③要进行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④必须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2、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不能说相互决定)
3、联系的普遍性: 自然界内部各要素之间
相互之间 人类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
相互之间 思维内部各要素之间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结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4、联系的客观性: (1)内涵: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与实践的关系看: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3)反对否认联系、主观臆造联系和机械论(宿命论) 诡辩论的表现: A、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B、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 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①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外因引起量变,内因引起质变
D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名句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D桀之 C、牵牛要牵牛鼻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考点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考点2、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考点3、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考点4、理解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 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考点5、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哲学第三单元Ⅳ-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哲学第三单元Ⅳ-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二、例题练习
1、在对200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 在对200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 2008 稳中求进” 好字优先”格外引人关注。 中,“稳中求进”和“好字优先”格外引人关注。 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进”是经济发展的 方向;相比“又好又快”的说法, 方向;相比“又好又快”的说法,“好”字如今 又被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从哲学上看, 又被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从哲学上看,体现了 A、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B、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 全面的、 C、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质变高于量变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实施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 从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从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 ①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根据目前的经济 形势和物价状况, 形势和物价状况,适时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加强宏 观调控,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观调控,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 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特点, 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特点,实施不同的货 币政策,才能有效解决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问题, 币政策,才能有效解决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问题,促 进经济稳定增长。 进经济稳定增长。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1)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 (2)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腐朽的内 具备了旧事物不具备的积极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容,具备了旧事物不具备的积极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新旧事物的决裂。 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 物是新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 物是新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继 承和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承和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新旧事物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新旧事物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 (3)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肯 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 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题目观点仅仅把创新理解 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与克服, 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与克服,而忽视了新事物对旧事 物的肯定与保留,是片面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物的肯定与保留,是片面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哲学辩证法的三大观点

哲学辩证法的三大观点

哲学辩证法的三大观点哲学辩证法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分析矛盾、对立及其发展过程,探讨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弥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在哲学辩证法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基本观点,它们是:唯物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指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采取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强调物质与运动的辩证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基础,精神是上层建筑,物质及其运动决定了一切。

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的矛盾和对立所产生的,这些矛盾和对立又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二、唯心辩证法唯心辩证法,是指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采取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意识是起决定作用的东西,一切发展都是从主观的意识出发的,物质只是意识的附庸和工具。

唯心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精神和意识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所造成的,相互矛盾和对立的观念也在相互作用和推动中发展着。

三、历史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一种发展和变革,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及其规律做了深刻的分析和论述。

历史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类的历史发展是由于一系列由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因素所决定的社会基础所产生的矛盾和对立造成的。

这些矛盾和对立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历史唯物辩证法还探讨了社会阶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的。

综上所述,三大观点是哲学辩证法发展的重要历程,唯物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辩证法在哲学思想的长河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特点和思想意义。

对于学习哲学思想的人来说,深入了解这三个观点不仅有利于提高思辨能力,还能为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为一名有思想、有见识、有追求的人。

高中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高中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部分应记的)一、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二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二、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唯物辩证法对世界的认识,世界是联系的整体、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充满着矛盾。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们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内部矛盾);唯物辩证法是对前面的肯定,形而上学是对前面的否定。

三、基础知识㈠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定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表现(结论):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⑵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⑶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联系的特征: ⑴客观性:①定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②表现: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③[方法论:①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加以实现。

]④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⑵多样性:①定义: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条件不同,形成的联系结果也不同,既联系的多样性。

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③[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的看问题,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客观联系。

]㈡发展的观点1•发展的趋势:⑴发展的定义:事物的向前、向上、向好的方面、向进步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方法论:坚定前途是光明的。

]⑵表现:整个世界是发展的:自然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人的认识是发展。

哲学必背原理总结--辩证法

哲学必背原理总结--辩证法

1 辩证法★2. 永恒发展的含义/发展的永恒性(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3. 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理论的内容(1)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2)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3)一切事物都是产生、发展、转化为他事物的过程。

2 一切事物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意义:从“暂时性的方面去理解”一切事物;正确对待新生事物。

