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2)
第20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王秀课题名称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教师姓名学生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高中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中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是民族乐派的第二节内容,主要是对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介绍,本节课教材介绍的作品有两个: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娅幻想曲》、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
由于两部作品时间都很长,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以《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为主。
因就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两个人及其作品在俄罗斯民族乐派所占分量而言前者均大于后者。
另外关于格林卡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这个作品,学生比较生疏,而就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作用,特别是在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作用而言,又是学生应该了解的。
《荒山之夜》与强力集团的欣赏与了解则让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自学的方式来完成。
学生分析现状及分析音乐问卷综合数据:总人数:662 是否喜爱音乐爱听流行歌曲中国民歌中国戏曲民族器乐曲外国民歌中国歌剧西洋管弦乐曲人数652 595 101 43 122 30 82 122百分比98.5% 90% 15.3% 6.5% 18.5% 4.5% 12.4% 5.43%从表(一)分析可以看出:(1)、学生对于音乐是十分喜爱的,也是乐于实践的。
(2)、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是喜欢流行的、商业化气息强的、时尚的、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
对于我国民族器乐的了解是比较缺失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商业化音乐的大量炒作、各种音乐传播媒体中通俗音乐、快餐音乐文化的泛滥,使得社会大气候对交响乐持一种漠视的态度。
其次对于欣赏器乐曲心理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认为内容太深奥,不像歌曲从歌词有时就能了解作品的形象。
从调查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交响乐普遍不感兴趣;学生经过前几节课的欣赏对交响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在欣赏一部比较陌生且篇幅较长的器乐作品时,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昏昏欲睡的状态。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长达10分半,学生很可能会出现上述现象,为了能让学生尽快地听懂音乐,教师必须将欣赏的过程精练,用最佳的方式最有效的手段实施教学。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介绍格林卡《卡玛林斯卡亚》创作来源及结构特点了解何为变奏和双主题变奏
聆听,模唱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第一主题及三次变奏了解俄罗斯民歌特点,及旋律特征。
熟悉并视唱《卡玛林斯卡亚》第二主题,并分析创作特点
探究一:寻找《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大音乐主题的旋律共同点
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分组合作,课件展示,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学生讲学生听的方式使学习更主动而非被动的接纳。
了解相关音乐专业知识开拓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为更准确的理解音乐做铺垫。
聆听,演唱音乐主题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分组探究交流回答问题
个别同学做总结性发言
学生相互探讨,
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让学生以美丽的心情和姿态走进教室,为感受、鉴赏美的音乐做好铺垫。
导入新课
精彩视频培养和激发学习热情
介绍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背景及音乐家,使同学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音乐、感受、体验音乐形象
体验性教学方法:欣赏法
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表演法
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谈论法
探究性教学方法:发现法
知识与技能
1.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并学会演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大音乐主题。
3.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及代表音乐家
观看微视频分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并结合课前预习及微视频自制PPT将搜集整理的内容介绍给其他同学
个别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借助课件介绍强力集团及格林卡等俄罗斯音乐家
学生聆听主题一及三次变奏
第二十课 俄罗斯民族风情
五:作品欣赏:
《荒山之夜》
音乐乍起,小提琴瑟瑟的弱奏上下盘旋,木管乐器的滑奏躁动 不安,狂野地呼啸,铜管乐 粗野的步伐节奏固执地前进,一幅 阴森恐怖,魑魃横行的画面.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称这一段是“ 从地下传出了神秘的音响”。黑夜的精灵出现”。紧接着,长 号和大号奏出了撒旦王残暴而又不可一世的主题。 引子和撒旦王主题重复后,是群魔乱舞宴饮纵欲的邪恶的舞 蹈风格主题。诙谐的舞曲般的音调和铜管乐号叫似的音型轮 番出现并直至交织在一起。几个主题在展开、再现的过程中 将魔鬼的喧嚣作乐场面推到了顶点。 突然,乐队一落千丈,几达沉默。远处响起了教堂破晓 的钟声。黎明驱散了黑暗,魔鬼们四处溃逃。这是一段非常 耐人寻味的音乐,一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那样宁静、安详,人 们静静地期待着...... 在竖琴奏出的天使般琶音音型的衬托下,弦乐柔柔地重 复着一个简单的动机。终于,单簧管用神秘而甘美的声音唱 出了具有乌克兰民间音调的抒情牧歌。光明必将战胜黑暗, 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是人们质朴而真挚的追求,蕴含着美好 而崇高的情感。当长笛明亮清澈的声音穿透一切,又将这难 以言喻的优美旋律接过去演奏时,作者在此曲中所要表现的 主题思想一深深地打动着欣赏者的心灵,音乐在无尽的回味 中结束。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形成独特而新颖的音乐流派, 出现了俄国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格林卡。