现象和本质原理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意义:3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和对立,说明了科学的必要性,科学的任务在于通过现象把握本质4 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的可能性。

5 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要在反复实践中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原因和结果原理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由于原因作用而被引起的现象。

2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3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

4 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5 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意义:理论上要坚持承认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的辩证决定论,反对否认其客观普遍性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和否定其复杂性的机械决定论;实践上一要承认因果联系是科学认识的前提,不断地发展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的任务;二、研究因果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觉性和调控性,少犯错误,并与预测未来。

可能和现实原理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现实事物中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可能性和现实性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意义:3 一切工作要从现实出发,立足现实。

4 对可能性做出全面的分析,不做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力争好的可能变为现实,防止环的可能变为现实,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辩证法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5
联系的特点 联系是普遍的。 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包含着两 方面的含义: 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 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二是任何一个事物 与其他事物也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与其他事物也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6
联系的特点 联系是多样 的。事物联系的 基本形式可分为 内部联系与外部 联系、 联系、本质联系 与非本质联系、 与非本质联系、 直接联系与间接 联系等。 联系等。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0
度是反映事物
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 畴,是事物保持自己 质的量的限度( 质的量的限度(或幅 范围), ),是保持 度、范围),是保持 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 量的界限。认识、 量的界限。认识、把 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 的方法论意义。 的方法论意义。即 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
第三章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2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 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 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区分量变质变的根 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善不积不足以 成名, 成名,恶不积不足 以灭身。 以灭身。 勿以善小而不 为,勿以恶小而为 之。
化学 天文学 地理学 经济学 数 学
横断学科示意图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联系的特点 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客观的。这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 所固有的客观现象, 所固有的客观现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的,也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 转移的,也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 中国的发展 离不开世界, 离不开世界,要 始终不渝地坚持 对外开放的基本 方针。 方针。

哲学里辩证的意思

哲学里辩证的意思

哲学里辩证的意思哲学里辩证的意思辩证法是哲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由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等人所创立,具有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的特点。

辩证法有着复杂的内涵和理论体系,在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哲学中辩证的意思。

一、辩证法的基本知识辩证法不只是一种哲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理论。

它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形而上学的哲学范畴,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过程中发生的,而矛盾又包含着对立的两个侧面。

因此,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也是辩证法的出发点。

二、矛盾和对立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通过矛盾的过程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矛盾是相互联系的对立面,是事物内部的张力。

对立面是一对互相对立的事物,如黑与白、动与静等,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联系相互依存。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对立面通过相互斗争趋向于发展的统一。

三、发展的规律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尤其是了解矛盾和斗争对事物发展的影响,即认识事物的辩证性。

事物从低级别到高级别、从矛盾到规律等,都是由辩证发展的法则所支配的。

四、贯穿全局的思想方法辩证法不仅是哲学的方法,也是现代科学的方法。

辩证法思想方法不仅贯穿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而且在现代科学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价值。

在科学实践中,辩证法给出了一种统一的观点,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五、辩证哲学的影响在中国哲学史中,辩证法思想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辩证法思想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即中和而不偏”的哲学思想与辩证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倡将马列主义下的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总之,辩证法是哲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实践面貌。

理解辩证法对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思维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和培育创新精神都有重要意义。

辩证法在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辩证法在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辩证法在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辩证法是一种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它在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对立统一和矛盾普遍性,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认识方法,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探讨辩证法在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对人类认识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一、辩证法的地位辩证法在哲学思想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强调对立统一和矛盾普遍性,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

辩证法的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辩证法是哲学思维的基础。

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的学科,而辩证法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辩证法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哲学思考提供了基本的工具和理论基础。

其次,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效手段。

辩证法通过对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行分析和把握,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

例如,在社会实践中,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矛盾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指导我们正确地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最后,辩证法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阶梯。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对立统一和矛盾普遍性,它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方法。

辩证法的发展不仅是哲学思维的进步,也是人类思维的进步。

辩证法为人类思维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辩证法的作用辩证法在哲学思想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对人类认识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辩证法的几个主要作用。

首先,辩证法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法通过对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行分析和把握,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它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统一和矛盾斗争实现的。

只有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其次,辩证法指导我们正确地改造世界。

哲学具有辩证性的原理

哲学具有辩证性的原理

哲学具有辩证性的原理
哲学具有辩证性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法:辩证法是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思考问题时要从多个相对矛盾的方面和角度去思考,包容并处理矛盾、对立的关系。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变化,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2. 统一性原理: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矛盾统一的。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方面,但同时又能够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而存在和发展。

统一性原理是指在事物的矛盾对立中找到共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的原则。

3. 变化与发展原理: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这种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斗争推动的,通过对立双方的冲突、转化、转化的过程实现。

4. 相对原理: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与其它事物相对立的。

相对原理强调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在相互关系中的,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

这就要求我们从相对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断扩大和深化我们的认识。

5.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辩证法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矛盾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矛盾和矛盾的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强调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面和斗争组成的,这种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这些辩证性的原理在哲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促进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可怕”和“不可怕”是尚未降临在知 : 可怕” 不可怕” 道它们的人身上的善和恶,因此, 道它们的人身上的善和恶,因此,医生知 道病人正遭受的疾病, 道病人正遭受的疾病,牧人知道羊群受到 的危难,但行医和畜牧都不算勇敢的行为。 的危难,但行医和畜牧都不算勇敢的行为。 其次,勇敢的德性既然是一种智慧, 其次,勇敢的德性既然是一种智慧,必须 和某些动物天生的无畏本能相区别, 和某些动物天生的无畏本能相区别,但人 可以在这种本性的基础上培养勇敢的德性。 可以在这种本性的基础上培养勇敢的德性。 ——与芝诺悖论的契合,简单的肯定和简 与芝诺悖论的契合, 与芝诺悖论的契合 单的否定都不足以解决问题, 单的否定都不足以解决问题,事物往往是 在肯定好否定之间
S:明智地坚持不花钱的商人是精明的,但 :明智地坚持不花钱的商人是精明的, 却不是勇敢的; 却不是勇敢的;明智地拒绝病人要求吃喝 的恳求的医生并不在履行一种勇敢行为; 的恳求的医生并不在履行一种勇敢行为; 在两军对垒等待援兵的战场上, 在两军对垒等待援兵的战场上,没有希望 的一方比稳操胜券的一方显得愚蠢, 的一方比稳操胜券的一方显得愚蠢,但他 们的坚守却更加勇敢。 们的坚守却更加勇敢。 N:勇敢是一种智慧,但不是拉刻斯所说的 :勇敢是一种智慧, 实际技艺。 实际技艺。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知道什么 可怕和什么不可怕的普遍知识。 可怕和什么不可怕的普遍知识。