米•伊•格林卡 (1804-1857)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雅》、《马 德里之夜》等是俄罗斯交响乐较早的代表作,以其奔 放豪迈有别于西欧音乐,对后来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 有很大影响。俄国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说过,整个 “俄罗斯派交响乐部孕育于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雅》 之中——有如橡树之出生于橡实”。格林卡的重要作品 有爱国歌剧《伊凡•苏萨宁》和古典歌剧《鲁斯兰与柳 德米拉》。作曲家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芬 兰、波兰、格鲁吉亚、西班牙等曲调都溶合在自己的 作品中,深刻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歌颂人民的功绩和 美德。作品一经问世,立刻使他跻于世界著名作曲家 之林,至今声誉犹存。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教案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教案《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教案《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课本的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这节课是整个西方专业音乐发展脉络的一部分。
上堂课学习“民族乐派”知道了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这节课继续秉承这一精神,开拓学生的欣赏视野。
因为作品都是器乐曲相对比较抽象,整体盲目去听会使学生摸不清头脑,所以我打算用情境创设法来让学生描述画面与音乐结合分段欣赏作品。
教学目标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荒山之夜》分段欣赏,并根据音乐内容创设情境画面,编写一个神话故事教学难点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教学过程一、导入俄罗斯民歌欣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二、新课简介俄罗斯概况: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
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
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
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作品结构介绍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两部作品的作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习俄罗斯乐派的知识,了解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风格和演唱作品的主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导入。
5ˊ1.作曲家格林卡为什么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不过是将它编成曲子而已。
”?2.请学生唱一唱自己熟知的俄罗斯民歌。
(二)新授课《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详讲)1.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格林卡及创作背景。
3ˊ2.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及其第一次变奏。
5ˊ3.分段感受、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的风格特征。
5ˊ4.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
(听唱法)5ˊ5.复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
7ˊ(三)新授课《荒山之夜》(略听)1.简介穆索尔斯基及创作背景。
2ˊ2.欣赏《荒山之夜》全曲或引子加主题音乐。
11ˊ(四)小结2ˊ四、教学资源的建议1.在没有多媒体条件的学校建议使用出版社提供的音频素材转录成磁带播放。
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料进行补充。
2.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音、视频资源,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搭配,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具体情况选用好的其他资料补充。
3.引导学生自主上网查阅关于“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及相关知识等资料,自制课件在课上交流学习。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如用一节课完成此节内容,可选一首为主,另一首略听处理。
2、本课选用《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为主。
因就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两个人及其作品在俄罗斯民族乐派所占分量而言前者均大于后者。
另外关于格林卡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这个作品,学生比较生疏,而就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作用,特别是在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作用而言,又是学生应该了解的。
俄罗斯民族风情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一、教学目标1、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舞蹈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艺术渊源;了解《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对俄罗斯民族乐派音乐形成的价值,并能对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2、鉴赏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交响乐的风格特征。
3、了解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特点;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要音乐主题,了解变奏曲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俄罗斯民歌、俄罗斯民间舞蹈音乐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艺术渊源。
2、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3、鉴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三、教学难点:1、了解俄罗斯民歌、俄罗斯民间舞蹈音乐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艺术渊源。