讨论二
S:“什么是勇敢” : 什么是勇敢” L:“坚守岗位,与敌人拼搏而不逃跑” : 坚守岗位,与敌人拼搏而不逃跑” S:勇敢的战士既坚守岗位,又撤离退却; :勇敢的战士既坚守岗位,又撤离退却; 既善于进击,又会躲藏。而且, 既善于进击,又会躲藏。而且,这个定义 只适用于战场,不适用于其它场合。 只适用于战场,不适用于其它场合。 L:“勇敢是灵魂的坚忍”。 : 勇敢是灵魂的坚忍” S:愚蠢的坚忍只是顽固,是一种有害的行 :愚蠢的坚忍只是顽固, 为。 L:“明智的坚忍” : 明智的坚忍”
直观片面的世界观
世界如我所见
世界如我所见
孤立的世界观
静止的世界观
牛顿(1643~1727) 牛顿(1643~1727) 牛顿宇宙” “牛顿宇宙”
绝对的、精确的世界。宇宙由各种粒子构成,时间和 绝对的、精确的世界。宇宙由各种粒子构成,பைடு நூலகம்空间脱离物质而存在;因果关系绝对严格,毫无例外, 空间脱离物质而存在;因果关系绝对严格,毫无例外, 未来可以完全由过去来预测。 未来可以完全由过去来预测。
康德的四个二律背反
a.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有限的 a.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有限的 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无限的 b.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的 b.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的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复合的东西构成的 c.世界有出于自由的原因 c.世界有出于自由的原因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被决定的 d.世界以一个必然存在者为第一因 d.世界以一个必然存在者为第一因 世界的最初原因是偶然的
黑格尔《小逻辑》 黑格尔《小逻辑》目录
第一篇 存在论 A.质 B.量 C.尺度 第二篇 本质论 A.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B.现象 C.现实 第三篇 概念论 A.主观概念 B.客体 C.理念
1.辩证法的基本结构 1.辩证法的基本结构
模式:正、反、合 结构: 两一一两
一分为二,合二而一
互有互博
此中有彼,斗争同一
其他早期贡献者
亚里士多德
形式与质料;潜在与现实;个别与一般 形式与质料;潜在与现实; 一般到个别;动与静;生与死; 一般到个别;动与静;生与死;抽象与具体
2.突破形而上学 2.突破形而上学
阿伯拉尔(1079—1142) 阿伯拉尔(1079—1142) 辨证神学
辩证法的任务不是证明、解释,而是探索、批判。 辩证法的任务不是证明、解释,而是探索、批判。 信仰中有不确定之处,需要批判。 信仰中有不确定之处,需要批判。 是与否》 156个问题 正论,反论结构。 个问题。 《是与否》,156个问题。正论,反论结构。 一正一反, 一正一反,在结构上为辩证法奠定了基础
本源一 本源二
本源三
本源论
抽象法之本源——理念 抽象法之本源——理念,道,逻各斯,心 理念, 逻各斯, 分割法之本源——原子 原子, 分割法之本源——原子,单子 分割法+抽象法——物质 恩格斯) 分割法+抽象法——物质(恩格斯) 物质(
基本问题之二——方法论 基本问题之二——方法论
世界有没 有规则
1.古代朴素辩证法 1.古代朴素辩证法
奠基者——赫拉克利特 奠基者——赫拉克利特 504~ 501) (前504~前501)
“逻各斯”(logos):说 逻各斯” ):说 出的道理。 出的道理。
逻各斯
A.对立统一 A.对立统一
“上坡路和下坡路时同一条路。” 上坡路和下坡路时同一条路。 生与死、醒与睡、少与老是同一的。 “生与死、醒与睡、少与老是同一的。”
三、唯心辩证法
“既然两个对立面每一个 都在自身那里包含着另外一个, 都在自身那里包含着另外一个, 没有这一方也就不可能设想另 一方,那么其结果就是: 一方,那么其结果就是:这些 规定,单独看起来都没有真理, 规定,单独看起来都没有真理, 唯有他们的统一才是真理。 唯有他们的统一才是真理。这 是对它们的真正的、 是对它们的真正的、辩证的看 法。” ——《小逻辑》 ——《小逻辑》
讨论一 好公民
你说你推荐的人是一个更好的公民, 你说你推荐的人是一个更好的公民,比我推荐的要好 我是这样说 我们为什么不首先考虑一下一个好公民的义务是什么呢 我们来考虑一下吧 是不是善于理财和裕国呢 毫无疑问 是不是效命疆场而能克敌制胜呢 当然 是不是奉命出使而能化敌为友呢 没有疑问 是不是向人民演说而能力排众议呢 我是这样想的
补充内容
哲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究极法 1.抽象——概括——道,逻各斯(本源) 1.抽象 抽象——概括 概括——道 逻各斯(本源) 2.分割——细分——原子,单子(本源) 2.分割 分割——细分 细分——原子 单子(本源) 原子, 因果关联,先后顺序——本源 因果关联,先后顺序——本源