2、对双主题变奏曲的分析介绍和作品赏析。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欣赏《如歌的行板》主题(二)回忆《如歌的行板》1、师导入:这个作品在初中教材中出现过,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多媒体出示问题带着问题倾听:你熟悉现在听到的音乐吗?你能说出作品的名称和曲作者?3、师:其实说到俄罗斯的民族音乐家,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柴可夫斯基。
你现在正在聆听的就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如歌的行板》,原是柴科夫斯基于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而《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为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别受到世人的钟爱。
4、请试着跟琴哼唱旋律。
行板中速稍慢,缓慢悠扬,如歌,像抒情歌曲一样优美。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唱出如歌行板的感觉。
5、师:这么一首举世闻名的作品的主题,居然是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当地一泥水匠那儿听来的,是一首在俄罗斯农村人人都会唱的民歌。
设问:①为什么这首民歌流传这么广?——(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心声。
)②唱的时候感受到了劳动人民怎样的情感?——(忧伤的情绪,感受到俄罗斯人民心中的痛苦。
)③为什么在俄罗斯民歌中会表现出这类情感?——(历史背景:沙皇统治下农奴们的生活等等。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单元知识链接:1、民族乐派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民族独立斗争蓬勃发展,民族意识日益高涨,造就了一批杰出的民族革命英雄,同时也影响了一大批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爱国主义艺术家,他们的民族觉悟达到了前所末有的高度,产生了摆脱外国文化统治,建立本国近代民族文化的强烈要求。
在这种形势下,崭新的音乐流派——-—民族乐派诞生了。
民族乐派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艺术宝库。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欧洲,以东、北欧等国家为中心的音乐,摆脱了以德奥为主的中欧传统音乐的影响.采用自己国家的历史、传说和民间素材,颂扬美丽的祖国、英雄的人民,创作了富有民族性的音乐,开拓了新的领域.民族乐派最先在俄国出现,后发展到东、北欧等国,其代表人物有格林卡、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斯美塔那、德沃扎克、格里格、西贝柳斯等.民族乐派实际上是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继续或派生的分支,他们把浪漫乐派所强调的个性扩大为民族性,促使世界各民族音乐空前繁荣。
2、“民族乐派”的作曲家“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他们一方面继承和借鉴西欧过去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十分强调广泛收集和整理民族的音乐遗产,探索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
“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正是他们音乐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们的作品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同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这些作曲家均属于民族乐派。
①格林卡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格林卡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把俄罗斯民间音乐素材与西欧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东方魅力产生了国际性影响。
格林卡的音乐创作中,大量地引用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素材,着意突出了俄罗斯民族的音乐风格。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内容:1. 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荒山之夜2. 知识:强力集团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标: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的主要音乐主题。
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二.导入新课:1.导入:俄罗斯风光图片《俄罗斯一景》及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导入。
(或者是俄罗斯风光短片及教师范唱俄罗斯民歌导入。
)2.名人名言: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不过是将它编成曲子而已。
-----【俄】格林卡3.出示课题:三.新课教学:1.俄罗斯相关知识简介: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
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
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
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俄罗斯风情。
2.作曲家格林卡简介:格林卡(1804—1857)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
俄罗斯古典音乐的奠基者。
自幼受到乡村民间音乐的熏陶。
格林卡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却为后来俄国专业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大路:1836年完成的第一部歌剧《伊万·苏萨宁》,首开俄罗斯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的先河;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842年)确立了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的样式;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1847年)则树立起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
1857年病逝于柏林。
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被人们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20俄罗斯民族风情 教学设计教案
俄罗斯民族风情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族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及体验俄罗斯民族风情,感受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被称为是“树立起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之作,也是俄罗斯音乐的奠基之作。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格林卡选用了两首强烈对比的俄罗斯民间歌曲和舞曲作为的主题,不但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体现了他们的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一部很难驾驭的教材。