基本问题之一——本源 基本问题之一——本源
2.辩证法之用——花蕾、花朵、果实
• “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消逝,人们会说花 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样地,当结果的 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 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 出现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不但彼此不 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它们 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的环节, 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 且彼此都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必要性才 构成了整体的生命。”
2.形而上学的典型 2.形而上学的典型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 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第一推动者 动力因的链条 可能性依赖必然性 完善的等级证明 自然的目的性
黑格尔的批判
形而上学表现为单线条,独断论,单向 形而上学表现为单线条,独断论, 性。 这种形而上学便成为独断论, “这种形而上学便成为独断论,因为 按照有限规定的本性, 按照有限规定的本性,这种形而上学的思 想必须于两个相反的论断之中, 想必须于两个相反的论断之中,如上面那 类的命题所代表的,肯定其一必真, 类的命题所代表的,肯定其一必真,而另 一必错。 ——《小逻辑》第一章· ——《小逻辑》第一章·32 一必错。”
直观主义及其辩难
“水是世界的本源” 水是世界的本源”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里”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里” 事物总处于是与不是之间” “事物总处于是与不是之间” 少小离家老大回,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辩证法
辩证法: 辩证法: 古希腊文为(Dialectic),原意是对话、 ),原意是对话 古希腊文为(Dialectic),原意是对话、 辩论 。后指通过议论不断客服对方思维中 的矛盾而求得真理的方法。 的矛盾而求得真理的方法。现一般被理解 为用对立统一观点理解世界的方法。 为用对立统一观点理解世界的方法。
1、承认自己无知(不是自己生产) 、承认自己无知(不是自己生产) 没有人更聪明的了” “没有人更聪明的了” 因为我知道我没有智慧, “因为我知道我没有智慧,无论大小都没 有” 我愿意像我原来那样, “我愿意像我原来那样,既没有他们的知 也没有他们的无知” 识,也没有他们的无知” 2、帮助辨别胎儿的状况,用不同的方式让 、帮助辨别胎儿的状况, 胎儿出生 3、把人否定自己的成见获得正确认识喻为 、 产痛
辩证法之用
• 对人的分析
方法论、认识论、本根论是同一的 方法论、认识论、
相机之喻 照片上的所见物 相机镜头 胶片显像(屏幕成像) 胶片显像(屏幕成像)
第三讲 辩证法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是区别于形而上学的方法论 1.形而上学的两种含义 1.形而上学的两种含义 A.物理学之后metaphysics,哲学中探究 A.物理学之后 物理学之后metaphysics, 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也称为第一哲学。 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也称为第一哲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B.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理解世界 B.指用孤立、静止、 指用孤立 的方法(黑格尔所言) 的方法(黑格尔所言)
前进
否定之否定,扬弃
《逻辑学》 逻辑学》
甲、有 纯有” 没有任何更进一步的规定。有在无规定的直接性中, “有、纯有”;没有任何更进一步的规定。有在无规定的直接性中, 只是与它自身相同,而且也不是与他物不同, 只是与它自身相同,而且也不是与他物不同,对内对外都没有差 ……有 这个无规定的直接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无, 异……有、这个无规定的直接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无,比无恰恰不多 也不少。 也不少。 乙、无 纯无;无是与它自身单纯的同一,是完全的空,没有规定, 无、纯无;无是与它自身单纯的同一,是完全的空,没有规定,没有 内容,在它自身中并没有区别……因此一般说来 因此一般说来, 内容,在它自身中并没有区别……因此一般说来,无与纯有是同一的 东西。 东西。 丙、变 所以,纯有与纯无是同一的东西。这里的真理既不是有,也不是无, 所以,纯有与纯无是同一的东西。这里的真理既不是有,也不是无, 而是已走进了——不是走向 不是走向——无中之有和已走进了 无中之有和已走进了——不是走向 不是走向— 而是已走进了——不是走向——无中之有和已走进了——不是走向— —有中之无。但是这里的真理,同样也不是两者的无区别,而是两者 有中之无。但是这里的真理,同样也不是两者的无区别, 并不同一,两者绝对又有区别,但又同样绝对不曾分离,不可分离, 并不同一,两者绝对又有区别,但又同样绝对不曾分离,不可分离, 并且每一方都直接消失于它的对方之中。 并且每一方都直接消失于它的对方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