这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也因为我们过去对民族乐派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
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
我善于找准切入口,通过设计的课间的俄罗斯民俗风情欣赏、音乐天地、趣味游戏、自由论坛、探索研究几个环节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的风格理性地认识、理解民族乐派音乐。
这样把深奥的知识简单化、趣味化、生活化。
在教学方法上,很注重聆听。
初听时,学生对作品得到一个粗浅的、不完整的印象;复听时,学生对乐曲的某些片断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对各音乐表现手段在整体欣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瞬间感受;再次复听时,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进而对民族乐派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其次,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实践,情感相结合的动感参与。
一个有趣的节奏游戏,学生真情的参与为进一步体验、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产生了很深的印象。
再次,突出的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这同样为学生认识、了解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
最后在问题的设计上,不但体现了问题的思维质量,而且充分体现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重点难点重点:赏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教学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材名称:高中音乐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课题章节: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课型:音乐鉴赏课教学设备:西沃电子教学白板手风琴15台平板电脑教材与学情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格林卡选用了两首强烈对比的俄罗斯民间歌曲和舞曲作为主题,描绘了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画面。
这部作品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
因为学生对民族乐派的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所以本课较难驾驭。
所以,我在课堂上选用了最能体现俄罗斯风情的乐器手风琴来授课,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用平板电脑,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自主探究学习,就这样把深奥的知识简单化、趣味化了。
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情感体验法、归类比较法、教师教授法以及形象直观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学唱与听赏,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进而对俄罗斯民族音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次,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实践参与和情感体验,通过有趣的音乐节奏游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进一步体验、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打下了基础。
再次,通过讲授作曲家格林卡而后自然地引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
通过之前的启发和铺垫,为学生认识、了解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打下了学习基础。
最后,浅谈俄罗斯民族乐派悲剧性风格的成因。
这个环节注重学科综合,从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逐步分析,从而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
经过之前各环节的层层铺垫,学生于无形中就掌握了本课的难点——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新课结束后,通过课外探究另一位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及他的交响音画《荒山之夜》,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教学目标:1、欣赏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熟悉《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及《卡玛林斯卡亚》这两个音乐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荒山之夜》乐曲创作于1867年,故 事情节如下:
来自地下深处的非人声的哄鸣, 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 伸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颂赞和阴 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 最热闹时,远方传来乡村教堂的钟 声,这声音驱走了黑暗幽灵。清晨。
1、主题速度、力度怎样? 快速 由弱到强
2、使用什么节奏型?
2、作品体裁:多采用交响曲的形 式,其他还有歌剧、室内乐等。
3、音乐语言:运用大量的民族民间 音乐素材,并创造性地与西欧传统音 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相结合。
强力集团:
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称为 “强力集团”,又称“俄罗斯五人团”。成员 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们经常在一起分析、评 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 讨,主张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等 各种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的音 乐作品
连续的三连音
1、主题力度怎样? 2、什么乐器演奏?
特强 铜管乐器
1、使用什么节奏? 2、使用哪些音乐符号?
1、旋律是抒情式的还是进行曲风格的? 2、什么乐器演奏?
1、主题情绪怎样? 2、什么乐器演奏?
完整欣赏全曲
听后请大家谈谈感受?
总结乐曲特点:
1、题材内容:多采用俄罗斯的民 歌、历史故事、民间传说。
俄罗斯民族风情
—《荒山之夜》
穆索尔斯基(18391881)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
自幼从母亲学习钢琴。1852年 在近卫军士官学校的四年间开 始作曲。毕业后入御前近卫军。 后加入五人团,从巴拉基列夫 学习作曲。1858年辞去军职, 专事作曲。
代表作:管弦乐《荒山之夜》; 钢琴组曲《图片展览会》;歌 剧《俄狄浦斯在雅典》、《鲍 里斯·戈都诺夫》;歌曲《跳 蚤之歌》等。